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悔读南华(故事)
据《北梦琐言》和《乐府纪闻》所记,温庭筠常常出入宰相令狐绹的书馆。令狐绹待他甚是优渥。因唐宣宗喜欢《菩萨蛮》曲子,令狐绹拿了温所作的《菩萨蛮》二十首,进献给唐宣宗,诡言自己所作,一面告诫温,不能向外透露此事。但温不久即泄于人知。
又有一次,唐宣宗作了一首诗,里面有“金步摇”一词,找不到合适的对仗语,让温来对,结果温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很是赞赏。“步摇”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因其行步则动摇,所以名之以“步摇”。“金步摇”,是以金为材质的步摇。“条脱”,是古代的一种臂饰,类似于镯子一类的东西。“玉条脱”,是以玉为材质的条脱。“金步摇”和“玉条脱”都属于人身上的饰物,金对玉,步摇对条脱,非常工整。但令狐绹不知道“玉条脱”是什么东西,出自什么典籍,于是就问温。温回答说是出自《南华经》(即《庄子》),并且还说《南华经》并不是什么冷僻的书,丞相在处理公事之余,也应该读点古书。堂堂一宰相,被一布衣书生如此“教训”,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
其实,在《南部新书》中还有记载,宣宗原本有意让温成为甲科进士。这本是他仕途的一大转机。然而,令狐绹却从中作梗,使得温的这一梦想化为泡影。仕途的失意,加上与令狐绹之间微妙的矛盾,让温心中充满了愤懑与遗憾。后来,他在诗作中写下“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之句。从字面上看,他似乎在感慨,像被人嫉妒而遭遇不公这样的遗憾,人多数都会有,而自己后悔读了《南华经》的第二篇文章。这一诗句引发了后人的诸多联想,有人以为“玉条脱”出自《南华经》里的第二篇文章《齐物论》。但实际上,《齐物论》里并没有“玉条脱”一语。宋代的王楙在《野客丛书》的“金条脱事”条目下,曾对此进行过探讨。他认为“玉条脱”出自南朝梁陶弘景的《华阳隐居真诰》(简称《真诰》)一书的第一篇,所以如果温的“悔读南华第二篇”改成“悔读华阳第一篇”就说得通了。但可惜的是,在温的文集里,并没有发现“悔读华阳第一篇”这样的诗句。或许,这只是温在情绪激动之下,借《南华经》来抒发内心悔恨与无奈的一种方式罢了。
温生性狂放不羁,还常常对外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要知道,唐代中书省是中央政府所在,自秦汉以来,政府便是士人政府,中书省更应由读书人主位。他说这句话,无疑是在讥讽令狐绹虽贵为宰相,却不读书没学问。这样的讥讽,在令狐绹听来,无疑是赤裸裸的挑衅。随着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温在令狐绹面前逐渐失宠。曾经的那份优待,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冷漠与排斥。
后来,温作《题李羽故里》一诗,尾句曰:“终知此恨销难尽,辜负南华第一篇”。仕途的坎坷、与权贵的矛盾,让他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艰难。
“悔读南华”,这一典故背后,是温才华与命运的矛盾,是他与令狐绹之间复杂恩怨的体现。它让我们看到了晚唐文人在政治与文化交织的环境中的无奈与挣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与世事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