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典籍 > 自我调养巧治病 > 详细内容
眼病
发布时间:2024/7/20  阅读次数:17  字体大小: 【】 【】【

麦粒肿


麦粒肿,医学上称睑腺炎或睑边疖,俗称“针眼”,为常见眼病。它多因葡萄球菌感染而引起的睫毛、毛囊周围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前者居皮肤侧,也叫做外麦粒肿;后者紧邻结膜处,称为内麦粒肿。初发病时,眼睑皮肤局部红肿,有疼痛和异物感,触之可及一小硬结,压痛明显。外眦部的麦粒肿可伴有比较明显的结膜充血或水肿,内麦粒肿更为显着,常高度红肿热痛,手指不能触摸。一般3~5天后逐渐变软形成黄色脓头,破溃后脓液流出。脓液一旦排出,排净,红肿及疼痛即明显减轻。少数患者呈多发性麦粒肿,有的反复发作。

对本病应积极治疗调养,如处理不当,可引起蜂窝组织炎等严重后果。

(一)起居调养法

身体抵抗力下降,外感风热之毒是本病发病原因之一,因此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期熬夜,过度疲劳而引起的消化不良、便秘等。反复发作的病人,要注意全身情况,警惕是否患有糖尿病。平时应注意克服不良卫生习惯,保持局部清洁,患病期间务必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野菊花30克,红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1~2次服。

(2)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连翘12克,白芷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秦皮15克,大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孕妇忌服)。

2.外用药

眼睛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眼药膏,如氯霉素眼药水、四环素眼膏等,同时可遵医嘱口服抗生素。

(三)针灸调养法

1.针刺法

用毫针针刺上星、太阳、睛明、合谷、太冲、少商、行间穴,强刺激,有针感为宜,留针10分钟,隔日1次。

2.针刺拔罐法

用三棱针点刺攒竹、睛明、丝竹空、太冲穴,出血即可,再用梅花针弹刺大椎穴,火罐拔吸出血,留罐15分钟。

(四)熏洗调养法

夏枯草20克,穿心莲15克,野菊花15克,鱼腥草25克,蒲公英20克。将上述药物煎水,将煮沸后的药水过滤倒入杯中或小热水瓶中,将患眼对准杯或瓶口熏洗,每次15~20分钟,每日3次。

(五)贴敷调养法

用生南星20克,生地黄20克,黄连6克,将上述药物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太阳穴,每日一次。

(六)乱痧调养法

在太阳、阳白、天柱、风池、身柱、肝俞、曲池、合谷、内庭、足临泣等穴部位,抹适量活血润滑剂,用刮痧板以45°斜度反复刮拭至出斑点(痧),用力要均匀适中,背部穴位可稍加重。刮痧后应饮一大杯水以助新陈代谢。

(七)饮食调养法

麦粒肿是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饮食不当,导致热毒犯上,或由于体虚、感受风邪所致。因此,要注意合理调配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芹菜、苦瓜、黄瓜、香蕉、梨等,也可适当吃一些野菜,如鱼腥草、败浆草等。少吃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鸡鸭鱼肉及海鲜。反复发作的病人要忌酒、咖啡及辛辣食品,并在餐后食一点食醋以助消化。患病期间可用食疗方。

可用药粥:石决明25克,草决明10克,白菊花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先将石决明炒至出香味起锅,再将白菊花、草决明、石决明入砂锅煎汁去渣,粳米洗净与药汁同煮成稀粥加冰糖食用(此方宜在夏季用)。

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是各种视神经病变的结局,其临床表现是,视乳头变为苍白色,自觉视力缓退,视野缩小,久之可以不辨明暗。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主要由视神经炎、视神经外伤、药物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二是继发性视神经萎缩,主要因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视神经乳头炎引起;三是晚期青光眼所致。也可由外伤、或过量的烟酒、药物中毒引起而发病。

祖国医学认为,视神经萎缩多因肝肾不足,精气耗损;或久病体虚,运化失调等引起气血不足、肝失条达而致。

(一)起居调养法

应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切勿过度疲劳,加强身体抵抗力,以防身体中的其他炎症导致病情加剧,周围环境光线要柔和,避免强光对眼睛的刺激。

(二)心理调养法

视神经萎缩是由于各种视神经病变导致,而视神经病变又与人的精神和情绪有较大关系,常常在精神受到刺激,情绪发生波动时发病,甚至突然双目失明。因此,生活愉快、心情舒畅的人可以少得或不得眼病。已患视神经病变或轻度视神经萎缩的病人,更应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对保护眼睛、控制病情发展尤为重要。

(三)药物调养法

根据中医辩证选用下列方剂:

1.常用验方

(1)滋补肝肾方:枸杞9克,白菊9克,生地15克,淮山药9克,山萸肉9克,泽泻9克,茯苓15克,丹皮9克,当归9克,五味子9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疏肝养血方:丹皮9克,栀子9克,柴胡9克,白芍9克,茯苓12克,薄荷6克,菊花9克,枸杞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中成药方

(1)石斛夜光丸,每日2次,1次1丸。

(2)石斛明目丸,每日2次,每次1丸。

(四)针灸调养法

1.针刺法

常用穴:睛明、风池、合谷、球后、承泣。取睛明、承泣、球后穴应沿眼眶壁徐徐刺入,深度约1寸,如遇阻力不要强行刺入,可留针15~30分钟,承泣、球后二穴交替使用,治疗时如伴恶心、呕吐可加内关、足三里穴,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1个疗程。

2.推拿按摩法

在针灸过程中可配合眼保健操,在风池、睛明、太阳、承泣、阳白等穴处用手指按摩,每次取2~3穴,每穴按摩3~5分钟,每日可按摩2~3次,以提高疗效。

(五)饮食调养法

中医认为本病与抵抗力下降,肝肾不足,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导致营养不良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注意加强营养,注意调理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平时多食蔬菜、水果、蛋类、奶制品、动物肝脏等。忌酒及各种带有刺激性的食品。此外,可适当使用食疗方。

(1)药粥:鸡肝1具,胡萝卜100克,粳米100克,蜂蜜15~20毫升。鸡肝、胡萝卜切碎备用,先将粳米煮20分钟,再加鸡肝、胡萝卜同煮10分钟后加蜂蜜,趋热食用。

(2)菜谱:使君子肉6克,鲜鸡肝1具,香丸粉4克,白糖5克,鸡蛋1个,熟猪油10克。将使君子肉、雷丸加工成粉末;鲜鸡肝洗净,剁成细茸,将鸡蛋打入蒸碗内搅散,加白糖、使君子粉、肝茸拌匀,放入蒸笼内,旺火开水蒸约15分钟,取出撒入雷丸粉调匀即成。

制作时白糖改用酱油、味精,鸡肝改用鸭肝也可。此方适宜小儿症状较轻者。

原发性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可造成失明的常见眼疾。青光眼的种类很多,通常可将其分为四类: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临床上以原发性青光眼较多见,患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原发性青光眼又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两类。青光眼急性发作突然,有剧烈的眼胀痛和偏头痛或全头痛。视力骤然下降,恶心,甚至呕吐,夜间看灯光有一彩虹圈。发作往往与精神刺激有关,无急性发作的病人,眼部症状不典型,眼睛常不红不痛,只是在劳累后感到双眼胀痛不适,鼻根部酸痛,视物模糊,天长日久拖延数年,视力会明显下降,视野变小而影响日常生活。

(一)起居调养法

原发性青光眼的病人应加强自我保健,生活要有规律,平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养,有助于青光眼病情的控制。

(1)要保持足够的睡眠,在入睡前1~2小时内,应避免脑力劳动,使精神充分放松,避免因过度的脑力劳动而导致神经衰弱,因为在神经衰弱失眠的情况下,如睁眼不睡,常可导致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必要时可服安眠剂,但禁用安定,同时睡眠时应将枕头垫高,以减低眼压。

(2)病人不得在暗处阅读、工作。如必须在暗处停留,或看电影、电视时,应用匹罗卡品眼药加点一二次,应避免过久的低头工作,尽量采用头直立位看书看报,必须伏案书写时,要短暂休息,加以调节。

(3)多在室外活动。如早起散步、作体操、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室外锻炼可增强眼部血氧交换,从而增强眼睛抗高眼压的耐力。有专家证明红色可使眼压上升,绿色能使眼压下降。因此,在室外活动时,最好选择绿化地段,必要时可将四周环境做相应安排。

(4)病人应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感冒,以避免因感冒使头颈部充血而诱发青光眼,如病人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二)心理调养法

青光眼病人应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疾病的心理压力,要有乐观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尽量减少外界的精神刺激,因为情绪波动和心情压抑可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瞳孔散大,而诱发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三)药物调养法

青光眼患者,除常规的局部点眼药和口服降眼压药以外,可选用中药方进行调理。

(1)鲜车前草30克,元参15克,生栀子15克,大生地15克,麦冬15克,茺蔚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30剂为1疗程,病情好转者,隔3天继续服用(本方适用于早、中期患者)。

(2)决明子12克,菊花9克,桑寄生12克,防风9克,羌活9克,白芷9克,川芎6克,木瓜9克,白蒺藜9克,细辛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7剂为1疗程。

(四)针灸调养法

常用针刺法:取睛明、阳白、太阳、风池、合谷穴,如伴恶心、呕吐加内关、足三里。留针15~30分钟,10~15次为1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必要时暂停1周继续治疗。

(五)按摩调养法

用中指或食指在睛明、太阳、承泣、阳白、合谷、印堂等穴进行局部点压或按摩,根据穴位的部位不同,用力要恰当,合谷印堂二穴用的力度要适当加重,眼眶边的穴位要轻轻按搡,每次取2~3穴,每穴按摩3~5分钟。

(六)饮食调养法

青光眼病人日常饮食要有规律,饮食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应多食富有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饮料一次不宜超过400毫升,如突然饮水过多,会使眼内液增多,眼压升高,应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食浓茶、咖啡和烟类。可以适当服用药粥进行调理。

(1)龙眼枸杞粥:粳米100克,龙眼肉10克,炒枣仁10克,枸杞20克,白菊花5克。待前4味药煮粥将熟时,加白菊花稍煮即可。

(2)决明子粥:炒决明子10~15克,粳米100克,白菊花10克,冰糖少许。先将决明子入锅内炒至有香气,取出待冷后,与白菊花同煎取汁,去渣,然后与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冰糖,稍煮即可(菊花与冰糖同下也可)。

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常于春夏季节,在幼儿、青少年和人群集聚处暴发流行。表现为眼睛突然充血,发红,有时眼皮肿得睁不开。常见的急性结膜炎可根据不同病因,分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和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前者由病毒感染引起,病人以怕光、流泪的症状为主,伴有异物感,多数病人的白眼球除充血外,还可伴有点状、片状出血,往往侵犯黑眼球(角膜),常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后者由细菌感染引起,病人眼内可有异物感和烧灼感,有时怕光、流泪,眼内常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使上下眼皮粘着,致晨起时睁眼困难,眼皮内可附一层灰白色的假膜,用消毒棉棒很易擦掉。少数病人可引起黑眼球(角膜)边缘部发炎。

(一)起居调养法

急性结膜炎是通过与病人或病人的物品接触传染的。因此,要注意隔离,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游泳池、电影院等处,以免交叉感染,凡用过的物品都应进行消毒,同时注意休息,保持充分的睡眠,认真治疗,避免传给他人。

(二)药物调养法

病人除遵医嘱局部点眼药水或口服抗生素、磺胺类药,以防继发性细菌感染外,可服用下列方剂进行调养。

(1)决明子15克,菊花15克,蔓荆子10克,木贼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蒲公英100克,夏枯草50克,香附15克,牛膝25克,荆芥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

(三)熏洗调养法

桑叶30克,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加凉水500毫升浸泡10分钟,用文火煎沸15分钟,稍凉片刻,待药液热气能使眼睛耐受时,趁热熏患眼10分钟,然后过滤取药液,用消毒纱布蘸药反复洗患眼5分钟,每日1剂,熏洗3次。

(四)贴敷调养法

鲜侧柏叶适量,白蜂蜜少量,冰片少许。先将侧柏叶洗净捣烂,再将冰片捣研均匀,然后加白蜂蜜搅拌调成糊状,将药糊敷在患眼上(闭眼),每日换敷3次。

(五)饮食调养法

饮食要合理,患病期间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及较清淡的易消化食物,禁食辛辣,忌烟酒,可用下列药茶或药粥进行调养。

(1)金银花茶:金银花10克,霜桑叶10克,车前草10克,白芷10克。将药加水煎汤,以药汤代茶饮用,1日多次。

(2)地黄菊花粥:地黄50克,粳米100克,菊花10克,蜂蜜30克。先将地黄煎取药汁备用,再将粳米如水煮粥,沸后加入地黄汁和蜂蜜煮成稀粥,待粥将煮成时,加入菊花搅拌稍煮即可。口服1~2次。

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眼皮往下耷拉),是由于大脑中负责支配眼睑(眼皮)中提上睑肌的第三颅神经麻痹或提上睑肌发育不良,功能丧失时,导致眼睑下垂,不能抬起。如患者向上看,眼睑一点都不能抬起,为完全性上睑下垂。可以部分抬起,为部分性上睑下垂。临床上将上睑下垂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多因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所致,大都表现为双眼。后天性可由于眼睑本身受外伤、炎症等引起提上睑肌受损而造成机械性下垂,多发生于单眼,但更多的是发生于第三颅神经麻痹,还可见于重症肌无力。

为避免眼睑下垂影响视力发育而造成弱视,先天性上睑下垂需早期手术,后天性上睑下垂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积极治疗。

(一)药物调养法

祖国医学认为,对本病的治疗,属先天命门火衰,脾阳不足者,当以温补脾肾为主。后天性者,属脾虚中气不足,当以升阳益气为主。

常用验方:

(1)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9克,枸杞9克,肉桂9克,杜仲12克,人参9克,白术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适宜先天性上睑下垂)。

(2)黄芪15克,党参9克,白术12克,陈皮9克,当归9克,升麻6克,柴胡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适宜后天性上睑下垂)。

(二)针灸调理法

主穴取攒竹透睛明,鱼腰透丝竹空,太阳透瞳子髎,并配用足三里、三阴交等。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按摩调养法

用食指或中指在阳白、丝竹空、瞳子髎等眼睛周围的穴位进行适度搡压,以耐受为宜,每次5~10分钟,隔日1次。

(四)贴敷调养法

取芙蓉叶、生地黄各等分,鸡蛋清适量。将前2味药捣碎研末,加入鸡蛋清调拌匀,敷贴上眼睑(适用外伤引起的上睑下垂初期)。

(五)神经干电刺激法

取眶上神经与面神经刺激点(位于耳上迹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即面神经的分布点),眶上神经接负极,面神经接正极。每次20分钟左右,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5天,再行第二疗程。

(六)饮食调养法

祖国医学认为上睑下垂属脾虚中气不足症候,治当强肾益精补中益气,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多食药膳对本病有一定调节作用。

(1)山药粳米粥:山药200~300克,枸杞50克,粳米100克。加水适量熬粥,可经常多次服用,有补肾阴助脾阳之功。

(2)黄芪当归粥:黄芪50克,当归30克,陈皮30克,粳米100克。将前3味药煎汁弃渣,加入粳米,用微火熬粥,趁热食之。有补气血之功。

白内障


白内障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使眼球瞳孔后面正常透明的晶状体变成混浊的眼科疾病。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只有经医生用特殊仪器检查时,才能查出晶状体混浊。中、后期则无充血和其他刺激不适感,但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如视力减退、复视、多视、夜盲、昼盲、虹视(看灯光时出现五彩晕轮)、飞蚊症(眼前出现位置固定不变的点状或片状阴影)、色觉异常等。晶状体严重混浊时,可用肉眼观察到患眼的瞳孔变成乳白色,病情发展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白内障可分为先天性、老年性、外伤性和并发性白内障,以老年性白内障最为普遍,起病往往在45岁以后,治疗白内障的最好方法是手术治疗。

(一)药物调养法

本病多见于45岁以上,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由于本病病程较长,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应根据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1.肝肾两亏型,治宜补益肝肾。

熟地400克,山药200克,山萸肉150克,枸杞200克,杜仲200克,菟丝子200克,制附子200克,肉桂150克,当归150克,鹿角胶200克。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丸重3克,每服2丸,每日2次。

2.脾虚气弱型,治宜补脾益气

黄芪9克,党参9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当归9克,陈皮9克,升麻6克,柴胡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肝热上拢型,治宜清热平肝

石决明20克,草决明9克,青葙子9克,赤芍9克,荆芥9克,羌活6克,乌贼骨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4.阴虚挟湿热,治宜滋阴清热宽中利湿。

生熟地各15克,天、麦冬各9克,石斛9克,黄芩6克,茵陈6克,枳壳9克,枇杷叶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针灸调理法

常用穴:睛明、球后、攒竹、鱼腰、臂臑、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2~3穴,8~10次为1疗程(针灸疗法只适用于早期患者)。

(三)白内障针拨术

白内障针拨术是在古代眼科“金针拨内障”的基础上,经过改良的一种手术方法,是通过手术将混浊的晶状体移位到玻璃体腔内,而使患者复明。适应证为老年性成熟期或近成熟期白内障。本法具有患者痛苦少,手术后不需卧床和器械简单、方法简便等优点。年老多病患者尤宜到医院施行这种手术方法。

术后调理:术后患者取头部稍高位平卧,或于第一、二天取30~40度之半卧位。普食。大小便等日常生活均可自理。每天换药1次,4~5天后解除眼垫。瞳孔在未缩小到正常以前,不宜低头,以免玻璃体疝嵌入前房。术后2个月可验光配镜。

斜视


斜视,即两眼的视线不一致,一只眼向前看时,另一只眼却偏向一边,或者两眼都不在中间位置上,这种现象就称为斜视。

斜视发生的原因很复杂,多是7岁以前的儿童,主要病因是维持眼球正常活动的肌肉中的某条肌肉发育不良,力量过强或过弱,都可使两眼位置不对称。其次,患儿惊吓、震动等内外因的影响,使大脑细胞的融合功能受到破坏也可造成斜视。

平时常见的“斗眼”也叫对眼和内斜视,多发生在3~5岁前的儿童,多数由高度远视而引起。由于远视眼患儿在看近物时,要依靠较强的辐辏调节作用使双眼向内(即鼻根方向)集中或转动,久而久之,眼球就向内斜,形成常见的“斗眼”。另外,颅内疾病、眼眶疾病等也可引起麻痹性斜视,可见于任何年龄。

(一)起居调养法

斜视患者看书应有正确姿式,不得躺着看书,阅读时应距离眼睛33厘米,灯光亮度要充足(起码40瓦白炽灯),阅读或写字30~60分钟要休息一会,最好向远方绿色树丛远眺等,以防止视力过度疲劳。

(二)药物调养法

本病除常规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及B12,帮助恢复神经功能外,也可用中药进行调理。

(1)正容汤:羌活6克,防风9克,白附子6克,秦艽9克,胆星6克,白僵蚕6克,半夏9克,木瓜9克,黄松节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适宜麻痹性斜视)。

(2)羌活胜风汤:银柴胡9克,黄芩9克,白术12克,桔梗9克,枳壳9克,羌活9克,防风9克,前胡9克,薄荷6克,全蝎3克,钩藤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三)针刺调养法

常用穴为睛明、瞳子髎、承泣、四白、阳白、丝竹空、太阳、攒竹、颊车、地仓、合谷、太冲、行间、风池。每次局部取2~3穴,远端循经配1~2穴。斜向右者,针刺右侧;斜向左者,针刺右侧(本法适宜麻痹性斜视)。

(四)眼肌训练法

眼肌训练,对斜视明显的儿童,可以到有条件的大医院用弱视镜、主体镜或同视镜等进行训练,有助于纠正斜视位置。

对婴幼儿的斜视眼肌训练,可采用柳条花纹筒来训练矫正。方法是:将2厘米左右宽的深色纸条或布条贴在宽30厘米、长40厘米白色硬纸板上,每两道纸条的间隔相距1.5厘米,贴好后将其卷成半圆筒状,穿眼栓绳,悬挂在取仰卧位的婴儿正上方,距眼睛60~70厘米,让其每天观看4~5次,每次5~6分钟,全天总观时间约30分钟即可,为集中婴幼儿注意力,可将柳条花纹筒在婴幼儿眼前适当摆动,对婴幼儿斜视效果较好。

上一篇:耳鼻咽喉口齿疾病 下一篇:儿科疾病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