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9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684(10篇)
发布时间:2019/7/10  阅读次数:507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68410篇)

  

【诗词歌赋】

夏日花(江苏省灌云县杨集初级中学   费振启)

赏花(二首)(江苏省灌云县杨集初级中学   费振启)

诗三首(河南省鲁山县琴台第一小学   曹秋惠)

一先韵脚歌(泌阳县基础教研室   王春发)

【散文随笔】

红旗从这里升起(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信仰的力量(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井冈幽兰(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故事回忆】

老家旧事(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第一初级中学   田百合)

【教育教学】

爱,缘于尊重与信任(汝南县第九小学   邓海燕)

程丽娥育人艺术(1819)(大连市普兰店区久寿小学   程丽娥)

  

【诗词歌赋】

夏日花(江苏省灌云县杨集初级中学   费振启)

夏日风光夏日花, 风吹雨打笑哈哈。

阳光照耀清香溢, 花骨铮铮义可嘉。

  

赏花(二首)(江苏省灌云县杨集初级中学   费振启)

(一)

人生如梦梦如花,花开灿烂艳中华。

花样年华当珍惜,生命之花情可嘉。

(二)

对酒当歌且赏花,人生如歌情无价。

花开花落两由之,真情永远胜奇葩。

  

诗三首(河南省鲁山县琴台第一小学   曹秋惠)

近来,

总想像风儿一样放松。可风儿说,

他疯的太累太累。

  

抱着一丝丝的,

心情在绿梅树下驻足、抬眼,

却不知所视。

  

空气中的雨雾,

一片一片有形无形的游走,

何物何物?

  

对联三则

堂前蓄水鱼游荷舞,

池后植株鸟宿柳舒。

  

柳耳闻风舞,

燕子側父归。

  

道生万物光风雪雨和,

德在无为清宁灵生正。

  

朋友生日杂感

辛酉何朝是,匆匆三十三。

读书潢川下,闭目一恍然。

花开叔重地,拥陶沙河畔。

娘眼两行泪,呼儿在心间?

(叔重者,许慎也,叔重地指漯河)

  

一先韵脚歌(泌阳县基础教研室   王春发)

按平声七部一先韵字次序写诗:先前千阡笺天坚肩贤弦烟燕(地名)莲怜连田填巅鬈宣年颠牵妍研(研究)眠渊涓捐娟边编悬泉迁仙鲜(新鲜)钱煎然延筵毡旃蝉缠廛联篇偏绵全镌穿川缘鸢旋船涎鞭专圆员乾(乾坤)虔愆权拳椽传焉嫣鞯褰搴铅舷跹鹃筌痊诠悛禅婵躔颛燃涟琏便(安也)翩骈癫阗钿沿蜒胭芊鳊胼滇佃畋咽湮狷蠲蔫骞膻扇棉拴荃籼砖挛儇欢璇卷(曲也)(扁舟)(单于)(溅溅)

红尘万事德为先,莫恋福贵在眼前,

子孙满堂财万千,暮叹斜阳照陌阡,

北望秋雁寄书笺,声声落痕悲长天,

万里关山意犹坚,千里相思同比肩,

前无古人后何贤,伯牙子期断心弦,

千古英灵如风烟,落涕南望北飞燕,

遥闻古人独爱莲,青裳玉容自惜怜,

绿影清风袖连连,万顷荷塘何田田,

常恋精卫怨难填,曾痴愚公移山巅,

银须鹤颜鬓毛鬈,挥锄敢向太行宣,

风雨无阻年复年,何惧世人痴笑颠,

移平太行一线牵,万里山河百花妍,

群芳斗艳赋诗研,月照窗棂人无眠,

仰望浩月向天渊,静聆清溪泉涓涓,

人生知己生死捐,沦落天涯共婵娟,

潇湘江水风无边,洛河遇神沧桑编,

松涛回谷万壑悬,中天流直听二泉,

雾隐云涌幻变迁,青烟缭绕卧神仙,

山涧鸟鸣景景鲜,幽林叶落枚枚钱,

曾闻果老首乌煎,羽化轻身飘渺然,

逍遥天地万载延,蟠桃琼仙盛玉筵,

鸾舞凤歌醉落毡,龙呤麟飞飘檀旃,

忽觉人间鸣秋蝉,绵绵不绝牵梦缠,

辗转黄梁身卧廛,犹落仙游心联联,

太白斗酒诗百篇,天惊地泣吾独偏,

长恨骊歌意绵绵,悲欢离合皆具全,

功深意透三分镌,浮生荣辱一脉穿,

瀛海巴蜀三峡川,阳关古道故人缘,

春风得意放纸鸢,放眼轻云天地旋,

暮色炊烟浸江船,回味鲈鱼美吞涎,

弛马疾走常挥鞭,望乡万里一情专,

月落中秋庆团圆,莫为宴筵少一员,

伏羲窥坤复观乾,文王卜卦心至虔,

卦运万物定功愆,生死荣辱贫贵权,

心思大业默注拳,卜测成败附爻椽,

兴周三百余载传,可笑幽王宠妃焉,

残阳大漠万里嫣,寒月流光浸马鞯,

长风凄凄篷门褰,席卷黄沙千里搴,

遥望中原心如铅,明月秋光落江舷,

清风入林舞翩跹,静聆深处一泣鹃。

  

【散文随笔】

红旗从这里升起(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瞻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盛夏的井冈,青山绿水,峰峦起伏,秀美幽静。如诗如画的风光,让我感觉,这里仿佛是一片人间净土,避暑的胜地。但我们并不能忘记,九十多年前,这里曾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战场!

1927929日,毛泽东对湖南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107日,率部队进驻宁冈茅坪,开始了两年多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

1013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主力抵达酃县水口村,在这里发展了一批党员,开展社会调查。他从得到的报纸上,看到南昌起义军在广东失败的消息,放弃了准备退往湘南的想法,坚定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1928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部会师。两军会合后,组成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红四军军委书记。同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19291月,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留下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当年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中心的茨坪,是中国遗址性革命史类博物馆。博物馆于195811月由国家文物局投资兴建,是1959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之际竣工开放的全国十大献礼工程之一。20059月,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中央、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重建工程开工建设。

在博物馆,我了解了红军从192710月到19291月期间的革命历程。看着当年毛泽东撰写《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时用过的油灯、砚台,朱德在井冈山挑粮时用过的扁担和红军用过的大刀、长矛、土炮、土枪、军装、 军旗、草鞋、布袜、军号等革命文物,一件件朴实无华而又弥足珍贵,不由得心潮澎湃。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博物馆,1962年朱德同志题写馆名,记录了红旗如何从这里升起……

1927年国民党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并没有立即抛弃国民党的旗帜,而主张“组织工农暴动于革命的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这突出地体现在南昌起义中。但到了秋收起义的筹备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湖南省委敏锐地觉察到,国民党的旗帜已失去威信,提出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于是,湖南省委决定要“扩大的宣传苏维埃政权”。当时中央并不同意湖南省委的这一正确主张。1927 823日,中央复函湖南省委时批评说:你们认为目前中国革命“可以抛弃国民党的旗帜?这是不对的”。

由于毛泽东、彭公达(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等人的坚持,秋收起义从一开始就高高地举起了共产党的旗号,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鲜明旗帜。历史证明,秋收起义同国民党彻底决裂,公开打出共产党的旗号,首创工农革命军,是符合中国革命发展形势的正确举动。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一个全面陈列和宣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的综合馆。馆内基本陈列共有七个展室,分为序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坚持井冈山的斗争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等部分。具体共分为“序厅”、 “黄洋界保卫战”、“红军洞 “挑粮上山”、“八角楼的灯光”等19个场景,穿行其间,目不暇接。在这里,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历史。

徜徉在革命历史博物馆,沿着历史的隧道,我们走进另一段时光。2000多份文献资料,3000多张发黄的历史照片,近千件馆藏文物,都是那段烽火岁月的见证,记载着井冈山——这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那些静静地躺在陈列柜里的草鞋、蓑衣、竹钉、炮弹等红军烈士的遗物,在我眼中已不只是革命文物,而是生命、情感和信仰。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呀,你在风雨飘摇中,曾燃起多少火炬般的希望!

正是这种理想和信念的支撑,井冈山的先烈在极端困苦的物质条件下,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天天打胜仗!”“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昂扬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坚定豪迈的英雄气概,令人荡气回肠。

我常想,也许在其他地方,一棵树就是一棵树,但在井冈山,每一棵树都是见证,见证九十多年前有那么一群人,为了理想与信念,用身躯和生命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坚持与抗争。井冈山,两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撑起了信念的大旗,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见证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势。

一群走进太阳神圣光环的共和国的先驱们,一串串脚印,撒在这片沃血的土地上。

从这里,不仅走出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粟裕、黄克诚、滕代远等开国元勋,成为璀璨将星升起的地方,还走出了许多不知名的井冈英雄,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播洒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征程中,像是一座座丰碑,巍然屹立于千山万壑之间,化为了历史的永恒。

车蜿蜒行驶在山路上,两旁均是葱绿、挺拔的翠竹,把群山装扮得更加美丽妖娆了。绵延的山峦,无尽的相思。

井冈山革命斗争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井冈山的红色之旅,使我们撩开了历史的帷幔,拂去了岁月的尘埃。在这里,毛泽东科学地阐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理,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制定的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基础;无数革命前辈和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井冈山精神,始于此,行于此,直至永远……

这是九十年来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201974

  

信仰的力量(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瞻仰井冈山烈士陵园

井冈山早已不仅仅是一座山,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震撼,一种吸引,更是一种信仰。

我们冒雨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已是上午十一点多,但参观者依然络绎不绝。烈士陵园坐落在松柏叠翠的茨坪北山上,按“佛”型山体因山就势兴建,占地面积400余亩,陵园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开放参观游览。199710月,由邓小平题字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剪彩。陵园整体建筑,包括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纪念碑五大部分革命人文景观组成。

踏入陵园大门,参加首先映入眼帘的横式牌坊园标“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烫金大字,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同志题写。进门后,经过花坛园庭,顺山而上是宽阔台阶,陵园后山东侧筑有小型公路,以备年老体弱者和残疾人登山观瞻之用。

陵园的绿化配制主要是采用柏树、桂花、杜鹃、翠竹为主,配以山体自生的松、杉、山樱花等。台阶两侧林廊和雕塑园配制的是香柏、黄杨。全园四季绿树常青,素花点缀,显得庄重而肃穆。

进门后,经过花坛园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109级台阶,威严肃穆的纪念堂就矗立在山顶上。据说这些台阶颇有讲究:第一段为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段有60级,寓意陵园建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

拾级而上,进入纪念堂。纪念堂大门上方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员长1987年视察井冈山时为陵园题写的。纪念堂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

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面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是毛泽东1946年为革命烈士题写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的名册。大厅内放置的花圈、花篮,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井冈山时向烈士们敬献的,也有社会团体及旅游观光团敬献而留下来作为纪念的。

瞻仰大厅左侧陈列室展览的人物是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领导人的挂像。目前有51位。他们当中有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彭德环、陈毅;有军队中的一大批将帅;如元帅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大将谭政、粟裕、黄克城。上将陈伯钧、赖传珠、杨得志、朱良材。中将杨梅生、毕占云、张国华、谭家述。少将龙开富等;有建国后调离军队,到党政部门担任领导的。目前有13位,他们是何长工、贺敏学、贺子珍、陈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侧陈列室陈列的是建国前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都是在井冈山斗争时的老红军、老干部。这组烈士挂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历史照片,有的是根据他们的亲属和战友的回忆画下来的,还有的烈士无法征集到照片,这里就用党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厅后为吊唁大厅。吊唁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的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这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七个县市范围的烈士名录,共有15744位。对在井冈山斗争中还有许多为革命而牺牲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陈列时就在这里为他们立了一块无名碑,以示对无名先烈的深切怀念。

登上烈士陵园的颠峰,这里矗立着一座金色的纪念碑,主碑是用镀钛的不锈钢制作的。它高达27米,意含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状。它有着几层含义:远望,好象一团燃烧着的火焰,象征着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燃遍了九州大地;近观,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纪念碑前还设计建造了一尊“母亲”雕像,寓意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摇篮,是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

从纪念碑前横穿而过,便是下山的小路,从这里下去是雕塑园。走在小道上,阵风徐徐吹来,松涛瑟瑟,由远及近。飘飘洒洒的小雨,连同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默默地向陵园外走去,迟缓的脚步却掩饰不住一份沉重,我不时回头望望这座巍然耸立着革命丰碑。

纪念碑造型为全国著名雕塑家程允贤、王中设计。主碑的基座部分,采用“将军红”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七十周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邓小平同志1984年在北京亲笔为纪念井冈山革命烈士题写的。碑座上三组反映井冈山斗争的汉白玉浮雕,为中央美术学院曹春生教授设计。    

读着那些解说文字,你会痛惜烈士们的英年早逝,会惊讶于这些草莽英雄当年究竟是怎么躲过反动派的一再围剿,又是如何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奇迹般地保存自己的实力,并成功突围,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实现全面大反转,最终夺取全国性的大胜利。

天空依然飘起了细雨,伫立雨中,望翠竹如海,听松涛阵阵,心潮澎湃。青山处处埋忠骨,碧血染绿井冈竹。

到井冈山前,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支撑起烈士的忠魂?又是什么,让井冈山,这座位于湘赣边界的普普通通的山,在地少物乏,敌对势力异常凶猛的情况下,书写了红色历史上的不朽传奇? 什么是绝处逢生,什么叫绝地反击,我想这里会告诉你答案。那些迷惘者失意者,甚至对生活绝望者,若懂得这段历史,具备这种精神,那么山穷水尽疑无路又算什么?信念在,希望就在;斗志在,则困境就不可怕。

井冈山精神是一盏航灯,将永远照明我们前行的道路,做一名有理想、有信念的优秀共产党人,一股暖意从心底油然而生。

201977

  

井冈幽兰(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井冈山的夏天,格外迷人,山势起伏,翠绿如海。

微风吹来,竹叶轻拂,如柔情似水的少女,抖起一袖蝉翼般的青纱,临风起舞于连绵的远山,荡漾起万顷碧波。

在这浓浓绿色中,一朵小白花镶嵌在一处长满荆棘的崖石上,透出一种幽淡高雅的自然天性。粗壮的根,大部分裸露着,贴在崖石上面的苔藓上,深深扎进旁边的缝隙。弯成弧形向四周散开的深绿色的叶子上,有些许苍黄的斑斓。

这就是井冈兰花,让你看一眼就肃然起敬。在井冈山参观学习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枝深谷幽兰的烈士,这位烈士的名字叫伍若兰。

伍若兰,女,湖南耒阳城郊九眼塘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她天资聪明,勤奋好学,是当地有名的女状元。1924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年仅21岁的青春少女伍若兰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她受党的派遣,到湖南农村开展农民运动,担任县青年团宣传部长和县妇联主任。从那时起,城乡到处闪现着这位留着齐耳短发,操着浓重湘南口音的姑娘的身影。她满腔怒火抨击旧礼教,主张妇女要翻身要解放。她发动组织起来群众与土豪劣绅面对面的斗争。

手持双枪,年轻女将伍若兰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胆泼辣的革命行动使她的名声在湘南到处传扬。

1927年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幸存下来的一支部队,几经艰苦,转战湘南,连克数城,发动了著名的湘南暴动。当朱德率军进入耒阳县城时,认识了湖南农民运动的积极分子伍若兰。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伍若兰坚定、果敢、成熟,尤其是在司令部工作期间,通过耳濡目染的生活熏陶,他们之间建立了同志间的革命感情。虽然年龄相差太大,此前朱德又有两次婚姻,但她理解朱德。

有了这一层理解,坚定了伍若兰对朱德军长的爱心,她觉得他应该得到神圣的爱。她被他博大的胸怀,真诚的品格,光明磊落的气度深深打动,她决心用自己的真诚去填补他那爱的真空,让他重燃爱的火花。后来,在战友大姐谷芝英的撮合下,伍若兰和朱德军长结成了革命伴侣。

井冈山斗争是残酷的。1929年初春,湘赣两省敌军调集了18个团的兵力,分五路向井冈山实行围剿,突然包围了朱德所住军部宿营地。为掩护朱德带领大部队脱离危险,伍若兰不顾自己身怀有孕,手持双枪,奋不顾身地纵身跳出战壕,冲向敌人,转移了敌人的视线,吸引了敌人的火力。朱德和红军大部安全突围了,她,连同腹中的胎儿,却一同被俘。被俘后,敌人一开始并不知道她的身份,后来被另一个被俘的叛徒指认:“这是我们军长的妻子”。敌人将她押解到赣州,苦刑折磨,用竹签扎她的手,把她吊起来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她都不低头。敌人问她红军在哪里?她说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敌人要她投降。她却说:要我投降,除非赣江水倒流。敌人见她威武不屈,无可奈何。

在一个雪花漫舞的冬日,身怀六甲、年仅26岁的伍若兰,倒在了屠刀下。腹中的胎儿,也被挑出来剁成了肉泥。那颗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惨白的头颅,却被高高地悬挂在赣州城门上示众数日,过往民众,无不唏嘘。时至今日,伍若兰的受刑照片依旧保留在湖南省历史档案馆,烈士虽去,音容犹在,英魂不灭,浩气长存!……

消息传到朱德耳里时,烈火金刚的将军泪如泉涌。伍若兰最终成为朱德同志永远的痛。

1962年春天,伟人在阔别自己战斗生息过的地方多年以后,又重回故地,寄托他多年的思念。时年朱德已是76岁高龄的老人,在时隔35年后重回井冈山。

次日清晨,他就问陪同的当地负责人:“我记得过去这里有一个到处都长着兰花的地方,现在还有吗?”“有,就是兰花坪,原来叫坳背,这里兰花遍地,长得可茂盛了。”但转念又说:“首长,我们还没修公路,派人去挖几株来吧?”“不,我一定得自己亲自去看看,没有公路有山路,我可以自己走嘛!”老人对这片兰花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那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他和亲密战友、爱妻伍若兰,平时散步时是常来的地方,妻子曾指着遍地的兰花说:“我就像这兰花,愿一生陪伴着您,走向革命成功。”一想起这一幕,老人总是激动不已。

朱德一生酷爱兰花,钟情兰花。采兰,育兰,品兰,咏兰,尤其对井冈山的兰花。

站在井冈山神奇的土地上,眺望着巍峨的井冈山腹地,我心潮澎湃。五百里井冈,连绵起伏,层峦叠嶂,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在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革命斗争中,48000多名革命战士,献出了珍贵的生命。他们牺牲时,大多数都还只有20多岁。留下名字的,只有15744人。还有32000多人,竟然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他们,难道不也是传说中的井冈山兰花吗?

循着清香,我看到离我不远的地方,几片环绕着花茎的嫩叶,直直地,指向蓝天。细长的花茎,穿过重重叠叠纵横交错的杂草,绕过荆棘,将洁白的花朵,高高托起……

作为一个后来者,置身于井冈山,我感受到的是兰花淡雅的幽幽清香。

201979

  

【故事回忆】

老家旧事(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第一初级中学   田百合)

老家并不远,只有60里地的路程。

我也常回老家,有时遇到急事,两小时可以往返一个来回。

但是,每次回老家,我总是忍不住留恋地看几眼老家的土屋。前几天哥哥家办事,我抽空又到老家的旧址——那四间土屋前看看,土屋早已于1994年易主他人,但是土屋里的亲情故事还埋藏在心里,久久地挥之不去......

老家的土屋是我五岁那年盖的。在盖那四间土屋之前,我们一家住在土改时“分果实”所得的一间半土屋里,和一家王姓老乡住对门,非常拥挤。

盖房时,是我家最困难的时候,两个姐姐已经出嫁,五个哥哥中的四个还在读书,家里只有父亲和大哥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那时还不时兴(也是没有条件)盖砖房,父亲和生产队要了两辆牛马车,从村头碱土地拉土,再找来十几名亲友帮忙打墙,就开始盖房了。可是,由于生活困难,对前来帮忙的亲友连一顿饭都供不起!休息时只给人家吃些盐拌玉米炒面(买不起白糖,只好用盐拌!),到了饭时,帮忙的人就悄悄回自己家吃饭,父母只好红着脸,愧疚地叹息。别人家盖房打墙,只用四五天就成,我家打墙却整整用了半个月!西山墙倒了两次,北墙倒了三次!主要是因为墙体不结实,北墙第三次倒是因为下雨。本来计划第二天上房盖,但是后半夜一场暴雨突降,天明时,父亲赶到房场,北墙只剩下一截矮矮的墙根!刚强的父亲面对如此打击,默默地抹了一把眼泪,就又找亲友帮忙打墙!终于,四间土屋盖成了,我们总算有了一个相对宽敞整洁的家!

表面看,我家的房子和别人家的房子没什么两样,但是,走进去细看,你会发现,那些看起来很粗的松木檩子,原来都是劈成两半用的!这正是聪明的父亲的良苦用心,因为杨木虽然花钱少但是易朽,而松木虽然耐朽但是花钱多,父亲经过仔细计算,发现一根松木檩子的价格正好是两根杨木檩子的价格,而松木木质结实,就算是劈开使用,还要强于杨木!所以,我家的房檩是半圆型松木的!凡是到我家发现这个秘密的人,没有不赞叹父亲的眼光的。

在那来之不易的土屋里,父母吃糠皮吞野菜,供我们读书,把我们养大成人,小妹就出生在土屋里;在土屋的西屋里,父母先后为我的三个哥哥娶了媳妇成了家,成家一个哥哥就分开另过,接着为下一个哥哥成家!四哥1984年在一次铡草事故中不幸失去左臂,为了他生活无忧,父母又耗尽心血,单独给他盖三间砖房娶了媳妇。只有五哥大学毕业在城里安家,没让父母操心。

父母年老的时候,小弟也初中毕业,自己不愿意继续读书,就在附近水泥厂找了一份工作,小弟上班,父亲就在家种菜园子,土屋里仍然充满温馨欢乐!

可是,到了1992年春天,父亲撒手人寰,土屋的天塌下来了,再没有了往日的欢乐!

1994年,为了方便我照顾多病的母亲,也方便小弟上班,我帮助小弟买了房,和我做邻居,老家的土屋不得不转卖他人!

每次回到老家,我都要去土屋前看看,虽然看不到父母劳碌的身影,听不到父母亲切的呼唤,但是充满在土屋里的亲情思念,却渗入骨髓,永远也扯不断!

  

【教育教学】

爱,缘于尊重与信任(汝南县第九小学   邓海燕)

——暑假家访记(二)

今日天气凉爽,时有阵雨洒落。忙完家务,翻开班级学生信息,仔细斟酌,决定去汪晟涵家家访。他这次期末成绩也有所退步,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家庭情况很特殊。这学期开学初,有一次孩子的家庭作业没有完成,放学后我在跟孩子奶奶交流时得知,孩子的爸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他还有一个姐姐,现在都跟着爸爸生活,爸爸后来再婚,新妈妈又给他生了一个妹妹。家里三个孩子,爷爷奶奶每天照顾他们心力憔悴,再加上是再婚家庭,关系复杂,孩子早熟。奶奶说,他有时特别懂事听话,有时特别叛逆暴躁。奶奶还说她活得很累,左右为难,说着说着眼圈红了,我劝慰了许久。我对晟涵奶奶说,要相信孩子,要多关心孩子,要多陪伴孩子!从那之后平时在学校我更关注孩子,只要发现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就及时肯定表扬他。孩子越来越开朗,成绩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每次小测验都能考90多分,有一次居然考了99分。奶奶每次来接孩子眼睛都眯成一条缝,脸上的愁云消失的无影无踪!

没想到这次期末他的语文成绩却考了89.5分,让人意外。昨天发通知书时我没有批评孩子一句,只是告诉他,假期多努力!我又担心晟涵奶奶伤心,今天一定要去看看。下午四点给晟涵奶奶联系,老人家欣喜万分抱着小孙女怕我找不到地方走好远去路口接我。

一进屋晟涵奶奶就说:“邓老师,大热天的你步行过来真让我过意不去!晟涵姑姑从外地回来了,上午把他接走了,他刚才听说你要过来,正闹着要姑姑送他回来呢!”我说,孩子难得见姑姑,就不要着急赶回来了!我想了解晟涵最近在家的情况。

我问晟涵奶奶,他最近的表现。晟涵奶奶说,他考试前一周在家写作业也特别认真,就是期末考试那天早上因为起床晚,奶奶批评他了,孩子早饭没有吃气鼓鼓的去学校,估计心情不好影响考试了!奶奶又说,昨天他拿着通知书一看到奶奶在等候区,就一声不吭的走过去拉着奶奶的手往回走,奶奶问他考的怎么样?他红着脸低着头把通知书交给了奶奶,奶奶看后给他开玩笑说,考的挺好的,没有抱个大鸭蛋回来。他眼泪汪汪的不搭腔,乖乖跟着奶奶回家了!

我安慰晟涵奶奶:考试无常,不能以一次成绩来衡量孩子是否努力,咱们要相信孩子,要给孩子自我反思的机会,以后多监督孩子认真完成假期作业,还要时刻提醒孩子假期注意安全,尤其是防溺水安全!老人家连连点头!正在这时晟涵妈妈下楼了看到我热情的打招呼,我拉着她的手坐下,笑着对她说:“你真是个好妈妈,晟涵奶奶经常在我面前夸你关心孩子的学习,对晟涵比亲妈妈还要负责任!晟涵每一次的进步和成长都离不开你的监督和陪伴,希望以后咱们一起努力让孩子的幸福快乐的成长!”晟涵妈妈羞涩的笑了笑说:“邓老师放心吧,我会尽力而为的!”

我们三个聊了很多关于孩子的话题,我走的时候晟涵奶奶拉着我的手一直送到路口,分别时老人家还一直在向我道谢!

我与孩子之间,与孩子的奶奶妈妈之间之所以真诚相待、畅所欲言,是因为彼此尊重和信任,更重要的是我们都爱孩子,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望!

爱孩子,爱学生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而需要付出实际行动!行胜于言,爱胜过千言万语!

201974

  

程丽娥育人艺术(1819)(大连市普兰店区久寿小学   程丽娥)

18、“诱惑”孩子

我今天上午对坐在我办公桌前的芯说:“你把鸿帮助上来,再主动收拾班级的卫生,你就可以当班级的卫生委员。”然后我又对芯的同桌鸿说:“你这些天进步可大了,很了不起。以后把作业写完整,你就有时间了,你可以当你同桌的卫生委员助理,和她一起收拾班级的卫生。”他们两个眼中都放出光彩。

类似这样的话,我常对班级的不同学生说。

不爱穿校服的涵,我对她说:“你得坚持穿校服,戴红领巾,再把上课讲话的毛病改了,老师让你负责检查班级同学的仪容仪表,这工作以前都是中队长才能干的。”她大眼毛扑闪着,闭着嘴,使劲地点头。

婉好动,总有学生到我这告状。她总是低着头,过后还是再犯。我看她很勤快,就对她说:“老师想让你当班级的卫生委员,收拾走廊的卫生,但是怕你耽误学习,又怕你不稳,在走廊被学校减分,怎么办?”她说:“老师我以后听同桌的话,让他看着我,我一定改正好动的坏毛病。”我说:“那你先试着干,若还不稳,你得把卫生委员让给别的同学干。”

我对婉的同桌毅说:“你是个很杰出的孩子,虽然你这次没被选上排长,但是老师心里知道,你能帮助婉改掉她身上的一些缺点,还能主动负责班级的纪律,以后同学们一定会选你当排长的,老师也会重点培养你的。”

我对同学们说:“谁比别的同学学习好,纪律好,卫生好,为别人着想,谁就是小先生,大先生。”“你若被别的同学追上了,你就得把干部倒给别的同学。”

我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说:“学习好还不行,你还得把各种能力提高了,班级的工作你抢着干,你就可以争当各排的一二三四排长,到了中学,你就可以当你所在班级的班长了。”

我对全班同学说:春天来了,只要同学们都有进步,纪律好,老师就领你们去野外春游或到公园去玩。

总之,班级的所有孩子都被我“诱惑”得在积极进步,在迅速地成长。其实我的“诱惑”就是想给孩子一个梦想,一个美好的希望,点燃孩子们的激情,让孩子在希望中不断地成功。

19、呼吁劳动课

从明天起在我校举行我市高三学生的高中会考的补考,今天上午九点半就开始收拾考场,要求每个考场只留三十张桌椅,其余桌椅要搬到不是考场的班级集中放置。

轮到我班搬桌椅的时候,同学们情绪高涨,个个摩拳擦掌的样子。我让男同学搬桌椅,可是面对小小的桌椅,他们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好在还是男同学,此时怎么也得显示一下阳刚之气的,他们笨拙的样子让我哭笑不得。女同学站在那,背着书包,东摇西晃的,不仅没看到一个人给男同学帮帮忙,更可气的是她们就没有想到给搬桌子的男同学让让道。那场面乱成一锅粥了,我感觉血直往上冲,我大喝一声,场面才静了下来。

终于把多余的桌椅搬走了,我留下各排排长和卫生委员等十几个人收拾考场卫生,编排考场桌椅,让其他同学出去玩。我告诉这些留下的同学先把自己排的地擦好,然后排桌椅。可是没几个同学干活有章法,我一气之下,把四个排长都撵走了。我昨天左手被刀切了,我只好用一只手排桌椅。我刚排好了,就被好心帮忙的同学给挪乱了,我只好忍着气,教他们怎么排。中午十一点左右,终于收拾出来了。

想想我以前也教过两茬的三年级学生,他们也经常为各种考试收拾考场,根本不用我   操心。老师们都感叹:现在的大小孩子都不会干活了!面对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学生,我感到疼心疾首。这是孩子们的错吗?不!其实孩子们都喜欢劳动的。班级有什么活,同学们的手都举得老高老高的,可是僧多,活少。有的同学即使你想让他干点活,他的家长这一关也难过。可怜的孩子,根本没有劳动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劳动,怎么会处理劳动场面的关系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朱永新说:劳动成为我们的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劳动的乐趣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和技能训练,更是一种精神生活。

我呼吁教育主管部分:开设劳动课,规定学生的劳动时间。比如:一周、两周或一个月,进行一次劳动。再不劳动,我们的孩子可真成了“废人”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