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22 刘长卿
刘长卿:五言诗的长城
刘长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生于盛唐,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是大唐从极盛走向极衰的见证者与亲历者。他年少时便在嵩山读书,以备举业,然而屡试不中,直至玄宗天宝八载(749年)才登进士第。尽管仕途起步较晚,但凭借其才华与勤勉,在官场中一度有所作为。安史之乱后,大唐社会动荡,官场黑暗,刘长卿因性情耿直,不愿同流合污,多次被贬被陷害,一生坎坷。
刘长卿的诗歌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五言长城”。他的诗歌风格平实、自然、朴素,同时又不失典雅。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意境深邃,充满了对人生、自然和命运的思考与感悟。他善于运用简洁、明快的笔触和优美的诗句,表达出他对自然、人生、社会、历史等话题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他的诗歌在意象的运用和语言的运用上独具匠心,让读者感受到诗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短短二十字便描绘出一幅风雪夜归图,孤寒清妙,令人回味无穷。
他的诗中多身世之叹,对国计民瘼也时有涉及。如《长沙过贾谊宅》中通过咏叹贾谊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表达了对贾谊不幸遭遇的同情和自己被贬的悲愤之情。
总之,刘长卿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仕途的坎坷与挫折,与诗歌的才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他成为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诗人形象。他的诗歌与人生经历都成为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名儿的由来
提及刘长卿,中唐这位文坛的璀璨明星,可以说是无人不晓。而关于他名字的由来,则如同一颗被岁月尘封的珍珠,尚待我们去发掘、探寻、揭底。
在西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辞赋家,名叫司马相如,其字为长卿。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幼时的名儿颇为朴实,叫“犬子”。这在当时的命名习惯中并不稀奇,许多人的名字都带有一种质朴甚至粗犷的气息,如《史记》中提及的洮阳侯刘狗彘、将军荀彘等,这些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命名风尚。与今日父母给孩子起乳名的习俗相似,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乳名,实则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朴素祝愿和无限喜爱。
司马相如后来因敬仰战国时期赵国的上卿蔺相如,毅然将自己的名儿改为“相如”,并取字“长卿”。蔺相如是赵惠文王的重臣,百官之长,其智慧与忠诚为后世所敬仰。司马相如取字“长卿”,正是为了表达对蔺相如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文学与仕途的崇高追求。
时光流转,到了唐朝,刘长卿这位文学爱好者,对司马相如的辞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敬仰。他深谙司马相如的文学造诣与人格魅力,并渴望自己也能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得到朝廷的赏识与重用。于是,刘长卿毅然决定以司马相如的字“长卿”作为自己的名儿,以此表达自己对文学前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文学梦想的执着追求。
刘长卿的一生,虽然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但他的才华与努力却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可。他擅长五言诗,作品风格独特,流传甚广。其中《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更是被选入小学课本,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刘长卿这一名字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与现代,传递着文化的薪火与文学的情怀。它让我们在品味刘长卿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学共鸣与传承。
五言长城
刘长卿自幼便勤奋努力,随着年岁的增长,他的诗才日渐显露,以至于后来成为中唐诗坛的领军人物。
刘长卿的诗作众体皆工,尤其擅长五言诗。五绝、五律、五排、五古不仅数量多,质量也属上乘。每当有人提及他的诗作,他总是自信满满,自诩为“五言长城”,意指自己的五言诗作无人能及,是当代的巅峰之作。你听,这自吹自擂,口气蛮大的。
刘长卿这么自吹自擂,当然有人会不爽、不服气的。这些人认为刘“思锐才窄”,不足以占据五言霸主。但,只要我们认真阅读刘长卿的诗歌,就会觉得“才窄”的评价是站不住脚的。刘的诗歌大多语言质朴典雅,诗境落寞悲凉,诗意含蓄蕴藉,风格伤而不怨,张力十足,功底非凡,诗体多样。而且几乎每首诗都有佳句。这显然不是“才窄”的人所能做到的。
刘长卿的这份自信,并非空穴来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能被入选当代小学课本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唐代诗作入选教科书课本不止《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但这首诗,以其浅显生动的诗句,备受众多诗学专家甚或在读学生的喜爱。全诗仅二十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们勾勒出一幅清冷暗淡的画面。
这首诗采用的是白描手法,平铺直叙,一眼就能看懂内容。但平铺直叙不代表没有艺术内涵。譬如苍山对白屋,山是苍色,屋是白色,二者遥相呼应,构成一个银白苍茫的世界,画面感直接拉满。最后两句,犬吠、人归,风雪、柴门,一下子打破山居的寂静,由静到噪又描绘了一个生动的风雪夜归画面,无限想象尽在不言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岁月流转,一千多年过去了,刘长卿的诗作依然被人们传颂,他的“五言长城”之名也依然响亮。这位中唐的文学筑梦者,用他的才华和自信,书写了一段传奇的人生。
天下谁人不识我
刘长卿的诗,如同春风拂面,又似秋叶凝霜,细腻中透着坚韧,温婉里藏着锋芒,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随着名声日隆,求诗之人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多。每当为人题诗,落款之处,刘长卿总是简洁地留下“长卿”二字,从无姓氏前缀。有人好奇,便问其故。他淡然一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天下之大,名叫长卿者或许众多,但提及写诗之长卿,何人不知,何人不晓?”言罢,那份傲气、底气,仿佛能穿透时空,让听者心生敬意。
刘长卿对高适那句“天下谁人不识君”颇为欣赏。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对友人的赞美,更是对自己才华与成就的自信宣言。他深知,真正的才华不会被埋没,正如他自己,虽仕途坎坷、世道黑暗,却以诗为伴,以笔为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狂就要有狂的资本,而刘长卿的狂是确有其资本的。他的狂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广泛的社会影响之上的。他的诗作,在当时便已广为流传,街头巷尾,茶馆酒肆,总能听到人们吟诵他的诗句。他的每一首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又有对美好情感的细腻描绘,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唐才子传》的作者辛文房,就是刘长卿的铁杆粉丝。辛文房对刘长卿的诗歌推崇备至,甚至将自己的名字取自刘长卿的字,以此表达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无限敬仰。在辛文房看来,刘长卿的诗歌“伤而不怨”,总能让人在凄凉之中感受到一种超脱与坚韧,正如那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不仅仅是冰雪覆身的寒冷,更有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
刘长卿以诗为媒,以才为剑,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天下谁人不识我”便是他的真实写照。
咏刘长卿五首
一
仕途坎坷未足奇,做事为人志不移。
诬陷栽赃何所惧,凛然正气亮虹霓。
二
一身傲骨掷乾坤,天下谁人不晓君。
典雅凄清千古韵,诗名烁烁永留痕。
三
满腹才华意气扬,长吟短咏酿芬芳。
尊贤敬圣铭千古,雅韵悠悠映日光。
四
精雕细刻苦经营,韵律周严意境清。
字字珠玑书锦绣,悲而不怨见高明。
五
满身才气欲凌空,岛瘦郊寒血脉承。
撷趣裁清烹雅致,长城一道赛飞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