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笔会作品集1637(38篇)
(2025年2月5日)
目 录
【诗词歌赋】
一组关于“立春”的诗词作品
【七绝】一组
立春(姜顺德)
立春(汪培勇)
立春(冯新春)
立春(刘运章)
立春(庞秀华)
大年初六喜立春(林照善)
立春会友(俞仁山)
醉春(马俊来)
【五律】【五排】一组
初六立春(李崇华)
立春吟(唐丽珍)
立春寄怀(陶春梦)
【七律】一组
乙巳年立春(孔惠珠)
立春三候(金碧华)
立春风俗(孙晓玲)
乙巳新春(蔡新慧)
立春(许文楚)
立春(孟卫军)
立春(魏俊峰)
立春(张天赐)
立春(陈冬青)
立春(楚天顺)
立春(贺新峰)
词一组
【潇湘神】立春(姜武盛)
【占春芳】立春(周广厦)
【西江月】新春寄怀(陈彦铮)
【西江月】立春(吴修峰)
【踏莎行】立春吟(沈华玲)
【临江仙】迎新春(钱庆周)
【一丛花】立春寄情(沈延铭)
【满江红】初六迎春(杨昌辉)
【江城梅花引】立春时节(詹明杰)
【贺新郎】乙巳立春日作(施天顺)
【恋芳春】花信(王鹤林)
【沁园春】今日立春(周广信)
----------------------------
新年开始(邱士敏)
【往事回忆】
记忆中的儿时过年(范诗杰)
过年的记忆(孟卫军)
春节记忆(钱庆周)
【诗词歌赋】
一组关于“立春”的诗词作品
【七绝】一组
立春(姜顺德)
三冬不冷立春寒,逗得佳人着衣难。
四季轮回事难料,一年之首问君安。
立春(汪培勇)
东风得意众山巡,一夜催来万象新。
门对长亭虽有雪,窗开大野见初春。
立春(冯新春)
残雪微寒辞五九,晴云馀润接初春。
东君正解冰河季,赢得生机又一轮。
立春(刘运章)
偷笑梅花一树红,立春已到雪冰融。
连绵细雨飘飞落,破蕾玉兰开放中。
立春(庞秀华)
斗转星移首立春,复苏万物靓全身。
风和日暖红霞浴,明媚阳光照亮人。
大年初六喜立春(林照善)
大年初六送穷神,马日开门喜立春。
和睦家庭财运旺,东风拂柳嫩芽新。
立春会友(俞仁山)
经冬暮雪盼春久,春缓沿河眉眼柳。
君借春风千里路,友临先喝一春酒。
醉春(马俊来)
巳来金岁愁云散,鹊唱梅枝喜讯传。
诗酒盈杯心自醉,从今日日是春天。
【五律】【五排】一组
初六立春(李崇华)
冷雨霏枝湿,新春动旧年。残梅消剩雪,宿草复初妍。
怅望冬空过,迎时柳入笺。东风归有信,赏事可留连。
立春吟(唐丽珍)
寒消新岁始,暖讯见春枝。残雪融溪早,柔风拂柳迟。
田间牛驭语,陌上燕归时。且待繁花盛,歌吟绿影诗。
立春寄怀(陶春梦)
岁序轮回始,春回万物苏。霜消催柳岸,冰化起萍湖。
沃野耕牛早,新泥布谷呼。寒梅香渐远,暖日影长铺。
喜看桃枝绽,遥思麦陇腴。东风携瑞至,前路绘宏图。
【七律】一组
乙巳年立春(孔惠珠)
气转初阳首立春,东风解冻物华新。蛰虫始振寒心暖,鱼陟负冰波水鳞。
柳眼微开迎翠色,梅腮小露送香尘。青山又绿朱颜美,一路朝晖映旧人。
立春三候(金碧华)
东风送暖破冰川,冻土初融醒蛰眠。地底微虫萌动始,河中锦鲤跃游先。
三番物候催春早,数缕韶光映碧涟。喜看山林披翠色,征程自此启新篇。
立春风俗(孙晓玲)
东郊迎气鼓锣喧,鞭炮声传响彻垣。赤脚踏春牛奋力,红唇咬福口衔恩。
高跷社火欢情盛,新句桃符喜意繁。共盼明朝佳景好,祥光满路耀乾坤。
乙巳新春(蔡新慧)
烟花爆竹竞争春,瑞雪呈祥万象新。入画江山诗写意,如歌岁月梦传神。
百年局变安禅定,半世行棋悟道真。笔走龙蛇鸿运至,金钟一撞福临门。
立春(许文楚)
尝遍寒凉已恋冬,何须告我色春浓?红鞭声里燃旧尽,白雪地中妆素容。
天亮晴阴岂由物,河黄流冻总朝东。四时本自循环客,悲喜皆情易相逢。
立春(孟卫军)
节序新更万物醒,轻枝嫩叶暗抽生。风携暖信催梅落,日洒金晖唤草萌。
冻土融酥田润色,冰河解意水含情。且将绮梦同春种,待看繁花照眼明。
立春(魏俊峰)
一夜东风吹柳醒,万物苏萌新草径。冰融河暖鸭先知,雪化泥香燕早咏。
日丽云舒花色靓,雨润田畴禾叶挺。农家喜庆报春声,老少欢颜歌盛景。
立春(张天赐)
时序轮回又立春,复苏大地万涤新。梅馨绽蕊枝条挂,鸟鹊翩飞树杪巡。
静中沂河初磨镜,远瞻蒙山寿星神。从今畅笔吟诗赋,梦里桃花俏脸唇。
立春(陈冬青)
东风昨夜到刘庄,晓日熹微上粉墙。柳弄娇姿三径绿,梅含醉色一园香。
门前双鹊翻高树,槛外群鸥戏野塘。万物新生皆可寄,山川何处不春光。
立春(楚天顺)
残冬渐远岁华新,暖信初临万象春。风抚冰河消冷意,日融冻土唤芳魂。
檐前燕语催农事,陌上梅香醉旅人。且喜东君施妙手,山川焕彩梦无垠。
立春(贺新峰)
岁首东风吹雪消,春回大地百花娇。青山吐翠千林秀,绿水含烟万里飘。
暖日催开桃李艳,晴空映出燕莺嘹。田间麦垄初萌嫩,陌上桑枝渐展条。
且喜新符添瑞气,还欣旧历换华韶。闲吟佳景心欢畅,醉卧芳丛意自陶。
词一组
【潇湘神】立春(姜武盛)
今立春。今立春。喜迎六九续年轮。
万物复苏祥鸟唱,冰消云蔚写乾坤。
【占春芳】立春(周广厦)
春已到,寒犹在,柳眼醒占春。燕舞莺啼枝上,画屏翠色如茵。
节序自相新。喜今朝、添了精神。待看萌动生机满,同醉东君。
【西江月】新春寄怀(陈彦铮)
爆竹声中辞岁,寒梅香里迎年。人生百岁寿南山。此刻沧桑过半。
富贵荣华虚幻。功名过眼云烟。唐风宋雨品悠闲。秀美山河赏遍。
【西江月】立春(吴修峰)
大地飞歌劲舞,梅红迎瑞山青。复苏万物唤生灵,锦绣蒙山相映。
一派春光明媚,沂河百鸟争鸣。柳枝摇曳待新兴,农户岭乡秀屏。
【踏莎行】立春吟(沈华玲)
残雪消融,坚冰回薄,东风悄把春痕拓。寒枝渐醒鹊声娇,暖阳轻洒催梅落。
柳眼含情,草芽萌弱,山川待展新轮廓。且将旧岁梦收藏,同迎蛇岁繁华乐。
【临江仙】迎新春(钱庆周)
六出纷飞寒色里,偷临万户千家。山川一色尽披纱。彩灯筛玉影,梅片覆琼沙。
且喜丰年祥瑞兆,围炉共话桑麻。屠苏一盏映灯花。蛇年春讯至,绮梦绽新芽。
【一丛花】立春寄情(沈延铭)
严冬渐尽始逢春。风暖破寒云。枯条隐隐萌青意,看堤岸、柳吐芽痕。冻土初酥,幽泉暗涌,春信已临门。
山川着意弄清新。瑞气满乾坤。一年好景从今始,待来日、翠满山村。诗酒趁时,欢歌作伴,莫负美芳辰。
【满江红】初六迎春(杨昌辉)
初六迎春,庆岁首、三星高照。恰马日、天开万物,女娲神造。砥砺农桑勤固本,鞭牛备种田头跑。看人间、烟火又重燃,歌昏晓。
一年愿,皆顺好。灾祸散,愁云扫。喜山河焕彩,瑞光萦绕。旧岁烦忧皆粪土,护花化作新肥料。盼盛世、阔步踏康庄,山河笑。
【江城梅花引】立春时节(詹明杰)
艳阳高照少严寒。盼春天。到春天。万象更新,风送暖渐还。遍野萌芽芳草冒,雪欲化,冻冰融,润麦田。
麦田。麦田。小苗鲜。不再眠。吸水欢。梦醒梦醒,梦醒后、已是新年。数朵鲜花,怒放扮家园。诧紫嫣红春到了,看两岸,嫩丝绦,绿柳悬。
【贺新郎】乙巳立春日作(施天顺)
雪坼冰澌碎。看东君、挥鞭裂地,启开新岁。檐角垂晶风吹泪,滴醒苔根酣睡。杖藜探、南园芳意。乍见柳芽凝冷玉,似当年、剑镞磨星气。莺试曲,啄寒水。
功名事已随波逝。忆危崖、踏霜扪斗,酿香成醴。青帝应谙屠苏约,分付梅兄鹤使。莫笑我、骨铮如此。且待锋棱惊蛰土,破重阴、迸涌葱茏翠。扶醉起,簪花未?
【恋芳春】花信(王鹤林)
暖霭融霜,惠风拂柳,漫铺春日芬芳。乍见夭桃,粉蕊俏点新妆。几缕丝绦嫩瓣,向暖处、巧弄容光。逢燕至,剪尾穿林,婉转啼韵悠长。
梨云褪罢,李花又绽,琼英照眼,争占春芳。欲绘韶光,笔下暗惹离肠。此景欢期苦短,盼时节、常驻春乡。休虚度、来岁春光盛昌,沉醉春阳。
【沁园春】今日立春(周广信)
岁首春临,暖律初回,淑气渐饶。看冰消雪解,寒枝欲醒,风和日朗,冻土将昭。柳眼才睁,梅心已绽,似报新年喜讯飘。东君意,把生机暗涌,万象皆韶。
人间节庆相邀。有笑语、欢歌彻九霄。忆旧冬残景,犹能入画,今朝盛会,更可添骄。酒满金樽,香浮绮户,共赏烟花映鹊桥。升平世,愿祥宁永在,福运长调。
---------------------------------------------
新年开始(邱士敏)
新年开始了,
我们用希望擦亮天空,
天空上飘过朵朵云彩,
那是前进的旗帜挥舞的情景。
我们用力量横扫大地,
大地上吹过清新之风,
那是前进的步伐展现的热情。
在新年,
有一种起点叫呼唤,
有一种征程叫热切,
有一种速度叫超越,
有一种节奏叫豪迈。
前进的步伐就是如此铿锵和有力。
新年开始了,
在步伐面前,
我们拥有汗水和付出,
拥有和谐和雄壮,
更拥有自豪和幸福!
步伐属于统一的和谐。
新年,掌握在我们手上。
因为,我们亲手翻开第一页台历,
把美好的祝福注进厚厚的新年,
用一年的力量修饰崭新的起点。
新年,掌握在我们手上。
因为,我们掌握着新年的动词:
憧憬、眺望、计划、倾听、等待和变化。
我们倾听过去的风雨,
倾听新年的歌声,
倾听自己的心跳,
倾听和谐社会的步伐,
倾听汗水汹涌的浪潮,
倾听捷报飞翔的声音。
我们与这些动词相伴。
我们眺望一年的美景,
放牧一片又一片阳光。
在第一时间,
用心喊出春天的问候,
然后,拿起如椽之笔描绘心中的蓝图。
捷报在等我们。
我们和新年一起变化,
迎接一年的捷报……
新年,我是你时光里的开拓者。
一秒,也是我的跨越;
祖国,我是你血液里的跋涉者。
一滴,也是我的超越。
用心栽培新年。
新年的种子有多少,
智慧、汗水和创新便有多少,
鲜花、果实和掌声便有多少。
在新年里,
一腔热情是种子的起点,
也是路的起点;
一往无前是人的起点,
也是地的起点。
用美装扮新年。
在希望的土地上,
富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
改革开放走遍万水千山。
所有的智慧和潜能迸发出来,
在汗水里开花、结果;
所有的力量和干劲激发出来,
在和谐里茁壮成长。
把向往放在心上,
一步一步向前;
把拼搏垫在脚下,
一步一步向前,
美景便鲜花一样绽开在眼前,
新年便与心同在。
在新年面前,
醉了的不仅仅是心!
心属于最美和美的伸延……
儿时盼过年,那时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还相当匮乏,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可以解馋瘾,而且非常好玩。一是有不少地方演电影、唱调(地方戏);二是可以打鞭炮、拜年;三是如果哪年过年有新衣服或新鞋子穿,就更甭提有多高兴了;四是哪家请客划拳可以看热闹。
看电影、听调。那时逢年过节,传出放电影或唱调的消息,不管多远,四邻八乡的乡亲都一窝蜂赶去。如果太远,小孩子吵着要去的话,大人嫌麻烦,就一句话威胁:来去都自己走!少部分胆小的小孩子权衡一下,就不敢去了,但大部分小孩子不管怎么威胁,就是要跟着大人走。尽管是室外,没有凳子,大家还是高兴得很。如在这里你能从亲戚朋友家弄条长板凳给同去的人坐,那你就是最可爱的人。
穿新衣、新鞋。每当看到别人穿了新衣服,我好羡慕。不敢跟父亲说,就跟妈说:哪个哪个又穿新衣了。我年年过年前都这么说,妈就哄我说:过年给你做。一旦哪年兑现给我做了新衣服,年后干活也好,读书也好,我都特别有劲。我记得我每一件新衣都很长,与身高不成比例,其它小孩子新衣也差不多,为的是可以多穿几年。新鞋子一般是自做的布鞋,好一点是解放鞋,要是哪个小孩子能穿出一双白网鞋,那就像一个王子或公主。热天看见哪位大姑娘穿了一件涤绸凉衬衣或冷天哪个穿上涤绸卡外衣,除羡慕得要死外,就是猜测他(她)家怎么这么有钱!
打鞭炮、拜年。每年正月初一男孩子都特别兴奋。清早父亲一起床,我就跟着起床,为的是参与打那封开门红的长鞭炮,往往是父亲打了才一小截,我就霸蛮要过来,接着打,听着那震耳欲聋鞭炮声,我呲着牙,半眯着眼,提着那鞭炮门里门外到处转,特别的过瘾,父亲一进里屋,我就趁机掐一截鞭炮塞进裤兜里,用来以后慢慢耍。这时全村鞭炮声响已是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吃完早饭我们男孩子就成群结队给每家每户拜年,一进门喊:爹爹、婆婆、大伯、大娘、叔叔、婶婶拜年发财!主人家就笑的合不拢嘴,说:小子、小子在行(懂事有礼貌)!然后就给每个人发鞭炮、冲天炮,家里再穷的也发啪啪纸(一种火药粒纸,击打就响),这时混在我们中的女孩子也想要鞭炮,一般主人家是不会给的,只给一些瓜子、花生和糖果。小孩子给全村家家户户拜完年后,各家各户才安排自己家的拜年活动。
请客、划拳。大人除了年前筹备过年愁眉苦脸外,正月里也是快乐的。正月里请客或来客请人陪客,特别热闹,请客前必须先烧几坛子酒备用。坐席是有些讲究的,最尊重的客人坐上席,主人坐朝席,其它客人依自己的身份找位置坐好。那时农村没有圆桌和转盘,所以好菜、大菜往上席边摆。一般父子不同席,女客不上席,女的只能在桌子边夹些菜就离开。我拿一个中号碗装半碗饭,为的是可以多盛菜,然后就到父亲身后蹭,他知道我用意,给我夹个鸡鸭腿和些小菜,低声说:快走,快走。我屁颠屁颠走开。这就是农村当小子的优势,其它姊妹就要老实得多。宴席开始,主人讲几句客套话后,说:我起四杯酒(三钱的杯子),祝大家四季发财!大家附和说:好,好!一起干四杯。酒量小的此时说话,舌头开始伸不直了。喝酒还只是开了个头,然后就是划拳,主人定规矩,大家通过。规矩的基本内容:如何当官、过关、每一关多少杯、每一杯多少酒、如何罚酒。拳序语为:拳不兴,高兴。然后进入口令:独一个拳、二笃梅拳、三多拳、四季发财拳、五魁手拳、六位高兴拳、七巧拳、八马拳(八仙过海拳)、久长拳、满堂红拳。猜中为赢,拳输者喝酒。初学者也可以直接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不带花、彩。两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划拳,像两个将军对阵一样,真是好看、好听,又激动人心。一席按十人计,主人第一个当官,一关六杯,对阵九人,六九五十四杯,每一杯至少二钱以上,总计酒量一斤多,十人当完官下来,耗酒将达三十斤。所以正月每家每户不烧几坛米酒或红薯酒是不行的。事实上,有些人在当官的过程中就倒了下来,有的人还没当官,在对阵中便倒了下来,都因为对阵中输多赢少,后面的活动当然参与不了了。高潮迭起时,邻居、客人的家人都来看热闹。有些客人看见家人来了,便开始耍巧(作弊),把输的酒小杯倒作大杯,说一起喝掉,其实是想方设法让家人偷偷代他喝掉。但只要被抓到,肯定要罚酒。这时倒下的人有的便装不省人事,有的便讲些云里雾里、不着边际的话,惹得看热闹的人笑的揉肚子。没倒下的人更是豪气冲天,看热闹的评头论足,掌声不断。一场酒下来,便为村里的人们第二天和今后增添了不少的谈资和笑话。那时大人正月里的快乐就这样一年年延续着。
后来在外读书,接触的世界越来越宽,又在县城工作,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文明、很精彩:电视、电影、剧院、卡啦OK等,应有尽有,想玩、想看什么再也没有多大限制了,却再也找不到那时的兴致和感觉了。
如今自己的小孩也十多岁了,年年过年小孩伸手要的是红包,亲朋好友给的也是红包。过年大人们谈论小孩,总是抱怨。这个说:我的小孩鸡鸭不吃,肉也不吃,不知道买什么给他吃。那个说:我们买的东西他不吃,总是他自己拿钱买,吃些什么酸萝卜、羊肉串、肯德基。衣服是校服不穿,衣服、鞋子必须是名牌。另一个说:还是把孩子放到农村去吃一点苦。马上有人反驳说:现在农村的小孩也不是像我们那时一样,每天要扯猪草、砍柴、干农活才有饭吃,好多家庭条件比城里还好!又有人说:现在有什么过年不过年的,哪天吃的不像过年?不知谁不着边际地嚷一句:都是独生子女惹的祸。
如今住得也舒适、宽趟了,只是很多人住楼房连一个单元的人也不认识,甚至对门对户的人也没有往来,走动。又哪谈得上邻里相互帮助、相互照顾啰!
真不知是发展的缺陷,还是文明的悲哀!
吃不完的美味,看不完的节目,走不完的亲戚,身上穿着的是漂亮的新衣,心里期待的是压岁钱红包……关于过年的记忆,似乎总是这样,喜庆中带着热闹,热闹中给人以心灵的抚慰。
盼望过年,应该是一年之中最幸福的等待。从腊八节的到来就已悄悄开始,然后,心里的期待随着日子的一天天推进也变得浓厚了起来。过年总是很开心的,外出打拼的人们忙着赶回家和亲人们团聚,每个人的脸上都开出了幸福的花朵。
其实,过年的喜庆氛围提前就被带动了起来,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就是一次很好的“彩排”。吃糖瓜、放鞭炮、扫房子,接二连三的习俗和活动让忙碌的人们有了一种集体感召和归宿。红红的春联,大大的福字,字中还闪着亮亮的光泽,但门板上的门神还是一如既往地透露着威严,威严中又潜藏着温暖,似乎要把家里边所有的厄运和病痛赶走,然后迎接那满满的美好。
和所有的小孩一样,我最高兴、最盼望的也是过年。甜甜的糖果不必说,软糯糯的年糕也不用讲,就单单是那悠悠的腊味香,就足以让我那颗小小的心为之触动。年关将近,腊肉的香味无处不在,柴而不瘦是它的本味,晶莹剔透是它给人的惊艳,倘若刀功不错,切下一小片儿来解馋,定会发现那细致的纹理。年的温馨就是被这样的风味点缀开了的。
除夕夜,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也是过年中的一道暖心的景致。包饺子、看春晚、放烟花,围坐小火盆边听长辈们讲那些过去的日子,还有熬着夜也一定要等到的小礼物、一个个红包、一件件新衣,这些都是爱的传递和表达。
大年初一最幸福的事情,便是去外婆家拜年了。这对于出门很少的我来说,无疑是最盼望的了。穿上妈妈买的新衣,做一小番打扮,这时候父亲总会在旁边叮咛着去了外婆家该说哪些美好的话,而我的心里却已经不需要打草稿了,因为小时候的我常住外婆家,因此,以一种最虔敬的心问候长辈便是最好的尽孝。当然,礼品也是必要的,不过,这通常是爸妈准备好的,这一天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负责开心,只要我不调皮,对爸妈而言就是最欣慰的了。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恍恍惚惚之中,旧年去了,新年到了,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期盼,带着爱与希望,从新春出发!
春节记忆(钱庆周)
每到过年的时候,时不时就会想到生养了我的家乡。
想到的画面千奇百怪,有杀年猪的,小孩子放鞭炮的,家家户户扫舍……这些画面像是断了线的风筝在我脑海里晃荡,把我的心思牵扯到了那片由一大块麦田簇拥着的村庄里。
那个村庄里有八个生产队,2000多口人。年关将近的时候,村子里的人显得比平时更稠一些。这些在村庄道路上走动着的人们,有忙着办年货的,还有在农历年关到来之前,四处走动着清各类手续的。这些手续包括在这一年耙地、耕地、买化肥等各类欠账。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一定会赶在年三十前把这些手续都清了。
村里人相互之间清账的语言很有意思。赊账的人说一句“我来给你把手续清了!”被赊账的人会满脸堆笑地回一句“那可急啥哩?”话虽这样说,这些账已经欠了一年了,一直攒到年底了才来了结。在乡村里存在如此缓慢的账务流水并不意味着乡村经济的疲软,而是乡村里在利益往来之间首先注重的是一个人情。在腊月底,村里人们相互之间清欠这一年细账的来往走动,让村里的人手里都有了几个活钱,这也就让村落在年关时节多了几分喜庆。
村里的人们会在年底吃着劲清掉这一年的亏欠,这种在年前给别人还账的念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让欠钱的和被欠钱的两家人都能安心过个好年。去清账的村里人解释他们在年前这样做的原因是“就不记了”。而被欠钱的主家也会说一句“我给你勾了”。但真实的情形却是,这种发生在乡村里的数目不大的经济往来是没有账本的,就是双方随口一说,然后赊欠协议就达成了。由此可见,在乡村那人情味浓厚的熟人社会里,人们是可以靠“刷脸”吃饭的。
我已经离开家乡十几年了,但每到过年的时候,脑子里都会浮现村子里的道路上,来来往往地走着去办年货,去赶着给别人清账的人群的热闹景象。这些年一路走过来,越来越感觉到故乡的村落在钱财来往之外,更注重人情来往的处世规则的妙处。乡村里那种推来让去的人情味儿,让人觉得人情来往并不是刀割水洗似的利益交换,而是有一种热腾腾的生命关怀植根在这种在外界看来只是单纯的利益交往的过程中。这种初看可能是礼节性的相互谦让的交往行为,在有了些阅历之后,才能品味其中所渗透的人情练达的厚道。
年少的时候,我是不顾一切要离开村子的。出走多年后,越是在年终岁末的时候,越是会思念自己当年一直觉得其貌不扬的小村落,越是会觉得故乡的小村落其实不言声地教给了我许多东西。这些东西在现今看来,总的可以汇聚成一句话,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不是清汤寡水的利益之交,而是要在其中贯穿着“礼”,比如乡村里会按照辈分去安排人的次序;也在其中贯穿着“情”,比如默许小门小户的农村人家把细账一直赊到年底。这种有“礼”“情”蕴含其中的利益之交,让人在很大程度上与只知道争食抢物的动物区别了开来,从而回归了人本身。
现在年景好了,过年的时候,人们大多都不在乎那些细枝末节的花销了。但乡村的人情味儿,却是在外的人们所稀罕的。在年末的时候,想到故乡村落里弥漫着的那股子让人觉得浑身熨帖的人情味,我便觉得所处的冬天变得温暖了许多,屋外的花花草草变得喜庆了许多,所见过的每一个人也都变得和颜悦色了许多。
现在,我所思念的不唯是村落里那热热闹闹的过年气象了,还有村落里那人情来往、宜室宜家的人情味儿。这些人情味儿透过过年时的祭祖、吃臊子面、游亲戚、待客这些村落里过年时的平常举动,四散在屋舍俨然的村落的角角落落,让每一个在村落里过年的人儿,都感受到了过年的温馨。
我还是会时不时地回忆幼时在村落里过年时的温暖场面,村子里那些过年时简单朴素的日子,迟滞了一年一年匆匆走过的生命的脚步。当生命慢下来的时候,生命也就找到了暂时可以停泊的地方。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