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09作品 > 详细内容
教师作品之50(15篇)
发布时间:2012/12/1  阅读次数:1625  字体大小: 【】 【】【

教师作品之50(15篇)  

目  

【南歌子】(汝南三中   水上兰舟)

【杏花天】(汝南三中   水上兰舟)

午后(汝南三中   水上兰舟)

【柳梢青】(汝南三中   水上兰舟)

用爱心为后进生撑起一片天(老君庙小方学校 吴   巍)

理好读写关系(老君庙小方学校 吴   巍)

掌握“爱”孩子的分寸(老君庙小方学校 吴   巍)

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联想与想象(老君庙小方学校   吴   巍)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老君庙小方学校   吴   巍)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老君庙小方学校   吴   巍)

让我们一起关爱留守儿童(老君庙小方学校   吴   巍)

教孩子摆脱嫉妒心理(老君庙小方学校   吴巍)

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有感(梁岗学校   詹建新)

中秋节感赋(和孝镇梁岗学校   陈永红)

《一株紫丁香》教后记(和孝镇梁岗学校   陈永红)

  

【南歌子】(汝南三中   水上兰舟)

夜幕悄窗下

清风满袖凉

睡莲一曲荡回肠

似有红荷飞过梦飘香

  

【杏花天】汝南三中   水上兰舟

半帘清辉随风舞

小窗外 秋虫吟诉

试将双眼与书中

懒去 心悄悄淡月处

  

轻推户 疏影庭树

露沾素衣斜依竹

却无端偏又情愁

不宿 任相思伴叶簌

  

午后(汝南三中   水上兰舟)

空荡荡的

悬着几处秋云

轻飘飘的

摇下几片叶红

懒洋洋的

睨着几只灰雀

静悠悠的

牵出一缕思情

  

【柳梢青】汝南三中   水上兰舟

秋意渐浓

黄昏又雨

叶落匆匆

  

风卷纱帘

更闻珠瑟

岂是歌声

  

夜深堪忍眸清

断肠事

殷殷满胸

最怕销魂

多情善感

泪伴今生

  

用爱心为后进生撑起一片天(老君庙小方学校   吴   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可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缺陷。学校强调学生不准迟到,我平时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但有的学生就是犯老毛病,有一次,预备铃都响过了,班里的张某还没来,我焦急的站在楼上往下看,也没看到人影儿,同学们都在专心的读课文,“报告”,同学们听到声音都停止了朗读,看到他,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经常迟到,我昨天找他谈话时,他保证说再也不迟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老师,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几点了。”我没等他说完,便接过他的话头训斥了他一顿,然后就让他站在门口,再也不理会他了,课后才了解到,他奶奶生病了,他去给奶奶拿药,所以才来晚了。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我后悔自己没有听完他说的话,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并向他道了歉,他很诚恳地说:“老师,这没什么,谁让我以前老爱迟到呢。”反思一下: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理好读写关系(老君庙小方学校   吴   巍)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光靠教师课堂上有组织的进行听、说、读、写的文字训练,范围有限,针对性也不强。阅读、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体现,让学生理好读、写关系,学会自主读、写,学生才有更多语文实践机会,让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在阅读这个理解、吸收过程中,不能只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更应强调读的广度和深度,在细读过程中,解决“怎样写”的问题;而写的过程是对读的质量地检验,是知识内化程度的一种具体体现,从学生的习作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选词用句、谋篇布局的方法的吸收、运用的情况,所以不要单方面强化读或写,要做到以读促写、以写固读。具体可按   “赏→抄→仿→写”的顺序依次进行。

赏是对佳作的欣赏,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赏”,阅读过程中自觉留意佳词美句,做到用心领会。如在《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的一句“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观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引发了读者无限遐想,虽然“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已融合了不少水的特点,可它们远远无法与“漓江的水”相提并论,“漓江的水”究竟是怎样的呢?作者的平淡之语让人有种强烈地往下读的意识,此句的“佳”体现在引人入胜上。让学生明白文章中的“佳”不是只等于华丽的词藻。而篇末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无疑给桂林山水的美做了最精练的总结,把人带入了一种如诗如画、留恋不舍的意境,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柏拉图说过:“教只会给予推动,使学生自己去找到必须认识的东西。”当学生的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老师可向他们大力推荐可读的好书,也可让学生向学生推荐,定期开展“推荐一本好书”、“我喜欢的一篇作文”、“优秀古诗词”、“佳句佳段欣赏”等活动,把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发现的好的作品、好的句子与片断,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这样的交流机会,把读与赏结合起来,让赏的力量感染每个学生,通过生生互动,扩大了读的面。

抄即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后,以“赏”为基础,集精汇萃,把自己认为好的,精彩的词、句、段有选择性地摘抄下来,便于平时反复赏读,为日后的更深层次的领会、运用,作好准备。   徐特立曾说:不动笔墨不看书。强调只要看书就应适当地做做笔记。摘抄就是做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老师可指导学生自编目录,自主选择内容,分门别类地进行摘抄,量不要有任何规定,但要求在抄后以最简洁的语言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原因。让学生的每次阅读都有一定的效果。这种练习可穿插在课前预习、课后温习时进行。如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前,我提示学生摘抄喜欢的,印象深的句、段,有的学生摘抄的是:“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喜欢的原因把绿叶上闪烁的阳光说成是温柔的小精灵,很形象,很美)。也有的学生摘抄的是:“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印象深的原因:文章的结尾可以很简单,又包含了很多意思在里面。)课文学完后,还可以补充自己想说的话。学生的着眼点不同,有的重在欣赏华美的词句,有的重在写法的吸收,选择的内容也就不同了,但往往会针对自己的不足,所以都会有收获。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对“佳作”有了更深的记忆,也有了更多的领悟,挖掘了“读”的深度,会无形的缩短自己的习作与佳作间的距离。

仿   是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运用,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解除了学生“有话说不出”的苦恼。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从仿照好句子、好段落练笔开始,从佳作中汲取精华,如在写《秋天》一文中,有的学生对于田野中的稻谷随风摇曳,由近及远,颜色由浅变深,这一丰收在即的景象看得多,却不知如何表达,可让学生仿照《可爱的草塘》一课中第五自然段进行。这样不但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写,也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例:吃过晚饭,我和爸爸来到田边散步,第一次用心观看这田野,真有一种恍如置身大海的感觉。那浪花金灿灿的,黄的发光,黄的鲜亮,翻滚着、追逐着,一直涌向天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浅黄色,远一点的呈金黄色,再远的呈橙黄色,显得沉沉的,可一道夕阳,却为它勾勒出一个最美的轮廓,镀上了一层绝美的金边。)

仿与抄是有区别的,仿的过程,一方面会促使学生重新巩固读,加深理解,加大分析力度;另一方面成功的仿,是具有创造性的,这就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学生充分理解了“仿”的含义后,可让学生逐步过渡到篇的仿写。如在按四季顺序写植物时,我们先有意识的分季让学生对庭前院后的树木花草进行观察,收集这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四季各不相同特点,及花、果、本身的特殊用途,再让学生仿照《高大的皂英树》一课写作。学生会自然的了解这种仿写是结构上的模仿,原来无从下笔的学生,这时可以“思路”清晰的把素材组织好,把文章写出来了。

写 “仿”是过渡期,并非最终目的,   “仿”是让学生尝到“读”的甜头,让学生体会“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想读、会读,同时学会理解,学会思考,从字词的欣赏,到写法的吸收,这一切最终体现在独立写作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及亲身体验的各种素材,本着为主题服务的原则,去粗存精,安排好详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深刻地读为学生得心应手地写作好了铺垫。当然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要尽可能脱离本本框框的束缚,强调独创性思维的可贵,   告诉学生仿写得再好也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完成的,没有了原作的依托,你的作品就不存在了,写作应有自己的风格,把写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写作中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让学生以自改、互改的形式修改习作,给学生一个反思的过程,自主发现不足,可以再次投入到“赏”的环节,达到以写固读的目的。让阅读变得更有目的性、选择性,收效会更大。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大量的语言文字积累做基础。按以上“读为写用,写促生读”的方法,正确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不仅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让学生学会了表达,为自创性写作铺好了基石。在这个循环上升过程中,读与写可谓相得益彰。读、写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是语文素养提高的综合体现。

  

掌握“爱”孩子的分寸(老君庙小方学校   吴   巍)

给予孩子爱,这是任何一个做父母的都可以做到的。正如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一桩大事,也需要有才能和教育的生活知识。由于我国目前的家庭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父母对孩子爱的认识也不一样,采取的方法、方式也不同,因而影响了孩子性格的形成。

很多父母对孩爱得过分,由爱转成了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包办代替,没有原则的迁就,造成了孩子以我为中心,从来不知道替别人着想,养成孩子创造性、自私、胆小怕事、依赖的性格。而且,由此派生出孩子不听话的诸多问题,给父母管教孩子带来了很多麻烦。

一位妈妈说,平时我对儿子关心得无微不至,可儿子对我却非常冷淡。我过生日那天,朋友往家里打电话。恰巧我不在家,儿子接的电话,朋友告诉他:“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儿子冷冷地说:“我妈过生日关我屁事!”听了这话,我的心都伤透了,每次他过生日,我给他买这买那,他怎么都忘了?

一位下岗女工,知道孩子喜欢吃虾,一次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虾,做好后端上桌,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舍不得动一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去尝一下剩下的虾——“别动!”她13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这位母亲在讲述这件事时,眼含泪水。

是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不,那么“爱丢失症”的根源在哪里?是父母的“极度关爱”、“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邓颖超曾经说:“母亲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别人。“爱”的种子就这样结出了恨的果实。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问题出在孩子身上,“病根”很可能出在自己身上。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爱的过分却就不好了,反而会伤害孩子。所以,只有正确地来爱孩子,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杜绝孩子造成任性、不听话等问题的根源。

  

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联想与想象老君庙小方学校   吴   巍)

少年时代是充满幻想的黄金时代。少男少女是异想天开的幻想家。你们的想象最活跃、最大胆、最奇妙。

刘倩倩同学写过一首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曾经获得了国际“菲利亚”奖章。那时她刚刚上三年级。在诗里,她从妈妈给她蛋糕、爸爸给她穿棉衣、哥哥给她歌片,想到了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那个可怜的小姐姐,她要把蛋糕、棉衣、歌片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她和自己一样幸福。这样的联想,既真实,又感人,表现了刘倩倩小同学美好的心灵,崇高的心愿。

有的同学把联想看得很神秘,其实,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儿时做游戏,拿椅子当“汽车”开,用板凳当“战马”骑,用积木搭房子,画小人时给小人添上翅膀,这就是想象。台湾有个7岁的小朋友叫邱君怡,她写了一篇《花的联想》,请你仔细读一读。

我家顶楼种了许多花,有凤仙、兰花、梅花,每个季节都有花朵开放。我最喜欢的是下面几种:

奶奶种的凤仙花,有桃红、粉红、皎白三种颜色,每一种都很漂亮。每当花开的时侯,我总爱仔细地看它们,看着看着,每朵花都像娃娃可爱的脸蛋在对我微笑。

爸爸种的是兰花,当花开的时侯,爸爸把它们搬到客厅里,让全家欣赏。它们发出淡淡的幽香,非常清爽,像圣洁的姑娘,高雅不俗。

叔叔种的是梅花,在冬天开花。天气越冷,花开得越有精神,就像一些不怕困难的战士,那么勇敢坚强。难怪选它为国花!我欣赏梅花的时侯,心里在想:我要效法它的勇敢,作一个不怕困难的人。

每当赏花的时侯,妈妈总提醒我和弟弟,不要忘了种花人的辛劳,要爱护它们,使它们长得更好。

这篇小作文运用比喻很有特色,小作者把凤仙花比作“娃娃可爱的脸蛋”,把兰花比作“圣洁的姑娘”,把梅花比作“不怕困难的战士”,精巧而贴切,饱含了小作者对花儿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文章结尾由赏花联想到种花人的辛劳,由此发出要爱护花儿的心声,表达了小作者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心愿。

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也叫做“花的联想”。不少同学都被难住了。有的同学说:“花就是花,怎么联想啊!”有的只是罗列了花的品种,例如:“花,有迎春花、月季花、兰花、菊花、桂花、梅花、水仙花……数也数不尽,花是美的象征,我爱花。”其实,只要思路开阔,知识丰富,可以联想的地方是很多的。

说起花,也许你会想起盛开在井冈山上的映山红,延河旁的山丹丹花,它红得像点点碧血,艳得像片片朝霞;也许你会想起迎春的樱桃,傲冬的腊梅,天山上的雪莲,珠江畔的凤凰,它瑰丽多姿,鲜艳夺目;也许你会想起那一团团、一簇簇开满山山岭岭、村村寨寨的烂漫山花,它争妍斗艳,香飘四季……

说起花,也许你会想起节日的夜空闪烁着千万朵五彩缤纷的礼花,有的像鲜花盛开,有的像孔雀开屏,它象征着我们伟大祖国欣欣向荣,前程似锦;也许你会想起伙伴们那一张张花儿般的笑脸,他们在街头巷尾,在车站码头,扶老携幼,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人事迹,处处闪烁着雷锋精神的火花;也许你会想起英雄模范们胸前的大红花,学校里开展的小红花活动……

说起花,或许你会想起花的象征意义,例如,以松柏表示坚贞,以梅花表示刚强不屈,以菊花表示不畏风霜,以荷花表示清白高洁,以兰花象征高尚人格,以牡丹象征富贵,以红豆表示相思,以杜鹃表示怀乡,以铁树象征庄严,橄榄枝象征和平,银杏象征古老文明,水仙象征风流俊逸,万年青象征友谊长存,百合花象征团结友爱……

你看,思路一打开,就能神驰遐想,浮想翩翩。学会联想,记事,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写人,能开掘出人物的思想境界;状物,能把事物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说理,能说得更加透彻精辟,从而使文章的主题思想更有深度。我国南朝齐梁时有个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名叫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一书里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写作时候的构思,他的精神活动能到达很远的地方。当作者静静思考的时候,他就会联想到几千年之前;他的容颜开始有所变化的时候,他的视线已经到达万里之外了。所以,哲学家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老君庙小方学校 吴   巍)

加强对小学生环保教育,增强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的需要。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环保的教育很重要。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实践经验,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时,只讲道理,就无法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参观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例如,教给学生环保知识,同时带学生到公园等美化环境好的地方参观,让学生体验美化环境带来的美好享受,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然后指导学生怎样保护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环境意识提高了,就要将意识转化为环保行为,这才是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环保教育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提高其对保护环境的能力。因此,要通过具体的环保行为影响学生。如教师可倡导学生捡废纸,给校园内的小树浇水,收集废旧物品,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模型制作……这些看似芝麻绿豆的小事,却能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增强环保的意识。

让学生参与有关环保的活动。小学生喜欢参加活动,教师可以把环保教育精心组织设计到各种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育学生为家乡环保作贡献时,开展这样的队日活动: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家乡环境的美丽、家乡的特产,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可爱和动人,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环保的兴趣,让学生感到环保就在我身边,我是家乡环保的一员;然后,组织学生表演一些不环保的行为,让学生对照、参考,进行比较;最后,让学生针对家乡环保的现状,说说自己对家乡环保的建议,准备为家乡的环保做哪些事。在这样一个轻松、和谐、自主、参与的氛围中,学生受到了良好的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应该从小学生抓起,让他们从小就树立环保意识,让他们在美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老君庙小方学校   吴   巍)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有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还处于探索阶段,到底去怎么进行小学语文去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超做起来,又不是很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了一些观摩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强调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呢?

我认以为,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目标的三个纬度,如果离开了事实求实,离开了全面的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的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是俱近,但不能抛弃,尤其要前面的遵循他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读书技能。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语言,才能更好的学习语文,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要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还是有必要的,我觉的这是一种很好的预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中训练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采用其他多中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对方式|多成面,多渠道的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让我们一起关爱留守儿童(老君庙小方学校   吴   巍)

对于我校的学生家庭状况而言,很多家长都长年在外,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不能携带子女随行,留守在家的儿童或独自生活,或由祖辈、亲戚托管。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其他儿童不尽相同,目前父母打工的农村儿童中约80%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由于情感溺爱和知识缺乏、引导不得法等原因,隔代教育弊病颇多,许多孩子萌生了“自己不如别人”、“被人遗弃”的思想,悲观情绪直接影响到在校的学习成绩和健康成长。使其在自理自觉上有很大的差异。

正是因为留守儿童的特殊处境,所以必须给予物质上的资助,生活上的关心,思想上的关注,心理上的关爱。把握其思想脉搏,进行独立生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在欢乐、和睦、关爱,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让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不仅仅涉及教育问题,更多的涉及到社会问题,既需要学校,家庭的直接参与,更需要政府及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保障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全社会都要关心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医疗、安全等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保障制度,使他们健康成长,也使外出农民工无后顾之忧。

使其双管齐下,让孩子的身边充满欢声笑语,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关爱孩子,更关注留守儿童,给其带来温暖,带来欢乐。

  

教孩子摆脱嫉妒心理(老君庙小方学校   吴   巍)

现在的孩子在家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总是围着自己的孩子转,在外又不能吃亏,可是在学校感觉哪些地方表现的不如别人时,总是表现出对同学、朋友的妒忌现象。当老师表扬其他同学或发现别人胜过自己时,经常埋怨老师,说同学的不是,不知该怎样教育孩子摆脱妒忌心理

一.是要让孩子认清妒忌心理的危害。妒忌心理是一种于人有害,于己不利的不道德心理疾患。妒忌者常常处心积虑、耗费心机去算计别人,消耗了不少才智和精力;妒忌他人的优越性,内心会很痛苦,因此,必须彻底清除,树立起正确的自我形象,努力去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天地。

二.是要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心胸狭窄、气量小、容不得别人是妒忌者的主要特点。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优良品德,提高自身水平,宽以待人,从心底把对方当朋友。用人们熟悉的反面教材来告诫自己,如《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与诸葛亮的故事等。

三.是要学会心理移位。在同学间的人际交往中,当发现自己产生妒忌心理,并伴有攻击情绪时,不妨这样去想一想:假如是你取得了成绩,别的同学对你不满或怨恨,你心中会有什么感受?一定要使自己认识到:同学取得了成绩,这是为班级、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我们应该为之骄傲,并且向其学习。通过换位思考,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十分有效地帮助你摆脱苦闷和妒忌心理。

四.要学会竞争。人大都会有一种渴望成功的愿望,有一种超过别人的冲动。这种心理如果运用得好,就可以成为鼓励自己前进的驱动力。因此,同学们应该积极地暗示自己:“你比我强,我要比你更强,我一定要通过努力在竞争中去战胜你!”通过竞争这种积极进取的方法去克服由妒忌而产生的消极心理,让妒忌转换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激励自己奋起直追,唤起勇于探索和超越自我的力量,使自己有所作为。

总之,通过各种方法矫正和解脱妒忌心理,有助于学生们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有感(梁岗学校   詹建新)

闲暇之余,我看到高万祥的一本《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浏览全书有“引领专业发展,成就优秀教师“的作用。书中讲了“九件必修课”,“九个生命密码”,愿普天之下的教师教能“优秀”起来,并且都享受到教师职业的‘快乐’。告诉人们在“教师”这一称号之外,我们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读书人”。

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优秀教师一定要时时牢记和永远守住自己的使命,这就是做一个古香古色的教师,把真理告诉学生!

这本书发人深思,让人明白真正的教师应懂得用心去教育,要让学生感受到各方面的优越,他们是不是学习得好,生活得好,发展得更美好,用人心去教育每一位学生,会给每一位教师留下蓝天,会看到神圣天职的星空,经常反思,无愧于“知识分子”的称号,给社会负有责任,正义之情感。

书中用动人的事迹,名人名言,阐述了耐人品味的道理,细细去读,真是其乐无穷,能扣人心理,抓住做教师的特点,逐步引入,有让人不读不行,非读下去不可的感觉,以名人为楷模,世人为榜样,由平庸走向伟大,由点滴汇聚溪流,逐步养成习惯,才能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就读书而言,讲得透彻明理,在现今没有理由不去读书,只有多读书,心中才有方向,为达到目标还要以读书为基础。要读书,让您务必读一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吧!

  

中秋节感赋(和孝镇梁岗学校   陈永红)

又逢中秋节,月圆人也圆。

端坐电视前,再观大庆典。

双节全民乐,昭示展国强。

国建一甲子,各行结硕果。

  

《一株紫丁香》教后记(和孝镇梁岗学校   陈永红)

《一株紫丁香》这首清新的小诗让做教师的我每每读起来都觉得甜甜的、暖暖的。可每一次的教学总是留有一丝丝的遗憾。我自己已陶醉在诗的意境之中,可学生还没有走进文本,感情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课堂效果没有我预设的完美。有时,我安慰自己:孩子们年龄太小了,他们没有这么多的人生阅历,他们还没有这么丰富的情感表达。可很快我又否定了自己的这种想法。问题出在哪?怎样引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呢?我思索着……

今年我有幸又执教了这首令人心动的小诗。我决定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导入时,我让学生回忆平时老师是怎样关心他们的学习,照顾他们的生活的,感受老师的辛勤,老师对他们的无私的爱。当一部分同学沉浸在师爱之中时,我深情的说“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浓浓问候和感激,把一株美丽的紫丁香栽在了老师窗前。”接着,我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声情并茂的范读这首诗。“踮起脚尖,走进安静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没想到我深情的配乐朗读一下子打动了孩子们的心,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进入了诗的意境之中。范读过后,还没等我布置教学任务,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的读起来。我静静地站在孩子们身旁,我不想再言语,因为所有的语言已显得苍白无力。看着孩子们读书真是一种享受,我平生第一次这样深切的感受到。孩子们读书的神情,那样的专注,那样的投入,那样的深情,我被深深的打动了。接下来的教学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重点放在品读指导上,多种形式的赛读让孩子的积极性和热情进入了另一种高度。孩子们在读中感受到了师生间的那份深切情意,感悟到了诗歌语言的优美,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教学中,看着孩子们因激动而泛红的小脸,听着他们充满激情的语言,我感叹到:孩子们也有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只是我没有把这些情感恰当的激发出来罢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