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邱老文稿 > 随笔分类小集 > 日常杂谈小集 > 详细内容
日常杂谈(21—30)
发布时间:2023/6/23  阅读次数:177  字体大小: 【】 【】【
  

日常杂谈(2130

日常杂谈21:谈“放下”

佛教的净空法师曾经有过一个二十字真言: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湖北省黄梅有一个五祖寺,是著名禅宗寺庙,著名的惠能法师曾在此受戒。寺前有一道山溪,终年流水不断,游人欲进寺门,必须经过一座古老的廊桥,走近廊桥,抬头看见门楣上有三个醒目大字“放下着”。

“放下着”是一句禅词,在禅词中解释到:放下你的外六根、内六根、中六识、一直舍去,舍至无可舍处。

大家知道,禅意并非人人都能悟出,因此,有人向高僧请教何为“放下着”。于是高僧讲了一个故事:佛陀在世时,有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拿了两瓶花要献给佛,并请他开示佛法。佛说:“放下”。黑指放下了左手的花瓶。佛又说:“放下”。黑指放下了右手的花瓶,佛还是说:“放下”。黑指茫然道:“我已经全放下了,你还叫我放下什么呢?”佛说:“我不是叫你放下花瓶,而是叫你放下六根、六尘、六识。当你把根、尘都放下时,你就再也没什么对待,没有什么分别,甚至你将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佛经说的“放下”是一种大境界。然而,大千世界充满诱惑,芸芸众生,六根不净。尘世中人,又有多少人能悟出这种境界呢?唐代诗人孟浩然,曾被人称为“洗削凡尘,超然独妙”的大才子,本来多年潜居鹿门,自诩“此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那是何其清高,何其飘逸啊。然而,他终因放不下心中的功名利禄,敖到四十岁的光景,还是下了山,跑到长安去摸路子,托门子,一门心思图个平步青云,衣紫着绯。

权势、名利、金钱、美女,这些世俗的东西,你蔑视它,反对它,抨击它,口口声声要与之决裂,信誓旦旦要与之背叛,全是因为你心中装着这些东西,割不掉,放不下。反之,一个心中了无一物的人,那他幽微的心湖波澜不惊,一片宁静。在西晋时期,军事家羊祜文文韬武略,才华盖世,升任尚书左仆射、卫将军。到了晋秦始五年,都督荆洲诸军事。他善于审时度势,出兵伐吴取得全胜,为统一中国立下大功。正当他功勋鼎盛之时,他却认为国家太平,便应该急流勇退。有人劝说,此时乃正是青云直上之时,为何要放下功名利禄?羊祜说:“大局已定,我已角巾装束回到故里,享受田园日月,不亦乐乎。”羊祜的“放下”,赢得了“成功弗居,幅巾穷巷,落落风飚”的美誉。

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放下”的凡人和凡事。某企业有一位年老的业务员,每天上班总是第一个签到,拖地抹桌,清理杂务,和年轻人一样干;业务划片时,边远冷门很少有人接,轮到他,他从来不推诿。一日,一外来电话称要找某司令员。接电话的年轻人说,这里是公司,没有司令员。对方说,没错,就是你们公司的那位老业务员。原来他是海军某部副司令员。年轻人大惊,老人却说:“司令员是过去的事,卸任就放下了!”

因此,你一定要学会放下,只有你能放得下,才能感悟到生活的美好。

  

日常杂谈22:谈“恰当”

以前,著名作家金庸先生在香港办报时,身为报社老板,白天事务繁忙,日理万机。但晚上写作的习惯一直坚持着,每天他能写2000多字,而且一写就是20多年。

有人问他:“何以当了报纸的老板还坚持写作?”金庸先生说:“心力放到恰当处。”此话的意思是,要留点时间给自己创作。这话我很推崇。

对事,必须要努力,但我不赞同全力以赴,心力最好放到恰当位置。事业虽好,但它不能夺去你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虽可令人愉悦,但也不能沉沦其中,置事业于不顾。

一位猎人看到一位十分严肃的老人和一只小鸡在嬉戏,猎人好生奇怪,为什么一个生活严肃、不苟言笑的人会在没人时像一个小孩一样快乐呢?

老人说:“你为什么不把弓带在身边,并且每时每刻拉开弦?”猎人说:“天天把弦扣拉开,那么弦就失去弹性了。”老人便说:“我和小鸡嬉戏,理由也是一样的。”

生活中,我们每天总有干不完的事。有人习惯将一天的工作安排的满满当当,把所有心力都放在工作上。久而久之,最终你可能会变成一个工作狂。为工作而工作,为工作而疲于奔命,为工作而抛弃自己的性趣爱好,而这些烦琐的工作也只会变成你的精神负担,像火山一样随时爆发。

其实,生活的乐趣很多,我们何不换一种心情,分散一下注意力,试着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偷得片刻休闲,再去朝既定的目标努力。

“心力放到恰当处”,说到底就是学会调整自己,驾驭自己的时间和情绪,最终让自己感到快乐。

有人说过:对于消除烦恼,兴趣远比威士忌更有效。是的,去做感兴趣的事情可以让你分散一些心力,就像猎人的弓,不要天天拉满,否则,弓弦就会失去弹性。

  

日常杂谈23:谈“怀念”

有人问一位浪迹天涯的游子,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游子答:回家的感觉。然而,你要想拥有这种感觉,那么,你就必须先从家里走出去。俗话说的好: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难了、苦了、疲惫了,眼里就是酸楚的泪,行囊空空,归心似箭,才能感觉出家的温馨与美好。一个长久待在家里的人,对家没有那么强烈的好感觉,甚至会厌烦,会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前些年,我曾经常出差,每当时间一久,回家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可是如果长时间不出差,就又盼着出差。人就是这样,身边无风景,不在好地方,就怀念什么地方的好。

这就让我想起一句话: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觉,总以为别人比自己过得好,总以为没有得到的才是最好的。其实,没有哪种生活绝对好,也没有哪种生活绝对不好,通常的情况是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关键看你的眼光落在什么地方。看到好的一面,你的日子就阳光灿烂;看到坏的一面,你的生活就愁云惨淡。也许只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不论是当大人物,还是做普通人。苍鹰在蓝天翱翔,蜂鸟在花间优游,各有各的快乐。名贵花卉有春天,野百合也有春天。

还有苦难,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日子艰难,但艰难的日子会成为日后的财富。我曾去过一个东北人开的饭馆,饭馆内装饰得很特别,长条木板凳、陈旧的八仙桌、老式木台柜、包房里一间屋子半间炕,墙壁上挂着玉米穗、红辣椒以及熏得发黑的旧草帽。一些当年的老知青经常在这里聚餐,一壶老酒,几许往事,心里自有百般滋味。贫穷落后,物质匮乏,曾经在那个年代给他们留下迷茫和伤痛,但现在想起来,他们的青春是那样的辽阔和悲壮。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念,所以,面对苦难不必害怕,只要你能挺过去,它就会在你的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怀念过去,过去的一切都会成为你亲切的怀念,当然,怀念也会成为你的一笔财富。

  

日常杂谈24:谈“品茶”

茶香清远闲淡,醉人于清醒之时,醉人于豁然开朗之境,虽然是醉得入骨,只是你不会痛,而是一种不可忘却但又无我的境界。相对于醉人、醉心、醉魂的酒,我更喜欢的是醒神、醒脑、醒梦的茶。那花茶如诗,绿茶如词,工夫茶是散文,红茶是戏剧,而禅茶就是讲经。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喜好喝工夫茶,听他介绍,如散文般的工夫茶,唯安徽铁观音的清远细致,喉韵深重,苦尽甘来,沉香久久不散,让人回味无穷。工夫茶的第一泡都是不喝的,用它来洗去凡尘的喧嚣。那第二泡才算真正的开始。初茗,让人会觉得有些苦涩,但甘味会从舌根缓缓生起,就如看不到摸不着的幻境,需经历磨砺才能尝到一点点的味道;而二品,以先将吸入茶香入肺,然后再把那种清幽、甜润、悠远的感觉细细品尝,就如许多美好的东西需要细细揣摩一样;三斟时,先前的苦涩已经消失,茶开始回甘,适宜小口小口地品尝,苦尽甘来的心情也随之而来,就如人生路上每每度过一道道困境后的喜悦。三道茶后喝一口白开水,不要急于下咽,而在口中慢慢“把玩”后吞下,会感到满口生津,回味甘甜,“此时无茶胜有茶”。就如人生,所有的激情,所有的波澜都会趋于平静。上好的茶可以冲七泡还寸有甘香,那就如友谊,虽然淡淡如水却又清香悠远。遇闲暇时光时,身心疲惫时,心情郁闷时,你播放一首民族乐曲,冲上一壶工夫茶,有人对饮也好,一人独品也罢,放松心情,把思绪溶到茶中,让灵魂皈依到平淡的境界中,在享受思想的瞬间感悟和心灵的感受,细细地咀嚼,静静地参悟,让目光渐渐地变得清晰、从容、透彻,让灵魂修得圆满,在“和、静、悟、真”的茶道中,来品悟人生的真谛!

  

日常杂谈25:谈“在乎”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年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德。”看来他提醒大家要戒的东西恰恰也是人们最为在乎的。年轻人最在乎的是爱情,为了爱情,可以舍弃金钱、地位甚至生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那些私奔的、徇情的,因失恋而痛不欲生的,几乎都是年轻人。

人到中年,爱情已经都成了过去,老婆孩子都齐了,这时你最在乎的就是事业,但事业不论再辉煌再耀眼,其实根子还是“名利”二字。事业上的成功意味着要打败一个个竞争的对手,于是,就少不了明争暗斗,打压击杀,有时甚至还要不择手段,斗得你死我活。

渐入老年,事业基本上已经划了句号,以前曾经很在乎的东西也逐渐看淡,便对身后生出种种恐慌来,养老、治病、子女安排,都时时刻刻缠绕在心间,而这所有事的后盾,都要靠金钱来支撑,于是,原先你可能并不太在意的金钱,便成了一些老人或半老人最在乎的东西。如果是手中还掌有权势的人,就最容易在这个时候伸出手捞钱谋私,媒体上一再报道的,那些前仆后继的“59岁现象”,就是最典型例子。

其实,一个人最应该在乎的是身体,这是你的本钱,可是许多人偏偏就不在乎,都是为了挣钱拼身体,结果是前半生用身体来换金钱,后半生就用金钱来换身体;有些人为了名利而耗身体,等名成功就了,身体也就垮了;为了一些虚妄的目标熬身体,等目标达到了,去日也无多了。所以,人往往要等到生一次大病,死里逃生以后,才能醒悟到“生命诚可贵”,身体最重要的道理。

开始,人们曾经在乎许多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东西,到后来醒悟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后悔莫及,而有许多本来应该在乎的东西,却毫不在乎地浪费掉了。譬如,恋爱时太在乎对方的相貌、学历、门第,而忽视了人品、素质、感情,等到结婚以后才发现,两个人“道不同而不相为谋”,有的只好勉强维持这个不幸福的家庭,有的干脆分道扬镳。因此,干什么事情都别太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更不能因而缩手缩脚,还不如像赵本山的小品《策划》里的那句名言:下自己的蛋,让别人说去吧!

当然,在乎什么,也要因人而异,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在乎你最重要的东西。

  

日常杂谈26:谈“暗室”

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一句话:每个人都像是一座二层楼。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大多数人都在这两层楼之间活动。但实际上,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地下室,没有灯光,一团漆黑,那里是人的灵魂所在地,自己经常走进这个暗室,闭门不出,日子久了,就有了一篇篇东西出来。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些远大理想,什么立志要成为专家、学者、医生……等到步入社会以后,有很多宝贵时间又都浪费了,当青春渐渐远去,我们才发现,属于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理想也越来越小了,小到只有一套房、一辆车、一个职称、一个某某级别的待遇……

生命需要留一间暗室,因为人生总有寂寞的时候。有一首诗是这样描写寂寞的:“独自回到家中,望着窗外慢慢暗下去的暮色,无所事事,拿起书,翻了一页又一页,却不知读什么;拿起手机,却不知道拨给哪个人。”这种寂寞和孤独人人都会经历,即使你不可一世,在位时前呼后拥,退位后,也得体验人走茶凉的感觉。更何况,生命本身就有局限,纵使你天生爱好繁华,有些热闹场所也不是人人都能登堂入室的。欲效梅花香千里,须经严寒霜雪冬。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的不是成名后的“高处不胜寒”,而是探索之路上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理想动摇时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和坚定。守得寂寞,躬耕南阳的孔明才有资格让刘备三顾茅庐,江边独钓的姜子牙80岁才会有拜相的机会。

生命的暗室是如此的寂寞。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它似乎是隐者看透社会之后的消极避世,或是性格内向的孤独者的无奈选择。实则不然,生命的暗室是提炼学识,升华自我的场所。守得住暗室寂寞的人,更能看淡尘世的纷争,与人相处,游刃有余;关上大门,坦然享受孤独,这是生命暗室中的独有境界。

很多人也曾在生命的暗室里苦苦追寻过,做出一些小小业绩,却因耐不住外界的诱惑,慢慢把注意力转向生活琐碎。这种中道自废的事情,每一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走进生命的暗室需要勇气,耐得住暗室里的寂寞,更需要韧性。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是在已经很接近成功的时候把自己逐出门外。面对喧嚣的世界,我们应当常常深入灵魂的暗室,让心灵在寂寞中洗涤,洗去浮躁和污垢,使生命之树回归自然,生命之花才会别样开放。

  

日常杂谈27:谈“根基”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植物叫尖毛草,是非洲大地上生长得最高的毛草之一,素有“草地之王”的美称,但它的生长过程却是非常的怪异。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们甚至都看不出它的生长。在那段时间里,草原上的任何一种野草,长得都要比它旺盛,没有人能看出尖毛草会是今后的“草地之王”!

但半年以后,在雨水到来之际,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它便会长到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

科学家们来到非洲草地,专门研究尖毛草的这一现象。研究表明,尖毛草其实一直在生长,但它不是长在身体上,而是长在了根部。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尖毛草的根部长得超过了28米,无声无息地为自己的将来做着准备。是啊,一棵草,竟然有28米以上的根茎,这是多么罕见的现象啊。

当蓄积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尖毛草便一发不可收拾,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一下子长成了草地之王。

世界上有很多所谓的奇迹,很像是在一夜之间爆发的,来得迅猛异常,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但如果追根溯源,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奇事,还是奇人,在奇迹问世之前,背后都有了很深很深的根基,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早已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一个人无论在做什么,打好根基才是最根本的。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魔法,只要刨开泥土,看到那些超群植物的根,你就会发现那些奇迹的所在。

我们只要老老实实地去下工夫,默默地去积攒能量,在不声不响中养精蓄锐,当你的根基远远超过别人时,奇迹就同样会发生在你的身上。

  

日常杂谈28:谈“朋友”

俗话说的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一堵墙。开始,我就是抱着“朋友越多越好”的信念走上社会,走上独自行走的人生之旅的。

交朋友虽然也不是没有道德尺度,也不是没有价值观念,可以没有任何约束地与人去交往,就像《沙家浜》里的阿庆嫂开茶馆似的。但是阿庆嫂的“来的都是客”,她那是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其实是敌是友在她心中是非常清楚的。而我们“见面都是朋友”,就显得盲目的多了,朋友虽然是大大的多了,但也就多到基本上不是什么朋友的地步了。平常没有事情的时候,大家见面就用力地拍拍肩膀,很豪爽地说话:“有事你说话。”然而,一旦你有什么事情需要他伸出援手时,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这一生我经历了不少事情,在挫折中,我失去了不少朋友,当然也得到了不少珍贵的友谊。从中不难发现,朋友其实并不像我们所说的那样。朋友应该是拒绝批量生产的,讲圈子的只是帮派不是朋友,讲效益的只是团伙不是朋友,朋友就像你买到一辆名贵汽车一样讲究品格,交到一个好朋友就像拥有了一辆名车,他能安全又愉悦地伴随你走到远方。

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那些只会泛泛而谈而遇事却高高挂起的朋友,那些开始尚能风雨同舟却免不了半途而废的朋友,那些暗藏着“朋友是用来出卖的”的心机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在现实生活中,伤得你最深的人,往往是你最亲密的朋友。有多少朋友为了“钱”途而分道扬镳,有多少兄弟为了女色而反目成仇,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并不少见。但是倘若遇到好的朋友,情形就截然不同了。有时候父母做不到的事情,兄弟姐妹做不到的事情,一个好朋友却为你做到了。

好朋友应该是这样,不用你开口,他们就把你需要的事情做了。幸运的是我一生中交到了几个这样的朋友。在平常时,我们都很少往来,但一旦有困难,他们就会主动出击,真真正正做到了“友谊第一”。

不必相信“人的一生要交很多朋友”,也没有必要相信“人的一生不需要太多朋友”,但你必须坚守“一般的朋友我不要”的原则,即使终生得不到一个知己,也胜过那种到处都是的大路货,即使你把他当朋友,他也未必把你当朋友的朋友。我的朋友不多,或者可以说只有很少几个,但我坚信那都是“终生受用的朋友”。

  

日常杂谈29:谈“腐败”

多年以来,我们党一直都把反腐败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从刘青山、张子善到胡长青、成克杰,再到郑筱萸、陈良宇,我们观察这些腐败分子的人生轨迹,多有相似之处:他们出身贫寒,勤奋上进,曾有过艰难的童年史,奋斗的青年史,辉煌的成年史,而最终却走向了堕落。从磨难开始,以悲剧收场,恐怕是当事者始料不及的,其中的警示很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腐败分子也不是突然间就走向堕落的。李真在任领导秘书之初,接受一件小礼品也会心惊肉跳,后来却演变成明目张胆大搞权钱交易的腐败狂徒。“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岂不知有多少以权谋私者,正是从谨小慎微到“鞋湿水”、“裤腿沾泥”,再一发而不可收拾,陷入泥潭不能自拔,由量变到质变,偶然成必然。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少数领导干部禁不住诱惑而自甘沉沦堕落,走上违法犯罪的邪道,是信仰褪色、思想蜕变、精神颓废的必然结果。不少贪官东窗事发后,痛心疾首地忏悔:“走到今天,根子就在于放松了思想改造。”身在权力的“磁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旦发生蜕变,导致精神家园坍塌,思想大坝决口,欲望的洪水必然带来致命的颠覆。

要过好权力关、地位关、利益关,夯实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是根本,也要善于思前想后,遏制内心的欲望,始终保持清醒,避免利令智昏。清代徐继昌曾记述辽东知府杜石坡所言:“我辈做官当常想到未做官以前与不做官以后,自律自严,办事不期勤而自勤,俸禄不期薄而自薄。”思以前、想以后,是促进内心和谐的平衡器,是一种科学比较的辩证法。

领导干部的天职,是为民谋利,绝不是以权谋私。一方面,领导干部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各方面待遇都好于普通群众,与自己走上领导岗位以前的日子比,没有理由不知足,更没有理由不尽心竭力工作。另一方面,做人一世,做官一时,做官须先做人,如果在任时为所欲为,难免为日后栽下祸根,甚至自掘陷阱。

思以前、想以后,并不是为了明哲保身,而是要更好地把握现在。“昔日之得不足以自矜,今日之成不足以自限”,恪尽职守,不懈努力,做有意义的事,无愧于自己的人生。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在领导岗位上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想正确了,就能做到一身正气,堂堂正正。这样的扪心自问,对于修养身心大有裨益。 

前车之鉴须作警钟长鸣。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生活上知足常乐,心底无私天地宽;工作中知责自警,浩气长存乾坤大。

  

日常杂谈30:谈“眼光”

记得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女孩望着花园里已经死去的小狗的坟墓,十分伤心。爷爷让她看看花园中除了这个坟墓以外的其他景象,她发现坟墓后面全部都是欣欣向荣的玫瑰花,顿时心情变得十分舒畅起来。这则故事看似短小,但是它却很直接地告诉我们:你只要换一种眼光,生活就会更美好。同样,遇到困难,你不要悲伤,换一种眼光,积极地去克服它。这样,你的人生永远都会完美、充实。

人生中还应该学会欣赏他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看到有些人对别人吹毛求疵,而对自己却很宽容。其实,你只需学会换一种眼光就可以了,你就可以用另一种眼光去搜寻别人的优点。

同样,看待自己也应该换一种眼光。你也只需换一个视角就可以在“口袋”中发现你自己的缺点,找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再换一个视角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努力去做的最好。

所以,学会换一种眼光,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事物。这样,你就会摆脱困难,不断完善自己,更加顺利地通向人生中胜利的终点。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