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欣赏 > 学习感怀 > 详细内容
学习感怀24
发布时间:2025/8/22  阅读次数:8  字体大小: 【】 【】【


学习感怀24

李彦宏:成功者是时刻播种梦想的人

导语:“创梦中国”是梦之蓝携手搜狐共同打造的创业类公益项目,关注并助力中国创业群体,倡导新时代精英的梦想精神。2017年“创梦中国”特别企划《人物志》系列,旨在剖析创业界领袖级人物他们创业路上的故事,为新一代创业者开启更好的梦想时代。本期嘉宾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

【百度公司创始人 李彦宏】

“命运是一个人一生所走完的路,是一个人用一辈子完成的作业”。北大演讲,李彦宏开口即提命运:“但在我看来,命运不过是人生的方向盘,驶往哪个方向它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作为一个主动主义者,李彦宏从不在一个近似虚无的疆域里无谓延伸,他所具备的是清醒恒定的自知和自勉,使得他的心和他的梦想,越向前越趋近,越努力越澄澈。

李彦宏出生于晋地,这片土地盛产经营大神,讲究进取、敬业和团队精神,不知道李彦宏是否耳濡目染,至少在他回忆中,直到姐姐考上北大, 才知道有一个世界为“外面的世界”。在省会计算机比赛失利,少年发现太原有阳泉根本看不到的书,关于信息获取他并不占据优势。“自己从小心里就埋了一颗种子,要让所有人,要让全中国的人,不管你在多偏远的地方,能够像北大教授一样,方便平等的获取信息,找到所求。”信息平等,一个纯简的梦想,带着隐约的豪情壮志,却决定着梦想的搜索方向,这次经历同时也让李彦宏第一次感受到眼界和命运的关系。“我渴望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我相信这样能改变命运。”

从故乡到北大,从华尔街到硅谷,梦想构筑了一条自然而流畅的走向, “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甚至对我后来创立百度公司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李彦宏完成了成长搭建,形成独到的眼光和果断的性格,所以当他看清互联网时代人人最需要什么,果断出击创业。眼界是于对照和探索之后所呈现的细微层次,客观却不是不可改变,它的每一层进阶,都意味着自省,意味着更接近梦想的本质。

性格决定命运,太多人相信被决定的“命运”,李彦宏却说:“无论你的性格怎样,你都有可能成功。”有人评价百度的成功在于,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而且头脑冷静,不跟风不抢潮。其实这句话也适合李彦宏。“他知道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么,他知道自己所专注的,而别人做不到同样程度的就在搜索领域;在互联网低谷时他能鼓励员工不要看到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在竞争残酷的互联网行业,不擅社交擅长技术的李彦宏平和稳健,他像一个观察家,潜于浮躁之下无声汲取养分, 从不放弃自我要求,对细节几近苛求,不服输不退缩:“如果不能处于和别人竞争的环境下,我就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我就喜欢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无比清楚了解自己,是给与梦想另一种意义上保障,看得到问题更找得到出口。所以李彦宏如此总结: 我认为各种各样的性格都能够成功,关键是你要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一个判断,究竟自己的性格适合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坚持下去,你才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退缩、不轻易的去改变你的方向。我相信,做到这点,成功就会离你不远了,你的命运也会因此与众不同。”

梦想与命运之间有着予以对方的攫取和成全。“一个人想要成功,想要改变命运,有梦想是重要的。“李彦宏曾在《开讲啦》敞开心扉,关于” do you have computers in china?“的故事,刺激年轻的李彦宏归国创业,也是他坚定秉持用真正的技术改变世界,坚信信息平等的梦想初心。” 从那时起,我就梦想有一天一定会用自己手中的技术改变国人的生活。“。两间房八个人,搜索引擎之梦从北大资源宾馆起步,2003年百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的地位正式奠定,2005年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同时也让中国成为全球仅有的四个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从最初的网络信息平等到现在链接人与服务、线上线下O2O信息的平等,李彦宏初心不变。梦想像一道亮光,穿透每一个黎明,带领努力的心摸索到灵魂的另一个层面,发觉到真正的自己。“当你心中有梦想时,艰苦条件都变得不重要了。当你不再相信梦想时,就会发现周围全部是特别黑暗的东西,会特别不舒服。”改变世界的信念,让李彦宏在逐梦之路上步履不停,一路所焕发的生机和活力,结局已然不必追究,这过程足已美好足够强大。

现在的李彦宏已经成长为改变世界的互联网领袖。从灼灼发光的学霸少年到业界领跑的先锋人物,从一个创业期只有八名员工的小公司到享誉全球的互联网公司,李彦宏一个人的梦想成为一个公司的使命,不断为人生加速,更多的承担和付出。他这样鼓励创业者:“我们不仅要自己有梦想,还应该用自己的梦想去感染和影响别人,因为成功者一定要用自己的梦想去点燃别人的梦想,是时刻播种梦想的人。“梦想有着超乎寻常的生命力,在时间中淬炼出充分的纯度和力量,点燃心念和意志,发出茂盛而自由的光亮,并凝聚成强大的改变世界的力量,梦之蓝携手搜狐2017《创梦中国》鼓励梦想正能量,向播种梦想的先锋者致敬。

2017年创梦中国,与行业大佬共忆创业之初,回顾心路历程;创梦中国品鉴团走进梦之蓝工厂,逐梦经典探秘梦之蓝的情怀;创客大会百家争鸣,优秀创客同场PK;巅峰盛典运筹帷幄,智慧对弈剑矛相击。从一个人的梦想,到一群人的梦想,到一个品牌的梦想,梦之蓝关注创业者自强不息,助力年轻人筑梦起跑,鼓励梦想家坚持到底。勇敢追梦,梦之蓝始终温暖同行不离不弃。

梦之蓝:为了梦想,敬为梦想执着的人。

有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个人并不认同。我觉得无论你的性格怎样,你都有可能成功。

几年前,高盛公司前总裁在清华大学开了一门关于领导力的课程,专门邀请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全球CEO去讲课。有一次,我也被邀请去讲百度的成功故 事。当我给学生们讲完课之后,他跟我聊天说:Robin,你的性格和一般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或者企业家很不一样,你的性格很柔和,没有那么强硬。可是你做得 也很成功啊,而且我相信你将来会更加成功。

作为高盛的总裁,他几乎见过当今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企业家。而从他对我的评价来看,各种各样性格的人都有可能成功,只不过是看你有没有利用自己的性格优势来做事情。

比如说,有的人就是善于与人沟通,那就应该朝自己擅长的方向努力。他们非常愿意和客户沟通,也许未来就可以成为一名很好的销售人员,这样也会取得成 ;而有些人的性格比较内敛,就像一个技术工程师。我的性格里后者可能就更多一些。我在思维上比较严谨,逻辑性比较强一些。我不太愿意天天出去跟人喝酒, 更愿意坐在计算机前感受那些新的网络产品,去琢磨琢磨怎么样可以把它做得更好。

因此,我认为各种各样的性格都能够成功,关键是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作一个判断,究竟自己的性格适合什么。上帝关上一扇门,一定会打开另一扇 窗,每个人都应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做喜欢做的事情,做擅长做的事情,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坚持下去,你才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退缩、不轻易地改变 方向。我相信,做到这点,成功就会离你不远了,你的命运也会因此与众不同。

在美国读研究生时,有一次,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当时,负责面试的教授可能对我的回答不满意,便随口问我:你是中国来的?你们中国有计 算机吗?尽管可能不是有心刺伤我,但教授的问题让我的心里特别难受,我觉得怎么能这样问我,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而且都20世纪90年代了,怎么可能没 计算机?这近似是对我祖国的一种羞辱。

但也就是这么一句话,激发了我内心那股不服输的精神和一定要实现中国梦的信念。从那时起,我就梦想有一天一定要用自己手中的技术改变国人的生活。这也是我为什么放弃了在美国稳定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回国创立百度公司的原因。

百度创立之初,一切都非常困难。我们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个房间作为办公室,加上我,公司总共只有8个人。尽管如此,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做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到了2001年底,与刚创业时相比,百度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此时我也认识到,百度如果想要在市场上有所突破,就必须超越当时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占有6成份额的谷歌。

2002年初,我组织公司技术人员开了个会。会上我告诉大家,我们必须在各项技术指标上全面超越竞争对手。当时,有的人认为这不可能,觉得百度的技 术实力和国际最先进的搜索公司差距太大了。我对他们说,百度此时还十分弱小,在国际乃至国内都还不太知名,影响力有限,但是百度凝聚了一批充满非凡理想和 远大抱负的优秀人才,大家就是要在这里做出一番事业,让中国人在中文搜索引擎领域扬眉吐气。

于是,一个名为闪电计划的15人技术攻关小组成立了。在那段时间里,我们的工程师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饿了就泡一包方便面,困了就席地而睡,醒来以后继续工作。

其实,他们中的许多人当时完全有机会到IBM、微软等跨国公司工作,并取得一份可观的收入,但他们却选择留在百度,拿着微薄的工资,没日没夜地工作。他们说是我的做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的梦想感动了他们,而我也被他们所感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百度在索引量、相关性、中文处理的相关检索、拼音的检索、纠错技术等方面大大提高,众多指标领先业界,加上后来的百度MP3搜索,公司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扩大。百度作为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的地位由此奠定。

因此,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心中有梦,有胸怀祖国的大志向,找到自己的梦想,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同时,我们不仅仅要自己有梦想,还应该用自己的梦想去感染和影响别人,因为成功者一定是用自己的梦想去点燃别人的梦想,是时刻播种梦想的人。

  

生活纪实:你抱着手机的样子,真的很孤独

“我穷得只剩下钱了。”一名富翁哀叹。其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却是空心的生命,空虚的心灵。一如这位富翁,也许不远的将来不少人就会是挤身在热闹的人群当中,却感觉是活在孤寂的小岛中。也许,“我孤单得只剩下我自己了”将会是手机控的哀叹。

【导读】或许当有一天,你不再频繁地更新朋友圈来获取存在感,也不需要通过沉迷于手机里那无形的虚拟世界来逃避生活的空虚与凉薄,想必那时的你,耳畔一定充斥着欢声笑语吧。

前段时间和蓝姑娘聊天,她向我吐槽了一个闺蜜。

闺蜜是蓝姑娘大学时的室友。毕业后两人分散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好不容易趁着假期有时间可以聚聚,蓝姑娘约了闺蜜出来逛街。

可让蓝姑娘感到纳闷的是,闺蜜那天全程都在招呼手机里的信息,玩自拍,修图发朋友圈,连吃饭时都一直盯着手机在看。

有好几次,蓝姑娘想和她聊聊彼此最近发生的事情,可闺蜜却对她说的话充耳不闻,把她当作空气似的晾在一边,惹得她尴尬癌都要犯了,明显感觉自己没有受到对方该有的尊重。

自此以后,蓝姑娘再也没有主动联系过这个闺蜜了。

曾看过一则新闻:

山东省日照市的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扭头进房。

这则新闻让我回想起在很多年前,每次去外婆家,我总是习惯性地躲在角落,拿出手机自顾自地玩起游戏来。

偶尔,外婆也会走到我身边,问起我最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而我的眼睛始终没有从屏幕上挪开过,回答得也极为敷衍。

有一次经过厨房,听到外婆和家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啊,个个都只顾着低头玩手机,感觉想跟他们说上几句话都很困难。”

当时的我并没有特别在意。几年过去,外婆早已离开人世。每当回想起外婆说过的这句话,我总会感到特别懊悔,只恨自己当初没有多花些时间陪长辈们说说话。

如今想来,因为过度沉迷手机而错过了那些与身边重要的人交流的机会,确实挺不该的。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见面吃饭,谈话变得越来越少。宁可不错过微信里的任何一条消息,朋友圈的每一条动态,微博上的每一条热点新闻,也不愿意和坐在自己身边的人过多交流。

这似乎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常态,也是人和人在一起时很普遍的一种现象。

看过一期演讲,演讲者说过一句话:我们正在放任科技将我们带向歧途。我们口袋里那些轻巧的电子设备,在心理上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它们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本身。

原来一台小小的手机,足以将我们的生活搅得翻天覆地。可悲的是我们却从来未曾察觉过,仍旧麻木地允许着这种情况的发生,心甘情愿地过着被手机绑架的日子。

记得大学毕业后的一段时间,我对手机异常沉迷,每天攥着手机刷朋友圈、看视频、打游戏。甚至在社交场合用餐时,也不忘低头刷着手机,完全不理会在场其他人的感受。

有一次,一个前辈狠狠地训斥了我一番:“文翼,你抱着手机死不撒手的样子,看起来真没礼貌。”

如今的我已渐渐学会收敛,明白了在某些场合能控制住自己不把手机掏出来玩,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外国摄影师拍摄过一组名为“Removed”(远离)的作品,曾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

相片中,所有的手机都被摄影师偷偷拿掉了。人们孤独地盯着自己的手掌,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看上去仿佛被抽去了灵魂,对身边的人置之不顾。

至亲至爱的人就在身边,却背对背关注手机。

刚刚成为夫妻的两人,礼服还未来得及脱下,就已经望向了手中的手机。

母亲和孩子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再交流。

摆个姿势、拍张照片,然后发个朋友圈,似乎成了如今旅行的标配。

哪怕是在等待红绿灯的两三分钟里,也会习惯性地拿出手机看上两眼。

手机似乎已经逐渐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摄影师说,这组照片的灵感,来源于咖啡厅邻座的一家人。当时的他发现,爸爸和女儿一直低着头专注地玩着手机,没有和身边的家人有过片刻的交流。

这个画面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他在日记中写道:“他们不怎么说话,爸爸和两个小女儿都掏出了自己的手机。妈妈也许是没带手机,也许是选择不把它拿出来。她一个人望着窗外,身边都是自己最亲爱的家人却看起来那么悲伤和孤独。”

所以他决定拍摄一组相片,来呼吁人们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对身边的人表达出更多的陪伴和关爱。

曾在一部电视剧里看到这样一句台词: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在天涯我在海角,而是我站在你旁边,你却在玩手机。

当家人不再交谈,爱人不再相望,好朋友渐行渐远,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变得疏离,其实就在那一瞬间。

有时候,我也会怀念起以前没有手机的日子。

那个时候,时间过得很慢。和恋人沿着环湖小道散步,静静地能走一个下午。想念一个朋友时,会一路小跑去几百米开外的电话亭给他打电话;也可以将心事写在纸上,塞入信封,寄给对方。你甘愿把一切的时间和精力,分给身边那些重要的人,内心温暖而真切。

或许当有一天,你不再频繁地更新朋友圈来获取存在感,也不需要通过沉迷于手机里那无形的虚拟世界来逃避生活的空虚与凉薄,想必那时的你,耳畔一定充斥着欢声笑语吧。

你的孤独终会得到治愈。而你最想说话的人,也都在身旁。

  

人生的奥秘与境界,说绝了!

1.【夫妻和谐皆大欢喜的技巧是:装聋作哑】好男人装聋——任女人唠叨不休,好女人作哑——任男人海阔天空。

2.【人的一生】选对老师,智慧一生;选对伴侣,幸福一生;选对环境,快乐一生;选对朋友,甜蜜一生;选对行业,成就一生。

3.【人之最】健康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善良是最好的品德;关心是最真挚的问候,牵挂是最无私的思念,祝福是最美好的话语!

4.【路和树】爱人是路,朋友是树;人生只有一条路,一条路上多棵树;有钱的时候莫忘路,缺钱的时候靠靠树;幸福的时候别迷路,休息的时候浇浇树。

5.【如何品味人生】烦恼别去理会,短短数十寒暑,何不潇洒面对;朋友经常联系,别管话费多贵,闲时发个信息,伴你开心开胃。

6.【福】人生多有福,想开就知足。思量饥寒苦,饱暖就是福。思量劳累苦,清闲就是福。思量孤独苦,友多就是福。福禄系于心,心正得大富!

7.【平安就好】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丑人俊,顺眼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穷家富,和气就好;谁对谁错,理解就好;人的一生,平安就好。

8.【会生活】多歇歇别太累,到时吃按点睡;看上就买甭嫌贵,决不和环境来作对;得空与友聚聚会,既有清醒也有醉;能挣钱会消费,生活才算有滋味。

9.【人这一辈子】人这一辈子,怎么都是过,与其皱眉头,不如偷着乐。冬天别嫌冷,夏天别嫌热,有钱别装穷,没钱别摆阔,闲暇养养身,每日找找乐,苦辣酸甜都尝过,才算没白活!

10.【生活中】生活中要用大海的胸怀面对,用科学的方法支配,用皇帝的御膳养胃,用清新的空气洗肺,用灿烂的阳光晒被,像懒猫一样安睡。

11.【平安就好】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丑人俊,顺眼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穷家富,和气就好;谁对谁错,理解就好;人的一生,平安就好。

12.【忘却尘世的累】以粗茶淡饭养养胃,用清新空气洗洗肺,让灿烂阳光晒晒背,找群朋友喝个小醉,像猫咪那样睡一睡,忘却辗转尘世的累。

13.【情字了得】世上最难断的是感情,最难求的是爱情,最难还的是人情,最难得的是友情,最难分的是亲情,最难找的是真情,最难受的是无情,最可爱的是你微笑的表情!

14.【懂得】懂得喝酒的人,找到感觉;懂得知足的人,找到快乐;懂得放下的人,找到自由;懂得珍惜的人,找到幸福;懂得关怀的人,找到朋友。

15.【养气】多读书养才气,慎言行养清气,重情义养人气,能忍辱养志气,温处事养和气,讲责任养贤气,系苍生养底气,淡名利养正气,不媚俗养骨气,敢作为养浩气,会宽容养大气。

16.【养生四要素】善良是心理养生营养素,宽容是心理养生调节阀,乐观是心理养生不老丹,淡泊是心理养生免疫剂。

  

什么样的人活得更幸福?

——哈佛持续76年跟踪700人一生

【前言】我们越来越痴迷于社交网络,可以不断地为陌生人点赞,与一块冰冷的屏幕日夜不离,和140字的段子交流内心,却未曾努力打开我们的心扉,和真正那些需要我们也被我们需要的人,来一场坦诚相对的谈心……

2年,这批人(跟踪对象——本博注)都会接到调查问卷,他们需要回答自己身体是否健康,精神是否正常,婚姻质量如何,事业成功失败,退休后是否幸福。研究者根据他们交还的问卷给他们分级,E是情形最糟,A是情形最好。

每隔5年,会有专业的医师,评估他们的身心健康指标。每隔5-10年,研究者还会亲自拜访,通过面谈采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目前的亲密关系、事业收入、人生满意度,以及他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是否适应良好。

724名男性可谓是,"史上被研究得最透彻的一群小白鼠",他们经历了二战、经济萧条、经济复苏、金融海啸…他们结婚、离婚、升职、当选、失败、东山再起、一蹶不振…有人顺利退休安度晚年,有人自毁健康早早夭亡。

这里面包括形形色色的人,也记录形形色色的人生。其中有不知名的商贩走卒,也有后来成为民权运动家的领袖,甚至还有国会议员,和一名总统,那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肯尼迪。

现如今,这群人里面,还有许多人健在,已是90多岁高龄,项目能持续如此之久,连哈佛自己都深感意外。70年间,相关负责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追访的资料整理成书籍,作出一些概括性的结论。最近一本,便是2012年的,《TriumphsofExperience》。

那么,七十多年来,几十万页的访谈资料和医疗记录,最终给了人们怎样的启发呢?究竟什么样的人,最终能够比别人活得更有幸福感?2015年,项目第四代主管,哈佛医学院教授RobertWaldinger,在TED上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是社会名望吗?是财富的拥有程度吗?还是获得世俗社会眼里,所谓的巨大成功?不,幸福和它们没有直接关系,经过70年的研究分析和观点提炼,哈佛大学告诉我们:只有好的社会关系,才能让我们幸福、开心。

无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也好,还是从贫民窟走出来的人也罢,不管你是风光万丈,还是碌碌无为,最终决定内心是否有充足幸福感的,是我们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而好的社会关系,总的来说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孤独寂寞是有害健康的。那些跟家庭成员更亲近的人、更爱与朋友邻居交往的人,会比那些不善交际离群索居的人,更快乐、更健康、更长寿。那些"被孤立"的人,等他们人到中年时,健康状况下降更快,大脑功能下降得更快,也没那么长寿。

其次,关系的质量比数量重要。有多少朋友、是否结婚,这都不是最关键的决定元素。最让人感到受伤和不幸的,是人生中的龃龉、争吵和冷战。互相伤害、没有爱情的婚姻,带来的危害会比离婚更加致命。

参与者中,一对最幸福的夫妻说,在他们80多岁时哪怕身体出现各种毛病,他们依旧觉得日子很幸福,可以互相依赖。而那些婚姻不快乐的人,哪怕有一点不适,坏情绪就会把身体的痛苦无限放大。朋友之间亦是如此,不要追求数量的多少,该看两人是否趣味相投。

再者,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保护我们的大脑。如果在80多岁时,婚姻生活还温暖和睦,对另一半依然信任有加,知道对方在关键时刻能指望得上,那么记忆力都不容易衰退。反过来,那些无法信任另一半的人,身体很快就会走下坡路。当然,幸福的婚姻并不意味着从不拌嘴。有些夫妻,八九十岁了,还天天斗嘴,但只要他们坚信,在关键时刻能依赖对方,那这些争吵顶多只是生活的调味剂。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结论,可以为我们带来启发:当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一个人金钱上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与他人的关系水平;一个拥有"温暖人际关系"的人,在人生的收入顶峰(一般是5560岁期间)比平均水平的人每年多赚14万美元;

智力水平在110-115之间的人与150以上的人,在收入上没有明显差别;儿童时代受到良好母爱关怀的人,平均比没有母亲关怀的人,每年多赚87000美元;孩提时代和母亲关系差的人,年老后更有可能换上老年痴呆症;在职业生涯的后期,一个人儿童时代和母亲的关系,与他们的工作效率正相关;童年受到父爱关怀的人,成年后的焦虑较少。

既然和睦的人际关系,对我们人生的幸福,有着如此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什么我们偏偏就做不到呢?我们时常会因为有口无心的话,陷入失去理智的争吵…

我们花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记恨、愤怒乃至嫉妒他人。我们从琐碎到不能再琐碎的小事上,不断壮大我们的负能量和怨恨,为了不值一提的事互相指责。而这些宝贵的时间,我们本该可以拿来陪伴家人,与朋友远行,与恋人看一场电影…

我们越来越痴迷于社交网络,可以不断地为陌生人点赞,与一块冰冷的屏幕日夜不离,和140字的段子交流内心,却未曾努力打开我们的心扉,和真正那些需要我们也被我们需要的人,来一场坦诚相对的谈心…

对于陌生人,我们保持友好,可对于最亲近的人,我们反而用尽了狰狞与恶劣。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基于信赖与爱,对方终会原谅我们。而我们却严重地忽略了,自己的言语之失,冷漠以待和长期疏远,最终会让每一份原本可以和睦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糕,直至彻底丧失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而往往,我们自负,走捷径,宁愿花巨大的精力在工作上,以功利的目的去结交各路人群,却不肯花更多的时间,用在维护和经营一段,"毫无用处"的人际关系上,并以为很多事仍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全然未曾察觉到我们早已失去了什么。

李安在电影《饮食男女》中,借父亲之口说道:"一家人,即便是各过各的日子,但只有家人之间心底的那份顾忌,才让一个家有家的意义。"推而论之,爱情、友情,莫过如此,短短的"顾忌"二字,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又有多少人是全心全意做到了?

TED演讲的最后,Robert教授说,在研究的一开始,不管贫穷或富有,年轻人都十分坚信,名望、财富和成就,是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保证。而当他们苍苍老去,回顾自己的一生,他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100多年前,马克·吐温回首自己的人生,写下这样一段话,那是对我们最好的启示:"时光荏苒,生命短暂,别将时间浪费在争吵、道歉、伤心和责备上。用时间去爱吧,哪怕只有一瞬间,也不要辜负。"

  

董卿:终生学习的女人,魅力无穷

有一种女人,活得淡定从容,潇洒恣意。

她们的身上,有一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淡然,让人移不开眼睛。

董卿说:终生学习的女人,魅力无穷。

她自己就拥有那种魅力,柔韧坚定,灵魂有趣又时刻不忘学习以充实自己。

这样的女人,走在人群中即使不说话也自带光芒。

柔韧坚定的性格,增添女人的魅力。

生活中,每天穿梭在忙碌的工作里,经历着措手不及的风雨。

女人不仅仅要做优秀员工,也要做贤妻良母。会忙的焦头烂额,会感觉分身乏术,或许会慢慢变得性情暴躁。

但总有这么一类女子,即使面对着生活中的变故和风雨,依然从容,依然淡定。

苏轼的《定风波》里面提到过这样一位女子,诗曰: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她就是和丈夫共赴被贬之地岭南的女子——柔奴。

当时的岭南是烟横瘴疠之地,但柔奴从岭南回来却依然明眸善睐,仿佛岭南那环境恶劣之地对她没有丝毫的影响。

苏轼问她:难道你去的岭南不是那个充满瘴疠的苦寒之地?

柔奴淡淡回答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心安的地方,就是家。淡定柔韧的女孩子,永远坚强乐观。

这样的女子,即使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依然能够以一副坚韧的态度去面对。

那份坚定淡然,不是妥协,是真诚,是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她们拥有着高级的魅力,随遇而安不被世俗侵扰。

有趣的灵魂里,藏着女人最高的魅力。

生活或许并不能事事处处皆如人意,但有一类女子却总能把本来无味的生活过得摇曳生姿,妙趣横生。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这世界上,好看的皮囊很多,但有趣的灵魂却很少。

她们或许并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但却有着无比有趣的灵魂。

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素爱读书和藏书,在他们的生活中,读书的乐趣并不仅仅是独自一人畅游在书的世界里。

《金石录后序》中记载:

李清照爱读书且记性颇好,每次吃过饭后和赵明诚一起烹茶的时候,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谁先喝茶。

茶煮好以后,其中一个人就问某典故出自哪一本书哪一卷第几页第几行,如果对方答中了,就先喝茶。

赢了的人有时候就会因为太过开心,而把茶洒在衣服上。

或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他们有钱,才可以去过那样轻松有趣的日子!

其实赵家也并非富有之家,赵明诚夫妇爱金石和藏书,有时身上无钱甚至把衣服当掉去买书。

但在他们看来,即使是那样穷困的日子,也是开心的。

有趣的灵魂能把平淡清贫的日子,也过得温馨浪漫,丝毫不会觉得生活索然无味。

女人的最高魅力,就是注重生活,就是有趣和可爱。

一个女人,不是因为漂亮而拥有魅力,而是因为有魅力才会漂亮。

不忘记终身学习,维持着女人的最高魅力。

一个时刻保持着上进、终身学习的女子,总有着日日常见、日日常新的感觉。

苏轼曾和一群文人朋友相聚西湖上的一艘船里,席间他们赋诗作画,畅所欲言。

有女子作舞以助兴,只见这女子不过十三四岁,清水出芙蓉之姿让苏轼很喜欢,写诗赞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把这女子喻作西湖,把西湖喻为西子。

宴会主人见苏轼对这女子青眼相待,就将她赠予苏轼,她就是王朝云。

朝云到苏府以后不仅学习歌舞,更学习写字和作诗。

满府的仆人歌姬,只有朝云坚持每日学习,她的气质谈吐和涵养都因每日的学习,而变得更加出众。

绍圣元年,苏轼被贬惠州,府里的人都离苏轼而去,只有朝云跟着他。

苏轼作词《蝶恋花》,朝云轻调丝竹,开口吟唱,唱到那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却泪如雨下,哽咽难继。

若不是她诗才颇高,又怎能看到苏轼这诗里阔达背后的伤心落寞与故作轻松?怎能让苏轼在她去世多年后依然为之念念不忘?

时刻不忘学习,时刻不忘为自己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样的女子,带着光芒。

从遥远的古代,一直到现在,像蔡文姬,像林徽因,像杨澜,像董卿,哪一位女子不是因为卓著的才情而备受人们喜欢。

终生学习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永远是保持魅力必不可少的状态。

张潮在《幽梦影》里面说: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女人的魅力,不仅仅是拥有一副姣好的面容,永远都少不了这三种特质:

柔韧坚定的性格,

有趣的灵魂,

一颗不忘终生学习的心。

这样的女人,自带光芒,有着女人的最高魅力。

上一篇:学习感怀23 下一篇:学习感怀25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