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2作品 > 详细内容
教师作品之170(8篇)
发布时间:2012/12/1  阅读次数:826  字体大小: 【】 【】【

教师作品之1708篇)    

  

竖起不休的丰碑(汝南双语学校     邓立华)

人生不废百年(汝南双语学校    邓立华)

致白杨(汝南双语学校   邓立华)

梦游高三(12)班(汝南双语学校     邓立华)

有感于演出小结会(汝南县第三小学     凡)

你是几流教师(汝南县第三小学   何瑞云)  

我眼中的“三小网站”(汝南县第三小学   何瑞云)

鸡黍台与金乡铺(金铺初中   金心远)    

  

竖起不休的丰碑(汝南双语学校     邓立华)

苦不苦

想想长征二万五

累不累

想想爸妈压弯的背

不要说无所谓

不要没心没肺

生在和谐社会

应该无比欣慰

幻想着生活中的美

用大海的胸怀面对

用科学的方法支配

用非洲的阳光晒背

用皇帝的御膳养胃

用清新的空气洗肺

像懒猫一样的酣睡

理想的翅膀没有让你高飞

因为你没有和勤奋联袂

你只喜欢漫无目的的追随

你只能让自己变得身心疲惫

请擦干你悔恨的泪

请让你的目光变得深邃

你还是一个可塑的毛坯

响鼓重锤

满目生辉

不颓废

直扬眉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只要千折百回

只要永不后退

你肯定会唱响铿锵的玫瑰

你肯定能竖起不朽的丰碑

  

人生不废百年(汝南双语学校    邓立华)

哪棵树下没有鸟的粪便

哪条河流没有泥沙相伴

哪片草原没有野兽贪欢

哪座城池没有废墟碍眼

谁人不在别人背后说长道短

  谁人不在别人身后指指点点

我们都很平凡

平凡到像树上的叶片

我们都很荒诞

荒诞到安徒生都显得黯然

生活给了我们安然

生活也给了我们悠闲

漫步在自己的乐园

总是期冀别人的世界一片荒蛮

总希望从别人身上找到快乐的仙丹

眼镜片儿

红脸蛋儿

大小范儿

高低官儿

人们都逃脱不了世俗的纠缠

你说我温柔缠绵

我说你强壮彪悍

我说你桃花犯贱

你说我薄命红颜

你打探着我的打探

我流传着你的流传

舌头的搅拌

加上联想的空间

到处都是弹奏的琴键

到处都有飘飞的花瓣

你被我灌篮

我被你油煎

你给我熏染

我给你打烂

说不上勇敢

却敢漂浮在是是非非的浪尖

说不上奸圆

却也戴着伪善的面具游走在世间

感受着着这世界的变换

琳琳朗朗入眼

友善着自己的友善

承揽着自己的承揽

不要躲躲闪闪

不要畏惧什么流言

道义在肩

苍天行健

人生不废百年

  

致白杨(汝南双语学校   邓立华)

看你眼泪汪汪

听你话中带伤

你说你不够坚强

你说你的心里拔凉拔凉

我能看穿你的衷肠

我能体味你的彷徨

纯洁的你陷入了迷茫

乐观的你驶进了囧巷

不要在乎枝枝丫丫的摇荡

不要在乎凄厉的风有多么猖狂

挺直你的脊梁

哪能在乎蜚短流长

沙子再怎么嚣张

最终还是被你阻挡

那场冷雨又耐你何妨

它们只不过是无谓的殉葬

你不是秋之海棠

你不是落叶之桑

你虽不高万丈

但你能盎然向上

立在那儿你是一杆枪

横在那儿你是一道墙

让快乐写在你的脸庞

让友善藏进你的胸膛

自乖张

任诽谤

一颗诚心滚烫汤

情飞扬

自开朗

话一出口仍铿锵

白杨

来路漫长

愿你安详

白杨

沃土肥疆

朗朗乾坤任你长

  

梦游高三(12)班(汝南双语学校     邓立华)

——学生名字大集合

某年某月的某个清晨老邓酒后仍在昏沉,抱着软软的抱枕,不知不觉中随周公到了梦中逡巡。梦中的场景那叫逼真,醒后为此专门佩文

东方云散,悬。各路俊强,拖家携眷。走走徐停停,欢聚天中山。冯王两大,一路笑不断。坐骑如腾飞,跃马何扬鞭。

王晨之风,登锋领之巅。眺梦雅之境,享云飞之闲。玉晴万里,阳光乔灿。甘露晶莹,春意王珊。看万山墨岩赵林尽染。珺绮岚烟,似梦雪弥漫。遍地张丹,像红梅点点。董夏亚楠张琦斗艳。常白亚茹登辉逼眼。望卫莉江山,旋即荡去心中忧烦。可赞!可叹!

日头过杆,诸君友聚三和园。但只见:张娜步履款款,丽娜神飞顾盼。王佩佩金佩银甚是光鲜,王淑淑女本色面如桃瓣。郑敏敏而好学业已读研,张恒汝恒不改扬名画坛。陈然美酒一开坛,酒香佳兴醉半。众宾团坐,把酒言欢,离别之后话思念,诸君泣涕涟涟。其间,素手相牵,歌舞翩跹,相看两不厌,只恨知遇晚!

酒精使然,兴致盎然。而后,诸君泛舟宿鸭湖畔。严倩、高倩,天生好玩。二人各执一帆向前,向前!你追我赶,哪管撞车翻船?李梦、王梦曦颍淑娴。两人歇足湖岸,落棋一盘。小李雪敏好学,从容大胆。小王明慧过人,招招惊寒。有人甩甩钓竿,有人拍拍照片,有人斗斗地主,有人吸个闲烟。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回望东山,已是玉浩空悬。忽馨雨绵绵,打湿衣衫。徐佑急忙裴令传,歌把家还。

就此离散,几多遗憾,相见佳琪茹梦,不知在何年?心中感慨万端,随口寄语四言:

张铮岁月苦后甜,何廷信步若等闲,李佳之日再张媛潘汝盼的梦影现!

  

有感于演出小结会(汝南县第三小学     凡)

       711晚,我校《木兰魂》作为首演节目参演由县委宣传部、计生委主办的2012年“欢乐中原·和谐汝南”广场文艺活动“汝南县女孩才艺大赛”。孩子们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训练把木兰出征疆场、擂响战鼓、战旗飘扬、慷慨雄壮的场面与木兰诵读、木兰书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赢得了在场领导、评委和观众的热烈掌声。演出结束后,走在回去的路上,王校长就问:“你们对这次演出怎么看?”班子的几位成员有的说:“演出效果很好啊,超过了在天中生态园的演出”;有的说:“场地太小,舞蹈队的孩子旗帜没有耍开” 有的说:“打水鼓的孩子溅了一脸的水,妆都花了仍昂起脸面带笑容和观众交流,并且打出气势”。这时,王校长说“问题呢?在侯场领导讲话时,我们的孩子自我约束力体现的怎么样?三小学生的精神风貌如何?

       回到学校全体参加演出的师生开个小结会”。我们都静了下来,是的,今天的演出是在县政府前的大街上临时搭建的舞台上,舞台很小,宽八米、深只有六米,并且没有幕布,在侯场领导讲话时,我们的演员就已展现在观众面前,合唱队的孩子有说话的、有擦汗的,甚至有个第二排孩子蹲了下来,辅导老师看到了也是干急不可能上台管理。回到学校后,全体参加演出的师生在大会议室集合,王校长走到前面看着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在北京史家小学,学校组织两千多名学生到电影院看电影,开演时间到了,放映的工作人员没有听到外面有动静,很奇怪,难道学生还没来?就问旁边的负责人“观众怎么还没到”, 旁边的负责人就给当时的史家小学卓立校长打电话“你们的学生几点到”, 卓立校长说“我们已经到了,正在等候开演”。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拉开与大厅连接的小门,观众席上已坐满了史家小学的学生。两千多名学生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入场、落座。史家小学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向社会展示他们学校的素质教育成果和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孩子们,你们也想一想,我们今天晚上演出前我们的表现,我们本期也专门开展了“自我管理见行动”的主题队会,效果怎么样?今天的表现也是一个检测,我们离要求还有多远?我们是将“自我管理见行动”落实在口头上还是落实在行动上?孩子们静静的看着王校长,班子成员也低头不语。这时,一个孩子站了起来,用细小的声音说“校长,我们错了”,其他的孩子也站了起来,看着王校长用参差不齐的声音说:“校长,我们错了”。王校长的眼圈有的红了,停了一下说:“孩子们,想想现在在校门外等候你们的家长,他们把你们送到三小,不仅仅是让你们学习知识,我想更重要的是让你们学会做人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三小是汝南名校,你们身上的校服证明你们是三小的学生,你们的行为不仅仅代表的个人行为更是三小形象,难道大城市孩子能做的,我们做不到吗?我们是不是对自己的要求太低,学校相信大家经过今天,会思考、会进步。天晚了回去注意安全,没家长接的,给家长打电话来接,散会。”孩子们有序的离开大会议室,班子成员整理演出的服装、道具。

       今天的小结会校长没有批评班子,但作为学校的中层管理者我们也在反思,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了训练的辛苦、天气的炎热、演出的成功。而没有看到问题的存在,我们一直认为我们不怕苦、不怕累,教学、排练、加班我们都无缘无悔,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站在三小发展的大局上,我们做的很好。但通过今天的小结会,王校长让我们看到我们还没有站到育人的高度,没有看到教育的本质和孩子全面发展的大教育观上,没有做到为孩子的明天但当?为了把学校办成让家长放心的把孩子的未来交给我们的学校还有多远?反思吧!努力吧!行动吧!一名教育工作者。

  

你是几流教师(汝南县第三小学   何瑞云)  

今天上网找东西,看到这样几句话:一流教师退居幕后,把课堂留给学生,成就学生。二流教师走向台前,把课堂变成舞台,展示自己。三流教师控制课堂,在封闭的顺畅中把书教完。

读后不禁问自己:你属于几流教师呢?

其实,这也是一个教师成长的过程,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往往控制欲比较强,他们要的是把课上完,把知识完整的传授给学生。之后会注意提高自己,会比较在意自己课堂上的表现。往往很多老师到了这里就停滞不前了,往往是说自己课讲的如何,从没有考虑过学生学的怎么样。智慧用心的教师会再前进一步,完全的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这不仅仅是观念,更需要一种教育的智慧。课堂不是你退、想退就能退的。

这又是一种观念和思想,一种课堂教学观和学生观。心里关注什么,就会给自己一个定级。心里仅仅是知识,那么课堂就只能仅仅传授知识;心里装自己,那么课堂就会处处表现自己;心里有学生,课堂就会留给学生,以发展学生为要。

我们不妨常常审视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

教学中是否很在意自己的教学预设,然后按照自己的教学预设如行云流水般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从不关注学生的有效参与,不关注学生的交流和生成?

课堂上,你眼中的学生有哪些,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在你的眼里,那些学习有困难的、课堂上调皮的、经常给我们找麻烦的学生是不是常常时时记挂心间。师生的对话是否仅仅限于哪些优秀的学生,有困难的学生是看客还是参与者?

自己的关注点在自己步步精心设计的环节上,还是在课堂的动态生成中,是否有效利用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资源,也包括那些错误资源。是否关注到了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化学习,不同思维、不同学习习惯,是否正确面对了学生间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学习思维上的差异,是否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以及由此带来的课堂上不断的另类不曾预约的精彩?

根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预设,合理调整自己原定的教学进程,让一切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教学?多对自己问几个是否,然后自己就会对自己是几流教师有一些眉目了。

新课程改革行进到今天,我们都已十分清楚,课改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让自己智慧一些,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追问自己的课堂定位,在每一节中主动践行,相信一定会成为一个一流的教师。

  

我眼中的三小网站汝南县第三小学   何瑞云)

       早上醒来,我一如既往地打开了电脑,打开了三小网站,看到网站上老师们的作品,我从中感受颇深。从20123月,学校要求班主任每个星期至少发布一条信息,当时刚听到范校长宣布这个消息时,我和其它班主任都很“震惊”,更多地还有“气愤”:班主任真不能干了,每天忙忙碌碌地为学生操心,回到家中还得想着发信息,唉……当然这都是几个月前的心里感受,随着时间的溜走,随着我的写作水平不断地提高,我的个人成长以及从中的受益是不能简单的用“谢谢”所能够表达的,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们班主任一个写作的平台,圆了我们39位班主任的写作梦想。“三小网站”,给了我成长的动力,给了我前进的勇气,也给了我一片心灵栖息的沃土!

       回首过去,翻看一篇篇文章,为自己曾经的执着感动着,也为其间的快乐幸福着,三小网站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所有的智慧凝聚在一起,指引我前行的方向,教给我班级管理的方法,告诉我如何调节心情……她在我心中,是老师!

       犹记得有一段时间,我最欣喜的事情就是在网站中向老师们的文字学习。有的老师作文教学有一套,我赶紧借鉴,以此提高班级孩子们写作的兴趣;有的老师班级管理有新招,我会悉数“借走”;有的老师对待孩子有耐心有方法,于是她就成了我的榜样……真的,那段时间的我,简直成了“学习狂”,但是这样的学习是卓有成效的,因为这些文字都是奋战在一线教学上的老师们的实战经验,因此我的班级从网站的学习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学校班级的佼佼者。

       我眼中的三小网站,她不仅是老师,她更是一片绿色的心灵氧吧,是播种梦想和希望的沃土。我想,我会继续在这儿学习、写作,直至手指再也无法敲打键盘,我会坚持,一定会的!

       心手相牵,相伴一生!

  

鸡黍台与金乡铺(金铺初中   金心远)

——千古名镇金铺名字的来历

河南省汝南县金铺镇的金铺街老“十字”街北、路东有古迹鸡黍台,路西离鸡黍台100米许有二贤祠,再往北二里许有信义冢,信义冢东南100米处有白马冢。这些古迹都是源于东汉时信士张元伯,范巨卿千里期信的故事。就连“金铺”这个地名的由来,也是由这个故事引起的。

东汉王朝沿袭西汉以来的治国方略,很重视教育事业,从中央到地方,层层设立教育机构,如太学、府学、书院、书馆、私塾等。太学属于国家教育机构,选拔天下德才兼备的贤才,到太学读书。凡在太学毕业的人,一般都委任官职(当时还没有科举制度)。当时,汝南郡(汉时汝南县称汝南郡)有一名青年,姓张、名劭、字元伯,德才兼备诚实守信,孝义双馨,堪称一方贤士,被举荐到京都太学读书。在太学,张劭结交一学友范轼,字巨卿,山东金乡人(今山东金乡市),二人志同道合,笃诚忠信,在学习过程中,两人的友情不断加深,他们学同桌、游同行、衣同穿、钱共用,形影不离。在太学结业后,范轼京畿被委任为“功曹”之职(京畿太守属下的一个官职)。可张劭呢,没有接受委任,只愿回到原郡汝南,还乡侍奉老母,在地方做些事情报效朝廷。

范轼京畿赴任,张劭回原郡家乡,二人都有不忍分离的的感觉。临行前二人长谈了三天三夜,还觉得很多话没有说完。分手时二人商定,明年三月,范轼前往汝南郡二人相会。张劭上路,范轼相送20里,洒泪而别。

分别后,二人常常相互思念。思念之情,与日俱增,盼望相会的日子早到。天天想,夜夜盼,相见的日子总算快到了,春节刚过,张劭就对母亲、妻子说,三月总算到了,我友巨卿将来咱家探视母亲,兄弟相会,家庭应造作准备才是。张母、张妻对范轼的到来虽满心欢喜,但面有难色。原因是汝南郡连年遭灾,又值青黄不接,招待朋友,恐有不周。张劭说;“勿虑,我与巨卿是真挚好友,情同手足,兄弟相会了却相思之苦,充分享受相思之乐,胜食山珍海味,美酒佳肴。”

范张相会,说起来一句话,客观上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是路途遥远。范轼京畿做官,离汝南郡张劭家乡(现金铺镇)很远路程,途径山山水水,交通又不便,要走这么遥远的路程,最快也只能骑马,途中的天气变化也是不可避免的。二是范轼公务在身。个人行动不能随心所欲,必须经过上司的批准才行。但作为范轼思念朋友心切,他下定决心,就是历尽千辛在三月一定要与张劭相会。范轼向太守三次告假方获准,进入三月便打马启程了。

范张相会的时间是在三月,至于何日,是无法确定的。为什么呢,范轼何日启程,路上走几天,都很难估计的,路上如遇风雨,又要耽误几天,更难说。这就是范张相会定月不定日的原因。进入三月高兴地逢人就讲在:我的好友巨卿就要来了。从三月三日起,张劭便早早起床,去到街北一里处的一个石桥上等候范轼的到来。从早晨到中午,从中午到黄昏,这样一直等了七天,还不见范轼的到来,旁观者都认为范轼不可能来了,但张劭坚定地说:“巨卿不会失信,他肯定会来的。在张劭等候范轼的日子里,如遇雨天,张劭愁容满面:又下雨了,巨卿是否赶上了住店;如遇刮风牵肠挂肚:巨卿啊,你又受风霜之苦了。

当等到第八天的时候,临近中午,遥望西北方向,一人骑白马向这里走来,将近桥头,是看清来者正是范轼急忙跑过去迎接,范轼见张劭已在桥头等候,翻身下马,二人热烈拥抱,激动得热泪盈眶,亲密之情难以言表。中午,张劭备鸡黍盛情招待范轼。所谓鸡黍就是鸡汤米饭,今天看来是很平常的餐食,可在那是鸡黍之餐却是上乘的客餐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前面说过汝南郡连遭灾,老百姓食不饱腹、衣不遮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劭能够具鸡黍招待朋友,应该说是规格很高的招待了。鸡黍,在我国封建社会很长时间里都被视为名客餐。谁不知在唐诗里就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诗句吗!

范张相会,了却惹人无限思念之苦,他们眉宇舒展,心情愉悦,长谈别后的情景,回忆相处的友情;谈天说地,道古论今,谈治国之策,谈为人处事之道,无话不谈,充分享受了相会之乐。

再说张妻也是一位贤慧的女人,这几天一直为范轼的到来忙碌。一日,范轼去厨房,想与嫂嫂说说话,帮嫂嫂做做饭。当范轼走到门口时,发现嫂嫂面朝里面,喝着清水煮菜,艰难地下咽,范轼大吃一惊,没动声色,悄悄地走开了。想到自己受着朋友的热情招待,嫂嫂背地里却受着如此的生活折磨,心里惭愧极了。当天夜里,范轼对自身说:“元伯。我该回去了,有一事与兄相商,不知允否”。张劭答道:“贤弟尽管讲,愚兄无有不允之理。”张劭诚恳地说:“元伯,我看你这里确实很苦,我们年轻人,还能勉强度日,可伯母年事已高,怎能经受得了,我想携你全家同往京畿,一起度过荒春如何?”张劭“啊”了一声,停了一会儿,缓缓地说:“巨卿,时值青黄不接,当地百姓都苦,别人能经受得了,我们也能度过荒春,我怎能拖家带口拖累与你,耽误你的公事呢,所商之事愚兄不允,望贤弟见谅!”范轼说:“兄不应允,弟不勉强,这样吧,明天我就要走了,我这里还有一些银两,数量不多,请您不要推辞。”张劭执意不受,范轼生气地说:你我之情,区区银两,何必推让,无奈张劭收下赠银。当夜,他们彻夜长谈,不觉疲倦,两人商定明年重阳节,张劭去京畿与范轼相会。

范轼回京畿上路了,张劭送行,走着说着,送了一程又一程,走到李塘埠口(北汝河上的一个渡口)时,天已过午,张劭说:“巨卿,今天晚了,天已过午,明天再走吧!”范轼也有难分难舍之感,于是二人牵着马又返回来了。第二天又是昨天那样,走着说着,送了一程又一程,当送到李塘埠口时,天又过午,张劭风趣地说:“巨卿你看,还未过河,天又过午,这真是人也留,天也留呀,那么你就再住一天吧!”他们又返回了,第三天,范轼无论如何也要走了,好像仍有千言万语要说,走到李塘埠口,张劭把范轼送过河,范轼说:“元伯,不要再送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明年重阳,京畿相会,请回吧!”二人难分难解,洒泪而别。

等待的时光又慢又长,来年中秋姗姗来临了,临近重阳,张劭去京畿与范轼相会的日子即将到来。恰在这时,张劭患了病,病情日重,弥留之际,还呼唤者范轼的名字:“巨卿呀巨卿,此生我再不能与你相见,想死我了!”说吧,昏厥过去,再无苏醒,与世长辞。范轼呢,眼见重阳已过,仍不见张劭赴会,心犯怀疑。想到张劭肯定有事,不然的话,他不会失信的。一天夜里,范轼做了一个梦,张劭面黄肌瘦,步履蹒跚,来到范轼面前说兄已不在人世,兄弟不能见面,说罢大哭。范轼立即惊醒。心想,梦中之事,难道是真的吗?范轼翻身下床,来不及告假去,骑上白马,日夜兼程,飞驰汝南郡。

再说,虽然张劭没有任什么官职,因他是太学生,是有功名的人。他博学有德,孝义双全,不光是地方上有名的贤士,而且当地官府都敬重他。所以他的丧事办得还算隆重。张劭的墓地选在金铺街西北2公里处,当棺抬到石桥上时,绳索全断。重结绳又抬,抬不起,加人加力强抬,连抬棺的杠棒也压断了,还是抬不起,众人十分惊奇,恰在这是,西北方向一骑白马飞奔而来。马到桥头,来人翻身下马,急问棺中亡者何人?执事者上前道:“太学生张元伯”。范轼闻听哎哟一声,昏厥过去。众人费劲把他唤醒,范轼嚎啕大哭,众人无不落泪。执事者问道:“贵下是功曹范公吧?”范轼答道:“本人正是元伯好友,山东金乡人范巨卿。”在场也有认识的。此公正是去年三月在这里与张劭相会的范轼,马还是那匹白马。执事者道:“请范公节哀,元伯已去世多日,今天便是安葬的日子,亡人入土为安,天色已晚,快快安葬吧。”范轼强止着泪水,换上孝衣,带上孝帽,跪在灵棺前叩首祈祷。范轼解下头上孝带,一头搭在棺上,一手自己拉着,在前面引路,众人抬杠上肩,觉得很轻松就抬起来了,在范轼的牵引下,顺利抬到墓地安葬。

张劭葬后,范轼执意要为张劭守墓百日,执事人等再三劝阻,但范轼固执己见,无奈之下,只有满足他的诚意了。范轼守墓,日夜啼哭,茶饭不进,只哭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当哭到第七天时,嘴唇干裂,声音嘶哑,双目红肿,眼泪滴血,竟然哭死了。一个京畿功曹,千里吊唁朋友哭死,地方官赶紧赴京奏明朝廷。朝廷感其事,派专人赴汝南郡张劭故乡为范轼办理丧事。会葬千人。鉴于范张友谊笃诚,生不愿别,死不能离,把范轼于张劭墓右侧并排安葬。

范轼安葬后,他骑的那匹白马,不吃草料,不喝水,仰天嘶叫,如同人哭。人们触景生情,闻者流泪。把马放开,它竟然跑到范张墓地,绕墓长嘶,声音凄切,不久也死掉了。人们对白马通人性、晓友情感叹不已。把它以葬人的礼节在范张墓东南100米处安葬。

张元伯、范巨卿友谊笃诚,重义守信,千里吊唁,哭死功曹,叹死白马的事迹,惊动上苍神灵,一天夜里,忽起旋风,值旋得尘土腾空,三阵旋风过后,范、张、白马墓旋成三个大冢子。

范、张千里期信的故事,自东汉以来,流传至今。在正史和曲艺作品中都有关于此事的记载和描述。民间传说更为广泛。南朝。宋范晔编著的《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第七十一)范轼》中,明确记载有“范轼,字巨卿,山东金乡人,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结为生死之交的故事。元朝著名曲作家宫天梃,根据《后汉书。独行列传。范轼》创作元杂剧《生死交范张鸡黍会》被收入《元曲选》和《元人杂剧选》等多种版本,广为传唱。剧中生动地描写了范轼于张劭结为生死之交,鸡黍之约,张劭死后托梦与范轼,范轼千里迢迢,素车白马,一路号哭,为张劭奔丧,引灵下葬,守墓百日的情节。

范张生死之交的故事,感人至深,后人念念不忘,把范张墓称为信义冢,将白马墓称为白马冢,将范张相会的那座石桥称为信义桥。桥头立有碑碣,上书:“东汉贤士张元伯,范巨卿千里期信处”。张劭具鸡黍招待范轼时的那个土台子,称为鸡黍台。

为了弘扬范张千里期信的事迹,地方募捐集资,在金铺街开龚古道西为范张修祠叫“二贤祠”塑二人的像,上悬匾额:“千古良朋”。明《汝宁府志》和清《汝阳府志》均有记载。“范、张墓在城北三十里处,鸡黍台西北二里许”。更为明确的是在清康熙二十九年的《汝阳县志》所录旧图志中,详细标注范张墓和鸡黍台。

在范张生前,金铺名叫张庄,因范轼是山东金乡人,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张劭居住的这个集镇改名为“金乡铺”,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1958年,

金乡铺,因鸡黍台、信义冢的闻名二闻名,历代众多官员和文人墨客,纷纷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其中“千里期信,世人难作,信义冢前,万古悲歌”令人扼腕叹息。千余年来,人们一直把张元伯、范巨卿作为结交朋友的楷模,诚挚守信,孝义双馨的偶像,随着时代的进展,人们对范、张的敬仰不断加深,为他们树碑立志,修缮庙宇。康熙二十九年的《汝阳县志》中,就记载有南京吏部尚书赵贤曾修缮重建“二贤祠”的事迹。民间尊范、张为神灵,终年香火不灭,每年到“二贤祠”拜祭二贤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