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教师作品之324(10篇)
目 录
汝南才子李本固(汝南县三中 王继伟)
老张、大黄和小白(汝南县三中 王继伟)
天中山与颜真卿(汝南县三中 王继伟)
【满江红】元宵节(教体局 邱士敏)
宝贝儿·春来·笺(汝南县第一幼儿园 方振宇)
我在春天等你(汝南县第一幼儿园 方振宇)
为你(汝南县第一幼儿园 方振宇)
请祖先回家过年(王岗镇常营小学 齐云轲)
【蝶恋花】莫负春景(汝南二中 刘冬丽)
【清平乐】花木修剪(汝南二中 刘冬丽)
汝南才子李本固(汝南县三中 王继伟)
《水经注》载:“汝水至汝南郡西北,支左别出一支,东迳悬瓠城,城形若瓠然。”《元和县志》云:“汝水屈曲,形若垂瓠,故城取其名焉。”自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汝南郡所从河南息县迁悬瓠城(今汝南县城)以来,汝南城至今已有1597年的历史,地处天中,人杰地灵,文化灿烂,人才辈出,发生于汉、晋的董永遇仙、梁祝爱情故事是天中人民追求婚姻幸福自由的民俗文化发展的缩影。东汉著名的文学家,《说文解字》作者许慎,东汉名扬天下的“鸡黍之会”的张邵,二十四孝的蔡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中唐才女,毒死叛臣李希烈的巾帼英雄窦桂娘都是汝南人士。明代更是人才辈出,仅万历年间汝南就出了五十一名进士,时有“汝半朝”之称。汝南名人的故事也很多,今天我先说才子李本固怎样刻苦读书从一个穷书生一举中状元,造福乡里的。
史料记载,李本固字叔茂,生于儒学之家,出生时家道中落,家境贫寒。自幼聪慧过人的他不辱家训,刻苦读书,至21岁时(公元1580年),庚辰科会试、殿士连捷,进士及第,授蒲城县令。因任上政绩卓著,几年后被擢升为御史。巡视十库(皇宫内库)力纠权奸太监,为权贵所不容,最终,事危告归。公元1589年,起补云南道御史,出按三秦。在当地,本固先生又“摘债帅,征贪墨,压强藩”,被时人称为“西秦得人”。这之后,又按察云南。那里民族众多,民俗复杂,但李本固先生凛以大义,土匪豪强都吓得循声而逃。这一时期,本固先生年少有为,仕途通畅。不幸的是,没过多久,他回京复命,却意外地卷入一场惊动朝野的“争国本”的政治风波,最终,被神宗皇帝削职回乡,达20年之久。及至光宗皇帝即位,诏起守法度而有政绩的老臣,这才又任太仆少卿,后改任光禄卿。但没过几年,他又因上奏“忠叛即分,彰讨宜决”一疏,被熹宗皇帝认为与时相忤,调南京大理事卿,不久,心灰意冷,辞官重归乡里,公元1638年病逝,时年80岁。死后追赠工部右侍郎。
明朝万历年间,汝南有个叫傅振商的人,在朝任兵部尚书,打算修建一座横跨东西大街的牌坊,牌坊的北端是傅家的宅地,南端是一户贫苦人家李姓住宅。李家仅有一间临街的破草房,三口人,夫妻俩和一个刚刚七八岁的儿子。李家夫妻两个以磨豆腐、纺棉线为生,勉强度日,儿子叫李本固,正在私塾读书。傅家建牌坊开挖地基时,把李家门口堆满了土石,一家人出入很不方便,李父在家咳声叹气。李本固闷闷不乐,便问母亲:“傅家把牌坊修到咱家门口,这不是仗势欺人吗?”母亲说:“孩子,这是傅大人奉旨建牌坊,咱可不能说闲话呀!”家牌坊落成时,举行隆重的仪式,家中宾客盈门,甚至万历皇帝也派使臣祝贺。这时,李本固再也憋不住了,小小年纪的他毫无惧色地走进傅家客厅,质问:“傅大人,你家修牌坊修到我家门口,将来我家修牌坊时,你让我修哪里呀?”傅振商一看是对门卖豆腐老李头的穷小子,嘿嘿笑了两声,说:“你呀,将来要修牌坊,就修在我的牌坊上吧。”“说话可得算数?”“决不食言!”
李本固听罢,扭头走了。
回家后,李本固发奋苦读,立志上进,学问增长很快,12岁能作诗写文,才华横溢,名重乡里。有一天,有位河南巡抚听说汝南有位少年才子李本固,他自恃才高,在一次去汝南时将本固叫来要当面试试他的才华,遂出了一上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本固听后并不回答,手拿书本晃了晃。
巡抚见李本固答不上来,越发得意,又出一联:南海寺,寺前有寺。
本固听了,仍不回答,又用手指指北方摇摇头。
连出两联,本固不答,巡抚自以为心中有底,便嘲弄道:“久闻你是汝宁才子,不想竟是徒有虚名……”言毕,哈哈大笑。但没等笑完,本固发话:“大人,我早已对上了下联,您怎么还不知道呢? ”
巡抚一听来了气:“你小小年纪竟敢胡搅蛮缠,明明是不会对,晃晃书,摇摇头,怎么会说对上了?”
本固笑答:“大人息怒,我这是哑对。你出上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我晃书本,即是对: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啊。大人出第二联:南海寺,寺前有寺。我手指北方摇摇头,是对:天中山,山后无山。”
巡抚听罢,哑口无言,心悦诚服,只好当着众人面说,汝宁出才子,真乃名不虚传。
本固在县里参加童试,文章写得好,本应是头名,却因得罪了主考官,最后只得了第四名。在考试完主考官离开时,年轻的本固想戏弄一下主考,便跟他出城,并一路高喊“四名秀才李本固,送主考大人”。弄得主考心烦意乱,就想以对对联难倒他,便说:“咱俩对对联,对上了,我还让你送,对不上,你就自己赶紧回家。”说着,主考官望着城南关一座无影塔,因塔顶有铁尖,便出一联:“南关内铁钻钻天。”本固一乐,看路边菜园种的红萝卜,灵机一动,答:“北门外金钉钉地。 ”
出了城,主考官见一村口大麻子叶伸到路边,又出一联:“大麻子伸绿掌,要啥? ”
本固一抬头,一家院落有石榴树结满红石榴,随口便答:“小石榴张红嘴,笑谁? ”
主考官禁不住大笑,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倔强的孩子。于是,在走到一座土岗前时,他向本固告辞:“今日辞别黄土岗。”
本固随口又答:“他年相逢白玉街。”说罢,拱手一拜,与主考分手。
第二年,万历(公元1580年) 庚辰科会试,本固赴京赶考,21岁他,殿试连捷,进士及第,高中状元,在白玉街与那位主考相逢。因任上政绩卓著,几年后被擢升为御史。
没想到七八年后,李本固刻苦读书,不仅考上了状元,而且还当了吏部天官,官职比对门还大。本固按皇上旨意回家修牌坊时,对门傅振商又羞又愧,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按照当初的诺言,同意让李家把牌坊修到自家的牌坊上。虽说李家再三推让,但傅家执意践行诺言,于是,在汝南便出现了天下少有的牌坊上建牌坊。听老年人说,坊上坊解放初期还在,外地人到汝南总到旗杆街看看牌坊上摞牌坊的奇观,可惜“破四旧”时给扒掉了。
传说李本固考上了状元后有一年回家,邻居张老汉新开了家剃头铺,开张好长时间,生意清淡,便请李本固写副对联,以借名望。李本固平日就一副热心肠,乡亲有事,有求必应,于是来到剃头铺,略加思索,提笔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拳打(过去剃头匠剃头时要给客人捶肩背,称为五花捶)天下众好汉。下联:刀扫满朝文武官。横批:顶上功夫。
众人看了,齐声叫好。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来看对联兼剃头的、来剃头兼看对联的,蜂拥而至。从此,生意兴隆。
1991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河南汝南县卷》,辑录的李本固的传说就达14篇,其中,“坊上坊”、“哑对巡抚”、“巧对主考官”、“给剃头铺写对联”、“天官堤”、“编修汝南志”最为著名,几乎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
还有一件事也应该让汝南后人永远牢记,那就是本固先生编纂了驻马店市第一部地方志《汝南志》。当初,本固先生被贬回到汝南后,便在故里修建了一所宅院,名曰“碧筠馆”。平日深居简出,惟以读书、与朋友酌酒为乐。所谓“无所事事,时携棋局樽酒,数相过从,以耗壮心,而遗余年”。有一次,时任汝宁知府的黄似华去拜访本固先生,看到先生家中收集的资料,便提出请本固先生编修汝南志的要求。开始,本固先生极力推辞,但黄知府认定了他,说,这件大事非别人能胜任,先生学富五车,又有经验,你不做,谁又能做呢?本固先生见黄知府心情切切,而自己也早有此心,便慨然应允。当时,黄似华给他的时间是三年。但令黄似华没想到的是,这部“为纲者十有二,为目者四十有五,共二十四卷,涉及天文、地理、人事、物情的煌煌志书,竟在9个月内完成,而且体例完备,纲目统考,层次清晰,严谨有致,被后人认为是明代河南方志出类拔萃的佳作。随后,他又将那些不宜入志的奇闻逸事,整理编选了一部四卷本的《汝南遗事》,于1608年(万历二十六年)刊行。至清朝,被清大学士纪晓岚收录在他编修的《四库全书》之中。
天中多才子,汝南名士多。李本固只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他们做官清正廉明、刚直公正,回乡为民办事、恩泽乡里,深受家乡人民爱戴。今天,我们要发扬这种精神,刻苦学习,造福天中。
老张、大黄和小白(汝南县三中 王继伟)
老张早早起来,没顾上洗脸刷牙,匆匆给大黄喂了两粒保胎药。
老张是我的邻居,叫张守贵,瘦瘦巴巴的身架却很是硬朗,头顶上灰白的头发,好像戴着一顶小毡帽。在我印象中,他每天第一件就是出去溜达。
退休已有两年了,原来在单位不大,也没几个人知道。退休后无官一身轻,老张开始不太适应,于是整天在市场上转悠,寻找机会。终于,他发现身边的独守老人就像街边停的小汽车一样,几乎一夜之间多了起来,子女都不在身边,就想养只小狗陪伴自己。用老张的话说:“在单位时上班没发财,不在位了得发点狗财。”
“猫三狗四”是说猫要怀孕三个月才生小猫;狗要怀孕四个月才生小狗,老张从小生活在农村,一年弄几窝狗娃子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凌晨五点,老张卧在床上辗转难眠。身旁是他的妻子,那个五十来岁的老太太,此刻她的睡容安详,嘴角微微上翘,额上的褶皱弯成了好看的弧线,发丝稀零,短发随意地耷拉在她侧卧时朝上的肩上。他轻轻地为妻子把被角掖紧,小心翼翼地生怕把她惊醒。
月光透过素色窗帘落在木地板上,留下深深浅浅的模糊的影子。借着幽微的月光,他看见角落里那只大黄狗躺在绿色的棉质狗窝里用一双黑溜溜的眼睛注视着他,看上去乖巧可爱。“要不咱们出去走走,”他张嘴冲大黄狗做着口型,大黄狗似乎听懂了,对他汪汪了两声,从狗窝里钻出来,冲他摇了摇尾巴示意。
于是他起床了,绷紧着神经害怕惊动了妻子。他踏在床侧的棉布拖鞋上,打开床头灯,穿好毛衣,又穿好裤子和厚外套,之后仔细的理好衣裳。最后从床头柜上拿了钥匙揣进口袋,从客厅的鞋柜上取下牵狗的绳套在大黄狗的脖子上,手就着狗链子触到了柔顺异常的狗毛,于是他微微地拍了拍大黄狗的头,大黄狗乖驯的微眯着眼睛。
出北门,过石桥,一路狂飙广场上,人比较多,做健身操、打太极拳的,还有舞剑的,更多的是绕着广场跑步,老边走边看周围,有牵着小狗慢跑的年轻女人,有头发花白的老人,还有为数众多的中年人,他们边跑边聊,从孩子、家人、同事、朋友,聊到社会、人生。
“她一生就呆在一个小笼子里,每次发情就配种,直到在三岁时生下了3只小狗。”
“最近几年也不知怎么了,布布下的崽好像营养失调,没几天就夭折了。”
“你没注意,最近几年桃树似乎营养不良,桃花开得鲜艳,可也是坐果少。”
“最近这三五天,突然发现挺健壮的黄瓜秧和豆角秧叶子卷叶、干叶,不知道怎么防止。”
“是的,给小麦打过除草剂的气味飘过就影响黄瓜秧,对桃、李、杏等敏感果树易造成落叶、叶片卷、叶变形等危害。”
“我问过专家,除草剂的气味影响小狗怀孕,即使受孕成功也易早产等。”
“那会不会影响人怀孕?”
“我没问专家……”
老张在路上遇到一只遗弃的小狗。她性格温顺,银色的毛发闪亮闪亮的,有时也会发出“汪汪”的叫声。他摸摸她的毛,她就轻轻颤抖一下身子,非常惹人喜欢,没想到那小狗一直跟大黄回到家。老张收留下她,给她取名小白。
2015年3月1日
天中山与颜真卿(汝南县三中 王继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语道出了天中宝地的钟灵与神奇。可是,我告诉你,这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登天中山、游南海寺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不朽的名句。这座天下最小的山,叫天中山,就在汝南县。天中山虽小,却名扬天下。“天中山,三尺三,来到天中山,一步可登天。”这是流传于汝南民间的歌谣。有点夸张,但很传神。“三尺三”,极言山小;“登天”,也反映了天中山与天地通灵的神秘。的确,天中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它只是一个标志,一个象征,或者说一种图腾。
据史书记载,天中山位于中原之中的汝南城北1.5公里处。那是一个茫茫绿源托起、悠悠汝河环绕的绝佳妙处。舜时,分天下为十二州:冀、兖、扬、青、徐、荆、豫、梁、雍、幽、并、营(《尚书•舜典》);禹时又分天下为九州:冀、兖、扬、青、徐、豫、梁、雍、荆(《尚书•禹贡》);西周初年,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定都洛邑。派人到各地用土圭测影,观测天象地理,测定:“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尤在豫州之中”(重修汝南县志》)。“土圭测影惟此地为天中。”“自古考日景,测分数以此为正。”(《读史方舆纪要》)于是,堆土为山,称天中山。山不大,方圆30余米,不高,10余米。颜真卿亲笔“天中山”两块石碑屹立于山麓。这是一座无价的文化名山。金镇有《天中山》诗咏之:
孤屿当城北,
登临见大荒。
云阴连楚甸,
山色入吴房。
百战余残垒,
千村祗夕阳。
土圭常不改,
影似昔时常。”
其实,天中山之所以能名闻天下,还与伟大的爱国老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有关。
晚唐“安史之乱”平定后,不久,全国又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动乱局面。以淮西节度史李希烈及其部将吴少阳吴元济为首占据蔡州(现汝南县城),到处烧杀掳掠,对抗朝廷,危害百姓,一时间,闹得中原大地鸡犬不宁,生灵涂炭。
唐德宗建中四年,即公元783年二月,为了慰抚受苦受难的淮西黎民百姓,为了大唐江山统一,七十多岁颜真卿奉命只带一个书童,从长安出发,千里迢迢,奔赴淮西,力图说服叛贼。听说白发苍苍的颜鲁公只带一个书童,李希烈带领一千名亲兵冲上来,个个拿着尖刀,围着颜真卿骂口不绝,摆出要杀人的架势。颜真卿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怒目而视,面不改色,厉声质问道:“你们如此举动,究竟想干什么!”李希烈一看下马威失灵了,忙假惺惺向前陪礼:“休得无礼,小辈早闻太师大名,请不要介意。”随喝退爪牙,请颜真卿到驿馆安歇,以礼相待。
次日,李希烈大摆筵席,招待颜真卿,名为接风洗尘,实则别有用心。席间,李希烈笑嘻嘻地对颜真卿说:“老太师,唐室将亡,我就要即位称帝,正好老太师前来,真乃天赐良相!”颜鲁公拍案而起,厉声说道:“吾年上八十,官至太师,吾宗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说罢,甩袖而去。
李希烈恼羞成怒,气得面红耳赤,但一时说不出话来。
可他贼心不死,又派李元平前去劝说。李元平原为汝州刺史,被叛军俘虏后贪生怕死,屈膝投降。见李元平,颜真卿早就恨透了他,不等他说话,颜真卿骂道:“你身为朝廷命官,不思效忠国家,反而卖身求荣,今又助纣为虐,竟敢又来劝我,真不知天下有羞耻二字!”
李元平灰溜溜走了。
李希烈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把颜真卿囚禁在蔡州城北天中山旁的龙兴寺,派手下景臻到龙兴寺威逼颜真卿。景臻在院子里堆满干柴,泼上油脂,点起火堆。他指着火堆,对颜真卿恶狠狠地说:“摆在你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要么烧死你!”颜真卿二话没说,起身扑向大火。景臻怕烧死了没法向主子交代,急忙上前拦住。
颜真卿想自己难免一死,决心以死报国。于是自作了遗表、墓志、祭文,并写下了著名的天中山碑,以表心志。
叛将李希烈软硬兼施,办法用尽。颜真卿以国家社稷为重,不顾个人安危,晓以大义,劝说李希烈停止叛乱。面对谩骂威胁、高官厚禄利诱,颜真卿威武不屈。
唐兴元元年八月三日,公元785年8月23日,丧心病狂的李希烈派人将他缢死在蔡州龙兴寺内,终年77岁。颜真卿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光明磊落的品格,他的爱国精神,成为后人的榜样。
去年清明,我又一次拜访了天中山。远远望去,一座四角翘起的门楼像展翅欲飞雄鹰,走过一座古色古香小桥,门前一幅对联格外醒目,“天中圭影千古运转, 颜鲁公气节万世长存”,横披”日月同辉”,郁郁青青松柏,映衬着暗红色仿古大门,庄严肃穆。
穿过大门,迎面一座碑楼,丈把高,青砖砌,横写的天中山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随行的人说,这就是鲁公写下的那三个光照千古的大字。我走近些,仔细瞻仰,青石,苍字,个个遒劲有力。
明朝万历进士傅振商亦有诗云:
鹅池春雪接河干,十万人家卧晓寒。
不是将军留马迹,游人怎得画图看。
诗中的鹅池在天中山南侧不远处。这位祖籍天中的兵部尚书站在天中山上,不禁浮想联翩。
爱国精神是什么?我陷入思索:是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高风亮节为国捐躯,是威逼利诱下的钢筋铁骨,是面对叛臣贼子的拍案而起……大书法家颜真卿在小城汝南的天中山下给我们作了回答。
【满江红】元宵节(教体局 邱士敏)
火树银花,
不夜天万家团圆,
懒洋洋,
新年梦境,
飘飘欲仙。
元宵姑娘步姗姗,
容光焕发春意漫,
溢节日喜庆于言表,
贺团圆。
观花灯,
夜狂欢;
猜谜语,
吃汤圆。
看乐此不疲,
蹦跳呼喊。
皎洁明月陪我度,
但愿千里共婵娟;
再编织明日心中梦,
宏图展。
2015.3.6.
宝贝儿·春来·笺(汝南县第一幼儿园 方振宇)
宝贝儿
你淡淡一笑
就甜蜜了
我整个人生
春来
一不小心
把春天打翻在地
那些白色小花儿
就调皮的爬满我的裙裾
笺
取一枝玫瑰
为你写诗
素笺淡墨
载不动我所有情思
我在春天等你(汝南县第一幼儿园 方振宇)
我在春天等你
我托破土的草儿捎去我的消息
我在春天等你
燕子的呢喃里肯定有我这句
我在春天等你
经年的桃花儿都知道我对你的爱意
我在春天等你
满地的梨花写就的都是我爱的絮语
我在春天等你
挽缕春风为你做那嫁衣
我还叠了几朵阳光
我又裁了几片花香
煮一壶永久 点几根离别
最后再撒上几粒相思
在满月的田里
等你
花开的声音
为你(汝南县第一幼儿园 方振宇)
春深的时候
桃瓣开始排练那曲别离
时间之外
我开始回忆
如水的时光
一尾一尾游进我的思绪
我不知道有没有轮回
如果有
我仍选择在这里,想你
春夏秋冬
明媚清晰
可以染指一朵桃花
可以恋上蔷薇的粉美气息
还有屋檐滴落的雨
还有柳枝茵绿的笛
可以坐视莲花娇羞的笑
可以泅渡蛰居水湄的你
还能触摸桃子的甜蜜
化蝶舞一曲《梁祝》,为你
可以采菊东篱
可以访黛远迹
悠然醉卧
以水的姿势,轻抚大地黑色的肌理
可以看雪花瘦瘦的笑
可以嗅梅蕊淡淡的香
还有那支心事冻结的河流
悄悄抚平那抹残阳的忧伤
我读取了你所有篇章
我在为你打捞那枚沉睡的月亮
请她教你读懂我的唇语:
你不来,我不敢老去
请祖先回家过年(王岗镇常营小学 齐云轲)
童年时,除夕的清早往往会被一阵阵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击碎了残夜的宁静和漆黑。这时候,父亲会用手把我摇醒,倘若我睡意正浓,父亲会加大力气摇晃,直至把我的残梦彻底赶跑为止。在我们这,这时候是不兴说话的,说了则是对祖先的不敬,他们如若因此生气了,就不会回来过年了。所以,无论我多么的瞌睡,父亲只是用手摇晃我,而不喊我起床。
起床以后,我们脸也不洗便赶紧开了堂屋门和过道门,抓起昨晚上准备好的提篮子向外奔去。这时候天才麻麻亮,田野里到处是鞭炮声和烧纸飘飞的火星子,还有那十分好闻的烧香与火药味相杂的气味被风送来,深深呼吸,心中便顷刻间潮起股股暖意。路上碰见熟人,彼此往往不说话,只是点点头,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道路以目”。不过不同的是,这个成语的原意是周厉王控制国人的言论自由,不让人议论国政,大家怕有人监视,见了面也只好道路以目,免得祸从口出;而在这里,乡亲们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意、邀请祖先回家过年的诚意,才不与人说话的。到了地里一看,祖坟上已经插上了几炷香,——看来我们还是来晚了,有人比我们还勤快。父亲说:“明年咋着也得来早点儿。”我知道他是在埋怨我起床磨蹭,便点点头蹲下去,将提篮里的纸、钱、香、炮拿出来摆放好。父亲也蹲下来,将纸、钱点着,香也引燃,说一声:“俺爷呀,今儿个大年三十儿了,回家过年吧!”说着他跪下磕头,我也忙跪下磕头。之后,父亲用香引燃一挂小炮抛向空中,那炮像一颗流星在空中画了个优美的弧线后落在了麦田里,仍然心有不甘地高歌着。
之后,我们又将余下的先人一一唤醒,跪请他们回家过年。回家的路与来时的路不能重复,必须再绕一个大圈子才能回去。路上再碰到熟人,彼此之间依然是道路以目。到家以后,先将过道门口用一根竹竿挡住,以防祖先们不辞而别。随后,把祖先们请进堂屋正房里,门口也用竹竿挡着。祖先们在家里一住就是半个月,直至元宵节晚上,才请他们回去守好自己的那个家。
这些都是我童年时的事儿了,而今这些习俗有的已经被人为地更改了,比如:有的人在请祖先回家的路上说说笑笑,跪请也变成了蹲请,甚至立请,请祖先回来以后门口也不挡竹竿了。若干年后,老一代相继老去,这些敬请祖先回家过年的习俗与规矩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看看而今年轻人对什么事都一切无所谓的样子,我的心不由得揪起老高。
【蝶恋花】莫负春景(汝南二中 刘冬丽)
应是柳青花意盛?
绿水融融,
细雨湿斜径。
人倚小桥留倩影,
如诗如画天中景。
夜幕阑珊清目炯,
缕缕琴音,
牵得文心动。
漫想漫描何苦更,
年华莫误明朝共。
【清平乐】花木修剪(汝南二中 刘冬丽)
晚来清寂,
茶冷无心续。
枕卷落尘轻拂去,
日日匆匆难记。
百思无力消愁,
提壶弄草翻修。
绿意融融雅室,
伴侬几度春秋。
欢迎浏览:天中山教师笔会 天中作文网 天中书苑 汝南教育信息网纪念版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