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笔会作品集789(12篇)
目 录
【诗词歌赋】
抗疫情 任务重(汝南县梁祝镇杨庄小学 王超峰)
忆当年(从教第一站)(汝南县梁祝镇杨庄小学 王超峰)
【五律】蛰居(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西江月】致武汉人民(三阕)(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时代散文】
我的第一次维权经历(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余昆仑)
相约一场春暖花开(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故事回忆】
那些年穿过的鞋子(汝南县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吃油、点灯与读书(中牟县梦溪路小学 陈 佩)
【教育随笔】
有这样一位母亲(山西省浑源县永安镇鑫源小学 刘青春)
对学生说(安徽省无为县竹峰希望小学 夏书银)
【生活随笔】
来吧,互相伤害吧! (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李丽娟)
【原创小说】
单车(郑州市金水区金沙小学 陈明丽)
【诗词歌赋】
抗疫情 任务重(汝南县梁祝镇杨庄小学 王超峰)
春意浓,
校园静,
昨日兰花已凋零。
黄鼠狼,
也冲动,
门前一晃又无踪。
抗疫情,
任务重,
坚守岗位也从容。
小麻雀,
怒春风,
枝间往返叫不停。
忆当年(从教第一站)(汝南县梁祝镇杨庄小学 王超峰)
十年过往似云烟,偶然相遇如初见。
你我虽是追梦人,回首又觉影只单。
书声笑声连一片,整队考试成直线。
反思虽写千百遍,竞赛落后心也酸。
工作总有领头雁,黑马每次冲在前。
当年痛饮友谊酒,有缘再聚杯斟满。
【五律】蛰居(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萧索烟云密,寂寥灯影寒。
郁怀倾老酒,乱绪恼新冠。
睡去梦魂扰,醒来更漏残。
开机头件事,先把疫情看。
【西江月】致武汉人民(三阕)(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一、哀武汉人民
旧岁年关趋近,新冠病毒来侵,
江城盛会正歆歆,警哨竟遭钳噤。
忍看瘟神肆虐,何堪血泪涔淫。
丧车去似箭穿心,无处抚尸哭临!
二、谢武汉人民
无愧英雄重镇,堪称荆楚强人。
一声令下锁城门,五十余天自困。
碧血摧残虽痛,丹心奉献犹欣。
须当举国谢深恩,万语千言难尽。
三、赞武汉人民
纵使面临大难,依然胸有豪情。
齐心抗疫卫江城,总把脊梁坚挺。
岂可是非含混,何其爱憎分明。
隔窗呼喊一声声:真相必须实禀!
【时代散文】
我的第一次维权经历(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余昆仑)
——写在“3·15”
记得几年前的春节,我带着妻儿去桂林,因为是临时决定,所以没能提前订票只能找个旅行社跟团游。这是我第一次报团带家人去游玩,虽然对旅行社心存疑虑,但自认为考虑还算周全,我认真阅读了好几遍游玩日程安排。由于去报团时已近年关,旅行社员工归心似箭,所以匆忙之中手续办理也算顺利,照例签合同、付款、写收据、等电话。但不料一个细节疏忽带来了后续的旅途不快,也造成了后来我的第一次维权经历,而在这之前没有任何征兆。
坐了七个小时的高铁到桂林,身心俱疲,下火车被接到宾馆,条件很一般,好在桂林的天气宜人,不像北方那般寒气逼人。前两日跟着导游按照景点走,走街串巷,漂游漓江,平常无事。虽然少不了兜售特产,但导游小伙也没有勉为其难,只是旅游中巴有些破旧,路上颠簸有些让人受不了。欣赏了漓江的风景,听过了刘三姐的山歌,品尝了正宗的桂林米粉,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也算玩得惬意。谁料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中间有一天半的行程没有安排,打电话问导游,导游却说这天是自由行,也不管饭。最让人气愤的是,导游最后还说了一句:大哥,桂林满大街都是买米粉的,随便买一碗吃不就行了!?我听了这话很气愤,心想虽然不缺吃饭的钱,但这事不是这个理儿啊?窝着一肚子的火一直回到郑州,心里咽不下这口气,总想着投诉的事情。
其实,对投诉这件事我当时很犹豫。一来这事也不能全怪人家,人家写错日期,自己当时也没看清,也有不细心的责任,况且那个小姑娘虽然说话伤人但打工也不容易啊;二来作为老师吧,也算是知识分子,脸皮薄,若投诉成功怕别人说自己斤斤计较,若投诉不成功那就更丢面子了。思来想去,徘徊犹豫,妻子也劝我别投诉了;上网查查相关新闻,结果都是不了了之,旅客没有多少胜算。我打过市旅游局电话、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打过12315热线,他们的冷冰冰的口气更让我心里没底,直到后来,我把电话打到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接电话的是位中年男子,我简单的说了情况后,他告诉我需要写投诉书、寄合同书,并告诉我邮寄地址,最后我问他像这种事情能得到很好解决吗,他说基本上都能,一般这种事情会先让双方调解。正是这位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的回答让我坚定地迈出了投诉旅行社的步伐,我写好投诉书邮寄过去了,但其实当时也没抱多大希望。投诉书摘录如下:
我与该社达成的是2月24日至27日的行程,于2月27日晚上23点返郑,但却被安排在28日晚23点才返郑,导致滞留一天,而且该旅行社合同上和收据上所写时间并不一致;该社擅自拼团,把我们一家三口跟已经玩了一天的旅客拼团在一起,并随意更改行程,造成行程仓促(且有“侗家古寨”一景点未游览);
行程上承诺的豪华旅行车也为兑现,路上颠簸异常,给旅客身心带来损害;本来在行程内容上看,有一天旅客是住在阳朔小县城,但却连夜奔波桂林,造成旅途疲惫,旅客不能自由领略阳朔风光(虽然行程上住宿地写的是桂林,但从行程实质内容来看却是住在阳朔,况且桂林也包括阳朔县,而该社事先没有说明!);在仓促游览后,留下一天半的时间(第三天下午4点之后、第四天上午10点之前、第四天下午和第五天上午),旅客被安置于宾馆而没人管;行程安排极为不合理,造成我们在桂林滞留一天,并且餐饮没有安排。
事后该社解释说是五天行程,但没有纸质的说明,况且行程是老行程,没有特别强调有一半的时间自由活动,很明显是擅自拼团造成后面一天半时间无处可去而置旅客利益于不顾。第三天下午4点后和第四天上午完全可以把最后一个景点(游览一个半小时)游览完,完全可以让旅客结束游程在乘第四天下午三点半的高铁回郑州,但却被旅行车无故滞留桂林一天,耽误大量时间!
请求事项:
1.该社擅自拼团,已构成违约,应按合同支付旅客30%违约金;
2.该社应支付旅客三人滞留一天的餐费(按旅行用餐标准);
3.该社应赔偿旅客滞留一天所带来的时间上、精神上的各种损失。
大概一两个星期后,我接到该旅行社分部经理的电话,电话里他说的很客气,先是赔礼道歉,后又说要来看望,我当时差一点心软就答应了,不就是一口气吗?但当时硬是没答应,他也只好说我的责任,我坚持说要继续投诉,他也生硬的挂掉电话了。挂完电话我心里也没底儿,这事现在僵在那儿了,万一不成怎么办?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还丢面子。中间隔了一两天,这一两天的静默很吓人,双方都在僵持,胜负未卜。过了几天经理又来电话,照例又是好话一堆,我坚持不为所动,后来可能是省旅游质检所的领导施压了,他也不敢纠缠,遂妥协了,直接问我要陪多少钱,我说一千,他也没说什么,只让我把卡号发给他,几天后我如愿以偿的收到了这笔赔款。虽说是一千元,但我很欣慰,自己的勇敢迈出终于有了结果。第一次维权经历,以我的胜利而告结束,这次经历很难忘。
其实,我想说,现在国人的维权意识有所增强,但仍有不少人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不强。可能是说儒家思想影响太深,中庸的原则、温文的形象,使得我们不愿、不敢斤斤计较,哪怕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很多人总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实这是不对的,如果人人都这样,社会的民主和进步怎么能实现呢?和谐社会应是正义力量占上风的社会。
所以,请行动起来吧,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大家的合法权益,真正让正义成为一种社会力量!
相约一场春暖花开(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早想与你约定,寒冬过后,共赴一场春暖花开。
可是,这个冬天太长,因为突发的疫情,阻挡了我们的自由,阻隔了相逢。
农历春节,万家灯火,万家团圆,走访亲友,联络亲情,然而,2020年春节却与往年截然不同:一场新冠肺炎,让多少人失去自由,让多少人有家不能回,有亲人不能见,有工作地不能去做……疫情仍在不断地刷新。
网友圈微信群里调侃说:“出门如果不戴口罩,感觉像是在裸奔。”
午后的阳光,依旧暖暖的,机动车已经限行,所有小区已经封闭,街道的角角落落贴满了宣传标语,广播里循环地播放着防治疫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感恩的心》、《爱的奉献》响遍每一条大街小巷。
一下子,路上的人少了,路上的车不见了,街道变得冷冷清清,商场超市,饭店酒吧,公园广场,全都关闭。
窗外,倏地掠起几只小鸟,宣传喇叭声惊扰了它们的小憩,匆忙地飞走了。周围没有了长长的电线,无法看到上面那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小蝌蚪”了,真是一个不小的遗憾!毕竟那是童年记忆当中,最常见、最有趣的风景啊。
二月二,龙抬头。往年二月的时候,天空中的寒气虽还没有消散,但池塘里的水已经开始变暖,偶尔见到一群小鱼儿浮出水面来觅食。田里的油菜忽然之间窜高了一大截,仿佛在冬日里卯足了劲儿,全都爆发出来了。
路边枯萎的野草,开始冒出一星半点的新绿。可惜的是,尚未形成燎原之势,荒草仍然占据大部分席位,霸占着有限的领土。淅淅沥沥的小雨早就迫不及待地下起来了,赶走了前两日那温暖的气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说的就是这样的景色吧!
偶有风来,不觉冷。昔日街道上车水马龙,而现在却人烟俱静。我想,此时的人们一定是宅在家里,为全国人民祈福,祈福我们早日战胜病毒,祈福抗战在一线的勇士们早日凯旋!
电视、微信上每天都在更新着疫情的信息,那些穿着厚厚的防护罩,戴着口罩与防护镜的医护人员,不断的出现在屏幕上。一个个白色身影,一个个汗流浃背,一个个令人感动的镜头画面……防护服下,背负着救治病人的重任,背负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但他们仍含笑面对。
流沙岁月的四季轮回中,人们最是期盼春暖花开的时节。在云淡风轻的日子里,以诗意的情怀,尽情的去感受春天的美好。麦苗在春光里拔节,微风在盈盈私语,野花散发着幽香,小鸟低吟婉转,小河潺潺流淌……希望在春天的田野里绽放。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社会的节奏,也打乱了每个人的节奏。有的人奋战在一线,有的人战斗在后方;有的人研究疫苗,有的人查找病源……人生需要走走、停停、看看、想想,没有反思的人生,只是一次没有意义的旅行。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用温暖点亮一盏心灯,驱散孤单寒凉。寻找生命中的春天,让明媚成为季节轮回中最美丽的风景,让生命如花一样绽放。
在手机里,读朋友发来的微信,吟诵文友写的诗词,欣赏文友的美文,聆听朋友的朗诵和歌唱的动听。
这一场无烟的战争让我们更深刻懂得了对生命的敬畏,也知道了团结的力量。
疫情已经出现向好势头,只要我们坚持管控,我相信4月底我们能战胜新冠肺炎。钟南山先生再次给我们信心。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过后是彩虹。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时间和毅力,迎来一场胜利。
疫情过后,我们牵手,我们同行,共赴一场春暖花开。好好地放开自己的心情,如花一样美丽,用心感受生活美好,幸福定会像花儿一样温情绽放!
2020年3月15日
【故事回忆】
那些年穿过的鞋子(汝南县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今天下午闲来无事,便把床底的鞋子收拾整理了一下,把那些冬天穿过的棉鞋收藏起来,同时找出春秋天穿的单鞋。该洗晒的洗晒,该打油的打油。陆陆续续忙乎了半天,才发现自己近几年来所买各种牌子的鞋子,有皮鞋,运动鞋,休闲鞋,旅游鞋,登山鞋十来种;有单的,棉的,厚的,薄的,林林总总三十多双!还有两双是去年“双十一”网购的皮单鞋,至今还没有拆开包装呢。看着摆了一地的鞋子,我不禁感慨万千,想起过去几十年来,自己曾经穿过的鞋子……
小时候自打有记忆起,我开始穿的就是母亲新手做的布鞋。一到农闲时节,农村妇女们就会聚到一起,要么是一边唠嗑儿,一边纳鞋底;要么就是相互交流剪好的、各个码号的鞋样,大人的,小孩子的;要么就是相互帮忙,把一些旧衣服拆开,一层层的铺平,中间涂抹上玉米面浆,贴到门板上晾晒,过后用来做鞋帮。等到让人从集市上捎回一些“灯罩绒布”,就可以给家人做鞋子了。在我的印象中,好像我从记事儿起到整个个小学生涯,穿的大都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缝纫的布底鞋。应该是到了八五年前后,我们当地的集市上开始有卖泡沫鞋底或各种样式的鞋子了。只不过,我们还是穿的母亲做的鞋子,鞋底是五毛钱一双的泡沫底,虽然省了工夫,可是穿不多久,没有那种用粗棉线、密密麻麻的针脚纳成的鞋底结实。可是我却知道,母亲为了给一家人做鞋子,有多少个夜晚都在纳鞋底!在那寒冷的冬夜里,每次我从睡梦中醒来,在朦胧之中,总能看到在昏黄的油灯下,母亲那瘦小的身影被映照在斑驳陆离的墙面上。每每催她休息,母亲总是说,“等一会儿,马上就纳完了。”至今想来,母亲是那么平凡,却又那么伟大啊!
到了我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农村开始通了电,集市上也有那种工厂生产的布鞋和胶底鞋了。我们的家庭条件也慢慢好了起来,一家人开始买鞋子穿了,只不过都是一些便宜、耐穿的鞋品。母亲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可她还是抽空给我们一家人做鞋垫,还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绣上菊花、荷花、草叶、蜻蜓或者蝴蝶,让那那些左邻右舍的大婶、大嫂们惊奇不已,啧啧称赞。而我考上汝南县一中以后,开始买那种解放军穿的黄胶底鞋,经济实惠,结实耐用,县人武部的大门口六七块钱就能买到一双。班里同学们也都家境相当,不会在吃穿上进行攀比,也没有谁看不起谁的现象。我还记得那几年里,产地许昌的一种“美菊”牌子的布鞋特别畅销,价格也就三五块一双。由于轻便舒适,透气性好,无论男女同学,大家都很喜欢穿。
1991年9月,我以全班应届生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汝南师范学校,开始了三年的中师生活。同学们来自全区九县一市,有的家庭条件特别好,从他们平时的吃穿和衣着上就能看出来。由于师范生每个月都有二三十块钱的生活助学金,再加上当时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班里有一些帅哥靓妹,开始专注于个人形象了。他们不再穿布鞋、球鞋,运动鞋或旅游鞋了,当时比较知名的品牌皮鞋被他们穿在了脚上。当时我的看法是,只有老师才能穿皮鞋,作为学生,能穿上一双“回力”鞋就很不错了。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去武汉旅游,那应该是我们平生第一次出门远行。那天下午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去汉正街购物,每人都买了那种四十块钱一双的皮鞋。我却和另外一些同学,去看长江大桥。我们每人花了五角钱,第一次坐电梯上到长江大桥上面。我穿着一双13块5角的白球鞋,平生第一次步行走完了1600多米长的武汉长江大桥,后来又和几个同学一起在黄鹤楼前合影留念。毕业前夕,班里一位同学卖给我一双红色的牛皮鞋,大小正好,非常合脚,钱也不多,只要40元。可是我为了拼凑这些钱,向父母编造了好多理由和借口,虽然受到不少训斥和责怪,后来到底还是凑齐了。那双鞋子我一直穿了好多年。
1994年毕业以后参加工作,我就有了自己的经济收入,开始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当然也会不时给父母、小弟买一些衣物和鞋子,母亲嗔怪着让我不要大手大脚,要学会过日子,父亲则是一一笑纳。我就会想起某一年暑假,父亲让我进城去买专治稻叶虫害的“杀虫双”,我转了半个汝南县城竟然没买到、却花三块五角钱买了一双拖鞋,只因当时商贩声称有舒筋活血、磁疗增高之功效。结果到家之后,父亲龙颜不悦,大发雷霆,狠狠地把我教训了一顿,当时就让我记住了“三思而后行”的深刻道理……然而就在那一个冬天,我也学会赶时髦,130元一件的毛呢大褂,70元一双的雪地棉靴,我都买来穿在了身上。这些都是当时很流行的东西,非常畅销,价格不菲,而那年我的工资收入是每月才180元。我还想起自己上小学时的某一年冬天,那天早上一直下着大雪,天气寒冷,道路结冰,地面湿滑,根本不能穿那种笨重的草鞋,我只好先在那双打满补丁的胶鞋里塞满麦秸,再用塑料布把脚包好,穿上那双烂胶鞋,头顶着一个化肥袋子去上学校。二十多分钟后,等我去到班里换棉鞋时,才发现胶鞋漏水,脚都被冻僵了。回头想想,那时的生活真是苦啊!
由于是从苦日子熬过来的,加之刚上班时的工资都不高,我在成家以后才开始学会了勤俭节约,在衣着打扮上也不是太讲究。在零几年的时候有一次我去广州,我姐嫌我穿得太土气,给我买了一身品牌的衣服,又花了300多块给我买了一双“鸿星尔克”,让我心疼得受不了。这可相当于我一个月的工资啊!叫我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这样奢侈。我姐则说,当人民教师的,要穿好点,别影响你们的光辉形象。我呢,只好苦笑不已。
到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项政策的实施到位,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得到保障,不再由乡级财政自行解决。我们的经济收入明显提高,生活条件也得到较大改善。2007年秋天,我们从学校搬进了临街自建的三层小楼。2010年以后,我家所欠外债逐渐还清,陆续有了手机、电脑、液晶电视、全自动洗衣机等。天性爱玩的我,也先后买了两辆山地车,一辆摩托车。最近的四五年以来,我又喜欢上了户外运动。每年的春秋时节,几乎每个周末我都会跟着那些驴友们外出游山玩水。为了购置一些生活用品和户外装备,我开始和“淘宝”、“天猫”们建交,成了互联网经济下的网购一族。到了今天我才发现,最近二三年里,我光买鞋子就有三十几双!
望着这一堆新旧不一、样式各异的鞋子,心想它们曾经陪伴着我一起走过风雨、迈过坎坷,一同爬过高山、涉过溪水,和自己39码的小脚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一些已经过时、略显破旧的鞋子,我也实在不忍心把它们丢掉!但是,不丢掉又太占地儿了。况且,我也学会爱面子,有些鞋子即使修补了,我不也会再穿了。算了,我还是要下定决心做出取舍了。最后,我还是挑出了三双运动鞋、两双登山鞋、五双皮单鞋、几双过时的棉鞋,一并丢掉。
别了,我的shoes老朋友们。再见了!我曾经穿过的鞋子,还有那一段记忆犹新的苦日子。
老乐山人2020年3月15日
吃油、点灯与读书(中牟县梦溪路小学 陈 佩)
我国历史上明、清时期学者编著的《增广贤文》作为少儿入学启蒙读物已流传数百年。其中有一句话:“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实在寓意深刻。
古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榨油技术落后,同时,人们对含有油的植物认识也不足,只知道花生、芝麻、棉籽能榨油。而榨油的设备与方法简陋且蠢笨。比如榨花生、棉籽油,都是把油料放在用枣木、柿木、榆木、国槐等坚硬材质制成的器皿中,人工用木榔头夯打,也有用杠杆压挤等方法,一点一点挤出油来,这样的作坊称作油坊。油坊里的榨油工人冬季三九天打油都是光着脊梁,就这样还是浑身汗水淋淋。芝麻油是用石磨把芝麻磨成糊糊状,盛在大铁锅里慢慢摇晃澄出油来。
旧社会,普通劳苦大众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何敢奢望吃油。家有几亩薄田的人家,一年之中种些棉花、芝麻,用棉籽、芝麻换些油来,少得可怜的这点油很少用来炒菜吃。芝麻油是做调味的,为了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或者来了客人,做面条时腌点葱花。大锅饭只是用筷子在油瓶里蘸一点点香油在锅里搅一搅,这就很不错了。像我们家生活条件还是稍微好一点的,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老母亲还是用筷子蘸一点香油调一大锅面条。
棉籽油也很少用来炒菜,而是用来点灯。油灯主要有两项作用,一是孩子读书,“三更灯火五更鸡”么。二是妇女加班干活。当时劳动妇女是很苦的,白天做饭、缝衣、农田帮忙,晚上还得点着油灯加班纺棉花、织布。油灯的种类很多,有钱人家用的是生铁铸造的灯具盛油,没钱人家用的是烂了豁子的吃饭碗,用棉线捻成灯焾放在油里,一头抻出灯具边沿,点着照明。就是这样黄豆粒一样大小灯头发出的光亮,照出了一种奢侈,广多穷苦人家连这样的条件也达不到。据村里老人们传说,过去有一家财主,老掌柜(当家人)每天晚饭后给各个孩子、媳妇分发照明用的蓖麻籽,每屋三个,用破烂高粱秸席篾串起来,三个蓖麻籽很快就燃烧完了,刚好把床铺抻好,接着只有摸黑睡觉。财主家尚且如此,穷苦人家会是什么样子,可想而知,可见当时点灯是多么艰难。植物油数量不足、价格昂贵,人们就想法子用动物油,比如猪、羊肥膘油炼炼炒菜、点灯。我们家在农村,我是在棉油灯下长大的。解放初期才有了煤油,家家户户点灯有了很大进步。上小学时,每天端个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上早晚自习。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读大学函授时,晚上读课程、做作业还是在煤油灯下做的。
社会发展到今天,科技进步了,榨油技术非常发达。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不再愁没有油炒菜,更不愁没有油点灯了。而是觉得吃油太多,开始讲究养生了。过去吃糠咽菜、吃了上顿没下顿,很少见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疾病。现在,这些病不但老年人有了,还逐步在年轻化。于是,人们食用动物油很少了,甚至不再食用了。用于烹调的植物油品种也多得很,如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芥菜籽油、棕榈油等等。用于保健的有红花籽油、亚麻籽油、茶籽油、橄榄油等,护心护脑,软化血管,功效神奇。工业用的有蓖麻油,化妆品用的有玉米胚油等等。过去点滴用油固然影响不了健康,现在油多了反倒害怕起来。为了避免影响健康,榨油厂煞费苦心,在提纯、净化油品质量上大做文章。可从另一方面说,人们用油炒菜觉得吃着不香、不够味了,就发明了味精、鸡精、鸡粉等,还有名目繁多的添加剂,饭菜味道倒是好吃了,可是,却因此又冒出了许多难以治疗的怪病。不知道这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
说了吃油、点灯,再说说读书。古时候人们夜里点着油灯读书,点不起油灯的,为了读书,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这些刻苦勤学的故事传颂了几千年。因而《增广贤文》里讲的“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充分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然而,旧社会点起灯、读起书的都是哪些人呢?多为富家子弟。何况富贵人家灯油尚不足,吃菜还不要用油炒,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穷苦人家凭什么去读书呢?解放初期,我国经济还很困难,孩子读书的条件仍然不够好,但学生的读书自觉性、积极性是很高的。记得我的二孩子宏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开封他表爷任教的河南省重点开封十三中上学,表爷家孩子多,靠表爷一个人一月几十元工资顾生活,负担太重,经济确实困难。晚饭后很快熄灯,节约开资。宏伟就到街上的路灯下边读书,做作业,当时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
时间走到了今天,家家户户电灯通明,嫌灯泡不亮,又换上日光灯,五光十色,亮如白昼,条件确实好了。然而,自觉读书人的人还多吗?比比古人,现在的孩子读书大都是被动的,什么“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早已说不到孩子们的心里了。仔细想想,难道说这是进步呢?还是落后呢?
【教育随笔】
有这样一位母亲(山西省浑源县永安镇鑫源小学 刘青春)
每天早晨七点半,总有一位慈眉善目、清秀美丽的母亲领着一个胖乎乎的孩子,走进学校教室,并且和学生们一起上课、晨诵、做操、写字、放学,你可能要问:她是谁呀?为什么要陪读?
原来,这位母亲的孩子得了一种奇怪的病:神经型孤独症。只要一发病,就不能控制自己,大喊大叫,乱打乱闹,情绪浮躁。可是,母亲又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呆在家里荒废学业,只好亲自陪读,每天早出晚归,与孩子同出同进,一起上下学。
这位母亲多么不容易呀!作为孩子的老师,我真想给这个母亲致敬!她不但手把手的帮助自己孩子学习,而且口对口的教其他学生清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是啊!爱心是心灵的催化剂,爱心是行动的助推器,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敬业爱生是我们做教师的天职,仁爱产生仁爱,文明产生文明,在我们教育的大环境中,爱心始终如一是教育的主旋律。母亲对孩子付出这么多的爱心,真让我们感动!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让爱的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
对学生说(安徽省无为县竹峰希望小学 夏书银)
(一)让每一天都过得精彩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你想如何过好这一天呢?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快快乐乐了。
是啊,谁不想每一天都过得快乐,谁不想每一天都过得精彩?但做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进步;自然是快乐的;有的人却总是觉得不愉快,怨天尤人,对一切都不满意,自然也没有多大长进。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就看我们如何正确对待生活。有些人老是做一些连自己也认为不好的事。生活怎么会对他好呢?
努力吧,快快乐乐的生活,让每一天都过得精彩!
(二)习惯决定命运
人们都渴望上天给自己一个聪明的头脑,喜欢拥有大的智慧,却不知道最大的智慧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则决定前途和命运。有的人养成了勤学苦练,奋发图强的习惯;有的人养成了贪好玩耍,寻欢作乐的习惯;有的人则沾染了恶习。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让我们牢记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一段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这段话不仅告诉我们习惯的重要性,还指明了培养良好的习惯途径。为了灿烂的明天,让我们从培养每一个良好习惯开始吧!
(三)珍惜自己
珍惜自己,这世上只有一个自己;珍惜自己,每个人都应当看重自己;珍惜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珍惜,又会去珍惜谁?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能看重,又怎么去要求别人来肯定我们呢?
请你务必做到:
1.不相信自己不如别人,只怪自己没努力;
2.常为自己喝彩,增强努力的信心;
3.摔倒了爬起来,昂首挺胸继续走下去,永不言败。
【生活随笔】
来吧,互相伤害吧! (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李丽娟)
“来吧互相伤害吧!”是老公对我说的一句玩笑话,虽是玩笑话,但话语里却也带着无奈,带着我们两个人的无奈。
我和老公刚结婚那会儿都挺瘦的,我身高1.68米,体重120斤,老公身高1.78米,体重130斤。我十分满意我的身材,看到周围努力减肥的美眉们我心里十分得意,很有优越感。结婚后公公婆婆一再要求我们要增肥,公婆说他们家的人都很瘦,看我父母却挺胖的,相信我也会吃胖,全家就指望我撑门面了。我却不以为然,心里想:现在都是以瘦为美,我才不要增肥呢!老公挺心动的,一心想要增肥,每次吃饭都是努力吃吃吃!还买了糖、饼干、巧克力等零食备着,没事儿也拿出来吃吃吃!看着他那个样子,我又好笑,又羡慕嫉妒恨。
为了保持身材我总是使劲咽口水,内心挣扎地呐喊:“我不吃!我不吃!我不吃……”老公每次还故作好心地安慰我:“没事儿,你又不胖,就算是胖点儿也没关系,我又不嫌弃你!”我才不信你的鬼话呢,再说了,我还想美美的呢!
很快有了儿子,我的体重也从120斤升至130斤,虽然看上去不是很胖,但是我的内心却无法接受,一心想减到少女时的苗条身姿,可老公的体重却有减无增,竟然降到了120斤,这真让我生气!想胖的人胖不上去,想瘦的人却偏偏瘦不下来,老天真不公平!
现在我的体重竟达到了135斤,老公却瘦到了115斤,每天早上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空腹称一下体重,然后感叹:“哎,又胖了!怎么还不瘦?昨天晚上我没吃饭呀!”老公却不敢早上称体重。他总是放到晚上吃饱饭后鼓起勇气称一下,然后叹气:“唉,怎么还不胖呀?我吃的不少呀!”我总是狠狠瞪他几眼,有一天晚上我又没吃饭,觉得肚子空空身体轻盈,很自信地站在电子秤上一称,体重并没有减轻,我无奈地喊起来:“哎呀!为什么还不瘦呢?你说这可咋办呀?”老公闻声而来,看了一眼电子秤,假装生气地说:“来吧,互相伤害吧!哎呀,这每天晚上吃得饱饱的,体重咋还不增呢?这饭都吃到哪儿了呀?”我们两个面面相觑,无奈地笑了笑。
时间长了,我慢慢地觉得胖一点也挺好,唐朝不是以胖为美吗?杨贵妃虽胖却风姿卓越,其实身体只要健康,胖一点,瘦一点不必太过刻意。
【原创小说】
单车(郑州市金水区金沙小学 陈明丽)
泛黄的旧照片上,儿子跨在父亲肩头,两人咧着最笑开了花。在他们身后,一辆崭新的永久牌二八单车静静地停着。
落日的余晖斜射进屋里,照在父亲刘山手里的相册上。父亲靠着椅子手捧相册,正看得出神。
儿子第一次坐单车后座,紧张得死死抱住自己;儿子第一次上学时赖在单车后座上不肯下车;儿子第一次得三好学生开心得在后座上高举奖状。往事一幕幕呈现在刘山眼前。
相册的最后一页,是刘山与儿子的最后一张合影。照片里父亲昂首推着自行车,儿子则拿着高中录取通知书远远地跟在后头。“该和儿子照张相了。”刘山扶了扶眼镜喃喃自语。夕阳的画笔将他鬓角的白发描成了金色。
“咚!”突然的关门声打断了父亲刘山的思绪。正在读高二的儿子刘岩回来了。父亲小心翼翼地将相册放回书架,从房里走出了。只见儿子把书包往沙发上一丢,随手把钱包塞进口戴,转身就想开门出去。饭桌上,几碟丰盛的菜肴正冒着热气。
刘山叫住儿子:“刚回来又要上哪去?”
刘岩系着鞋带头也不抬地应道:“今晚我约了同学去看演出,晚饭你和妈自己吃吧。”
父亲想留住儿子,因为今天是儿子十八岁的生日。为此,他特地提前下班烧了一桌子菜。“今晚别去了,你妈请了舅舅来吃饭。舅舅是搞摄影的,正好叫他给咱们照张全家福。”
儿子站起身不耐烦地拒绝了父亲的挽留,随即就要离去。刘山见状快步来到儿子面前,用命令的语气说:“成绩不好还整天想着玩,今晚不许出去。留在家陪妈妈舅舅吃饭。”
“这饭几时不能吃啊……这照片几时不能照啊……”儿子刘岩极力驳斥着,父子二人就在满桌菜肴前争吵起来。
“今天你要敢走出这门就别回来!”刘山厉声道。
儿子刘岩涨红着脸,胸口不断起伏。突然,他一个转身打开房门狂奔而去。巨大的关门声将父子二人隔绝开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刘岩骑着他新款的自行车赶往演出会场。晚风吹来,将他心中与父亲争吵的不快一扫而空。
演出很精彩,台上台下都忘情地唱着。散场后,刘岩与同学一一告别,独自来到停放自行车的榕树下。老榕树盘根交错,茂密的树叶遮蔽了月光。
刘岩来到树下时吃了一惊,车子不见了!四下寻觅后刘岩的心坠入寒冰。他看了看手表,已经11点了,周围空洞的黑暗让他感到恐惧。
刘岩按下了父亲的号码,脑子却浮现出自己傍晚与父亲争吵的画面。父亲的话语格外清晰,刘岩迟疑了。夜风扫过树叶哗哗作响,一阵寒意袭来。刘岩在犹豫了许久后还是拨通了电话;“爸,我的车子被偷了,我的钱花光了……”
半个小时后,父亲刘山骑着那辆永久二八单车出现在了刘岩的视野里,昏暗的路灯将父亲的身影拉得老长。父亲默默地停在儿子面前。父子二人对视,一言不发。
“上车吧。”父亲打破了沉默。儿子默默地坐上了那个他许久不曾坐过的后座。
回家的路很长,刘岩不懂父亲为何半个小时就能来到自己面前。夜格外静谧,父子二人始终沉默。后座的刘岩看着父亲日渐弯曲的背,想起幼年时父亲的肩膀是他最安心的依靠。这些年没坐这辆单车,和父亲的感情也疏远了。
这是一个上坡,刘岩逆着路灯的光看到父亲两鬓的白发与渗出的汗水。父亲沉重的喘息声传来,儿子的心一颤。
“爸,停车。”刘岩终于开了口。父亲刘山停下车来,不解地看着儿子。刘岩让父亲从单车上下来,自己跨了上去。跨上车的儿子,对父亲做了个手势:“上车,坐后头,我搭你。”
父亲惊愕了好一会,才缓缓坐上了后座。骑在前面的儿子感觉到父亲在身后微微颤抖,或许是因为这么多年来,父亲永远是骑车的那一个而从未做过后座的缘故吧。或许,父亲第一次坐在后头会紧张。或许,是今晚的风有点冷。刘岩这么想着,脚下的齿轮越转越快。
回家的路近了,路灯明亮起来。刘山突然说:“爸,明天,我们去照相馆照张全家福吧。”
父亲在身后“嗯”地应了一声,儿子脑里回响起适才晚会时演员唱的歌曲:“任世间说我坏可知我只得你,承受我的狂或野……”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