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1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1129
发布时间:2021/9/20  阅读次数:512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112924篇)

2021920日)

  

【诗词歌赋】

“九·一八”的沉思(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月圆时节(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我心中的月亮(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五言排律】纪念“九·一八”(青岛市教育学院 丁凯阳)

【七绝】今日“九·一八”(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七律】“九·一八”警钟鸣(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樊国文)

【醉垂鞭】勿忘国耻(洛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浩民)

【千秋岁】“九·一八”感怀(泌阳县基础教研室 王春发)

荷(郑州市管城区港湾路小学 李 茜)

秋(郑州市金水区幼儿园 刘梦楠)

【如梦令】雨中漫步(河北昌黎县泥井镇初级中学 贾小娜)

【浣溪沙】秋景(宁夏吴忠市同心县韦州中学 陈清风)

游乐场(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捷)

【时代散文】

想你(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第四中学 鞠文兰)

【故事回忆】

中秋,你给的拥抱(郑州市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王 茹)

大姑(中牟县荟萃路小学 李焕青)

陌上花开蝴蝶飞(河北省邯郸市第八小学 李佳平)

风雨同行(黑龙江宁安市宁安镇中心校 孙 雪)

【生活随笔】

家父的“小菜园” (濮阳市第一中学 张玉杰)

又是一年农忙时(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朱 捷)

雨中遐想(郑州市文化路第三小学 徐艳琴)

忙碌的一天(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 吴天真)

【教育随笔】

微笑(鲁山县琴台第一小学 曹秋惠)

【听读观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河北省望都县城内小学 张蓝碧)

  

【诗词歌赋】

“九·一八”的沉思(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1931918

那天晚上

日本人的铁蹄

踏碎了中国大地

拉开了

抗日战争的序幕

青纱帐里

万山丛中

中华儿女

为家国

抛头颅

洒热血

每年这一天

警报都会响起

那段耻辱的历史

历历在目

再一次提醒

忘记历史

就等于背叛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今天努力奋斗

明天才会有

美好的未来

2021918

  

月圆时节(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花开无言

叶落有声

丝丝凉风

送来又一个

中秋月圆

月牙儿钩思

月晕儿含情

月缺儿惆怅

月圆儿欢喜

团圆的时刻

有人举头望月

有人低头思乡

月夜你思乡

明月我思人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021919

  

我心中的月亮(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小时候

喜欢看天上的星星

更喜欢观赏

天上的月亮

秋叶飘落

艳花凋谢

一轮圆月

高挂空中

皎洁温柔

思乡的潮水

心中的月亮

我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

一轮明月

月宫里山峦树影

多像是曾经的故乡

有人会在这晚失眠

因为怕

明月千里寄不出相思

2021920

  

【五言排律】纪念“九·一八”(青岛市教育学院 丁凯阳)

挥笔九一八,昂首啸长空。

国耻民族恨,历经百年痛。

烽火芦沟桥,炮打北大营。

日本野心狼,侵略我长城。

南京大屠杀,举刀向百姓。

中华志士血,长江水染红。

女人遭蹂躏,男儿抓劳工。

强盗手拿枪,杀人论英雄。

抗战八年整,人民获全胜。

日寇举手降,全国齐欢腾。

莫忘民族恨,警钟要长鸣。

万众一条心,我们要和平。

  

【七绝】今日“九·一八”(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九一八时哀当年,云烟往事在胸田。

惊心血泪今回忆,民族深仇世代传。

  

【七律】“九·一八”警钟鸣(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樊国文)

事变卢沟寇祸殃,雄狮怒目鬼惊惶。

九州举帜持戈剑,五岳埋兵灭狈狼。

马跃南山营域固,龙腾东海国家昌。

妖魔暗洞生阴气,大圣神通火眼详。

  

【醉垂鞭】勿忘国耻(洛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浩民)

“九·一八”事变,日寇铁蹄践踏。

失锦绣河山,生灵遭涂炭。

  

落后要挨打,牢记民族灾难。

经济大发展,驾世界航船。

  

【千秋岁】“九·一八”感怀(泌阳县基础教研室 王春发)

月圆东上。斜柳天低旷。

冷风万缕依山傍,暮烟生浩渺,柔水西流向。

夜至静,心寒缅记悲歌唱。

  

荡寇英魂远,热血昂头抗。

近百载,忠义亮。

浩然彪炳册,谁敢横刀创。

酬壮志,兴亡有责雄关望。

  

荷(郑州市管城区港湾路小学 李 茜)

粉面芙蓉半遮腮,翠色罗裙映日摆。

珠泪是喜还是愁,满塘心事任人猜。

  

秋(郑州市金水区幼儿园 刘梦楠)

苍山叶渐黄,涧水入秋凉。

徙雁呼散儿,玩童做牛郎。

稻穗弯腰笑,田家雇农忙。

星月齐争明,看谷进粮仓。

晚风轻拂汗,饥饼喜入肠。

一口行三步,千斤两肩扛。

犬吠迎远客,天晴好还乡。

  

【如梦令】雨中漫步(河北昌黎县泥井镇初级中学 贾小娜)

小雨淅淅庭院,气爽草新花艳。

赤足享泥柔,雨曲诗声和伴。

嗟叹,嗟叹,流水残花心倦。

  

【浣溪沙】秋景(宁夏吴忠市同心县韦州中学 陈清风)

夏去秋临,树木凋零。当中秋夜的明月还在凝望着他乡游子的满眼热泪之时,瑟瑟的秋风梳理着枝头的落叶飘舞而下,一阵阵的秋雨从人的头顶淋起,穿过了心间,带着些许的体温渗入了泥土中。秋来了,那淡淡的愁绪在不经意间随着朦胧的轻雾升腾……

塞上的秋意历来很浓,浓的无法稀释!田间枝头丰收的果实还在诉说着那夏日的激情之时,在那迷朦的远山间我已经看到了冬日飘雪的晶芒,还伴着那首百听不厌的歌儿。梅花也许已经在花骨朵儿里苏醒……

晓雾沉沉掩日晖,蠡山朦胧锁金龟。

边关秋临愁雨催。山枣沙果枝头缀,

田间玉米劲风吹。流云飘过雁行追。

  

游乐场(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捷)

三三两两   愉快的玩耍

我们来到游乐场

搭积木   滑滑梯   蹦蹦床

孩子们的乐园

孩子们的天堂

你看

他们学会合作

一起搭建心中的梦想

你看

他们学会包容

排队下滑梯时满是谦让

你看

他们学会友爱

欢快的笑语多么疯狂

都说孩子心如白纸

游乐场里才见真章

孩子的快乐很简单

只要这小小的天地四方

这里没有争斗没有嫉恨没有损伤

外面的广大

不要闯入

只因琳琅满目的诱惑充斥着欲望

每个孩子啊

愿你如当初一样单纯

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前行

永远

永远没有彷徨

永远

永远不再忧伤

永远

永远像颗太阳

  

【时代散文】

想你(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第四中学 鞠文兰)

想你,隔着飞雪,隔着冰凌,隔着寒冷阴暗的天。

想你,念你,用我的皱纹,用我稀疏的头发,用我四十多岁的积淀。

于是我把自己封存在人生的暮年,出发寻找你,从春天出发,从早晨出发……

那个春天,第一个黎明,新鲜得就如同一只雏鸡刚产下的第一枚卵,似乎还冒着热气,屋外细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可我却找不到你。

后来你说你在田野里,麦苗在春风的怀里打滚,而你在麦苗的叶尖上,历练你绿色的翅膀,我轻轻伸出手去,它却飞走了,原来是一只蚱蜢!我追它到池塘边时迷失了它的所在,忽然瞥见池塘里有一只硕大的蝌蚪,惊慌地游动,多像你闪烁的眸子,可是转眼间他就不见了,我失望而归,但我坚信你已经是一只绿色的青蛙了。后来我赤脚趟进小溪里,一条小鱼倏忽远去,一只小螃蟹赶忙躲进石缝下,我伸手去捉,却什么也没有,我坚信你已经到达大海,或者至少已经离大海不远了,因为大海是小溪的归宿,而你是小溪的精灵。于是我敲开了南郊的一扇门,我坚信你就躲在里面,门缝里是你如花的笑靥,院子里一树怒放的桃花,如熊熊的火焰,原来你在那里,春天就在那里。

就在我低头的一瞬,桃花已经灿白如雪了,这时我才看清那分明已经是梨花了,我的脚下是雪白的花瓣,夏天的风吹着她们四散逃窜,我产生了怜惜的念头,想要收集这些洁白的亡魂,但是风不停地吹着她们,我追赶到池塘边迷失了,眼前是一池的绿荷,清风掠处,红的花,白的花蕾,在叶丛间忽明忽暗,我疑心有一群姑娘在那里捉迷藏。

太阳开始偏西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我潸然泪下,荷叶枯黄了,满池是高挺的莲蓬了,颗颗饱满的莲子,我赶忙逃回南郊,又敲开了那扇门,开门的是一位少妇,她怀里的孩子瞪着好奇的眼眸,院里的树上满是青青的桃儿、杏儿、梨儿……我知道紧跟着秋风就要起了,一切都将成熟,被季节采摘收获,冬天是最后的收藏者和祭奠者……

我站在北风中感慨:青春啊,你为何这样匆匆,一切都仿佛是刚刚过去的昨天,可是我要重新找回你,即使我穿过春,穿过夏,穿过秋,穿过冬也是徒然和枉然……

  

【故事回忆】

中秋,你给的拥抱(郑州市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王 茹)

想起你时,你是那袭直立的影,总记得在教室的窗前透过玻璃凝视我们的目光;念起你时,你是走在身边的树,看似柔弱却为我们遮挡风雨,采撷阳光;忆起你时,你是宿舍前从不停歇的摄像头,盯着我们把阴暗的一楼变得亮堂堂。

还记得刚入学的秋天,不几天就到了中秋节。对于我们这群大部分刚刚1415,没离开过家的孩子来说,更多的是对父母、对家人的思念,所以看着教室里学校发的小月饼,并没有笑容,许多人都哭了。这样的情景,或许你见过不少,但还是眼眶湿润了。我们班当时是师范校园中郑州市学生比例最高的,五十二个同学只有八个男生,大部分都是父母眼中的娇娇女。虽然半个月的军训没有一个人半途退却,全班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当时学校老师在军训检阅时说:这个班的孩子是整个年级最瘦的,但我相信也都是最坚强的。可是这样的月夜,走出教室,月光洒在了我的身上,想起在家过中秋的情形,怎能不触景生情?看着黯然落泪的我站在走廊上,一直被学校称为最强悍的女教师的你,给我一个拥抱,然后拉着我的手回到教室,给我们讲着中秋的故事,渐渐地,大家的情绪都平息了下来,你才把我们送回宿舍,那会儿已经夜里十点了。

后来,我们才知道,你的儿子才刚刚七岁,为了我们,在万家团圆的时候,他也只有过一个妈妈不在的中秋节。

的确,你是严师,很少见你的脸上布满笑意。但你治学严谨、知识渊博,为我们树立了为人师表的榜样。我们班是整个年级要求最严的,也是我们那届唯一的郑州市优秀班集体。从你的身上,我们懂得了如何做人;从你的举手投足间,我们明白了如何做事。还记得你和我们一起背单词,那会儿你说对于你其实挺困难的,因为老了,记忆力不行了,看着年轻的我们,你真羡慕。现在想想,你需要多强大的毅力,作为一个《阅读与写作》的老师,你讲课那么生动,但是却在非自己专业的英语课指导中,你和我们一起探讨。我记得你生病的时候,你丈夫把我们的作文本抱回家中,你一点点批改,从没有耽误过我们一次;我记得你在复习考博的时候,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事情影响我们的学业,课堂依然是谈笑风生,课下依然守在我们的身旁。

后来,你走了,那是我们在师范学校的最后一年。你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真得离开了我们。其实那会儿我还是蛮恨你的,为何就不能再陪我们一年呢?让我们成了浮萍,成了没娘的孩子。那段时间的我们班,每个人都很是惶惶然,这才发现你在我们的心中竟然那么重要,你才是我们的主心骨。你电话说:加油吧,孩子们,我在上海等你们。或许我们无法实现你的愿望,但是我们却坚强了许多,而你,也是我们坚强的动力。有拼搏,就会有收获,不是吗?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这会儿的你,也差不多年近半百了,或许没有风华正茂,但是你对学问孜孜不倦的追求,一直会在我们心中长青。十多年了,我依然清晰地记着你的名字:陈国华!一个很男人气的女人,若放在现在绝对被称为“女汉子”的人。这十多年,你是我想起最多的老师,每当我自嘲老去的时候,我会想起你,若一个人心不老,年龄又有何用?

我又想你了,今晚,不管有没有白月光,你都会是我最美的回忆,都会想起中秋节你温暖的拥抱。

  

大姑(中牟县荟萃路小学 李焕青)

父亲兄妹三人,一个姐姐,一个妹妹。父亲的姐姐我们叫她大姑。在我的记忆中,我不知道大姑的名字,因为大姑早已出嫁,家人也很少提起大姑的名字。那个年代,处于尊重缘故吧,晚辈不知道也不打听长辈的名字,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在我小时候,只知道大姑家的条件特别好。大姑的婆家是富农,家底比较殷实。家里的耕地土质好,产的粮食多,也就是我们农村说的地面好。姑父又在供销社工作,吃着商品粮。记得那时候,谁家的闺女出嫁,自行车、缝纫机是最流行、最时尚的嫁妆。但这两样商品都是按票供应的,要想买到必须有供销社的供应票。所以,很多人托姑父买,姑父也成了当时所说的“中用人”。亲戚圈里也更是高看大姑一眼,谁有什么事都去找大姑,大姑也都是热情招待,尽心尽力地把事办好。

我记事的时候,从大人的嘴里还知道,大姑结婚好多年,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后来从外地领养了儿子女儿,虽然也是儿女绕膝,但毕竟不是亲生。为此她的婆婆就嫌弃大姑,整天有事没事地找她茬,挑唆大姑和姑父离婚。可是姑父也是个有文化的人,加上大姑能干,孝敬老人,两人的关系也很好,就一直没有和大姑离婚。后来,大姑的婆婆老了,眼睛也看不见了,两个孩子还小,一切家庭的负担都压在大姑的肩上。大姑每天要干地里的农活,还要照顾孩子和婆婆。每天做好饭菜端在桌上,然后搀婆婆来吃饭。虽大姑的婆婆还有几个女儿,但都已出嫁,各自一家,只有节气才会来看母亲。但大姑任劳任怨,从来没有说过她们的不是。她们反而对这个大嫂非常地尊重。大姑的孝心感动了婆婆,临终还拉着大姑的手,把她家的传家宝“银元”交给了大姑。

那时候,孩子们都喜欢过春节,我更是盼望着过春节。春节除了能吃上好吃的,还可以挣到压岁钱。因为人们的生活都不是太宽裕,不是所有的亲戚都给压岁钱。大姑不一样,她特别疼我,每年春节她都会给我压岁钱。我印象中最多的是五元钱,可以想象在四十年前五元钱可不是小数。一到暑假,那时的小学生也没有什么假期作业,我都会去大姑家住上一段,大姑把我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总是拿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我,一直到快开学了,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到自己的家。

曾记得奶奶年龄大了,有一次摔住了腰,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母亲当时还是教师,学校里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白天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奶奶,二姑的孩子还小,大姑就担任了白天照顾奶奶的重任。大姑家离我家有十几里的路,由于大姑不会骑自行车,每次都是步行。姑父又不会蒸馍,每次大姑往往天不亮就蒸好一锅馍,然后就往我家赶,路上要走上一个多小时。一进门,大姑就开始忙碌了,给奶奶翻身,做饭,洗衣服……忙碌了一天,晚上还要回家照顾孩子。这样周而复,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照料,奶奶终于恢复了健康。而大姑却累得瘦了一圈。

后来我去外地上学,母亲没有通知亲戚朋友,那时也不行上学请客搭礼。那时大姑父已经从供销社调到了纺纱厂,纱厂的效益也不好,一家的开销都指望姑父微薄收入。可是大姑知道后,就主动送来了二百元钱,说是贴补我上学花销。母亲不肯收钱,大姑说:“你们孩子多,上学花销大,我不能帮多还不能帮少吗?”大姑是第一个给我上学出钱的,也是唯一给我上学出钱的。

现在,虽然大姑去世很多年了,我依然常常想起大姑。

  

陌上花开蝴蝶飞(河北省邯郸市第八小学 李佳平)

早上走到乡间的小道散步,陌上花开朵朵,蝴蝶在花草中嬉戏。我不由停下了脚步,欣赏这美好的风景。我的思绪也飘向了远方。

小时候的我们,走路从来不正儿八经的。好好的路放着不走,却专门爱挑那些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地方走。遇上水洼子,我们踩水洼子;遇到泥块儿,我们就踢泥块;遇到碎砖,我们踩碎砖。我们穿的鞋总是鞋头先破,然后大拇指探出“脑袋”笑着我们。

那个年代,功课并不紧张,记忆中并没有什么家庭作业。放学后,我和邻里的小朋友三五成群,放下书包,拿个干膜,再配上瓜豆酱,挎上篮子就去野地里奔。在田野里,我们边玩边挖野菜,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野花,我们会掐下来捆成一束,拿到手里边走边欣赏。空旷的原野会留下我们阵阵的笑声。

有一段日子我们特别痴迷挖灶台和造房子。到了地里,我们会把猪草篮子扔到一边,我们开始挖灶台,泥堆出台子,泥做出了锅碗瓢盆儿,然后我们会用树枝、软草盖上一幢小房子。我捉一只虫子放在里面,希望这是他的房子,然后再移植点野花、野草,种在小房子四周,一个花香满径的小园子就诞生了。我们看着我们的“杰作”,高兴得欢呼雀跃,寂静的田野传送着我们的欢乐。

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有一个场景,每当我们晚上睡觉时,母亲总会在裤兜里倒出一堆“宝贝”来,小石子、树叶、小花、毛毛虫、芦苇杆、红薯叶,还有蚂蚱蝴蝶之类的小虫子。

行人的招呼打断了我的思绪。时光一去不复返,欣赏着周围的美景,感叹时光流逝如此之快,唯一能做的是好好珍惜当下的日子吧!

  

风雨同行(黑龙江宁安市宁安镇中心校 孙 雪)

雪儿是首歌,由飘舞的雪儿花谱写那一串串灵动的音符。伴着我们、一路同行。                                                   ——题记

相逢是缘,悠然手相牵。大千世界里,我有幸遇到了你们。从此手牵着手,一路同行。

那是个风雪天。雪儿花漫天飘舞着,纷纷扬扬。能见度很低,我们的车不小心已熄火。这时对面开来一辆客车,满心希望客车上的人能帮我们推推车,可惜就没一人下了帮忙,又看不见路边在哪儿,后来司机下了探探路,让道而行。当时那个气啊:这车里难道说没有一个是自己班的家长吗?唉,那么多学生再等着我们去上课,下车吧,推车!

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车推走了。可我们已经是精疲力尽。当我们走进教室那一刻,孩子们都站起来说:老师您好!老师您来了!一定冻坏了……

孩子们的问候淹没了路途中的不悦,天很冷,却感受到无边的温暖……

来自不同学校的三个陌生人就这样走在了一起。有你们,我才学会坚强。成长的路,坎坷不平,我走的好艰难。一切不再一帆风顺,成功来得那么不容易。望着自己曾经的付出,眼角有丝湿润。可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你让我擦干眼泪,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在付诸行动后,享受成功的喜悦和硕果的甘甜。这一刻,我知晓了生活。

有你们,我才变得更快乐。你们充满活力,带我走过一个又一个季节,让我领略了无尽的美。在你们的引领下,我读到了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凌云壮志和狂放不羁的豪迈;品出了易安“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惋与惆怅;也追寻到了梅的傲世、莲的自洁、菊的隐逸……那领略到真正的美的一刻,我感受到了文学的价值,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呵,又是一年达子香花开。那艳丽的粉红与欲滴的绿形成鲜明的对比。风瑟起,雨后的果林又飘起了一阵花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飘散的花瓣,落在我的心海,荡起微澜。恍惚道,我们共同工作生活三年。

时光易逝,每当看到漫天的大雪,当年推车情境又历历在目。虽已过去很多年,虽有诸多的酸甜苦辣,但仍感受的到风雪中我们同行的喜怒哀乐……

  

【生活随笔】

家父的“小菜园” (濮阳市第一中学 张玉杰)

当初,为了方便,家父选择了住一楼。窗外有片空地,宽不足丈余,长约十二、三米的样子,成了耄耋老人劳动耕耘和休闲的乐园。

如今,小菜园虽说不大,可瓜果蔬菜却长的郁郁葱葱。春天里有菜籽、蒜苗、菠菜和莴苣等蔬菜,特别是菜籽苗和莴苣叶蒸着吃,那可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夏天,黄瓜、豆角、茄子、辣椒、白瓜等蔬菜一应俱全。秋季,有白菜、萝卜、南瓜和红薯。常言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俩口一年四季都有吃不完的天然、绿色、绝对环保无公害的时令鲜蔬,还时常打电话让孩子们去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与超市里同类蔬菜的价格贵贱无关,看着新鲜,吃着放心。比如:今年大蒜丰收了。每个孩子一兜,人均有份。当然,自给自足都吃不完的菠菜、黄瓜、茄子、豆角等,那更是随去随摘……

人老了,活动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劳动不仅能满足他们老有所为的生理需求,获得颐养天年的愉悦和快乐;而且还能使其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从播种、除草、施肥(草木灰)、浇水,到收获,春夏秋冬总有忙不完的活,周而复始,付出的是辛劳,播种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喜悦,小菜园成了老人的一种精神寄托。这恐怕就是人们所说天伦之乐吧,这不正是老人想要过舒适安逸的理想生活吗?

  

又是一年农忙时(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朱 捷)

每逢中秋,就到了农民收获的季节。很多人都在享受愉快的中秋假期,可农民们此时却在田间地头劳作。我爱人的老家在乡下,趁着中秋走亲戚,我也会来到田埂给岳父一家帮忙。

前年岳父种的是花生,那一年我记得特别清楚,国庆前后一直阴雨不断。花生熟了以后,犁地的机器根本开不进去,花生就在地中被雨水泡着。这可把老丈人愁坏了。眼看着十几亩的花生就要出芽,那年的收成一定不好。今年就不一样了,今年种的是玉米,而且天气还不错。趁着这几日晴好的天气把玉米杆砍断,然后把玉米棒子一个一个的掰下来。不是什么耗费体力的工作,但玉米的叶子有锯齿,所以,割了手生疼。农民的工作真的是很辛苦啊,而且有时劳作了一年却依旧被恶劣的天气破坏。到最后,导致颗粒无收。为了赶在晴好的天气把活干完,有时全家都要上阵,不得不忙到深夜。这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农民虽干着最辛苦的工作,可是农民的要求却并不高,只要能吃上饱饭,只要能让日子有盼头,那么就再也别无他求。这是多么朴实的一种情怀啊!

  

雨中遐想(郑州市文化路第三小学 徐艳琴)

不知道为什么,对雨一直有种近乎痴迷的爱。特别喜欢在雨中淋雨的感觉。每到下雨的时候,总把自己淋得湿淋淋得才罢休。我的这一习惯,不知不觉间也影响了女儿。一到下雨天,她就吵着、闹着让我带她出去玩。

这两天,小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闷热的天气因为小雨的到来,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再也不用打开空调,承受空调带来的刺入肌肤的凉气。整个空气也顿时清新了很多,让我的心情也为之一喜。

开学的日子逐渐临近。心也开始不平静起来。既喜欢暑假悠闲、舒心的散漫生活,也喜欢开学后充实、有规律、充满挑战的生活。但,两者肯定是不能够兼顾到的。

开学了,又将面临一个新教研组,又将面临一个新的磨合期。我将迎来新的挑战。充满挑战的生活,是有意义,更是有趣的。我喜欢不断创新,不喜欢一成不变。

开学了,女儿该上二年级了,想来,可真快呀!看着女儿不断蹿高的身材,听着女儿越来越流畅的表达,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女儿长大了。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天。一天,我都没有出门。做饭、吃饭、看电视、看电脑、看博客……

  

忙碌的一天(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 吴天真)

我所在的工作岗是图书流通,主要为读者借还图书。我们最忙碌的季节是期末和期初,像农民春播秋收一样,忙碌的季节性很强。

今天上午刚到岗位,还不到八点钟,还书的读者排着长队蜂拥而至围着还书窗口,书本源源不断向我们涌来。我,手不离扫描仪,眼不移显示器,一本本书从手中悄悄滑落。同时,还要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口干舌燥。借书和上架的工作人员也是马不停蹄的工作,我们都是超负荷的运转。我们的工作岗技术含量低,只需要我们的热心耐心和细心,热情为每一位读者服务,将工作中的失误降低至零。

一天下来,我们统计今天的工作量相当于平时工作量的四倍,我们忙的充实又疲惫。下午下班前,趁读者少一些,拍几张图拍,让博友们了解一下我们工作的性质及岗位忙碌情景。

  

【教育随笔】

微笑(鲁山县琴台第一小学 曹秋惠)

微笑是甘露,滋润人们的心灵;微笑是阳光,照亮心灵中每一个阴暗的角落;微笑是春风,吹醒心灵的每一方土地;微笑是绿茶,荡涤心灵的每一块净土。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起来给自己一个微笑,让自己带着一天的好心情,出门读书,这样的学习效率会更高;晚上读书回来给自己一个微笑,祝福自己做一个甜甜的美梦,把每一次归结为尝试,不要自卑,每一次取得的成绩,想象成一种幸运,不要骄傲。给自己一个微笑,打开心胸阳光不请自来。

学习需要微笑。记得有一次:我在校中软笔书法获得了令我满意的成绩二等奖,我给自己一个甜甜的微笑,这种微笑对自己是一种鼓励,是一种鞭策,同时也告诫自己不要骄傲;有一次:数学考试考砸了,心情十分郁闷、沉重,整天无精打采、垂头丧气,而且抱怨学习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太多的磨难,但抱怨、后悔又有什么用呢?请给自己一个微笑,让自己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振作精神,从头做起。生活也需要微笑。五十四个同学天天在一起生活,难免会产生误解和摩擦:中午,陈奕飞写作业时把我最心爱的圆珠笔弄坏了,我火冒三丈,心想:下次再弄坏了,我非让他赔我的笔不可!因为这件事,我好多天没理他,可后来想想我也有错,我就冲他微微笑,我和他也和好如初。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扫清了彼此的顾忌。

微笑如一缕春风,微笑是一剂振奋人心的强心剂,是一颗使人舒畅的舒心丸。用微笑面对自己的人生。

  

【听读观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河北省望都县城内小学 张蓝碧)

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于是我开始用审视的目光看我和周围的人,我发现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大多数老师整天都忙着批改作业、教育孩子、上课、听课,几乎可以说从没有看见谁煞有其事的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在阅读。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大多数老师竟仍然以可怜的老本,努力支撑维持着现状,其中包括我自己,可悲!

也许我说得尖刻了点,因为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开设多样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时间读书,难怪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大声呼吁:要构建一个书香社会。冷静下来一想,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老本”够用吗?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吗?我们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什么?我们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

一位语文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语,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读书吧,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可以一生追求;读文学,可以让你有文化底蕴,读历史,可以让你洞悉一切,读生活、读人生,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老师们,你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你不读书,怎能让你的学生与书为友?

请记住,每天一问:“今天我读了没有?”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