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欣赏 > 诗贤故事 > 详细内容
12 庾信
发布时间:2025/7/9  阅读次数:0  字体大小: 【】 【】【


12 庾信

庾信:南北朝文学的璀璨星辰

庾信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他的一生,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不仅见证了南北朝的兴衰更替,更以其卓越的才华,名留青史。

庾信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他十五岁便入宫成为昭明太子萧统的侍读,后又与徐陵一同出任太子萧纲的东宫学士。庾信早期的作品,如《春赋》、《对烛赋》等,均属宫体文学范畴,内容多为描绘女子的美貌或相思别离,语言华艳,注重音节之美,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审美感受力。

庾信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侯景之乱时,他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萧绎。后奉命出使西魏,却值江陵被西魏攻破,他被迫滞留长安,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羁旅生涯。在北方,他虽身居高位,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但内心却充满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身仕敌国的羞愧。这种复杂的情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赋创作,使他的作品在保持原有绮丽风格的同时,又增添了几分深沉和悲壮。《拟咏怀诗》与《哀江南赋》,是庾信的压卷之作,很能代表他后期的思想本质及艺术特色

庾信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赋作品。尤其是他的诗歌创作,坚持打破陈规,不断进行形式和押韵等方面的探索,为其后唐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断情之举

在南北朝的梁朝时,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名叫庾信。他出身于一个“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的家族,年少时就成为昭明太子萧统的侍读,后又出任太子萧纲的东宫学士。他不仅诗文传世,更以一段与梁朝宗室萧韶的特殊情谊之变化,被后世传为佳话。

萧韶祖父是梁开国皇帝萧衍之兄萧懿。他生于今江苏常州,长于今浙江吴兴,自幼便因家世显赫而备受瞩目。庾信初见萧韶时,便被他那双清澈无邪的眼睛所吸引。或许是因为萧韶的纯真无邪,又或许是因为庾信内心深处的那种温情被触动,他竟对这位幼童产生了特别的情感。从此,萧韶的衣食起居,都是庾信供给。每当有客人来访,萧韶还会乖巧地替庾信传酒,两人的关系亲密无间。

岁月流转,萧韶逐渐长大成人,并因依附湘东王萧绎(即梁元帝)而得以担任郢州刺史,一时之间,权势显赫。一次,庾信途经江夏,偶遇已是郢州刺史的萧韶。本应是久别重逢的喜悦,却因萧韶的冷淡态度而蒙上了一层阴影。宴席上,萧韶自坐于青油幕下,引庾信入席,却只让他坐在旁边的榻上,脸上露出了自负的神色。这一幕,让庾信心中五味杂陈。

借着酒意,庾信再也无法忍受这份冷漠与疏离。他径直走上萧韶的坐榻,踩踏肴食,直视萧韶的面容,缓缓说道:“官人今天的样子与从前大不相同。”这句话,既是对萧韶变化的热讽,也是对自己与萧韶之间情感变化的无奈。当时宴席上宾客满座,萧韶因而感到非常惭愧和羞耻。

这段断情之举的故事,不仅仅是两个男人间情感的纠葛,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风气、人情冷暖的深刻反映。庾信与萧韶的这段情缘,虽然最终以遗憾收场,但他们的名字,却永远地镌刻在了文学的殿堂之上,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披裘负薪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享有盛名的诗人、文学家。他曾为一幅《五月披裘画》题写赞词,赞诗云:“披裘当夏,俗非为心,虽逢季子,不拾遗金。”《五月披裘画》和庾信的赞词表现并赞美的都是一个动人的古代传说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吴中有一高士,生活极为清贫困苦,五月披裘。人称披裘公。一天,他背着一捆柴和延陵一位名叫季子的人同行。半道上,他们发观道旁有一锭别人遗失的金子,季子便对披裘公说:“你把那锭遗金捡起来吧。”披裘公一听便发了脾气,他“真目拂手”,说道:“为什么你自处高洁,却把别人看得那么卑下呢!我甘于五月披裘而负薪,甘于自食其力,岂是拾人造金之人?!”一番话说得季子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心里却更钦佩披裘公的为人了。

穷到了夏天也换不起衣服,终日披裘打柴为生,也不去拾取路边造金,这确实表现了一种高尚的品格和情操。这种人,虽在生活上拮据困苦,一贫如洗,其精神世界却是丰富而充实的。延陵季子以俗人之见劝其拾取遗金,受到严词批驳是在情理之中的。披裘公的美德是劳动者的美德,因而理所当然地要为后人所赞叹景仰和发扬光大。

  

上一篇:11 鲍照 下一篇:13 王勃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