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9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623(齐云轲专辑)
发布时间:2019/3/18  阅读次数:565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623(齐云轲专辑)

(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专辑 7篇)

  

【故事回忆】

南明永历皇帝流亡缅甸期间是怎样度过的?

       一、国破山河丢

       二、失势奔国外

       三、流亡何其难

       四、叶落终归根

饮恨磨盘山:南明本可完胜的战斗却因一个叛徒功败垂成

       一、兵败如山倒

       二、磨盘山血战

       三、血战意义

  

南明永历皇帝流亡缅甸期间是怎样度过的?

永历皇帝朱由榔,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桂王朱常瀛的四儿子,明熹宗朱由校和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堂弟,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

  

一、国破山河丢

朱由榔,作为一个藩王的四儿子,按理说连继承王位的机会都不大,更何况是继承帝位。可是,历史偏偏给了他走上权力巅峰的机会。

朱由榔出生时,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已经走上积重难返的不归路。他的堂兄朱由校任由乳母客巴巴和对食太监魏忠贤胡作非为,自己则一门心思做他的木工活儿。魏忠贤以自己为中心,结党营私,与东林党人势不两立,双方斗争几近白热化,大有鱼死网破之势。本就被万历皇帝折腾得衰弱不堪的帝国,又经天启一朝七年的混乱,彻底是难再有翻盘的机会,帝国斜阳血光,覆灭已经是指日可待。

崇祯皇帝的继位,最初还是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可是好景不长,他的刚愎自用与猜忌成性,将看起来好不容易才有所起色的国势又丢进了深渊之中。长城外边,女真人已经建国称帝,要与明王朝分庭抗礼,中原农民军在大灾之年里宛若星火燎原,一发而不可收。

在内忧外患中,崇祯皇帝的执政能力和应急能力已经捉襟见肘,苦苦支撑十几年后,李自成率军入京,结束了朱明王朝的统治。

年方二十岁朱由榔跟着父王在失去衡州这个封地后,四处流亡。明朝灭亡后的第二年(1645),朱由榔的父王死了,三哥安仁王朱由楥继承桂王位,但几个月后就病死了,朱由榔继位,成为第三任桂王。

如果说,乱世为朱由榔创造了机会,登上了王位,是他的幸运的话,那么,更大的幸运还在后头。

弘光元年(1645)五月,清军南下渡江,消灭了弘光政权。

同为朱明王朝宗亲的鲁王和唐王分别在浙江和福建重新建立了政权。但是,这俩小朝廷非但不能团结一致抵抗侵略,而且还相互攻伐,打起来内战。最后,两败俱伤,隆武帝被清军所害。

隆武二年(1646)十月,朱由榔在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拥戴下,在肇庆宣布就任监国,就是代理皇帝。可是,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在广州也被一帮人拥立为监国,十一月初五,宣布继承皇位,是为绍武帝。

永历帝见此,也忙于十一月十八日继承皇位。这样一来,南明又出现了俩政府。两个小朝廷为了争正统,又打了起来。最终,绍武帝被清军攻破广州城后不屈而死,永历帝逃到了广西。

  

二、失势奔国外

永历帝即位后,基本上是一直处于不安定的环境里,看哪个权臣有兵有地盘就去投奔,不行的话再跑,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块儿自己的根据地。他虽然名为皇帝,但实为四处流浪的汉子。

永历帝虽然继位时已经二十四岁了,但是读书不多,也没什么权谋和能力,驭人之术更是两眼一抹黑。他的臣子相互争斗倾轧,他管不了,也不敢问,任其发展。南明有几次复国翻盘的机会,就在永历帝在位时期,可是他一回也没把握住,导致了南明最终败亡的不可避免。

永历六年(1652)以后,无家可归的永历皇帝被迫来到大西农民军孙可望的地盘上,当上了寓客,实际上等同于傀儡。虽然他低声下气的求自保,但孙可望却依然容不下他。孙可望的地位巩固后,一门心思要取代永历帝,自己做皇帝,甚至国号都定好了,叫后明。

虽然同为张献忠的干儿子,李定国和刘文秀却对明朝忠心不二,与孙可望不同。永历帝就想方设法联系到李定国,请他出兵帮助自己解脱困境。

永历十年(1656),李定国带军来到安龙,救出永历帝,带回了昆明城。虽然永历帝在昆明城过上了好日子,但惹怒了心胸狭窄的孙可望。

李定国劫走永历帝,进入昆明城,脱离了孙可望的控制,这是孙可望所不能容忍的。他认为李定国这是对他权威的公开挑衅,于是决定付诸武力,打败李定国,抢回永历帝继续做自己的傀儡,然后让他禅位。

尽管永历帝和李定国释放出了和解的友好信号,将在昆明城的孙可望的家属送回贵阳,但孙可望还是咽不下这口恶气。于是乎,在大西军内部上演了兄弟反目为仇的历史悲剧。

永历十一年(1657)八月,孙可望带领十四万军队进攻云南,以白文选作先锋。双方在曲靖相遇,孙可望的部下不愿意同李定国互相残杀,就在白文选的带领下反戈一击,击败了孙可望。孙可望兵败奔回贵州,却已是不得人心、众叛亲离。无奈之下,孙可望降清。

降清后,孙可望急于表现,就自愿做向导,领着清军杀向了云南。永历十三年(1659)正月,永历帝和南明军队被迫撤出昆明城,向西南流亡。奸臣马吉翔又从中作梗,永历帝与李定国分离,流亡缅甸。

  

三、流亡何其难

永历皇帝在缅甸流亡了两年多,可以说是受尽了苦难。

当初,缅甸一直是朱明王朝的藩属国,朱明王朝是其宗主国。按说,宗主国皇帝来了,缅甸王应该主动前来接驾的;但是,缅甸这边明白,永历帝是来逃难的,说白了就是在国内混不下去了,逃到缅甸乞讨来了,所以也就不会尊重他和他的臣子们了。

这边,永历皇帝一进缅甸,那边,缅甸军方就在他身后拉防,遇到仓皇来追驾的明朝臣民,男的杀害,女的留下服役,被折磨而死的消尸灭迹。

永历皇帝一行如丧家之犬一般火速逃离,生怕走慢被清军追上。在渡河时,由于缅甸官方提供的船少,许多大臣为了坐船竟然打起来了。甚至提供给皇太后的船也被人抢走,皇太后正要去质问皇帝,却发现皇帝已经坐上船准备跑,就将他训了一顿,才暂停逃奔。

到缅甸王城外,由于永历皇帝的玉玺与明朝历代皇帝使用的玉玺不同(明朝历代相传的玉玺在北京留给了李自成),缅甸王拒绝与其相见。幸亏黔国公沐天波携带着征南将军印,与以往文书往来中的印迹一致,缅甸王才允许南明君臣暂且留境居住。说白了,缅甸王只把永历皇帝作为政治避难的暂住者,不将其作为宗主国皇帝看待。

这年五月,缅甸当局将南明君臣带到首都阿瓦城隔河相望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竹城,里面建几间茅草屋作为永历帝的宫殿。其他文武百官只有自己出力建造自己的“府邸”。

尽管永历皇帝和缅甸王之间仅仅一河之隔,但是他们从没会过面。因为,在缅甸王看来,永历帝已经是穷途末路来投,一旦会面,用什么礼节?对待宗主国皇帝那样,以后怎么办?岂不是要供着这位主子?不用吧,也不妥,毕竟缅甸是明朝的藩属国,全国上下会怎么看?再者说,万一会见的事儿被清朝政府知晓,以后如何交代?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以后清朝取代明朝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还是不见的好。

不过,缅甸王并没把事情做的太绝,还是为南明君臣提供了一些必要的物资帮助。永历帝以宗主国皇帝的名义对缅甸王进行赏赐,缅甸官员却说没有得到王命,不敢向明朝皇帝行大礼。永历帝只是苦笑,却也无可奈何。

在缅甸稍稍安定下来,南明的一些大臣又开始了享乐。当地的一些缅甸百姓前来与他们贸易,交换一些东西,一些大臣见了外国妇女,竟然上前调笑,动手动脚。他们喝醉后,脏话不绝,还在永历帝居住的房外赌博,吆五喝六的,毫不顾忌。马吉翔等人在永历帝生病期间,强迫一个广东女子唱歌助兴,遭到拒绝后,将该女子打伤。

缅甸年节,缅甸当局强迫南明大臣脱掉官服,光着脚去向缅甸王行礼。这是对宗主国莫大的不敬和讽刺。许多大臣回来后痛哭流涕。

到九月后,许多大臣粮食不济,已经揭不开锅,求永历帝拿出钱财去买稻谷。时至今日,永历帝哪还有什么钱,一怒之下,把玉玺扔下,让他们拿去换钱买粮食。一些大臣见此跪下请罪,而马吉翔却真将国玺凿碎,与几个人分得些许碎金。

不久,缅甸军方将稻谷送来,永历帝让分给大臣们,马吉翔却据为己有,引起公愤。总兵邓凯怒斥马吉翔是贼人,被马吉翔让手下人当着皇帝的面儿打伤,永历帝竟无法阻止。

对于马吉翔、王坤、庞天寿等人,永历帝虽然知道他们是奸臣,却不能用忠臣良将锄奸,导致这些奸贼一再祸害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小朝廷,南明日薄西山的趋势谁又能逆转?

永历帝流亡缅甸的两年多时间里,李定国、白文选等抗清人士多次率军深入缅甸境内,寻找皇帝行踪,希望能将其解救出来。永历帝身边的奸臣马吉翔等人唯恐皇帝回到中国后重用原大西军部大臣,自己不能继续为所欲为,就多方阻挠。一边,李定国等人火急火燎的要迎接永历帝回国,一边,马吉翔等人千方百计破坏皇帝与大西军联系,造成的结果是:抗清复明事业逐渐没了指望,最终只能付诸东流。

其实,当时四川、湖北、福建、云南、贵州、台湾、浙江等地仍有许多人在坚持抗清斗争,若是永历帝能顺利返回国内,重新举起抗清复明的旗帜,明清双方的对峙肯定会再延长一段时间。这期间,若真的发生什么转机,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可惜,永历帝朱由榔绝非能担当起中兴国家大任的皇帝,他的懦弱无能、优柔寡断,一步步将中兴大业推向深渊。别说与东汉光武帝刘秀相比,就是同晋元帝司马睿、宋高宗赵构比起来,朱由榔的能力还是要略逊一筹的。历史把他推上政治角逐的舞台,上演的只能是一出悲剧。

永历帝的不争气,导致留在国内的南明文武大臣无所瞻依,心灰意冷之际,也只有纷纷降清了。甚至到最后,白文选也在部将的劝说下,向清王朝屈膝投降。在中缅边境地区仍然带领大部人马坚持抗清的只剩下李定国了。

而在缅甸国内的永历帝处境越来越不妙。清朝政府军逐步平定西南后,加大了对缅甸的政治攻势,命令他们交出永历帝等人。

缅甸当局也明白,清朝取代明朝已经是既成事实,对永历帝也不再客气。为了扫清障碍,缅甸当局首先将矛头对准了永历帝身边的文武大臣。

永历十五年(1661)五月二十三日,缅甸国内发生了军事政变,国王的弟弟杀了哥哥一家,成为新的国王。新国王希望得到永历帝的祝贺,但是永历帝却不想向一个杀死哥哥篡位的非法君主朝贺,使缅甸新国王大怒。七月中旬,缅甸当局让永历帝渡河去议事,说是吃咒水盟誓。在沐天波的带领下,马吉翔与众臣一同前往,却被缅甸军队屠杀殆尽。

随后,缅甸军队进入永历帝所住的“寝宫”里肆意妄为,将随他流亡的大臣们家属任意凌辱,抢走许多妇女,就连他身边的宫女也未能幸免。情急之下,永历皇帝决定与王皇后一同上吊自杀,被侍卫总兵邓凯苦苦拦下,劝阻道:“皇上失去社稷江山,已经对列祖列宗不忠,现太后尚健在,若抛弃母亲而自裁,又将不孝,泉下如何面对太祖高皇帝?”

永历帝的两位贵人和十几个王公贵族的女眷为了避免被缅甸人欺辱,一同自缢而死。

正在此时,李定国等人再次率军深入缅甸国内,希望能将永历帝迎接回去,继续坚持抗清斗争。可惜的是,缅甸官方已经明白清朝取代明朝已成定局,只想以永历帝作为见面礼,取悦清王朝,又怎么会让李定国与永历帝相见呢?李定国督军苦战数月,终不得与永历帝互通声讯,又怕后路被堵死,只好退回云南。

永历十五年,即清朝顺治十八年,十一月,吴三桂带军进入缅甸。永历帝得知后,写了一封信,派人交给吴三桂,摇尾乞怜,希望能饶自己不死,甚至异想天开:“倘能转祸为福,反危就安,以南方片席,俾朕备位共主,惟将军命。是将军虽臣清朝,亦可谓不忘故主之血食,不负先帝之厚恩矣。”

抗清复明的志士们若是见到这封信,估计也会绝望吧。

  

四、叶落终归根

十二月初二,吴三桂安排提前降清的原明朝武功伯王会去见永历帝,骗他说是李定国来接永历帝回国。永历帝高高兴兴地随他走了。到了清军营中,朱由榔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大骂王会。王会心里有愧,偷偷溜走了。

吴三桂觐见永历帝,遭到永历帝的训斥,长跪不起。最后他被人扶着出来,大汗淋漓、面如死灰。毕竟自己愧对明朝在先,此后,吴三桂再也不敢去见永历帝了。

康熙元年(1662)三月,身为阶下之囚的朱由榔回到了阔别三年之久的云南昆明城。三年前,他是以南明皇帝身份在昆明城享受着万民的瞻仰和崇敬,三年后,却是一位亡国之君了。作为明朝的君主,永历帝被原来的明朝大臣吴三桂给俘虏带回,这又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回到昆明城后,永历帝不知作何感想,对于当初放任奸臣胡作非为,是否会有些许的悔恨之泪从心中流出呢?

回到昆明城后,永历帝父子被软禁了一个多月。清朝政府考虑到,若是将永历帝从云南押回北京献俘的话,路途遥远,中间难保不会被坚持抗清的人士劫走;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地处决。

在如何处决永历帝这事儿上,吴三桂与清朝满洲族官员发生了分歧:吴三桂主张直接拉出去砍头,满洲族官员爱星阿、卓罗等人认为砍头太惨了,毕竟永历帝曾经是南明的皇帝,要留一个全尸为好。

四月二十五日,昆明知县聂联甲带人将永历帝父子和国舅王维恭的儿子用小轿抬出,到城外篦子坡用弓弦勒死,翌日放火焚尸。从此,篦子坡被改称为逼死坡。永历帝的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南明的历史宣布结束了。

清朝借吴三桂的手处死永历帝,手段是极其高明的。一是告诉天下人,特别是不忘明室的遗民,永历帝是他吴三桂亲手杀掉的。导致明朝遗民恨透了吴三桂,吴三桂此后只有死心塌地追随清王朝,一条道走到黑了。二是若以后吴三桂敢反叛清朝,至少明朝遗民将不会支持他,减少了清王朝平叛的阻力和压力。

事实上,永历帝被杀十二年后的康熙十三年(1673),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时,原明朝遗民确实没有群起响应支持他,尽管他最初打出的旗帜是反清复明。吴三桂当年处死永历帝时,已经把自己的后路给堵死了,这也正是清王朝统治者最愿意看到的。

永历帝朱由榔流亡国外二年多,虽然回国后不久便被杀害了,但毕竟还是了却了一桩夙愿:叶落归根。他没有客死他乡,成为孤魂野鬼。这也许是他临终前唯一可以稍感欣慰的吧。

  

饮恨磨盘山:南明本可完胜的战斗却因一个叛徒功败垂成

南明永历十一年(1657),一心要取代永历帝,自己做皇帝的南明秦王孙可望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与拥护永历朝廷,且同为张献忠义子的李定国、刘文秀兄弟反目,最终同室操戈、兵戎相见打起了内战,干起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傻事儿。

孙可望“傻”,但并不代表他部下的将士们也傻,他们在白文选等人的带领下,与李定国联合起来,临阵反戈一击,打孙可望一个措手不及。孙可望战败,落了个众叛亲离,最后只好降清,做了可耻的汉奸。

  

一、兵败如山倒

孙可望降清后,受到了满清政府的热烈欢迎,被请进北京城,顺治皇帝亲自接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荣宠极致,并被封为义王。

孙可望心中的虚荣心虽然得到了部分满足,但还是有不少的遗憾和憎恨:遗憾的是,自己的皇帝梦泡汤了,没有成为“后明”国的一国之君,只做了个满清王朝的王爷;憎恨的是,李定国等人坏了自己的好事儿,将自己的皇帝梦给破灭了。所以,他要报复,用这些昔日兄弟、今日仇雠的鲜血来平复心中的遗憾,浇灭胸中的怒火。

于是乎,孙可望就将自己手里掌握的南明政权内部的机密,毫无保留的向清朝政府双手奉上,作为见面礼。对于这份大礼,清朝政府可以说是如获至宝,自然是喜欢得不得了。

有了重量级汉奸孙可望提供的绝密情报做支撑,加上孙可望的手下做向导,清军在不怎么费力的情况下,就长驱直入,向中国西南地区的南明发动了战略总攻。

南明永历十二年,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二月,清军兵分三路,从湖南、四川、广西进军,黑云压城般杀向了云贵。三月,资深汉奸洪承畴就带军攻占了湖南靖州一带,长期在此与清军对峙的南明军队全线溃败。四月,清军杀入贵阳,南明巡抚冷孟銋兵败被杀。吴三桂带军占领重庆,逐步向西南地区深入推进。

南明这边,由于李定国与刘文秀之间发生矛盾,刘文秀郁郁而终后,两部人马难以团结一致共同御敌,内部凝聚力出现瓦解迹象,加上清军来势凶猛,难以阻挡,造成了兵败如山倒的颓势。

此外,李定国在指挥作战上已经部分失灵,南明将领各自为战的现象严重,导致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许多将领见清军杀来,纷纷逃窜。

贵州省会贵阳丢失后,许多南明文臣武将意识到国家灭亡已经不可逆转,纷纷降清。

这一年腊月,清军已经逼近云南昆明。腊月十五日,永历帝慌忙间离开昆明,开始了流亡生涯。十几天后的次年正月初三,清军进入昆明。孙可望、李定国等人苦心经营十余年的昆明抗清基地,自此落入清王朝手中。

  

二、磨盘山血战

清军进入昆明后,并没有稍停进军的脚步,而是立刻启动了剿杀南明残余势力的计划,马不停蹄地追击永历帝。

永历十三年(1659)闰正月二十一日,顺治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在南明兵败如山倒的颓势下,李定国发动了磨盘山血战,给了清军最后一次猛烈的打击,奏响了南明绝地反击的悲壮战歌。

磨盘山,在怒江以西,是明朝的西南边境,山高路险,丛林密布,山路又多是羊肠小道,非常适合打伏击。

李定国在山路两旁树丛中设下埋伏,分别以得力干将窦名望为“初伏”,高文贵为“二伏”,王国玺为“三伏”;每一“伏”,设伏兵二千人,总设伏兵六千精锐。明军在清军必经之地路上埋下地雷,计划待清军入围后,一同进攻,将其包了饺子,关门打狗,让其有来无回。为了防止被敌人发现,明军提前带好干粮,不生火做饭。

吴三桂带领清军进入埋伏圈内尚不自知,因为一路杀来,明军几乎没有一次像样的抵抗,所以清军也放松了警惕,麻痹大意起来。

眼看清军已经成为瓮中之鳖、门中之狗,埋伏中的明军别提有多高兴了。多少日子了,清军在西南地区肆意妄为,杀害了多少明朝军民,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况且这次带军的清朝大将是吴三桂这个铁杆汉奸,今日有机会锄奸,看着这个奸人被杀,是多么痛快的事儿啊!

可是,正在此时,清军却停下了进军的步子,并扭头撤出;同时,清军举起火枪和弓箭向山路两边的丛林里射击,不断有埋伏中的明军被射中,惨叫声传出。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明军的目标即将达到、计划即将完成的关键时刻,南明内部又出了个叛徒!

这个叛徒是南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

卢桂生见明军兵败如山倒,看样子大明王朝已经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了,就决定投靠新主子满清统治者。投靠新主子得有见面礼吧,而泄露明军的设伏机密,避免清军的伤亡,可是大功劳一件,是绝对的大礼啊!

于是乎,卢桂生这厮就做了可耻的叛徒,在明军即将发动伏击战的千钧一发之刻,“十分及时”的跑到清军那里,见到吴三桂,如此这般一说,挽回了清军的大损失。

吴三桂大惊失色,下令已经进入伏击圈的清军火速撤离,同时下令军队向设伏的山路两旁射击,搜杀埋伏中的明军。

这些埋伏中的明军,都是李定国的嫡系部队,跟随李定国南征北战多年,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战斗力很强。他们在没有收到进攻的信号前,是不会贸然反击的。

就这样,清军的弹火、箭镞落入了明军中,明军伤亡了许多,但是他们并没有立刻反击。

窦名望见此,知道伏击战计划已经生变,现在若再不发动进攻的话,明军的伤亡会更大,于是就鸣炮出战。“初伏”明军出战后,“二伏”、“三伏”的明军也只好跟着出战,一同杀入清军阵营中,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

李定国感觉号炮不对后,明白事情有变,立刻派军增援,才击败了吴三桂带领的清朝追击来的军队。此次战斗从这天卯时一直打到午时,双方伤亡均十分惨重,山上山下,横尸遍地、血流成河。

  

三、血战意义

磨盘山血战,明军虽然击败了清军,可是自己损失也大,可以说明清双方是两败俱伤。

此战,是南明在总体上已经处于颓势的情况下主动发起的最后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有影响力的战斗,虽未能全歼来犯之敌,但也打出了南明军队的血染风采和铮铮血性。它,让满清征服者明白,南明军民并不是好欺负的,也迫使满清政府调整了一些歧视原明朝军民的政策。

此战之后,满清方面,多罗信郡王多尼被清朝政府罚银五千两,多罗平郡王罗可铎也被罚银四千两,多罗贝勒杜兰被罚银两千两,征南将军赵布泰革职为民,等等。清朝政府处罚这些清军带军人物,只能说明一个情况,那就是此战中,清军的损失非常大,尽管清朝政府从未公开过清军伤亡具体数据。因为清军损失过大,所以导致统治阶级上层无比的震怒。

南明方面,由于损失也大,特别是跟随李定国南征北战多年的许多将士在此战中牺牲,导致此后李定国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对清战役,为南明最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南明若是此战得胜,必将给清军以重创,阻挡清军的进攻,也会给一直坚持抗清复明军民以极大的激励和希望,永历皇帝可能也不会那么火急火燎的逃亡缅甸了。一旦清军进攻受阻,南明方面就有时机集结分散各地的军队,抗清斗争会延续更长的一段时间。可惜,关键时刻一个叛徒的出现,改变了战斗的结局,也给南明的历史走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南明的叛徒卢桂生,因为在关键时刻出卖了南明,弃明投清,帮了满清政府的大忙,被清朝官方赏给了一个云南临元兵备道的官职,不久又被擢升为清朝大理府的知府。卢桂生,虽然靠当叛徒、出卖南明利益得以升官发财,却被永远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遭到了后世的不齿和唾弃。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