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9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737(齐云轲专辑)
发布时间:2019/11/29  阅读次数:1012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737(齐云轲专辑)

(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专辑 6篇)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威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从娼妓逆袭成王后的赵悼倡后,麻雀变凤凰了为何又死无葬身之地?

从赵武灵王梦中走来的美女吴娃,是怎样一个人?

被赵国倚重为护国长城的李牧究竟因何被杀?

在赵国发动沙丘之乱,是公子章的本意还是被人利用的结果?

赵国沙丘之乱中,舍身替赵惠文王去死的大臣肥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威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赵威后,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女政治家,虽然执政时间只有短短两年,却因其执政理念的开明和自身的独特魅力而青史留名。

那么,历史上的赵威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一、谁家女儿?

赵威后,是赵惠文王的嫡妻,赵孝成王的母亲。那么,她姓甚名谁?母家又是谁呢?

综合后世的史料,梳理总结一下,赵威后的母家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是魏襄王之女。东汉儒学大师、大学问家郑玄在为《仪礼》做注时,提及“赵孝威太后,乃梁国公主,或曰昭王女弟也”。这里的“赵孝威太后”即赵威后,“梁国公主”指的就是魏国的公主,因为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到大梁以后,时人便称魏国为梁国了。既然是魏国的公主,那又是谁的女儿呢?“或曰昭王女弟也”,有人说是魏昭王的妹妹。魏昭王是魏襄王的儿子,他的妹妹自然也是魏襄王的女儿了。

不过,一个“或曰”又给人以歧义,她到底是不是魏襄王之女?郑玄也不敢肯定。毕竟赵威后生活的战国时代距离郑玄生活的东汉时期,时间已经过去了四百年。

二是齐闵王之女。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说,赵惠文王十年(公元前289),迎娶了齐国公主为后。这里的齐国公主,便是齐闵王的女儿。

三是韩国公主。这是后世文艺作品所演绎出来的,像唐传奇《绣枕记》中就说,赵武灵王、赵惠文王父子都是娶韩国的公主为妻。这里显然是,将赵武灵王迎娶韩女为夫人的事儿穿凿附会强加到赵惠文王头上了,可信度不高。

联想到后来赵威后的小叔子平原君赵胜娶了魏昭王的女儿,即魏安僖王之妹、信陵君魏无忌之姐为妻,赵威后为魏国公主的可能性较大。既然弟弟平原君赵胜可以娶魏国公主为妻,那么,作为哥哥的赵惠文王又如何不能娶魏国公主为后呢?

说赵威后为齐闵王之女可信度也不大,因为后来齐国要以她的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方肯出兵救援赵国时,她坚决拒绝的态度,根本不像是齐国的女儿。

她若真的是齐国公主,自己的儿子到舅舅家去做人质,作为自己娘家人的舅舅齐襄王还能害外甥不成?她这个当娘的会这么的抵触、这么的不放心?

二、谁人母亲?

赵威后嫁给赵惠文王以后,夫妻二人的关系应该是很好的,这从他们生育了众多子女中可以看出来。

他们俩共生育了多少孩子呢?

首先,最能确定的是赵孝成王赵丹。根据史料梳理,赵丹的出生时间,大致在公元前287-285年之间。如果《东周列国志》中说的赵惠文王与赵威后结婚的时间是赵惠文王十年(前289)属实的话,那么,他们在婚后两三年间便生下了赵丹。这时候,赵惠文王才二十出头,而赵威后最多也就二十岁。

其次,便是长安君。之所以能确定长安君是赵威后亲生的儿子,首先得益于《战国策》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的深远影响力。这篇作品将一个深爱儿子、护短、生怕儿子离开自己承受艰险的慈母形象赵威后刻画的十分成功,虽然让人感受到了她的自私自利之心,却也让人能理解作为一个母亲的无奈和母性之爱的伟大。哪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不自私呢?

再次,是燕王后,燕武成王的王后。同样是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在劝谏赵威后的时候举了一个例子,便是赵威后送女儿到燕国成婚的场景,她握着女儿的脚哭泣,因为女儿这一走,便再也回不来了。周礼中有一条,出嫁他国的公主不能再回到母国,除非所嫁之国灭亡了,或者自己被丈夫给废掉或休掉了,然后被所嫁之国给“退货”了,才能回到母国。赵威后肯定不愿意看到燕国如此对待自己的女儿,所以,不愿意女儿再回赵国;可是,自己的亲骨肉嫁到外国,母女俩从此以后天各一方,无法再见,又岂能不思念、不痛苦?

此外,还有庐陵君和赵悝。庐陵君和长安君一样,都是赵孝成王的弟弟,也都没有留下具体名字。赵悝,则是赵孝成王前面的太子。按照古代宗法制度,只有嫡长子才能被立为太子,赵悝是赵惠文王立的首位太子;但是,到了赵惠文王二十二年(前277),赵国改立赵丹为太子。为什么呢?可能是赵悝已经死了,或者是他因故被废黜了。赵悝,作为嫡长子,只能是王后所生。而赵惠文王的王后,就是赵威后。由此可见,赵孝成王赵丹则是赵威后所生的次子。

综上所述,从可以见到的史料中进行梳理发现,赵惠文王和赵威后两口子至少生下了四子一女;至于没被发现的,可能还有。这也足见赵威后与赵惠文王的夫妻关系之融洽。

三、民本思想

赵威后,最为后人所称道的其实是她的民本思想。

出自《战国策·齐策》的《赵威后问齐使》,是这部著作的名篇,闪烁着民本思想的可贵光辉。

当齐国使臣递上国书时,赵威后还未打开来看,就一连三问:“贵国年成可好?贵国百姓可好?贵国大王可好?”先问收成,再问民生,最后问国君,轻重缓急依次展开,孰轻孰重一语中的,体现了赵威后可贵的民本思想。这位以民生为重、君主为轻的太后,其政治思想和执政理念是具有前瞻性和进步性的。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民生无着,何以生计?百姓无法生活,国家岂不大乱?到时候,还会有高高在上的君王吗?君王若想维护统治、稳定大局,必须重视民生、关心民瘼、爱护民众,处处为万民生计着想,以民为重,制定的治国政策和决策须以民生利弊为考量。

赵威后的这种“民贵君轻”的思想,与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贵君轻”思想,是我国先秦时期最可贵的民本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有其积极意义。

赵惠文王三十三年(前266),四十三岁的赵惠文王崩殂,太子赵丹继位,是为赵孝成王。这一年,与赵惠文王结婚二十多年的赵威后,大约有四十岁,正当壮年。赵孝成王虽然已经二十岁了,但是毕竟缺乏治国理政的经验,所以,就由其母亲秉政。

许是为国事操劳过度吧,执政两年以后,赵威后便于赵孝成王二年(前264)去世了。她去世两年以后,拉开赵国旷日持久战争的长平之战便打响了。如果她能再多活几年,也许那场战争便不会发生,至少不会那么惨败。毕竟,作为母亲和太后,她的威信和能力,是年轻气盛的儿子所无法相比的。可惜的是,历史是没有什么“如果”的。

  

从娼妓逆袭成王后的赵悼倡后,麻雀变凤凰了为何又死无葬身之地?

赵悼倡后,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最后一位王太后,她出身卑贱,是一个戏子兼娼妓,却用自己的超人智慧和手腕成功逆袭,一只小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登上了古代一个女人所能达到的巅峰地位。

一、逆袭之路

赵悼倡后,赵国人,姓名不详。作为一个供人玩乐的倡伎,以卖笑为生,沦落风尘之中,难有出头之日,这是她的不幸。但是,她与其他的同行不一样的是,一是具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二是具有超人的智慧。

美貌是其得以逆袭成功的前提条件,若是长相一般,就很难有上位的机会,毕竟在风月场中,男人们对女人的第一印象还是一张脸。仅仅有美貌的外在条件还不够,还需有内在条件,那便是超人的智慧,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把握使自己脱颖而出,成为人上人。

果然,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因为她的美貌出众,善于逢迎,又有歌舞之才,很快在邯郸城的风月场里声名远播。许多人慕名而来,只愿见她一面,听她唱一曲、舞一段,一睹芳容风采。

她的幸运之处在于,不久便遇上了人生的贵人。赵国的一个王室宗亲看上了她。这位赵某人,为她的美貌、歌舞、神采气质所迷,神魂颠倒的,如痴如醉。既然离不开她,那就替她赎身,带回府上吧,毕竟赵某人也不差钱。

就这样,她依靠自己的一张漂亮的脸和一个聪明的头脑,赢得了赵某人的心,确切的说,是紧紧抓住了赵某人的心,使其意乱情迷、欲罢不能。

她从此脱离苦海,从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进入了上层社会,成为王室宗亲的身边人。她应该很满足于现状,至少此后不用为自己的生计所愁,更不会为下半生担忧了。等以后,若能为赵某人生下一男半女的,地位岂不是还有提升的空间?

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后,她的靠山赵某人便死去了,留下了她一个人,成为了寡妇。

夫君之死,按说是她的悲哀,但却又是她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机。原来,赵王的儿子公子赵偃早就对她仰慕已久,或者说是垂涎已久,一直想纳入宫中、据为己有,却苦于没机会,一直没能得手。现在,她的丈夫死了,成为了寡妇,赵偃纳她入宫也就好办多了。

尽管如此,作为公子的赵偃要纳她入宫,还是遭到了以李牧为首的许多大臣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她原本是一个娼妓,出身卑贱,怎么能入宫成为公子的姬妾呢?她配吗?

可是,大臣们反对归反对,赵偃却不在意这些,还是将其硬是纳入了后宫,成为了时人所谓的“倡姬”,意思是歌舞之姬,暗含了她的出身不好。

二、太后之路

她与公子赵偃在一起后,也是志同道合、情同知己、相见恨晚,一样的喜欢歌舞升平、吃喝玩乐,自然深得赵偃的宠爱。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孩子,而且是一个儿子,便是公子赵迁。

有了儿子后,她的地位就无形中提高了,腰板也硬了不少。但是,工于心计的她还不满足,她还想拥有的更多。当时,赵偃已经有了嫡妻、嫡子,她还想为儿子夺嫡。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前245),赵孝成王崩殂,赵偃继位,成为赵悼襄王。赵偃以嫡妻为王后,嫡子赵嘉为太子。倡姬的夺嫡之路开始正式上步。

王后不为赵悼襄王所喜,那王后所生的儿子自然也不会受到其父王的待见。倡姬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充分利用了这一点,来逐渐实施自己不可告人的阴谋。

她不知使了多少手段,终于成功构陷太子赵嘉,据说是太子犯了罪。太子既然犯了罪,也就有了废黜他的名号。

王后见自己的孩子被人陷害,又急又愤,同时又恨自己的丈夫对其母子的薄情寡义。在儿子犯罪事实被“查清”前后,绝望的王后郁郁而终,告别了多年生不如死的苦逼岁月,丢下儿子撒手人寰。尽管王后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不安、太多的不甘,可她也明白,赵国的明天、儿子的明天,她真的左右不了。

王后一死,势单力薄的太子赵嘉就更好对付了。

倡姬鼓动赵悼襄王废掉了赵嘉的太子位,改立赵迁为太子,同时,自己也成为了王后,成为走上权力巅峰的女人。一国之后,竟然是一个娼妓出身,这在历史上着实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实,难道说赵国没有女人了吗?非得立一个娼妓做王后?

赵悼倡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了一个奇迹,打破了一项纪录,成为麻雀变凤凰逆袭成功的典范。

三、作死之路

赵悼倡后成为了赵国的王后,高高在上,享受着人间的极乐繁华,本想就这样安逸的享受着人生,荣华富贵地过一辈子。可是,她的梦想被现实给甩脸了,被自己的所作所为给破灭了。

赵悼襄王在位九年后,死了。赵悼倡后的儿子太子赵迁继位,是为赵幽缪王,又称赵王迁,是为赵国的最后一位大王。

赵迁即位时,年龄不会太大,估计也就十来岁,是一个少年,正当壮年的赵悼倡后便也想染指赵国的最高权力。她以太后的身份,卖官鬻爵、疯狂敛财,还与郭开、春平君等人狼狈为奸,打击忠良之臣,任人唯亲,为所欲为,将本就摇摇欲坠的赵国江山一步步推上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赵悼倡后这样胡作非为,对儿子的江山来说,是怕倾覆的迟了;对其自身来说,就是作死了。

她与从秦国做人质归来的赵悼襄王的兄弟春平君对上眼了,俩人做了地下夫妻,经常幽会。

春平君是赵孝成王的儿子,在秦国做质子多年,回国后,见赵悼襄王已经继位,自己本来是父王赵孝成王最器重的儿子,是王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结果回来晚了,王位丢掉了,十分气愤和绝望。秦国人趁机拉拢春平君,许以高官厚禄相收买。春平君也不是糊涂人,知道自己在赵国很难有大的发展前景,而秦国统一天下的态势当时已经十分明朗,只是时间问题,投向秦国的怀抱宜早不宜迟。所以,他甘愿做秦国的间谍,做赵国的卖国贼。

春平君不仅自己出卖国家利益,还拉上了郭开和赵悼倡后,联起手来,在秦国的授意下,诛杀了一代名将李牧,将能征善战的大将司马尚、庞煖等人解职不用,自毁长城,真是不作不死。

赵幽缪王七年(前229),李牧被杀、司马尚被废以后,赵军在与秦军的作战中严重失利,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此后,赵国再难组织起强有力的军队对秦军进行抗击,亡国之期也就日甚一日的迫近了。

赵幽缪王八年,即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军杀入邯郸城,俘虏了赵王迁。赵悼倡后没有儿子那么幸运,被仇恨她的赵国官民抓住,给杀死了;同时,她的家族也被赵国人给灭了。可见赵人对其仇恨之深、之厉!

赵悼倡后被杀时,大约四十岁左右,应该风韵犹存。人言:红颜祸水,其然乎?其是也。

纵观赵悼倡后的一生,她由社会底层的一个卖笑女子,经过努力成为王室宗亲的爱妾,又走入深宫嫁给公子,当上王后、王太后,一步步走上人生的巅峰地位,完成了麻雀变凤凰的逆袭,不能不说她确实是很有能力的,她的人生是成功的。但是,她的安逸生活却是建立在举国军民的痛苦之上的,是她用国家的根本利益做交换的。她个人是成功了、过上好日子了,国家却被败落了、民众却被剥削惨了,儿子的江山被玩丢了,她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历史的罪人,遭到了后世的唾弃。

  

从赵武灵王梦中走来的美女吴娃,是怎样一个人?

吴娃,又称惠后,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第二位夫人。她最大的成就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生下三个儿子,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将大儿子扶上储君的位子,次子、三子后来也成为赵国独当一面的朝臣,为赵国兴盛局面的延续奠定了基础。

一、因梦上位

吴娃,是赵武灵王对她的美称,意思是出自吴家的美女。吴娃的真名叫吴姚,因为在家里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大,是老大姐,所以又叫孟姚。她的父亲吴广与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重名,是赵武灵王时期的近臣。

孟姚能成为吴娃,主要得益于赵武灵王的一个梦。

话说赵王的这个梦,一说便长了,还得从赵武灵王赵雍少年时期说起。赵雍少年时便已经是赵国的太子了,他的父侯为了加强与邻邦韩国的友好关系,就让他到韩国做人质。韩国的君臣很赏识懂礼节、明大理且聪颖的赵雍,这一点儿赵雍应当也清楚。

父侯崩殂时,赵雍还在韩国做人质。要知道,赵国此前一连数代君侯在权力交接时都发生了变乱,为了不重蹈覆辙,能顺利回到赵国继承大位,赵雍便向韩侯求亲,表示愿意娶其女儿为夫人。

韩侯自然求之不得,只是赵雍才十五岁,韩侯的女儿年龄也小,遂与之约定五年以后再成亲。韩国为了未来的女婿能顺利继位,特意派出了一支军队,将赵雍一行平平安安地送回了邯郸城。

有了韩国的大力支持,赵雍得以顺利回国继位,并遵守诺言,于五年后迎娶了韩国公主为夫人。

赵雍与夫人的关系应该还是不错的,只是这位韩国公主红颜薄命,为赵雍生下一个儿子赵章后便去世了。赵雍很伤心,为了告慰夫人的在天之灵,就立夫人所生的长子赵章为太子。

夫人死后,赵武灵王一直没有遇到可心的女子,在繁忙的政务工作之余,不免有些失落。

赵武灵王十六年(公元前310),赵雍与群臣游乐大陵,夜里梦见一个美貌少女弹琴而歌:“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歌声曼妙、美人如玉、顾盼生辉、明眸皓齿,怎不让人生怜?

这不正是赵王一直渴求的女子吗?

赵雍正要上前观看仔细,不料梦醒了,不免唏嘘一番。

到了白天,与近臣们在一起吃饭喝酒时,赵雍无意间向大家讲了这个梦,将梦中女子的神貌形象特征也细致地说了出来,表示非常想见她。

君王有求,臣下必应。赵王近臣中的吴广闻听赵王如此这般一说,很是惊喜:以赵王所言,他梦见的女子不正是俺闺女吗?

于是,吴广回到家与妻子商量,决定将女儿献给赵王。赵王一见,也十分惊喜,果然就是他的梦中情人啊!

二、红颜薄命

赵王将梦中情人孟姚纳入后宫后,十分宠爱,宠爱到哪种程度呢?按照太史公的说法是:“爱之,为不出者数岁”(《史记·赵世家》)。爱到为了她,赵王可以几年不外出,或者说几年不舍得远离她。

不久,就册立吴娃为夫人,也就是正宫娘娘了。

而后,夫人吴娃一连生下了至少三个儿子:长子赵何,次子赵豹、三子赵胜。这仨儿子,也得益于父母的强大遗传基因,个个都十分的聪颖、能干。

吴娃虽然有几个儿子,但是此时的太子赵章还是她的前任所生,不是她的亲骨肉。也就是说,若干年后,赵武灵王崩殂,继承大位的不是她吴娃的儿子。这让吴娃很是不悦,这个事儿就像块石头悬在心中难以落地,堵得慌。

吴娃的脑子不是一般的好使,她进宫这几年好生伺候君王,从未张嘴求过赵王一件事,从未开过一次后门,让赵王很感动,感动到愧疚,觉得她太好了、太识大体了,真是一个挑着灯笼都难找的贤内助。

因为赵王对她太好,加上自己的儿子年龄都太小,所以她并不急着改立太子的事儿。但是,可能是君王宠爱过度的原因,她一连生下几个孩子留下了后遗症,或者是得了月子病、产后风,身体渐渐吃不消了,改立太子的事儿,她不得不提上日程了。她害怕万一哪天自己撑不住,就像自己的前任那样,说走就走了,留下几个幼子怎么办?

吴娃的前任比她幸运的是,生下的儿子是长子,还是嫡长子,是自然的太子人选。所以,前任即使走得早、走得匆忙,至少不会担心有人抢自己儿子的太子位。可是,她不一样,尽管有几个亲生儿子,且也是嫡子,但却不是赵王的嫡长子,唯一的嫡长子已经是太子了。所以,于她来说,若是就这样走了,怕也是死不瞑目。

病越来越重了,吴娃终于张口了,一生只求了赵王一件事:请求赵王改立赵何为太子。

见第二个夫人也要先自己而去,赵武灵王伤痛不已,为了安慰她,没怎么考虑,便点点头答应了。

赵武灵王二十五年(前301),与赵武灵王在一起生活不到十年的吴娃病逝了,应该还不到三十岁,真是红颜薄命啊!

三、出色之子

吴娃虽然红颜薄命,过早的去世了,但是她留下的三个儿子,却都是人中翘楚。这是吴娃最该含笑九泉的吧。

她生下的大儿子赵何,在她死后两年,即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继位做了赵王,赵武灵王禅位后做了主父。赵何就是历史上的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十岁即位,十四岁那年凭靠自己的政治谋虑和超人智慧,成功粉碎了废太子公子章发动的企图夺取王位的沙丘宫变,一举铲除了以公子章为首的反叛势力。

此外,赵国近臣在剿灭公子章一派时,还顺手牵羊、顺藤摸瓜般处理了主父,将其囚禁饿死,为赵何亲政掌权铺平了道路。无论将主父囚禁饿死,是不是赵何的主观意愿,不可否认的是,主父的死,确实为以后赵何完全执掌国家权力扫除了障碍。

经过多年的执政历练,赵何在大父公子成死后、专权的李兑失势后,果断的采取举措,让弟弟赵胜出任相国,赵豹在军中任职,一文一武,算是牢固的将国家大权攥在了手中。那一年,赵惠文王二十二岁,他的俩弟弟最大一二十岁。

赵惠文王在位三十三年间,国家兴盛、经济繁荣、军事发展、人才辈出,综合国力得到有效提升,赵国一跃成为山东六国中唯一可以与秦国匹敌的国家。

赵豹,是赵胜的哥哥,一说为赵胜之弟,被赵惠文王封为平阳君。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不多,只在赵孝成王四年(前262年),韩国上党地区郡守冯亭要献地予赵时露过一次面。虽然在史册中只有一次露面机会,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对于接受不接受韩国上党地区,赵国朝野出现了分歧。赵豹坚决认为不能接受,因为秦国出兵经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视上党如囊中之物,志在必得。秦国眼看着就要得手,赵国横插一杠子,给抢过来,这不是明摆着得罪人吗?你得罪谁不好,还偏偏去得罪当时的最强国秦国。把秦国惹恼了,会有好果子吃?再者说,冯亭来献地,动机纯吗?你敢说他不是想把赵国拉下水,将战火引到赵国地面,进而去替韩国受祸?

赵豹的睿智、雄辩,审视现实、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平原君赵胜,曾三任赵相,担任过哥哥赵惠文王、侄子赵孝成王时的相国,主政赵国达三十年之久,是战国四公子之一,著名的政治家、外交活动家。

他前后发动或参与组织了两次合纵攻秦运动,维护了赵国的国家利益,给秦国霸权以打击。特别是在邯郸保卫战时,他一方面在国内维稳,让邯郸城在秦军围困中保持大体稳定,一方面积极到魏国、楚国活动求援,发动合纵攻秦运动,最后击败秦军,挽大厦于将倾。战后,他又忙于重建工作。为国操劳几十年的平原君赵胜,最后在五十七岁那年去世。

可以说,吴娃的三个儿子都很出色,这既得益于她和赵武灵王的基因遗传,也得益于她早年的悉心教导,让孩子们在幼年时就养成了好的习惯、树立了远大志向,为将来治理国家、纵横捭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被赵国倚重为护国长城的李牧究竟因何被杀?

李牧,是战国末期赵国最后一位能在与秦军交战中取得胜绩的将军。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是赵国军事上最后的支撑,后世所谓“李牧死,赵国亡”之说一点儿不夸张。可就是这样一位护国有功的大将军,最后竟被赵王派人给临阵捕斩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抗击匈奴

李牧,最早登上历史舞台应该是在赵惠文王时期。到赵孝成王时期,李牧已经成长为赵国可以独当一面的将军了,奉命驻守代地雁门郡,主要任务是抗击以匈奴为主的北方和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的侵犯。

李牧治军行政都很有一套,在雁门郡他自行任命官吏,向商贩收取租税,所得资金全部收入莫府,充作军费。每日里,他杀猪宰羊犒劳将士,让他们吃饱喝好后勤于锻炼杀敌技能,培养应战能力。此外,他紧紧盯住敌方动静,派出许多间谍到游牧民族那里刺探军事机密,做到知己知彼。

对于游牧民族的军事挑衅和进攻,他不予理会,与赵军将士约法三章:“匈奴来犯,我们做好自保就行,有敢应战或俘虏敌人者杀无赦”。敌人一来,赵军就入城自保,不出战、不追击,敌人走远了,赵军再出来继续练兵。

就这样过了几年,匈奴那边认为李牧是害怕与其作战,赵军这边,将士们天天吃饱穿暖的,也为不能作战而闹情绪,憋着一肚子气。有人到李牧那请战,被李牧训斥一番撵出去。

赵孝成王得知这种情况后,不以为然,认为李牧纯粹是浪费国家资源,国家提供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难道就是让你当缩头乌龟的吗?这些军队是吃闲饭的吗?你们是空架子吗?

于是乎,赵孝成王就把李牧给罢免了,换人了。那人到任后,一遇到匈奴人来侵犯,就纵兵出击,结果都是战败,将士们战死不少,土地、粮食、畜生也被抢走不少,损失惨重。

这样一来,赵孝成王又不干了,赶紧又去请李牧出山。李牧却耍脾气了,称病不出。赵孝成王再次强制性让他去雁门郡,他对赵王说:“有些话,咱得提前说清楚,让我去可以,但是必须放权,我到那怎么做,大王不能干涉;否则,实难奉命。”赵王点点头。

回到雁门郡以后,李牧还是那样只练兵不打仗,还让将士们天天有肉吃,大家都很感戴。见时机成熟了,李牧开出战车一千三百乘,选骑兵一万三千人,步兵、弓弩手十五万人,准备与匈奴大战一场。匈奴人来战,赵军故意战败而逃。匈奴单于率大军来攻,李牧分兵包抄,围击敌军,一下子歼敌十余万。匈奴大败亏输,残兵逃跑。

李牧趁热打铁,统兵北上,攻灭襜褴,击败东胡,大败林胡,匈奴单于吓得率部远走。此后一连十几年,匈奴人不敢靠近赵国北方边境。

李牧经此一战,立刻扬名天下,被世人誉为一代名将。

二、出战秦军

李牧在雁门郡十来年,基本上平定了敌对势力,为赵国安定边疆地区做出了杰出贡献。

赵孝成王崩殂后,赵悼襄王继位,由于在处理老将廉颇的事儿上,赵王处置不当,导致其出逃魏国。面对着秦国和燕国的军事压力,赵悼襄王决定让李牧离开边疆,回到邯郸任职。

赵悼襄王元年(前244),李牧督军进攻屡次挑衅赵国的燕国,攻占武遂和方城。而后,又开始了备战强硬对手秦军。

当时,赵国的武将中,廉颇远走,庞煖垂垂老矣,乐乘年纪也大了,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李牧成为唯一可以支撑危局的大将。

荒唐的赵悼襄王死后,秦国更是有恃无恐的派军进攻赵国。因为在秦国看来,赵国是其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只有扫平这一障碍,一统天下的时间才会缩短。所以,在战国后期,秦国一直视赵国为心腹大患,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赵幽缪王二年(前234),秦军在桓齮带领下进攻赵国的平阳,破城后大开杀戒,而后又攻破武城。赵军在扈辄带领下发动反击,想要收复失地、赶走侵略者。可是,秦军却将赵军打得惨败,杀死近十万人,扈辄也被秦军斩杀。

而后,秦军长驱直入,逼近邯郸城,赵幽缪王吓坏了,慌忙间下令让李牧出战。还在北方备战的李牧赶紧又回到南边,被赵王任命为大将军,火速赶往宜安,与邯郸城派出的军队会合后,决定展开一次决战。见秦军远道而来、力求速战速决,李牧决定采取廉颇的老方法:筑垒固守,拒不出战。

桓齮明白秦军的劣势,交战时间决不能这样拖下去,就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进攻肥下,让赵军去救援肥下,然后围而歼灭之。

但是,李牧有他的战法,那就是秦军主力进攻肥下时,这边赵军就直扑秦军宜安老营,夺了秦军辎重。

桓齮得知后,明白不但自己的计谋落空,反而还中了李牧设下的计,就赶忙从肥下率军回援宜安,却又被埋伏的赵军拦住,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交战。

秦军最后被击败,被杀十万人,桓齮怕回国后被秦王问罪处分,就逃到了燕国,改名樊於期。

李牧此一战斩首秦军十万,震动天下,因功被赵国封为武安君。

赵幽缪王四年(前232),秦军再次进攻赵国。双方在番吾展开激战,李牧、司马尚联军,击退了秦军的进攻。

三、惨死悲剧

赵幽缪王七年(前229),王翦率领秦军浩浩荡荡向赵国杀来。王翦、李牧,同位战国四大名将之列,这次开始了正式交手。

正面战场上,王翦知道很难克敌制胜、击败李牧率领的赵军,只好使出了阴招。他与秦王政商量,派出了尉缭培养出的顶级间谍到赵国,找到当年陷害过廉颇的奸臣郭开,重金收买,施行反间计。

一方面秦国间谍在邯郸城散布流言,说李牧见赵国日薄西山、灭亡在即,心灰意冷之际要反出赵国,率部投降秦国。一方面,郭开也意识到赵国像一个行将就木、病入膏肓的老人,已经无可救药,还不如趁此捞一笔,待国亡后也可以做个富家翁,下半辈子不愁了,就向赵王进言,说李牧要谋反,然后降秦。

赵幽缪王本是个胭脂堆里长大的年轻人,从小就信师傅郭开的话,郭开说一他不说二,郭开让他去打狗他不会去撵鸡。于是,赵王就下令让宗室赵怱、齐国降将颜聚去军中替代李牧、司马尚,继续督军抗秦。

接到赵王旨令后,李牧和司马尚并不立即办理交接手续,他们深知临阵换将是兵之大忌,这场与秦军的战斗决定着赵国的生死存亡,意义重大,决不能疏忽大意,就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交出兵权。

可是,郭开早就料到了这一点儿,他留下了一手。趁李牧一时不注意的时候,郭开派出的人直接将其抓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首,当军中将士知道后,已经迟了。

而后,赵王派出的人在军中宣布废掉司马尚,以赵怱、颜聚督其军。

王翦见计谋得逞,十分雀跃,大起军队,向赵军杀去。

刚刚经历了临阵换将、主将被杀的赵军,士气低落、毫无斗志,被秦军击败。赵怱在混战中被秦军击杀,颜聚率领残军逃亡,后来回到了邯郸城。

李牧有个孙子叫李左车,在秦朝末年曾辅佐赵国旧贵族赵歇重建赵国,立下战功,被赵歇封为广武君。

西汉将兴之际,李左车曾与韩信有过一段交往,他提出“百战奇胜”良策,为韩信攻取故燕和故齐之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是他说的,据说还著有兵书《广武君略》。

四、身死国亡

李牧死后三个月,秦军就包围了邯郸城。

见从邯郸城突围无望,颜聚、郭开等人劝赵幽缪王投降秦国,免得身受斧斤之苦,也免得赵国生灵涂炭。

赵幽缪王八年(前228),绝望的赵幽缪王率众出邯郸城,向秦军投降,赵国宣布灭亡。

赵幽缪王降秦后,被流放到房陵山林中,受尽了屈辱后,他写了一首名为《山水》的歌谣,其中有“夫谁使余及此兮,乃谗言之孔张,良臣淹没兮。社稷沦亡,余不听聪兮,敢怨秦王?”之句。

从中可以看出,赵王迁终于“醒”了,认识到自己国破家亡的原因了,他开始后悔了,明白当初听信郭开谗言、害死良臣李牧等人是自毁长城,是自掘坟墓,是何等的愚蠢!

可惜,赵幽缪王此时,悔之晚矣。

  

在赵国发动沙丘之乱,是公子章的本意还是被人利用的结果?

公子赵章,是赵武灵王的长子,与其高祖父赵敬侯重名。作为父亲的嫡长子,他是自然的君位继承人,最后竟然落得个身死早逝的下场,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一、得位

公子赵章,父亲是赵武灵王、赵国的正宗公子出身,母亲是赵武灵王的夫人,出身于韩国王族,是韩国的公主。公子章生下来是嫡长子,凭借着这样的出身,可以说,他是自然的大位继承人,生的就是这样的好命。

公子章的母亲,是韩宣惠王(称王前是韩威侯)的女儿。赵武灵王赵雍在即位之前,曾经在韩国做质子,是维系韩国和赵国睦邻友好关系的纽带。赵雍自幼聪颖、懂礼节、识大体,深受韩国君臣的赏识。

赵肃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26年),肃侯去世。作为太子的赵雍还在韩国做质子,由于赵国此前几代君主交接时都发生过内乱,所以赵雍想寻求外援,希望韩国伸出援手,帮自己顺利继位。当然了,“无利不起早”,为了争取韩国的支持,赵雍除了承诺自己即位后继续保持与韩国的友好关系外,还向韩王求婚,表示想与韩国公主结秦晋之好。韩王本来就很喜欢赵雍,对此当然是乐见其成,就点头了。

韩王认为公主年龄尚幼,而赵雍也只有十五岁,就与之约定五年之后再送公主到赵国大婚。在韩国的支持下,赵雍顺利回到国内继承君位,成为赵武灵王。而后,又是在韩国的大力支持下,顺利使不怀好意的魏、楚、秦、燕、齐五国“奔丧”军队退回。

正因如此,赵武灵王五年(前321),韩国公主嫁到赵国后,就被册立为正妻夫人。大约一年后,夫人韩氏生下了赵武灵王的嫡长子,取名为赵章。

赵章生下不久,被册立为太子,成为赵国合法的大位继承人。

二、失位

赵章的青少年时期,是他的一生中度过的最幸福的时光。上有着父母的宠爱,下有着一帮子臣下、奴仆的照料,还有着父母为他挑选的饱学之士做师傅,接受到了当时最好的贵族教育。虽然公子章青少年时期很幸福,但是养尊处优的生活也养成了他奢侈、辟邪、古怪的习惯和性格。

如果时间就这样悄悄的流逝,直至父亲年老故去,他可以顺利继位,成为赵国新一代的君主,可惜的是,他的太子之位并没能保住。

他的失势,开始于母亲的早逝。大概在他十岁的时候,母亲走了。母亲走时还是瞑目的,毕竟自己的儿子已经是太子了,若干年后就会是赵国的君主,虽然她走了,但很欣慰。

母亲死后,公子章还是能得到父亲的关爱,而且父亲一直注重培养他,让他处理政务,还在军中任职,熟悉作为一个君王应该熟悉的事务。

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前305年),赵武灵王带军攻打中山国,公子章率领中军,夺取了鄗城和东垣,立下战功,为父亲所赞赏。

尽管如此,公子章的好日子却越来越少了。

夫人死后,赵武灵王于十六年(前310)纳娶了大臣吴广的女儿入宫,后册立为夫人,是为吴娃。吴娃深受赵武灵王宠爱,为他生下了三个儿子,在宫中地位极高。

是人都会有私心,吴娃也不例外。她从不张嘴求赵武灵王为她或家人办事儿,从未干政开后门,这一点儿让作为君侯的丈夫很满意,满意到愧疚于她的地步。

这个吴娃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她之所以从不求赵武灵王办事,是因为心里一直在盘算着一件大事。终于,在赵武灵王二十五年(前301),她临死前,求赵武灵王改立她的大儿子赵何做太子。

赵武灵王望着她乞求的泪眼,想着佳人即将香消玉殒,悲痛欲绝,哪还管什么理智不理智,当即就点头了。吴娃泪眼含着笑闭上了。

随后,赵武灵王就宣布改立赵何为太子,而赵章的太子之位被废黜。这年,赵章大约有二十岁。当了十几年太子的他,在这一年失去了储君之位。在这个年轻气盛的年纪,他内心的不满与愤恨可想而知。

三、夺位

被废黜储君之位后的公子章,在不解、不满、不甘中度过了一生中最难、最苦的一段时间。后来,他渐渐的想开了许多。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赵武灵王传位给太子赵何,赵何继位成为赵惠文王。赵武灵王成为主父,见作为哥哥的公子章向弟弟赵何行礼,他心里不是味儿,觉得实在是愧对了大儿子,也对不起早逝的夫人韩氏。

赵惠文王三年(前296),赵武灵王率军攻灭了中山国。为了补偿公子章,赵武灵王把大儿子封到代郡做安阳君。此外,还让田不礼担任安阳君的相。

田不礼原是齐国人,后来到宋国做官,受宠于宋康王。宋康王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将田不礼安插到赵国朝堂。他到公子章身边后,极力鼓动公子章起来夺回属于自己的王位。公子章对于权力和王位的渴求欲,就这样又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

不久,主父也来鼓动公子章起来争权夺利。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主父提前退位的意图是,赵王主政国内,他可以放开膀子征伐四方,成就一番大业,却不料赵王何也是绝顶聪明的主儿,在一帮子大臣的支持和引导下,很快适应了君主之位,将国家大权紧紧握在了手中。

主父心想坏了,这不是他要的结果。既然如此,他就想把国家一分为二,俩儿子一人一半;可是,这种分裂国家的做法,遭到了举国上下的一致反对。于是,他就想让俩儿子起来斗争,当斗争到一定程度,肯定会有人请他出面协调收拾局面,可趁机将国家大权夺回来。毕竟此时的主父才四十来岁,正当壮年,还是权力欲较强的时候。

有了主父的支持,公子章顿时雄心勃勃、信心百倍,开始了变主父需要的假斗争为自己的真夺位,在朝中拉拢了一部分朝臣,开始同弟弟赵王对着干。

山雨欲来风满楼。双方剑拔弩张、磨刀霍霍,终于在赵惠文王四年(前295)的沙丘,斗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一场血雨腥风降临在了赵国的土地上。

在沙丘,主父与公子章住在一个行宫,赵王住在另一个行宫,中间距离大约三里地。这天晚上,公子章和田不礼密谋,打算以主父的名义骗来赵王杀掉,然后劫持主父,让其恢复公子章的太子身份,之后,公子章正式即位为王。

三朝重臣肥义十分忠心于赵王,他怕赵王去有什么闪失,就决定自己先去探探路,结果被杀了。消息传到赵王这,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传命将军高信、信期等人,立刻行动起来,一同御敌。

公子章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就率军来攻打赵王所住行宫,但由于高信等人早有防范,没能攻进去。双方就在行宫外展开了激战,进行到拂晓,仍不分胜负。

正在此时,得知消息的公子成和李兑率领大部队前来勤王。公子章、田不礼率部舍命搏杀,但在对方优势兵力面前还是兵败了,被迫逃回主父所住行宫。公子成等人带军包围主父所住行宫,冲进去杀掉了公子章、田不礼等人,怕主父治罪,就下令:“后出者杀!”奴仆们竞相逃命。然后,他们将主父一个人继续围困在行宫里,三个月后活活饿死。

公子章夺位失败,这回不仅丢了安阳君爵位,还丢了身家性命,真是何苦来哉?仔细分析一下,其实也不能全怪年轻的公子章。他从小就被册立为太子,作为君位继承人,是赵何夺走了他的继承权,他想夺回来,这也合情合理。作为父亲,赵武灵王将本来是大儿子的王位让给了二儿子,二儿子即位后,他感觉国家大权都被二儿子掌控了,自己心有不甘,又想夺回来,就鼓动大儿子起来与之斗争,想坐收渔人之利,走的真是一步险棋,更是一步臭棋。

无论是祸乱国家,还是分裂国家,往往都是不得人心的。赵武灵王的悲惨结局恰也证明了这一点。

公子章,被杀时年仅二十来岁,原本想借力打力,夺回属于自己的王位,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为了父亲和弟弟进行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真是可悲、可怜、可叹!

  

赵国沙丘之乱中,舍身替赵惠文王去死的大臣肥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战国中期,发生在赵国的沙丘之乱中,有一位老臣,舍身替赵惠文王去死,他的名字很少被后世提及,此人便是肥义。这位老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赵雍即位

肥义,据说出身于胡人。当时的赵国西、北两边均与胡人聚居地接壤,与胡人打交道的地方很多,双方时和时战,关系紧密且复杂。

肥义很早就到了赵国,成为赵肃侯的近臣,进入到了赵国高层。赵肃侯很器重肥义,也很信任他,所以临死时托付其辅佐幼主的重任。

赵肃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26),赵肃侯崩殂,按理应该是太子赵雍继位;可是,此时的太子还在韩国做质子,一时半会儿回不到国内,万一国中有变,怎么办呢?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赵国在国君崩殂、新君继位之际经常发生变乱。公元前386年,赵武公(亦称赵武侯)崩殂、赵敬侯即位时,赵武公的儿子公子朝发动叛乱,想要夺取君位,为赵敬侯挫败后,公子朝在国内无法立足,就逃奔魏国去避难。魏武侯派兵送公子朝回国,兵锋直逼邯郸城,想替他夺回君位,结果被赵军击败。

公元前374年,赵敬侯崩殂、赵成侯继位时,公子胜与赵成侯争夺君位,同样发生了变乱,后被赵成侯平定。

赵成侯二十五年(前350),赵成侯崩殂,太子语继位为赵肃侯,公子赵緤与赵肃侯争立,也发生了变乱。赵肃侯通过努力,将赵緤反叛势力击败后,赵緤在国内无法立足,就逃到了韩国避难。

由此可见,肥义的担心不是没道理的、也并非多余。他找到阳文君赵豹商量对策,二人团结了朝臣,控制住了邯郸城守军,还将赵雍的叔叔赵成请出来,暂时主持朝政,很快稳定了国内局势。

不久,韩国派兵送赵雍回国,继承了君位,是为赵武灵王。

二、支持变革

赵武灵王刚刚即位时,由于年纪小,就以宗室阳文君赵豹为相国,并提高肥义的地位、增加俸禄,让他们尽心辅佐,打理朝政。

赵武灵王长大亲政后,很想有一番作为,就积极变革,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胡服骑射。人们的生活习惯、衣食住行都是世世代代、许多年相沿成习,改革起来很费力,推行起来很难,有相当大的阻力。

肥义鼓励年轻的赵武灵王,要敢于革新,不畏阻难,不必事事都要经过大家商议通过后再实施,“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大力支持他进行变革维新,进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在肥义等人的大力支持下,赵武灵王多次找到叔父公子赵成,希望得到他的支持。经过一番较劲后,公子成最终点头了。

于是,赵武灵王在举国上下开始了一场大范围的变革运动,很快使赵国得以崛起。赵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得以有效提高,综合国力逐步提升,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盛世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处乱被杀

赵武灵王晚年,在废立太子上犯了错。他将没有过错的太子赵章废黜,改立赵何为新的储君,而且还禅位给赵何,自己做主父。

但是,他后来又后悔起来了。他就想将赵国一分为二,赵章做代王,赵何做赵王,这种分裂国家的行为,很显然不符合赵国的国家利益,因此遭到了举国上下的强烈反对。

肥义对此也是反对的。

公子章一心要夺取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于是纠集了一帮人,变乱看来难以避免。赵何幼年继位,肥义又是重要的辅政大臣,还是赵何的师傅,所以于公于私,他也不能让变乱乍起,祸害国家。

李兑劝肥义称病不出、明哲保身,因为这场变乱阻止不了,不可避免,处乱必危。遭到了他的拒绝:“之前既然已经接受重任,岂可避难而走?贞臣也,难至而节见,忠臣也,累至而行明。”决心以死报国。

肥义对赵惠文王近卫军统领信期提出要求:“今后,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先以身当之,无故而王乃入。”

肥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沙丘之乱时,公子章、田不礼等人诈以主父名义招赵惠文王相见,肥义怀疑有诈,就挺身而出,自己先去。

到了主父所住宫城外,肥义被不分青红皂白的公子章等人杀害。这时候的肥义年龄应该不小了,少说也有六七十岁了,是一位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了。

公子章本以为是赵惠文王来了,杀了正好,然后可以勒兵逼主父传位给自己。可是,他的小算盘打错了。

杀了肥义,这可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公子章等人便起兵杀向赵王所住的宫城,而赵王那边在得知肥义被杀后,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应战准备。不久,公子成、李兑的兵马也赶来勤王,与信期、高信带领的兵马里应外合,一举击败了公子章的叛军,消灭了反叛势力。

公子章一派的叛军被歼灭,使赵国得以避免国家分裂和动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肥义的死,也就有了殉国的高尚意义。

肥义辅佐了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两代幼主,身历赵肃侯、赵武灵王、赵惠文王祖孙三朝,为赵国的发展和稳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最后的以身殉国,更是唱响了一曲悲壮的爱国赞歌。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