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7作品 > 详细内容
教师作品之469(6篇)
发布时间:2017/8/12  阅读次数:1311  字体大小: 【】 【】【
  

教师作品之4696篇)

  

诗词歌赋

寻秋(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等秋(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夜深了(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散文随笔

一代悍后李凤娘:气死一个皇帝,逼疯一个皇帝(汝南县王岗镇常营小学 齐云轲)

我在平遥(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故事回忆

我的知青生涯(汝南县第二初级中学   刘冬丽)

  

寻秋(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春天浮华,夏天浮躁,在秋风中,慢慢沉静。

我寻秋天,不为果实,只为春日,一个梦境。

登上山巅,寻觅蝴蝶;拾捡夏日,遗失花丛。

抛开落寞,踏着秋风,寻找一抹,秋日嫣红。

浓郁情思,储存秋风。青翠叶子,只是纯净。

丢开尘世,悸动不安,站在桥头,秋雨迷蒙。

就让秋雨,打湿岁月,管它是谁,缠绵梦中。

  

寻找秋天,让心沉静,一路行走,美好憧憬。

抬头望月,弯如新钩,写满沧桑,写满繁荣。

不慕繁华,只选宁静,山间田野,心旷神宁。

面对岁月,交付感情,面对季节,交付心情。

走遍大街,只寻灿烂,踏遍小巷,只为纯净。

  

寻找秋天,让心安然。告别酷暑,迷人风景。

世间相遇,皆是缘份,每段缘分,都有风情。

每个故事,都有别绪。风中吟唱,不必伤神。

多少烟尘,过往风景,伤感落寞,沉于秋风。

秋日清音,秋风徘徊,悠悠飘落,花瓣轻盈。

将那过往,放置远古,今生拥抱,温暖沉静。

  

秋天豁然,我很庆幸,还能守候,一份安宁。

风里行走,没有萧寒,我只看到,一树淡定。

2017.8.9.

  

等秋(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炎热张狂,成为过去,大地初显,秋天信息。

阵阵秋风,不算太凉,轻拂树叶,绿色退去。

  

淡淡的天,蓝蓝的云,盼望欣赏,秋的美丽。

时空燧道,湮没记忆,轻轻的来,又悄悄去。

曾经憧憬,几许诺言,要随秋风,慢慢散去。

脆弱心灵,永久期盼,莫非还要,继续飘飞?

  

秋风乍起,平淡离奇;月光点点,皎洁凄寂!

秋天来了,几多经历,夏的繁茂,春的生机。

我要祝福,我要祈祷,带着收获,来空间里。

哪怕轻轻,身边走过,今年秋天,依旧美丽!

2017.8.11.

  

夜深了(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从一个长长的梦中

醒来,心跳很快

汽车呼啸的声音

刷新着我的大脑

梦境清晰起来

那是母亲的身影

悄悄地

来到我的床边

轻轻地对我说

孩儿,夜深了

小心着凉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不要想娘

触摸一下胸口

隐隐地作痛

有许多许多的话

一下子飘向那夜空

柔和的灯光

如母亲的眼睛

盯着我的窗口

母亲啊

孩儿想您的心思

总随着夜色来临

那满天闪烁的星光

是儿子倾诉的话语

洒在故乡的田间

问候着您的寂寞

——2017.8.12日凌晨

  

一代悍后李凤娘:气死一个皇帝,逼疯一个皇帝(汝南县王岗镇常营小学 齐云轲)

南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六月的一天,临安皇城深宫之中,一位望着窗外的疾风骤雨试图扶着桌案起身的老妇人,最终还是未能站立起来便轰然倒地,嘴角蠕动着,似乎想说些什么,却未能吐出一个字,便带着满腹不甘与遗憾走了。这位享年五十七岁的老妇人,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悍后——李凤娘。她死的冷清、寂静,与她当年的“辉煌”反差甚大,几乎有天壤之别。

历史上非常人物的降生往往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李凤娘也是一样。她出生的时候,父亲李道正在庆远军节度使任上,相传那天突然间飞来一大群黑色凤凰围绕着军营徘徊,久久不肯离去。李道正在诧异之时,忽听一阵清脆的啼哭从夫人寝帐内传来,忙奔进去一看,二女儿降生了。他见这闺女出生时有如此吉兆,认为她非同寻常,必当有大贵之命,便取名为凤娘,对其格外爱宠。

而这凤娘也确有大贵之命,在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时,遇上了一生中的贵人皇甫坦。皇甫坦虽然是个道士,但非一般的出家人,他精通医道,曾为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治愈了眼病,深受宋高宗信任。这天,他来到李道家里做客,李道很是热情地招待了他。知道他会看相,李道便请其为自己的三个女儿看相。他看了老大和老小后,摇摇头说:“一般、一般,但也足以小富小贵。”当他看到李凤娘时,顿时眼前一亮,对李道说:“此女面相贵不可言,当大贵也。”之后,皇甫坦回到临安城,求见太上皇宋高宗,说已经为他挑好一名孙媳妇,其女面相贵不可言,入宫后必能广茂皇嗣,安定社稷。宋高宗闻此龙颜大悦,便做主让皇帝宋孝宗的三儿子恭王赵惇娶李凤娘为妻,立为王妃。

恭王赵惇,封地在恭州。后来,太子病亡,恭王被立为太子,又于淳熙十六年(1189)受父禅让,继位为皇帝,是为宋光宗。立太子、继皇位,双重喜庆降临到他一人头上,他龙颜大悦,下令升恭州为重庆府。中国大地上,至此才有了重庆这个地名。刚过不惑之年便继位的宋光宗并没有君临天下的喜悦,因为他的肩头上压着一座山,这座山不是自己的老爹太上皇宋孝宗,而是他的皇后李凤娘。这位比他大三岁的皇后,从其身上几乎看不到中国传统女性的什么优点,更多的是她的强悍和霸道,以及她的毒辣和酸妒。自从成亲后,生性懦弱而又内向的赵惇凡事都要惟她马首是瞻,不敢有半点的违背。就连去向自己的爷奶、爹妈请安问候这样的小事,也得提前与她说,不敢擅自前去,必须得到她的批准才行。时间一长,宋高宗回过了神,感到自己被皇甫坦给忽悠了,但是木已成舟,又有什么法子?只好让儿子好好教育开导一下这个孙子,让他自立自强。宋孝宗一教训,儿子赵惇便惶恐不安,怕自己这个太子被废掉了。李凤娘也不傻,特别是听说宋高宗和宋孝宗有废掉自己这个太子妃的打算以后,她收敛了许多,尽量去讨好他们。见她“懂事”了,宋高宗父子也不再与她计较了。可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过多久,淳熙十四年(1187)十月,宋高宗驾崩,一年多后的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年过花甲的宋孝宗为国事心力交瘁,于是禅位给儿子赵惇。

赵惇即位后,李凤娘成了皇后,隐忍多年的她将心中憋积的仇愤如火山般喷发了出来。她先把朝政大权从宋光宗手里夺过来,大事小事都得取决于她,皇帝成了摆设的傀儡。想起宋孝宗当年计划废掉她这个太子妃,她就气不打一处来。她有一个报复公爹的办法:不去请安问候,不仅自己不去,丈夫、孩子都不准去。这在当时标榜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里,是让人万万无法接受的。特别是当宋孝宗病重,派人来找自己的儿子宋光宗去看他时,李凤娘不仅不放宋光宗去,还骗他说不能去,一旦去了就回不来了,因为太上皇要改立宋光宗的弟弟当皇帝,准备废掉宋光宗。向来对李凤娘言听计从又有点精神病脑子不好使的宋光宗,听此又气又恨,自然没有去成。

此事传出去后,朝中大臣看不下去了,纷纷跪请皇帝过宫探望太上皇。宋光宗每次在朝上答应的好好的要去,但是只要一回到宫中,见了李凤娘后,便不再敢提过宫探望的事。时间一长,朝中大臣议论纷纷,因为众所周知宋孝宗对宋高宗夫妇至孝,是出了名的大孝子,而今他病重,儿子却迟迟不去探望,这像什么话?况且宋孝宗是宋高宗的养子,而宋光宗可是宋孝宗的亲生儿子啊!宋孝宗对养父尚且尽孝,宋光宗对生父竟然不孝,简直是岂有此理?朝中的大臣们再也受不了了,自发组织起来联合向皇帝施加压力,请他去探望太上皇。给事中谢深甫对宋光宗说:“父子至亲,天理昭然。太上皇关爱陛下,犹如陛下关爱嘉王(光宗嫡子赵扩,李凤娘所生,即后来的宋宁宗)一般。而今太上皇年高,陛下不去探望,万一山陵崩(指帝王去世),陛下何以面对天下臣民!”宋光宗听此,有所醒悟,决定带领群臣去重华宫探望父亲。可是回宫更衣时,为李凤娘所知,她拉着皇帝的手说:“外边天寒地冻,官家还是别出去了,留在这饮酒取暖吧。”文武百官在外边等得着急,中书舍人陈傅良进来请皇帝走,却被李凤娘训斥一番:“这是什么地方?你这个秀才不想活了?快出去!”陈傅良跪下,拉着皇帝的衣服痛哭,哀求皇帝与之出去,和大臣们一同去朝见太上皇。宋光宗居然不为所动,命令陈傅良出去。大臣们见到陈傅良痛哭失声的独自出来了,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不禁大失所望。李凤娘又派人质问陈傅良为何痛哭,陈傅良回答道:“君为父,臣为子,子谏父不听,则号泣而随之。”李凤娘听说后大怒,认为是讽刺她,于是将陈傅良免官。而一生以孝著称的宋孝宗,则在对不孝子、不孝儿媳的绝望之中病情日益加重,最后带着满腔怒气一命归西。他的早逝几乎全是因为生气所致,可以说是被儿子、儿媳,准确的说是被儿媳李凤娘给活活气死了。

有这样的皇后存在,后宫的其他女人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有一次,宋光宗洗手,见到为他端盆的宫女双手很白,很高兴的夸了几句。翌日,皇后派人为他送来一个食盒,他以为是什么美食,打开一看,竟然是砍掉的一双手,当时就吓坏了,可又不敢对皇后怎么样。若有宫女被宋光宗看上宠幸了,轻则被赶出宫,重则被杖毙。宋光宗最宠爱的是黄贵妃,受到皇后妒忌,为李凤娘所不容。一次,皇帝出宫去参加祭祀活动,李凤娘借此机会派人杀害了黄贵妃,对外说是暴病而亡。宋光宗宠爱的另外两个妃子,在宋光宗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由李凤娘做主改嫁给了平民百姓。宋光宗原本就有点精神病,在李凤娘的魔爪下过着痛苦不堪的日子,病情愈发严重,几乎被逼成了一个疯子。

因为宋光宗有病,不能正常处理政务,李凤娘趁机揽过来朝政大权,肆意妄为。她借皇帝的名义下旨,封自己的曾祖、祖父、父亲三代为王,建造起规模宏大的家庙,家庙的护卫竟然比皇家太庙还多。她还将自己的七大姑八大舅一百多人封官赐爵,一时间引起国内一片哗然。

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六月九日,做了五年多的太上皇的宋孝宗驾崩,文武百官按惯例请皇帝出来主持丧礼,但是宋光宗一直拖延着不愿去。无奈之下,宋高宗的皇后、太皇太后吴氏替孙子为儿子(养子)宋孝宗主持丧礼。丧礼上,宋光宗夫妇又迟迟不见露面。至此,宫中、朝中、国中都对宋光宗、李凤娘夫妇俩的行为彻底绝望了,朝臣们也愈发难以忍受这个疯子皇帝和擅权妄为的皇后了,在太皇太后的首肯支持下,宰相赵汝愚率领群臣于当年七月五日拥立太子赵扩继位,是为宋宁宗,尊宋光宗为太上皇,李凤娘为太上皇后。

至此,李凤娘手中的权力一下子丢掉了。此后,她每天面对着疯疯癫癫的太上皇赵惇,再也不用担心会有别的女人与自己争宠了。这以后,她竟然对丈夫好起来了,不再动不动就训斥他,不再责难他,不再欺负他了,而是天天与之朝夕相伴,主动照顾起他的生活起居来。此外,她又皈依佛教,在宫中吃斋念佛,祈求心里平静。让她欣慰的是,自己的儿子成了皇帝;更让他高兴的是,儿子还时常来向他们夫妇俩请安问候,恪尽孝道。此时的李凤娘,不知道是否会对当初不仅自己不向公婆尽孝,而且还阻拦丈夫对其父母尽孝的往事感到愧疚,抑或有些后悔呢?

  

我在平遥(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一路颠簸,来到平遥,像是去赴一个内心向往已久的约会。我在古城平遥,作为一个游人,一个过客,似乎穿越千年而来,老城古街,质朴民风,山西小吃,古老文化……一切都让我心醉痴迷。

平遥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有近50部电影或电视剧在次拍摄取景。

平遥古城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民间有“龟城”之说。街巷规划以灵龟样式设计,城区分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蚰蜒巷,呈现着龟甲上的八卦图容,经纬交织,主次分明。西街名凤仪,东街名亲翰,北街名拱极,南街名迎熏,中央立市楼。南城门也是著名的“瓮城”,即在主城墙外加筑小城墙,与主城墙同高,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历史上曾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著名电视剧《水浒传》和《亮剑》曾在此拍摄。

古城严格按照“礼”序建造而成,不论是衙门、庙宇,还是百姓民宅,无不中规中矩,严格讲求方正、端庄、中轴对称,体现出和谐、中庸,儒释道文化鲜明。作为古城的心脏,一座高达18.5米的市楼矗立在既是龟脊,又是全城中轴线的南大街上,它“揽上秀于东南,抱住流于西北;仰观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整体”,给古城增添了一种鲜活的威仪色彩。

古城占地2.25平方公里,有完整的古城墙、古街巷、古店铺、古县衙、古庙宇、古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古城内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四合院民居有3797处,其中400余处保存完整,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民居风貌,是中国明、清时期县城的活标本。现在多数居民穿着现代的服饰,居住在古建筑的房屋内,过着既古朴典雅又有现代气息的生活。

在此旅游,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平遥古城景点很多 ,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也是平遥的景点之一。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遗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曾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游中国第一票号,不禁使人联想到陈建斌主演的电视剧“乔家大院”,昔日的繁荣凝聚了晋商们多少聪明才智、心血和汗水。

当地导游向我们介绍说,平遥有三无:无水、无树、无钱。当时我很诧异。但我徜徉在古城中,凭我的观察和体验,加之导游的不停讲解,我对平遥的“三无”逐渐有了一些了解。

平遥地处晋中,缺水可以想见。暗灰色的天气,似乎满天尘土的样子已经向我们透露了此地缺水的信息。

漫步在平遥的古街上,我发现平遥的确缺少绿化。无论是南大街,还是西大街、北大街,这些看似繁华的街道上,无一例外地缺少行道树。从街道的店铺门前间或零星半点地露出一点绿色来,那是喜绿的店主用盆子栽出的一点小树苗。旧时的平遥县署里面还是有几棵大树,许是因为衙门之地,确有几分讲究的缘故。

平遥古城墙是重要景点之一。导游说,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 进行过多次补修和修葺。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墙外有护城河,深宽各4米,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城墙历经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宏伟壮观,令人感叹。置身于古城墙内仿佛亲历了一场古战争,坚固的古城墙在防御外来侵犯保一方平安上一定荣立过赫赫战功。

来到中国最早的银行——日升昌票号去看看在右侧帐房里塑着两个蜡人像,一个像是在收钱,另一个在记帐。据说在这里一个记帐的伙计,一年能挣到80两银子,在当时一两银子就可以买一亩地.银票上有严密的防伪措施,为了防止老顾客破译,100年就更换了300套密码。来到后院,这里的墙都是又厚又高,墙缝里砌着好多钱币——据说这是为了显示主人家的实力。

徜徉古城街道上,仿佛样样所见都让人惊奇,这边看看,那边摸摸,有时间或从卖鼓的店铺处传出噼噼啪啪的鼓声,像非洲的街鼓,夹着人流声,叫卖声,让我想到《清明上河图》名画一定有声音,而且就是这种声音。当我们深入到街心时,夜完全到来,精致的古城建筑上,有一弯明月高悬,我忽然想到一句古诗“高高秋月照长城”,我们只能领略古城现今的繁华,却无法去感受他过去的风云,而那一轮高高的明月却能见证这一切。从街道两边露出的一排排整齐雅致的绿瓦飞檐,雕梁画柱,我们可以想见这条街曾经的繁荣。

缓缓走在陈旧的青砖路上,古朴与现实让人迷茫。有的砖石破旧了,但墙依然坚固。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深宅大院”模式,门墙很高,目观一般有3层楼以上,墙体很厚,一般超过1米,这样的墙体在古代主要用以防御,别说普通盗贼,就是大炮,想来也难以轰开。门口大小、形式各异,我们无法窥见墙里的世界,如同无法回到古宅的往昔。其实这样的古朴,适合长期居住和体味的,作为一个匆匆的过客,面对一块块陈砖旧瓦,唯有留恋和遗憾。

城内著名的南大街被开发成明清商业一条街,山西陈醋、平遥牛肉、大枣、民俗剪纸和漆器招揽着天南海北的游客。漆器很著名,做工精致、考究。我看上了一件黑底堆金漆的首饰盒,上面有半开的白玉兰,树下是位沉静的女子,花亦人,人亦花,是承载了太多女人的心事吧,沉甸甸的让人放不下。

走马观花般地走过,心里竟有一丝不舍。从来没有想过,这里的青砖残瓦会将我如此吸引。我不知道那高大厚重的墙壁里有怎样的神韵期待我的解读?在历史的长河中,最为璀璨和酣畅浓郁的是文化,犹如陈年甘酿,历久弥香。

“五台山祈福,平遥古城求财”,这是很多人来山西旅游心中的一个念想,带着这个念想,平遥这座古老的小县城,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甚至是世界各地的游人。

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小小的县城,如何能成为中国的华尔街,这要归功于他的创始人雷履泰,这位中国票号的创始人,办事干练,颇有才华,深得掌柜的赏识,便委以大总理,在雷履泰的辛勤经营下,日升昌的票号业务,做到了中国以及世界各地,汇通天下,所以,他的严格管理以及诚信经营的策略,还是值得今天经商者,认真学习和借鉴的,除了日升昌,平遥还有不少的各种做票号和贸易的企业,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这些宝贵的经营理念才是天下的经商者,来平遥古城要学习和继承的宝贵财富。

“天道酬勤”,一座小城,能够成为山西甚至整个中国的财富中心,让每个来平遥的人都想探寻一下它是如何成为财富中心的奥秘的。

笔直的石板路,一直伸向前方,可以看到前面是一个鼓楼。坐在四面敞风的车里更是觉得凉爽。在这位向导带领下我们来到一家私人古宅院,高大的门楼尽管褪去了初建时的气派,但依然不失典雅大气。进去之后,给人最深的感受是这一建筑带来的浓厚的时代气氛,院落和房屋的布局有着明显的封建宗法和礼教的痕迹,长幼尊卑森严而置。

平遥得名因它的历史和它的晋商文化。文庙、城隍庙和县衙,跨越两千多年的时空,站在文庙的庙堂、院落,香烛缭绕、钟鼓声声,偶然瞥见高高的屋脊的飞檐上停立的两只喜鹊,时空仿佛又转回了往昔岁月……

浮躁的心,随着平遥古城夜幕的降临而变得宁静,走过平遥,你会带上一颗虔诚的心,步履轻松地离开;历史是用来感叹的,昨天是用来怀念的,无论你对过去有怎样认知,但是,只要我们心中对未来装着一种美好的期待,相信,每一个走过平遥的游人,都会收获到人生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一座老城,原汁原味,古香古色,方墙灰瓦,玲珑精巧,典雅别致……

“我在平遥等你,任凭时光老去……”,街旁的酒吧里,随着有节奏的手鼓声,传来一首平遥之恋的小曲,傍晚凉爽的风,穿过市楼,轻轻拂面而来,在这里,没有老去的时光;昨天的故事就在眼前,所有的传奇,历史的繁华,都随雨打风吹去;曾经创造财富和历史辉煌的晋商,终因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变迁,而走向没落,国不强民则难富,没有一个富强伟大的国家,个人的财富终因为外来者的入侵而消失,或者因为民族的命运变迁而消亡,晋商在历史上的兴衰史,就是近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历时兴衰的写照!

这是我来到平遥古城的另一种感悟。

201789

  

我的知青生涯(汝南县第二初级中学   刘冬丽)

口述:赵予汝  

一九七五年我高中毕业,那年十七岁。毛主席号召我们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一时间,应届毕业生踊跃报名下乡。我更是满怀一腔热血,想尽快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八月初,县里在二高(现在的汝南二中)操场召开上山下乡动员誓师大会。大会开的很隆重,城关所有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都参加了会议,县革委会主任、书记亲临现场,并先后在会上做了动员讲话,号召我们积极到农村广阔的天地锤炼自己。同学们听了后情绪高涨,热血沸腾。

开会结束后,我们毕业生个个胸前佩戴大红花,跳上会场外等候多时的几辆大卡车。随着卡车轰隆隆的启动,迎着灿烂的阳光,我们站在大客车车厢里兴奋不已。卡车在街上慢慢行驶,大街小巷锣鼓喧天,欢呼阵阵,这是全县人民敲着锣打着鼓欢送我们知青上山下乡。阳光照在脸上,投射到心底。一时间,我感到能成为一名知青是多么的光荣,担当着多么重要的使命。就像我们呼喊出来的口号:“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扎根农村干革命” ,无怨无悔、积极主动的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之后,我被分配到汝南城关红旗大队插队。

八月三号一早我就扛了行李到大队报到,我们五个男生被安排住在大队部里一个房间,隔壁房间住着八名女生。

一九七五年八月,是我们汝南县有史以来洪水泛滥最厉害的一次,史称“七五八洪水灾害”。八月初一天夜里,我起来小解,一下床“哗啦”一声,黑暗中我的双脚一下踏到水里,冰凉的水漫到脚脖以上。一时间我吓坏了,不由大喊起来:“发水了!”大家随即都醒了,赶紧从床上爬起来。这时才听到外面雨“哗哗哗”下的正大。不一会,大队书记姜淑芳、大队长陈明德也都赶过来了。这时候,天快亮了。我们看到天色阴暗,暴雨如骤,到处都是水。民兵营长张洪甫也赶来了,他们把大家聚起来喊道:“赶快转移搬家!把东西收拾收拾.大水已经到膝盖深了,再不走你们的床也会被冲走了!” 大家慌里慌张赶快收拾自己和公家的东西,搬到几百米外高一点的地方。看大家安顿好了,大队民兵营长张营长挥着手说:“女同志暂时在家看门,男同志都跟我到城北后龙亭去堵口子!”

此时,大雨倾盆,地面上的水也在不停的上涨。我们浑身湿透,在大雨中艰难的前行,到达指定地点,我的鞋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没了,但我们很快投入到抗洪抢险中。上有暴雨倾盆如注,下有齐腰深的洪水,我们从早上一直干到下午两点多,又累又饿,身体几近虚脱。可是,几百米的大口子,我们七八个人,根本堵不住。此时天昏地暗,狂风肆虐,水倾如泻,污浊的水流把我们冲的东倒西歪,我紧握一把铁锹,浑身打颤,雨水打的眼睛几乎睁不开。大队长看洪水急速上涨形势难以控制,这时又有人栽倒在水中,大家呼喊着相互搀扶。队长喝令,马上集合收队。

等我们回到大队部,发现知青点已经被大水淹没,锅碗瓢盆都被水冲走了。大队长说你们暂时都回家吧,等候通知。

由于被雨淋,又在水里泡了十来个小时,我一回到家就发高烧达39,迷迷糊糊三四天。醒来后病体还没恢复就返回到了知青点。我一路看到,城郊外到处都是汪洋一片。汽车站里水深达2层楼,远远望去,树木歪倒,房屋不见,满眼都是汪洋大水。偌大的机械厂也茫茫一片,连厂房也看不到。

回到知青点后,大队干部带领我们马上投入抗洪救灾之中。飞机在空中往村里高点的位置投下面粉、熟锅饼。我们捡起扛着抬着给群众送救灾物资。我们白天忙着救灾,夜里还要执勤巡逻。非常时期,许多不安定的因素随时会发生,会给人民群众造成生命与财产上的损失。我们是大队基干民兵。在这紧急时候,队里给我们每个人都发有枪防止坏人搞破坏。我床头有一把卡宾枪,一只半自动步枪,都是真枪实弹。每天夜里治安主任随时都会喊我们出去巡逻。我们和衣而睡,命令下来,背着枪就走到指定区域巡逻。

在抗洪救灾过程中,我们也分到了救灾物质和面粉,我们知青点,一般都是我做饭,另一个知青小王烧火,我擀面条。大水之后,没有蔬菜,我们就去田埂上掐野菜和红薯叶,有时还会去河里抓几只小鱼回来解解馋。日子过的虽然艰苦,但一想到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需要,我们心里就有一团燃烧的火。能为老百姓做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我们真是再开心不过了。

大水之后,恢复生产。当时提出科学种田。大队的四五十亩地是农业实验站,试验站徐站长领着我们下地劳动。生产队里打麦或者收入有我们的分红,我们的户口就在当地生产队里。但劳动时我们在实验站劳动。大灾以后,耕地更需要细心管理。几十亩地,就我们几个人来管理。每天,我们扛起农具,在站长的带领指导下耕地、拉耙、拉耧,打坷垃,样样做的有模有样。晚饭后我们还拉架子车往地里送肥,一干就是半夜。劳动中,我们手上磨了泡,脚上起了大大的痒疙瘩,但我们相互鼓励,不怕吃苦,干劲十足。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虽苦尤乐。

劳动中,当时抗洪救灾退役的军马分给我们两匹,这帮了我们很大的忙,拉梨子拉耙用的是军马,在播种的时候,站长老徐在后面驾辕,我们几个男女知青在前面拉耧。

这期间,我们所在大队的七个小队中,有一个队的领导班子不团结闹不和。大队派我们知青六个人,三男三女,把他们的小队班子全部接管。我因为之前在高中时学工学农时学过医,也曾在医院实习过,多少掌握一些医疗知识和技术。大水之后,人与家畜各种疾病蔓延。我因此被留在大队医疗室,负责卫生所,另外依然给知青队员们做饭。那时的卫生所叫农村合作医疗室。那是真正的合作医疗,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医疗扶贫。老百姓来看病,无论打什么针吃什么药,只收取五分钱的挂号费,中药西药等医药针灸全免费。每月底,我拉着架子车去县医药公司药库,排队,开票,领药。每次领取五六百块钱的医药,能保证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的基本需求。一般的头疼脑热,拉肚子等常见病都能治疗。而碰到疑难病人还是要去县医院的。卫生所有三个老中医,加上我们两个知青,两个回乡青年总共七个人。每天都是全天守候。为群众听诊、把脉、体温测量,打针、用药,从早到晚不分昼夜,每个人都忙的顾不上吃饭。有时深夜也会有群众来喊门,我就背起药箱,跟着群众去家里急诊治疗,这样的情况常常发生。有时防疫任务下来,除留下值班外我们每人背个小药箱,挨家挨户免费打疫苗,发药。有时候谁家鸡发瘟了,我们会把全大队的鸡都打一遍疫苗。或者猪有病了,也是我们几个人下去治疗打针。那时的医疗条件差,技术水平低,不分人医和兽医,反正就是人有病给人瞧病,牲畜有病给牲畜治病,从早到晚整天忙的团团转。再苦再忙,看群众把自己当做救死扶伤的天使,每天油然而生满满的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再苦再累,心里那是一个满足、自豪、充实、快乐!

后来老所长王所长年纪大了,家里又有病人,大队便任命我为卫生所所长。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而在抗洪救灾和当赤脚医生为群众看病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与群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在这里,我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里,我发现了一颗颗淳朴善良的心灵;在这里,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村民对我的信任和依赖。

到了收麦等农忙的时候,我便带着队友下去到各个生产队田地里发放人丹等解暑的药,还有碰伤止血的紫水、消炎药等。遇见有在劳动中,有谁中暑了,碰着了,伤着了,我们就用消炎粉,涂抹,就地包扎。给受伤者包扎完毕,就直接放下药箱参加劳动。最难忘的是给小孩们打疫苗或者服用“糖豆”的时候。有的小孩皮实,伸出小胳膊就让打,有的小孩胆小,一看到我,就哇啦哇啦的哭,看着让人心疼又感到他们可爱逗人。我会耐心的哄着他们,有时会带上糖块。所以很多小孩见到我,又是喜欢又是害怕。而在那时,无论是对老人还是孩子,我们真正做到了哪里需要哪里去。我发现自己已经深深的热爱上这里的人们。发自内心的去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记得当时发疟疾,从老百姓口中传出来的的顺口溜是:“疟疾蚊子传,吃药不要钱,得了疟疾病,快找卫生员。”而我们那时的口号是:“送药到手,看服到口,不服不走。”而我们也真正做到了。在发放药物的时候,我们亲自发到患者手中,亲自盯着他们吃下药物,才放心走下一家。群众对我们也是非常的信任和热爱。每见到我们,都会特别热情的拉着不肯让走,说着感激的话,说着他们的身体反应和病情。有时说着说着,会倾诉家事,心里的不痛快。每逢这样,我就会耐心的听着,笑着安慰劝解着。这中间,有一家村民。女人三十岁左右,和丈夫生气上吊寻死了。他们家来人喊,我即刻带着队员赶去。当我们赶到的时候,我发现她的双臂都已经冰凉,心脏停止跳动。我们立即施救却也没能挽回她的生命,这让我非常痛心。因为这一年多的到处走访医疗,我和这家人也非常熟识。她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人。这是我第一次面对一个已经没有生命体征的人实施救援,而且,是我熟悉的一位亲切的大姐。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未能挽救回她年轻的生命。看着她面色如灰的躺在那里,听着身边她的家人的失声痛哭,我心如刀绞又万般无助。这在我的心里留下难以抹去的伤痛。也使我下定决心,这辈子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我要尽我所能挽救一切可以挽救的生命。

197612月,为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我离开红旗大队知青点,踏上了参军之路。从此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医院工作,我都不忘自己曾经的诺言,坚定不移的要做一名百姓健康的守护者。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历经岁月的洗礼,我从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变成了两鬓斑白、年过半百的中年人。岁月改变了我的年龄,改变了我的容貌,但改变不了我当初下乡插队时的心愿与诺言。我始终工作在医疗卫生救死扶伤的岗位上,为汝南县父老乡亲的身体健康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时至今日,每当我们县人民医院各科室专家去往我当时插队的村里义诊,当地的百姓都还记得我,这让我特别感动,也为自己当年的知青生活充满着感激与留恋。

一年多的知青生涯,不算长久,但是却确定了我的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观。我深深热爱着这一份平凡的工作,恪尽职守,尽心尽力。为我的追求与信仰,为我牵挂的生命与健康!

   赵予汝简历

1973219757月在汝南一高,二高读高中。

19758197612月在汝南西关红旗大队知青。

19771月一198112月在空降兵45133团政治处宣传股,及师政治部文化科服役。曾经三次受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得全军新闻摄影三等奖。

19821月一19853月在汝南县卫生局工作。

19854月一2O178月在汝南县人民医院工作。先后任政工人事科长,院党总支副书记,院工会主席,兼院机关党支部书记。国家书协、省市书协会员,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