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4作品 > 详细内容
教师作品之266(8篇)
发布时间:2014/2/18  阅读次数:820  字体大小: 【】 【】【

教师作品之2668篇)

  

  

读《让“罚”远离教育》有感(汝南县第一小学   党文锦)

头顶上的那盏灯(汝南县第一小学   党文锦)

雪落的声音(汝南县第一小学   党文锦)

雪(罗店镇尤庄小学校      倩)

拜年(罗店镇尤庄小学校      倩)

读书要方法(汝南县第一小学   党文锦)

爷爷的一生之老蒋(汝南县第一小学   党文锦)

雪,你俩迟到了!(东官庄镇刘坡小学      磊)

  

读《让“罚”远离教育》有感(汝南县第一小学   党文锦)

在放寒假之前,学校给每一位老师发一本书。书的种类不少,有讲怎样做一名班主任的,有讲如何才能讲一堂好课的,也有讲怎样让课堂成为一门艺术的。我选择了最后一种。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愈加地感受到这本书所带给我的启发,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它本身的厚度,尤其是《让“罚”远离教育》一篇。书的开头引用了这样地一个小故事:“台湾星云大师还是小和尚的时候,看到犯了错误的和尚总是被罚去跪香、诵经、参佛……受惩罚的和尚渐渐心生怨愤,大多不想再做和尚了。星云大师做了住持后,一反常规,让那些犯了错的小和尚早睡觉,不能参与诵经、参佛。因为给了那些小和尚很多思过的机会,结果很多弟子都能专心向佛了”。我觉得这个方法在教学中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恰如大师所认为的那样:如果把非常神圣的事情与惩罚结合在一起,那佛祖怎么会在那些犯错的小和尚心中落脚,那“佛心”又怎会在他们的胸中留存。佛祖无法在心中落脚,做和尚就是一种痛苦了。

如果问:“当今世界上什么最重要?”我的回答是:“知识”。没有知识,如何谈经济?没有经济,如何拥有科技?没有科技,怎么谈发展?没有发展,还要什么未来呢。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它的知识水平落后而社会却能发展。可是,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知识。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把学习给当成是一种负担,在心理上认为它是一种特别痛苦的事情;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用各种语言、身体、作业等的方式来体罚学生,给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

就像我们的父辈们一样,他们的成长环境比较差,别说读书了,就连吃饱穿暖这样的条件恐怕就很那难达到。所以他们就希望自己的子女吃好、穿好、学习好。可我们的心里渴望的却是他们能够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因为给予的不是所需要的,渴望的却总是很难得到,所以才会产生了“逆反”一词。在几年前,社会上的流行语是:“八零后,是被毁掉的一代”。现在的孩子难道还不是一样的吗?曾经的我们如今也站在了父辈的立场上,我们也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吃好,喝好,学习好。原因还是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没有知识是不行的。

可是,我们的孩子们他们心里想得是什么?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关注了吗?或许,正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和“勉为其难”才让他们变得越来越逆反吧!

让“罚”远离教育,让“爱”常驻心间。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以宗教的情怀去关注学生,从教师的内心去找一种力量,让做这种力量去唤起学生内心的那种力量。教师是什么呢?教师应该是学生已经步入暮年,想起来仍觉得温暖的一些人。

  

头顶上的那盏灯(汝南县第一小学   党文锦)

很早就听说过这样地一个故事,说有一位行人走在漆黑的道路上,前方吉凶未卜。在这个时候,佛祖送给他三盏灯,这三盏灯分别放在他的头顶和双肩上。告诉他只要不违背约定,这三盏灯是不会熄灭的,是一定会让他安全到达目的地的。

但如果破坏约定,这灯就会灭,那这一路上怕会凶多吉少。其中,这头顶上的那盏灯是第一盏灯,叫做“永不回头”。无论你的身后发生什么,无论是否有人呼唤你,你都不能回头。你只须记住,但凡今晚踏脚走过去的路,都要永不回头,只有这样,这第一盏灯才不会熄灭。

其实想一想,人有时候在人生这条道路上行走和那个夜行人也没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前方也是吉凶未卜。既然踏入这个社会,就注定少不了恩怨,有人的地方总是会伴随着是非,而是非又总是携带着恩怨。

原本我们会以为别人的一些行为,是在我们心中结下了一个心结。于是,我们一直想要把它给解开,可是直到有一天,我们才会明白,心结永远没有解开的那一天。就算是这个心结解开了,又会有新的心结产生。所以,不必烦恼。

如果过往的一切演变成了心中的一根刺,它扎得我们生疼。于是,我们一直在思考:要不要拔掉它?怎样才能拔掉它?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变得不想拔了。因为,在拔掉它的同时,我们要忍受更多地疼痛。就算彻底拔掉了,身体里也会留下一个很难看的疤,它更会时时地提醒我们,哦,原来在这里有一根刺。

所以,对于刺,还是不拔了。与其挖空心思想着该如何拔掉它,不如想一想该如何增强体质。真正强健的身体是不会被这根小小地刺给打败的,它里面流淌着的那沸腾地血液,或许能把这根刺给融化掉。

  

雪落的声音(汝南县第一小学   党文锦)

听!“叽叽喳喳”地,那是什么?哦,原来是小雪花在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呀。

才一小会儿的功夫,大地已经穿上了白色的亮装,整个世界变成了银色。小雪花儿很小,像一颗颗萤火虫在那里飞来飞去、飘忽不定,又像是一群群顽皮地孩子,他们尽情地欢呼着、跳跃着、吵闹着。是啊,等了那么久,眼看着年已经准备着要离开了,再不来,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况且,老俗话还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呢,这下农民伯伯们可喜上眉梢了。

咦!声音小了,刚才的舞曲在霎时间变成了一首歌谣。是那么地悠扬而婉转,“小而白,纯又美,每天清晨迎接我,雪色的花朵深情开放”。仔细一看,适才的小雪花变成了雪绒花,好一个洁而白啊,冬天因你变得更加美丽和干净。孩子们欢呼着:“终于可以堆雪人了”!一朵一朵地雪绒花,让整个天空看起来繁华满目,怪不得古人们会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歌曲唱完,又是“簌簌”地响声。窗子外面更加热闹了,鹅毛般的大雪从天空中飘落,地上的雪越积越厚。人儿走在上面也是“咯吱咯吱”地作响,寒风也很起劲,它在耳朵边“呼呼”地应和着,伴随着雪花的“簌簌”地落声,好像一场小型的音乐会。不信,你听,落在房顶上的声音是“砰”;落在窗台上的声音是“啪”;落在地上的声音是“噗”……

看!一幅雪沃中原的美景图。人人都说新年新气象,再映衬着“瑞雪兆丰年”,还有在雪落声音的伴奏之下,好年头定会有好兆头。

  

雪(罗店镇尤庄小学校      倩)

俗话说:三六九,往外走。

可老天爷仿佛要挽留住外出的人们,在大年初六,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花

那雪由小及大,把集蓄了大半个冬天的热情,一股脑儿地往外倒。都是说是瑞雪兆丰年,这场雪,是正儿八经的瑞雪。田里的麦苗早已经干得发黄了,焦急的农人们也早就盼着下雪了。这不,刚吃过大年初一的饺子,就唿唿啦啦地把喷灌机、浇地的水管子等准备好了,只等着太阳一露头,就开始抗旱了。这下好了,没有等到太阳,倒是把雪给盼来了。好啊!!于是,喜笑顔开的人们一下子就把心放进肚子里了,小酒倒上了,小拳划上了,哗啦啦地也把麻将摆上了……

雪净化了整个世界。

FM104.1的河南交通广播,终于听不到有关霾的信息了。这场大雪,把笼罩了城市多日的霾狠狠地压了下去。大街上,到处都是欢腾的人们。你看,那是一对小青年,两个人开心地用手接着一片片雪花,想捧住这天赐的宝贝;这边,一对夫妇,领着两个孩子,夫妻俩一人拎着一个小点的孩子的胳膊,那个大点的孩子在后面推着小孩子的背,小孩子咯咯地笑着,任由其他的三个推着他,哧溜哧溜地在雪地上滑,那红扑扑的小脸蛋儿,像擦了艳艳的胭脂,染红了他头发梢上沾着的白雪;那边,一对老夫妇,两个人相互搀扶着,小心翼翼地踩在洁白的路面上,边走边说着什么,是在议论今年的这场大雪?还是在回忆以前的雪趣?前边,两个半大的孩子,你追我赶地打着,闹着,那欢乐的笑声,让所有路过的人侧目……

这场大雪,给所有人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宽容。路边,一辆电动车七扭八拐地骑过来了,一不小心,咣党一声,撞在了路边的一个菜摊上。骑车人慌忙丢下车子去捡散落在地上的青菜。小老板呵呵一笑,连声说:不碍事儿,不碍事儿。这刚下雪,路滑得狠,你可得慢点……”

路上,不时地有人滑倒,碰巧路过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扶上一把,哪里有电视广播里人们视而不见的冷漠?路中央,汽车们走得很慢很慢,不是开不快,而是怕濺起的雪泥水喷湿了路旁行人的新衣。

雪是冬的象征,冬总是要由雪来体现的。如果没有雪,那么冬就显得不完整。所以北方的人们爱雪,盼雪,南方没有见过雪的人们也常常因为对雪的向往而不远千里,不畏严寒,千里迢迢地跑到北方,完成自己对雪的顶礼膜拜。

雪是一位化妆师,因为有了她的装扮,万物都平添了几分美丽和圣洁。高大的建筑物,因为有了积雪的覆盖,显得圆润了许多,不再有张牙舞爪、威风凛凛的气势,反倒显得笨重可爱。路旁高大的雪松,细长的枝条上落满了雪花,毛茸茸的,一条条在微风中颤颤地,偶而地,会把满枝的雪花一下子抖落在行人的头上、身上,引来一声尖叫和一阵开怀的大笑。雪松旁的绿色灌木丛,仿佛不听话的孩子,探头探脑地从雪被子中伸出了脑袋,笑嘻嘻地看着这个崭新的世界。那些耐不住严寒已经干枯的植物,在白雪的覆盖下,不但不显得苍凉,反而有另一番别样的景致。你看,那些已经融化了的,还没来得及往下淌的雪水,就那样又被冻在了株枝上,把株枝包裹在了里面,那些株枝,在晶莹剔透的冰里呈现出了奇妙的纹路,像玻璃条,像琥珀,也像匠人们精心制作的艺术品。

对雪的热爱,谁也比不上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手要么是团雪球打雪仗,要么是拿着小铲子铲雪堆雪人、垒雪堡,反正是手不离雪。那小脸一张张全都笑开了花,小小的鼻尖红得可以和雪人的红萝卜鼻子有得一拼了,一不小心,小脚就一哧溜,吧唧!一个跟头就摔倒了,可这会儿,不管大孩儿小孩儿,没有一个哭鼻子的,还有的更调皮,顺势就躺在雪地不起来了,完全无视不远处妈妈们心疼的叫喊声。

在人们心中,雪是清新美好朴素的东西。雪里面,有多少值得怀念和回忆的东西啊!无忧的童年时代,快乐的少年时代,奋进的青年时代……哪一个,没有雪的点缀呢?所以,无论你是谁,在干什么,如果看见了雪,就出来走一走吧,眼前的世界,会成为多年以后你记忆中的又一张美好的老照片!

  

拜年(罗店镇尤庄小学校      倩)

作为安阳的新媳妇,春节,这个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当然要回安阳了。

原以为,同处中原,没出一个省,纵然地区有些小不同,但也会大差不差的。然而,春节的经历,让我忍不住想用文字一书为快。

腊月二十八,我和老公就踏上了归乡的列车。越往北走,越觉得冷,车窗外的景物也越来越寂寥。就连麦苗,也是越往北越小。

到家两天,除了更冷之外,没有特别的感受。大年三十,和大哥大嫂一起去濮阳玩,还没到中午,公公婆婆就一个电话又一个电话地催,让回来吃团圆饭。我有些奇怪,团圆饭不都是三十的晚上吗?怎么中午就摆上了?一问才知道,三十晚上二哥和三哥要做东举办朋友聚会的酒摊儿,所以团圆饭就改到中午了。原来,老家这边,每到年关,村里几个玩的要好的伙计们就会聚到一起,今年你摆桌,明年我摆桌,大家井然有序,不争不抢,反正都是要在年底喝一场的。朋友们在一起,边喝边聊,相互讲述着一年的思念和经历,你说说你的工作,我谈谈我的生活,都在一块交流着,计划着下一年的目标和方向。每个人都有一个朋友圈儿。一年到头,大家都是各忙各的,但到了年关,是一定要聚一下的,其重要性,竟超过了和家人的团聚。

豪爽义气的北方汉子啊!!

大年初一,睡梦中,就被震耳的炮声惊醒了。公公在门外叫老公起床。迷迷糊糊的我抓起床头的手机一看,才四点二十。都说初一要起五更,但这大冷天儿的,也太早点了吧!公公说要拜年,要敬神,要敬祖先,就得早点儿,要不,祖先和老天爷会认为你不勤劳的!

公公说让老公先起,我可以晚点儿,可是五点不到,婆婆就来喊我了,说我是第一年的新媳妇儿,要挨家挨户地去给老人们磕头拜年。关于磕头,老公早就给我打了预防针,说老家规矩多,让我做好心理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给长辈磕头。我想大不了是去给老人儿拜个年,至于磕头,都什么年代了,再说我都多大的人,怎么还能像小孩子一样磕头呢?驻马店这边也说是拜年磕头的,但从小到大,我还真没见过谁磕过头呢!正在洗漱的当口儿,三个哥哥和嫂子都来了,连同一块儿来的,还有五个小侄儿和小侄女,最小的那个,还正抱在怀里吃奶呢!这么小的孩子,也要起来折腾吗?

放过开门炮,点过一万响的长鞭,敬过神,给老祖宗上过香,公公婆婆就领着我们一家人出门了,走的时候,家里没有一个人,但是大门小门都开得亮堂堂的,这可真是不闭户呀!

由于天阴,所以五点半了,还不见有半点亮的意思,浓重的大雾弥漫着,这就使得本来就很冷的天气更冷了。冰凉潮湿的雾气紧紧地环绕着,呼吸都是冻的。我本来就怕冷,在驻马店还嫌冷,更何况是离黄河更近的安阳,而且还是大早上!冻得想哭,脑海里猛地就想起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手脚冻得跟进猫咬似的。呵呵,这比喻还真是贴切。那种不大疼不小疼却让人很难受的感觉相信许多人都体验过吧。

要去拜年的第一家是公公的婶娘,我们该叫老奶奶的。她和儿子住在村子最北面的一个小树林里。隔着雾气,老奶奶家的房子仿佛隐居的高人所在之地。

安阳农村的房屋,很有意思,它不像驻马店的房子分几室几厅,它整个是一个大通间,没有隔墙,床与床之间,卧室与客厅之间,有的是什么也不隔,有的是放一个大衣柜。所以一进老奶奶的屋,就看到了躺在中间那张床上的老奶奶。老人已经九十高龄了,但是精神矍烁。本来很宽敞的屋子,因为我们十几个人的进入而显得很拥挤。老人连忙要起来,被公公拦住了。老奶奶拉着我的手,亲热地嘘寒问暖,虽然有些听不太懂,但那慈祥欣喜的表情,让我一下子感觉温暖了不少。这时,公公不知从哪里找来两个化肥袋子,就那样直接铺到床前,妈呀!还真是要磕头呀!只见公公婆婆很认真地跪了下去,很认真地趴在地上结结实实地磕了一个响头!接着是大哥大嫂,再接着是二哥二嫂、三哥三嫂,每个人都很庄重,像是在做一件极其神圣的事情。轮到我们,我不知所措,只是乖乖地被老公拉着,晕晕乎乎就磕上了。磕罢头,老奶奶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正儿八经地用红纸包着的红包。我以为,这红包里至少也得是一张小红鱼儿吧,可是事后才知道,那是一张地地道道的毛爷爷”……婆婆说,以前磕一个头是五块钱,今年物价上涨了,这磕头的钱也涨到十块了……

出了老奶奶家,天有一点点的亮了。我们奔赴第二家。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一群群的人们,也都和我们一样,由两个老年人领着,领着自己的孙男地女,一家一家地前去磕头拜年。大家走碰面了,就相互高声大气地打着招呼,介绍着今年新娶的媳妇儿,新添的孙子……

第二家也是该叫奶奶的,程序和第一家一个样。我发现每到一家,门口必定站着一个叫叔或婶的,及时地迎接大家,而且旁边放着一堆核桃、花生、糖块儿、瓜子和果冻等等之类的,然后往每一个磕过头的孩子兜里每样装一些。瞧我那五个小侄儿和小侄女,口袋都装不下了,每个人专门准备了个塑料袋……

大概走了七八家的样子吧,头终于磕完了,说实话,我这膝盖都跪疼了,头也木木的,是不是这头磕得太实在点儿了???

回到家,天还没有大亮呢!这时,村子里该叫婶婶大娘的,都陆陆续续地来了,每个人都来给我十块钱,婆婆说按理儿,我该来一个磕一个头的,我一听就晕了,那我这一天得磕多少个头啊??好在,新时期新现象,不是很亲的,磕头就免了。天呐!!

等邻里街坊都来得差不多了,公公婆婆就张罗着备礼物走亲戚了。奇怪呀,大年初一就要走亲戚吗?我们那可是初二才开始的。初一是一家人在一起炖肉喝粉条汤团圆的重要日子呢!

走亲戚的路上,我看到来来往往的人们,喜气洋洋;看到大街小巷,都挂满了大红的灯笼;还看到许许多多的大庙小庙,门前堆积了厚厚的放过的炮纸,庙里的供桌上,摆满了鲜花果子,还有许多的高香红烛……反正不管走到哪里,都充满了地地道道的年味儿,还有,那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的传统和质朴。

  

读书要方法(汝南县第一小学   党文锦)

读书要方法,乍一听,觉得不可思议。读书就读书呗,为什么还要方法呢?这个当然得有,读书可以,但是不能死读书,要有方法。好的方法能够事半功倍,好的方法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过前提条件得是正确的读书方法。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明确提出了“以读为本”的要求。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对于低年级学段的学生们来说,要想在班级中营造书声朗朗的氛围,这个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这个也是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地。但是对于高年级学段的学生们来说,是不能以同样地尺度来衡量的,如果只是一味地重在朗读而忽略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就很难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出来。最主要的还是高年级的课文内容多,生字词与偏僻词语也相对的比较多,这个时候,培养他们速度、默读的能力更为重要。当然,对于有些文本来说,它们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适合去朗读的,应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领会。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小觑。首先应表现在问题的设计上,在学习指导中,我们给学生设计的都有问题,不同的问题带有不同的读书方法。比如说:自由朗读课文,逐字逐句地读重点段落,默读课文的其他部分等等。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作者对诗句朗读的指导,感到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他说:“第一次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第二次读,根据注释,自己推敲诗句的意思,促使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这样地读,使学生的目的很明确。我认为不但适合于诗句朗读的指导,而且还适合于文言文朗读的指导。因为学生只有在读通诗句,对诗句的大意有了概括,大致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够深入诗境,领悟诗情。其次应该注重在语言上的启发诱导。《论语》中曾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学生读书的层次和教师的指导是紧密结合的。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翠鸟》的时候,在翠鸟捉鱼这一个环节中,他的指导语是:“不错,轻多了。”“更轻了。”“还有更轻一点的吗?”“真轻啊,你为什么把这个‘轻轻’读得那么轻啊?”这种形式的读,学生既乐于接受,又能从本质上指导朗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就看你有没有巧妙的方法去得到它的精华。不断探索,巧于研究,贵在得法。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读书中学会感动,在读书中得到感悟,在读书中培养语感。

  

爷爷的一生之老蒋(汝南县第一小学   党文锦)

题记:爷爷今年七十六岁了,虽然身体依旧很健朗,但是爷爷还是老了。也难怪,爷爷的十个孙子和孙女如今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就连重孙都有五个了。但是,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如果说外形条件最完美的,一生最传奇的,那这个人一定就是爷爷。

“老蒋”就是指蒋介石。可打我记事起,村子里的人们都称呼我爷爷为老蒋。非但如此,他们还喊我奶奶是宋美龄,甚至连我大伯也不能例外,一直被他们蒋经国的喊着。

听大人们说,在很久以前,村子里兴起放电影。有一次放映的是抗战片,大家在银幕上看到了“蒋介石”,都觉得他跟我爷爷很像,所以就给爷爷起了个“老蒋”的外号。邻居们说,现在电视里的演员演地蒋介石有的都不怎么像,如果让我爷爷去演,收视率一定会有所提升。

不过还真别说,自从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看到了蒋介石的画像,我就觉得在外形上,爷爷还真和蒋介石有那么几分相似。大概一米七八的个子,中等的身材,白净的皮肤。就是现在,如果你看到他,也认为他一点儿都不像一个农村老头,并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爷爷的光头。爷爷是什么时候没头发的?这个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爷爷用的洗发水除了飘柔就是海飞丝。因为爷爷是个光头,所以他一年四季都爱带帽子。爷爷是个爱干净的人,不仅穿着得体干净,饭前饭后还时常用盐水来漱口。

被称作“老蒋”的爷爷有一手非常漂亮的毛笔字,他尤其擅长写草书。他有自己的书房,在他的书房里挂满了他写的作品,他很喜欢毛泽东的诗词。在我来汝南上班的第一个年头,他给我写了两幅字,分别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卜算子·咏梅》。爷爷不但有一手好字,而且画也很漂亮。我们那里的妇女们绣鞋垫,通常都会找爷爷去画鞋样,也就是一些鸟兽虫鱼之类的。爸爸说,小的时候读书要交学费,爷爷不给,爸爸就把爷爷写的字和绘的画偷了出来,拿到集市上低价出售,用挣得的钱交了书费。后来被爷爷知道了,还被打了一顿。

据说,我太爷,也就是爷爷的父亲曾经是个土匪,那个时候在我们那里非常的有名,他被人称为“老大”。一生中娶了两个老婆,有六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而这个最小的儿子就是我爷爷。我也认为爷爷小时候家庭条件肯定不错,因为小的时候,我在爷爷家的老屋里见到了一些清朝时期的钱币,上面写着“康乾盛世”之类的字样,屋顶上还有好多麻袋装的毛笔,在院里也埋着一些瓦罐,瓦罐里有一些我看不懂的古书。这些,都是我在他们翻修老屋地时候看到的。那个时候的我还在上小学,现在基本上没见过了,就是有,恐怕也不会给我见,应该是传男不传女的习俗吧。

小时候的爷爷极其得太爷的宠爱,宠爱到什么程度呢?爷爷说,他十岁了都还没自己一个人出过门,原因是太爷不让,生怕被别人给抢走了。我问太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伯说,是一个讲情义、重义气的人。大娘撇了撇嘴说,是一个蛮不讲理的老头儿。大娘说她小的时候就听过我太爷的故事,只是那个时候太爷已经老了,爷爷也有十岁左右了,个头已经好高了。可是每逢出门,太爷仍旧要背着爷爷,路过的人看到之后就劝他说:“您儿子都这么大了,您就不要再背了,别等您老了之后他不孝顺您”。结果,我太爷不但不听劝,而且把爷爷给放下,从地上捡起一块砖头就去打别人。

特别疼爱爷爷的太爷,就用一生的积蓄供养爷爷去读书,爷爷可以算作是我们那里学问最高的了。他做过我们村小学的校长,也做过我们医院的院长,当信阳的人来这里招工人时,虽然名额有限,但是他也入选了。可是最终,他的每一项工作基本上都没有超过一年。

奶奶说,爷爷之所以不想去学校是因为他不能听见小孩子的读书声,听到就头疼。这个说法爸爸叔叔们也很赞同,爸爸说,小的时候读书不能让爷爷听到,否则会挨打。爷爷懂医术我也赞同,高中的时候我的眼睛模糊看不清东西,就是爷爷给治好的。

唉,这就是我的“老蒋”爷爷啊!

  

雪,你俩迟到了!(东官庄镇刘坡小学      磊)

今天是201425日,正月初六。眼看年都过完了,有两位位久别的客人——雪籽和雪花,姗姗地来了,我只能高兴地对它俩说:你们迟到了!

迟到就迟到,还玩犹抱琵琶半遮面,未见其人,先让闻其声。正午十分,正看电视呢,只听见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间,有嗞嗞啦啦的声响,声音小的像蚕吃桑叶似的,我靠近窗户听,声音大些,听起来像是八十年代的黑白电视机收不住台了似的。难道天气预报是准确的,推开门一看,那个迟到的雪籽正像春节下饺子似的,圆头圆脑地从天上跳下来,砸到房顶上,地面上,像成千上万根手指敲击钢琴键盘似的,奏出了肩膀上米粒袋子破口了,米粒掉在地上的声响。这个迟到的人儿真不安分,掉到地上还不老实,再次弹跳起来,无奈它没有地球引力大呀!最后还是连滚带爬地找个落脚点,安分了。个别雪籽可能是刚才跳下来时太慌张、匆忙,出了一头的汗,有的索性化为液态,钻土地里偷懒去了。

雪籽下了一个小时,节奏没那么急促了,雪籽们好像全部已经按照计划的路线,个个到位,落到了地面上。然后,空中静谧了一会,雪花跟来了,原来这会时间,它俩是在交接工作呢?

雪花就温柔的多了,于是,我走出了家门,尽情感受她轻柔的抚摸,看着地面变白,忍不住想对雪花说:前两天干什么去了?火红的鞭炮,五彩的烟花都等着你来做背景,可是你始终没来,它们遗憾地单调地绽放了。抬头看,雪花漫天飞舞而来,干脆带上伞,走远点,于是顺着村旁的省道步行,听着脚下咯吱咯吱的踏雪声,看着路上白茫茫的,像一条平躺着的瀑布,绵延向远方流去。偶尔有辆小车疾驰而过,像是河里逆流而上的鱼儿,身手很敏捷。

路两边是青青的麦苗,它们个个晃动着脑袋,好像是埋怨雪花来得晚,让它们口渴了俩多月,还没有及时给它们盖上三层被,无法让农民朋友来年枕着馒头睡了。不过农民朋友们个个都是勤劳的,只见有块地里,有人在左手挽着筐子,右手一摆一摆撒着什么,走近一看,在施化肥呢?我上前说:这会上化肥,有用不?”“人勤地不懒,现在追点肥,等雪化成水,化肥就渗下去了。

       多么朴实的语言,人勤地不懒,这让我想起另一句话,付出总有回报。不知不觉走出两公里多了,身上暖烘烘,手和脸却冷冰冰的。该回去了,回头看看这条路和麦田。心里想:雪,你俩来迟了,但还是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欢迎浏览:《汝南教育信息网》http://rnxjyxx.30edu.com/

欢迎浏览:《天中山教师笔会》http://qlwz.web-16.com/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