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欣赏 > 杂诗组诗 > 详细内容
杂诗组诗78
发布时间:2025/8/14  阅读次数:16  字体大小: 【】 【】【


杂诗组诗78

七绝50首·针

2.麻韵

1.

十年磨砺藏闺阁,一旦芳名播万家。

五彩线常穿鼻眼,玄针闪闪妙生花。

2.

吟翁枯眼甚昏花,海底捞穿不见她。

绣口锦心浑若梦,常从黼黻睹风华。

玄针,妇女于夏历七月七日夜对月穿针乞巧所用之针。南朝 刘骏 《七夕》诗:“松风被弱缕,迎辉贯玄针。”水底捞针,明 沈鲸《双珠记·纩衣得诗》:“芦花月白难寻路,水底捞针岂见针。”

2首、真韵

3.

应手女红龙凤真,绣针翻覆妙如神。

分明鼻眼生尻尾,总看衣冠不看人。

4.

怅然云雨梦来频,坐起挑灯绣晚春。

折翅鸳鸯犹戏水,年年乞巧拜针神。

针神,缝纫妙手。《拾遗记·魏》:“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重幄之内,不用灯火之光,裁制立成……宫中号曰针神。”薛夜来,魏文帝所幸美人薛凌云基本解释记载东晋王嘉撰《拾遗记》略曰: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年十五,容貌绝世。咸熙中,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

2首、寒韵

5.

摽梅思嫁泪偷弹,引线穿针盼合欢。

屁孔居然成鼻孔,一颠一倒绣双鸾。

6.

双眸剪水从前易,四目穿针现在难。

喟叹时趋尤势利,十金媚眼向人看。

2首、侵韵

7.

孤灯只影到更深,耳鬓厮磨一绣针。

比翼配双鞋配对,天涯应许识芳心。

8.

万衲千缝抱一心,绣楼望月泪痕深。

不知巧被谁人得?五彩丝穿九孔针。

九孔针,古代妇女七夕乞巧时所用的针。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宫中……祀牛女二星,妃嬪各执九孔针、五色綫,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

2首、侵韵

9.

儿时诲疾怕施针,遥见毫光冷汗淋。

鼠胆长成牛胆壮,白衣一袭入医林。

10.

变幻神奇何处寻,降妖棒即绣花针。

元为定海龙宫柱,圣手使来功底深。

2首、阳韵

11.

方寸之间劫火狂,伏尸数万映刀光。

国如蜗角分蛮触,斗若针尖对麦芒。

12.

一物能粗又能细,倏然缩短或伸长。

斩妖如意金箍棒,猴圣归来耳际藏。

蜗争,《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蜗角鬭争”比喻因细事而引起争斗。

曲别针2首、青韵

13.

精工造就好仪型,麟爪钩沉包匦拎。

谁觑不能成大器,随臣奏本说龙庭。

14.

匚形针谓钉书钉,又可变身回字形。

能屈能伸原铁汉,文缘甚好亦娉婷。

匚,fāng

指南针2首、尤韵

15.

四大发明荣耀留,南针指路达星球。

日新科技凭才俊,龙胤攻坚展壮猷。

16.

风高浪阔尝迷向,罗盘大海导航舟。

文山心比磁针石,不指南方不罢休。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银针2首、侵韵

17.

疏筋通脉辨阳阴,补泻还从穴位寻。

得气立竿旋见影,回春妙手一根针。

18.

国粹薪传通古今,岐黄宝库有毫针。

命门经络关俞穴,实践常由浅入深。

毫针,针灸用具。

顶门针2首、侵韵

19.

贪墨成风无药治,乔衙积病暮沉沉。

千遭闻警犹装睡,试试顶门施一针。

20.

病入膏肓待绞衾,犹施补剂忌施针。

不闻铁树开花未?此法颇能治哑喑。

顶门针,“顶门上一针”的省略语。清 李颙《答顾宁人先生书》:“而鞭辟近里一言,实吾人顶门针、对症药,此则必不可讳。”

周濂《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

防疫针2首、侵韵

21.

谩夸组合拳凶狠,究竟不如防疫针。

老虎尻门常摸摸,放他画柙隐山林。

22.

年关前后有霾阴,整整贪风打打针。

八字衙门封建病,哄哄牛逼把租寻。

画柙,同“画押 ”、“检柙”。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柙义同‘检’,亦谓书署也。今人谓署诺为‘画柙’,亦曰‘检柙’”。

寒暑针2 阳韵/蒸韵

23.

曾用水银寒暑表,今施红外额温枪。

轻松简便能推广,最重安全头一章。

24.

践行德政量温度,助困扶贫访底层。

风始青苹之末也,相关社稷废和兴。

眼针针2首、侵韵

25.

自称公仆原公贼,腐败风狂又雨淫。

执法犯科监亦盗,主人无奈眼针针。

26.

敢将黄土比黄金,自愧咏针非尽针。

访戴无缘交尚友,辞穷才竭乱弹琴。

眼针针,喻锐利的眼睛注视着。

访戴,谓访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磨杵成针,把铁棒磨成细针。相传李白少时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媪磨杵,白问其故,曰:“作针。” 白感其言,遂卒业。后因以“磨杵成针”比喻立志不移,功到自然成。明 杨慎 《七星桥记》:“矢磨杵成针之志,徼折梅寄樠之灵。”

蜂针2首、青韵

27.

中伤非是人专利,招惹黄蜂自个拎。

舍命螫针堪一击,察无声息辨无形。

28.

世人皆惮胡蜂毒,惹恼胡蜂不底宁。

恶搞竟为生殖器,面罹螫刺若黥刑。

蜜蜂、胡蜂等尾部有螫刺作用的一种构造。它连接毒腺,能分泌毒液,注入被刺动物体内。因螫针有倒生刺,不易拔出,当螫刺时,有时致腹部内脏器官随之拔出,蜂虫亦死亡。

蜂针2首、侵韵

29.

躲避明枪防暗箭,薄冰如履入机深。

吊睛惯使天门罩,蜂尾包藏歹毒针。

30.

和平演变步骎骎,内外勾连策应深。

带路党人施毒计,倘非蛇口即蜂针。

骎骎,渐进貌。

蜂针2首、阳韵

31.

遭遇蜂群热吻狂,鼻青脸肿倒柔乡。

粉丝捧杀难招架,针带毒腺绵里藏。

32.

大千世界有无良,唯我独尊终病狂。

螫尾一针堪殒命,恶魔变种祸胎藏。

磨杵针2首、侵韵

33.

道逢老妪青莲问,学业如磨杵作针。

一曝十寒功底浅,吾侪最缺是恒心。

34.

艰难跋涉繁霜发,顾影望洋知浅深。

残牍将随尘入土,瘦躯敢效杵磨针?

磨杵针,比喻长期消耗。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止忧》:“人非铁石,奚堪磨杵作针;寿岂泥沙,不禁委尘入土。”

35.《纫针》尤韵

纤手拈金线,微芒映眼眸。

形如眉月瘦,性似韧丝柔。

慈母缝寒夜,贤妻补素秋。

穿针情不断,炽爱暖心头。

36.《火针》虞韵

锐尖明似烛,温热透肌肤。

疗疾除顽痹,通经散积淤。

古方承妙术,今法创新图。

针起沉疴去,安康岁月殊。

37.《定盘针》新韵

指引天涯路,恒持正北心。

风波难改向,云雾不迷津。

静卧知方位,轻旋辨伪真。

导航凭此物,掌舵赖高人。

38.《绵里针》新韵

刚柔相济也,历练在其中。

诤语藏机巧,绵条隐刃锋。

人心多叵测,世事少和雍。

莫被温情误,提防暗处攻。

39.《丢巧针》真韵

七夕良辰至,佳人聚水滨。

轻抛针入液,静候影呈真。

乞巧心中愿,祈天意入神。

夜深思织女,祥瑞降凡尘。

40.《张飞绣花》麻韵

猛将临针线,徒然意自嗟。

目圆惊绣孔,心躁乱丝麻。

威猛沙场显,精工室内差。

徒劳无计处,大眼对针斜。

41.《眼中针》尤韵

搜寻女红物,举烛亦何求。

世事常遮障,人心每隐忧。

针微难入目,路远易迷舟。

力竭终无果,徒将怅意留。

42.《东海捞针》尤韵

滚滚波涛涌,茫茫东海搜。

浪高遮望眼,水阔断行舟。

切意情犹笃,真心念未休。

成功机率小,不肯弃追求。

43.《强心针》元韵

疾厄侵身际,针供生命源。

驱忧凭妙剂,振意挽危垣。

点滴生机续,须臾活力存。

良方医苦患,希望复心魂。

44.《针锋》元韵

些些藏世界,闪闪照乾坤。

粟颗难堪比,锋芒不易论。

高师观妙境,咫尺见真源。

莫觑针端小,其中意趣繁。

咏针 作者:清·文映江

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编者按:文先生此诗意境与文辞甚好,却不是格律诗,大家作打油诗欣赏即可;草生画瓢之作虽墨守成规,却意境与文辞均不逮,拜见大方,尚祈见教。

2首、阳韵

45.

阴险凶残会伪装,孩提最怕外婆狼。

千回惊梦高呼喊,恨不拥衾挎猎枪。

46

谁救蜉蝣劝饿狼?除非剑齿肯刳肠。

择优汰劣丛林法,适者生存惟自强。

蜉蝣,比喻微小的生命。明许自昌《水浒记·聚义》:“云天谊,讵可量,匡救蜉蝣离虎狼,复垂怜阃内荆钗,使夫妻团圆无恙。”

2首、先韵

47.

绿毛龟兆华堂瑞,清静无为自乐天。

遁迹销声忘所以,延龄益寿得因缘。

48.

汝为防饥栽稻早,伊因忧病卜龟先。

绸缪未雨聪明诀,世上几人能十全?

绿毛龟,背甲附生绿藻的金龟或水龟。可供观赏。古代以为瑞物。《旧五代史·五行志》:“梁 龙德末,许州进緑毛龟,宫中造室以畜之,命之曰‘龟堂。’” 王质 《林泉结契》卷五:“緑毛龟,壳褐,皆生緑毛,如青苔,甚小。菖蒲盆豢之,可观。次金线,次黑文。金线亦小,黑文皆常品,有絶大者产之。”

魏野《和何学士见咏新得鹤》:

喜得华亭鹤,看承过所宜。

防饥先种稻,忧病预钻龟。

易惬眠云意,难酬卧锦诗。

不缘过郡谢,步步在相随。

寿2首、阳韵

49.

不烂舌头三寸长,先生妙手著文章。

愿祈玉体多珍摄,寿域同登纳万祥。

50.

一撇金莲思念长,效颦坦腹晒书郎。

先春晚酎千秋岁,词咏河清人寿祥。

舌头,即“一撇”,与“三寸”组成“寿”字。“一撇”与“金莲[三寸]”谓“寿”字,《千秋岁》,为词牌名,亦谐“寿”字之义。

先春,早春;茶。此处谓“寿”字的上部;晚酎,晚上饮酒。此处谓“寿”字的下部。

先春 作者:宋·吕声之

不把春光较后先,清香自是压群妍。微酸一点功成日,桃李从他逞少年。

河清人寿,古时传说黄河水千年一清,因以之极言人之长寿。

余尝于冷摊残卷中得《林泉清话》一帙,蠹鱼蚀而字愈奇,苔痕渍而墨转幽。展读数夕,恍见孤峰负雪,野涧鸣秋,泠然有出尘之致。今人辑录成编,嘱余缀言于简末,敢竭愚衷,以述所感。

夫逸民著书,非炫才于市廛,乃写心于云壑。其辞也,若松涛洗耳,清泉涤虑;其思也,如鹤影松阴,寒潭无痕。观其摹山状水,笔底烟霞自涌;论古谈玄,舌端冰雪纷飞。至若讥世态如观弈,砭时弊若针灸,锋芒虽隐于竹帛,霜气犹透于纸背。嗟乎!此真抱明月而长终者,岂与闹市争荣哉?

昔王维辋川之咏,笔墨皆染翠微;林逋孤山之吟,词句俱沾梅影。今览斯编,清泠之气直追古人,而峭拔之骨或有过之。所谓文为心画,字作骨观,读其书如见其人:一杖一笠,行吟于千仞之冈;半耕半读,偃仰乎万松之隙。岂非浊世之清响,尘海之珠光耶?

余掩卷长思,恍闻空谷足音。彼以林泉为砚,云霞作笺,写此天地大文章。后之览者,当于竹影摇窗、茶烟绕鼎之际,静对斯编,或可窥见半壑春云,数峰秋月。至若文字中之冰怀霜操,犹待素心人解之。是为跋。

时甲辰菊月既望 观弈道人识于京华听雪庐

上一篇:杂诗组诗77 下一篇:杂诗组诗79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