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屈子传 > 详细内容
第28章 溆水灵鹿 木洲蜜橘
发布时间:2024/7/8  阅读次数:35  字体大小: 【】 【】【

公元前293年,秦使白起伐韩于伊阙(今之河南洛阳南),大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魏将公孙喜。秦以此威胁楚,派使臣下书楚王,信中说,楚背叛了秦,秦将率诸侯伐楚。顷襄王吓得心惊肉跳,忙聚群臣,商议如何向秦乞求和平。

在这一年里,屈原自长沙向沅水流域继续西行。他在滔滔江河湖泊航行,他在崇山峻岭攀登,他在莽莽原野奔波。他的思绪象翻滚的波涛,似起伏的山峦,若漫漫无垠的平畴,他时刻都在缅怀怀王,担心顷襄王,心系郢都,忧虑楚国,他幻想着顷襄王突然将自己召回,接受其“美政”纲领,君臣一心,上下同德,共振荆楚,楚之江山社稷还是大有希望的……

公元前292年,秦、楚再结姻亲之好,楚迎妇于秦。

屈原登舟,溯沅水而上,至枉渚暂驻。沅水南来,至辰阳绕了一个弯,向东北经枉渚注入洞庭湖。枉渚一带,湾多滩多,漩涡多,行船异常艰难,故其速迟缓。

公元前291年,秦将白起攻韩取宛(今河南南阳),司马错攻魏取轵(今河南济源东南),攻韩取邓(今孟县西)。宛先属楚,后归韩,与邓皆为冶铁业中心,故楚、韩均以铁兵器锋利著称于世。

屈原自枉渚去辰阳,继至溆浦,在溆浦居住了四年,其间曾北返回枉渚一次。

溆浦位于今湖南省西部,沅水中游,溆水之滨,南与雪峰山相接。四境群山重叠,海拔700多米,是个十分荒僻的地方,山上林木遮天蔽日,野兽出没,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这里的人虽说谁也没有见到过屈原,但他是位忧国忧民的清官却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因而人们对他十分敬重与崇戴,特意将他安顿在溆水河畔的一座小山上,还用山里的竹木和芭茅,为他建起了三间茅草房。这里虽不敢跟郢都的楚宫和屈原的橘园相比,但屈原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之艰,流离之苦,有了栖身之地,遮风蔽雨之所。休看这茅草房不起眼,但却冬暖夏凉,从这一意义上讲,宫殿厅堂,远不及也。

这里的自然风光胜橘园十倍,纯真、恬适、静谧,山青得滴翠,树绿得冒油,花美得象新娘,树上的飞禽和林中的走兽精灵得似天使,溪水潺潺流淌,是幽雅欢快的琴声;数不尽的清池深潭,遍布山林,犹若漫天星斗,中秋明月,姑娘那多情炽烈的眼睛。山腰有一溶洞,洞口甚小,远看似动物的巢穴,近瞧象横截葫芦的小头,一个圆圆的孔洞,需匍匐,方进之,非胆壮者,则不敢入焉。既进之后,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这里的钟乳石除像其他溶洞一样奇形怪状外,还呈现着各种色泽,光怪陆离,堪称天下奇观。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大若厅堂屋宇的石洞正中,有一石桌,其白似雪,光滑如砥,桌上镌刻着围棋棋盘,八个别致的石鼓绕石桌匀称而布,相传王母娘娘曾邀众仙弈棋于此。厅堂向里,有许多分支,通向四面八方,继续前进,洞中有穴,穴中有窍,穴穴相通,窍窍相连,只有连接各窍穴的部位,多狭窄难通人,且每每有阴森森的寒气从穴口吹来,令人毛骨悚然,却步而逃。据说有勇敢而大胆者,在同伴的帮助下挤过罅隙,便到了一个自由平等、富饶美丽的世界,那里有灿烂若霞的桃林,有如绫似绢的万丈悬瀑,有其深莫测的龙潭,有奔腾喧嚣的江河,有蔚蓝无垠的大海,有辽阔肥沃的原野,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男耕女织的田园之乐,有鸡鸣狗吠的农家之美,有和和美美的家庭,恩恩爱爱的情侣,甜甜蜜蜜的童婴,欢欢喜喜的翁妪。在那个世界里,没有君高臣低,没有男尊女卑,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尔虞我诈,大家都互敬互爱,亲若手足,幸福地生活。只可惜能去者太少,自那个世界归来者绝无仅有。这里几乎不受外界气候影响,一年四季温暖如春,屈原也曾于王母娘娘弈棋的石桌上批简牍,弹琴抒情,或与乡亲对弈,这里比儿时乐平里的读书洞胜强百倍。

这是一座宝山,山上少见松、杉之类的普通树木,多是樟、楠、梓、檀等树中之珍品。林中药材遍地,且多为稀世之科目。这座小山的兽类也别具特色,因为山小,故绝无狮、虎、豹、鹏、雕之类的鸷禽猛兽。嬉戏追逐于山林的兔、狐、獐、獾等等,它们性格似乎既活泼,又温柔,一个个瞪着机灵的小眼,或红,或蓝,或黑,显得是那么可爱,彼此无侵,无伐,无害,在这里似乎见不到科学家所谓的“种内斗争”。偶而也会碰到几只大灰狼,但它们似乎也十分驯良,毫无半点野性。无处不见梅花鹿,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它们是那样的纯朴、憨厚、和善。鹿本来是以善跑著称,但这里的梅花鹿却很少撅起短尾巴狂奔者,主要是这里无侵害其利益、危及其生命的敌人,它们跟所有的禽兽都能够友好相处,亲密往来,猴子、山狸、鸽子、乌鸦跳在鹿背上的现象屡见不鲜。

溆水在山下绕了一个弯,形成了一弯下弦月。这溆水有两个特点,一是深而蓝,二是清而缓,蓝得象宝石,清得似碧玉,是一首委婉的抒情诗,是一章美妙的小夜曲,莫说驾起一叶风帆在水中悠悠荡桨,便是在河岸上一站,心中也会甜得淌蜜,醉得飘仙。整个河滩,全是松软娇黄的细沙,若米似面,打着赤脚在这沙滩上漫步,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身后留下两行清晰的脚丫丫,若印似画。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倘使无诸侯纷争,无强秦入侵,无奸佞卖国,万民无饥饿冻馁之苦,屈原真该心旷神怡,多留下一些光辉灿烂的诗篇,健康长寿以至百岁。然而,此刻屈原是在流亡途中,他的心时刻都在滴血,从来不曾有过瞬息安宁。个人的吉凶祸福与安危,屈原早已置之度外,他胸中装的是楚国的万里江山和黎民百姓,惦念的是顷襄王和郢都,担心的是强秦与群小勾结,荆楚之锦绣河山不久将为强秦之铁蹄所践踏,人民将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因而,这几乎能令人成仙得道的锦山绣水,却未能使屈原的心胸有多少松弛与欢悦。不过,屈原毕竟不是凡夫俗子,他有海洋一样宽阔的胸怀与度量,他总是居高临下地向前看,对楚国的未来至今没有绝望,这希冀使他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气度与胆识,成为生活的强者,为楚国的复兴,人民的幸福,天下的统一而顽强地生活着,痴情地幻想着顷襄王的悔悟,召其进京,共商富国强兵之大计。有了这个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屈原便不沮丧,不颓废,虽说夜夜辗转难眠,顿顿不思饮食,体态消瘦,形容枯槁,但却依然精神矍铄,谈吐不俗,争辩起问题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不亚当年。他的生活依然很有规律,每日晨曦微露起身,穿戴盥洗既毕,便到茅屋后密林中的草地上去舞他那陆离长剑,一招一式,一来一往,象当年一样不肯有丝毫苟且。练着练着霞光染醉了山岗,灿烂的朝霞从密林枝叶的罅隙筛进草地。晨风在吹,枝叶在动,这霞光便交相辉映起来,五光十色,斑斓陆离,犹似现代化舞台的灯光一样绚烂,令人眼花缭乱。这里的空气清新,景致优美,环境幽雅,远非左徒府橘园所能媲美。

屈原虽是流放在外,但仍有一些仆役和贴身侍女跟随。婵娟没有从行,她被屈原强迫回秭归乐平里老家去了,义父不忍心让女儿跟随自己受苦。既有奴仆相随,一日三餐自不劳屈原下厨,故屈原舞剑直舞至侍女来唤用膳为止。简便的早餐过后,屈原或于茅舍内席地而坐,面前是溆水百姓为他准备的几案和文房四宝,他可以静心地读书,披阅简牍,创作诗文;或到林中闲游,听鸟鸣,观兽戏,闻花香;或走下山去,到溆水岸边漫步,吟哦诗篇,欣赏绿水白帆的美景。

屈原为人十分随和,他将渔民农夫都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彼此亲如家人。人们知道他博闻强志,是位无书不读、无所不知的博物君子,且曾为当朝一品高官,因而屈原所到之处,便有百姓相随,相围,相聚,七言八语地询长问短,屈原耐心地逐一解答。凡听过屈原讲解的人,均有“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仿佛有珍馐美味填塞了辘辘饥肠,一个个咂巴着嘴心满意足地离去了。屈原的生活并不孤独,不寂寞,来溆水不久,他便拥有了一个庞大的家族群,孩子们喊他“爷爷”,年轻的唤他“叔叔”、“伯父”,同龄人则亲热地叫“我的弟兄”,自然,男女老幼依然称他“三闾大夫”。他常随渔船扬帆江上,他常应邀到百姓家里做客。趁机了解民众的生活,嘘寒问暖。他吃百家饭,餐桌上常常摆放着张家送来的鱼,李家送来的虾,王家送来的蟹,赵家送来的新米饭。

过去,这座仙境般的小山无人居住,每当夜晚,山下的人们举首翘望,黑苍苍的象一头伏卧着的怪兽,颇有几分阴森可怖。如今屈原一行住上了山腰,昼有袅袅炊烟,夜有荧荧灯火,给这座苍翠的小山增添了几分生机。有一老奶奶给屈原送来了一只大花公鸡,有一细伢子给屈爷爷牵来了一只母黄狗,于是这万绿丛中便时常飞出鸡鸣狗吠之声,别有一番情趣。

夏日乘凉,山下的人们拿着小凳,提着马扎,携着蒲团,成群结队地拥上小山,簇围在屈原的四周,或听他谈古论今,或听他弹琴抒情。屈原虽生活在这样山清水秀、幽雅闲适的环境里,却依然是愁肠百结,因而他的琴声充满了愤懑哀怨之情,如泣如诉的琴声,催落了多少人的热泪!……

夜深了,青年们燃起了篝火,烈火熊熊,火焰照得十分遥远,这光焰给溆水两岸的人们送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

一天晚上,大家又聚在屈原的茅舍里听琴,静夜里,这琴声显得特别清幽、凄婉、酸楚和愤慨,仿佛正有钢锯在锯割人们的心,随着这刺刺的推拉声,一颗颗鲜嫩的心在破裂,鲜血淋漓,汇聚成流,涓涓流淌,在场的人无不汪然出涕,热泪纵横。忽然,从茅舍外传来了一阵阵悲泣之声,与室内的哭声合成一片,汇作一流。原来是小山上的一群梅花鹿,它们夜夜来偷听屈原讲故事或弹琴,听到伤心处,便情不自禁地大放悲声——好一群有灵性的梅花鹿啊!天长日久,这群精明的梅花鹿便由屋外偷听变成了茅舍中的常客,也和人们一样敬仰着这位赤胆忠心的三闾大夫。它们一个个蹲坐于地,挺着身,昂着头,竖着耳,瞪着眼,聚精会神地谛听,且极富表情,喜怒哀乐随琴声而变,或悲愤不已,或痛哭流涕,或慷慨激昂,或摩拳擦掌。二更过后,该让三闾大夫休息了,大家相约离去,每当这个时候,梅花鹿们总是让人们先走,并热情地跟众人打招呼。它们最后离去,一遍又一遍地向屈原拱手致谢,走走停停,有时走出门去又返了回来,很显出恋恋不舍的样子。

来年盛夏,暴雨成灾,长时间高温潮湿,致使瘴气弥漫。先发自深山老林,渐渐传至溆水流域,百姓染瘴疠而病倒者十有六七。屈原因体质下降,愁思抑郁,终日忧心忡忡,染病较早,且十分沉重。他先发冷,有寒战,脸色发绀,半个时辰后体温迅速上升。寒战停止后继以高烧和脸色潮红,伴有头疼、口渴、脉搏快而洪大。高热四个时辰后,突然全身大汗,体温骤然下降,除疲劳外,顿觉舒服轻快,安然入睡。

以上三个阶段可算作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很有规律。

当高热时,头疼,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恶心,呕吐。发作后鼻唇部出现了疱疹。

反复多次发作,腹部明显肿大,有压痛。有时昏迷,有时清醒。清醒时剧烈头疼,烦躁不安,抽搐。昏迷时沉睡不醒,谵语连篇:他讲的是变法改革,联齐抗秦,统一天下;讲的是对怀王的怀念,对顷襄王的怨愤,对卖国求荣群小的疾恨;讲的是对溆水两岸瘟疫缠身的百姓的牵挂。虽是谵语,但却讲着讲着便禁不住地老泪纵横。

屈原身边虽说也有三五个仆役和侍女,但从郢都来湘西,不服水土,最易染病,相继病倒。为了照顾服侍三闾大夫,山下的许多人家搬上山来搭茅棚居住,他们甚至不顾患病的父母双亲和妻室儿女,轮换昼夜守候在屈原病榻的侧旁,一个个提心吊胆,泪水不干,仿佛他们中病死多少都无关紧要,三闾大夫倘若有个三长两短,那可是塌天大祸,自己永也赎不清这深重的罪孽。

一天,屈原的病体似乎康复了许多,不仅神志清醒,而且能略微进点饮食,服侍在他身边的溆水百姓喜挂眉稍,待三闾大夫午餐过后闭目养神之际,偷闲下山照顾染疫的一家老少。忽然间,一阵幽香扑鼻而来,闻到了香气的屈原顿时觉得周身舒服了许多。他心中正在暗暗生疑,一群梅花鹿突然闯进了茅舍,嘴里都衔着山中带露的兰花。它们围着三闾大夫,把一朵朵兰花铺在他病榻的四周,小小的茅舍顿时清香四溢,令人清心悦意。忽有一头梅花鹿纵身一跃,把它那刚刚冒出的犄角往屋柱上一撞,然后跪到病榻前,把撞破的犄角伸到三闾大夫的口里,这犄角便是补养身子的灵药鹿茸啊!屈原一口一口地舔舐着鹿茸,不到半个时辰,顿觉精神焕发,力量倍增。

从此以后,每天都有一群梅花鹿来到屈原的茅舍,其中必有一头将犄角撞破,伸到屈原的的嘴里,让他尽情地舔舐。随着病体的不断康复,精神的不断复苏,屈原辨认得清楚,这鹿并非只有那一帮一群,仿佛是不同的几个家族,扶老携幼地轮换着来尽义务。不仅如此,它们每天来,还都衔着半夏、陈皮、竹茹、枳实、黄芩、黄连、知母、茯苓、甘草、元参、石斛、大黄、藿香、佩兰、柴胡、常山、青蒿、菖蒲、荷叶、苍术、草果、槟榔、甘草之类的中草药,或聚于陶盆瓦罐内点燃,烟熏屋舍,或请服侍的淑水百姓为其煎服。既治又补,屈原迅速康复。

屈原自幼读过不少医书,虽未以行医为业,但却也治愈过不少疑难病症,连怀王、南后及楚宫太医对此都崇拜得五体投地,因而他知道这场瘟疫名唤“疟疾”。疟疾是由于疟邪、瘴毒或风寒暑湿之气侵袭人体,伏于少阳,出入营卫,正邪相争,表现出以毛孔栗起,寒颤鼓颔,寒罢则一身壮热,体若燔炭,头痛,烦渴,而后汗出,热退身凉,如此寒热往来,反复发作,或一日一发,或三日一发不等。历来医家对疟疾的分类方法颇多,但多以病邪分类,有正疟、温疟、寒疟、湿疟、瘴疟、劳疟等。根据诸多患者的症状,屈原断定,此为瘴疟漫延流行。瘴疟的治法以辟秽、解毒、化浊为主,梅花鹿们所衔来的诸草是对症下药的。具体说来,偏于热毒重者,以辟秽解毒为主,用清瘴汤。方中黄芩、黄连、知母以清热解毒;柴胡、常山、青蒿以解表截疟;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茯苓以化痰和中;滑石、生甘草、朱砂以清热宁神。如热盛伤津,舌质深绛,加生地、元参、石斛以养阴生津;如大便干结,舌苔垢黑,加生大黄、元明粉以泄热通腑;如呕吐剧烈,急用玉枢丹以辟秽降逆;如壮热神昏谵语者,急用紫雪丹以泄热解毒,清心开窍。偏于寒湿重者,以辟秽化浊为主,用藿香、佩兰、陈皮、菖蒲、荷叶等芳香之药。

由于梅花鹿不断敬献鹿茸,屈原的体质恢复得很快,甚至强过患病之前。他先到深山老林里去采来了各种草药的标本,然后将各村未患病的强壮者召到自己的茅舍,给他们讲些医学知识,教他们怎样采药,如何炮制和煎服,颇似当今的学习班。三天后,这些受过训练的具备初浅治疗瘴疟常识的人回到各村,采药治病,使得溆水两岸漫延的瘴疟得到了控制。又过数日,患者相继病愈,无不流着热泪对三闾大夫千恩万谢,那些出不了门,走不动路的翁妪们纷纷向着屈原居住的小山包揖拜磕头不止。

国君昏慵,奸臣当道,一年复一年的内忧外患,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溆水流域也象楚国其他地方一样民不聊生,野有饿殍,民有饥色,身无御寒衣,家无隔夜粮者到处皆是,糠菜果腹尚且困难,更不敢奢望有好饭好菜补养身体,所以,人们病虽愈,但却体质难以恢复,一个个面黄肌瘦,耳断头低。

一天,又有一只公鹿来屈原的茅舍献鹿茸,屈原拍着它的脑瓜亲切地说:“尊敬的有灵性的梅花鹿,屈平衷心感谢你们的救命之恩,倘有可能,当为国再效忠贞,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日下余之体魄业已康复,勿需再行滋补,望能为溆浦之民早日健壮多付出些代价和牺牲……”听了屈原的话,公鹿温驯地点点头,摇摇尾,离去了。第二天一早,公鹿又来到屈原的茅舍,导引着他来到溆水转弯处一个石潭边。石潭周围聚集了数十只梅花鹿,它们见屈原走近,相约“扑嗵嗵”跳进深潭,一边将犄角在潭边的岩石上磨破,将头伸入水中摇了又摇,摆了又摆,一边朝三闾大夫高叫。屈原自然早已明白,满潭之水都已有了鹿茸的药性了,通知两岸的千家万户都来舀潭水回家饮用,百姓无不欣喜若狂,体质日渐康健。

过了许久,屈原欲离开溆浦了,他们一行登上船只,乡亲们都赶到河边来送行,那一群群梅花鹿也依依不舍地来到河边。乡亲们恸哭不止,梅花鹿也眼含热泪昂起长颈嘶鸣,闻者无不撕肝裂胆。

公元前278年夏历的五月五日,屈原投汨罗江殉国。消息传来,溆浦人民无不悲怆号天,泪湿沾襟。自那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当地百姓都要在溆水里划龙舟、丢粽子,怀念三闾大夫。屈原曾经住过的小山上,每到这天更深夜静之时,都会传出一阵阵梅花鹿的鸣叫,人们晓得,这些有灵性的梅花鹿又在思念三闾大夫了,于是便命名此山为“鹿鸣山”,还在山上建了一座屈子祠。这是后话。

离辰溪县城十余里,沅水中有一个江心小岛,名唤木洲。屈原“朝发枉渚,夕宿辰阳”,乘坐沅水里的舟船溯流而上,一天傍晚在木洲的码头上靠了岸。多么诱人的江心小岛啊,青山高耸,绿水缠绕,岛上顺山形水势稀稀落落地点缀着三五个村落,远地里望去,简直就是蔚蓝夜空中的一轮皎洁的皓月和数颗星斗,硕大荷叶上的几粒晶莹的明珠。然而虽是晴朗的天空,落日似艳妆少女丰润的面庞,晚霞将沅水染得一带橘红,木洲上却似乎笼罩着无形的阴影。小船搭好跳板,屈原上了码头,放眼望去,河洲上的茅屋一幢挨着一幢,天到这般时候了,却不见有一处炊烟升起。睹此,一向关心百姓疾苦的屈原不禁暗中生疑,为了探个究竟,他迫不及待地走进一幢低矮的茅屋。这哪里是人可居住的家呀,简直就是洞窖穴窟——阴暗,潮湿,酸、臭、臊、霉、腥诸味汇成一股恶作气,呛人口鼻,令人作呕。初进屋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待眼睛慢慢适应了这昏暗的光线,才发现这里的全部家具只有一张破旧不全的矮几。矮几后边坐着一位八旬老翁,他身材高大,但却瘦骨嶙峋,满脸深皱,眍眼,塌鼻,陷嘴,双目无光。周围左右是他的儿孙们,俱都骨瘦如柴,三根青筋挑着个头,一个个没精打采。祖孙三代皆破衣烂衫,叫花子一般。东间躺着一位老妪,病痛与饥饿折磨得她只有一息尚存。西间床上翻滚着一位青年妇女,这是老翁的一位孙媳,其时就要分娩,只见她面无血色,大腹高耸,辗转反侧,声声呻吟,惨厉揪心。床前有一接生婆,正在心急火燎地徘徊无奈。

正间里一家人席地而坐,霜染须眉、形容枯槁的老人把一只只黑不溜秋的野果分发给他的儿孙。屈原上前躬身施礼道:“老人家,打扰了。”

老翁闻声欠欠身,大约他已无力起身还礼了。他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半天才说了句:“客人请了。”

屈原并不嫌弃这里气浊屋脏,走上前去,挨老翁坐下,亲切地说道:“船泊贵处,特来看望您老人家。”

老翁听了屈原的话,两个眼圈里都汪着混浊的热泪,讷讷不出于口道:“岂敢!岂敢!穷乡僻野,让客人见笑了。”

老翁见屈原的目光紧紧盯在那黑不溜秋的野果上,急忙解释道:“实不相瞒,只因今年遭了水灾,故而以野果充饥。”

屈原关切地询问:“该河洲之上家家如此吗?”

老翁有气无力地叹息道:“唉,家家如此啊。这里已经十多天没有人家动过烟火了。”

听了老人的话,屈原不由得心内惨伤。他拿起一只野果,只见果皮略皱,黑不溜秋,如同黑炭团一般,自己竟从未见过。他正想问个究竟,老翁的长子已经替父亲诉说开了:

这野果名叫“火烧柑子”,为雪峰山所独产。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宫御膳房里有一位烧火的丫头,长得聪明伶俐。一天,她误入蟠桃园,心想,御膳房里的师傅、丫头们,整天家烟呛火燎,辛苦流汗,却不曾尝过这蟠桃的味道,便偷偷摘了一篮,分送给大家美美地大饱了口福。不料事情泄露了出去,王母娘娘大发雷霆,欲将烧火丫头贬到下界凡间。烧火丫头对凡间人民的苦难生活略知一二,苦苦要求下凡后变成一株蜜橘,赐福于穷苦百姓。王母娘娘假意应允,却耍了一个花招,把她变成了又黑又酸又涩的火烧柑子,长在雪峰山间,沅水两岸。说也奇怪,今年这里闹水灾,庄稼草木被洪水一扫而光,唯独这火烧柑子枝如铁,干似铜,站立着纹丝不动,照旧开花结果。虽说它又酸又涩,但总可填塞辘辘饥肠,度过荒岁。我们穷苦百姓从心底里感谢那位烧火丫头啊!……

听了这一席话,屈原的心里万分难过,眼圈不由得红了,湿了。他伸过手去,向老翁也讨了一枚火烧柑子,剥去那黑不溜秋的皮,将柑瓣填到嘴里慢慢咀嚼,啊呀,既酸且苦又涩,弄得他龇牙瞪眼,几度伸长脖颈,也难以下咽。既至咽下了第一口,后边似乎好了许多。他一边吃一边在想,这样苦涩之物,怎么能够充饥果腹呢?倘说青壮年尚可勉强以此活命,那么,东间奄奄待毙的老妪,赖此能活多久?西间痛苦呻吟的产妇,无饭食怎能有力下排婴儿?即使婴儿命大,勉强能够降生,可怜的母亲,又到哪里去弄乳汁喂养?既无以为哺,岂能久活于世。新婴何罪,竟无生存的权力!……可是,谁是造成这灾难的罪魁祸首?是如狼似虎的暴秦,倘无秦之频频侵犯蚕食,楚为维护国土完整,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荆楚,何以会如此贫穷?是无主见的怀王,倘怀王能纳忠谏,拒谗佞,坚持对内变法改革,对外联齐抗秦,则荆楚早就中兴崛起,令秦望而生畏矣;是顷襄王,倘顷襄王能牢记国仇家恨,借怀王客死于秦之机,率沸腾之怨民奋起抗秦,秦断不会有今日之猖獗;也在自己,都怨自己无能,未能劝谏二王循正道而疾进,竟成了南后、靳尚之流的手下败将,落得如今这般悲惨的结局……屈原这样想着,想着,禁不住老泪滂沱,泪水一滴滴、一串串洒在那火烧柑子上面,惹得老翁及其儿孙们都在陪着挥洒热泪,低矮邋遢的茅屋里一片哭声,茅屋浸泡在泪水里。

屈原改变了计划,次日未随船离开木洲,而是在走家串户,访贫问苦,征得岛上乡亲们的同意,除柑种橘,造福桑梓及子孙后代。屈原连夜赶写了数封书信,第二天一早派岛上能者分头送往各处橘乡。了却了一番心思,屈原方离开木洲,返回溆浦。第二年仲春三月,相继有船送来了橘苗,这都是应三闾大夫之求而无偿资助的。木洲百姓见了,无不欢欣鼓舞,由衷地感谢三闾大夫的深情厚意。木洲上种满了蜜橘,不到几年,山里、河边,到处变成了茂密的橘林,并漫延到整个雪峰山。从此以后,木洲、雪峰山,春天一片雪白,秋则漫山遍野若霞,百姓们祖祖辈辈在橘园里耕耘,收获。那天宫烧火丫头变的火烧柑子,作为当年三闾大夫爱民怜民的见证,至今偶尔还可以见到。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