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杂诗组诗135
上古风云人物50首
盘古
混沌未判,天地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持巨斧劈开鸿蒙,阳清之气上升为天,阴浊之气下沉为地。双目化为日月,血脉成江河,呼吸作风云,声音作雷霆,肌肤为田土,毛发为草木。开天辟地之功,亘古未有,万物之始也。
1.《盘古一》东韵
浑如鸡卵隐鸿蒙,盘古酣眠永劫中。斧钺横挥开广宇,玄黄顿裂显苍穹。
眸凝日月乾坤朗,血润山川脉络通。光彩照人昭旷代,生生不息韵无穷。
2.《盘古二》新韵
鸿蒙未判卵中眠,一斧劈开混沌天。身化山河撑九域,息为云雨润八埏。
目凝日月悬双曜,发变星辰布大千。莫道形骸终散尽,至今犹在脉纹间。
3.《盘古三》元韵
一从挥手启玄元,混沌始分乾与坤。斨斧铿铿谁匹敌?身躯硕硕统称尊!
星辰日月精明气,雨雪风云浩荡恩。亿万斯年等闲过,生生不息大家园!
玄元,谓天地未分时混沌一体之气;或道家所称天地万物本源之道;亦称老子。
伏羲
人首蛇身,通神明之德。仰观天文,察日月星辰之象;俯察地理,观鸟兽草木之文。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制嫁娶之礼,使人伦有序;造网罟,教民渔猎;作琴瑟,以和天下。华夏文明,自此肇始,为百王之先也。
4.《伏羲》支韵
蛇躯异禀世称奇,察地观天悟妙思。演卦阴阳通造化,教人书契启鸿基。
网成泽畔渔歌盛,弦弄庭前俗韵怡。德被千秋昭日月,文明一脉始于斯。
女娲
女娲wā氏抟黄土塑人形,赋予苍生灵智。时天柱折,地维绝,乃炼五色石补天阙,断神鳌四足立天地四极,诛杀黑龙平息冀州水患。又制笙簧以兴乐舞,定婚姻以明伦常。其一日化身七十,或为山川,或为草木,调和阴阳,化育万类,功盖乾坤,母仪华夏。
5.《女娲》东韵
鸿蒙初判显神功,抟土成人造化通。炼石补天消劫火,断鳌立极镇苍穹。
笙簧谐奏阴阳理,婚制新开礼乐风。一日七灵彰妙道,母仪万代德无穷。
炎帝
炎帝,姜姓,号神农氏,以火德治世。亲尝百草辨性味,虽一日中七十毒而不辍,著《本草》以济民疾。制耒耜教耕,启农耕文明;立市廛通商,便货物流转。削桐为琴,练丝成弦,创《扶持》雅乐。其德泽广被,既开医药先河,又兴农桑贸易,后世尊为医药、农耕始祖。
6.《炎帝》阳韵
神农创典济民康,踏遍山川百草详。耒耜开耕兴稼穑,市廛通货利工商。
桐琴玉轸调天籁,火德仁心煦八荒。一日毒侵七十厄,犹将圣术化甘棠。
黄帝
黄帝,少典之子,公孙氏,居轩辕之丘。涿鹿之战败蚩尤,统合各部。命仓颉创文字以载世,伶伦定律吕以正音;制舟车利交通,筑宫室御寒暑,作衣裳明尊卑。合符釜山定规制,建都涿鹿兴邦邑,自此礼仪、文教、百工渐兴,华夏文明肇基,后世奉其为人文始祖。
7.《黄帝》阳韵
涿鹿烽烟靖八荒,轩辕圣主拓吾疆。灵龟负字文明启,伶氏调音律吕彰。
宫室舟车兴治世,衣冠礼乐焕重光。釜山合瑞铭青史,华夏初宗万载芳。
华胥
华胥氏,上古之奇女子也。尝履雷泽巨人之迹,感而孕,诞伏羲。其国之民,无师长而自治,无嗜欲而自安,于生死无喜恶之分。入水不溺,入火不热,行于虚空如践实地,寝于虚幻仿若卧床。华胥氏德泽广布,为上古之母,人文初祖伏羲、抟土造人之女娲皆其后裔。
8.《华胥》微韵
雷泽灵踪迹入微,华胥圣境沐清辉。太初真性玄枢现,至道自然元气归。
蹈火无痕彰妙理,凌虚有象显神威。娲羲承绪传风教,德溥千秋万世巍。
华胥梦
《列子》载,黄帝昼寝,神游华胥国。其民无嗜欲,无爱憎,入水不溺,蹈火不热,乘空若履,寝虚如榻。帝醒悟至道,后世以 “华胥梦” 喻极乐之境、虚幻之梦。文人多借此抒怀,或寄理想,或叹浮生,为千古典故。
9.《华胥梦》鱼韵
轩辕一梦入华胥,万境澄明俗念除。蹈火不焚真性在,临渊无惧本心初。
云间漫步身如燕,榻上高眠室若虚。觉后犹思至淳世,何年再访圣人居?
10.《华胥梦》鱼韵
谁开列子未删书,独引轩辕访太初。蚁国槐安原并载,漆园蝶梦本同墟。
已销剑戟成星斗,更化炊烟作露蕖。忽报尘寰鸡唱晓,半轮残月照蘧庐。
“蘧qú庐”,相传为黄帝问道处。
【按】此律以“列子未删书”破题,暗藏《列子》原典与后人增补之辨。中二联熔铸“南柯梦”“庄周梦”两大典故与华胥梦形成三重镜像,“剑戟化星”暗合黄帝铸鼎传说,“炊烟凝露”暗喻华胥国无烟火气。尾联“残月蘧庐”与前作形成时空呼应,构建出更立体之神话阐释空间。
11.《华胥梦》(进退格·鱼虞韵)
列子灵篇启秘枢,黄舆直向华胥趋。冰魂已蜕形骸外,火浣犹存太古初。
星履踏残千劫影,云裳卷尽六尘污。觉来笑指蘧庐月,曾照轩辕悟道书。
12.《华胥梦》鱼韵
冰心解破幻形初,御寇骑箕访玉虚。星履量穷三界外,云纹织就九垓余。
黄舆默载华胥契,紫府新开混沌书。觉后不知身是蝶,满襟烟月浸蘧庐。
13.《华胥梦》虞韵【孤雁格】
灵台涤净现真如,列子乘槎谒玉都。星履量穷三界外,云裳织就九芒殊。
玄关暗契华胥境,紫府新铭混沌图。觉后浑忘身是蝶,满船清梦压冰壶。
祝融
祝融氏生具兽身人面之相,驾驭双龙,威赫非凡。其掌南方火政,司掌夏令,灼灼火德遍洒人间。既教民以火熟食,滋养体魄,又冶铸金属为器,开启工艺先河,使火之用惠及民生。祝融之火,光耀天地,仁德炽盛,后世尊其为火神,奉为火正之祖。
14.《祝融》阳韵
兽面龙身驭赤光,南州火政总玄纲。金熔冶铸开神器,粟熟烟炊易俗常。
德耀八荒昭赫赫,威行九域势煌煌。千秋庙祀承祥焰,长护朱明佑万疆。
共工
共工氏貌若人面蛇身,朱发铁臂,性烈如火。与颛顼争帝,战败后怒触不周山,致使天柱倾折,地维崩绝,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虽以败绩终,然其不屈之志、悍勇之姿,千载之下犹见锋芒。共工司掌水事,水德威烈,泽被苍生,后世奉为水神始祖。
15.《共工》阳韵
人面蛇躯怒目张,朱髭铁臂战玄黄。触山一震天维折,决水千层地脉伤。
纵败犹存吞昊志,虽亡不改裂穹刚。江河自此留遗魄,浩气森森万古扬。
有巢
上古之世,民皆穴处野居,屡遭禽兽侵凌。有巢氏观林木之态,悟构巢之法,教民架木为巢,以避虫蛇猛兽。冬日栖于洞窟御寒,夏季居于木巢避暑,自此始创宫室雏形。人居有定所,安宁得以保,告别茹毛饮血之态。其功绩奠定文明根基,开建筑营造之先河,后世尊为安居始祖。
16.《有巢》先韵【孤雁格】
洪荒野处尽腥膻,圣哲观机创木椽。架栋凌空遮雨雪,编枝作室避鹰鸢。
夏栖高树星辰近,冬隐幽庐暖霭绵。一筑宫墙开宇界,文明肇启自巢檐。
燧人
燧人氏仰观星象,俯察五行,始创钻木取火之法。其教民以火烹食,去腥除臊,滋养身心。火化之术,破生食之旧俗,启饮食文明之端;熟食既兴,亦为医药卫生之源。自此,民众善用火德,驱寒御兽、冶炼制器,华夏文明因之跃升,堪称人文初祖。
17.《燧人》微韵
仰瞻星斗俯观微,钻取阳精破夜扉。木燧烟腾腥秽散,石砧火迸曙晖归。
羹汤沸处民康泰,艾药燃时疠疫稀。自此人间生暖意,文明浩浩沐清辉。
少昊
少昊号金天氏,主司西方。以鸟名命官:凤鸟掌历法,玄鸟司春秋分至,伯赵管冬夏启闭,青鸟察时节转换。立度量衡以正规制,调律吕而谐八音,创《大渊》之乐沟通神人。其临治之时,百鸟欢舞,凤凰翔集,四境归附。后世尊为白帝,掌司秋令。
18.《少昊》阳韵
金天肇绪镇西疆,凤纪群官典制彰。玄鸟司辰分晷刻,青鸾候节判阴阳。
律谐玉管清音雅,乐奏云门瑞霭祥。百羽来仪昭圣德,千钟献寿映晴光。
帝俊
帝俊者,日月之父也。娶羲和、常羲,羲和诞十日,常羲育十二月。观象制历,以正四时,定节气而利稼穑。其裔布四海,季厘、中容、晏龙诸国并兴,咸沐德化。当是时,日月循轨,时序不紊,民生熙然,堪称上古盛景,载于神话。
19.《帝俊》阳韵
双妃诞曜定阴阳,历象乾坤运八荒。驭日金乌昭广宇,司辰素月焕华章。
德敷诸国承仁化,泽被群生沐瑞光。纬地经天垂典则,勋名万载耀穹苍。
20.《帝俊》先韵
诞育阴阳照大千,二羲夙缔契鸿玄。四时历象分寒暑,八节农功裕岁年。
德化远敷疆宇阔,裔孙广衍国邦连。巍巍伟业垂青简,帝俊威名亘古传。
尧帝
尧帝仁德若穹宇浩瀚,睿智似神明昭然。居茅檐不饰,用素椽无雕,食粗粮糙米,饮野菜羹汤,自奉俭薄。于通衢设诽谤木以纳民意,在朝堂立敢谏鼓而听直言。摒弃世袭,禅位贤德之舜,首开让贤之风。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击壤而歌太平,其德政与舜帝并称,后世以 “尧天舜日” 喻盛世清明,千载仰止。
21.《尧帝》东韵
仁德巍巍贯昊穹,茅茨不剪守清衷。庭开木立黎民信,殿敞鼙悬臣子忠。
禅让贤明开盛轨,躬行节俭树高风。尧天舜日升平乐,鼓腹含饴趋大同。
22.《尧帝》真韵【孤雁格】
德贯青霄智若神,茅檐土簋见清真。立梧广纳苍生语,悬鼓长闻赤子呻。
禅让开先昭大义,忧勤济世守贞纯。尧天击壤歌千代,永耀祥辉照后昆。
簋guǐ 音同轨,簋廉盛酒的瓦器;簋实置于簋器的黍稷
舜帝
舜帝躬耕历山,民皆让畔;渔猎雷泽,众悉让居;制陶河滨,器无苦窳。更有象耕鸟耘之异,天人共赞其德。及践帝位,惩共工、放欢兜、迁三苗、殛鲧于羽山,整肃纲纪。又操五弦琴,歌《南风》诗,以德化民,终致天下大治,四海咸宁,垂范万代。
23.《舜帝》东韵
历山耕作化民风,雷泽垂纶让畔中。象鸟衔禾呈瑞兆,神灵鼓瑟奏和融。
惩顽拓土宁邦邑,制礼调元毓圣功。一曲南薰传万世,巍巍德曜贯苍穹。
24.《舜帝》侵韵
雷波钓月隐清襟。畎亩躬耕涤俗心,玄鸟衔禾彰瑞应,瑶琴鼓韵洽时音。
敷仁立孝开昌运,去恶除凶正玉琳。漫抚南风黎庶乐,后昆仰止若崇岑。
25.《虞舜——孝感动天》新韵
挚爱何曾减半毫?父顽弟傲母嚣嚣。投石落井挖穴走,纵火焚仓持笠逃。
甘替耕田乐锄草,象争出力鸟驰劳。动天孝感得禅让,霁月光风万世标。
虞舜,瞽瞍(ɡǔ sǒu)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26.《虞舜——孝感动天》萧韵
纵使父顽而母嚣,历山耕种起云韶。象蹄踏月翻春垄,鸟翅裁霞织稔苗。
九死仓囷存至孝,重华德雨润枯凋。斑斑湘竹凝清泪,长绕南熏殿上飘。
颛顼
颛顼承天命而治世,行 “绝地天通” 之举,命南正重专司天界神事,火正黎掌管人间民事,使神人分治,秩序井然。制《承云》雅乐以祭天帝,端正婚姻礼制以明人伦。其治下疆域广袤,北达幽陵,南抵交趾,西至流沙,东极蟠木,凡天地生灵、大小神祇,皆受其德化而归附。作为五帝之一,颛顼主掌北方,其政教之绩,垂范千古。
27.《颛顼》阳韵
洪蒙开辟立纲常,六合分司靖八荒。承乐云门调玉律,制仪垂象正彝章。
北巡绝漠风烟静,南抚炎陬草木香。功铸鼎铭昭万祀,德流寰海沐恩光。帝喾kù
帝喾德容庄肃,行事合于天时。善取地财而节俭有度,抚育万民以利导教诲。敬迎日月运行,恭事鬼神之道。其娶四妃,功绩斐然:元妃姜嫄诞后稷,奠基农耕;简狄生契,为商始祖;庆都育尧,开圣明之治;常仪产挚,承继德业。帝喾调和天人,教化四方,四子皆成大器,于华夏文明贡献卓著,后世仰其仁德,颂其功绩。
28.《帝喾》庚韵
天极巍巍万象倾,乘龙御宇济群生。制财有度循周典,驭众怀仁见赤诚。
斗转星移璇柄正,川流岳峙泰阶平。四妃毓秀延瓜瓞,德业长辉颂圣明。
仓颉
仓颉氏生具四目重瞳,禀赋异于常人。其仰观奎星圜曲运转之态,俯察鸟兽蹄爪痕迹之形,取法自然万象,依类象形,始创文字。当文字初成之际,天雨粟米,鬼神夜泣,蛟龙潜藏,天地震动。自此,文字纪百事、通古今,百工因之有规可循,万物得以明晰可辨。仓颉之功,开文明之肇端,启智慧之蒙昧,后世尊为 “文祖”,立庙享祀,千秋不辍。
29.《仓颉》微韵
重瞳炯炯察玄微,奎象禽踪悟化机。一画开天惊鬼哭,六书肇世泣神欷。
粟飞玉宇三才焕,字立尘寰百业依。庙祀千秋崇造极,星河永映墨痕辉。
皋陶yáo
皋陶氏掌司法,以獬豸决狱。獬豸独角通灵,能辨善恶,触邪佞而护忠良。皋陶创五刑匡正邪恶,立五教导民向善,秉持明刑弼教、德主刑辅之道。其 “九德” 之论,倡 “宽而栗,柔而立” 等修身准则,以德性为纲,礼法并济。此说开儒家德治之先声,后世尊其为司法鼻祖,刑狱礼法之制,多承其源。
30.《皋陶》阳韵
獬豸威仪镇八方,五规五教立纲常。九谟垂训开仁治,一鉴澄怀断曲详。
刑肃德昭明日月,民安讼息沐荣光。法魂永续千秋仰,圣迹长留万世彰。
羲和
羲和氏为日御之尊神,驭六龙驾金乌,巡行周天。其精研天象,定四时八节,辨朔望晦弦,使日月运行之轨、昼夜更迭之序昭然可察。民依其制,晓寒暑轮转,农事耕获皆循天时。尧帝命羲和 “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以正历法。自此,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各有其序。
31.《羲和》东韵
六龙驾日御苍穹,晷刻分明四季融。朔望推来耕稼序,晨昏定处岁年丰。
钦承帝命观星斗,敬授民时惠域中。德配乾坤功不朽,永悬赤帜耀长空。
常羲
常羲氏乃月御尊神,掌司月宫,调和月之圆缺,司理夜之明暗。其神辉洒落人间,万民仰赖,得以安寝。昔尧帝承天命,敕令常羲观测天象,校准仲秋时序,以正农时。常羲精于历数,察月相以定节气,功绩卓著。世人崇其德泽,尊为月母,千载奉祀,其神格巍巍,庇佑苍生,与日御羲和并耀,共守天地阴阳之序。
32.《常羲》庚韵
蟾宫独掌玉轮行,圆缺调和曙暮明。素影流辉澄永夜,清光洒露护苍生。
玄正岁序尧天定,月母遗风后世倾。万载冰奁凝瑞彩,千秋祀典寄深情。
蚩尤
铜头铁额,食沙吞石。造五兵以威天下,制铠甲以护其身。兄弟八十一人,皆兽身人语。与黄帝战于涿鹿之野,作大雾三日,黄帝乃作指南车以破之。虽败犹荣,后世尊为兵主,立祠祀之。
33.《蚩尤》删韵
铜头铁额震尘寰,铸甲熔金战未闲。八十骁雄躯若砥,三千锐阵势如山。
雾迷涿鹿昏天地,车指南星破险关。纵败犹留兵主魄,英魂长祀在人间。
精卫
炎帝少女女娃,游东海而溺,魂化精卫之鸟。其栖于发鸠之山,山巅松柏苍翠,岩壑幽深,多柘木之属。精卫每日自西山衔木石,往返东海,誓欲堙平溺身之渊。虽沧海浩瀚,而矢志不移,岁岁年年,衔木不止。其坚毅不拔之志,如金石之坚,千载以降,为人赞叹,终成百折不回之精神丰碑。
34.《精卫》先韵
炎帝娇娥溺海渊,精魂化羽破幽玄。口衔木石填沧溟,翅掠霜涛历岁年。
纵使波翻心愈烈,何辞力竭志弥坚。千秋尚说冤禽事,长照丹忱映碧天。
刑天
刑天氏与帝争神,战败后遭断首之刑。然其不屈,以双乳为目,肚脐作口,犹紧握干戈与斧钺(戚者,形似大斧,刃阔柄短,既可劈砍,亦能威慑,乃上古战场之重器),挥击不止。纵使身死,猛志长存,虽失头颅而战心未改。其至死不渝之抗争精神,浩然壮烈,千载之下,仍为世人传颂,堪为不屈意志之典范。
35.《刑天》庚韵
争神一怒战烟生,首落难移猛志宏。乳目圆睁观日月,脐唇厉啸慑沧瀛。
干戈未折星霜改,毅魄长存山岳倾。纵使形残魂不死,浩然正气永垂名。
西王母
西王母,豹尾虎齿,蓬发戴胜,威仪赫赫。居昆仑玄圃,司掌天厉五残,主刑罚灾异之权。亦握不死仙药,掌长生秘钥,为世间求寿者所仰。其外显威猛,内怀仁德,常降瑞霭、赐嘉祥,庇佑黎庶,调和阴阳,与东王公并立,共理三界,为道教尊神,千古以来,传说纷纭,声威远播。
36.《西王母》阳韵
蓬头戴胜镇玄黄,豹尾银牙啸八荒。按剑能平三界厄,衔珠可续万秋芳。
频传青鸟瀛洲信,长护朱幡阆苑堂。莫叹威仪惊世俗,慈心化作瑞云翔。
东王公
东王公,又称木公、东华帝君。冠三维之冠,衣九色云霞,居东荒仙山。与西王母共理阴阳二气,调和天地。主东方仙籍,司男子登仙之事,凡求道有成者,皆归其辖。德配苍穹,道合厚土,掌仙阶升降,为道门尊崇,与西王母同执三界仙箓,共主阴阳之序。
37.《东王公》阳韵
三璿玉冕映晴光,九彩云衣沐晓阳。泰宇调和参气化,仙章裁定立玄纲。
东溟阙下群贤聚,紫极庭中百瑞翔。德耀星河昭万古,道涵天地永流芳。
夸父
夸父奋然与日竞逐,疾驰若风,直追入日轮光晕。途中渴极,饮尽黄河、渭水仍不解,遂北赴大泽。然未及抵达,道中渴毙。临终弃杖,须臾间化为郁葱邓林,绿荫蔽野。其虽未竟逐日之志,然凌云壮心、无畏孤勇,纵败犹荣,千古之下,犹见其烈烈英风。
38.《夸父》阳韵
跋涉崦嵫追太阳,鞭云掣电破天荒。河干渭竭终难撼,力尽身疲未改刚。
弃杖成荫滋沃土,凝魂化气贯穹苍。功亏半篑犹无悔,不灭精神万古芳。
后羿
尧世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枯草木,黎庶罹难。后羿挽神弓、搭利箭,仰射九日,唯留其一,朗照人间。复于畴华之野诛凿齿,凶水之上戮九婴,青丘之泽缚大风,洞庭之渊斩修蛇。四凶既除,苍生获安。万民感其德,拥立尧帝,以主天下。后羿之勇,威震八荒,其功亦垂范千古矣。
39.《后羿》阳韵
十日横空烈焰扬,焦原裂土尽苍黄。弯弓九射金乌落,仗剑三征恶兽亡。
畴野除凶平凿齿,洞庭断蟒靖灾殃。功成不慕君王位,留得英名万载芳。
嫦娥
嫦娥者,后羿之妻也。昔后羿射日有功,西王母赐不死之药,嫦娥窃而食之,遂奔月宫。其形化为蟾蜍,居于广寒清冷之地。宫中桂影婆娑,玉兔捣药不止,吴刚伐桂无休。独守孤寒,唯明月相照,千载寂寥,徒留凄美传说,令后世叹惋不已。
40.《嫦娥》真韵
偷尝灵药别凡尘,独向蟾宫寄此身。芳桂婆娑藉风影,兔砧清越逐冰轮。
吴刚斧落千秋韵,后羿情牵一世颦。漫道广寒多寂寞,长空万里照离人。
句芒
鸟身人面,乘两龙。主东方之政,司春令之事。其神为木正,佐太皞治东方。春神既至,万物复苏,草木萌动,生机盎然。
41.《句芒》冬韵【孤雁格】
鸟躯人面御双龙,主掌东方淑气浓。青帝行时抽柳线,木神过处绽花容。
柔枝渐染千重翠,冻土徐苏百草茸。最是一年春瓮美,生机勃发韵无穷。
蓐rù 收
人面虎爪,白毛执钺。主西方之政,司秋令之事。其神为金正,佐少昊治西方。秋神既至,万物肃杀,草木摇落,天地始肃。
42.《蓐收》先韵
虎爪银毛钺在肩,西风肃肃下霜天。金神驭气凋丹叶,少昊分威锁碧渊。
众木摇零秋意重,群峰寂寞野云闲。寒辉遍洒山河静,漫卷残红入画笺。
玄冥
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主北方之政,司冬令之事。其神为水正,佐颛顼治北方。冬神既至,万物蛰伏,冰雪覆盖,天地闭藏。
43.《玄冥》冬韵
蛇绕青身踏玉龙,北溟深处掌冰封。寒飙一掠千山雪,冷意频催万壑松。
蛰伏虫鱼潜冻壤,低垂雾霭隐危峰。玄冥运肃行冬令,静待春回暖气浓。
44.《玄冥》冬韵
蛇缠碧体驾苍龙,北阙幽都总凛封。冷意忽凝千嶂雪,寒威顿锁万株松。
蛰藏鳞介沉冰底,低卷云涛隐峻峰。司掌玄冬操岁令,独留清气待春浓。
应龙:古神话中翼龙,亦称黄龙、飞龙。助黄帝战蚩尤,“畜水” 破敌;佐大禹治水,以尾画地成江,疏导洪流。其功赫赫,为上古神战与治水之关键,彰显神力伟绩。
45.《应龙》尤韵
翼展穹霄破蚩雾,尾描江壑导洪流。曾随圣主平凶寇,更伴先贤治九州。
鳞甲千年凝紫电,风云万里护金瓯。莫言龙族无功业,一啸威声震玉楼。
烛龙:《山海经》载,钟山之神,人面蛇身,肤赤。居北寒,睁眼为昼,闭目为夜,吹气成冬,呼气作夏,司昼夜四时之变,掌天地自然之序,神力通玄。
46.《烛龙》虞韵
赤鳞灼灼映幽都,一息能更四季图。目启扶桑升晓日,睫垂嵫崦落霞朱。
嘘成朔雪封千嶂,呵作炎风沸五湖。莫道钟山寒彻骨,阴阳轮转在斯须。
句gōu龙:共工之子,尊为后土。善平九土、治洪患,掌土地农事。
教民垦殖稼穑,兴农业之基,保民生安稳,为土地与农业之神,泽被后世。
47.《句龙》豪韵
九域安澜德自高,教民稼穑启耕刀。共工厥后承余烈,厚土间中化润膏。
阡陌逶迤连禹甸,稻粱丰茂慰农劳。至今庙社香烟袅,犹见祥光耀锦旄。
陆吾:又名开明兽,昆仑山神,人面虎身九尾。司天之九部与天帝园圃时节,守仙境、护园囿,掌时令节气,维天地秩序,拒外邪侵扰。
48.《陆吾》先韵
九尾凌风镇阆巅,金瞳如电照周天。掌巡皇圃三芝秀,爪按瑶台五色烟。
虎啸时催青帝令,鳞辉夜映素娥弦。昆仑雪霁云开处,十万神兵护玉田。
河伯:黄河水神,名冯夷,人面鱼身。主黄河水患、水运诸事。神话中与后羿等有纠葛,亦常与他神争水域权,其行迹关乎沿河民生与水界纷争。
49.《河伯》元韵
冯夷鼓浪出龙门,鳞甲翻成雷雨昏。冰辇时巡千里雪,珠宫深锁九重恩。
偶因洛女遗琼珮,敢犯羿弓沉晓暾。终古滔滔东去水,荣枯几度问渔村。
【按】河伯冯夷掀起波浪从龙门而出,他身上的鳞甲翻动,使得雷雨弥漫,天色变得昏暗。他乘坐着如冰一般的辇车时常巡视,所到之处好似千里飘雪。他那装饰华丽的水晶宫殿,深藏着来自天庭的重重恩宠。
河伯偶然因为洛水女神赠送给他美玉佩饰,与她产生情愫(这一行为),怎敢冒犯后羿的神弓(后羿曾射伤河伯),以至于让自己如同破晓的太阳般沉沦(陷入困境)。从古至今,那滔滔不绝向东流去的河水,见证了多少渔村的繁荣与衰败,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旱魃:黄帝女,原名女魃。涿鹿之战助黄帝破风伯雨师,战后神力失,滞留人间,所至旱灾。由助战功臣转灾患象征,命运跌宕,为旱灾之兆 。
50.《旱魃》新韵
涿鹿功成殢此身,赤衣犹带战尘昏。曾驱雾雨清八表,今炙田畴枯万村。
帝女魂归青冢月,野巫咒起碧潭云。人间莫怨天行虐,原是轩辕骨肉恩。
【按】在涿鹿之战胜利后,旱魃便留滞在了这里,她那红色的衣裳仿佛还带着征战时弥漫的昏暗尘烟。曾经,她能够驱赶迷雾和雨水,让天下四方都变得清朗明净。可如今,她却使田地炙热干涸,导致千万个村庄的庄稼枯萎。
身为黄帝女儿的旱魃,她的魂魄就像那归向青冢上空明月的幽魂一样。民间的巫师们在碧绿的水潭边念起咒语,唤起了云朵。人世间啊,不要去埋怨上天施行暴虐的行为,要知道这其实是黄帝对旱魃有着骨肉亲情般的恩义(才让她留在这里,即便带来灾害也未加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