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教师作品之369(11篇)
目 录
【采桑子】新韵(汝南二中 刘冬丽)
晚安,我的爱(汝南双语学校 商 娟)
师恩难忘(江苏省泗洪县 党文锦)
致文锦(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惜别文锦(王岗镇常营小学 齐云轲)
秋雨(三)(汝南职教中心 樊全成)
立冬(汝南职教中心 樊全成)
由嫘祖故里所想到的(驻马店新蔡二高 翟春华)
文化企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驻马店新蔡二高 翟春华)
赴洛阳新安县学习有感(汝南三小 邓海翔)
守望雁归(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采桑子】新韵(汝南二中 刘冬丽)
西风有意秋凉早,
小叶纤纤,
我见犹怜,
一缕清愁眉宇间。
寻常不觉光阴逝,
聚也无欢,
别也无牵,
许问何时相顾言?
晚安,我的爱(汝南双语学校 商 娟)
----写给女儿
看,月亮爬上了树梢,
星星眨着瞌睡的眼,
我的宝贝,
你为什么还睁着大大的眼睛?
不愿,不愿意睡?
听,风儿停止了歌唱,
秋虫都打起了鼾声,
我的宝贝,
你为什么还张着鲜红的小嘴,
不停,不停地说话?
我知道,
你想用柔软的手臂缠绕着我;
我明白,
你想用呢喃的话语亲近着我。
是妈妈陪伴你的时间太少,
但是妈妈对你的爱却很多很多。
所以,
晚安吧,我的宝贝!
看,月亮爬上了树梢,
星星眨着瞌睡的眼,
听,风儿停止了歌唱,
秋虫都打起了鼾声,
晚安,我的爱!
师恩难忘(江苏省泗洪县 党文锦)
很庆幸能遇到你这么一位老师,虽未曾亲受过你的耳提面命,也未曾面领过你的谆谆教导。但你所给予我的那种“无形”的力量,却足以能够让一个青年人懂得该如何成长。
认识你仅仅有几年的时间,见面次数不足三次,一次是三分钟的谈话,其余都是工作时间的一句简单问候而已。一面之缘,你给我写的文章至今还在我电脑里珍藏,每每翻看心中总会漾起各种滋味。庆幸、窃喜、自责、还有懊悔……。很庆幸能被你赏识,因为我也在多次在笔会上看到你写的诗词与三句半,虽然我不会写,但是却很喜欢读,而你的诗词不但有乡土人情的一面,更有大气磅礴的韵味;很窃喜你能为我写文章,自知才智不够,之所以能够一篇又一篇的坚持不断,是因为对于那时的我而言,写作是一项特别有趣的事情;很自责让你失望,如果说繁忙,我想你一定是比我更辛苦、更繁忙的人,你曾经打电话询问我的情况,问我为何中断了写文章,我的理由也总是比较多,你对于我也一直是不厌其烦;很懊悔没能好好地珍惜,我离开了曾经工作了五年的地方,在离别之前特意简讯和你告别。无论如何,我都要和你说一声才对,你有些惋惜但无责怪,只是叮嘱我不要放弃写作。
或许,又或许,对于你而言,写作是一个青年人成长的一面镜子,更是一位青年教师成长不可多得的技艺。而你最大的希望就是竭尽自己所能帮助年轻人去很好地成长。所以,在我的心中,你早已就是我的恩师。
如今,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走进了一所陌生的学校。以我现在的年龄和能力来说,在短短的时间里去适应这里的氛围和环境,也不算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凡事总有意外,身体状况的突变,让我的精力和体力大不如从前。我也会在偶尔的间隙更加想念家乡,想念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浓浓的乡味。当理智战胜感性的时候,就又会强迫自己振作起来,去努力学习,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负众望。就这样,情绪和思想一直在这两种状态之间徘徊。日子,也就像日历一样,一页一页的翻过去,撕下来,不见了踪影。直到你再次给我发简讯的那天!
看到你的简讯,我很开心,很高兴,犹如浮萍不再湖水中漂浮了一般。你询问我的近况,又再次叮嘱我不要忘记写作,要我去写。我这次不会再给自己找理由了,不能一次又一次让信任我的人失望。事到如今方明白,所谓的繁忙,只不过是给自己的懒惰粉饰的外衣;所谓的理由,只不过是不敢直面现实而戴的墨镜。这外衣和墨镜,渐渐地让我忽略了现实的残酷和时间的飞逝,到头来,空留一堆无尽地遗憾。
我还记得,曾几何时,我对你说过自己要好好地学习英语。但并未告诉你的是:为此我还特意从网上买了两本厚厚的英语书。四级勉强通过的我,这么多年过去了却还想着突破六级的水平。其实如此心血来潮,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想多学一门语言,就是单纯地想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想用英文来翻译你的诗词。“送柳之恩,终身难忘”。滴滴泉水当报以涓涓细流,更何况是你的不断地叮嘱,我才并未放弃初衷。
对我而言,你就是那童话书里的“智慧老人”,也是那武林江湖中的退隐高手,也是教师笔会中所有会员的“大家长”,更是我们难以忘怀的老师。
致文锦(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文锦,
虽然很少见面,
心中充满挂念。
一篇《师恩难忘》,
读罢甚觉甘甜。
说什么“无形”的力量,
说什么“你对我一直是不厌其烦” ;
说什么童话书里的“智慧老人”,
说什么“滴滴泉水当报以细流涓涓” ……
所有赞誉之词,
只是你的谬赞;
我只是爱惜人才,
你不必挂怀胸间。
文锦,
你一个外乡人,
通过招教来到汝南,
工作的辛苦,
生活的艰难,
身心的委屈,
这些我都有同感。
因为我也有同样的经历,
只身从泌阳来到汝南,
工作倍加勤奋,
生活自我熬煎,
日子中的各种忍耐,
成了一个个奋斗的起点!
外乡人,有一种危机感,
外乡人,干什么都不敢怠慢。
你的作为,
是不是应了我的实言?
莫道“师恩难忘” ,
我不曾对你有什么指点;
莫道“难以忘怀” ,
我没能为你做什么奉献。
来到这个人世间,
相信自有人结缘。
你我虽然少见面,
只是通过邮箱联系在指尖,
但相似的经历和遭遇,
我们有了共同语言。
我把你当做女儿看,
《文锦印象》是初缘;
之后为你建网站,
只为鼓励你写作不间断!
如今江苏把身安,
适应环境需时间。
事有意外属正常,
你自能,调理身体应突变。
人生健康为第一,
切莫把身体视等闲,
一日三餐要重视,
护好身体是本钱。
工作之余写几句,
忙里偷闲出诗篇。
文锦,
你的英语已过四级,
你又多学一门语言!
至于你想翻译我的诗词,
这没有必要自找麻烦,
请不要为此劳心伤神,
请不要为此浪费时间。
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和工作,
专心致志,与夫携手建家园。
我相信,幸福生活等待你,
我祝愿:将来定然喜事连!
2015.11.6.
惜别文锦(王岗镇常营小学 齐云轲)
党文锦——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朋友——远离了汝南。说熟悉,是因为经常在《天中晚报》和我们的天中山教师笔会里读到她的文章,以文识人,以文会友,久之,心中生出一种十分亲近、亲切的感觉;说陌生,是因为我们之间未曾有一面之缘,偶尔聊两句,也是在网络上。文锦的文字饱含真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充满青春活力的汩汩才气。尽管教学工作繁忙,可她总能从劳累的天空偷摘下一片属于自己特有的闲云,读书、写作,安妥着自己疲困的心灵,充实着自己的生活,精彩着自己的人生,同时也为读者奉上可口的精神大餐,给人以启迪和安慰。
文锦,应该是一个多才多艺、活泼开朗的才女。在汝南一小,她也必是一道异常亮丽的风景。照片中的文锦总是笑眯眯的,对当下和未来充满信心,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与她在一起的学生们毫不拘谨,因为她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更是一个可以让他们信赖的大朋友。可以想象,一到下课时,一大群孩子围在她身边,她带领他们一同游戏,一同做操,一同开怀大笑,那爽朗、纯真、会心的笑声醉了树上的鸟儿,白了空中的云彩,净了人们的心灵。抑或促膝长谈,推心置腹;抑或解惑去难,详尽讲解;抑或宽严并济,诲人不倦。
文锦的远去,是汝南教育界和文学界的一大损失,更是我们教师笔会的一大损失。彭磊走了,文锦也走了,虽说他们的心并未远离我们,但还是让人十分不舍和惋惜。之前,我们未曾谋面,以后见面更难了。你去与家人团聚,开始崭新的生活,我们祝福你!今晚在笔会里看到你为我们的恩师邱老留下的那封告别信,让我的心不由得为之一颤。邱老,今生能与他老人家相识,是我们这些晚辈(抑或说是孩子)的万幸!他对我们这些年轻人的鼓励与关怀,我们会铭记于心的。太史公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篇末引用了一句俗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亦邱老之谓乎?通读全文,皆可见邱老对你之关怀,之鼓励,之鞭策,亦可见你之愧疚,之不安,之懊悔,之依恋。
文锦,你老家上蔡,我老家新蔡,我说咱是一个国家——蔡国——的人,你笑了。你说,远离汝南,背井离乡也是无奈之举,我想说的是,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安安稳稳过日子,幸福快乐比什么都好,真的。至少比我眼下这种半死不活的泼烦日子要强的太多、太多。文锦,珍重并珍惜呀!
老叔宋捍卫曾问我:“孩子乖,要是考进城了,你想进哪个学校?”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一小。”“为啥子?”“因为那里有几个熟人。”这“熟人”中便有你文锦。尽管我们没见过面,可是我相信咱们会一见如故的,因为年龄相仿,职业相同,爱好共同,彼此又慕名许久。可惜的是,直至今日你走了,我还未能走进那个校园。
文锦,轻轻的你走了,恰如你悄悄的来。希望今后你能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把我们的共同追求——文学之路坚持走下去。也期待你在事业上能收获丰硕的果实,更盼望你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阔、越从容、越精彩!
文锦,抽空常回家——汝南,和我们的天中山教师笔会——看看、坐坐,毕竟家人们都在那等着你,盼着你,想着你。
叶的离去,不是树的舍弃,而是远方风的召唤。
文锦,祝你幸福永远,安康永伴!
文锦,惜别!珍重!
2015年11月5日
秋雨(三)(汝南职教中心 樊全成)
秋雨淅沥沥下了一宿,似在哭诉春夏年华的逝去,哀叹即将到来的凄苦严寒。
秋雨恋旧夜难安,滴檐敲窗泣心肝。
误将春夏景放过,忧冬悲寒哭声酸。
窗雨泪襟俩亦然,雨泪悲戚俱忧寒。
冬寒尚有春暖送,泪眼连连谁抹干?
立冬(汝南职教中心 樊全成)
(一)
夜雨意朦胧,孤木独吟风。
心惊空岁尽,今日已立冬。
(二)
依稀少年影,叶绿桃柳红。
今日何所憾,四季已到冬。
2015.11.8
由嫘祖故里所想到的(新蔡县第二高级中学 翟春华)
二十世纪,由于棠溪战国冶铁遗址这一考古学发现,河南西平“中国冶铁铸剑之乡”的美誉远播四方。近年,考古和历史学界以大量证据指出“嫘祖故里在西平”。
嫘祖何许人也?她是黄帝元妃,发明蚕桑丝绸的始祖,后世百姓尊她为“蚕神”。远古灾害频繁,猛兽横行,生存极其艰难,只有建造家园,养蚕织布,才能遮蔽形体、抵御寒冷,才能进行血脉繁衍,经济才能繁荣,文化方能勃兴。没有嫘祖这一平凡而伟大的发明,人类怎样告别蒙昧的时代,又怎能有整个古老文明?
拨开历史风尘,仿佛看到植桑养蚕的嫘祖,和劳动人民一起辛勤劳作后脸上灿烂的笑容,这是劳动者幸福的笑容。
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促使类人猿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优美灵巧的的双手,劳动推动了语言与意识形成。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祖国茫茫大地上,万里长城和兵马俑,大庆石油城和红旗渠,处处都是人民群众宝贵血汗的结晶。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击壤歌》),“纤纤濯素手、札扎弄机杼” (《古诗十九首》),诗句里遍及人民辛勤劳作的身影。
请问创造历史的主人是谁?是我们人民大众。推动历史发展的是谁?是英雄的人民,特别是人民中富有智慧和创造能力、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人民英雄,在他们身边,人民密切团结起来战胜一切困难挑战,这里面不仅有张衡、诸葛亮、范仲淹、林则徐,同样有不计其数的杰出女性,如传说里炼石补天拯救人民的女娲,能征惯战的商王武丁的妃子妇好,代父从军报效祖国的花木兰,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女文学家蔡文姬,唐代女诗人杜秋娘,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元代纺织技术改革家黄道婆,近代女诗人革命家秋瑾,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向警予,歌颂“爱与美”的文学家冰心等,她们同“人文女祖”嫘祖一样对祖国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嫘祖故里在西平,我们为西平骄傲,我们为家乡驻马店骄傲。我要赞颂祖国悠久的历史,赞颂劳动人民,劳动是光荣而伟大的,爱劳动更是社会主义社会里最光荣的美德。
文化企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驻马店新蔡二高 翟春华)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意见全文见第六版)。意见强调,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15日 01 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市场的主体,追求经济效益是正当的,然而这并不是说提倡只追求经济效益,因为基本路线要求“其他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我们不仅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又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的文化企业,必须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我们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市场调节因其本身具有的自发性,对于国防、治安等公共产品不能调节。文化企业特别是国有文化企业是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使命,假如只是追求经济效益,那么怎么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导向和精神动力?又怎能保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以及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牢牢地成为全社会的精神支柱?
文化企业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赴洛阳新安县学习有感(汝南三小 邓海翔)
秋风萧瑟,秋雨凄清,秋天在不经意间带着一股悲凉的味道扑面而来,然而我却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天气里,收获了一份感动,一份震撼。世界是一本大书,若不出去走走,看到的就总是同一页的内容,走出去,才能开阔眼界,知道自己的局限。学,然后才能知不足。
“我们不奢求孩子们以后都能成为社会栋梁,但是希望他们都能成为完整的人,正直,善良,文雅,和乐,有属于自己的圆满的人生”新城学校的校长在介绍他们校园文化时如是说。这也是我非常认同的观点。
校园里书香弥漫,图书角,读书亭,心愿墙,每一个角落都是一处安静怡人风景。而教室里,则热火朝天,每一个孩子都是课堂的主角。三尺讲台不再是展现老师口才和风采的地方,而成了学生的主阵地,老师则退守到了一边,静静地欣赏孩子们得精彩演出。只在需要的时候才会站出来点拨或者总结。孩子们独自思考,小组讨论,当堂展示,每一个孩子都聚精会神的把精力投注在学习上,生怕落后了一分一秒。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啊,几乎不需要老师的课堂。习惯了看到老师在台上的启发诱导,习惯了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步步的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是啊,总有一天,孩子会慢慢长大,会丢掉拐杖和搀扶,学着独自行走,独自解决问题。而他们只是把这个进程给提前了而已。独自思考,团队合作,学会表达和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不正是让孩子们可以受益一生的好的学习习惯吗?一位教育家说:“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孩子们什么,而是当他们把这些都忘记之后,还剩下些什么。”教会他们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吧!
如果说在新城小学学到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那么在紫苑小学,看到的就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和实践。书法一直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古代有多少的文学家书法家挥毫泼墨,写意人生。楷书横平竖直,端正文雅,行书放纵流动,行云流水。草书自由奔放,无拘无束。一直以为,时代发展至今,电子科技大行其道,能写一手好字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而在紫苑小学,我看到墙壁四周,走廊各处,挂满了师生们的书法作品,千千万万的师生在同一时间内拿起手中的毛笔,在洁白的纸上飞舞,写出一行行优美的诗篇。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场面。在“墨香书法展”中,也看到了各具特色的书法作品。内心深处会有一种庆幸,更多的则是敬仰,能写一手好字,需要付出的是多少年的坚持和努力啊。
王羲之写诗说“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练字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精神。中华的儿女,华夏的子孙。把汉字写好,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这不就是我们的责任吗?真的希望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写得一手好字。
两天的时间,行程安排的满满的。一路学习,一路成长。一份沉甸甸的收获,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将我看到的学到的,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完善自己的教学。
守望雁归(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银杏黄时大雁归,一群群从萧瑟的天空飞过,也许是大雁的翅膀带来了浓浓的寒意,天气越来越冷,让人感觉严冬就要来了。
当大雁飘飘袅袅地降落在莹光闪闪的水塘里,降落在蒙着轻烟的树丛里歇息,继续发着“嘎!嘎……”的叫声时,在小辉听来,一声声却已变为“家!家……”的呼唤了。
滴答滴答,雨在下,小辉想要看一下雨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可怎奈窗台太高,除了黑压压的天空,什么也没能看见,他只能盘坐着托起下巴想象,雨点荡起河面上的水纹,一圈、两圈、三四五六圈,该是多漂亮。仰望天空,小辉想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长大,那怕只是一点点,至少让他能够看到窗外的世界。
他的童年,就是在那只有一扇窗户的木屋中度过,每天除了仰望天空,兴许还能看到几只匆匆而过的飞鸟,就只剩下,父母的争吵。他讨厌这里,这里的一切,爸爸、妈妈、甚至是自己,直到有一天他和爸爸离开了这里,去了南方,再没有回来。
父母离异的这天,还是下着雨。小辉撑着伞默默地跟在父亲身后,一步一步离去,没有回头,也许他们都不在乎自己,留恋、哭泣只是多余。一滴水珠从瘦小的脸颊滑落,是泪?还是雨?
“三个多月不见,爸爸真的好想你,我真想回来和你在一起,但我不能,我还要多挣钱供你读书……”
“爸,其实你说的我都懂,可是,我多希望能拥有一个完整的家……”一滴泪从嘴角滑过,流到嘴里涩涩的,抬了头,却发现老师一直默默站在身边。
“出去晒晒太阳吧,心太潮湿了也会长霉的。”
邮递员叔叔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在视线里:“小辉,有你的信!”
“哎!谢谢叔叔!”
“天气越来越冷了,一定要注意保暖,我一切都很顺利,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坚强……”
一缕阳光停留在脸上,久久地。眼泪不小心掉在信纸上,叭的一声,把自己都吓了一跳。
小辉赶紧抹掉眼泪,释然地笑了。身边的小树仿佛受了他的感染,扭动起来。
十二年恍如白驹过隙,十八岁的小辉已经变成了大男孩。
他始终无法原谅母亲,那个曾抛弃过他的母亲,这十二年来,他无数次拒接母亲的电话、无数次拒绝见母亲的面甚至一次又一次的撕碎母亲寄给他的衣服。
当得知母亲病危的消息后,那颗孤寂冰冷的心竟会酸楚、绞痛。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母子连心?仰望那南飞的雁队,自己,也该回家了。
十几年未见,母亲比他想象的要老得很多,岁月将她的干枯的脸勾勒得沟壑纵横,望着那暗淡无光的双眼泛着朦胧的水雾,这十几年来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怨恨竟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却是满怀的愧疚,这么多年当自己还在抱怨母亲这样那样的时候,自己何曾尽过身为人子的责任?这么多年来,母亲一直都努力的尝试弥补,而他却一次次在母亲那伤痕累累的伤口上撒盐,到底是母亲的自私,还是儿子的无知?
一声曾经只出现在梦中的“妈妈”,今天终于能够跪在母亲的面前喊出,可是“对不起”却终究还是没能说出口,既然从前未曾尽到过子女的责任,那么从今天起,就让自己好好的陪着你,一步也不会再离开。
“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以盼春来归。今日去,以盼春来归,盼归,莫把心揉碎。只等春来归!”在那一声声,一声声低低的,显得文弱而羞怯的雁声中,小辉慢慢的进入甜蜜的梦乡……
2015年11月7日
欢迎浏览:天中山教师笔会 天中书苑 汝南教育信息网纪念版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