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13 王勃
王勃:不幸早逝却因才华横溢名留千古
王勃,字子安,今山西河津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且王勃在“初唐四杰”中位居首位。这位才子,在世不多,却名望不低。这主要源于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及其个人品质与思想独特。
文学成就
一是诗歌创作:王勃擅长五律和五绝。他的诗歌直接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同时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代表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二是骈文创作:其骈文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一时之最。他的《滕王阁序》是唐代骈文的代表作之一,文章构思精巧,辞藻华丽,气势磅礴,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这篇作品不仅展示了王勃的文学才华,也让他名垂青史,世代永传。
个人品质与思想
一是才华横溢,早年成名。王勃自幼聪慧过人,六岁时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被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他早年就显示出杰出的文学才能,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
二是性格直率,处事疏阔。王勃的性格中既有儒家之狂者的一面,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同时也有处事疏阔,缺少谋略的一面。这种性格使他在仕途上几经沉浮,但也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
三是崇信佛教,思想多元。王勃除了继承儒家思想外,还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种多元的思想文化背景,使他的文学作品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在思想上也更加深邃复杂。
总之,王勃是一位才华横溢、性格直率、思想多元的唐代文学家和诗人。尽管仕途坎坷,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未来的憧憬始终未减,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他的文学作品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未冠而仕
在初唐的璀璨星空下,有一位少年时就才华横溢,名扬四海的人。他便是王勃。
王勃出生于儒学世家,自幼聪明好学。相传他六岁能诗,且下笔流畅,九岁时就熟读了《汉书》,还边读边写了十卷《指瑕》。天分高又这么努力,小小年纪的他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被人们誉为“神童”。
《指瑕》是什么东东?王勃的《指瑕》原文已经失传,我们无法直接阅读到其原文内容。不过,我们可以从历史资料中了解到,《指瑕》是王勃在读颜师古注《汉书》后所作,用以指出其中的错误。一个九岁的儿童,竟然挑战权威,指出书中的错误,足见他早年对于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卓越才华。
王勃不仅文采出众,胆子还很大。九岁时写《指瑕》这还算不了什么。十五岁那年他竟然给宰相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洋洋洒洒,字里行间不仅透露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更展现了他对于国家未来的独到见解。宰相阅后大为赞赏,认为此子非池中之物,遂力荐其入朝为官。
科举场上,王勃文思泉涌,笔走龙蛇,一举夺魁,未及弱冠之年,便已身居朝堂,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官员,一时风头无两,大放异彩。
祸起斗鸡
初入仕途没多久,王勃就被安排成了皇子李贤的陪侍。在王府的日子里,王勃整日与皇子一起吟诗作对,日子过的很是舒服。
常言道,福兮祸所依。年少就能被皇帝看中成为皇子的近臣,这既是他的幸运,也为他日后的倒霉埋下了伏笔。
当时的李贤,正是年少贪玩的时候。当时流行一种斗鸡的娱乐活动,很多王孙贵族也很喜欢玩,李贤也不列外。这天,李贤要和自己的弟弟斗鸡,他不满足于大家只是口头喊加油的氛围,想让王勃写一篇带劲的文章,给斗鸡增加点乐趣。王勃就拿起笔来写出了一篇超有气势的文章《檄英王鸡》。
《檄英王鸡》以沛王斗鸡的视角,描绘了雄鸡的英勇斗势,引经据典,文采飞扬。其中,“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等句,更是写得气势磅礴,令人拍案叫绝。这本是一篇游戏时的助兴之作,可是传到皇帝哪里,却被认为是挑拨兄弟关系的战书。在皇帝眼中,认为王勃不仅没有好好陪着皇子学习,还离间兄弟关系教他学坏,于是一气之下下令革去王勃的官职,并将其逐出长安。
王勃因此遭遇人生中的重大挫折。“祸起斗鸡”的故事,成了他一生中难以抹去的污点,也让后人感叹不已。
滕王阁序
一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是九月九日,恰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节时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直诣帅府,果见江左名儒名仕落座满堂。王勃年幼,坐于座末。少顷,阎公起身,对诸儒道:“帝子旧阁,乃洪都绝景。是以相屈诸公至此。欲求大才,作此《滕王阁序》,刻石为碑,以记后来,留芳万世,使不失其胜迹。愿诸名士勿辞为幸!”遂使左右朱衣吏人,捧笔砚纸至诸儒之前。诸人不敢轻受,个个谦让,从上至下,却好轮到王勃面前。王勃便不推辞,慨然受之。满座之人,见勃年幼,却又面生,心各不美。相视私语道:“此小子是何方人士?敢无礼如是耶!”此时阎公见王勃受纸,心亦怏怏。遂起身更衣,至一小厅之内。阎公口中不言,自思道:“吾有婿乃长沙人也,姓吴名子章,此人有冠世之才。今日邀请诸儒作此记,若诸儒相让,作此文以光显门庭也。是何小子,辄敢欺在堂名儒,无分毫礼让!”吩咐吏人,观其所作,可来报知。良久,一吏报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道:“此乃老生常谈,谁人不会!”一吏又报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道:“此故事也。”又一吏报道:“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公不语。又一吏报道:“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阎公道:“此子欲与吾相见也。”又一吏报道:“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阎公心中微动,想道:“此子之才,信亦可人!”数吏分驰报句,阎公暗暗称奇。又一吏报道:“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听罢,不觉拍手道:“此子落笔若有神助,真天才也!”遂更衣复出至座前。宾主诸儒,尽皆失色……须臾文成,呈上阎公。公视之大喜,遂令左右,从上至下,遍示诸儒。一个个面如土色,莫不惊伏,不敢拟一字……阎公乃自携王勃之手,坐于左席道:“帝子之阁,风流千古;有子之文,使吾等今日雅会,亦得闻于后世。从此洪都风月,江山无价,皆子之力也。吾当厚报。”
阎都督此次宴客,本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他事先让女婿拟好稿子,到时在大家不曾受纸的情况下,书于示众。那曾料到,竟让王勃这小子给搅得一塌糊涂。搅是搅了,但搅得好,搅得奇,搅得美。王勃这即兴之作写得是太美了。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唐才子传》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王勃硬是凭其过人的才华,在不知底事的情况下,于阎都督专为自己女婿搭建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场让人目瞪口呆的传奇。《滕王阁序》全文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描景绘色、生动传神,用典自然、典雅工巧,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象,又有深邃的人生哲理,其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影响深远,叹为观止。而王勃写《滕王阁序》的佳话则千古传诵,经久不衰。
一字千金
在南昌都督阎伯屿重建滕王阁庆祝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屿,便起身告辞。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
阎大人听了觉得都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屿,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
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三叹王勃
曾一段时间,王勃的《滕王阁序》在京都长安被传得沸沸扬扬,热度持续不减。不仅文人圈子里传、官宦圈子里传,且底层百姓传、朝廷内也传。搁今天,就是一个十足的网红了。
一天,唐高宗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又读下云,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高宗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作了一篇好序文,还有如此好诗写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孔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
慨叹片刻后,高宗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可惜!”
魂灵诵诗
传说王勃死后阴魂不散,常在夜间出没赣江水面,高声吟诵《滕王阁序》中他作的得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次,一客船路经此处,正值吟声大作,那游客高喊:“这一句写得不好,太罗嗦,如果把上句的‘与’和下句的‘共’去掉,就简洁多了。”‘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这不是更好吗?” 从此王勃鬼魂再也没出现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从庾信《射马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胎翻新而出的。如果去掉“与”和“共”两个虚词,在内容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确实比原句“精练”了,但是在删去了“与”和“共”两个字后,句子的节奏显得急促,与上下文的格调显得很不谐调,不如原来从容大度,自然谐美。因此,这两句诗在此处并不能精简。
故事是真是假,我们无须追问并考究,而故事给予人们的启示作用则是千真万确、毋庸置疑的。它告诉我们“简洁”和“啰嗦”要辩证地看待,不要一味地认为“简洁”就好,“啰嗦”就不好,这要看语境,语境不同要求就不同。因此,要做到当简则简,当繁则繁才好。
咏王勃十三首
一
一身才气运难测,壮志未酬身已殁。
出彩文章万古传,风华绝代名声烁。
二
魂灵飘渺夜吟诗,孤鹜落霞秋水迷。
纵使幽冥隔万里,文光犹照世间痴。
三
因文起祸惹尘埃,看好前程顿化灾。
纵使才高难济世,空留遗恨玉沉埋。
四
滕王阁上望江流,逐浪迎风春共秋。
孤鹜落霞飞起处,才华旷世耀神州。
五
斗鸡之祸起无端,文采飞扬亦枉然。
才气满身虽盖世,终因年少陷深渊。
六
因文起祸漾微澜,年少轻狂未顾前。
尽管才情高万丈,难逃世事险峰攀。
七
滕王阁畔绕云岚,千古文章耀世间。
对客操觚惊四座,才情似海涌江天。
八
斗鸡游戏惹尘氛,祸起萧墙悔已深。
即便才高难自挽,空留绝唱世间吟。
九
一字千金天下闻,思如泉涌笔如神。
滕王阁序惊天地,妙笔生花万古钦。
十
不谙世事少年狂,诗酒风流意气昂。
岂管江湖多险恶,操觚对客自高光。
十一
子安年少已名扬,满腹才华比海长。
下笔如神惊四座,一篇阁序铸辉煌。
十二
三叹才奇泪满裳,才华横溢早名扬。
前途本好而成恨,南海风高浪涌殇。
十三
因才年少便闻名,溢美神童天下惊。
对客操觚阁序就,才华横溢震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