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3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1388
发布时间:2023/6/8  阅读次数:147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138855篇)

202368日)

  

【诗词歌赋】

一组关于“芒种”节气的诗词作品

【七绝】芒种(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陶春梦)

【七绝】芒种(郑州市三十三中 夏金河)

【七绝】芒种忆袁老(新密市第一初级中学 孙永福)

【七绝】芒种赠学子(郑州市三十八中 高青珊)

【七绝】今日芒种(新郑市第一初级中学 韩丽惠)

【五律】芒种(巩义市第二初级中学 冯新春)

【五律】芒种(巩义市第一初级中学 陈艳玲)

【五律】芒种闲题(登封市第一初级中学 杨海峰)

【七律】芒种(郑州市十六中 庞秀华)

【七律】芒种与高考(荥阳市第一初级中学 郑开明)

【七律】芒种感吟(新密市第一初级中学 汪培勇)

【七律】芒种偶逢四月(金水区丰庆路小学 金碧华)

【七律】芒种(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朱梦林)

【七律】今日芒种(郑州市二十二中 段德仁)

【七律】芒种日得句(郑州市二十六中 刘运章)

【七律】芒种(新密市第二初级中学 陈品茗)

【唐多令】时近芒种有感(郑州市十九中 周广信)

【遍地锦】芒种(郑州市三十一中 秦正风)

【贺新郎】芒种浮念(郑州市八中 姜顺德)

-------------------------------------------------------------

高考祝福你5首(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高考咏怀三首(郑州市九中 袁松林)

月之舞(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七绝】花甲自省六首(上街区实验初级中学 赵鼎铭)

【五律】二首(郑州市二十六中 刘运章)

【七律】五首(登封市第一初级中学 杨海峰)

诗二首(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朱梦林)

赏荷五首(郑州市十九中 周广信)

词三首(郑州市二十二中 段德仁)

【时代散文】

母亲与大山(汝南县张楼镇杨沟小学 孔得方)

麦田里的守望者(汝南县梁祝镇陈冲小学 秦浩)

王家归来不看院(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故事回忆】

话说“高考”(汝南县梁祝镇陈冲小学 秦浩)

  

【诗词歌赋】

一组关于“芒种”节气的诗词作品

【七绝】芒种(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陶春梦)

芒种银川物候迟,萍微绿弱不春失。

花神未送苗安晚,仍透新芦旧苇枝。

【七绝】芒种(郑州市三十三中 夏金河)

麦子方收又插秧,农家个个昼昏忙。

清闲唯有东山客,坐在松阴撰韵章。

【七绝】芒种忆袁老(新密市第一初级中学 孙永福)

北稻苗青南麦香,禾盈阡陌麦浪茫。

锄犁芒种耕收曲,又想梦乘禾下凉。

【七绝】芒种赠学子(郑州市三十八中 高青珊)

人生高考似芒种,此季荒芜遗憾留。

莫道青春多际遇,一成付出一成收。

【七绝】今日芒种(新郑市第一初级中学 韩丽惠)

塞北风吹麦入仓,江南雨涨护青秧。

农家此日皆芒种,学子争吟锦绣章。

【五律】芒种(巩义市第二初级中学 冯新春)

阴气初萌达,螳螂破茧生。伯劳方聒叫,百舌竟停鸣。

日照田畴灼,人归阡陌盈。麦收秧稻种,农户与时争。

【五律】芒种(巩义市第一初级中学 陈艳玲)

陌上好风光,机鸣客亦忙。东田收小麦,西亩育苗秧。

幼鸭嬉游水,新桃笑放香。一群诗雅者,挥墨著文章。

【五律】芒种闲题(登封市第一初级中学 杨海峰)

布谷声声脆,田畴麦渐黄。闲云浮碧落,小路立青杨。

眼望平芜阔,风迎穗籽香。只消晴好日,颗粒尽归仓。

【七律】芒种(郑州市十六中 庞秀华)

草满林坡水满塘,骄阳似火日头长。榴生妩媚三分艳,荷弄妖娆十里香。

南岭千山茶碧绿,中原万顷麦金黄。辛勤最是庄农汉,插稻收粮昼夜忙。

【七律】芒种与高考(荥阳市第一初级中学 郑开明)

芒种进入仲夏天,忙种忙收乐农园。勤有所获劳有得,汗水铸就人生甜。

功崇惟志业广勤,勤奋幸福一脉连。播种收获成因果,高考苦读折桂还!

【七律】芒种感吟(新密市第一初级中学 汪培勇)

望中田野雨泥融,南亩勤耕白发翁。背向长天多汗水,头朝大地少凉风。

秧苗尚插翻成绿,荷叶才擎可见红。嗟矣余生无以用,唯将农事写头功。

【七律】芒种偶逢四月(金水区丰庆路小学 金碧华)

麦垄开镰沃野香,时逢俭月粒归仓。深秋敬播穰年盼,初夏收耘社稷昌。

节序循行尊律令,天司风雨属居常。农功劝率根荄固,浚利源流远略彰。

【七律】芒种(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朱梦林)

岁律轮回时序迁,初生小热意欣然。青梅煮酒一盘豆,村晚斜阳几缕烟。

陌上榴花燃欲火,园中瓜果忍馋涎。杜鹃啼叫回家梦,陇麦锋芒万顷天。

【七律】今日芒种(郑州市二十二中 段德仁)

细雨清晨芒种日,葱茏四野焕新时。麦黄垄亩南从北,秧绿畦田渺与迟。

除草立禾扶浩气,惜桑采葚刈残枝。明朝学子临高考,圆梦登科铸伟奇。

【七律】芒种日得句(郑州市二十六中 刘运章)

江南雨后逢芒种。收麦莳秧农事天,菖叶萧萧声有韵。梁溪潋潋水生烟,

独吟佳节做骚客,自喜闲身度老年。窗口斑鸠鸣叫闹,鸟来求食亦堪怜。

【七律】芒种(新密市第二初级中学 陈品茗)

梅雨绵绵暑气足,滋植苗秆育瓜蔬。蛙声同奏丰收曲,田亩竞描前景图。

宁为耕耘经苦累,莫因享乐致荒芜。待得五谷穰穰后,何处人间无幸福?

【唐多令】时近芒种有感(郑州市十九中 周广信)

杜宇劝农桑,东皋麦穗黄。向来天、晴雨无常。翁媪镰刀挥汗处,万颗子、待归仓。

阡陌是时望,翻然梦一场。柳阴闻、机动铿锵。竹马迷藏秸垛里,寻不见、少年郎。

【遍地锦】芒种(郑州市三十一中 秦正风)

细雨流云绝阡陌。误花期、乍然青碧。两三分、雅致闲愁,七八处、凡间过客。

坐长亭、又送春岚,问秋光、几时收获。莫悯农、千里繁华,愿盛世、蓬莱本色。

【贺新郎】芒种浮念(郑州市八中 姜顺德)

岑寂青梅眺。爽清新、桐花犹舞,来牟耕巧。遥渡虚灵朦胧远,忻幸承平昏晓。又荷盛、螗螂疾俏。石磴依然疏影暮,晚照柔、溪客婆娑姣。尘念起,云天杳。

茫乎悲咤花残老。夏渐炎、怀袖竹扇,清欢自了。心悟随缘萧然度,安得与天论道。素意逐、浮香静好。偃仰青荷熏风绕,念余宁、塘岸低徊鸟。觅一豫,趣三釂。

-------------------------------------------------------------

高考祝福你5首(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1、回首往事

不知不觉间

今天又是高考

第一天

似乎听见窗外的雨声

还是那么清晰

还是那么透人

让雨天陪伴高考人

就是这么的惬意

也许此刻的你 已走进考场

也许此刻的你 正在考场外

一切敬候佳音吧

2、朋友情书

高考啊高考

我都快要以身相娶了

你怎么还不理我

在我青春史上

刻下了最难忘的伤

你高高在上

让我寝食难安

我是那样在恨你

又是那样的爱你

这辈子碰上了你

心甘情愿

你这棵树上“吊死”……

3、苦涩芳香

回望当年的高考

那段时光

早已风干成退色的花瓣

夹在生命的日记本里

即使枯萎了

也似乎残留着

当年的苦涩

还有芳香

4、儿子笑了

儿子终于

开心地笑了

笑得那么灿烂

那天 他高考回家

自信地对我说:

高考并不可怕

用平常心对待

就有信心面对

酸甜自知

苦辣成长

5、祝福你

静静地

燃起一支细细的香

看那线一样的淡青色烟雾

缓缓散开 袅娜升腾

宛若一朵花儿

在晨风逗引中

在朝阳怂恿下

悄悄地绽开花苞

少女一样矜持

新娘一般娇羞……

高考咏怀三首(郑州市九中 袁松林)

【七绝】致高考学子

寒窗磨砺苦熬煎,应试神思绘锦篇。

笔可生花心智静,旗开告捷梦成圆。

【七律】高考咏怀

十年磨剑今朝试,搏击三天竭力攻。苦读寒窗求远志,勤研学海逐深鸿。

清平慎独旗开胜,智慧顽强路畅通。蓬勃青春迎放榜,鲜花朵朵映山红。

【江城子】高考有感

寒窗十载勇朝前。苦心牵。梦思眠。题海书山、昼夜亦熬煎。辗转春秋迎一战,磨利剑,把弓弦。

深思上阵竞三天。学先贤。绘华笺。成竹在胸、取胜凯歌旋。报国感恩红榜耀,宜振奋,著新篇。

月之舞(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驿站一轮月,熠熠照高楼。

倩女弄清影,悠然解千愁。

【七绝】花甲自省六首(上街区实验初级中学 赵鼎铭)

(一)

近临花甲已称翁,不赖资深不摆功。种豆南山闲趣在,东篱采菊乐融融。

(二)

百无一用老书生,莫犯男儿泼妇争。细数恼人皆琐事,装聋作哑最聪明。

(三)

为人处世慎言行,祸福皆因口舌生。不惹是非知善恶,达观乐道有贤名。

(四)

乌云难阻日光明,水不言深见底清。恶语害人伤自己,莫如侧耳听流莺。

(五)

老来诸事慢求人,戏谑尊称莫当真。不与少年谈壮举,相逢一笑白头亲。

(六)

轻狂全赖少年因,晚节唯求不染尘。律己严苛须自省,无人尊你再当神。

  

【五律】二首(郑州市二十六中 刘运章)

夏雨

刚送春归去,炎炎急踏来。浮烟醺热气,烈日炙阶台。

半夜倾盆注,清晨惬意陪。一驱蒸暑溽,吟笔短笺裁。

樱桃

鲜粒暗红色,晨曦欲滴朱。风摇身曳动,雨打体羞酥。

远看翠鸡血,旁观皇凤珠。甘甜尝六月,果酒醉丹壶。

【七律】五首(登封市第一初级中学 杨海峰)

麦收时节

沧海横流志更坚,歌声惊走树中鹃。芙蓉细语清凉水,白鹭高歌混沌天。

独以清吟嚣翰墨,尽描画韵润丝笺。麦收时节闻诗语,精彩纷呈作美篇。

哈密瓜

地名哈密近天涯,光照绵长长此瓜。经岁难逢连日雨,农田惟见几层砂。

期望紫雾留甘露,仅靠骄阳赐赤霞。积累西风成品味,清凉爽口到人家。

夏日农庄

近暑温高夏日长,园林滴翠透清凉。风摇菡萏千枝艳,蕊绽蔷薇一院香。

白鹭机群翔雾野,青蛙乐队隐禾秧。村庄景秀多农事,酷热难当继夜忙。

诗二首(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朱梦林)

女孙周岁日闲咏

去年初夏子完姻,弄瓦今逢岁转新。含笑问安陪贺客,举杯行庆谢嘉宾。

寒庭喜共供诗景,暑殿无多斗酒人。咿嗢稚童尤雀跃,扶携学步示天真。

【七排】闲句

闲余久寄小银钩,竹阁朝云每易求。薄雾鹂因溪曲洽,凹川笛向故人谋。

问诗路远还重宿,描箓书皱又复柔。散漫银烟孤亭拔,疏芜青草数峰收。

原为故土欣耕字,喜得新朋久偃兵。疑是吹松狂得势,偶随断句寂无声。

不曾辞客怀离绪,何处使君思旧情。近顶疑霜过鬓发,恐高催雁入柴荆。

水声朗朗通霞色,星彩离离接寺笙。洗足莓苔生古壁,谈禅蟋蟀聚寒林。

抱襟入望山僮逐,憩石暗猜水鸭沈。图腾落白岫方合,天相清空域更深。

风起一旋低荻叶,路幽三请拥枫衾。心期我有销魂别,世泛君无坐案吟。

闭目旖思连夜雨,归巢别语满桐阴。凌空成事留黄鸟,虑妄居家忙素琴。

楼角芳菲何必写,窗前知了恍然侵。怀风坐结芙蓉带,耘香乐与鹤同寻。

赏荷五首(郑州市十九中 周广信)

【五律】

君看一池荷,迎风对叟歌。淤泥围足绕,烈日满身摩。

逆境奇香蕴,清流傲骨多。何因沉世俗,淡定不磋跎。

【五律】

奇葩世俗临,草木本无心。绰约池塘立,缠绵跳鲤侵。

蜻蜓频点水,蝴蝶总亲襟。莫道涟漪静,愚翁泼墨吟。

【七律】

一季荷香润叟心,应怜造物异葩斟。淤泥怎掩拿云志,翠盖轻弹映日音。

出浴盈香移块垒,含羞逸致阔胸襟。风轻蛙语清姿俏,静立池塘任尔吟。

【七律】

仙界异葩萦小池,清风习习拂柔枝。红尘历炼淤泥染,浊水涅槃炎日痴。

莫道清香甘露蕴,应怜夜雨老蛙随。芙蓉出浴罗裙掩,陋室愚翁诵曲迟。

【蝶恋花】

绰约风姿迷客眼。翠盖罗裙,一霎涟漪浣。谁把异葩移水阪。穿梭碧玉娇容款。

洗尽淤泥萦北苑。轻洒芬芳,跳鲤平波乱。浓睡觉来蛙鼓伴。梅溪愚叟新词侃。

词三首(郑州市二十二中 段德仁)

【生查子】天年歌

华发任稀疏,恨别葳蕤媚。责承地藏王,借我三千岁。

益寿唤麻姑,扮俏宣青帝。迟暮也天真,何必许多畏!

【杏花天】情殇

香艳喧春心未动。万事了、琵琶别弄。可怜见惯何其用。关圣帝君不梦。

只退让、鸟穷触笼。知应好、痴呆懵懂。落红浮云疑地涌。劝善规过指拢。

【临江仙】石榴花

石榴花开红似火,妍芳妆点青丛。绛英独化济时穷,裂肤惊鸟雀,殊色避奇虫。

草木轮回循四序,繁柯无奈秋风。寒枝落叶预惊鸿,任凭丽蕊好,一岁一枯荣。

  

【时代散文】

母亲与大山(汝南县张楼镇杨沟小学 孔得方)

一想到母亲,我便想到了故乡的大山,脑海中浮现着母亲在山里劳作的情景。

母亲的娘家并不在山里,但嫁到山里后,她很快便成了地地道道的山里人。我小时候经常陪同母亲一边放牧牛羊,一边采挖各种草药,那时候的母亲真能干。但长年累月的劳动透支了母亲的身体,如今她经常腰酸背痛,但还是闲不住,还是经常往山上跑,采挖各种草药、山菜。

春天一到,山谷里开满了金黄的蒲公英,我们叫它“黄黄苗”。黄黄苗的嫩叶可以食用,也可以晒干了做药材。母亲提着篮子,拿着小铲子,带着我去剜黄黄苗。黄黄苗多生长在露天的草地、河滩等处,大片大片地生长着,开着金色的小圆盘状的花朵。母亲用铲子贴着地面将一棵棵黄黄苗从根部剜断,我往篮子里捡,不一会儿便捡了一篮子。但母亲并没有停下来,还在前面不停地剜着。我告诉母亲篮子满了,母亲却说还早着呢。只见她用手往下按了按,一篮子黄黄苗竟然变成了半篮子。我本来以为可以回家了,没想到还早着呢!等到篮子被装到冒尖,彻底装不下的时候,母亲才同意回家。母亲边走边回头看,嘴里说着:“这一片还多着呢!还能再剜两篮子!”回到家后,母亲把鲜嫩的黄黄苗挑出来,淘洗干净做菜吃,其余的则摊到石板上晒干,然后就等收药材的人来了全卖给他。

到了初夏,漫山遍野的夏枯草便长起来了,一丛一丛地抽出了穗儿,穗儿上开着紫色的小花。夏枯草被我们叫做“牛抵头”,也是一味中药。收药材的人只收牛抵头的穗儿,所以这种药材采集的时候只需要掐掉它的穗儿就行了。一个一个掐太慢了,母亲往往先用镰刀像割麦子似的把牛抵头成捆地割下,再装到麻袋里背回家,用铡刀整整齐齐地切下它们的穗头,晒干后也卖给收药材的人,余下的茎秆当柴烧。

端午节前后正是撸艾叶的时候。山里的艾一丛丛地长在山路、田野、树林的边缘地带,就等着母亲来撸。母亲弯着腰,手抓着艾秆往上一提,手掌里便有了一大把新鲜的艾叶,只留下光秃秃的一根艾秆在那里摇晃。不一会儿,母亲的手掌便被染绿了,浑身都散发着浓浓的艾叶的香味。

天气再热一些,山坡高处的山荆芥便可以收割了。收药材的只收晒干的山荆芥叶子,所以山荆芥处理起来也挺麻烦的,也是要先成捆成捆地背回去,再慢慢地撸下它们的叶子。这时候已是盛夏,母亲背回一捆捆山荆芥的时候,早已汗流浃背。但她来不及休息,就开始坐在如小山一样的山荆芥堆前撸起了叶子。

无论是哪种药材,采回去后都要晒干。所以,我便有了个新差事,那就是看着家里的鸡,不让它们飞到药材里乱挠。这项工作枯燥而乏味,我总是擅离职守,因此时常被母亲责备。每当这时,我便恨透了家里的鸡,母亲便说:“等你姥姥来了,咱就杀一只。”于是,我天天盼着姥姥来。那时候家里的日子太艰苦了,离开了大山,我家的收入将减少大半。吃的、穿的、用的都离不开大山的馈赠,还有母亲辛勤的劳动。

时光匆匆过,曾经的孩童已经长大成人,母亲也早已不再年轻。但故乡的青山依旧,母亲每年还是闲不住,院子里总是飘荡着新鲜草药的香味。

  

麦田里的守望者(汝南县梁祝镇陈冲小学 秦浩)

几千年中华文明是在农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人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生长于这片土地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谷物有着深深地敬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无论是古代的先贤还是没读过书的普通人,都深知节约粮食的重要性。直到今天,我们仍随处可见佝偻着身躯的老汉一遍遍地清扫着晒过麦子的场地,唯恐漏掉一两颗“碎金”。 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自觉,不需要他人在旁提醒。

小麦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无私的馈赠。数千年前,西亚的风尘将小麦带到了中国。在华夏先民的勤劳智慧和母亲河的灌溉滋养下,小麦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生活的北方因为降水温度适中,比较适合种植小麦。每年到了国庆节前后,夏播作物迎来收获,农人们就开始酝酿新一季的播种。圆润饱满的种子被一粒粒播撒到土壤中,经历雨水的催发一周左右就会长出嫩绿的麦苗。这是新生命的伊始,虽然蓬勃但却脆弱。农民要根据麦苗生长的状况浇水、除草、施肥;麦苗则要应对气候的变化随时忍受干旱、积水、霜冻。夏季烈日炎炎中映照着天下粮仓的愿景。冬天皑皑白雪下覆盖着来年丰收的盼望。农闲时,乡下老农没事总喜欢到地里溜达一圈,看看麦子怎样从出苗长到抽穗,怎样从青色变成金黄。麦子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植物,它成了农民的宝贝,农民的孩子。农人们把它搂在怀里,揣在心里。他们像麦田里驱赶麻雀的稻草人一样守望着这片麦田;麦子也如他们所愿一天天地慢慢生长着。这是人们和麦子的双向奔赴。

到了收获的季节,骄阳似火一般烘烤出麦子的清香,麦穗迎风点头掀起层层麦浪。此刻,无论是人们挥舞了几千年的镰刀还是刚刚轰鸣几十载的收割机,都耐不住寂寞 迫不及待想要登场。这是农人们最激动的时候:一棵棵小麦、一个个麦穗、一粒粒麦子汇聚成丰收的海洋,也堆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这个时候最怕的不是麦穗不够饱满,而是成熟的麦子不能按时收割。就像今年,麦子将熟未熟之际下了一场大雨,雨水淅淅沥沥缠缠绵绵将近半月。麦子收割未及,泡在水里、烂在地里,长出了不合时宜的小芽。这芽长在新鲜的麦子上,也长在农民的心里:遗憾、委屈、愤怒、无奈、不甘……一系列情绪涌上心头,让人欲哭无泪。现在虽不至像古人一样“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但种田始终是一件需要付出辛劳但却收获甚微的差事。即便如此,人们还是不愿轻易放弃这祖祖辈辈守望的热土。短暂的失落之后,人们又开动机器在这块熟悉的土地上开垦、耕耘、播种……

麦田里的守望者还在续写新的故事,只愿来年的盼望能如期而至!

  

王家归来不看院(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历史上的静升王家与山西中部别的一些大家族,如乔家、曹家、常家、渠家,以及南部运城万荣的李家等一起被称为晋商大家族。他们修建的宅院被看做北方明清时期民居的代表建筑,尤其是规模宏大的王家宅院,被称作“民间故宫”。

王家大院,地处灵石县城东12公里的静升镇。东挽绵山,西望汾河,北靠黄土高坡,南临一片葱茏的漫漫田畴。这里是地肥水美、风光绮丽之地。元皇庆二年(1313),王诚斋率家族迁居静升。该镇在明清前,即已形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五里长街和所谓“九沟八堡十八巷”的民居建筑。那九道沟,从长街的北面,一条条地渐次北上,系结于北山黄土高塬上的凤凰台,呜凤塬,栖凤塬,凤鸣岗等处。于是,这沟这粱,就像一只只凤凰依偎在一起,尤其在夏秋绿荫遍地、百鸟啭喉之际,给人一种凤兮凰兮的联想。山上的鸣凤塬是王家的祖坟,山下的九沟十八巷中,五道沟五条巷属于“王氏”,有大小院落千余处。

王家大院的住宅群主要是东院高家崖,西院红门堡。高家崖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东门为进出的主要通道。门楼雄伟巍峨,两边各挂一盏大红灯笼,“王府”二字格外引人注目。

2023年五一节,作为王家人有幸一到王家大院,那天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我们不由得被人簇拥着,好容易才到了入门处。谁知,栏杆却七拐八拐的,只能一人一行慢慢前行,虽然一个挨着一个,却也井然有序,鱼贯而入,仅入门式,就足足浪费了十几分钟。

走近王家大院,最映入眼帘的,是那拱形大门洞左右上方挂着两个圆柱形大红灯笼,上面竟写着“王府”两字。

在跨进高高的门槛一刹那,我分明看见了王谦受、王谦和兄弟俩领着驼队从内蒙古回来了,他们的脸上都挂着笑容,笑得自信,笑得智慧,笑得洒脱。他们的生意经就是在各地穿梭中走出来的,他们的创业史就是在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中完成的,王家大院就是在他们的谈笑风生中刻在了大地上。就是这哥俩,倾毕生心血,融大智大慧,雕琢了一座典意丰厚的大观园:红门堡居中为“龙”,高家崖居东为“凤”,西堡子居西为“虎”,东南堡为“龟”,下南堡为“麟”。他们将才情尽情地挥洒,尽情地书写,把想象浓缩在了层楼叠院中,愿景挤压在了灰砖青瓦中。那飞扬高挑的屋檐,放飞的是晋商的志气、抱负和雄心!这气度,这胸怀,岂是“自一山川”就可了之?

大红的灯笼,挂在高高的门楼上,竭力炫耀着过往的热闹和繁华,只是风吹日晒,有些褪色泛白。门前那两个傲然的石狮,忠实地履行着职责,守护着当年王氏家族的显赫地位。

没有了喧嚣,大院似乎很安静,在暖暖的阳光里,像是刚刚睡着了。春日人往往容易犯困,大院或许也概莫例外,经历了岁月的负重,也该喘口气歇歇了,让那份红火稍事淡下来。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大小院落共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分成两部分,左边是老城,右边是新城。以前王家都住老城,两兄弟做官后,搬出旧宅住在新院,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特别辉煌壮观。

王家大院院落错综复杂,走马观花都要2个多小时,细看估计得2-3天。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王家大院之大,不是三言二语能说完,真正是:院院相通、户户相接、院内套院、门门连门

王家大院,是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如同鹤立鸡群,显得非常的雄壮!

在王家大院,“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而不贵纤巧烂熳”的特征。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漫步在王家大院,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充分感受封建时代豪门大家的雄壮气魄。

中、西部由两座紧挨着的住宅组成,一个是敦厚宅,一个是凝瑞居,是高家崖的建造者王氏兄弟俩的宅第。院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等。两院结构基本相同,均是三进四合院,为典型的前庭房后寝室之结构,两宅均在东部辟出与三进院落并列的一个偏院, 偏院又分南北两院,南为私塾或书斋,北为厨房。

我看了王氏主人的两座院落,看得眼花缭乱。

北厅都是客厅,南厅和东西厢房是仆人居住的地方。

北厅是主人招待宾客之地,前檐留廊,廊间柱头,门楣窗框,华丽异常,各种图案美轮美奂,柱上写有对联,上联是“铭先祖大恩大德恒以礼仪传家风”,下联是“训后辈务实务本但求清白在人间”。

堂屋与东厢房之间有一偏门,穿门而过,便是偏院,南为书斋,北为厨房。

从偏院里侧门转进主院时,门内便是主人的第二个四合院,也就是内宅。内宅由北房和东西厢房组成,是主人的寝室。三面均为下窑上楼建筑。主屋一楼为老爷卧室,东西厢房是少爷们卧室,厢房的二楼则是绣楼,都是小姐们的闺房。

沿正房旁一角的石阶,上到正房窑顶,上面建有三间屋,叫始祖阁,供奉着天下王氏先祖王子乔的牌位。

据说,王家本身是地地道道的静升镇的农民,从第十二世、十三世起,家业和人丁渐渐地兴旺起来,加之族人中英贤志士外出经商拓业之举不断,至明万历、天启年间,已是“逐利湖海,据资万千”。入清后,王家人更为发奋,康乾嘉年间,族业鼎盛,成为闻名遐迩的三晋望族。发迹后的王家,到乾隆年间开始大踏步进入官场,其中通过考、捐、封、赠等途径步入官场的各种大夫34人,堪称王氏官僚集团。王家从13世到18世受封典二品至五品以上的官员竟有42人,16世王中极乾隆50年被赐黄褂一件,银牌一面,嘉庆元年荣赴皇帝主持的千叟宴;王中极之祖父王谦受因支援平息吴三桂叛乱有功,于康熙61年赴千叟宴,并受御赐龙头拐杖,所谓“平叛一功宠三朝,三朝都封王家人”。可见清政府对王家的信赖程度。

视履堡(高家崖),这是王家十七世孙王汝聪和王汝成兄弟俩于清嘉庆元年(1796)至嘉庆十六年(1811)建成的本族最后一座古堡。建筑面积19572平方米。是王氏家族现存宅院的精华,尤其在建筑装饰艺术上,被誉为“纤细繁密”之典范,而以西宅凝瑞居为之最,文化积淀丰富,甚有品位,为王家大院精华之极致。

拾级而上城堡围墙,先向北,后向西,再向南,最后向东,跑了大半个城堡围墙,全是老砖砌制而成,又长又宽,站在城堡的西墙上,我拍摄了不少照片。望着这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我不由得为古人勤劳朴实和聪明才智所折服。据说,王家大院在鼎盛时期就有房屋8888间,就是现在也还保存着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仅高家崖建筑群就有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其中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和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其规模之大,远超其他大院。

王家是一个小小县城的大家族,但王家宅院是历史上整个晋商群所有宅院里规模最大的一个,也就是说山西全省各地所有古代晋商宅院里,王家宅院古建筑群规模最大。自乾隆四年,王家最大建筑群红门堡开始修建。嘉庆年间,又建成高家崖建筑群。整个静升古镇,已修复完善、对外开放的王家建筑群有一百多个院子,一百多个院子里有大小房间一千多间。从这一点看,我想王家也可以被看作是“晋商之王”,甚至是“山西之王”了。作为“王”,自然是位居第一的。王家宅院古建筑群,其规模在山西首屈一指。

当我站在王家大院的古城墙上远眺,被绿树花草映衬下的一片青灰,俨然巨幅的古画展现面前,心中产生丝丝忧感的同时,也再次为古代匠人们在每一石,每一砖,每一瓦,一木上的精心雕刻而赞叹,凝聚的都是文化的精粹。

更有好事者套用“五岳归来不看山”的说法,生编硬造了一个“王家归来不看院”的“俗话说”。作为王姓人,我觉得其实不同的古建都有各自的巧思佳构,如果只拿规模和时长说事,就有失偏颇了。

一个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旺,战场上的成败,商业中的输赢,所起关键性的作用是文化,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人智慧与精神的结晶;文化可以使一个国家民族发达,一个家族兴旺。正是在有胆识,有魄力的基础上,王家人走上经商与做官和文化结合的道路,成了晋商之王。

  

【故事回忆】

话说“高考”(汝南县梁祝镇陈冲小学 秦浩)

这两天高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目前来说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高考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考场上奋笔疾书的学子,考场外焦急等待的家长,还有许多为这场考试忙碌奔波的陌生人,给这炎炎夏日平添了几分热烈和紧张。虽然大学毕业已近七年,但我依然会经常做着考试的梦。每年到了高考这几天,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忐忑紧张,如同刻在骨子里的记忆一般。

谈起高考,我们一家总有几分亲切感在里面。父亲八七年考上大学,成为村里最早飞出去的“金凤凰”。那个时候父亲家里穷,弟兄很多,爷爷去世的又早,只能靠着大伯地里的那一点微薄的收入供父亲上学。庄稼人不懂什么理想、文化之类的,只是脑海中隐隐有种感觉,觉得应该让父亲多上几年学,最好能走出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这种朴素思想的熏陶下,父亲坚持了五年,历经三次高考,最终如愿以偿。那个年代,上了大学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吃上了“商品粮”,国家分配工作,从此吃喝不愁。终于不用辛苦在地里讨生活了,父亲很高兴,甚至有些志得意满。但等到毕业分配工作时,他才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他被分配到临县的一所农业高中当老师,这倒也和他大学所学的专业相吻合。只是恰逢国家农业改革,学农学的学生数量急剧下降。学校里招不到学生,工资发不下来。迫于无奈,当时学校的校长拍板,保留公职,鼓励老师们自主创业自谋生路。于是,父亲一个人背井离乡,南下广州闯荡。他大学里学的是农业种植,在那里却是和尚买梳子——完全派不上用场。没办法,他只好重新拿起书本自学会计。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重新学习一门新东西哪会那么容易?开始的时候看不懂书,他就想法设法找人问,一点点的抠,玩命地啃。经过大半年,看不懂的慢慢可以理解了,从前觉得高深晦涩的开始变得简单明了,工作机会也渐渐多了起来。父亲凭借这门新手艺在广州总算立住了脚。

经此种种,父亲更加明白知识的可贵,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对我和妹妹的教育尤为重视:他一个人在广州工作,让母亲全职照顾我们俩;平时只要遇到好书就买下来,就算远隔千里也要找人带回来让我们阅读;学习上有问题,即使长途电话费再贵也要一点一点帮我们弄清楚…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慢慢长大,我们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一转眼,我和妹妹先后参加了高考,上了大学,也参加了工作。父亲也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意志坚定的俊郎青年。但唯一不变的是他对于知识的敬畏和永远不放弃学习的信念。这是我和妹妹从他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高考是一条路,一道关隘,隔断了鲜花与荆棘。没有跨过不代表前路渺茫,也许跌跌撞撞,大家又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侥幸跨越,前方景色迷人,但是也不意味着到处都是一马平川。或许,改变人命运的从来不是高考,而是一颗永远追求、不放弃成长的心。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