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疖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单个毛囊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头、面、颈、腋下、臀部等常受摩擦的部位。好发于青壮年和新陈代谢障碍患者(如糖尿病),也可见于抵抗力差、营养不良的小儿。临床可见局部呈圆锥形隆起的硬块,有红、肿、热、痛的表现。2~3日内炎症继续发展,硬结增大,疼痛加剧,硬块中心出现黄白色脓头,随后脓头破溃,流出黄白色脓液,肿痛逐渐减轻直至消失而愈。祖国医学认为卫表不固,火(热)毒邪乘虚侵入而发。一般无全身症状,但在抵抗力下降时也可有怕冷、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人体面部从嘴角两边到鼻根部,医学上称为“危险三角区”,此处血管与头颅内血管相通,长在这个部位,特别是长在唇周围、鼻部的疖,如被挤压或挑刺,病菌容易随血液回流到头颅内,引起海绵窦栓塞或颅内脓肿,出现寒颤、高热,甚至昏迷等,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疖初起,尤其是长在面部的疖、切勿挤压或针挑。如果脓未成切忌切开,以免感染扩散,有全身症状的,应卧床休息。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内衣,内衣宜选用棉、丝织品,内衣宜宽松。疖易发生在夏秋,故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有糖尿病者,应及时治疗。体弱者,应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中医治疗疖分内治法和外治法。
1.外治法
(1)新鲜野菊花、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紫花地丁、芙蓉叶等适量,任选1~2种洗净,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每日换药1~2次。
(2)蜂蜜、生葱适量,捣烂如泥,外用患处,每日换药1~2次。
(3)金黄膏或金黄散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4)拔毒膏盖贴患处,每日换药1次。
2.内治法
(1)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蒲公英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口服六神丸,每次10粒,每日3次。
(3)口服牛黄解毒丸,每次2丸,每日2次。
必要时可加服抗生素,如疖较大,病情严重,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1)针刺法:取合谷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15分钟;或取身柱、灵台、委中穴,三棱针点刺出血,每日1次;大蒜捣烂成膏,摊涂患处,用艾条隔蒜灸,或直接用艾条灸患处。
(2)拔罐法:针刺肺俞后,用火罐拔5分钟,轻症出血,重症流出黄水,症状立即减轻。
疖早期,应多饮凉开水或清凉饮料,忌食辛辣、鱼腥发物,加强营养。可用绿豆50克,白糖50克,煮汤代茶饮,每天1剂,连用数天。若疖已成脓,可用绿豆50克,金银花15克,赤小豆30克,橘皮6克,甘草6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疖溃破后,可用蒲公英40~60克(鲜品60~90克),赤小豆50克,每天1剂,将蒲公英洗净切碎,加水煎,取汁去渣,加入赤小豆同煮至豆烂熟,吃豆喝汤。
对早期的疖,可用毛巾浸热水敷患处,可促使疖消散。
痈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多见于成年人,好发在颈项、背部等较粗厚的皮肤处。主要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所致,糖尿病者也易患痈。临床可见初起患处皮肤肿胀,很快结成6~9厘米左右的酱红色硬块,界限不清,接着中心表面出现多个脓栓,病人有轻度的寒战、发热、全身不适,随后中心塌陷,局部肿消痛止,全身症状也随之消失。痈容易并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静脉炎,发生在唇痈相当于
感风温、湿热,内有脏腑蕴毒,凝聚肌表,以致经络阻隔、营卫不和、气血凝滞而成。如果进行适当的调养和治疗,能缩短病程,免生他病。
患痈病人,应注意休息,高热时应卧床,多饮开水。痈长在上肢的宜用三角巾悬吊;长在下肢的宜抬高患肢,减少活动;长在面部的应减少咀嚼运动,少说话。患处周围的皮肤应保持清洁,外敷药物应紧贴患处,外敷药应保持湿润,掺药宜布散均匀。痈破溃后,要使脓液排出通畅,经常换药。
中药治疗痈应分清阶段,内、外治法并进。
(1)初期:可口服六神丸,每次10粒,每天3次;梅花点舌丹,每次2粒,每天3次;或用牛黄解毒丸,每次2丸,每天2次;生于腰以下的痈,可用苍术10克、黄柏1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外治敷金黄膏,每天换药1次。
(2)成脓期:可用银花30克,当归9克,炒山甲6克,川芎9克,皂角刺6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外敷金黄膏加掺八二丹或九黄丹,每天换药1次。
(3)收口期:一般不需内服。如果体质虚弱,收口较慢或不能收口,可服四君子丸,每次10克,每天2次。外用白玉膏掺生肌散;或先用九一丹提脓去腐,脓尽,再用生肌散,促使肉芽生长,及早愈合。
如果痈的红肿范围大,破溃排脓不畅,全身症状严重,应到医院治疗,对糖尿病患者患痈,除治疗痈以外,应积极治疗糖尿病。
痈初期取委中穴,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每天1次,或用大蒜捣烂摊于患处约3毫米厚,以艾条隔蒜灸20~30分钟,每天2次,能促进痈的消散。如果痈已破溃,疮口愈合慢可取足三里穴,毫针刺入,用补法,再用艾条直接灸患处,每日2次,可促使疮口早期愈合。
忌食鱼腥发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肥甘厚味,多饮开水,注意加强营养。
初期可用银花50~100克,赤小豆50克,每天1剂,先煎银花,去渣后与赤小豆同煮成粥,分两次食用;或用银花50克,绿豆50克,生甘草15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成脓期可用甘草9克,水煎后去渣加绿豆15克,赤小豆15克,黑大豆15克,煮至豆烂,吃豆喝汤。收口期可用生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乳鸽1只,先将鸽去毛和内脏,与药同放碗中加水适量,隔水炖烂熟,去药渣,调味,喝汤吃鸽肉。
丹毒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粘膜损伤处侵犯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炎症。好发于下肢和头面部。临床可见片状红斑,鲜红似玫瑰色,周围界限清楚,手指轻压红色消退,手指放开,红色很快恢复,红肿边缘隆起,高出正常皮肤,有时可发生水疱,疼痛,一般起病急,多数还有发热、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
祖国医学因其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如发于头面部的称“抱头火丹”,发于胁肋部的称“内发丹毒”,发于下肢的称“流火”,新生儿丹毒则称“赤游丹”,大多认为素体血分有热。火邪侵犯,郁于肌肤而发。头部丹毒一般肿胀严重,常有剧烈头痛。下肢丹毒常与足癣有关,如果不进行适当的调养,反复发作可形成象皮肿(又称象皮腿)。
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开水,下肢丹毒应抬高患肢30~40度,注意床边隔离。忌挖鼻孔,掏耳朵,如有皮肤破损,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如有足癣,应积极治疗。已出现象皮肿的,可用医用护套绷缚。
(1)内治:可用生地、赤芍、板蓝根、制苍术、黄柏等煎服。可用防己、苍术、泽泻各60克,升麻30克,研末,水泛为丸,每日18克,分2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2)外治:仙人掌、鲜马齿苋、冬青树叶、芭蕉根、大青叶等,选用一种,捣烂涂敷患处;或金黄散调敷患处。
(1)针刺法:取大椎、曲池、陷谷、委中等穴,其中大椎、曲池、陷谷均直刺。用泻法,使针感向周围扩散,委中穴用三棱针放血1~5毫升。每天1~2次或隔1~2天1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
(2)拔罐法:在皮损局部红肿处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3)艾灸法:取夺命穴(在肩髃与曲池连线中央的略下附近,有硬结状的地方,以手指触冷即得。)和局部灸。每日1~2次,15次为1个疗程。
饮食宜清淡,忌鱼腥发物及辛辣之品,少吃甜食及油腻饮食,可适当选下列食疗方。
药粥:取仙鹤草根250克,糯米、白糖各适量,将仙鹤草根洗净切碎,用粗纱布包好放入锅内,加淘好的糯米及清水,熬至粥熟,去仙鹤草加白糖适量,即可食用。
(1)取大蒜适量,放入适当容器中煮水,将患肢乘热先熏(外盖棉被)后温洗,每晚熏洗1次,每次20~30分钟。
(2)乌柏叶、鲜樟树叶、松针各60克,生姜30克,切碎煎汤熏洗。
(3)紫苏100克,葱白100克,鲜凤仙花带茎叶100克,煎汤熏洗。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因缺碘引起的代偿性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一般发生于缺碘地区。临床可见甲状腺持续性肿大,一般无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及全身症状。
祖国医学称之为“瘿”,认为本病外因平时饮水或食物中含碘不足,内因情志不畅,喜怒无常,形成气滞、气郁,积久聚而成形,蕴结于颈部而成。此病病程缠绵,应进行适当的调养,否则严重时可压迫气管、食管、喉返神经,可引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
地方性甲状腺肿由内外二因形成,故应保持心情舒畅,勿郁怒动气;在流行区改善水源条件,用碘化食盐。
1.常用验方
(1)海带60克,水煎服,1日分2次服。
(2)柿未成熟时,捣汁冲服。
2.中成药方
昆布丸:昆布、海蛤、海藻、通草各20克,羊靥(羊的甲状腺)120克切碎烤干,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次1~2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取天突、天容、天鼎、气舍,列缺、合谷、太冲、内关、足三里、丰隆、天井、阳陵泉,均用泻法,不留针。
地方性甲状腺肿多因缺碘引起,故应用碘化食盐,即在每千克食盐中加5~10克碘化钾,服用至青春发育期过后。对于孕期或哺乳期妇女,因需碘量增加,也可引起甲状腺肿大,称为散发性甲状腺肿,这期间也应适当增加含碘食物,可参考以下食疗方。
(1)紫菜虾皮汤:紫菜、虾皮各6克,煎汤食用。
(2)海带100克水煎代茶饮,吃海带。
(3)紫菜萝卜汤:紫菜50克,萝卜500克,陈皮1片,水煎服。
(4)海带120克,米醋1000毫升,浸泡1周后,每日吃海带6~9克。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好发于青壮年。因阑尾远端是盲端,所以发生梗阻时,很容易发生感染,一般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临床表现开始腹痛大致在脐上或脐周,快则2~3小时左右,慢则24小时或更长时间转到右下腹疼痛,并发热、恶心、呕吐。止痛药物不能轻易使用,需4~6小时再检查后,除吗啡外止痛药物均可使用,否则容易掩盖病情。
急性阑尾炎可归属祖国医学的“肠痈”范畴。由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暴急奔走,跌扑损伤,暴怒忧思,胎前产后,寒温不适或肠道寄生虫、导致气滞血瘀,胃肠功能受损,传化不利,运化失职,糟粕积滞,生湿生热,败血浊气壅遏而成。
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及体育锻炼,避免饮食不节和食后剧烈运动,纠正便秘,注意清除肌体的感染病灶,预防肠道感染,初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动作要轻要慢。
(1)大蒜30克,芒硝30克,共捣成糊,在右下腹放一层凡士林油纱布,敷上大蒜芒硝糊,敷2个小时后取下,改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更换2次。
(2)疗痈丸:巴豆霜、生大黄各1份,明雄黄2份,温开水送服。
(3)红藤煎:红藤30克,赤芍15克,枳壳、木香各9克,败酱草15克,生草6克水煎服。
上述药物调理同时最好应用抗生素,因非手术疗法,有3/4的人将复发。如果确定采用非手术疗法,应进行适当观察,以决定是否改用手术疗法,防止病情发展到严重程度。目前手术疗法已成为完全有效的方法,可以防止复发和继发腹膜炎。
取阑尾穴、上巨虚、足三里为主穴,热高痛剧者加曲池、内庭;恶心,呕吐加内关;剧痛加天枢。手法采用强刺激。每日2~4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强刺激2~3分钟而不留针。
平时忌生冷和不易消化饮食,忌暴饮暴食。患病初期宜半流质饮食,可参考以下食疗方进行调养。
(1)金银花60克,粳米100克,每天1剂,金银花煎汤去渣后,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分2次服食,5~7天为1疗程。
(2)败酱草30克,薏米60克,将败酱草煎汤去渣后,加入薏米煮成稀粥分2次服,食至症状消失。
如果腹中作痛,可用生香附60克,食盐60克,用酒、醋适量,与二药同入锅内炒热布包,频频温熨右下腹。
胆囊炎、胆石症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好发年龄在20~50岁,尤其以中年肥胖、多产妇女最多见。发病原因主要是胆汁郁积、细菌感染及胆固醇代谢障碍。胆囊炎临床上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常以油腻饮食为诱发因素,临床可见中上腹剧烈绞痛,持续性发作,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背放射,恶心、呕吐、发热,少数因感染严重波及胆总管可有轻度黄疸,并发胆囊周围脓肿,胆囊穿孔引起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慢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嗳气和厌食油腻等消化不良症状,有时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部等处隐痛,病史可长达数年或十余年,部分有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发作史。胆石症与胆囊炎二者常互为因果,且大多数与慢性胆囊炎同时存在,结石较大的表现为右上腹闷胀不适,或慢性胆囊炎症状;较小的结石则可能在饱餐或油腻饮食后胆囊收缩,或夜间平卧时结石移动阻塞胆囊管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发作。结石引起的胆绞痛的特点是突然发作,绞痛剧烈,有时随体位变动,结石可能移位被排入胆总管,梗阻解除,则绞痛也随之突然缓解。
胆囊炎、胆石症属于祖国医学的“胁痛”、“腹痛”、“胆胀”、“黄疸”等范畴,因情志抑郁,饮食不节,引起肝胆气郁,气血郁滞不通所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必要的调养,从而减少或避免胆囊炎、胆石症的发作。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情绪,保证充足睡眠,注意饮食结构,保持大便通畅,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内脏功能,防止胆汁郁积。
1.验方
(1)元明粉9克冲服,每日1次。
(2)金钱草120~150克,煎汤代茶饮。能利胆,促使炎症消退,郁积胆汁畅流,防止结石再形成。
(3)柴胡20克,黄芩20克,枳实15克,金钱草30克,元明粉10克,大黄15克,虎杖30克,枳壳15克,金钱草30克,大黄15克,二方任选其一,每日1剂,至少连服7天,一般用药1周开始排石,嘱家属淘洗大便,寻找结石。适用于泥沙样结石或直径在1厘米左右的结石。
2.中成药
(1)利胆排石片:每次6~10片,每天2次,有炎症时每次4~6片,口服,温开水送服。
(2)消炎利胆片:每次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金钱草冲剂:沸水冲服,每次1包,每天3次。
如果有寒颤、发热、白细胞计数大于20000,黄疸加重,胆囊肿大且张力高,局部腹膜刺激症,即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应及早采取手术治疗。
(1)针刺法:针刺肝俞、胆俞、神门、胆囊穴、阳陵泉、中脘、丘墟、太冲,呕吐者加内关;高热者加曲池、内庭;有黄疸的加至阳;出现休克的加涌泉、人中、十宣。手法采用强刺激,每日2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
(2)拔罐法:在疼痛部位肌肉丰满处用较大口径火罐拔5~15分钟,如兼呕吐者,可先在鸠尾、巨阙刺络拔罐。
病人左侧卧位,左腿伸直,右腿屈曲,医者站在病人后边,双手在右季肋部做提拿数次,同时做揉法数次。痛点部位多施手法;病人俯卧,医者站在病人身旁,用手掌在背部做揉法数次,并分别点按肝俞、胆俞、胃仓;病人仰卧,医者站在病人身旁,用手掌自上而下沿助弓做分推法数次,并分别点按日月、水分、天枢、三阳络、阳陵泉、胆囊穴、丘墟。
胆囊炎、胆结石常以脂肪餐为诱因,所以应少吃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肝、肾、脑。急性期应禁食脂肪餐,可食米汤、果汁、藕粉等流质食物。根据病情可适当采用少油半流质软饭,以清淡食物为主,并可按下列食疗方进行调养。
(1)山楂粥:山楂30~40克,去核,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吃时加白糖10克。
(2)棒渣木耳粥:黑木耳5克泡发撕碎,同玉米渣100克,一并煮成稀粥,调料适量,咸甜均可。
(3)玉米须30~60克,煎水代茶饮。
(4)薏米50克,金钱草50克,共煮汤代茶饮。
(5)萝卜适量榨汁口服。
姿势不拘,取坐、站、卧式均可,舌抵上腭,身体放松,排除杂念,鼻吸鼻呼,缓慢吸气,将意念行至丹田,有气感后再上行至右肋下期门穴,然后意守10~15分钟;先出左脚,吸气,略收小腹,再出右脚,这样一步吸一步呼,每分钟走80~120步,行动20分钟为一轮。收功时放慢步伐,两手抱肚脐想一下,即可收功。
脱肛是指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1~3岁儿童。儿童常因骶骨弯尚未形成,直肠、肛管成直管状态,病后营养不良,坐骨直肠窝内脂肪减少,失去支持直肠的作用,多见不完全脱垂(粘膜下脱)。成年人多见完全脱垂(直肠全层下脱)常因慢性便秘、肠疾病或精神原因,长期用力,腹内压力过度升高,使肌肉、韧带萎缩松弛,肛提肌裂孔增大,盆腔脏器由裂孔脱出。临床表现初期常便秘,排便无规律,感直肠满胀和排粪不净,排粪时有肿物脱出,可自行缩回,以后行走和用力时均可脱出,并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痛痒。
祖国医学认为脱肛是全身虚弱的一种表现。因禀赋不足,气虚下陷不能收摄形成肛门松弛,升举无力所致。
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按时蹲厕,纠正便秘,及时治疗肠疾病,大便时不要蹲时间太长,平时多练习下蹲站立动作。
(1)蓖麻子仁捣烂,敷百会、神阙、石门,两天换1次,敷药后外加热敷,1次15分钟,每日3次。
(2)苦参60克,蛇床子30克,白芷15克,银花30克,菊花19克,黄柏15克,地肤子15克,大菖蒲9克,加石榴皮、枯矾、五倍子煎水熏洗。
(3)庆硝30克,冲入热开水,先熏后洗脱垂部分。
(4)生附子、葱、蒜,将附子研细末,过筛同葱、蒜共捣烂,敷于百会穴或囟会穴。用于阴证脱肛。
(5)成药:气虚者宜口服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每天3次。
取长强、百会为主穴,配以脾俞、肾俞、气海、足三里。针刺长强,手力重些,留针30分钟,针后艾灸10分钟,百会艾灸20分钟,每次主穴全取,再取配穴1~2个,中强刺激,留针20分钟,每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艾灸取百会、长强、神阙、水分、气海、足三里,病变局部为主穴,配天枢、横骨、大肠俞、承山等穴,每次选用2~4穴,灸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拔罐:拔长强穴,20~30分钟。
(1)鸡蛋1个,明矾1粒(如大米大)。将鸡蛋打一个小口,装入明矾蒸熟空腹吃,每日1次,连服1周。
(2)大米30克,苡仁60克,淮山药粉90克,猪大肠一段.将大肠洗净后,把各味药均放入肠内,扎紧两头,炖熟调味服用。
揉丹田、天枢、龟尾,推上七节骨。患者仰卧,用左手拇指按揉百会穴100次,再用左手掌揉摩丹田穴15分钟;再用食、中二指按揉天枢穴50次。患者俯卧,用中指按揉尾椎骨端100次;再用拇指自尾椎骨端向上直推至第四腰椎100次。
快速收缩肛门,每分钟进行30次,每日可进行数次。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常见的周围动脉慢性闭塞的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小动脉,以下肢血管为主。好发于男性青壮年,目前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吸烟与本病有密切关系,还与寒冷、潮湿、感染、性激素、创伤有关。此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呈周期性发作,数年后逐渐趋于严重。临床上初期多出现患肢麻木,发凉、酸胀、间歇跛行,后期上述症状加重,可出现患趾(指)端发黑、干瘪、坏疽、溃疡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可出现高热、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状。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归属“脱疽”范畴。其病因病机是指由于内伤如情绪激动,外感如严重涉水,外伤以及吸烟等,致使肝肾不足,寒混凝聚,淤阻经络,痹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
保持乐观情绪,严禁吸烟,防止受寒、受潮及外伤,注意保暖,适当休息,病变部位不宜热敷,患肢抬高45度。
(1)毛冬青120~180克,猪蹄1只或猪骨适量,水煎3~4小时,每日分3次服完,坚持1~3个月。
(2)赤小豆60克,红枣5枚,红糖适量,煎水代茶,每日1次。
(3)初期可选用冲和膏外敷;或当归15克,桑枝30克,威灵仙15克,水煎熏洗,每日1次;还可用附子、干姜、吴茱萸等分研粉,蜜调,敷于患肢涌泉穴,后期出现溃疡,可外敷生肌玉红膏保护伤口。
取大椎、身柱、命门、腰阳关、足三里、阳陵泉。采取大椎透身柱,命门透腰阳关,留针5小时;足三里、阳陵泉,强制刺激不留针。
取病变局部阿是穴为主穴,配血海、阳陵泉。三阴交、悬钟、委中、承筋、复溜、太溪、昆仑、中脉、八邪、曲池、外关等穴。每次选用3~5穴,施灸10~20分钟,每日灸1~3次,10次为1个疗程。
患者仰卧,在患肢上进行常规按摩,自足跟向大腿按揉、提拿,至腹股沟,向足跟部按揉、直推3~5次,并摇转踝部1~3分钟。
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浸泡5分钟,频饮,每日数次;菊花3克,生山楂片、草决明各15克,沸水冲泡,盖严温浸半小时,代茶频饮;花生米适量,陈醋适量,将花生米浸入醋中24小时食用,每次10粒。每日3次,连用90天为1疗程;山楂15克,荷叶12克,水煎代茶饮。
平行站立,入静1分钟,意守涌泉穴,沉肩垂肘,两手心向上握空拳,随内气先向下、外,再向上、内,成圆形似车轮船转动。意念设想丹田有一股气暖暖流入双下肢;用意念将气从涌泉吸入丹田,然后由督脉下降,沿双腿后下达脚跟,回归涌泉,并使病气从十个足趾排出。呼吸应松静自然、快慢均匀。
颈淋巴结核多因结核杆菌从口腔或扁桃体侵入所致。在侵入部位多无结核病变,少数继发于肺或支气管结核病变。临床表现颈部一侧或两侧淋巴结肿大,一个或几个,或成群成串,无痛痒,按之活动,经干酪样变,液化而成寒性脓肿,继之破溃,形成不易愈合的窦道或溃疡,同时感全身乏力、低热、食欲不振,或夜间睡觉时出汗,即盗汗。如果病人抵抗力强,肿大的淋巴结逐渐缩小,干酪化或有少量脓液的淋巴结可被吸收和钙化。但只要病人抵抗力稍差或有其他细菌侵入,就可复发。
祖国医学称颈淋巴结核为“瘰疬”,俗称“老鼠疮”。本病因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热内生,或肺肾阴亏,痰火凝结,而结聚成核。
保持乐观情绪,加强营养,增强抗病能力,发现局部淋巴结有肿大,需做详细的全身检查,看肺部和其他脏器有无结核病灶。
1.单方验方
夏枯草膏,每次服15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玄参、煅牡蛎、川贝等份,共研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0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2.中成药
口服内消瘰疬丸,每次1丸,每日2次;脓肿溃后流稀薄脓水,肉芽苍白,久不收口,乏力,盗汗或形体消瘦,可口服犀黄丸,每次3~4粒,每日2次;如溃破不收口者,可内服十全大补丸,每次1丸,每日2次。
直接刺入肿大的淋巴结,配以肝俞、膈俞,每日1次,中等度刺激。已化脓的不宜针刺。
平时注意增加营养,忌服辛辣刺激之品,蔬菜以海带、紫菜为佳,还可以吃一些海产品,如鳖、蛤蚌、海蜇、牡蛎等。以下两个食疗方例:
(1)牡蛎粥:将糯米淘洗干净待用,鲜牡蛎肉清洗干净,猪五花肉切成细丝,将糯米下锅,加清水适量烧开,待米粒稍熟,加入猪肉、牡蛎肉、米酒、精盐、熟猪油煮成粥,加入大蒜末、葱末、胡椒粉调匀即可食用。
(2)鲜虾汤:活虾7~10只,生黄芪10克,精盐、花椒各少许,将活虾放入锅内,加入用纱布包好的生黄芪,清水适量及盐、花椒,上火烧开,转入小火再煮10分钟即可,喝汤吃虾。
急性乳腺炎是常见的乳房化脓性疾病,多见于哺乳期妇女,且以初产妇最为多见,一般发生于产后3~4周。发病原因是产后抵抗力下降,此外还有乳头发育不良,妨碍哺乳,或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少,乳汁不能完全排空,影响排乳造成乳汁淤积,淤积的乳汁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乳头破损是细菌入侵的主要途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上可见高热,乳房局部红、肿、热、痛,炎症继续发展,上述症状加重,乳房疼痛呈搏动性,严重的可有高热,体温达40℃以上,寒颤,乳房胀痛明显,局部皮肤红肿,有硬结,压痛,数天内硬块软化,形成脓肿。表浅的脓肿可自行向外溃破,或穿破乳管而至乳头流出脓液。深部脓肿可缓慢向外溃破,也可向深部浸润,形成乳房后脓肿,脓肿可由1个扩展到多个,严重感染者可并发败血症。
祖国医学称急性乳腺炎为“乳痈”,乳痈分为3种,在哺乳期发生的称为外吹乳痈;怀孕期间发生的称为内吹乳痈;与哺乳无关而发生的,称为非哺乳期乳痈。临床上以外吹乳痈最多,内吹乳痈较少,非哺乳期乳痈更少见。这里主要讲外吹乳痈,其病因病机因情志内伤,胀胃不和,乳络不通,排乳不畅,酿成乳痈;乳头破碎,疼痛难忍,或乳窍化脓结痂,影响正常授乳,导致乳汁淤积而发乳痈;断奶时乳汁壅滞,乳房膨胀,结块郁积不散,而成乳痈。如果能在产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大大下降乳腺炎的发病率,如果已经发生,则可进行适当的调养,可使乳腺炎及时得到控制。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妊娠后期尤其是初胎孕妇,应经常用温开水或75%酒精棉球擦洗乳头,有乳头内陷的,洗后轻轻按摩牵拉。哺乳期要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应定时哺乳,避免当风露胸哺乳,哺乳前注意乳头清洁,注意婴儿口腔卫生,有口腔炎症应及时治疗,切不可含乳而睡。产妇乳汁过多,哺乳后尚未排空,可用吸奶器吸空,哺乳后轻揉,使乳汁排出,防止淤积,并清洗乳头。如有乳头擦伤或皲裂,应及早处理,可用麻油或蛋黄油外涂。断奶时应先减少哺乳次数,然后再行断奶。
(1)初期:可用瓜蒌15克,牛蒡子15克,银花30克,蒲公英15克,连翘15克,橘皮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同时应服回乳药物,生山楂60克,生麦芽6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2~3天。局部可用金黄散、玉露散,用水或鲜菊花叶、鲜蒲公英叶汁调敷患处,每天1次;或用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每天1次;或用鲜白蔹200克,蜂蜜适量,共捣成泥,加温后敷患处,每日1次,连用3天;还可用鲜猕猴桃叶加酒精、红糖适量捣烂,加热外敷,每天2次。
(2)成脓期:可用当归10克,生黄芪10克,炒山甲10克,川芎10克,皂角刺1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脓肿形成后,宜切开引流。
(3)溃后期:可用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金银花30克,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局部可用生肌散掺入患外,促使伤口愈合。
针刺对乳腺炎早期出现肿块尚未化脓者有效。取肩井、列缺、委中为主穴,配穴取膈俞、血海。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加足三里,手法均用泻法,留针15~30分钟,每隔5分钟加捻针1次。
饮食宜清淡,少吃下奶的荤腥汤水,减少乳汁分泌,有利于伤口愈合。
产后可用橘核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2~3剂,可防止乳汁淤积;初期可用黄花菜鲜根60克,洗净,猪蹄1个,同放在砂锅中加水适量煮汤吃,不加调料,每天1次,连用数天。成脓期,可用蜂房10克,蒲公英50克,地丁20克,白糖适量,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连用3~5天.溃后期可用蒲公英40~60克,粳米50~100克,每天1剂,将蒲公英洗净切碎,煎取药汁,去渣后放入粳米煮粥,每天分2~3次服,3~5天为1个疗程。
初期局部肿痛,乳汁不通,淤乳明显,可作乳房按摩,使郁滞乳汁得以疏通。在患侧乳房涂上少许润滑油,患者自己或术者用五指由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按摩,但不宜用力挤压或旋转按压,而是沿着乳络方向施以正压,把淤滞的乳汁逐步推出,在按摩同时可以轻揪乳头数次,以扩张乳头部乳络,如果在按摩前先做热敷,效果更好。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男性青壮年。由于溃疡处于活动期,穿孔发生前,多数病人有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受寒,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溃疡病发作加重;过份饱餐,长期服用激素,洗胃,钡餐检查,腹部大手术,严重烧伤等常为穿孔的诱因。临床表现剧烈腹痛,呈持续性刀割样,从上腹部很快扩散到全腹,恶心、呕吐。常伴面色苍白、出汗、肢冷、心慌、气短、血压降低等轻度休克症状,腹肌呈“木板样”强直。
祖国医学归属“胃脘痛”范畴,大多数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导致脾胃虚弱,肝气郁滞,气滞则血淤,不通则痛。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积极进行恰当的调养,穿孔是可以避免的。
精神因素对溃疡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保持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和劳逸结合的工作,无论在本病的发作期或缓解期都是很重要的。对此类病患者进行X线钡餐检查或洗胃时应谨慎,轻柔操作,避免过度疲劳及受寒,避免暴饮暴食,不宜长期使用激素。穿孔发生后应绝对禁食,禁忌按摩推拿。
1.验方
(1)乌贝散:乌贼骨24克,象贝6克,二味药共研细末,每次服3~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连用15~30天。
(2)蛋英粉:鸡蛋壳6份,焙黄,蒲公英4份,研成细粉,每次服3~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2.中成药
可口服猴菇菌片,每次3~4克,每日3次。
如果患者有严重的休克症状;有明显腹胀,腹腔大量渗液或渗液混浊;合并幽门梗阻,大出血等复杂症情,疑为癌变;50岁以上,或合并心、肝、肺、肾等主要脏器严重病变,全身情况差;饱食后穿孔,穿孔大,进流质饮食;胃有食物残留的,再穿孔在二年以内的;穿孔后经中西结合非手术治疗4~8小时(一般不超过12小时)以后,症状、体征不缓解或反而加重的,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这里不再赘述。
1.针刺法
取足三里、中脘、天枢为主穴。弥漫性腹膜炎者,加气海、关元;发热者,加曲池、合谷;恶心呕吐的,加内关、上脘;腹胀明显的,加脾俞、胃俞、大肠俞;有休克的,刺人中、十宣或涌泉。手法采用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每15分钟加强1次,每4~6小时重复1次。
2.艾灸法
常用穴有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关,灸20~30分钟;或隔姜灸,每日1次,10~15次为1疗程,此法多用于缓解期。
禁忌按摩推拿。
平时应做到少量多餐,定时定量,以减轻胃的负担,有利于溃疡愈合。食物宜软、易消化,忌酒,避免辣椒、醋、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穿孔初发,应绝对禁食,以免食物与胃肠分泌液流入腹腔,不利于穿孔的闭合。以下介绍两个食疗方供参考,长期服用,可促进溃疡愈合避免穿孔发生。
(1)苡仁芡实汤:苡仁、芡实各30克,除去杂质,洗净,将苡仁、芡实倒入小钢精锅内,加冷水两大碗,小火慢炖1~2小时,煮至熟,加红糖适量,再炖一会儿,即可食用。
(2)取新鲜猪蹄1只,去净毛,加水煮至皮烂,加少许食盐调味,喝汤吃皮肉,每天1次。
仰卧,使全身筋骨、肌肉放松,先由头部开始,前向胸腹,后连腰背,旁及肩臂、手指,下达股腿、脚趾,一定做到每一个骨节,每一部神经都觉得放松。先从自然呼吸入手,逐步深长,然后达到腹式呼吸。在放松时,不要忘记“松”字,呼气吸气时,必须记着“静”字。
肠梗阻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的一组症候群。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动力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由于病因、部位、类型的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共有的是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严重的可出现感染、中毒和休克。
肠梗阻在祖国医学中归属“关格”、“肠结”、“腹胀”范畴。祖国医学认为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寒邪凝滞、热邪郁闭、湿邪中阻使肠道气血瘀滞,肠腔梗阻不通。如果在生活中进行合理的调养,可预防肠梗阻的发生。
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饱餐后避免立即作剧烈运动。纠正便秘,预防并及时治疗肠蛔虫病,早期发现和治疗肠道肿瘤,梗阻发生后宜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
(1)鲜萝卜14克,芒硝6克,水煎至200毫升,每日服2~3剂,日服2~3次。适用于蛔虫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
(2)番泻叶15~30克(儿童酌减),开水冲服。如果水煎时,水开后入药,用水100~200毫升,不宜过多,不宜久煎,水开即可。主要用于粘连性肠梗阻和蛔虫性肠梗阻。
用非手术疗法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变化,一般观察不超过4~6小时,单纯性梗阻可观察24~48小时,如果梗阻不能缓解,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1.针刺法
取足三里、内庭、天枢、中脘、曲池、合谷为主穴,呕吐的加内关;腹痛的加内关、章门;少腹痛加气海、关元。手法采用强刺激,每次留针20~30分钟。
2.艾灸法
取足三里、天枢、下巨虚为主穴,呕吐加内关;便秘加大肠俞、支沟;阵发性腹痛加三阴交、气海;肠鸣腹胀加太白。每日施灸2次,每穴5~10壮。
阵发性腹痛发作时,先用点穴法止痛。患者仰卧,用拇指点按内关、天枢、足三里至疼痛缓解后,再行其他手法。患者慢慢翻向侧卧位,先在背部两侧脾俞、大肠俞、小肠俞等穴位处有拇指按揉,以酸胀得气为合适。患者仰卧,在腹部环脐用手掌摩抚,宜顺时针方向操作,也可配合大鱼际或掌根揉法。用拇指轻缓按揉腹部天枢、气海、中脘穴,而后按揉双侧足三里。
(1)橘花3克,红茶3克,建曲6克,用白开水冲泡,每日1剂,代茶饮。
(2)鲜胡萝卜500克,白糖50克,将胡萝卜洗净去皮,切成2厘米见方小块,用干净纱布包裹,绞取汁液,将白糖入汁,拌匀即成。经常饮用。
仰卧,松衣解带,两目微闭或看鼻准。用顺呼吸法,吸气时默念“静”字,舌尖抵上腭,意念从尾椎骨的长强穴引气,沿督脉从百会穴导气沿任脉下行,然后意守丹田,呼吸要逐渐达到细、匀、深、长。
痔疮是直肠下端、肛管和肛门缘静脉丛内的血管曲张形成的软块。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发病率高,故有“十人九痔”之说。根据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临床上常见症状有出血,肛门内有肿物脱出,肛门瘙痒,外痔常有疼痛。长期站、坐,习惯性便秘,妊娠等均可使直肠静脉回流受阻而发生痔疮。另外年老体弱、长期饮酒及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也可导致痔疮的发生。中医认为痔疮是由于热迫血下行,淤结不散所致。适当的调养对本病有重要意义。
生活规律化,保持心情舒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不要久忍大便,不要长期服泻剂,保持肛门清洁卫生,要经常浴洗并且保持干燥,手纸要柔软,防止擦伤,及时治疗肛门部疾病。平时避免长时间的站坐,适当参加体育运动。
(1)朴硝30克,花椒3克,加开水冲泡熏洗。
(2)每日大便后先坐浴,再外敷九华膏、五倍子散或黄连膏等。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帮助大便通畅,避免饮酒,防止便秘。在夏天劳动后汗液排泄过多时,多饮开水或盐开水,高温作业的工作人员,可适当吃些清凉润肠食物,如绿豆汤、猪大肠、莲藕、萝卜、西瓜、香蕉及蕃茄等。平时可按下列食疗方进行调养。
(1)红枣250克,红糖50克,将红枣炒焦,与红糖同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吃枣喝汤,每日1剂,分3次食用,15天1疗程。
(2)黑木耳6克,柿饼30克,黑木耳泡开洗净,柿饼去蒂,同放锅中煮烂服用。
(3)黄鳝鱼250克,将黄鳝洗净去脏杂,煮汤加调味服用,或与米同熬粥服用。
提肛运动治疗痔疮,方法:全身放松,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吸气,舌舐上唇,同时肛门向上收提(如忍大便状),提肛后稍闭一下,然后配合呼气,全身放松,可随时随地,各种姿态进行练习,每次练90下,1日数次。
每天晚上盘坐在床上,先调匀呼吸,然后再意守丹田片刻,再将气慢慢引向会阴、尾闾、命门、督脉、大椎、百会、天目、承浆、中丹田至下丹田,这样为一周。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时,在床上打坐20分钟,先意守丹田,再将气有意识地引向肛门,然后两手掌从尾结骨处顺背脊骨向上向下按摩45次。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