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09作品 > 详细内容
教师作品之57(13篇)
发布时间:2012/12/1  阅读次数:1680  字体大小: 【】 【】【
  

教师作品之5713篇)

目录

不要事事依靠班主任(汝宁一中 政)

珍惜日子(汝宁一中 丽)

依靠自己(汝宁一中 邱永红)

让学生的发散思维辐射式展开(汝宁一中 尹政)

真情倾注躬亲力行——记校长周玉占(和孝初中办公室)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见解,培养他们求异思维能力(汝宁一中 正文)

雪花(和孝镇大庙学校 艳)

雪(和孝镇大庙学校 艳)

创新从习惯抓起(孙沿小学 芳)

困惑(和孝镇新集小学 朱建华)

让学生的思维在有限空间中放飞(汝宁一中 音)

把想象的余地留给读者(汝宁镇一中 维)

善待学生,也是善待自己(汝宁一中 孙小丽)

      

不要事事依靠班主任(汝宁一中 政)

转眼之间我在教育战线已工作了30多个年头,回想刚上班那会儿,抱着满腔热情去教课,结果学生不领情:你在上面讲,他在下面说,更有甚者,嬉之笑之打之闹之现象也时有发生。那时我总以为是学生不听话不老实,便屡屡告到班主任那里。班主任便揪出那几个学生批评一番,但不几日仍是外甥打灯笼——照旧。于是我见了人就诉苦,说某某班都教不下去啦,班主任也不好好管管。结果和学生的关系没搞好,和班主任关系也弄得很僵。

后来一位年长的老师私下里与我谈话,告诉我:有点事就告到班主任那里不是本事,你看别的老师上课是

不是都这样?你不妨经常想想自己教学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失误!多听听别人的课,备好自己的课,让课堂有声有色,让学生有事做,他们自然就不乱了。

后来在这位好心的老师帮助下,我多听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多读教研书刊,努力改变自己原有的说话语速

快的毛病,改变一言堂,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给他们感兴趣的事做,他们自然就被收服了。我的课堂上也不乱了

所以,在我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都记着,有点事就找班主任,你永远都不会有出息,只有放弃凡事依靠班主任的念头,你才能叫有所成!

  

珍惜日子(汝宁一中 丽)

面对日子有三种态度:过日子,混日子,奔日子。

过日子的人是平常心,听天由命,顺其自然,安于平凡,讲求平安,不怕平淡,谓之平平安安即为福。一日三餐,按部就班,衣食住行,有条不紊,悠然自在。他们把日子叫小日子,只要是小日子过得滋润,也就心

满意足乐不思蜀了。

混日子的人是颓废心,心灰意懒,当行不行,当止不止,顺水泛舟,由它去吧。或遭受挫折,或经过磨难,屈服了,退缩了,悲观失望了,对外界失去信赖,对自己失去信心。没有了信心,没有了勇气,也缺乏毅力,不再追求,不再努力,不再抗争,不再奋斗,只有怨天尢人,只有懒散无聊。他张嘴等天上掉下个馅饼,可掉下来又没落到自己嘴里。奔日子的人是进取心,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坚定的信念,有明确的目标,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不达目的,誓不甘休;达到目的,更大的目标在前面,一辈子总觉得有奔头。过日子的居多,混日子的不少,奔日子的也大有人在。
是提倡不起来的,只有内心有原动力的人才奔;批判也是徒劳,人到了某种境地不想混也得混;无需提倡也批判不倒的是。社会只有创造有奔头,无法混的环境和机制,即调动一切极积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混日子的人才能改变态度过日子,奔日子。

  

依靠自己(汝宁一中 邱永红)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依靠自己。

  

让学生的发散思维辐射式展开(汝宁一中 政)

发散思维是和求同思维完全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或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学小说《项链》,为了让学生体会小说结尾安排的巧妙,可以让学生续写结尾,教学《七根火柴》可以让学生想象无名战士要对卢进勇说的话,而教学《祝福》可以让学生想象祥林嫂死去的情景。作文教学更是便利于发散思维的训练。记叙文的审题,供料议论文观点的提炼,都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极好机会。写作记叙文朋友为什么只能写人而不能写物呢?写《廉颇蔺相如列传》将相和部分的读后感,为什么只能写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而不能写人要有宽阔的胸怀呢?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样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比如比喻的运用,教师就大可不必大讲它的定义、作用及其运用的注意点,只要确定适当的话语环境让学生自由组成比喻,然后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以了。宁鸿彬老师让全班同学用无边无垠造句,要求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于漪老师教学《晋祠》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每人说一处祖国的名胜,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效果是非常理想的。如果无论什么情况都强调唯一性,都喜欢从一个已有的定论出发,秋天来了树叶只能了,而不能了,雪化了只能变成而不能变成春天,就会失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好机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真情倾注躬亲力行——记校长周玉占(和孝初中办公室)

顶寒风,综合楼前,是谁在笑迎每一位师生?冒风雪,丁字路口,又是谁在指挥学生的交通?校长周玉占,异口同声。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他时常这样教导老师,正如其言,他对教育真情倾注。校长是一切为了学校,为了学习的一切,老师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他的口头禅,言如其人,教师有困难,他嘘寒问暖,学生家庭贫寒,他倾情相助。他捧出一颗心,温暖全校人。他倡导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他教导老师,同事间少一点竞争,多一点合作;少一点摩擦,多一点温情。要求老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生活中,他的言行尽显温情,工作中,更是充满激情。

今天的和孝初中,已初具规模,校长也是大有名气,可他并不沾沾自喜,落后的管理制约着学校的良性发展,陈旧的教学模式束缚着学生的身心。致力于开拓进取的他心急如焚、夜不能息。学习、调研,为推行改革他殚精竭虑。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推行之后,他更是天天不离校、节节进课堂,全程跟踪。交流、探讨,他煞费苦心。为着创办示范特色学校的目标,他激情满怀,引领我们阔步向前。

品格注定情怀,梦想源于现实,激情点燃梦想。——后记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见解,培养他们求异思维能力(汝宁一中 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言堂历史悠久。老师总是千方百计把学生引人现成的答案中。学生听老师的,老师看参考的,参考承袭前人的。其实,让学生大胆说出他们自己的见解,无论对于不对,都是对他们求异能力的培养,更何况我们教师,我们的参考,以及我们的前人,并不是完全正确,一贯正确的。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于教师、不同于前人的见解,积极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要积极鼓励学生求异。我们的教材无论是注释,还是提示和练习都有许多很值得推敲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我们要让学生大胆的发挥他们的独立见解。比如《陈涉世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里的标点和内容的关系就不够清楚,很值得推敲。《劝学》中以绝江河到底怎样理解。不同教材,不同参考的说法常有不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提出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用批评的甚至是批判的的眼光看问题.有时候学生的求异未必多少道理,但是学生大胆求异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他们爱思考不盲从的好习惯。

  

雪花(和孝镇大庙学校 艳)

一夜间

你使大地房屋树木

拥有同一个名字

你世上最美的小花

小小花瓣似稚嫩的小手

相牵着洒满大地

千树万树梨花呀

洁白无瑕飘飘洒洒

  

雪(和孝镇大庙学校 艳)

乡村的雪总是来得静悄悄的,给人以猝不及防的惊喜。清晨,我推开家中的那扇木门,一阵冷风袭来,张开惺忪的睡眼,只见门前的小树银装素裹,远处的田野白茫茫的一片。哦,下雪了!一切的一切都是洁白无瑕。

雪不知疲倦的飘落一整夜。此时,它仿佛有点累了,星星点点的。我顿生亲近之情,伸出双手,有一片不偏不倚地落入我的掌心,旋即化作了水,让我顿时感觉到一种抵达内心的清凉。

乡村的孩子起得早,雪地上随处可见这么一群那么一伙的孩子撒欢奔跑。他们打着雪仗,欢笑着,嬉闹着。你看,那个奔跑的孩子,一不小心跌到了,正准备爬起来却被雪球砸中衣领,突来的凉意使他的笑脸灿烂及了,随即做了个滑稽动作。欢快的笑声在孩子们中间荡漾开来,惹得那刚刚堆好的雪人也忍不住张开了大嘴巴。

喜欢在雪后的晚上,与朋友一起,拥着炉火品着香茶,回忆往事。炉火映红了脸庞,温暖了回忆,思绪亲切而久长。

大地静静地躲在雪被下,像个婴儿一样安详贪婪的熟睡。一切都是如此的静谧。

  

创新从习惯抓起(孙沿小学 芳)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根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行为习惯。本人就这一课题作了初步探索。

一、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内容

1.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2.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须的思维形式。

4.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创造性学习的习惯这四项内容,它们都是以思维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且呈螺旋形上升态势。学生在学习中凭借原有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了探究知识奥秘的欲望;在实践中,手脑结合,大胆实验或验证;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找到各知识点的连接点,便于日后提取、删除、归并,进入新的实践、探究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有利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知识的分叉点与联接点,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新颖独特、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创新意识。

二、优化操作过程,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1.注重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的氛围。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必须让学生置身于有着浓厚创新意识的氛围之中,注重发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把看来似乎是枯燥、抽象的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变换形式,使其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和开放性。

2.放手让学生在自己活动的天地里自主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养成过程中离不开一次次的实践活动,教学时要防止对学生太多的干涉和过早的判断。学生的创新正是在不断尝试、不断纠正中逐步发展的。如果怕学生犯错而在教学中小心翼翼地把实践步骤分得很细。以纳入教案轨道,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和尝试失败后内疚与挫折的情感体验,结果只会使学生疏于动手,怯于尝试,干什么都束手束脚,创新意识又从何谈起?教学中应给学生创设一些易犯错机会,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综上所述,让学生在自己活动的天地里自主参与实践,不但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尝试动手的乐趣与解决问题的快乐。

  

困惑(和孝镇新集小学 朱建华)

最近听了一场报告,专家说,教育没有规律可言,我认同。所谓的规律,就是学生因年龄的差异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不可能学习大学的课程。那么,怎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呢?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才是真正的好老师。专家又言,无纸片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德育。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难就难在我们的教师没有真正的想着法子把工作做好,抑或他们没有过剩的精力面面俱到。他们在干什么呢?他们在期复一期地抄写教案,如果抄写认真的话,不会增删一个字,几年十几年重复着一样的教案,可以说这样的教案一点作用也没起到。这样的劳动值得吗?不抄不行吗?教师要应付学校检查,学校要应付中心校检查,中心校要应付局里检查,局里检查真的那么重要吗?让老师们整日为应付各种检查而工作,我们的教育质量能提高吗?让学校解脱出来,让校长解脱出来,让老师解脱出来,给他们留下一定的空间,发挥学校自治的功能,因地制宜,满足村民的需要,同时也是满足社会的需要。

我们现在所追求的质量是片面的,也是不公平的,是靠剥夺孩子们的欢乐、幸福和健康换来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自问一下,我们每天在为学生的厌学、难管而绞尽脑汁,我们为什么不问一问学生快乐吗?我们的教师快乐吗?我曾经给老师说过,没有教师的欢乐就没有学生的欢乐,要想让学生欢乐,首先教师先欢乐。这种质量的不公平,还存在着校与校之间的差距,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距,个别现象永远代替不了普遍现象,急功近利的教育不是真教育,也不是成功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迫切需要改革,什么是改革?我的理解是,改革就是不破不立,想立必先破。最近看了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所著的《做一个书生校长》一书,书中有这样两句话:发展来源于否定,突破来源于批判。否定当下的问题,我们才能拥有未来;批判当下的缺憾,我们才能走出徘徊。我们一味的学习别人的经验,新的工作和要求在不断增加,而我们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条条框框又舍不得舍弃,这些条条框框最终还是落到每位教师身上,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有赠无减,教师每天都在什么都要干,什么都没干好的忙碌着。看着老师们课外时间不是抄教案、批改作业,就是填写工作手册等等,我就心生茫然,老师们除了干这些还能不能干些别的?在我们现实的学校工作环境下,教师已经把抄写教案、完成作业批改次数、填写工作手册作为完成本职工作的首要任务,教师把大量的课外时间都用在这上面了。至于教育教学质量大多数教师选择的是顺其自然,因为经手一个年级就一年的时间,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可以立竿见影、水到渠成的(分数除外),对于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评价手段。不像备课、作业、工作手册、教研、校本教研等等,中心校检查也好,局检查也好,我准备了,只要准备得充足就能有好的回报,就能交差,至于真伪、价值多少就另当别论了。校长、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工作上的精力都用在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各项工作中,他们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干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想干的工作,哪怕他只把学校的某一项工作,如:德育工作,做好做到家,仅此一项就功德无量。老师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工作着,但是,几乎看不到有人能静下心来,专心致志的读些教育类书刊,或是能主动的去获得一些教育信息。让老师为交差而忙碌的工作,可见我们的教育已经陷入何种僵局。既然把教育工作看成是差事,责任的成分就要大打折扣,没有责任的教育是可怕的。

很多人在抱怨我们的教育,也有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教育现状着急,因为有很多人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在误人子弟。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是统一模式的人,除了能答卷得分,其它方面一无所长。要说走上社会有点作为的人,应该多在上学时厌学甚至不服管教的人中去找(考上大学的除外)。蔡林森敢说真话,但不敢说完。郑杰看教育其实也没有说多少真话,说的大都是场面上的话,哗众取宠的话。我们缺少的不是道理,而是敢办真教育的人,因为办真教育就意味着否定一些条条框框,会给自身带来许多麻烦,甚至无立足之地。还真弄不明白济源市五龙口镇实验小学、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尚庄小学是怎么挺过来的?他们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是怎么做到分身有术来完成上级下发的各项工作的?他们没能从上级的规范化管理中脱颖而出,而是靠走自己的路成为了河南教育名片。能不能用我国农村的土地改革和我们的教育做一下比对?改革的政策和方向由国家制定,政府通过各项惠农政策来扶持、调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通过引导来引领农民走向因地制宜、科学种田、发展副业的富裕之路。

真的不想多说什么,也觉得无话可说,因为说得多了别人认为你在抱怨,抱怨是一种沉沦;抑或有人说你不知天高地厚,逞能。想说就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大谈你的收获,说别人的好,也说自己的好,你好我好大家好。

  

让学生的思维在有限空间中放飞(汝宁一中 劳音)

在国画作品中,我们常见留白,而在文学作品中也有不少的空白处
所谓空白处,主要是指叙事作品、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行文简洁、文章节奏变化,以及阅读审美感受的需要,将一些内容省略以后,使文章的展开过程形成的断裂地带。这些断裂地带,正是我们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利空间。比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作者写到药品送到平陆以后,便很快结束全文,对平陆医生如何抢救的情况,几乎没有交代,更没有具体的描写,对被救民工的心情也未作任何描述。这些都是作品中的空白。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调动自己的想象,进行补充。再如《祝福》中,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被婆家枪走以后愤愤地说:可恶!然而……”然而什么呢?作者没有说,给我们留下了一片空白。《装在套子里的人》写别里科夫在华连卡的笑声中从楼梯上滚下来,接下去就写到: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这中间都有着大片的空白。而戏剧、诗歌的语言中空白则更多。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特定的情节、人物或有关因素来补充这些空白之处。这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把想象的余地留给读者(汝宁镇一中 维)

——读杜鹏程《略谈<夜走灵官峡>的写作》

记叙文要写得深刻含蓄,重要的问题是处理好呈现与暗示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呈现和暗示的关系,老作家杜鹏程在《略谈<夜走灵官峡>的写作》中写道:它呈现的东西少,暗示的东西多,从而会使读者想象的余地较大,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会较大。简言之,就是呈现要少,暗示要多。

一篇记叙文要表现深刻的主题,就要写人叙事,让事实说话,这种直接写出来的内容就是呈现;但只简单的记人叙事,不挖掘深层的东西,写出的文章也不会感人,所以提示事物的深刻内涵就十分重要。提示事物内涵要含而不露,把思考的余地留给读者,这种写法叫暗示。在写文章时,要尽量少呈现,多暗示,让读者在品味欣赏中受感染,受教育。呈现要少,暗示要多,这是写记叙文的一个重要原则。如何做到这一点?

一是选材要小。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片面——通过生活中一瞬间的景象来刻划人物,表达感情。《夜走灵官峡》正是这样选材的,作者在千千万万个铁路工人家庭中选取一个家庭,在这个四口之家中,选取了七八岁的孩子,真可算是小中之小了。正是这一滴水映出了太阳的光辉,表现了重大的主题,展现了铁路工人心灵深处最壮丽的风采。

二是挖掘要深。描写人物的语言、举止和表情,这是外表的浅层的东西,如果只写某个人干什么,怎样干,那还不够,还要把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看看他在想什么。这样,人物的语言行动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夜走灵官峡》在写了成渝的言语、举止和表情之后,还写了他的内心所想。爸爸说,明天还下,就要停工啦!原来成渝是为停工而担忧,这话又是听爸爸说的,这样,成渝的内心所想和爸爸的内心所想,都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句话既朴实自然又含意深刻,给人留下的思考是深远的。呈现和暗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它们都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同学们在写作中,应当学会这种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上一层楼。

三是描写要精。呈现的东西要尽可能的少,这就要在描写上特别讲究。要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显示相结合的方法,这样便于集中笔墨写好一个人。在《夜走灵官峡》中,作者正面描写的只是成渝这个人物,让他在自己的语言、举止、表情的发展中显示自己的性格特点,而对其父母则通过远观粗线条地展现。这样写,就减少了正面的描写,把想象的余地留给了读者。

  

善待学生,也是善待自己(汝宁一中 孙小丽)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近日在读美国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感慨颇多。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把它当作必读书,即使孩子和学生没有我们期望的那样出类拔萃,至少他们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

书中说道:没有人会否认,教育的结构和内容需要改革,但许多问题是根源于师生之间的关系。” “最佳师表的老师总是对孩子就事论事,最差师表的老师却总是攻击孩子的品行。” “多数老师其实对孩子是怀着爱和关心的,他们所欠缺的是用一种恰当的交流风格来表达出他们的爱和关心。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当学校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时,总有个别资历较老、教学水平不错的教师,被学生评为较差,这些老师感觉非常委屈。自己分析的原因是对学生要求太严格了,而从学生给老师的留言中可以看出,是老师像家长一样的唠叨、当众批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从而遭致学生的对抗和敌意.书中说的好:“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老师应该恪守的黄金法则是:可以愤怒,但不可以带侮辱性。

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会与学生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摒弃语言暴力,善待学生,也是善待自己。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