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5作品 > 详细内容
教师作品之335(11篇)
发布时间:2015/4/21  阅读次数:751  字体大小: 【】 【】【
  

教师作品之33511篇)

欢迎浏览:天中山教师笔会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汝城(汝南三中   王继伟)

春游牡丹苑(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春日遐想(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致友人(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藏头诗】牡丹赞(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廉颇大将军》引子(王岗镇常营小学   齐云轲)

春天是动词(确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磊)

老师,请不要吝惜表扬(老君庙镇孙沿小学      莹)

心声(汝南县第一小学   刘婉婉)

我的英语教学方法(汝南县第一小学   李慧杰)

三步走,促进教师共成长(汝南县第一小学      红)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汝城(汝南三中   王继伟)

上周去了趟汝南城北的天中山生态园,是陪同朋友一起去的,其实我自己也很想去,因为我想园中的牡丹花该开了。那天,蓝天白云朵朵,太阳露而不热,微风轻轻吹拂。我们仿佛要参加一个盛大的仪式,内心虔诚、期待、激动……

可惜,只见了花骨朵。

临别,我说,等下周你们再来。朋友说,等开了你把拍的照片发给我。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听说这两天汝南县天中山生态公园的牡丹尽吐芬芳,游人摩肩接踵。周六,我急忙拿起相机,冒雨去了天中山。

挤过热闹的人群。刚进入牡丹园,就感觉到这里的舒适,像一个湿地公园,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还夹杂着淡淡的花香味。牡丹那淡雅的气质,像是这个季节的主宰,幽香,清逸,让人抵挡不住她的芬芳,陶醉在这片花海里。你看,那火红火红的是火炼金丹,那花瓣上百的是魏紫,粉里透蓝的是二乔,那洁白如雪的是白雪塔……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从大诗人刘禹锡的生花妙笔中不难看出牡丹往日的繁盛。诗中盛况历千年今天又在小城汝南呈现。牡丹盛开时节,这里花似海,人如潮。

游人如织,争相拍摄,或用相机,或用手机,其用具不一而足。一枝枝牡丹像一个个含苞欲放的少女,它生长着;一枝枝牡丹像一个个花枝招展的姑娘,带着灿烂的笑容。她们尽情展现着自己。如果把洛阳牡丹比作千姿百态的贵妃,那么汝南牡丹则是淳朴清纯的村姑。

“今岁东风巧裁剪,含情只待始君来”,身处牡丹园中,看着那“一枝红艳露凝香,照池初开锦绣缎”的牡丹,不由醉然忘我。想我汝南之地飞速发展,又有“数苞仙艳火红中,一片异香天上来”的牡丹锦上添花,心想此处,不觉喜不自胜。

园中牡丹花期浓,百花不甘犹争宠。雍容华贵,国色天姿,凝香玉露……我找不出更多的词来形容国花的美,如果你不曾领略过她的容颜,是绝对想象不出她的美。看着园中一株株绽放的牡丹,就如同一个个亭亭玉立的仙女下凡,不同的姿态,不同的娇美,来到人间四月天,感受这春天的神韵。

园中的游客竞相与牡丹合影,花田小径挤的水泄不通,志愿者怕游客惊吓了牡丹,想去制止游客与牡丹的亲密接触,可是看到游客那如花的笑靥,又不忍心去打扰,一脸无奈,着实让人纠结。我们徜徉在花的海洋里,忘了时间的流逝,淡了生活的烦恼,向花儿微笑,向鸟儿招手,在微风细雨中如痴如醉。

浓郁的牡丹文化,难舍的牡丹情结,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无限魅力。

2015419

  

春游牡丹苑(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春雨润物春色早,

天中山下花枝饱。

牡丹苑内正绽放,

城乡游人真不少。

洛阳历来国色香,

汝南今有好花草。

但愿天下春游客,

都来吾乡览春好。

  

春日遐想(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人间四月好风光,

汝南城外有一方。

天中山下牡丹苑,

蜂飞蝶舞花正香。

只盼古城名声扬,

旅游经济写华章。

若看花中真国色,

何须劳神向洛阳。

  

致友人(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人间芳菲四月天,

天中牡丹展笑颜。

此去城北三里路,

无尽春色生态园。

我劝友人观国色,

莫负花期与流年。

还望诸君多光顾,

扬我威名大汝南。

  

【藏头诗】牡丹赞(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天下古城有汝南,

中有美景生态园。

牡丹苑内花正开,

丹心一片无须言。

静好岁月潇洒过,

待我与君度流年。

诸友观赏国色后,

君子乐游不回返。

  

雨夜小酌(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忙中偷闲会挚友,

街头相约饮好酒。

推杯换盏三杯少,

觥筹交错遇高手。

回看半生岁月久,

流年似水悄然走。

人生难得几回醉,

珍惜当下到白首。

  

《廉颇大将军》引子(王岗镇常营小学   齐云轲)

清明时节的雨总是悠悠绵绵的,不大,也不急着走。天水相接之际,被细雨织成的轻雾帘子模糊了视线,年过花甲的老人叹了口气,登上了北固亭。老人沉重的脚步声将细雨的呢喃击打得四处纷飞。他扶着亭栏站定,北望雨雾中的江山,矇眬迷离,很不真切。

几只水鸟鸣啾着离开水面展翅飞起,在空中斜着身子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然后钻进绿树红花中没了踪影。他用剑鞘敲击着亭栏,气愤而又无奈的说:尔等好歹还有个家,比我强啊!老夫的家呢?还在那逆胡的铁蹄之下蹂躏着呢!国家国家,无国何谈家?无国之大家,又何来民之小家?四十三年了,我从初离故乡时的一个小伙子耗成了白发苍苍的老朽,故国中的故乡啊,此生我们还能相见吗?

老人说着,泪水便流了下来。他还来不及拭泪,城外的号角又响了。听着这熟悉的声音,他瞪大了双眼,仿佛又回到了战场上,手挥宝剑,与敌人视死如归地激战。身体里的血液一下子贲张得热烈起来……

突然间,他“嗖”一声抽出宝剑,向北一挥,大呼:北伐——

这声音如雷轰鸣,将宿在花树里的鸟雀惊飞了出来。

风忽然间大了,雨丝扭动着腰肢不规则的乱舞着,将老人的声音拉得悠长……

风雨拍打着老人那布满沧桑皱纹的脸颊,与泪水相溶,像两条小溪往下缓缓流淌着。他闭上了泪眼,脑海中又浮现了一幕幕战败的景象:伏尸百万,流血千里,逆胡饮马江水,百姓流离失所……

他猛地睁开双眼,说:北伐事大,绝不可草率,以免贻误战机,祸国殃民。老夫须将此事再次奏报韩相爷,万不可重蹈刘宋元嘉之覆辙。

他正要下去,却将抬起的脚又收了回来:宰相大人会听我的吗?自己多次上书,阐明此意,他倘若真听得进去,还会拖到今日都没个回音?看看他任命的那几个北伐的将军,都是他的亲信,敛财享乐个个身手不凡,得心应手,可是,对于行伍之事怕连皮毛都不明啊!这让人如何能放得下那高悬起的心啊!

“我大宋无人了吗?”他向天疾呼,“上苍啊!赐予我大宋一位廉颇大将军吧!只要有廉颇大将军这样的人来统帅我大宋王师,何敌不破?收复中原,直捣黄龙何难?我大宋报仇雪恨,复国兴邦何难?廉颇大将军,你在哪里?来救救我大宋江山吧!辛弃疾求你了!”

他呼喊着跪了下去,将头沉重地磕下,发出一阵沉痛苦闷的声响。

许久,他站了起来,弃下宝剑,一边挥笔在亭壁上疾书,一边吟读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写完后,他将毛笔往亭下一掷。

“幼安,是你吗?”一个苍老浑重而又响亮的声音从亭下传来。

听到这久违而又熟悉的喊声,辛弃疾忙回首,见到一个发须尽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风尘仆仆而来,惊喜地一边忙去迎接,一边大呼:放翁,你怎么也来了?

“我大宋将要出师北伐,收复故土,老朽岂能不来?”放翁上前紧紧抱住了辛弃疾,“多年不见,贤弟别来无恙啊!”

辛弃疾双手扶着放翁的肩膀,心疼的说:老兄八十岁了,尚思为国效力,小弟万分感佩啊!

放翁紧紧握着辛弃疾的手,说:想当年廉颇大将军八十多岁了仍披甲上阵,御寇杀敌,愚兄虽力有不逮,但也愿将这把老骨头粉碎在报国杀敌的战场上,不愿它腐朽在病榻之上。而今,陆游虽早已为山野村夫,但位卑未敢忘忧国!

“不!是位卑岂敢忘忧国!”

“改得好!”陆游笑道,指着亭壁上的词句问:这是贤弟大作吧?

辛弃疾点点头。

陆游吟读一遍,连连点头:此《永遇乐》大好!必能为千古传诵之绝唱!只有贤弟之忧思,之胸襟,之苦痛,之才识,之赤胆忠心,方能作此之佳篇!

辛弃疾摇摇头:文章之事先放放。放翁可知韩相爷北伐之详情否?统军之将皆为膏粱子弟,没上过战马,没读过兵书,没进过行伍,北伐胜算能有几多?

陆游惊大了双眼,望着辛弃疾许久,才叹息道:不会是让老朽、让天下人又空欢喜一场吧!不会是当权者又在耍弄权术吧!王师何日才能北定中原,收复我大好河山啊!

见陆游伤感,辛弃疾忙劝慰道:放翁,别这样!而今,还不是我们长歌当哭之时。北定中原,直捣黄龙这一天迟早会来到的!纵使我们无缘看到,我们的子孙也会将这捷报在祭祀时告知我们的。岳元帅和廉颇大将军都在天上看着呢!

陆游拭了一把泪抛下,望着北边迷蒙的江山景象,仰天长叹一声,接着吟诵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也跟着吟诵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尚能饭否?

……

风更大了,雨更紧了,但始终未能将两位老人的声音压低,哪怕一点一滴。那高亢有力的声音,在风雨里,在天地间,在尘世中,久久回荡着,使他们一同打开发黄的史册,揭开尘封的记忆,让思绪控制住时光的翅膀,飞回到千年之前那个可爱而又悲怆的时代里去刷新,去凝固,去温馨,去追寻……

附:《廉颇大将军》章目

引子

第一章 桃花雪

第二章 风雨山林

第三章 冷月边关

第四章 阴云浓

第五章 沙丘恨

第六章 黄鱼岛

第七章 将军剑

第八章 大风破

第九章 踏莎行

第十章 风满楼

第十一章 血战长平

第十二章 保卫邯郸

第十三章 关河令

第十四章 定风波

第十五章 燕歌行

第十六章 高阳台

第十七章 大梁梦

第十八章 北风劲

第十九章 梅花雪

后记

  

春天是动词(确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磊)

       无论何时提及春天,都会在眼前浮现出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画面。在春天里的一个周末,天气晴朗,应确山文联李新华主席相邀,作协一行近十人相约来到盘龙山脚下。突然想起以前总有人说“二月二,龙抬头”,不知道什么意思,走进大自然才发现春天是个动词,确切来说从二月二开始,也明白了那句“二月二,龙抬头”的意思了。

       到盘龙山公园门口,映入眼帘的是身着白色衣服的老年人的太极舞表演,老人家每一个转体推收 ,每一次屈膝擦脚 ,每一掌翻拳横击都那么游刃有余,柔韧有力,没有比老当益壮更能表达对老人家的敬意了。带着对热爱生命,追求健康的老人家的敬意,一行人从北门拾级而上。走在春风里,大口深呼吸,吸进的全是沁人心脾,无限的惬意涌上心头,尽情舒展四肢,抻开又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展开像柳枝抽芽的双臂,发出咯咯的响声。难道我也冬眠太久需要春雷“惊蛰”一下吗?那就先惊一个:我一步两个台阶,一口气上了六十多个台阶,惊蛰出了一阵急促的喘气,此时,信阳来访的年轻女诗人随口说:“看完太极剑,起身登台阶,人家有游刃,你在大口喘。”我说:“你这属于白话古诗吧!”还没等女诗人回话,一初中朱国喜老师(文联副主席)打趣地说:“古体诗讲究确实很多,连每个字的发音都有要求,不过几千年过去,诗体变异了也无可厚非。”大伙一阵嘻嘻哈哈。好吧!朱老师,您有东道主的风范,我还年轻,还不能为咱们美丽的确山增光添彩。

一阵轻松话语后,财政局郭俊峰抱起李主席的孩子,继续向山顶行进,向东南走的路上,有一条向北一撇的水泥小路,李主席说:“这是去哪的”王导说:“那边有个纪念碑,”“没去过”“走,去看看,”说完大家就顺着那一撇北上。

       北上是一米宽的水泥路,当大家都上道后,中医院的牛红丽(省作协会员,擅长小说,多次获奖)说:“咱这管拍一张千手观音!”还真是,大家挨个向后转,王导很有眼力劲,本来是一只领头羊,听小牛这么一说立马成了一名排尾兵。等大家完全面向南方展开双臂站好后,王导“咔咔”几个漂亮了的快门,将瞬间的美丽变成永恒的记忆。拍完照,张局长调侃说:“这不大像千手观音,倒是跟千手蜈蚣有几分相似。”又是一阵爽朗地群笑。          

       来到确山解放纪念碑旁,只见有三位老人家在摘构树球, 我拿出手机百度了以下构树的资料:构树是桑科(Moraceae)构树属落叶乔木。又名谷浆树,古名楮。树皮为造纸原料。《齐民要术》载有楮的种植和造纸方法。隋代已有大量生产。树高 616米,有乳汁。聚花果肉质,球形,有长柄,熟时红色。看完构树资料,只见老爷子顺势将小树拉歪,

       俩老太太相机各自用左手摁住树枝,右手熟练地拽下构树球放进准备好的塑料袋,拽完一树再换一树。王导见机行事,给几位老人家来个劳动美的特写,完了问老人家:“这能好吃?老人家。”老人家语重心长地说:“早些年顿顿能有这吃,也不会有那多人挨饿,边说边看了一眼其中的一位老太太,现在生活好了,很多人忘记了饥荒时代,可是我忘不了那饥饿的煎熬,所以每年都来拽点回去蒸着吃。”本来我准备将吃剩的一瓣橘子扔掉,听完老人家的讲述,我一把填到嘴里,连核都咽了下去。

此时,李新华主席提议:以纪念碑为背景合影,一初中王导(王朝阳老师)顺势拿出高倍照相机,习惯性地端了端他那经典的帽檐说:“大家站好,拍照了,美女站前排,段儿(县生产公司的段艳玲)往前站。”大家笑起来,段儿丝毫没有害羞感说:“你们先照,我等一会。”说完扭身到纪念碑后,不一会儿,一位头发飘逸柔顺地成熟女生出来了。此时,沉默了很久的李新华主席开口了:“牛作家,最近你不是在创作一部小说吗?把小段失踪这个情节加进去,你就写大家到山上野炊,一阵风刮来,小段不见了,原来是跟一个王子去了一个桃花源,一会又出来了。”说完后大家这个乐呀!段终于顶不住,脸红了。

翻过山顶,你还别说,盘龙山南坡真是一片桃花林,都说上山腿短,下山腿软,不错的,从山顶下到南坡还真点困难,我拿着李主席家孩子的水杯和王导的照相机包装袋,财政局郭俊峰抱着李主席家孩子,一个一个跟下饺子似的走进了桃花林,虽然地上没有路。这时小段不乐意了:“我刚买的袜子,这左一勾,右一挂的,回去就得重买。”牛红丽说:“段姐,角色都为你想好了,小说中的女一号,为了王子用风把你刮走,牺牲一双袜子,值!”在大家的笑声中,段儿一步一个台阶地下来了,到了沟底,看到这满树粉红的桃花朵朵开,疲劳、袜子都靠边站了。我也卖弄了下白话体古诗说:“天上流星雨,地上桃花开,落英缤纷处,芳香扑鼻来。”突然想起小学课本有一篇摇桂花,咱们不是可以摇桃花吗?于是,男士负责摇桃花,女士负责接桃花,王导负责拍桃花,从相机上看,还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

       欢乐而轻松的时光总是匆匆的,刚从南坡下来就已经十一点多了。下山来,路过自己的单位——确山县教师进修学校,回办公室拿点东西,坐在办公桌前,一抬头又看到二高家属楼上的爬墙虎泛绿了,还个个昂首挺胸向上攀爬。爬墙虎,你还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你刚刚爬到三楼阳台边,左脚刚站好,右手才向上伸开,还没来得及抬头往屋里看一眼,女主人用晾衣服的水泼了你一个雨打芭蕉,你一个趔趄翻身下去,那会就祈祷你有爬高上低的本领、勇气和毅力,不会伤到你吧!我看你今年尽头十足,争取翻过她家的阳台,等到了房顶,照样一览众房小。

春天是个动词!

  

老师,请不要吝惜表扬(老君庙镇孙沿小学      莹)

一道赞许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进而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应多给予孩子表扬及鼓励。当第一次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并得到适当表扬时,这种成就感会促使孩子继续做下去。这也是他们学会生活也是迈向社会大舞台的动力源泉。

自从我县开展高效课堂以来,我一直特别关注学生的细节,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成效很大。我班的苏玉阳同学各门功课都很不理想,平时作业字体不但潦草,而且错字连篇,我就开始关注他,有一次口语交际课上,我让所有的同学上台夸一夸自己的同桌,轮到他的时候,我以为他会沉默,说不出什么,果然,他慢慢地走上讲台,一句话也不说,下面的同学面带嘲笑之色。这时,我有期待的目光,看着他,意思是说,老师相信你。奇迹出现了,他表达的很流畅,很完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还举了一个同桌帮助别人补习功课的事情,真是太不简单了!我高兴地对全班同学说:“亲爱的同学们,刚才苏玉阳同学的表现棒不棒呀?”同学们齐声说:“棒!”我接着说:“那我们应该怎样向他表示祝贺呢?”同学们又纷纷伸出了大拇指。这时我看到,他的眼睛湿润了,后来,在一次周记习作中,他写了一篇名为《令我难忘的一节课》写出了他的心声,我知道了他为什么会哭,他说在这之前没有谁表扬过他,也没有被肯定过,这一次他被老师和同学的行为感动了。

是啊,人都有一种被人赏识的渴望。 教育学家托马斯指出:“教师的期望能而且有时确实影响着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学习效果。巴特尔也曾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象……”在今天的课上,我的一道赞许的目光,一句表扬的话语,让他感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进而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应多给予孩子表扬及鼓励。当第一次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并得到适当的鼓励时,这种成就感会促使他继续做下去。这也是他们学会生活继而迈向社会的动力源泉。

后来,这名学生由一个不敢发言,学习不踏实,思想落后的学生,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还在小学生书法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我想,之所以,苏玉阳同学会有如此大地进步,是应为爱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灵丹妙药”。

平等是教育是永恒的价值追求。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没有理由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是不可剥夺的。即使是面对“问题学生”,我也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用自己灵魂深处的真诚,去成就孩子瞬间的辉煌,用一片火热的激情,去点燃孩子眼中的灯。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后进生的进步需要老师创设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另外他们也更需要关心,更需要掌声,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让我们尽可能地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根据这些优点来进行教学,肯定学生的潜力,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断激励他们前进。唯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活力,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

学生就像我们面前的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你对他付出,他就会给你回报。要无限相信学生的力量,哪怕是那些所谓的差生。事实已经证明,并将长期证明,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作为老师,只要能在精神上关心孩子,在思想上引领孩子,在行动中期待孩子,就一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我想起了曾经看到的一篇名为《期待》的文章。其实,人,不止是自己期待着自己,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更在意师长对自己的赞美、对自己的期望,我们要诚心诚意、实事求是地赞美学生,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我们要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多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发现他们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从而实事求是地对他们加以表扬。

俗话说:“良言一句寒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好话,胜似寒冬的春风,使人暖意骤生,一句恶语,使人伤心至极,对于学生而言,老师真诚鼓励,往往是无价之宝,极易在学生内心激起自尊心和成功欲,产生一股持久的驱力。如果这一需要总是求而不得,人就容易产生沮丧、失望的情绪。既然伟人和凡夫都需要肯定,那么,面对成长中的学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何不真诚地面带微笑,多给些鼓励,多给些表扬呢?

今后,我将继续以一颗赏识的心去表扬学生,期待孩子们的成功。

  

心声(汝南县第一小学   刘婉婉)

  “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这是我最喜欢的冰心先生的一句话。每当默念它,心中总会涌出阵阵的暖意。是的,生命中因为有了爱,而倍显美好。而当你恰恰又是一名人民教师,那么你就又拥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从此注定你会因为爱而获得更多的幸福,也会因为爱而获得更多的烦恼。

  五年的从教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是爱的事业,且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有时会欠缺理智,友爱需要回应,情爱是专一的、排他的,而唯有师爱是理智与情感的结合,是无私而博大的付出,是她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海伦·凯勒——一个集盲聋哑于一身的重度残障者,七岁以前一直生活在无声无息、没有光明的世界里,直至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她的老师沙利文。沙利文用毕生陪伴了这个可怜的孩子,使她由一个无知、粗暴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勇敢博爱的伟大的作家,世人的楷模。试问,如果没有爱,这样的奇迹怎会创造?如果没有爱,黑暗的心灵怎能浇灌以光明,残缺的躯体怎会让健康的灵魂重生?

  爱,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她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她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天长日久,她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将你的心灵紧紧裹住!我和所有平凡的教师们一样用心实践着爱的教育,学习着爱的方式。多少次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发现孩子们一个个小小的进步,我默默地欢欣;多少次真情的付出换得孩子真情的回报,我泪水盈盈。“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每一次读到艾青的这句诗,总会心潮澎湃,因为这句话将我的善感作了最好的诠释。我从不在孩子们面前掩饰我的情感,既然生命中拥有了这些美好的际遇,美好的情感就应在彼此之间传递。我最喜欢和学生谈话,倾听他们的心声,就像一个园丁倾听花开的声音,彼此感受着因为信任而产生的愉悦,在心灵的交流中不断发现教育的真谛。正如语文教育的前辈钱理群先生所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将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智慧等等这些最美好的人性因子激发出来,加以培育和升华,以此来压抑人的内在的恶因子。……而善的激发,是需要一种爱心的。”在这爱的动力之下,又有什么工作做不好呢?

       孩子们给了我另一个心心相融息息相通的世界,他们是我生命中的重要部分。那些在三尺讲台上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我会格外珍藏在记忆中,它们使我的人生额外的收获了多少份关爱,体会了多少回幸福的所在!所以只要还在三尺讲台一天,我就会一如既往地实践作为一个教师的职责,因为师爱——至高无上!

  

我的英语教学方法(汝南县第一小学   李慧杰)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利用“画”、“唱”、“演”、“玩”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画”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一种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因为它有着特有的信息沟通作用,能提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且可以提高学生学英语的浓厚兴趣,教学效果也十分好。具体方法是:(1)首先教师举着自己的画边问边答,倒如:要教学“小汽车”这个单词,教师就可以指着画提问“Whats this”?“Its car”反复指着画多说几遍“Car”,这时学生一看就会明白,然后教师又可要学生们拿出自己先画好的“小汽车”卡片来进行两人间的问答练习。(2)边画边操练。就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画一步步进行口头操练。例如: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某样物品,让学生猜教师画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答案,老师给予否定,最后完成画,并告诉他们正确答案,虽然学生第一次没猜到,但在他们的发言中不知不觉地操练了一船疑问句:Is this a…?

二、“唱”的运用。英语歌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添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如:知道有学生过生日时,教师就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给他(她)唱生日歌,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热爱集体的思想。再如:“The Spelling Song”这首歌,教师可叫学生改唱自己同学的名字;当学生们唱“The Number Song”这首歌,教师还可告诉学生配上动作,师生边唱边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就记住了010这几个数字的读音。新教材中的“Come and See My Family”和“Fly”等优美的曲调,既可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又可巩固学生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还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三、“演”。表演是一种让学生熟练掌握句型和课文,增强运用学过词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的有效活动。在介绍课文时,教师进行示范表演,是一种导入新课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喜欢看教师表演,教一些动词时,教师可边做动作边板书新单词。如“I am swimmingIm runningIm watching TVIm clcaning.”等。

       培养和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每次表演的内容是根据所学课文的句型灵活自由地表演,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表演前,让学生自由结组,准备几分钟,然后让他们上台表演,每课句型进行这样反复操练。这样,教学内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与此同时,还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提高了听说的能力。

  

三步走,促进教师共成长(汝南县第一小学      红)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莫过于“上课听课评课”。我校本学期推出的“课改练兵场”活动,就有效地推动了部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但是,在听评课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合时宜的问题。惰性使然,很多教Σ辉级鼗嵫≡衲切┖谩鞍俣取薄⒁赘粗频摹巴皇赘琛保踔烈环萁贪改芄弧疤紊谰伞钡赜蒙虾眉复巍F揽问保谇槊妫嗍恰澳愫梦液么蠹液谩薄=淌ψㄒ捣⒄拐庥鲎拧澳昴晁晁辍小嗨疲γβ德档酵诵荨钡钠烤薄Nぷ庵洲限尉置妫淌ψㄒ党沙ぃ胰衔揽蔚男问娇梢愿谋湟幌隆?/span>

一、点菜:赶鸭子上架

以往,教研课、公开课都是教师自选课题。就语文来说,通常语言生动、情节曲折、情感浓烈的课文选中率较高,而语言平淡、说事说理的课文便无人问津,缺乏深入研讨的机会。执教研究课的教师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与自己的个性相符的课文。善于深入思考的,往往选择哲理性的课文;擅长讲解诵读的,往往选择激情类的课文。多年下来,逐渐形成一种惯性、一种定式而无法自我超越。推行“实名点菜”上课,可以一改以往的做法,要求同年级老师在学期伊始,各自点出自己最有困惑又最想听的课题,然后教研组长统筹安排,将点中的那些冷僻的课分配到个人。这颇有点儿“赶鸭子上架”的意味,但不逼自己一下,哪能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哪能知道自己还能上也这种风格的课?

二、共烹:事前诸葛亮

“点菜”完毕,所有人都不再像过去那样,袖手旁观执教者个人做菜,然后品尝几口,评论一番,做事后诸葛亮,而是以年级组为单位,以执教者为核心,“人人参与做诸葛,提提建议勤交流。”这样,课堂教学研究的重心向前推移,形成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点菜”与“集体做菜”的老师们共同经历一个深层的专业对话过程,他们抓住文本特质,提出共同研讨的专业话题,依据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甄选,就学生学情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这样,执教者的个人智慧和所有参与者的集体智慧,自始至终相伴相生,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互助双赢的理念。这种全体参与的过程,又为教师下一步的听课奠定了充分的基础——不至于听得糊里糊涂,难得要领。

三、网评:针尖儿对麦芒

受时间限制,面对面评课不可能做到人人参与,畅所欲言。受心理影响,面对面评课往往“和言悦色”,对课堂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或作蜻蜓点水式点评。而利用学校网站评课的最大优势在于突破时空的界限,减少面对面交流的心理压力,让评课者能够充分、豪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评课时,要求评课者以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批判的精神和分享的胸怀,去品尝、去析理。赞,不再是迎合,而是一种教学方向的认同与把握;骂,也不是诋毁,针尖儿对麦芒儿,也不是故意找碴儿唱反调,而是一种理念的碰撞与探寻。这种充分、具体、深入的评议,使研究更加深入,使问题逐步明朗。

专业成长对每一位教师都极为重要,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在总结中完善。

欢迎浏览:天中山教师笔会 天中作文网 天中书苑 汝南教育信息网纪念版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