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典籍 > 自我调养巧治病 > 详细内容
老年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发布时间:2024/7/20  阅读次数:8  字体大小: 【】 【】【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包括颅内、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多见,尤以急性脑血管疾病更为重要。中医称为“中风”、“卒中”。认为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精血亏耗,使心、肝、脾、肾等脏腑及其经络功能失调,致机体阴阳偏颇,气血逆乱,痰浊、瘀血、风火等上犯神明,阻滞经脉而发病。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抽搐、语言障碍、吞咽和呼吸困难。常有脑压增高,血压增高或降低,重症可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肺炎、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功能障碍(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脂症、糖尿病、血粘稠度增高、肥胖及遗传、吸烟等有关。急性脑血管病分缺血性与出血性两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塞,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世界卫生组织曾统计57个国家脑血管病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1.3%。中医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好转率。

(一)起居调养法

(1)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刺激。

(2)积极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等疾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肌肉挛缩变形。

(3)勤翻身,预防静脉炎和褥疮。

(4)保持侧卧位,轻拍背,以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5)注意口腔卫生。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蜈蚣9克、黄芪30克、防风9克,水煎服,治口眼歪斜。

(2)香蕉皮或果柄30~60克,煎汤服,防治脑出血。

(3)桑叶3~6克,水煎服,每日2次,主治摇头不止、舌长、言语不清、口流涎水等。

2.中成药

(1)大活络丹,每次1粒,每日2次。

(2)人参再造丸,每次1粒,每日2次。

(3)消栓再造丸,每次1粒,每日2次。

(4)牛黄清心丸,每次1粒,每日2次。

(三)饮食调养法

予以清淡、营养丰富的饮食,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类食物的供给,忌烟酒。多食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等。常服些药茶、药酒等对该病的调治很有益处。

(1)鲜鳝鱼血、白糖各等分,二味搅匀涂于患侧,治口眼歪斜。

(2)芝麻外壳25克,黄酒适量,煎煮,趁热服用,然后立即盖被,取得微汗,即可见效,主治半身不遂。

(3)芹菜(或蓬蒿菜、荠菜、马兰头、藕、绿豆等)适量,经常服用,能预防脑出血。

(四)针灸调养法

(1)针刺穴位: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舌强语蹇加哑门、廉泉;口眼歪斜加翳风、下关,地仓透颊车、合谷,太冲、阳白。

(2)上肢瘫痪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痪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面瘫取颊车、地仓、下关;失语取风池、廉泉、合谷;尿失禁取三阴交、关元、中极、太溪。每次选4~5个穴,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

(五)按摩调养法

按揉双侧风池穴3~5分钟;双手捏提两侧肩井穴5~10次;按揉足三里、丰隆、合谷、曲池穴各1分钟;指掌叩击脊柱两侧背、腰及骶部肌肉5~10遍,手法刺激应稍强。用于脑梗塞。

(六)体育锻炼法

(1)步行锻炼,第一步是站立锻炼,先由他人扶住站立,后扶椅站立,扶拐站立,最后站立时左右转动,前后倾及左右侧弯活动。第2步是迈步练习、第3步是上下阶梯练习。

(2)对着镜子练习发音,发“啊”声训练。

(3)日常生活动作锻炼,主要有饮食动作、洗漱动作、更衣动作、大小便自理锻炼、洗澡、家务劳动(叠被、洗碗、开关窗户等)。

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种,往往合并有主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的硬化,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脑动脉硬化有小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两种。小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的后果,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代谢失调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事遗忘、四肢发麻、情绪不稳等。

本病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病情加重,在脑血管循环机能不全基础上,血压突然升高、降低和情绪激动,过劳时诱发一过性脑缺血,出现暂时性偏瘫、失语、半身麻木等。由于病人伴全身动脉硬化,可见心肾动脉循环机能不全,严重时出现功能衰竭,因此应及早防治。

(一)起居调养法

(1)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有规律生活。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可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

(2)对高血压应及时治疗,定期检查。

(二)药物调养法

中成药

(1)益寿宁,每次1片,每日3次。

(2)心脉乐,每次3~4丸,每日3次。

(三)饮食调养法

戒烟酒,吃低脂、高维生素、适当蛋白质的清淡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及醋等。

(1)醋适量,每天喝醋少许。

(2)花生米500克,醋适量。花生米(不去皮)浸醋,7天以上(时间越长越好),每日搅动一次,每晚临睡前嚼食花生米3~5粒,一般连服7天为宜。

(四)针灸调养法

(1)耳针:先取一侧(左、右均可),针刺交感、肾上腺、心、降压沟、内分泌等穴。用胶布固定,留针3天,然后换另一侧、穴位,方法同前。针刺4次(两耳交替),12天为1个疗程。病情好转后再针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2)头皮针:单用耳针效果不显著者,可与耳针的同时针刺头皮区前顶、目窗、头锥、后顶、百会、通天、风池等穴位(与耳针同侧)左右交替,方法与耳针同。针刺有微痛胀感,可不用胶布固定。

震颤麻痹


又称巴金森氏病,是老年人较多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锥体外系变性疾病。其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临床以震颤、肌肉强直、运动减少为特征。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病因不明。继发性由于动脉硬化、中毒(二氧化碳、锰、二硫化碳、利血平等)、脑炎和脑外伤引起,少数有家族史。中医归于“内风”范围,认为病机关键是肝风,因肝肾阴虚,气血亏虚引起的。老年气衰血虚,肾精渐耗,筋脉失濡所致。临床上震颤以肢体远端最明显,手及手指常呈搓丸样动作。先由一侧上肢开始,缓慢发展至该侧肢体下肢及对侧肢体,下颌、舌肌、头部也可震颤。四肢肌肉强直,肌张力增高,被动活动时可感到呈现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由于面部肌肉强直,出现“面具脸”。运动减少,站立时头部前倾,躯干也前屈,行走时双上肢缺乏摆动,下肢呈碎步,称“前冲”或“慌张”步态。可持续多年,身体日益衰弱,最终因并发症而死亡。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悠久历史,且一般无副作用。据统计,本病50岁以上发病率为500/10万人口,60岁或60岁以上增加至1000/10万人口,男性略多于女性。

(一)起居调养法

(1)查找病因,积极治疗和消除引起本病的疾病和原因。

(2)精神乐观。早期多做自主活动。晚期卧床病人应注意个人卫生,帮助勤翻身,改善关节活动,妥善照料其日常生活。

(二)饮食调养法

戒烟酒,忌辛辣刺激食物。进高蛋白、低脂、清淡、易消化软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三)针灸调养法

选运动区及其前方1.5厘米的平行线即舞蹈震颤控制区,单侧病变针对侧,双侧病变针两侧。每天针1次,15次为1个疗程。可间隔3~5天再行第2疗程。

老年性痴呆


痴呆表现为智力衰退和行为及人格的改变。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家族遗传疾病,还与中毒、病毒感染有关。继发性痴呆多与动脉硬化、酒精中毒、内分泌代谢障碍、颅内肿瘤等疾病有关。我国此病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患病率为238人/10万人口。其临床表现为:①精神心理障碍:记忆力减退和认识、言语、定向力障碍,及人格和行为改变,如行为退缩、感情淡漠、无主动性和缺乏注意力等;②神经功能障碍,在晚期出现,有自动症和刻板动作,如不自主的吸吮、噘嘴,肌张力增高,强握反射、模仿动作及厌食、贪食等。

其病程维持5~10年死亡,严重时卧床不起,出现多种并发症。中医调养对本病有较好疗效。

(一)起居调养法

(1)使患者处于安定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阳光充足。

(2)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康复活动和文娱活动,如散步、慢跑,有节制的迪斯科。

(3)使患者与周围亲戚保持经常的接触。经常与患者交谈。

(4)制成简易智力功能测试表,及时了解痴呆的程度。

(5)保持清洁卫生,予营养丰富的饮食。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预防肺炎、重感冒和因跌倒引起的外伤。

(6)高压氧治疗。具体方法是让患者吸入2.5气压的高压氧气,每日1~2次,每次50分钟。连续半个月为1个疗程。

癫痫


癫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疾病和综合征。针对老年人特点,老年人首次出现癫痫不考虑原发性癫痫,主要讲老年人症状性癫痫。在病程中以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为特征。时常伴意识障碍。中医称之为“痫证”、“羊角疯”。据观察,老年人癫痫首次发作原因多因脑动脉硬化症和合并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疾病,其次是颅内肿瘤、寄生虫、缺氧(肺性脑病、CO中毒)、缺血(血压过高、心功能不全、心肌梗塞、心律不齐等)、酒精中毒、尿毒症、低血糖、脑变性(老年性痴呆和脑叶硬化)等可引起。强烈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可为癫痫发作的诱因。

在本病控制发作、药物治疗过程中,中医调治显得较为重要。

(一)起居调养法

(1)积极治疗继发性癫痫的原发性。

(2)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勿食有囊虫的猪肉。忌烟酒。

(3)不宜骑自行车、游泳、登山,不宜单独外出,更不能从事驾驶、高空及机器旁工作。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甘松、凌霄花、白附子、石菖蒲各10克,代赭石30克,藜芦3克。水煎,每日1剂,冷服。

(2)蚤休、郁金、白矾各15克。研为细末,分成10包。每日1包,分2次冲服,3个月为1个疗程。

2.中成药

(1)医痫丸,每次1丸,每日2次。

(2)白金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竹沥达痰丸,每次6克,每日2次。

(三)饮食调养法

(1)红茶500克,明矾500克,糯米100克。先将糯米加水少许煎煮,待米开花后取其汁,备用。红茶及明矾捣碎,研为细末,用糯米汁调匀捏成丸如大豆般大。发病前服40粒,用浓茶水送下。

(2)人参5克(或党参20克),白茯苓20克,生姜5克,粳米200克。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成薄片,茯苓捣碎,共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将前两味煎合并,入砂锅内加粳米煮粥。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温热食用。

(四)针灸调养法

(1)取穴鸠尾、筋缩、腰奇、间使、太渊、丰隆、太冲、足三里。常规消毒后,快速捻转进针,得气后留针15分钟。一般用平补平泻法,邪实者用泻法,体虚者施以补法。每次辨证选穴4~5个,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

(2)取穴心俞、百会、中脘、身柱。按艾卷温和灸法常规施术。每穴每次施灸10~20分钟,每次灸治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失眠


一般说,老年人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有缩短趋势,且入睡时间较长,睡眠深度浅,常睡眠中断,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如经常不易入睡,甚至彻底失眠,影响日常生活,则称为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认为系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心虚胆怯所致。失眠常见原因有神经性不眠症(即神经衰弱,青、壮年时就有失眠症状)、精神性睡眠障碍(患精神病时有睡眠障碍)、脑动脉硬化症、老年性痴呆等。

老年人经常失眠,将影响生活和工作,影响身体健康,故应加以治疗调养。

(一)起居调养法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睡觉时一般取右侧卧位。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每天做适当体育锻炼,但要避免剧烈体力劳动。

(2)晚餐应清淡少量。睡前情绪安定、环境宁静。避免情绪激动,避免服浓茶、咖啡。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党参15克,麦冬(去心)9克,五味子6克,夜交藤30克,龙齿30克。每日1剂,晚饭前水煎温服,留渣再煎,晚上睡前1小时服。

(2)夜交藤30克,生地15克,麦冬12克。加水煎服,用于阴虚火旺之失眠。

2.中成药

(1)归脾丸,每服6克,每日2次。

(2)养血安神片,每次5片,每日3次。

(3)生脉饮,每服10毫升,每日服3次。

(三)饮食调养法

(1)猪瘦肉200克,百合30克。猪瘦肉洗净,切块,与百合同入锅中,炖熟。可加适量调味品。食肉喝汤。

(2)干龙眼肉15克,粳米100克,去心莲子6克,芡实15克,白糖适量。芡实煮熟去壳,捣碎成米粒状。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莲子、龙眼肉、芡实米及清水,上火熬煮成粥,调入白糖。食粥。

(四)针灸调养法

(1)取穴:以神门为主,佐以完骨、足三里;心脾亏损,加大陵、三阴交;心胆气虚,加丘墟、百会;肾虚,加照海、太溪;胃中不和,加中脘、内关;情志抑郁、肝阳上扰,加行间、肝俞、百会。

(2)刺法:进针后,以提插结合捻转,通调经气,依法施行补虚泻实,一般留针20~40分钟,出针。每日施针1次,12~15次为1疗程。

(3)施灸:部分久病体虚患者,以艾条温灸神门或百会20分钟。对入睡难者,睡前温灸,获效尤佳。

(五)按摩调养法

(1)用双手食指靠近拇指侧的内缘抹前额,约30次。

(2)用双手拇指指腹或中指指端揉两侧太阳穴,约30次。

(3)用两手拇指指腹或指端在颞部两侧(即头部两侧耳上部位)由前向后推揉,约30次。

(4)用手掌根轻轻拍打囟门,10~30次。

(5)用两手拇指指端按揉两侧风池穴,约30次。

(6)用拇指指端按揉前臂上的神门、内关穴,各100次。

(7)仰卧位,用手掌大鱼际按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的中脘穴,约5分钟。

(8)按压耳穴皮质下、神门、肾、枕、心、额等。

(六)其他调养法

(1)朱砂3~5克,将药研细面,用干净白布一块,涂浆糊少许,用药面均匀粘附于上,然后外敷涌泉穴,胶布固定。

(2)取主穴:神门、神经衰弱点、脑干、利眠。配穴:头痛、皮质下。找出穴位敏感点,常规消毒耳廓皮肤后,将圆形绿豆贴压穴处,按压以有酸痛为度,每日按压3~5次,每次1~3分钟,每次3~5穴,3~7日更换。

(3)热水1盆。令患者睡前热水洗足10分钟。

偏头痛


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老年人常有发生。中医属于“头痛”范围,认为由于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热及时邪,情志失调、劳倦所伤、饮食不节、病后体虚、跌仆内伤等导致经气不舒、脉络闭塞、气血失调、清阳受阻、不通则痛。临床特点呈周期性发作,多则每日发作,少则数年发作一次。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十天。发作前常有左侧眼前或右侧眼前发花、闪光、闪星火等视幻觉,头痛常在视幻觉消失后的对侧头部出现,可扩散到整个头部。部位以颞、额、眼眶后为多见。病因与全身感染发热、癫痫发作后、急性颅脑外伤、过敏反应、高空缺氧、高血压、月经期以及血管自身病变有关。

平时的调养对减少偏头痛的发生很有益处。

(一)起居调养法

(1)注意室内空气新鲜,注意保暖。保持生活有规律,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

(2)积极治疗引发本病的原发病。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白芷21克,川芎21克,羌活9克,防风9克,柴胡9克,荆芥9克。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2)炙全蝎、钩藤、紫河车各18克。共研细末,装囊(每粒含生药0.3克),0.9克/日,分3次口服。

(3)白芷12克,苍耳子30克。加水3碗,煎至大半碗服。

2.中成药

(1)川芎茶调散,每次6克,每日2次。

(三)饮食调养法

勿食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浓茶、咖啡。进清淡、易消化软食。宜服些药茶、药粥等。

(1)川芎6~9克,鸡蛋2个,大葱5根。大葱洗净,与川芎、鸡蛋同入锅中,加水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每天1次,连服数日。

(2)炒决明子3克,粳米50克。决明子加水先煎,取汁与淘洗过的粳米同煮,粥熟即可。食粥。

(四)针灸调养法

1.针刺法

先刺丝竹空穴,针尖向率谷方向,沿皮刺入1寸左右,然后捻转50次左右,使针感向头侧部扩散,停1分钟,继续捻转进针50次,再停1分钟,再继续捻转进针,针尖部直达率谷穴,此时针感扩散至半个头部,有酸麻胀感。同时针刺双侧列缺穴,使针感向肘部传导。伴有眩晕者,配四神聪穴。恶心呕吐者,齐刺双侧内关穴。失眠多梦者,刺双侧神门穴、心俞穴。本病大多为实证,宜用泻法。每日早晚各针1次,病程短者留针10~20分钟;病程长者,1日1次,留针30分钟。

2.针罐疗法

针法:主穴取患侧天宗穴,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肩部后面当肩胛冈下窝中央。

(1)肝阳上亢型:先刺太冲穴,再刺天宗穴,泻法,挤出血一滴;

(2)气血虚弱型:先刺三阴交,后刺天宗穴,补法,挤出血一滴;

(3)气滞血淤型:针刺天宗穴,挤出血4~5滴;

(4)外感型:针刺风池留针15分钟,针刺天宗穴,挤出血一滴。

罐法:针后于天宗穴处,取一直径5~6厘米火罐,用闪火法形成负压,置于穴位上,半小时后取下,取下后可见针孔处有少许血及灰白色分泌物。

(五)其他调养法

(1)生草乌、天南星、生白附子各30克,葱白7个,生姜10克。将诸药研末调匀,用一层纱布包好,放入锅内隔水而蒸。热敷病处,但勿敷眼部。

(2)取穴心、肝、脾、膈、肾上腺、神经点、血基关、子宫等。每次选取3~5穴,找出穴位敏感点后将绿豆置于0.7×0.7平方厘米的胶布中间,行耳廓常规皮肤消毒后,对准穴贴压,捏揉使局部有麻、酸、胀、痛感。或配合使用经络耳穴诊疗多用机在神门、脑点辅以脉冲电疗。

精神病


老年精神病分萎缩性老年精神病、动脉硬化性精神病及其他脑血管病、急性错乱动态、初老期痴呆、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妄想狂综合症、神经官能症及老年期性格改变九大类。与中医“癫狂”很相似,认为其发病主要因为年老体虚,脾虚失运,水湿停聚为疾;肾阳虚衰,水液停聚,凝而成疾;阴虑生热,以情志郁结化火,皆能煎熬津液成痰。病程日久,痰浊留滞,气血运行受阻,而致血淤,脑气与脏气不接,而为癫狂。因此可说其病因主要与年老体虚加上精神刺激有关。临床上癫症表现为沉默痴呆,或喃喃独语,语无伦次,或幻想幻觉,哭笑无常,静而多喜;狂症表现为喧扰不宁,少卧不饥,躁妄打骂,动而多怒,狂妄自大,不避亲疏、力大倍常等。病因遗传因素、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血管硬化和长期饮酒、CO中毒、慢性病毒感染等有关。

本病如加强调养,将提高疗效。

(一)起居调养法

(1)积极寻找病因,对因治疗。

(2)不让患者独自外出,以免迷失方向而产生意外;收藏好小刀、绳子、火柴之类危险物品。

(3)饮食不可过量,必要时喂食。

(4)对患者要和蔼耐心,不可刺激干扰他。

(5)注意病人皮肤、指甲、口腔卫生,保持清洁。对长期卧床者,要定时翻身,以免发生褥疮。

(二)针灸调养法

(1)癫证:取鸠尾、神门、太冲、涌泉等穴。如病情改善,刺激量亦渐减轻。正气不足之老年人,可取心俞、肝俞、间使、足三里等穴,并配合头皮针,提高疗效。

(2)狂证:初起取人中、大椎、大陵、丰隆等穴,重刺激,持续捻转,直至病人安静,或有睡意时,留针不捻,约20分钟后起针,每日针1~2次。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