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邱老文稿 > 工作文稿 > 家教讲义 > 详细内容
第一讲 关于家庭教育
发布时间:2021/10/15  阅读次数:414  字体大小: 【】 【】【
  

第一讲 关于家庭教育

家长同志们:

今天,我们的家长学校正式开班上课,我代表教务处向前来听讲的同志表示谢意!

开办家长学校,在我们汝南县还是开天辟地第一回,这是经过近三年的酝酿和准备,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才正式面向社会的。今天,大家能够来校听课,说明对这一事物表示支持。同时,也说明同志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座的可能都是优秀家长,起码是合格的家长!

开办家长学校的目的和意义,我不想空讲,我只想用事实来说明。首先,我讲一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去年,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108名优秀学生和106名同龄失足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对比,被调查的学生都是1967年前后出生的,生活的社会环境相同,但优秀生不仅学习成绩优秀,且有理想、有抱负;失足学生却多因偷盗、打架斗殴、流氓行为被劳动教养。这样明显的差异,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家长教育的影响不可低估。

一是培养的目标不同。失足学生中,63%的家庭教育孩子“向钱看”,家长完全以个人利益为目的地引导孩子。13%的家庭只求孩子“不惹事”,培养目标比较消极。优秀学生中,60%的不仅教育孩子如何做人,还要求孩子关心他人,有理想,热爱人民热爱党,诚实正直。40%的家庭要求孩子起码做到勤劳、朴实,努力学习,讲礼貌。

二是教育方法不同。失足学生家长教育孩子多采用两种方法:45%的家庭采取“不听就打”,只约束不教育的方法;25%的家庭采用无力的说教,教育孩子缺乏针对性。优秀学生家长一般都比较注意家庭的民主气氛,47%的家长是以自身的模范行动言传身教,20%的家长经常鼓励孩子要求进步。

三是配合学校教育的态度不同。一些失足学生的家长完全依赖学校,放弃了家庭教育,还有一些家长不能配合学校工作,甚至讲一些不利于学校教育的话。优秀学生家长能主动与教师经常保持联系,认真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从以上调查情况看,两类学生家长都爱自己的子女,但教育效果和教育水平不同,家长文化水平与家庭教育水平成正比。因此,专家们认为,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关键是提高家长素质。我们举办家长学校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提高家教水平。

我担任家长学校的主讲教师,其实并不胜任。不过,我本是搞教育工作的,是家庭教育问题的“爱好者”,接触的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比较多,掌握的材料比较多,了解的问题比较多,能够用事实说话,这一点是优势;但由于我文化水平有限,不能对每一个问题讲深讲透,使大家信服,但只要能对大家起到引导和帮助作用,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打算分十讲来说明家庭教育问题。今天这一讲,重点讲一下家庭教育的严重问题、家长对孩子的几种期望、家庭教育的主要倾向。当前家庭教育的困惑和家庭教育的十种类型,以帮助大家开阔思路,认识家教的重要性。在下面的九讲里,详细讲解家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用典型事例分析,引起大家共鸣,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新路子、新方法。

一、家庭教育中的严重问题。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可以说是父母与子女的矛盾问题。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两个真实的故事:

19871221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大武镇发生了一起惨痛事件。年仅九岁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夏斐,因期末考试两门功课成绩低于90分,并隐瞒了家长,竟被亲生母亲活活打死。

期末考试,夏斐数学得了82分,名列全班第二名;语文得97分,名列第五名。当他的母亲问到考试情况时,夏斐怕挨打就谎称都在90分以上,夏斐被母亲打着一起到学校向老师询问考试情况。班主任将情况如实相告,夏斐当时就哭着向母亲承认了说谎的错误。但一回到家里,就被母亲扒光衣服,用铁制的三角形木锉一顿殴打,从中午12点一直打到下午4点,直到夏斐被打得奄奄一息,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狠心的母亲才停住手洗衣服去了。下午5时许,夏斐母亲见儿子不出声,才去叫大夫,大夫来后见孩子情况危急,赶忙吩咐送医院抢救,但等送到医院时,孩子已死去。

夏斐的母亲叫吴玉霞,87年时才35岁,高中文化程度,是职工家属。她望子成龙心切,苛求夏斐门门功课考分必须在90分以上,稍不如意,便对他拳打脚踢,小小年纪的夏斐,平时在家里没有娱乐玩耍的时间,精神经常处于恐惧状态。夏斐惨死后,医院检查尸体时发现他浑身发青的尸体上伤疤斑斑。

同志们,你听了这件事会有什么感想?我觉得,我的心里像压了铅块一样沉重,一个刚刚在人生道路上度过了九个春秋的孩子,仅因一次考试成绩未达90分,竟然死于母亲的棍棒之下,实在是死的可怜、冤枉。

就在这桩轰动全国的“夏斐事件”人们尚记忆犹新的时候,“望子成龙”的又一出悲剧在杭州重演:19881013日,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独生儿子在学校里顽皮捣蛋,竟把儿子和自己一起套上绳索悬窗自尽!母亲本人自缢身亡,8岁的儿子因绳索松脱而幸免于难。

这位年轻的母亲骆和英死时36岁,是杭州半山区东兴路粮站职工,平时对儿子戚征强管教十分严格,一心望孩子成才,但年幼的孩子生性好动,十分贪玩,曾多次受老师的批评。1013日下午,骆和英去杭州天航小学接儿子回家,看到儿子正在教室里因喷水嬉戏受班主任批评,感到又气又急。这时班主任又当面向他提出让戚征强“换一个环境”,母亲感到绝望。

骆和英回家后,先把儿子关起来打一顿后又用绑带把他捆起来,脖子套上绳套吊在气窗上,自己也跟着上吊。不料孩子因索扣松脱,从窗边滑落到地上,戚征强扒掉绳索,爬到阳台上大喊:“救救妈妈!”但骆和英终因抢救无效而死去。

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良,这是父母常情。但是,爱分数超过爱孩子,甚至爱分数爱到害孩子的程序,可算是愚蠢到了极点。当然,因为分数将孩子毒打至死,捆绑上吊的并不多见,但是因此而侮辱、打骂孩子的却非个别人。确实有不少父母,他们把孩子的考试成绩看得比贾宝玉脖了上的那块玉还值钱,对孩子的苛求程度,比《红楼梦》中的贾政还要过分。

作为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认为,这种关心不能体现在片面追求分数上,无论如何也不能弄到要分不要命的地步。父母“恨铁不成钢”可以理解,但是,只有“恨”,“铁”还是不能成为“钢”的。不但如此,还可能事与愿违,导演出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

说心里话,我觉得孩子们既可爱又可怜,几岁、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本来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充满七色阳光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考试、升学的高压已经使孩子们抬不起头,喘不过气来,再也不是什么“少年不识愁滋味”了,而是濒临愁不忍睹、苦不堪言的地步了。

我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对父母是有一些意见的,请听以下几位同学的意见:

谭平同学对我说:“父母总是加倍地溺爱我,大事小事顺着我,我现在已经是初中生了,连简单的家务活都不会干;每天回到家里,妈妈总是让我学习、学习、再学习,我长这么大了,干吗不让我干家务呢?”

刘玉红对我说:“有时候,我干自己喜爱的事,父母都不让。我爱画画,可是如果被妈妈发现,她能唠叨一天,唠叨得让人头晕眼花。一次,我辛辛苦苦画了一张画,被妈妈撕个粉碎,还说:‘哼!画什么画,看你,学习不好还画画。画好画能当饭吃!现在大学生最吃香,干什么都要文凭。我看你呀,就是不行,等着待业吧!’这一下,可伤了我的自尊心,眼泪滚滚,直往下流。”

张峰同学在作业本上写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了错,不要张口就骂,伸手就打。要注意孩子的自尊心,尤其不要在大庭广众下打孩子。家长要以良善的态度,启发引导孩子明白事理,认识和改正错误。一次,我照抄别人的作业,被爸爸发现了,他动手打了我顿了事,我心里很难过;可妈妈的态度和爸爸截然不同,她给我讲了很多道理,我从中明白了抄袭别人作业是不劳而获,是欺自己、骗老师、哄家长的不道行为,我受到了良心的谴责,感到非常惭愧。从此,我端正了学习态度,不再抄袭别人作业,学习有了很大进步。”

宋志英同学在作文中写道:“父亲每天想着他的工作,为了工作他早出晚归。我们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在一起,他总是以长者的身份威严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老是绷着脸,见我们玩就训,我们感到很惭愧。因此,父亲在家,很少传出全家人的欢笑声……”

同志们,以上这几位同学对父母的意见,希望大家都能当作一面镜子照一照。这些意见究竟说明了什么?你属于哪一类家长?如果都不属于,你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请你认真思考一下。

二、家长对孩子的几种期望类型。

现在,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在家庭的地位正在升级,溺爱确实惯坏了孩子。报纸上曾刊载:北京景山学校有个十岁的孩子竟然不懂得怎样剥吃煮鸡蛋。十多岁的孩子连简单的日常生活还不能自理,至于追着吃、拍着睡的孩子在街头巷尾更是到处可见。一些学生花钱如流水,一次郊游花十元、二十元钱不在话下;有的每月零信费要几十元之多。这样的孩子已称为“中国的小皇帝”!在座的恐怕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包括我在内。影响我们家长教育子女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父母总是按自己的理想去教育孩子,去选择教育方法,而孩子又常常屈从于父母的期待,随着改革的深入,家长的期望也出现了多棱现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继承型期望。这样的家长一般来说,年轻时志向较高,但壮志未酬,现已到中年,他们多属“文革”中的“老三届”,十年动乱使他们丧失了求学深造的机会,原来的理想也随之落空,因而对子女成才的愿望分外迫切,一心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虽然队教子有方,但对子女寄予厚望,要求过高,常常在学习上要孩子加班加点,很少考虑孩子的实际水平,对孩子需要学什么也比较主观,自以为是指定要学好那门那门功课,不顾孩子本身的爱好与愿望。他们希望子女能像自己过去那样兢兢业业,循规蹈矩地学习。当孩子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时,更容易采用高压政策,甚至给予处罚。这就使孩子本来就苦恼的心情雪上加霜,背上的精神包袱也就越来越沉重。

二是投资型期望。投资型期望的家长,其思想可以说成是传统观念的继续,他们虽然已经不再要求孩子长大奉养父母,但还希望子女将来能以荣华富贵光宗耀祖,其教育方法完全是“投资”,只要孩子身体好,就不惜工本让他吃好穿好,这是健康投资;只要有人说声儿子有音乐细胞、有绘画天才,便会买上电子琴、小提琴,甚至请来老师,这是智力投资,这类父母重才不重德,在学习上求高分,在生活上放任纵容;有的还实行奖惩制,得了满分加奖10元,成绩不理想则暴跳如雷。在达不到预期效果时,甚至会束手不管,教育缺乏耐心和恒心。受这种期望的孩子很难在品行上健康发展。古代教育家墨子说过:“志不强者智不达”。子女成才是各方面因素的合成,任何教育都离不开对孩子的情感、意志、品德、性格的培养,而不能孤立地进行智力“投资”。

三是消遣型期望。这样的家长虽然也出现在一些青年父母身上,但大多是出自抚养孙儿辈的祖父母与外公婆。这些老人经济条件宽裕,老来得闲,把抚养晚辈视为晚年剃光头的最大乐趣,他们看来在教子,其实是在做一种游戏,常以取悦孩子为自己最大的满足,对孩子放任自流不多管教与限制,助长了孩子不正当的欲望。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与学前教育,这些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当然会自由散漫,容易染上老人的不良习惯,他们因此而缺乏一般儿童具有的可塑性,成为日后学校教育的难点。

四是寄托型期望。存寄托型期望的家长,常常出现在单亲家庭中,这些家长抚养孩子历经艰辛,他们渴望孩子早日成才,对孩子的爱带有一定程度的偏执,容易袒护孩子的缺点。当这些孩子逐渐懂事,明白了自己的家长心中的地位以后,也会利用这点去实现自己不尽合理的要求。这些孩子常常缺乏健全家庭的剃光头气氛,社交圈相应显得狭小,加上过早地尝到人生悲欢离合的刺激给他们的精神与性格成长带来某种压抑,使他们容易自暴自弃。这种情况在遇到挫折时尤为严重。

五是负担型。就是把孩子当成是一种负担。这些家长虽是少数但也不能忽视,这些家长把抚养孩子看作是自己的额外负担,只应付他们吃穿而不管他们教育,甚至由于自己缺乏文化便认为孩子在大街上也能成长。可以说,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并无期望,唯一的期望是早日卸掉这一负担,这是对孩子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有些家长是个体户,由于把较多的精力放在生意上,孩子的学业、品德则全然不顾,而富裕的经济条件又使孩子过早地尝到了吃喝玩乐的滋味,刺激了他们不正当的欲望,这是十分危险的。要知道,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把抚养孩子看作是自己的负担,放弃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的义务和责任,是会贻误孩子一辈子的。

同志们,以上五种类型的期望,你属于哪一种?希望你能够认真地分析一下自己,总结一下自己的教子经验与教训,在对照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内涵和方法,以利今后教子的道路越走越宽。

三、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倾向

就现在的教育状况来说,无论是学校教育,或是家庭教育,都存在着一种倾向,就是过分重智而轻德,家庭教育更是“单打一”。在1980年暑假期间,我曾对一百户家庭里的一百零七名儿童少年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认真分析,发现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观存在着“重智”的偏向。认为父母的任务只是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这种家庭教育内容“单打一”的倾向,不符合全面关心孩子成长的原则,导致当前独生子女的“精神卫生偏异”呈上升趋势,须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在调查中,一百户父母一致认为:子女使他们最高兴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好;而最担心的事,是学习成绩差,成不了才。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支配下,许多家长每天下班回家后,心甘情愿地充当孩子的陪读生,为孩子逐题演算,检查作业。其结果,表面看起来作业正确率百分之百,但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粗枝大叶的学习态度。一些中学生子女的家长,为了“进重点,上大学”,把孩子拴在书本和题海中,并规定不准看文艺小说,不准看电视,不准做家务劳动,认为做习题看书比洗衣服扫地更有价值。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孩子高分低能,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观点很差,性格孤僻不合群,感情脆弱。结果是营养过剩,心理上严重“缺钙”。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被调查的家庭中,父母文化程序在初中以上的占49%,而期待孩子达到大学学历的却达71%,父母了解教育方针具体内容的占37%,一无所知的竟占12%;懂一点儿童心理的占15%,对孩子采取正确教育方法的仅占2.4%。由此可见,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与自身的文化素质已形成强烈的反差,而家长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说,影响着孩子身心健康和成才。因此,我认为,家庭教育的方法要想科学化和最优化,必须首先提高家和自身素质和转变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才能适应改革开放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我们举办家长学校,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此。

“重视知识,尊重人才”,是我们时代的特点,也是历史的进步。很多父母,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儿女都有很高的期望,盼望他们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是很自然的。怎样才能成才呢?前几年,报刊在宣传成才之路时,较多地强调了智力因素、知识因素,这在“十年动乱”使一代人的智能遭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这种片面宣传所造成的偏向。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思想品德的情况比较严重,不少家长只要孩子学习好、分数高,对于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等一概不管,甚至儿女考几分就给几块钱,这样的孩子没有正确的学习目的,缺乏良好的个性品质,怎么能成才呢?

究竟什么是人才?人才应该包括一个人的德(品德)、识(远见卓识)、才(才能)、学(学问)、体(体魄)诸方面的因素,缺一都不能算得理想的人才。只有那些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具有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具有远见卓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才能,并且身体健康的人,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因此,智力只是成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能代替全部因素,只强调智力成才是不够的。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理解,理解了,才能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才能采取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闭关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四、当前家庭教育的困惑

在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这就是:家庭教育究竟由谁负责的问题。

家庭教育究竟由谁负责,这是1989年暑假间进行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时,一对夫妇向我提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提得不错,提得及时,值得讨论。

这一对夫妇,有个男孩。学校老师为了他们孩子有不良行为前来家访,批评他们忽视了家庭教育。这位老师对他们说:“不管你们的工作如何忙,孩子教育不能不顾。”老师走后,夫妇为这个问题相互埋怨,相互推诿起来。他们的理由是相同的:第一,工作太忙,重要性比对方大;第二,孩子的不良行为和自己无关。总之,把家庭教育推给对方,孩子的不良行为应由对方负责。

当这一对夫妇诉说完情况时,我先笑着问女的:“孩子是你生的?”又立即转向男的:“孩子是你生的?”

“那还用说!”他俩几乎同声回答。

“不是,你们都错了!”我严肃地说,“孩子是你们俩合作生的!当时,你俩都是自觉自愿的吧!谁又勉强过你们?”夫妇俩只是苦笑,无话可说。

我就打开了话匣子,“我想你俩都爱孩子,都把孩子当作宝贝,教育他成才就是你俩共同的责任,这还会错吗?成长为有用之才不仅要‘养’,更重要的是‘育’。‘养’,你俩已经很注意了,‘养’的经济条件也具备了。但是光靠‘养’是不能使孩子成才的,只有‘育’才能使孩子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成为有用之才。这是一件大事,不仅仅是私人大事,而且是国家大事。因为孩子是你俩的,但毕竟也是国家的,谁都应该配合国家正式设置的教育机构,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夫妇俩听到这里,默默地点头。

我接着说:“至于时间问题,还是有的。要说没有时间,扪心自问,可以说是推拖之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同,它并不需要采取‘上课’形式,不要另行规定集中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万一有集中时间的必要,你俩和孩子共同空余的时间,除了睡眠外还有6个小时左右,难道没有时间?总之,家庭教育父母都有责任。俗话说:‘子不肖,父之过’,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全面,应该改为‘子女不肖,父母之过’。”

最后,我又向这对夫妇说:“不能把孩子的不良行为全怪罪学校。不良行为是逐渐积累成的,现在老师主动登门联系了,你俩已经处在了被动地位,还是赶快主动配合吧!”

夫妇俩听完我的话点头称是,表示要改变态度,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任务,并表示要积极地与学校搞好配合。

同志们,家庭教育的责任究竟应由谁承担,这个问题我们似乎已经明白。但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夫妇俩都认为自己的智能高,争着教育孩子,有的甚至为争夺家庭教育权闹得不可开交,产生了夫妇间互相看不起、互相不信任的局面。

以上两种状况造成了现代家庭教育的困惑,就是:家庭教育的责任究竟应由谁承担?这是困惑之一。

在培养目标上,“望子成龙”古已有这。随着社会的进步,“望子成龙”的也多起来了。特别是近几年,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家长们对子女的期望都非常高,逼得子女昏昏然、惨惨然,甚至出逃、自杀、犯罪,这些情况大有人在。于是,有人疾呼:对孩子要因材施教。有人反问:谁知道孩子是什么材?还有的进一步提出了“社会应建立新的人才标准”,这就出现了家庭教育的第二困惑:家庭教育究竟以什么为目标!

在家庭教育的内容上,传统家教偏重于思想道德教育,现在则偏重于智能、技能教育。较低的思想道德水平,再加上理智、心理的不健全,是造成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为此,社会呼吁家庭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但首先,当前的社会竞争以智能和技能为取胜的首要条件。其次,学校、社会对青少年智能、技能教育的不充分,使家庭不得不承担这一责任,以至于挤占了家长对子女进行思想教育的精力和时间;第三,当前整个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使家长难以把握如何在思想上正确教育子女。这就出现了第三个困惑:家庭教育应以什么为主要内容?

在家教方法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不平等,曾构成了家长的绝对权威与子女的绝对服从。而现在,传统的“单项输出”的方法已打破,越来越多的子女要求与父母要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而不是一味训斥、听教导。然而,这种要求超越了大多数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习惯将子女当作“小奴隶”,有的甚至宁愿捧为“小皇帝”,而不愿当朋友。于是,孩子们不满,家长们也不满,这就出现了第四个困惑:家庭教育究竟用什么方法好?

以上家庭教育的种种困惑,正是时代的困惑。这就要求我们,在旧的教育方法破裂而新的教育方法尚未完全建立时,要勇敢地走出困惑,大胆进行探索,重新选择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家庭教育方法,这是我们每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

五、当前家庭教育方法的十种类型

以上,我们研究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种种困惑,其实,许多家长都在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家教方法,想办法搞好家庭教育,有的还创造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并富有成效的教育方法。当然,今天这一课不可能详讲,以后将归类逐步向大家介绍。今天,我想就现在家庭教育方法的十种类型向大家简略地介绍一下,这十种类型,也是我进行暑假家庭教育情况调查后总结出来的。

第一种是教育型。教育型的父母文化水平较高,修养比较好,注意自己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榜样作用,从小精心培养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他们经常到学校访问老师。家庭和学校教育和谐一致,并且从小训练孩子遵守严格的作息制度,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时时处处礼貌待人,团结友爱,热情待人,很少代替孩子做什么事情,鼓励孩子克服困难,锻炼坚强的意志,这类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学习非常勤奋,尊师爱友、不乱花钱、不讲吃穿、喜欢阅读、有理想、有拼搏精神,往往能成为杰出的人才。

第二种是养育型。养育型的父母只管孩子吃饱穿暖,不问孩子的教育,只求过得去,不出大乱子就行。发现孩子有问题后,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没有检查督促,老师找上门时,也只是搪塞一番。这类家庭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平平、学习不认真、得过且过、自由散漫、不讲卫生,如遇上好朋友、好老师,就能促使他们奋发向上;如果一旦接触坏群体、坏朋友,他们就会跟着犯错误,走邪路,甚至违法犯罪。

第三种是民主型。民主型的教育态度是,家庭与子女处于平等地位,尊重孩子,关系既爱又严,家长针对孩子身心发展的水平,恰如其分地严格要求,又能合理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的聪明才智和能力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爱与严都不超过限度,这对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积极主动的求知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为习惯,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这类家庭的孩子在校有进取心,有事愿与老师商量,和同学友爱相处,他们真诚开朗,成绩好坏或犯了错误,都能如实向父母和教师汇报,“三好”学生大部分出自这样的家庭。

第四种是封建型。封建型父母有绝对的权威,家长说了算,对孩子极不尊重,孩子提出不同的看法,就认为是大逆不道。这类家庭的孩子在校为人处事胆小,没有独立见解,依赖性强,一心想寻找自由欢乐,这类家庭的孩子往往抓住父母严厉的一面,又抓住母亲溺爱的一面,乘虚而入以致发展到为所欲为。

第五种是片面追求型。片面追求型父母各有自己事业上的追求,对父母要求很明确,用分数这把唯一的尺子来衡量孩子的进步与落后,学习上对孩子要求很严,热心辅导,经济上以金钱、物资作为激励孩子拼搏的灵丹妙方,强调孩子死读书,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依从。这类家庭的孩子学习往往很出色,但很自私,不关心集体,放学后就回家钻研功课,平时喜欢交学习好的同学为朋友,看不起学习差的同学,嫉妒和怕别的同学超过自己,在集体中可能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第六种是娇惯型。父母把孩子看成“小皇帝”,对孩子的生活无原则满足,过分亲昵、放纵,感情往往外露,为孩子干一些不该干的小事,甚至连刷牙的牙膏都为孩子挤好,时时处处怕孩子吃亏,怕孩子累坏,不管不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只要孩子吃穿满足就是乐事。怕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常常拜访老师要求多多关照,当孩子与别人打架时,总是袒护自己的孩子,不惜损人利己。这种“花朵”在学校懦弱无能,懒散贪玩,任性而无责任心、爱虚荣、学习成绩不好、对人无礼貌,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称王称霸,不断违反学校纪律。

第七种是放任型。放任型父母的文化、修养低,家庭成员各忙各的生财之道,各寻各的享乐方式,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还经常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推给学校。他们认为,歪苗苗也可长成材,“树大自然直”。这类家庭的孩子在校无视校规校纪、胆大、冷酷无性、不爱学习、好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容易染恶习,最后参加坏团伙,干违法乱纪的事。

第八种是棍棒型。棍棒型家长性情暴烈,对孩子动不动就拳打脚加,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孩子皮肉久经“锻炼”,学会咬牙忍耐,过后却依然如故,孩子对家庭没有感情,在学校固执、倔强、顽皮说谎、动不动就发火、拼命、厌恶学习。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双差生”,容易被犯罪群体勾引而堕落。

第九种是矛盾型。矛盾型教养态度,也相当普遍地存在,父母教育不一致,一方严格管理、一方偏袒护短,使孩子无所适从,父母为教育孩子争执不休,孩子是非观念模糊,养成两副面孔。这类孩子在校投机取巧,搬弄是非,讨好老师,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喜欢告状,无进取心,不关心集体。

第十种是残缺型。即缺乏父爱或母爱,这些孩子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远离,或家庭主要成员有罪过,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畸形,这些孩子往往是寡言不语,性格孤僻、内向,或者性格脆弱等。

以上十种类型,概括不一定全面,仅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都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成才的摇篮。孩子的每一点成长、进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和汗水,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无时不刻不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或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所以,法国的福罗培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里,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手里。”此话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可想而知,父母的责任何等重大!

父母的责任问题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就是我在第四部分“家庭教育的困惑”中提到的“子不肖,父之过”的问题,这个说法当然有道理,但是有一点我总是想不通,为什么不同时追究妈妈的责任呢?原因很简单:瞧不起妈妈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这是没有道理的。人类的历史和当代科学都证实了这样一条规律:在早期教育问题上,母亲比父亲重要。一位外国教育家语重心长地说:“人类的命运操在母亲的手中……教育应当从改造母亲开始。”

我认为,有了高素质的母亲,才能有高素质的后代,乃至有高素质的民族。以日本为例,日本发展迅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母亲素质恐怕是很重要的一条。当今日本15岁以上的女性,百分之百都识字。相比这下,我国的一代年轻的妈妈文化水平太低。据1984年的资料,全国女性文盲率达45%以上,而那些“现役”或“预备役”的母亲当中,尽管不少人的“档案文化程度”是所谓初中、高中甚至是大专,但其中不合格相当多。目前我国失学的4千万儿童中,多数为女孩子,这无疑将导致恶性循环。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而母亲是儿童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母亲在早期教育中的生特殊地位,是任何其他人都代替不了的。所以,我在前边说过:“子不肖,父之过”应改为“子女不肖,父母之过”,母亲是不能逃避教育子女的责任的。

六、有利家庭教育的十种时机

现在谈一谈家庭教育的时机问题。

常言说,务农要抓“农时”,打仗要抓“战机”,教育孩子呢?同样也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时机。什么是教育时机呢?就是教育者要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进行教育。当今很多成功的教育经验证明:掌握好教育的时机,是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同志们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果能够把握好以下时机,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者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鲜、新奇的感觉,并产生一种新的意识、新的愿望、新的压力和新的动力,还伴有精神振奋、自尊心强、上进心易得到调动等情绪,从而会产生“从头来,好好干”的愿望和决心。此时,家长若能鼓励加油,提出适当的期待,将会产生积极的期待效应,增强孩子的上进心。

2、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孩子获得了成功,受到了别人的称赞和羡慕时,他的信心最足,心情最好,也最乐于接受更高的要求。这时,家长若能在祝贺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新目标,将会使孩子加倍努力。

3、感情受到委屈的时候。比如,当孩子没有做错事,而被别人误解了,或者孩子好心办了坏事,而又没得到别人谅解时,他们的情绪是低落的,这时,家长若能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挽回局面的话,孩子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便会油然而生,也就容易接受父母的告诫和引导。

4、老师来访的时候。有些孩子在家很淘气,他们知道父母疼自己,就常不听话,而老师来家访时却格外老实。这时,家长若能当着老师和孩子的面,先说孩子的优点,再以希望的口气提出孩子的缺点,将会起到“言听计从”的效果。

5、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思想上有很大的压力,尤其需要别人的理解、关心和帮助。如考试失败了,家长不是训斥,而是伸出温暖之手,先肯定孩子的成绩,对不足之处加以点拨,使孩子茅塞顿开,孩子定会加倍努力去战胜困难和失败。

6、有较大过失的时候。单纯幼稚的孩子,常会犯错误,然而,有了过失,受到批评,孩子也是痛苦的,这时的同情、安慰将是他所需要的。况且面对现实的教训,孩子亦会反省,若这时进行教育,往往能收到振聋发聩的效果。

7、对某事物兴趣浓的时候。当孩子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时,会有强烈的追求欲,劲头最足,热情最大,家长在此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将会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

8、有较大活动的时候。社会上、学校里有较大的活动,引起孩子特别关注时,孩子易兴奋起来,表现出较大的热情,家长完全可以抓住这有利时机,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等。

9、他人取得成绩的时候。邻居的孩子,特别是同龄的孩子取得优秀成绩时,孩子的内心是激动和羡慕不已的,往往会暗下决心,家长若抓信这一时机激励孩子,孩子将会五分钟热情变成持久的行动。

10、做客或有客的时候。一般的小孩,都喜欢听表扬,而不愿在别人面前现丑,所以,当家长带小孩外出做客或家里有客人时,孩子的言行都会受到客人的一种无形的束缚,这时对他进行教育,能取得特别好的效果。诚然,这时应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否则将事与愿违。

七、要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同志们,开办家长学校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掌握一些必要的家教方法,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双方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任务,才能使教育效果良好,下面就这个问题讲两点意见:

1、家长要与学校紧密配合

学校只有在取得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做好教学工作,家长也只有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才能使自己的子女更好地进步。我认为,这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作为家长,当孩子提出:“妈妈,今晚去看我们的文艺演出吧!”“爸爸,明天的家长会您可一定要去!”你应该愉快地答应孩子的这些要求并保证兑现。因为家长能抽出时间参加一些必要的学校活动,会使孩子感到特别的荣耀和幸福,从而激发他们去更用功地学习。研究表时,每当家长参与学校的工作和教育过程,儿童的学习成绩和进步会有明显的提高。

然而,传统上的家长们只关心孩子的吃穿好坏和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很少过问其它情况,尤其是在今天,家庭结构正转向了由夫妇双方为轴心的小家庭,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家长更应注意子女的教育问题,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在学校里,教师也应从多方面来取得和家长的联系,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取一些形式,帮助繁忙的家长了解到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

2、家长和教师应该互相树立威信

家长和教师的威信是来自多方面的,如自身的知识、品德、性格、情趣、修养、仪态、举止、言谈等等。还有一点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家长与教师应该互相树立威信。

我曾听到一些家长在孩子面前埋怨老师:“留你这么晚,你们老师也不吃饭?他不饿,你可饿了!”还曾听到个别教师对学生说:“在你父母面前,你爱怎么样,我管不着,你在我面前可不能随便!”像这样的情况,老师把孩子留晚了,耽误了孩子吃饭,家长出于爱子之心有些心疼,不足为怪;孩子蛮横地顶撞老师,使老师在盛怒之下,说了些气话,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长和教师可曾意识到,以上的语言都在削弱威信,这些话实际上是家长指责教师,教师贬低家长。也许有人认为,这对教育孩子无足轻重,可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孩子那双细心观察的眼睛,可是最敏感的,这是在消极暗示孩子:老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孩子在家长面前是可以随便的。于是,很容易使孩子失去对教师与家长的尊重、信任,其后果是很坏的。一是容易使个别孩子可能利用家长与教师教育上的不一致钻空子,甚至造成孩子说谎或双重人格;二是孩子难以明辨事非,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认为既可听从,也可不理睬,不利于对孩子进行教育。

我曾听到不少家长对孩子这样说:“老师对学生既热爱又严格,一定要听老师的话。”我也曾听到有的老师对学生说:“你们的父母比老师为你们操心的范围更广,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孩子要听从父母的话。”以上这些简短的话,容易增加孩子对教师与家长的尊重与信任,有了这种尊重与信任,孩子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教育。

为了取得教育上的一致性,家长和教师对彼此的工作还要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如果其中一方认为另一方的作法不妥,可以当学生不在跟前时交换意见,提出建议,决不能互相指责或贬低,这样才能树立彼此的良好形象,更有利于共同教育孩子。

八、对家长的几点建议

1、对孩子别抱太大的希望

家长望子成龙,容易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使他们失去童年。有的母亲逢人就说:“我的女儿与众不同!”过了些时间再看,女儿平平常常,女儿就会在面前抬不起头来,因为让妈妈失望了。

三至五岁的儿童,死记硬背的能力很强,一首诗、很快就能背,尽管并不理解,家长就以为孩子是“神童”,并且下大功夫栽培。可是光顾着教给孩子知识,却忽略了思想教育,使孩子又骄又娇,这种所谓的“神童”到四至五岁,认识的字已经不少,还会加法、减法,上学后的确高人一头,但慢慢暴露出一些弱点:组织纪律性差,独立生活能力差,劳动习惯差,甚至厌恶劳动,学习成绩也渐曾不如别人。

所以,即使您的孩子真的智力出众,在教育上也应该注意这么几点:(一)培养好学、多想的品质,而不要片面追求记忆现成的东西的数量(尤其是暂时还不理解的东西);(二)记忆力与理解力同时抓;(三)学习文化知识与培养劳动习惯、注意力、责任心、文明行为并重。

2、应该鼓励的不是分数而是勤奋好学的精神

家长十分关心的,是孩子在学校考多少分,其实,分数不见得能说明孩子学习是否勤奋。投机取巧,死记硬背都能得到好分数,有的学生考好分是碰巧了:他就会了那么一点一点,正巧考它;有的学生念了许许多多,老师却没有考,考的偏偏是没念的。还有,基础好、脑子快的学生,得满分不费什么劲,而基础差、脑子慢的,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及格。由此看来,应该鼓励的是勤奋好学的精神,而不单纯是好分数。

3、家庭不要像学校

据了解,不少学生放学回家之后,家里成了第二个学校。这实际等于孩子同时上了两个学校,孩子会有什么幸福和愉快呢?学生在学校里坐着,回到家里继续坐着;学校里要求安静,家里也要求安静;老师说一不二,家长讲了不许顶嘴,学校里上课禁止小动作,家风景点也得聚精会神;学校里还打铃上课,家里一坐几个钟头……好动的孩子像个鸟磁在笼子里,疲惫不堪,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往往出现形式主义,坐的时间长,装模作样,思想不集中,效率不高,身心受到摧残。所以,孩子放学之后,只要完成作业就给他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痛痛快快地玩一玩,或搞他的兴趣和爱好,调节一下紧张的神经,然后再学习。这样,他第二天到学校,就会有充满的精力学习。这就是说,干就像干的,玩就像玩的。

4、教育不同于驯兽

奖的太勤,孩子会觉得平淡无味;罚的太多,又会使他消沉,心灰意懒。教育绝不同驯兽那样,动作做对了,给一块糖;没对,就挥舞鞭子恐吓。如果教育孩子光靠奖与罚,那就把教育简单化了。再说,也不能把我们的教育变成交易的市场,似乎只要做点好事,我们给点好处,那样做只能培养出一些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小商人”。我们要培养的是有觉悟、讲道德的创造者。

5、家长不要成为没人收听的广播电台

家长要学会跟孩子讲短话的艺术。孩子在学校里听到的,几乎全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话,一堂课接一堂,天天如此,要是回到家里,妈妈再没完没了地责备,爸爸再长篇大论地教训,孩子肯定会反感,会顶牛。父母要学会讲短话,而且力求准确、恰当,能带些幽默和风趣更好。有些话可以只说一半,结论让孩子自己想出来。要是家长的话太多,孩子把耳朵“堵住”了,无论您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家长就成了没有人收听的广播电台。

6、父亲应该是孩子的知心朋友

大家不难看到,教育工作者有“女性化”的倾向。孩子在家里接触的是妈妈、奶奶,到幼儿园是阿姨,上学之后,大多数教师也是女的。它的不良后果短时间内不易看出来,所以,父亲要对教育子女多尽责任。这当然不是在家里充当“镇压”孩子的“王牌”,去吓唬孩子。父亲在家里应当是有威望的人,是孩子的好榜样,孩子从他身上学到诚实、勤劳、勇敢的品质。父亲应该是善良的人,应该受到邻居的尊敬、亲友的爱戴。孩子小的时候,父亲常常忘记自己已是成年人,像淘气的孩子一样和孩子在一起玩;孩子现在长大了,父亲又成了孩子的知心朋友和导师。

7、家长不要只会“按电钮”

每个家长都或多或少知道一点教育学、心理学,不过,要是能再系统地学点教育学、心理学,那对教育子女的许多问题就会看得更清楚些,更容易理解自己的孩子,在遇到难题时更容易解决。可以打个比方:一台复杂的机器,只要有人告诉我们它有几个电钮,怎么使用,我们外行也能上这台机器工作,但是谁能更好地操纵这台机器呢?是只会按电钮的,还是知道机器构造的呢?当然是知道机器构造的。教育子女也是这样。有的家长只会“按电钮”,而且以为“电钮”总共是两个:一个是奖,一个是罚。这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只有用人类创造的教育学、心理学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了解并感觉到孩子心灵的深度。所以,同志们来到“家长学校”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志们,以上讲了八个方面的内容,也算是家长学校开班时我的一个典型发言,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到一些启发,或者说把它当作一面镜子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做得怎么样,今后将打算怎么去做。

最后给同志们介绍一下我们家长学校讲课的主要内容,让大家心中有数。我准备以十个专题来讲,每次进行一个专题,以便使大家把握各项内容的实质。针对实际采取方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以后九讲的内容是:二、怎样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三、怎样对孩子进行政治教育;四、怎样辅导孩子学习;五、怎样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六、怎样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七、怎样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八、怎样适度地关心孩子;九、怎样处理家庭教育中的特殊问题;十、怎样进行家庭教育管理。

同志们,影响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家庭环境,它直接关系到家教的质量。因此,下一讲我们就谈谈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欢迎大家光临。

今天就谈到这里,如有不妥和错误,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