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典籍 > 自我调养巧治病 > 详细内容
老年消化系统疾病
发布时间:2024/7/20  阅读次数:18  字体大小: 【】 【】【

老年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有甲、乙、丙型等几种,老年人多见乙型肝炎,且易慢性化。中医属于“胁痛”、“黄疸”等病。认为与湿热疫毒侵入人体有关。主要传播途径有血液注射、唾液、鼻咽分泌物、精液等途径。临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肿大及肝功能受损,部分患者出现黄疸。

此病病程一般1~3个月,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使病程迁延难愈,转为慢性,可至6个月或数年,如不加以防治,将引起肝细胞大量坏死,造成重症肝炎,导致死亡。

(一)起居调养法

因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因此应注意隔离治疗,其被褥衣服要常消毒洗晒。卧床休息,每天8小时睡眠,可再加4~6小时。控制食量,避免肥胖。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垂盆草30克(鲜品90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

(2)茵陈、板蓝根各30克,水煎服,每日3次。

2.中成药

(1)云芝肝泰,每次1包,每日2次。

(2)加味消遥丸,每次6~9克,每天2次。

(3)乙肝康,每次9克,每日3次。

(三)饮食调养法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戒烟酒。予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食物。可服食药茶、药膳等。

(1)鸡骨草30克,猪瘦肉60克,红枣4枚。猪肉洗净,切块,与鸡骨草、红枣同入锅中,加水同煮熟。吃肉喝汤,治黄疸身目俱黄。

(2)猪肝60克,珍珠草30克,共煮煎熟,食肝饮汤,日服2次。

(四)针灸调养法

肝区痛者,取支沟、胆俞、足三里穴,留针10~15分钟;转氨酶升高者,取至阳、大椎、足三里穴,强刺激,用泻法,留针10~15分钟,每日1次。

(五)气功调养法

用内养功,取坐式。意守丹田,以鼻呼吸。先吸气,不停顿,徐徐呼气,呼气后不要停顿,只把呼气稍延长即可。如此反复,每日练2~4次,每次30~60分钟。

练功前后,自己用掌心环状按摩肝区约100次。此外,晨起两目平视远处目标5~10分钟,并以拇指及食指从眼内角到外角擦眼皮36次,然后用双食指尖按摩两侧睛明穴,左右转睛36次。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的慢性炎性病变。老年人由于胃粘膜萎缩,胃酸分泌过少,称为萎缩性胃炎。这种特有症状,由于精神紧张,加上牙齿不好,咀嚼不充分,易患慢性胃炎,为老年常见多发病。中医属“胃脘痛”范畴,认为由情志刺激、饮食不节、寒温失调等引起。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毫无症状,只在胃镜检查时被偶然发现,发病时有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多数饭后觉饱胀,嗳气或吐酸水。慢性胃炎病因尚未十分清楚,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某些食物长期刺激(酒、茶、咖啡等)、急性胃炎等有关。按病理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肥厚性胃炎。本病病程长,症状持续,反复发作。慢性萎缩性胃炎有8%~13%的人可转变为胃癌。因此对慢性胃炎病人应予适当调养。

(一)起居调养法

(1)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

(2)治疗应长期坚持,要避免使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还应节制饮食。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丹参25克、檀香15克、炙甘草10克,水煎去渣取汁,调入蜂蜜50克服用,每日1剂。

(2)制香附30克,高良姜30克,元胡30克,乌贼骨30克,姜半夏9克。诸药研成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2.中成药

(1)香砂养胃丸,每次9克,每日2次。

(2)逍遥丸,6~9克,每日2~3次,用于因情绪不快引起的胃脘痛。

(三)饮食调养法

戒烟酒,不喝浓茶、咖啡,饭菜要细软,少吃多餐,定时定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蛋类,以防贫血。慎吃辛辣、生冷、质硬食物。可饮用药茶等。

(1)蚕蛹焙干研粉,每服5~10克,1日2次。

(2)党参20克,大枣10枚,橘皮3克,柴胡6克,煎汤代茶饮,每天1次,连用5~7天。用于肝胃气滞所致胃脘痛。

(四)针灸调养法

(1)取中脘、足三里穴,腹部饱胀加气海、天枢穴;呕吐配鸠尾、内关穴,中强度刺激,留针20分钟,每天1次。

(2)取足三里,点燃艾条,离皮肤3厘米施灸,以皮肤红润灼热,病人感到舒适为止,用于脾胃虚寒型。

(五)按摩调养法

先按揉神阙穴四周约5分钟;再用两手拇指捏按足三里、合谷穴2分钟,中脘5分钟,可止痛、止呕。症状控制后,继续按摩:①坐在凳上,双膝分开,两手穿过大腿后握住板凳边缘,然后呼气并用力抬凳数次,每天1次,解除精神紧张,减少胃痛发作;②手指轻轻按揉双侧梁丘、足三里穴,每穴3分钟,早晚各1次,长期坚持,可助消化、止胃痛。

(六)气功调养法

静坐,自然呼吸,排除杂念。先叩齿36次,舌搅津液,分3次咽下,送入脐上中脘处。再意想黄气,以鼻吸三满口,呼气时用意念将黄气慢慢送入中脘,再使气布散中脘,如此反复10次。每日练4~6次,用于脾胃虚寒型。

(七)其它调养法

吴茱萸5份、白胡椒2份、丁香1.5份、肉桂1.5份。各药研成粉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0克,加酒炒热,敷贴于脾俞、胃俞或中脘、足三里穴(或内关),加胶布固定。每次贴2个穴位,交替使用。每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5天再继续第2疗程。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指胃、十二指肠发生的慢性溃疡。因溃疡的发生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中医属“胃脘痛”、“腹痛”范畴。临床特点为慢性、周期性和节律性上腹痛。可为隐痛、钝痛、饥饿样痛、胀痛、烧灼样痛,长期反复发作,其疼痛与精神紧张,饮食不当,季节变化等有关。

本病病程较长,可为几年到几十年。发病有季节性、秋末最多,春季次之。老年人患本病由于体质虚弱,胃酸分泌少、杀菌和消化能力减弱,更是迁延难愈,如不予以防治,可导致癌变。

(一)起居调养法

(1)保持乐观情绪,规律的生活,劳逸结合,症状较重时,可卧床休息。

(2)避免使用对胃、肠功能有损伤的药物。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红花60克,大枣10枚(胃口好者可酌情增加),蜂蜜60克。先将红花,大枣加水400毫升,文火煮至200毫升,去红花加入蜂蜜。每日空腹服200毫升(喝汤吃枣),连服20天为1疗程。

(2)煅瓦楞60克,甘草15克,共为细末,每次6克,1日3次,饭前1小时服。

2.中成药

(1)胃安颗粒,每次9克,每日2次。

(2)香砂六君子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3)理中丸,每次9克,每日2次。

(三)饮食调养法

戒烟酒,忌吃辣椒、浓茶、咖啡、醋等刺激性食物。饮食应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进易消化、少渣、柔软食物。可食药茶、药膳等。

(1)猪肚1只,生姜250克。将猪肚洗净后,塞入生姜,(切碎),结扎好后,放入砂锅,加水若干,以文火煮至猪肚熟而较烂为度,使姜汁渗透到猪肚。服时只吃猪肚不吃姜。猪肚、生姜煮熟后的汤必须吃掉。每只猪肚可吃3~4天。连续吃8~10只。最好在冬季服用。

(2)鸡蛋壳去内膜,洗净晾干、炒黄后研极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四)针灸调养法

(1)主穴取中脘、章门、胃俞、脾俞。脾胃虚寒型配足三里、三阴交;偏虚寒疼者取中脘、足三里,加艾条熏灸,配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脾胃不和型偏火郁者配阴陵泉、期门、大陵;偏气滞者配足三里、行间。

(2)埋线疗法:中脘透上脘,胃俞透脾俞,配穴足三里,每次间隔14天左右。连续3~5天。

(五)按摩调养法

(1)胃脘隐痛者,可揪命门穴,以红紫为度,可以止痛。

(2)仰卧床上,两膝屈起,两手掌交替地由上腹部向下腹平推15次;再用两手四指并拢的指头,在中脘穴处,随呼吸徐徐向下点按,用力要适当,时间约10次,然后慢慢抬起,如此3~5遍;最后右手掌自然伸开,平放在腹部右侧,而后到左方向下,顺时针反复绕脐运摩,先由轻到重,后由重到轻,速度由慢到快,然后再慢,每次做20~30遍,每天早晚各1次,可促使溃疡痊愈。

(六)气功调养法

采用虾卧式。患者侧卧(左右均可),头部向前稍斜,下颏内收,舌尖贴上腭或平放,全身屈曲,含胸弓背,臀部后突,形如虾状。在下的手臂肘部弯曲,手掌贴在额部;在上的手臂肘部稍弯曲,手掌平放在距离胸前约6厘米处。在上的大腿屈曲在前,与躯干成锐角,膝部弯曲约95°;在下的大腿在后,膝盖靠上腿,弯曲约70°。双眼慢慢闭合。

意守中脘或脐中穴,如胃脘痛,则意守足三里穴。自然呼吸二三天后,用腹式深呼吸,呼吸次数逐渐练至每分钟4次左右。

便秘


老年人随着岁月增长,身上的肌肉逐渐萎缩,胃肠蠕动能力降低,加上牙齿变坏,只能吃些柔软食物,易患习惯性便秘。中医亦称之“便秘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其病因与食欲减退,进食减少或年老体弱、活动少,致肠蠕动减弱、缓慢或肠平滑肌收缩力下降;患肥胖病、肺气肿、糖尿病、动脉硬化、神经精神疾患,慢性胃肠疾病及机能低下;患直肠,肛门局部病变;牙齿不全,食易消化食物,肠壁缺少刺激;影响排便的药物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

慢性便秘常引起直肠及肛门疾患,并可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病情,因此有必要加以适当调治。

(一)起居调养法

1.注意饮食规律,摄取通便性食物。

2.适当锻炼身体,避免久坐和久卧。自己按摩,轻压左下腹部,以促进排便。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生首乌30克,加水煎汤,去渣再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黄芪30克,火麻仁30克,苏子15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中成药

(1)麻子仁丸,每服9克,每日2次。

(2)五仁丸,每服3克,每日2次。

(三)饮食调养法

戒烟酒,不吃辛辣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食醋、蜂蜜、红薯等,饮用酸梅精、凉牛奶、凉酸奶等,可服药茶等。

(1)牛奶250克,蜂蜜60克,葱汁少许。葱洗净绞汁,取汁与蜂蜜同对入牛奶,煮沸后改用小火,约10分钟即可。每天早晨空腹服1次。

(2)马铃薯、醋各适量。马铃薯洗净,切碎,绞汁与醋共服。清晨空腹和午饭前各服半杯。

(四)针灸调养法

取双侧天枢穴,每穴温针灸2艾段,每段艾长2.5厘米,时间约30分钟后起针,再过30分钟左右排便。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五)推拿调养法

(1)揉中脘:用双手掌重叠贴于中脘穴,先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揉1~2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1~2分钟。

(2)揉气海、关元、天枢:用双手掌重叠于小腹,先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揉气海、关元、天枢穴1~2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1~2分钟。

(3)揉长强:取立位或俯卧位,用手掌大鱼际或小鱼际揉长强穴2~3分钟。

(4)推揉足三里:取坐位,用右手拇指指峰贴于左侧足三里穴处,推揉1~2分钟,再用左手拇指指峰贴于右侧足三里穴处,推揉1~2分钟,使局部有酸胀麻的感觉。

(六)体育调养法

坚持做便秘治疗操。

(1)屈腿运动:仰卧位,两腿同时屈膝提起,使大腿贴腹,然后还原,重复10多次。

(2)举腿运动:仰卧位,两腿同时举起,然后放下,重复10多次。

(3)踏车运动:仰卧位,轮流屈伸两腿,模仿踏自行车动作,屈伸范围尽量大,做20~30秒。

(4)仰卧起坐:仰卧位,收腹屈体坐起,两手摸足尖,每次做7~8下。

(七)气功调养法

仰卧床上,下肢屈曲,呼吸平稳,肛门放松,意守丹田。

(1)两手重叠(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放于小腹,顺时针方向按摩36圈,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摩36圈。

(2)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对接,置于剑突下,由上向下推摩至耻骨联合,3~16次。

(3)两手重叠于右小腹,做小腹环绕推摩,即从右下腹沿右腹至剑突下、左腹、左下腹、右下腹,做36次。

(4)双手重叠置肚脐上,全身放松,腹式呼吸。先深吸气,轻提肛。停顿5秒钟,呼气,放松肛门。反复做3次,并可逐渐增加至9次、18次。最后意守肚脐,以意领气绕肚脐转,先顺时针转36圈,再逆时针转36圈。

此功每日睡前练1次。

(八)其他调养法

(1)核桃仁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核桃仁以沸水氽过,浸泡去皮,剁成米粒状。粳米淘洗干净,入锅加水煮粥,米粒开花时加入核桃仁、冰糖,煮至粥熟。食粥。

(2)芒硝、大黄、甘遂、牵牛子各等量。上药加水煎汤,用量依据浴盆而定,待药液40℃时,洗浴全身。亦可煎取药液500毫升,洗澡前,把药液掺入温水中洗浴。每日2次。洗浴时,让药不断流动,冲洗脐部,洗澡时间可据药液水温而定,水凉停洗。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造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主要病变是肝细胞变性、坏死及增生,结缔组织增生及收缩,因而肝脏体积缩小、变硬。中医称之为“积聚”、“症瘕”、“瘀血”等,认为由于气滞、血淤、痰阻交结为患而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隐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胀、乏力等,检查可见肝、脾肿大,肝质地较硬,伴有蜘蛛痣、肝掌等。进入失代偿期可出现肝功能损伤症群,如静脉曲张、脾肿大、腹水、出血和门静脉高压等。病因与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胆道疾病、营养不良、长期饮酒、化学毒物及药物中毒、循环障碍等有关。

本病起病缓慢,病程长、平均3~5年,多见于老年男性。如不早期防治,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

(一)起居调养法

1.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

2.戒烟酒及辛辣有刺激性食物。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成药

(1)穿山甲500克,醋炙鳖甲300克,鸡内金500克,蜂蜜2000克。前3味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每次1丸,每日3次。

(2)黑白丑、玉米须各30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大黄?虫丸,每次9克,每日2次。

(2)九气心痛丸,每次9克,每日2次。

(三)饮食调养法

肝功能损害严重时,应控制蛋白质饮食,有腹水时应进低盐饮食。饮食宜多样化,宜清淡、低脂饮食,多补充糖及多种维生素。可多服些药茶等。

(1)红枣50克,花生50克,红糖50克,煎汤,每日1次。连服30天。

(2)猪腿肉250克,赤小豆120克,共煮烂成浓汁,饮用1碗,再将肉与豆吃完。每日1次,连用49天。

(四)针灸调养法

腹水取复溜、水分穴进针,水肿加肾俞穴,留针10~15分钟。

(五)气功调养法

内养功。用仰卧式,仰卧床上,头微前俯,双目微闭,躯干正直,双臂置于体侧,掌心向下,下肢伸直,脚跟靠拢,足尖分开。意守丹田或肝区。

病情较重,有腹水者,可采用自然呼吸法。病情较轻,无腹水者,可采用“吸—呼—停”的呼吸方式,腹式呼吸为主。

每天练2~4次,每次30~60分钟。不能坚持者,可分段锻炼。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指胆囊慢性炎症。胆道由于结石、蛔虫、肿瘤等堵塞,老年人胆固醇代谢失调较多,易受细菌感染等可引起慢性胆囊炎。此病属于中医的“胁痛”。临床表现有胆绞痛史,右季肋下、右腰、右肩胛区隐痛,消化不良,发热或低烧。胆囊区轻度压痛。

此病反复发作,如有结石,应作胆囊切除术,不能耐受手术者,应用非手术疗法加以防治。

(一)起居调养法

1.戒郁怒,保持心情舒畅。

2.注意饭前便后洗手,生菜、水果必洗干净,以防蛔虫感染。

(二)药物调养法

1.

柴胡、川楝、香附各15克,水煎服,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消炎利胆片,每次5片,每日3次。

(2)舒肝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柴胡疏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三)饮食调养法

戒烟酒,多饮水。如伴肝脏功能改变或并发黄疸时,应吃高糖、高蛋白饮食。饮食以清淡、易于消化、低脂、低胆固醇、多维生素为好。平时可服些药茶等。

(1)玉米须30克,茵陈蒿30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

(2)茉莉花5克,白砂糖10克。水煎沸去渣饮水。

(四)针灸调养法

针刺胆俞、合谷、曲池、太冲、足三里、阳陵泉、丘墟、中脘。强刺激,留针30分钟。

胃下垂


胃下垂多见于年老体瘦之人。因腹壁脂肪缺乏、肌肉松弛、腹压降低所致。此病为慢性常见病。如能适当加以调养,可促其痊愈。

(一)起居调养法

参看本书前部内科疾病“胃下垂”病的起居调养法

(二)药物调养法

1.

(1)鲜仙人球60克,洗净切碎;猪瘦肉30克,剁成肉饼,与仙人球一起煮熟。每日1剂,晚上睡前顿服。30天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

(2)龙眼肉120克,猪小肚1个。用龙眼肉炖猪小肚。内服。

2.中成药

(1)三九胃泰,每次9克,每日3次。

(2)香砂养胃丸,每次9克,每日3次。

(三)饮食调养法

(1)猪脾3具,粳米100克,猪脾洗净,切片,放入锅中煸炒;粳米洗净,加水同猪脾共煮作粥,空腹食用,每日1次.半个月为1疗程。

(2)党参250克、黄芪250克、白糖500克。将党参、黄芪洗净,以冷水泡透,加水适量煎煮,每半小时煎液1次,加水再煎,连煎3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继续煎煮,浓缩至稠粘如膏时,停火待温。拌入干燥的白糖300克,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用。

(四)针灸调养法

(1)以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为主穴,用热补法。留针10~20分钟。兼胃痛、恶心、呕吐的,配上脘、内关,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兼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配巨阙、梁门、内关、公孙、脾俞、胃俞,用补法,留针20~30分钟。

(2)取梁门、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穴,按艾炷常规操作。每日施灸2次,每穴5~10壮,10天为1个疗程。灸后可用右手托胃底部,用力缓缓向上推移,反复数次。

(五)推拿调养法

(1)腹部推拿:取中脘、下脘、石门、天枢穴,用右手中指一指点、一指揉、振法,同时左手拇、食、中指持艾条2支配合灸10分钟。

(2)背部推拿:取脾俞、胃俞、胃仓穴,用掌揉、捏脊、三指平推足太阳经。

(3)点按、弹拨足三里、丰隆;每次治疗不少于半小时,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1周。

(六)气功调养法

取高尾盘卧式。仰卧床上,枕高5~10厘米。头颈正直,下颏内含,舌尖贴上腭或平放。两手手掌分别斜放在腹部两侧,两食指按于脐旁,两腿自然盘交,下半身垫高如坡形,逐渐陡起,低的一头1~2厘米,垫在腰部;高的一头约20厘米,垫在自然盘交的两脚下面。这样臀部高约10厘米,如练功过程中双脚发麻,两脚可上下交换位置,继续练。

意守脐中、中脘。

先行自然呼吸2~3天,接着练腹式深呼吸。

开始2周内每次练30分钟,以后每次练60分钟。每日练2~4次。

(七)其他调养法

取脾、胃、内分泌、下垂点、腹、膈等耳穴,用火柴棒探压穴区,找出痛敏感点,酒精消毒,胶布或伤湿止痛膏(约0.5厘米2),将白芥籽贴压上述穴位后,每日按压10次,每次每穴15下。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直肠、结肠粘膜的表浅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相当于中医的“泄泻”。由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等引起。其病因与免疫异常、遗传、非特异性感染和情绪激动、忧虑、过度疲劳、腹部受凉等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有腹泻、腹痛、便血、里急后重、发热、贫血、消瘦等。

本病老年人发病较多。其起病缓慢,易反复发作。病延日久可引起贫血、全身衰弱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一)起居调养法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情绪紧张,减少不必要的顾虑。

(2)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石榴皮15克,红糖适量。加水煎服。

(2)马齿苋30克,蜂蜜适量。加水2碗,煎成1碗,调入蜂蜜,每日1剂。

2.中成药

(1)云南白药,每次3克,每日3次。

(2)人参健脾丸,每次9克,每日2~3次。

(3)参苓白术散,每次9克,每日2次。

(三)饮食调养法

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进易消化、高热、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少渣流质饮食。常服药茶也为调养方法之一。

(1)鲜山药250克,赤小豆150克,芡实米30克,扁豆20克,云苓20克,乌梅4枚,白糖适量。

先将赤小豆制成豆沙,如适量白糖待用。将云苓、白扁豆、芡实米研成细末,加少量水蒸熟;鲜山药蒸熟去皮,加入云苓等蒸熟的药粉,拌匀成泥状。将药泥在盘中薄薄铺一层,再将豆沙铺一层,如此铺成6层,成千层糕状;上层点缀适当果料,上锅再蒸,待熟取出。以乌梅、白糖熬成浓汁,浇在蒸熟的糕上,即可食用。

(2)茜草根90克,炒炭研未,加等量红糖拌匀。每次服9克,每天3次,饭前服,10天为1疗程。

(四)针灸调养法

取中脘、天枢(双侧)、气海、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公孙(双侧)。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

(五)按摩调养法

双手轮流在中脘、神阙、天枢穴推拿揉按各3分钟,然后右手中指在长强穴揉按1分钟,治疗2~3次,腹泻可减轻。

(六)气功调养法

仰卧,躯干正直,两臂自然舒伸,放于体侧,下肢自然伸直,两眼轻闭。也可采用坐式。全身放松,排除杂念,意守丹田。采用“吸—呼—停”的呼吸方法,并配合默念字句(如“自己静”)。先吸气,以意领气至小腹,同时默念第2个字;呼气后停顿片刻,默念其余的字。

每次练20分钟,每日2~3次。

(七)其他调养法

(1)白鲜皮500克,加水1500毫升,煎成浓液300毫升,每次取30~50毫升,保留灌肠。

(2)鲜葎草500克。葎草洗净,加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待温,洗脚。每日早晚各1次,15日为1疗程。两疗程间隔5天。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