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15 王维
王维:诗画双绝铸丰碑
王维,这位生活在唐代盛世的杰出诗人与画家,以其卓越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不仅是诗歌创作的辉煌篇章,更是文化与艺术融合的典范。
在诗歌创作上,王维被誉为“诗佛”。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苏轼曾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评价精准地概括了王维诗画结合的独特风格。他的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鹿柴》等,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美丽,更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这些诗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诗歌,王维在绘画领域同样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精通山水画,被后人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他的画作,如《辋川图》等,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和淡雅清新的色彩,勾勒出一幅幅富有神韵的山水画卷。他的画作不仅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形态美,更强调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传达,与他的诗歌创作相得益彰。
此外,他还精通音律,善书法,篆刻也有很高的造诣,是少有的全才。他的多才多艺,不仅丰富了他的艺术表现手段,也使他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表达自然与人生的美好。
王维的历史贡献,不仅在于他个人的艺术成就,更在于他对后世文化与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他的诗画作品,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他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总之,王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与画家,他的诗画双绝,不仅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昌盛,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他的历史贡献,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巧捉偷瓜贼
一夏日午后,王维正在家中读书。忽然,一阵凄厉的哭声穿透了宁静。他循声望去,只见邻居刘老爹从瓜田匆匆跑回来,嘴里不住地念叨着:“我的瓜啊,我的瓜被人偷了个净光!”
王维立马放下书,和刘老爹返回瓜田。他们到了瓜田,只见瓜藤不见瓜,瓜几乎被洗劫一空。王维气愤地说:“偷这么多瓜,准是**去了,我陪老爹到集市里走一趟,好吗?”说吧,两人迅速赶往集市。
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他们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搜寻着每一个可疑的身影。终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刘老爹一眼就认出了那个正在吆喝卖瓜的高个男子,那些西瓜的纹路、形状,无一不透露着熟悉的气息。
“捉贼!”刘老爹愤怒地喊道。然而,高个男子非但没有丝毫惧色,反而恶狠狠地反驳:“你凭什么说这瓜是你的?有证据吗?”
面对贼人的嚣张气焰,王维不得不冷静地思考对策。他深知,仅凭口头指认难以服人,必须找到确凿的证据。于是,他灵机一动,对刘老爹说:“老爹,您先在这看好他,我去去就来。”说罢,王维飞也似地跑回瓜田。他细心地在瓜藤间搜寻,终于找到了一大把还残留在藤蔓上的瓜蒂。这些瓜蒂,让他心中充满了希望。
回到集市,王维手持瓜蒂,逐一与摊位上的西瓜底部进行比对。围观的人群也被这一幕吸引,纷纷围拢过来,屏息以待。当瓜蒂与西瓜底部一一吻合时,那高个男子无言以对,在铁证面前终于低下了他傲慢的头。
接案后,县官最终判决偷瓜贼赔偿刘老爹的全部损失,并狠狠责打了四十大板子。
智辩知县
王维很小的时候就极有胆识。
有一年,知县看到书上有记载,说当地大山里有一种石胆,吃了可以长命百岁。于是,他下令让老百姓去找。可大山里根本没有这种东西,所以百姓们找不到。知县很生气,硬说是老百姓把石胆私藏了起来,很多人因此被抓进监狱。
幼小的王维不忍心看见乡亲们受苦,就捡了几块石头交给知县说:“石头有的是,可没有石胆。”知县大怒,呵斥到:“明明书上有记载,怎么可能没有呢?”小王维不慌不忙地说:“龙和凤凰,书上也都有记载,可您能找到么?”知县无话可说,只好收回了寻找石胆的命令,并把因此打入牢狱的人们都释放了出来。
文人做事,应对得住天地之良心,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敢说真话。没有胆量说出真话的人,注定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业。很多人知道这个道理,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幼小的王维做到了,实在是难得哦。
音乐天才
一春日午后,阳光透过窗纱,洒在古朴的案几上,一幅未题名的画卷静静地躺在那里,画中人物衣袂飘飘,乐器错落有致,内含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之美。此画,是一位收藏家偶然所得,却因无人能解其题名而成了心头之惑。
王维听闻此事,心中好奇顿生,遂邀友人一同鉴赏。只见他缓缓走近,细细端详画卷,轻轻一笑,对众人道:“此画所绘,乃是《霓裳羽衣曲》之第三叠第一拍之景。”
众人闻言,皆半信半疑。遂请来一班乐师演奏。随着第一个音符的响起,整个房间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所笼罩,乐声悠扬,与画中景象完美契合,丝毫不差。
在场之人无不惊叹,纷纷向王维投去敬佩的目光。自此,王维“音乐天才”的美誉便传播开来,成为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与诗友赌约
在一春暖暖花开的美好季节,王维与诗友相踏青。两人漫步于鸟鸣涧边,四周青山环抱,溪水潺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正是激发灵感的绝佳之地。
“王兄,今日春光正好,不如我俩以这眼前的景致为题,比试一番如何?”诗友提议道,眼中闪烁着挑战的光芒。王维闻言,微微一笑,欣然应允:“好极了,那就以《鸟鸣涧》为题,看谁能在半个时辰内,写出最能捕捉这春日山中清新之美的诗篇。”
随着一阵轻风拂过,赌约正式开始。王维缓步于溪边小径,时而驻足凝望,时而闭目聆听,仿佛整个身心都已融入这自然之中。而诗友则在一旁,或低头沉思,或抬头远眺,眉头紧锁,显然正在苦思冥想。
时间悄然流逝,山间的鸟鸣声此起彼伏。正当诗友还在为如何落笔而犹豫不决时,王维已轻轻吟出了他的诗作:“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友听后,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叹与敬佩。他细细品味着这首诗。诗中那份闲适、那份空灵,以及月光下山鸟被惊起、时而在春涧中啼鸣的生动画面,无不让人心驰神往。“王兄之才,果然非我能及,这赌约,我输得心服口服。”诗友由衷地赞叹道。
两人相视一笑,所有的竞争与较量在此刻化为了对彼此才华的欣赏与尊重。而这场赌约,也成为了他们间一段佳话,流传于后世。
宴见玉真公主
王维年轻时长得很帅,史书上说他“妙年洁白,风姿郁美”,是妥妥的一个小鲜肉。而且他还多才多艺,不仅擅长水墨山水画,还弹了一手好琵琶,水平可以碾压专业乐师。这样有全才的年轻男子,怎能不招女人喜爱呢。
王维首次进京赶考,不幸落第,但有幸结识了热衷结交文人雅士的岐王李范。21岁的他再次进京赶考。这次他志在必得,临行前还许诺青梅竹马的未婚妻崔氏,自己一旦考取功名,必将返乡娶她为妻。
进京后,王维先去拜见了岐王李范,想请他帮忙。岐王想到了玉真公主,并设法给王维引荐。于是,有了一桌丰盛的宴席,还有醇香的美酒。
席上,在岐王的安排下,王维打扮得超凡脱俗。岐王先让王维在显著的位置与众乐伎翩翩起舞。他卓尔不凡的气质引起了公主的注意。公主便向李范探询其人,李范意味深长地说“此人知音也!”。接着让王维奏琵琶,他弹的就是自已的新作《郁轮袍》(后人有认为此曲是《霸王卸甲》的前身),高超卓绝的精湛技艺令听者无不动容。公主更是大奇。歧王进一步介绍:“此生非止音律,诗学亦无出其右。”王维立即献上诗卷,公主读毕惊骇至极曰:“这些皆我平时吟诵者,原以为古贤佳作,乃子之为乎?”
因令更儒衣再晤,升上客座,穷尽贵宾之礼善待也。当公主悉知王维也是来京赴考的举子时,当即道:“此等才华横溢之士不登榜首,更待何人?”还召试官至第,由宫婢传话下去。主考官当然心领神会。
殿试之上,王维终于“大魁天下”,从此踏上仕途,名扬四海。
诗出善归
在盛唐的辉煌时期,王维以其卓越的才情与风雅,频繁穿梭于权贵之间,与唐室亲王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与宁王李宪的交往尤为深厚。宁王,作为玄宗的长兄,不仅因让位之举而深受玄宗敬重,更因其宽厚仁慈的性格,在朝野间享有极高的声望。
一日,宁王府中举办了一场雅集,来宾皆是当世之名士。席间,宁王新纳的妾室婉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新妾婉儿原是街头卖饼人之妻,因姿色出众,被宁王一眼相中,带入府中,宠爱备至。然,一年多来,婉儿虽身处繁华,心中却似乎总有一抹难以言说的忧愁。宁王早已察觉到她的异样。于是在一次宴会上,故意提及她的过往,并命人将她的饼师丈夫请到了府中。当两人再次相见,婉儿眼中泪光闪烁,那份深情与无奈,让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此时,宁王提议让宾客们以此为题,赋诗抒怀。王维,这位以诗画双绝著称的才子,几乎是立刻提笔,文思泉涌,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他以春秋时息夫人的典故,巧妙地映射了这位妇人内心的挣扎与坚持,既是对她忠贞不渝的赞美,也是对权贵应尊重他人情感的深刻反思。
宁王听罢此诗,沉默良久后,便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妇人归还给饼师丈夫。这一举动,让在场的宾客们赞叹不已。而王维的这首诗,也被后人广为传颂。
巨石
据说王维曾为岐王李范绘巨石图,虽是疏疏几笔,信手涂抹,却得天然之致,栩栩如生。岐王非常喜欢,不时取出来欣赏,仿佛自己也融入画中游览一般。
一日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只听“轰”的一声,一物冲出屋顶,飞天而去,屋宇俱坏。众人都不知何故,后来见到巨石图的空轴,才明白原来飞走的是画中的石头。
若干年后,宪宗继位。有高丽的使节来访,对宪宗说:某年某日的大风大雨中,神嵩山上飞来奇石。因为上面有王维的印记,知道是大唐的东西,不敢保留,遂特遣使臣送返大唐。
宪宗叫人将此石与原画相比,竟然丝毫不差,知道王维画技神妙,连忙派人海内外四处寻访王维墨宝,藏于宫中。又在地上洒了好多鸡血狗血,怕画上的东西再飞走了。
墙上作画
王维生性刚正,不肯依附权贵。他做官不久,就得罪了宰相李林甫,被贬职后离开京城长安。满腹才华的他到终南山过起了隐居生活。
隐居后,他终日饮酒赋诗,养花种菜,吟诗作画,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他的酒量越来越大,往往喝得酩酊大醉才开始作画,久而久之,竟形成了习惯,无酒不画。
当地的太守,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他听说王维隐居在山中,便想让他画幅画,挂在客厅,卖弄一下风雅。他派师爷几次去请王维。王维讨厌这种人,每次都闭门不见。
后来师爷听说王维有酒后作画的习惯,便给太守出了个主意,太守听后不住地点头。
过了几日,山下张员外派人给王维送来一张大红请帖,请他前去赴宴。自从王维来到终南山,常常和张员外在一起谈古论今,二人也算有几分交情,所以他接到请帖,就下山了。
王维来到张员外家门口,见张员外陪着太守和师爷一起出来迎接他,不由得一愣,有点不痛快,但既然来了,也只好将就着喝起酒来。
王维有几分醉意,脑海里便闪出一幅幅画图,他急得直搓双手。张员外知道他这个习惯,便把他让到客室里“休息”。
王维见案上镇纸下压着宣纸,案头放着磨好的几大碗墨汁,便兴冲冲地抓过大笔就要作画。常言说,人醉心不醉,酒迷人不迷。正当他要挥笔作画时,猛然想到太守求他作画的事,心想,莫非今天是骗我给太守画画不成?想到此,他又放下了笔,在屋里踱起步来。他见室内白墙如粉,洁净照人,决定把画画在墙上,这样谁也拿不走了。可是在墙上作画,笔又显得太小,他便从脚上脱下一只布鞋,蘸饱了墨,在墙上抹了起来。画完后,他也没向张员外告别,就匆匆忙忙走了。
太守和师爷进屋一看,只见墙上横一道竖一道,也不知都画些什么。太守气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张员外说:“大人不要生气,请将蜡烛熄灭,看看究竟怎样。”
蜡烛熄灭后,室内一片朦胧,墙上一弯新月,发出柔和的光,画面看上去好像是一条小溪,小溪边有一架葡萄,那葡萄枝条左缠右绕,杂而不乱,那一串串又肥又大的水灵灵的葡萄,馋得人直想流口水。真是一幅好画啊!太守和师爷十分高兴,心想一桌宴席就换来一幅名画,实在太便宜了。
原来,他们以为王维是把宣纸挂在墙上画的。当他们用手去揭时,才知道这画是直接画在粉墙上的。
师爷一下子气得满脸通红。太守气得一脸刷白,甩了甩袖子转身离开了张员外家。
咏王维十二首
一
随情随性巨石涂,风雨交加一夜无。
妙法神功惊世界,原来画技本单疏。
二
妙笔生花天下知,雷鸣电闪巨石移。
物归原主成神话,一夜传奇万世迷。
三
画卷生风乐韵来,见多识广不须猜。
霓裳一曲惊四座,迷雾重重今大白。
四
岐王宴上显英豪,十指轻弹挂玉袍。
公主惊呼才艺美,无名从此化名高。
五
王府雅集尽唱酬,婉儿泪洒隐情流。
摩诘诗快与心暖,举善归人炳万秋。
六
半官半隐享清幽,醉后挥毫壁上留。
求画不成遭戏弄,堂堂县令也蒙羞。
七
一招一式顺平圆,点画涂描随意间。
泼墨图成惊四座,唐皇更叹画中仙。
八
府上宁王宴众贤,婉儿泪眼诉前缘。
诗佛妙笔真情诉,劝善人还美誉传。
九
醉卧终南意自闲,长留佳话在人间。
求谋太守难如愿,壁上挥毫不可掀。
十
风流倜傥意缤纷,一曲琵琶惊玉真。
又显诗才倾四座,题名金榜耀星辰。
十一
赌诗山涧日春长,信手涂来胜众芳。
花落无声惊月鸟,一诗吟罢万心降。
十二
山涧花开春意浓,赌诗较艺各争锋。
生花妙笔随情洒,一韵清新万古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