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1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1100
发布时间:2021/8/3  阅读次数:276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110017篇)

202183日)

  

【诗词歌赋】

奥运人生(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记忆的黄裙子(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祝贺中国队夺十四金(二首)(中牟县韩寺镇二小 花传盛)

老有所为(新韵)(西平县教育局 王相彬)

健康中国舞起来(西平县教育局 王相彬)

诗二首(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时代散文】

洛水行(河北省邯郸市第六中学 矢车菊)

又看到了“挑山工”(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 冯廷来)

【故事回忆】

怀想我们当年的早晚自习课(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食堂(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李 倩)

伴着泪水的午宴(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实验小学 裴文利)

【生活随笔】

救豆苗于水深火热之中(汝南县第六小学 田 敏)

如山的父爱(汝南县第六小学 熊方丹)

从淡泊名利的居里夫人说开去(山东临朐冶源小学 夏 雨)

【听读观感】

读书+反思=成长(汝南县东官庄镇中心小学 张丽珍)

  

【诗词歌赋】

奥运人生(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四年的等待

亿万人期盼

一次又一次

奏响国歌

一遍有一遍

升起国旗

一浪高过一浪

欢呼声

激动不已

曾经的情景

场面又清晰

浮现出来

拼搏奉献

畅想奥运

畅想人生

202181

  

记忆的黄裙子(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想起黄裙子

就看见那个女孩

阳光下的天中山

耀眼的金黄色

一蹦一跳地

朝着我走来

那金黄的

在她身上飘

像银杏叶

一样清纯

  

黄裙子喜欢汪国真

喜欢琼瑶

一次次的不期而遇

相视间莞尔一笑

轻轻地挥手

淡淡地离开

脸上的微笑

美好的回忆

永远埋进心底

夜深人静

独自享受着

回忆的苦涩与甜蜜

202182

  

祝贺中国队夺十四金(二首)(中牟县韩寺镇二小 花传盛)

中国军团气势宏,国歌嘹亮战东瀛。

每天捷报传新喜,华夏人民好悦情。

妙曼身姿溅水花,齐心接力冠军拿。

青春绽放升旗美,载誉归来四小丫。

  

老有所为(新韵)(西平县教育局 王相彬)

矍铄一翁酷爱诗,亲朋耍笑样如痴。

聚餐即兴吟得句,梦醒披衣恐写迟。

三九《冬阳》舒展手,中伏《夏雨》爽心思。

莫说君不将福享,笔底生花睿者知。

注:《三九》、《冬阳》都是所写诗的名字。

  

健康中国舞起来(西平县教育局 王相彬)

——写在全民健康日之际

神州十亿人人舞,锻炼强身套路熟。

朴素秧歌场院里,豪情腰鼓市街头。

青年追梦学芭蕾,老辈传习抖响竹。

明月入怀歌盛世,阳光万众竞风流。

  

诗二首(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七绝】为新林伉俪题照

沩山避暑觅清凉,比翼双飞影颉颃。

不是新冠疫情扰,住他几月又何妨?

【七律】奉和叶公周公《河南七月》

雨逞淫威突袭来,库容暴漫水湍回。

谋惟稳定强行堵,披露伤亡颇费猜。

若是官僚如鹤警,或应黎庶免鸿灾。

华胥一梦成虚幻,忍听河南七月哀。

  

【时代散文】

洛水行(河北省邯郸市第六中学 矢车菊)

星期天,闲暇无事,吾与绿衣使者、东驰西就、杜逗乐沿洛河采风。出城里许,看城东屏障,开山劈石,人来车往,尘土飞扬,不见天日;望脚下洛河,沙船轰呜,人声鼎沸,鱼虾悲咽,山川无光。当年之秀丽景色,己满目苍夷,昔日之一河清水,己浊浪滔滔。叹官吏小民,将何以愧对后人。沿河东下,水愈清,浪愈急,山皆秀,岭皆险。众曰,山水皆可入画。河两岸,奇山峻石、苍松翠柏,有如仙境。岸柳之中,几块农田,烤烟玉米、大豆高梁、春花秋实、收获在望;农家小院,掩绿树之中,白墙红瓦,极具诗意;柳下钓叟,浣衣村妇,戏水顽童,别样风景;天鹅疾飞,鱼翔水底,野鸭觅食,令人陶醉。河水时如平镜,时如奔流,亦多见深潭,风生水起,一幅绝美画卷。同行数人,皆称仙境,纷纷拍照,欲将洛河之美,收于镜底,传于后人。余独想,至美者,洛河之山水,至爱者,吾之故乡,志同者,吾之摄友,怀执著之心,人间之爱,徜徉于大美商洛,将商山洛水之美展现于世人眼前,亦为宣传商洛,赞美商洛尽绵簿之力。车至灵口,月挂中天,其色如昼,略有饿意,随置酒肉于石上,尽醉而归。

  

又看到了“挑山工” (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 冯廷来)

今晨看央视,又看到了泰山的挑山工。电视里播放的是一九八二年修第一条空中缆车的情景,那么大的设备,直升机都运不上去的部件,近百人在一位老挑山工的统一指挥下,从山下往山上抬。那条缆车,就是那样修起来的,让人怎敢想象?可那是真的。

我第一次登泰山,是一九八五年。那年暑假,承蒙企业领导厚爱,与几个老同志公费旅游。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知道旅游是怎么回事。我们的目的地是山东,从兖州下车,一路游过去,终点是青岛。也就是那一次,大山东深深地种在了脑海里。那是个海洋一样的地方,文化积淀厚重到无法想象。而泰山,无疑是印象最深的。就在那次爬山时,知道了还有一种劳动者叫“挑山工”。让我心里震颤的两个见识,第一个是山东泰山的挑山工,第二个是甘肃靖远煤矿看到的“煤黑子”。那两次让我知道了我穿得干干净净,在办公室工作是多么幸福,我应该感到满足。

在登泰山的路上,不时会遇到挑山工,很快地,被我们摔在了后面,一会儿,又见几个,他们在往山上运砂石。他们光着膀子,一条扁担两头固定两袋子沙石,扁担就在肌肉上,斜着步子往上走。到十八盘时,他们速度很慢,上几阶,要站住换肩膀,明显地看见,肩上的肉被扯向了一边。上百斤的砂石,两只肉肩膀,我想象不出他们承受的劳苦。那些挑山工,是我见过的最辛苦的劳动者,甚至是我心里的一道伤痕。

今天从电视上又看到了他们,看到他们往山上抬缆车设备,全是光着膀子、肩膀上压着抬杠的男人。我第一次坐缆车,就是一九八五年,我们步行上了泰山,下山时坐缆车从蓝天门道中天门。我当时很享受坐缆车的感觉,却没想过那缆车是怎么修起来的,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不知道,今天知道了。泰山,泰山的挑山工,我要说,泰山的地质奇观是大自然创造的,泰山的传说,建筑,石刻等人文景观是统治者与文化人创造的。那些人文景观被人们瞻仰,赞美,记忆,而一代一代的挑山工,他们呢?他们被隐到了历史的后面,观赏泰山美景的人们,谁会想起他们吗?现在被记起,放到电视里,他们才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我们最不应该忘记的,就是那些最辛苦的劳动者;在泰山,最该记住的就是那些挑山工。从某种程度上说,泰山文化,是挑山工的汗水筑起来的。

我很荣幸见过那些挑山工,很荣幸见识并且享受过他们创造的文明。今天在电视里看到他们,让我又想起了纤夫,他们都是被生活的磨盘研磨的生灵,他们不过是想挣几个钱养家糊口,可为养家糊口付出那么繁重的劳动,也会让人感到伤感。今后在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纤夫与挑山工了,生活的美好将伴着每一个人。但我们不应该忘了挑山工,不应该忘了最普通的劳动者,要认识到他们辛苦劳动的伟大意义。

  

【故事回忆】

怀想我们当年的早晚自习课(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晚饭后,到学校去接上晚自习的儿子,发现校门口真叫一个热闹:大门前的一条柏油马路两边,被熙熙攘攘、挤挤扛扛的接孩子车辆和家长给占领了,鸣笛、说笑、叫喊,乱糟糟一片,将这本该是宁静的书香之地硬是变成了喧闹的菜市场。家长们有的优哉游哉地说笑着、谈论着,有的扣着手机面带微笑,任时光在不经意间于指尖流逝。

现在的孩子真的太幸福了。上下学,尤其是夜自习,他们都有家长来接送,甚至有的学生家距离学校仅仅几百米的路程,家长依然是车接车送,让孩子享受着专车接送的优厚“待遇”。有的学生家在乡下,但是家长说学校住室没有空调,这大热的天怕孩子受罪,便开着车晚上来接,翌日一早再开车送过来,往返数十里,为孩子创造了家长所能给予的最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遥想自己当年上夜自习的情景,则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2002年秋季,我开始上初中。大约开学一周后,便开始上夜自习了。那时的我,一天要从家到学校往返四个来回:早晨起来到学校上早自习,早自习放学回家吃早饭,早饭后去学校上课,中午放学回家吃午饭,午饭后去学校上下午的课,下午放学回家吃晚饭,晚饭后回校上夜自习,夜自习放学后回家睡觉。从家到校短短的三四里地,我一天骑着破自行车跑八趟,三十多里路程。最深刻的感觉,就是累,晚上回家倒头便睡,第二天清早还在甜蜜的梦中,就被家长喊起来,揉揉惺忪的双眼,迷迷瞪瞪地骑车子去上早自习;最难忘的感觉,就是饿,一天到晚跟饿狼似的,总是吃不饱,早饭吃三个馍,午饭三碗面条,到半上午或半下午,甚至夜自习时还是感觉饿,到家还得吃点剩饭算是夜宵了。

夜自习,一般都是在教室里写作业做题。最喜欢的是夜自习时开班会,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大家参与班级管理,纷纷发表意见看法,让人很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和荣誉感。比如,关于班级纪律,如何奖惩,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是罚钱还是罚扫地,或者当众做检讨,大家讨论的激情四射,争论的热火朝天。最乐意参与的还是谈感想,基本上每次月考之后,班主任都要组织召开一次专题班会,让同学们总结经验教训,谈本次考试的收获和体会,还有今后的努力方向。大家充分准备,全员参与,自己上台讲心声,或坐在台下听别人发言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对自己的得失进行反思,进而提高自己。当然了,最开心的还是演讲比赛,台上的同学表演着、声情并茂地讲说着,台下的观众掌声鼓励着,大家乐乐呵呵的,一堂课被欢声笑语充盈着,甜进了记忆深处。

到了初中三年级,由于升学压力与日俱增,夜自习里,同学们多是走进了题海里,失去了往日的生动和惬意。教室里六十多人,听不见谁说话的声音,只能听到做题纸与笔亲密接触的“沙沙”声,还有那俩已到晚年的破风扇老牛拉破车般“嘎吱嘎吱”声。后面的黑板上写着“距离2005年中招考试还有()天”,这一行字是令人揪心的。每次进了班,往后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它们,在时刻提醒甚至是警醒着我们:“该努力了,不要再等了!已经没有时间了,加油!”初三上学期还好受些,升学的压力不是太明显,等到了2005年春季开学后,比学赶超在教室内成了主流,模拟卷子一页一页地发、一份接一份地写,写的头昏脑涨、四肢乏力。每到此时,我总要打着去上厕所的幌子,走出教室,到水管边冲洗一下头脑,让自己清醒一下。

夜自习放学回家,要是赶上月色,那是最美的了。月光下,同村或顺路的同学骑着洋车子行进在乡间的小路上,村野的风一刮,身上凉凉的,对于我们这上了一天课的学生来说,是惬意的。风吹月光“浴”,大家有说有笑的,暂时忘却了一身的疲累与不安。有时庄稼地里还有人在收庄稼,机械声嘈杂,若在平日里是令人生厌的,而此时却给了我们许多的安全感,让人心存感激。许多时候是月黑之季,我们不带手电筒或矿灯,一出校门就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凭着直觉,骑着车也能摸黑回家。这路,一天跑七八趟,早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小伙伴们常说:“咱闭着眼也能摸回家。”

我印象最深的是,冬天夜自习回家。下了一地的雪,天寒地冻,没法骑车子,小伙伴们只好在放学后于大门口集合,然后地下走回家。鞋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响,哈一口气就是一股烟,由于天太冷,大家都嫌冻脚,便加速度前行。通常是走到韩集镇北街,路程过半,人就热了,身上已经能感觉到汗意了,用手擦擦,果然脑门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汗。于是,大家便放慢了脚步,朝着似乎能看得见的村庄走去。满眼都是白茫茫的,天与地之间没了界限,连成了无垠的一片。

初中时,由于三姨家距离我们学校较近,大约有里把地,所以父母让我到俺姨家住。整个初中时期,我大约有六分之四的时间,是在三姨家住的。这可以让我少跑不少路。每天夜自习回去,三姨屋里总还亮着灯,这灯等我锁好过道门,进了自己的住室开了灯后才灭。我知道,俺姨和姨夫是在等着我回去,无论是什么季节、天气,他们均是以这样的方式关心着我。我洗脚钻进被窝,往往还得看会儿书,这时三姨的声音传来:“盼盼,还没睡吗?睡吧,明天还得早起。”我忙说:“好的,俺姨,我就睡。”翌日五点多,定的闹钟响起,瞌睡虫般的我迷迷糊糊地坐起来穿衣服。由于瞌睡,有时候我坐在床上,背靠着墙又睡着了,这时俺姨又提醒我:“盼盼,还没起来吗?别晚了。”我忙一边“好”着,一边下床。

走出院子,外边的天还没亮,我就那样摸黑走着。一阵寒风袭来,迎风流泪的毛病又犯了,泪水像细雨一般,只好一边擦拭着一边往前跑着。正在此时,学校喇叭播放的《同一首歌》在上空回荡,让我感到欣喜,这歌声我一连听了三年,每天早上一打了起床铃,就响起来了。走在路上,听着这歌声,仿佛间我已经迈进了韩集中学的校园,坐进了教室里,敬爱的班主任韩老师也已站在了教室门口,看着他的学生一个个陆续到来。

每年过完“五一”劳动节,还剩一个多月就该放暑假了,因为天气炎热等原因,这一个多月除了毕业班的同学,初中一二年级就不用上夜自习了。下午放学后,我有时候直接回家,有时候回到俺姨家。这没有夜自习的晚上,我是无比快乐的,到家吃饭后洗洗澡,就开始在台扇下,就着一盏灯阅读课外书。初中三年,我将杜查理的《拿破仑传》、二月河的《康熙大帝》、唐浩明的《曾国藩》、溥瑾的《嘉庆皇帝》、《古文观止》等书读了两遍,此外,贾平凹的小说、鲁迅的文集、外国文学名著也读了不少。这些书,都是在学校门口或附近小书店买的,很便宜,但是大多是盗版货。尽管盗版书内容错误不少,但是,我仍然如饥似渴地吮吸着里面的知识营养汁液,如痴如醉。并且,在没有夜自习的晚上,我就着台扇扇出的轻风,在橘黄的灯光下开始了写作,根据自己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编故事、写小说,现在翻来看看,发现也粗具了小说的雏形,尽管是那么的稚嫩和粗糙。初中一年级时,我竟然不自量力,写起了长篇历史小说《风雨江山》,讲的是南朝刘宋、南齐之际的历史故事,人物大多是真实的,但是故事基本上全是胡编乱造的。写了两年,到2004年暑期写完了,2005年春季先后往省城和京城两家出版社投稿,均遭退稿。见此,我反思后深知能力有限,就收了所谓的“作家梦”,安心好好复习,备战中招考试了。

说起早自习,其实,早在上小学时我就上过早自习。1994815日,是我上小学的第一天。那之后不久,就开始上早自习了。那时我周岁是6周岁零7个多月,虚岁已经8岁了。每天,天麻麻亮,我就被父母揪起来,背上母亲用废旧衣服改造而成的书包,跟着村里的大孩子一起去学校上早自习。无论再怎么瞌睡,只要一上路,跟着大家伙往学校跑,就被风给吹清醒了,也精神了。

记得有一年初夏雨水大,上早自习的路上,天还没亮透,我们十几个小伙伴水蹚着蹚着就灌进了胶鞋里,不一会儿水就漫过了膝盖。走到三岔江(江,读上声,这里是水沟的意思)的时候,我们停下了脚步,因为这里以前淹死过好几个小孩,前几天邻村的一个小孩也在这淹死了。我们很害怕,尽管谁也说不清淹死到底是怎么的可怕,可大家谁也不想被淹死。但不往前走又不行,因为怕上学去晚了,老师该惩罚了,“留客”——就是早饭不让回家吃,就在教室里加班背书——的可能性极大。于是,我们十几个人手牵着手,呈一条直线,凭着往日走路的经验和直觉,向前小心翼翼地蹚水过去。蹚着蹚着水,我感觉到了自己前面那个人的手在发抖,我知道他害怕,可是谁又不怕呢?很快,我也颤抖了,后边的人也抖了起来。十几个人吓得一起发抖了。不过,好在我们都安全地度过了这可怕的三岔江,顺利到达了学校去上早自习,且没有迟到。

上早自习最怕的是秋季刚开学,因为地里庄稼都还没收,玉蜀黍、秫秫、芝麻“人高马大”的,到处是青纱帐,平时就显得窄浅的小路被它们侵占了不少地盘。这时候,天昏黑着,走在这样的小路上,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的,着实骇人不浅。有的大孩子还故意提前藏在庄稼地里,等我们来到,便发出鬼魂一般的吼叫,这恶作剧吓得我们拔腿便拼命往前跑去。收了秋,地里平阔许多,上早自习时,我常常望着地里的芝麻个子突发奇想:这一棵棵芝麻腿都被削尖了,若是跟电影里面打日本鬼子那样,将这削尖的棵棵芝麻秆当做箭矢,去射击小鬼子该多好啊!能节省不少材料呢。

到了学校,一节早自习主要就是背书,语文老师端个大茶缸子坐在讲台上,会背课文的同学陆陆续续上前背。若是到放学了,谁还不会背书,那可就坏了,得“留客”。要是上午还不会背,那么中午还不让回家吃午饭。所以,我只要一进校园,尤其是进了教室,就害怕,唯恐不会背书被老师“留客”了。正因为如此,往往不等早自习上课铃声响起来,我就开始背书,其他同学见此,也纷纷扯着嗓子念起来。所幸的是,我上小学期间,没被留过一次客,每次都能“全身而退”。现在想来,也许正是因为小时候背了许多课文,牢记了许多古诗,才使我爱上了阅读、写作,爱上了文学吧。

最受不了的是小学时冬天上早自习,天寒地冻、滴水成冰。20世纪90年代,中国北方的冬季,比现在冷得太多了。手脚冻得通红,甚至被冻烂流水,都是家常便饭。走路的时候脸上虽像被刀子切割一样疼,但至少身上还暖和,有时还出汗。可等一坐到四面透风、屋顶见天的教室里背书,浑身上下都冻得发抖,上下两排牙直打架。纵然如此,我们仍然会苦读苦背,直至背得滚瓜烂熟。我至今犹记得,1994年严冬的一天大雪纷飞,早自习班里没老师,学生来的也不齐,只来了十几个学生。大家实在是冻得难受,就把桌子拉开,留出中间一个大空,将各自写完的作业本撕下来,用火柴点着,围在一起烤火。那难得的火光,是那样的温暖、明亮、可爱。

正在此时,年近花甲的数学老师王春茂端着个搪瓷茶缸子进来了,大家面面相觑,顷刻间一哄而散,回到了各自座位上。王老师见此,将茶缸子往讲台上一墩,指着几个个子稍高些的同学喊道:“恁几个跟我出来。”

大家一听,心想坏了:老师见人未经同意烤火,要惩罚人了!看来,今天谁也别想回家吃早饭了,这个客是留定了!

他们走后,剩下的同学炸开了锅,议论纷纷:“乖乖!这回咱可去球了!”“是呀,非留咱客不中!”“留客不怕,又该拿枝条抽咱的手了,这手早就冻肿了……”

我们还在议论,教室的门被从外边推开了,立着进来了一捆玉蜀黍秆,再仔细一看,原来是王老师搂着它——王老师个头不太高。后边跟着的几个同学,有的抬着玉蜀黍秆,有的抱着树枝,有的抓着一把麦秸。老师把麦秸点着,引燃了玉蜀黍秆和树枝,我们围坐一圈,烤着火读书、背书。没有任何人督促,我们的读书声更响亮了,响亮里还充满了力量和信心。

由于底子薄、基础差,成绩不理想,一直留级,我到2000年秋季才上小学四年级。到了这年冬季,学校通知我们,早自习不再上了。这小学的早自习,我上了六年多了,2002年秋季上初中,早自习上了三年,到2005年上大专,坚持上了一学期正规的早自习后,学院通知说早自习以后自由安排,就是不强制了,上不上自愿,但我一直在坚持上,只是时间上自由多了。读大专期间,中文系的夜自习,我多是心无旁骛地读书、写作,教室距离寝室楼百步之遥,已无风寒之苦,条件要好许多。而现在的学生,各方面的条件更是好得让当年的我们不敢想象,所以他们就更没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争取进步了。

  

食堂(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李 倩)

还没走到家,老公就打来电话:“晚上吃什么呢?”“喝风!”我没好气的回答,“嘿嘿,要不咱们还去黄淮学院吧?”我无奈的叹了口气:“好吧,只要你不烦就行!”

民以食为天,吃饭这事儿,谁能避免呢?我觉得身为中国人,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别的原因都不提,就单单是各种各样酸甜苦辣的食物!而中国的食堂如同一棵枝繁叶茂,根基牢固的大榕树,稳稳地盘踞在一方。好吃不好吃吧,反正是养活了一大批又一大批的人们!

一说起食堂,能让人立马联想到的就是巨锅、大勺,甚至宽到有些夸张的大铲子;还有就是一大盆一大盆多而不精的馒头、面条和分不出有多少种混炒在一起的蔬菜。再往下想,应该就是你挤我拥的人和叮当作响的餐具声。难怪很多人一提起食堂就是摇头叹气外加嫌弃的表情。尤其是我的爷爷这一代人,更是深痛恶决。奶奶曾不止一次说她现在胃不好就是大锅饭给吃的!

可是偏偏到了我,一说起食堂和大锅饭,不但觉得温暖美好,甚至过分地想一日三餐都往有食堂的地方跑!

初中是第一次吃食堂,也是最简陋的食堂,全校四百多人,就一个食堂,所以一到吃饭时特别地拥挤。有一个词叫垄断,一碰上这个词,一面是得意洋洋,抬头挺胸;一面是委曲求全,垂头丧气。我觉得当时包食堂的和吃食堂的就是这两个极端面。正因为如此,想要承包下学校的食堂,肯定是费了不少力气,下了不少血本的。及至事成之后,所有的成本都得从中赚回来才是。也许这就是食堂饭菜差的原因之一。

大锅饭难做,能熟透已经很不容易了,想美味的确有点困难。这道理,谁都明白。明白了又能怎样,不还是照样一边吃着一边抱怨着然后再期待着下一顿会有所改善吗?七其实它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也有好吃的种类,比如馒头。这食物大气,喜欢热闹,只有大笼、大锅、大火,才能够让馒头的身体特别地伸展开来。尤其是刚出锅的时候,又煊又香,光是闻着就能让人滴口水!这样的馒头,配菜吃都是多余的,夺味儿!

我们初中的时候,食堂最好吃的就是馒头。为了省劲儿也为了赚钱,馒头不是圆的,而是一条长长的面胚上用刀划出浅浅的痕迹,两个划痕中间就算是一个了。因为它比普通市面上卖的馒头要小,所以我们每次买,从来没有买一个的,至少得买两个,男生就得三个或四个了。不知道是因为饿还是真的好吃,直到现在我都觉得那是最香最好吃的馒头。

馒头好吃,但长期吃的话还是有点烦的,再说了,不吃点菜怎么能行呢?可初中的食堂里,早上时间紧,做菜有点麻烦,夏天还好一些,凉抖一大盆黄瓜和豆角都可以,冬天就不行,得热的。大多数情况下食堂早上卖的都是头天晚上的剩菜,除了咸再没别的味了,不受欢迎。更让人恼火的是如果当天早上的菜卖不完,那铁定中午的面条里会出现这些菜的影子,可真是食尽其用,浪费可耻啊!

除了馒头,早上最受欢迎的就是胡辣汤了。这应该是所有河南人都喜欢的一道美味 。虽每个地方都有,却都能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别看我们那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可胡辣汤做的也是香浓可口,堪称一绝,深得小城人的喜爱和推崇。学校的胡辣汤自然比不了街上的,但也有模有样,汤里面海带,粉条,豆皮丝和花生米都有,就是没肉丁,即便如此,在我们眼里已经很不错了。况且那味道的确可圈可点。因为成本太高,又不能卖太贵,小气的食堂一个星期顶多也就做两次,每次只做一锅,去晚了就买不到了。因此,有胡辣汤的早晨,总是让人兴奋又期待的,往往铃声还没落,食堂窗口边已经排上队了。

有一天晚自习,一位同学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说食堂里正在蒸大包子,大家一下子就躁动起来了。我们的自习课不像现在,老师不会一直守在班里。几个男同学一听马上就溜了,没多大一会儿,他们怀揣着大宝贝一样,猫着腰回来了。瞬间,教室里弥漫着包子的香味,谁还有心上自习呢!其他同学也馋,却不敢明目张胆地去食堂。好不容易挨到了下自习,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呼啦一下子都往食堂跑。原则上过了饭点儿是什么东西都不卖的 ,包子可是师傅们图省事为第二天早上准备的!不知道是被我们逗乐了,还是师傅们从心底里也心疼我们这帮学生娃,竟然破例卖了。本来只有我们一个班,后来口口相传,好多同学都禁不住诱惑,纷纷来买包子啦!老师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怪我们。那个喷香的晚上,如同一朵永生花,始终鲜艳的绽放在我们那一届好多人的回忆中!

高中的食堂就很牛气了。平常的日子是食堂,重要的日子就变成了学校的大礼堂。作为一所重点高中,学生多,食堂也不赖。饭菜不但多,而且种类较全,早上光卖馒头的就有三个窗口:花卷、包子、油饼;卖稀饭的也有三个窗口,大米粥、八宝粥、小米粥和鸡蛋汤;卖菜窗口更多些,都是应季蔬果,并且有总有几个带点儿荤腥。

我觉得人真的是不能惯,一贯就得瑟,就挑三拣四 。拿中午来说吧:米饭,炒菜,蒸面,汤面,偶尔还有捞面,炸酱面之类,已经够齐活的了,可我们还是嫌东嫌西,说这个不够咸,那个不够甜,还常常觉得食堂里的饭寡淡,舍不得油,宁愿去啃方便面。

大食堂的旁边有七八间学校允许出租的小门面 ,全部被卖饭的承包了。想吃什么,人家给做什么,一饭一价,只要你说得出,人家就做得来。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小的饭店,只不过不对外经营。我们称之为“小伙”。价格贵是肯定的,可学生们就吃这一套。在那里,就算是一碗简单的鸡蛋方便面,我们也觉得美味无比,更别说偶尔点个小炒什么的,除了心理上的作用,难道还有别的解释吗?

高中食堂虽好,但有一点,就是卫生无法保证,米饭里的砂子,面条里的小昆虫,还有菜里的不名物,简直让人反胃到家。这种事情当然不能常有,但只要你有过一次类似体验,得,你铁定会记好长时间,甚至一直忘不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因为这一点,差点阻断了我对食堂所有的好感和念想。以至于到高三时,我几乎不去食堂了,连饭票都没买,除了心理有阴影,也觉得挤来挤去太浪费时间。不吃食堂就只能吃方便面,结果直到现在,我一看到方便面有觉得难受!

到了大学之后,那食堂,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它的所有印象。哪里是食堂,简直就是美食一条街嘛!你看看那一块块招牌打的:陕西哨子面、岐山擀面皮、秦都米皮、杭州小笼包、姐弟俩土豆粉、咏哥麻辣烫、杨杰三大盘鸡……竟然连广东肠粉都有了!这还是一座普通大学吗?那些重点大学的食堂,该有多牛气呢?那些天生吃货们,就算是为了这一口,也一定要努力学习才是呢!

已经拥有的总是不知道珍惜,这么大的食堂,这么多的饭菜,我们却还想着到外面去吃点不一样的什么。挨着学校是一个大大的菜市场,说是菜市场,卖菜的不多,卖小吃的却不少,而且围着市场一圈全是小饭店。尤其是早上,热闹的很,一拉溜全是早餐,光粥就有十余种,什么红豆饼、牛肉饼、鸡蛋灌饼,海带夹饼等等,一个星期内绝对吃不重样!中午和晚上更热闹了,不光是学生,当地好多人的一日三餐也都是在这里解决的。放眼望去,这里俨然也是一个大大的食堂!

在这校里校外的烟火中,我度过了难忘的大学时光,也因为贪恋这些,我毕业后留在了那个离我家乡很远的小城,并专门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尽管我上班的单位离那很远,只要是下了班能看见那热闹,闻见那香气,我立马就会觉得开心和愉悦!

工作了两年之后,我必须回到家乡了。在做饭方面毫无天赋的我又嫁了个只会吃不会做的老公,偶尔下厨,便更加怀念有食堂的日子。

成家后,我们特意在本城的大学附近寻找合适的楼盘,本来想的是环境、文化和氛围,没想到后来最大的好处竟然是天天不用做饭了!如今的大学食堂,比起我们那时的先进太多了,不但干净卫生,而且价格公道,饭菜的味道也无可挑剔。每次去食堂,我都发现很多校外的人。有一次邻桌是一家三口,那孩子竟边吃边说:“爸,我决定了,以后我就考这个大学了!”

一天的劳累之后,能够不用去操心一日三餐,不用去手忙脚乱地叮叮当当,对于我们这些无法体会做饭乐趣的人来说,也是一件开心的事。而食堂,就承载了我们心中的期待和温暖。

  

伴着泪水的午宴(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实验小学 裴文利)

今天中午,参加了比我小三个辈分的小小侄子裴欣宇的12岁生日庆典。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午宴……

三年前,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欣宇。凭着上苍赐予的天赋,荣获我市举办的“蒲公英杯”幼儿组独唱比赛一等奖,729日,赴北京参加国家级的比赛。

欣宇的爸爸是一名开大卡车的运煤司机。听到这个消息,他浑身的每个部位都觉得兴奋,握方向盘的手似乎增加了双倍的力气,他决心多拉几趟煤,多挣钱,让妻子和儿子的赴京费用尽量宽裕些。

79日,在他最后一次出行中,由于连日加趟,严重缺乏充足的睡眠,造成疲劳驾驶。卡车随着他的迷糊经过高速公路的一个丁字路口时,与右面的来车猛然相撞,撞击的部位不偏不正就在驾驶室,一辆满载煤末的卡车,顷刻间面目全非,欣宇的爸爸当场身亡,而且景象惨不忍睹……

欣宇和妈妈的生命天空,出现了一个比女娲当年修补的那个洞还要大的窟窿!20天,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走出痛失亲人的那片黑暗!更何况爸爸就是为了小欣宇才昼夜不歇挣命的!孩子只能选择放弃参赛,妈妈还必须要强忍悲痛,在众多亲友的协助下办理丧事,等待事故的处理。

整整三年过去了,妈妈为了小欣宇的成长,同时也为了祭奠丈夫,她没有走出裴家再去改嫁。

今天她凭着惊人的坚强,为自己的儿子举办盛大的生日庆典,我们裴氏家族的远近亲戚都积极前来参加午宴。

午宴开始了,欣宇和妈妈相拥走上舞台,看着这种特殊的入场仪式,人们的心头就泛起一阵酸楚。

妈妈开始讲话了。她比我想象的刚强。没有泣不成声,只是声音有些颤抖,条理很清晰,感谢众亲友给予她们娘俩的关爱与帮助,并把深深的祝福和期盼送给儿子。看着她竭力压制内心的悲伤,我们的眼角渗出了感动的泪水。

三位老人开始入场了(欣宇的姥爷也早逝了)。他们相互搀扶着,趔趔趄趄走上那礼仪公司装扮的星光大道,站在台上转身的那一刻,不约而同都用手抹眼泪,小欣宇把鲜花和拥抱分别送给他们。他们条件回应式的搂搂小欣宇,没讲一讲话!爷爷的肩膀一耸一耸的,几乎要哭出声音来;奶奶和姥姥老泪纵横,任凭泪滴无声的飘落。主持人代替他们传达了要送给小欣宇的生日祝福。此时此刻,台上台下除了微弱的啜泣声,全场一片寂然。

伴着全场人的泪水,小欣宇讲出了自己的12岁生日感言,首先感谢妈妈的艰难哺育,其次祝福所有的亲人长命百岁,一生平安。在一片泪光中,三位老人、妈妈和小欣宇一起吹灭那已经照亮他生命旅程的12支生日蜡烛。

宴会在主持人一曲《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中拉开帷幕,听着她如泣如诉的演唱,一桌饭菜全是伤心味。伤心之余,只能借一双泪眼给她们娘俩暗示祝福,但愿她们化悲痛为力量,走好人生每一步,活出个样来给世人看!

小欣宇是今天宴会的主角,同学们齐声高呼:“裴欣宇唱一曲!”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褶伞有人给你打……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们的妈!”小欣宇确实是音乐天才,这首成人歌曲,他竟能唱得声平气圆,催人泪下!

当他再唱起《中国功夫》这首血性十足的歌曲时,人们红着眼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他模仿歌星的举止走在那12岁生日的星光大道上,身后簇拥着十几个小伙伴,我们觉得仿佛是坐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泪光中看到小欣宇手握麦克风,已长大成人,而且成了一名真正的歌坛巨星,他的爸爸也在九泉之下含泪微笑……

伴着泪水的午宴,在深沉的萨克斯奏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中逐渐消散……

  

【生活随笔】

救豆苗于水深火热之中(汝南县第六小学 田 敏)

俗话说的好:生命在于运动。今天,我做的运动主题是——拔草。731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与邻村的8位中年妇女一起来到我家的豆地拔草。

今年雨水较多,豆苗长势很好,都长到膝盖高了,一株株上面还开着白花。放眼望去甚是喜人,走近一看,一大片一大片全是草,梭子草和黑布带草最多,我穿上长袖褂子带上帽子和手套,脖子里围上毛巾,围毛巾的目的:一是可以吸脸上留下来的汗珠,二是可以擦额头上面的汗。我们每人把控两趟豆苗,大家有说有笑、不亦可乎。这也许就是从前人们为什么集体干活的缘故吧?37度的高温天气,越来越热,看着小草被连根拔起,再看看一颗颗豆苗随风摆动,好像在挥手致谢。我们在拔草,其实也是救豆苗一命。面对洪水,武警官兵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希望。面对疫情,医务人员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光芒。农民在辛苦劳作,收获的粮食,不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吗?此刻,站在地里、我才真正体会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汗水湿透了衣襟、汗水湿透了脖子上的毛巾,由于是没有犁地就直接种,麦茬直扎胳膊,一道道伤痕加上汗珠,阵阵疼痛涌上心头。为了豆苗,我继续和大家一起浴血奋战,救豆苗于水深火热之中。

最难过的是下午二点半下地,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大地,没有一丝风。再看看天气预报,接下来将有一周的阴雨天气,如果再不拔草,又要等一周多之后,会影响豆苗的生长及黄豆的产量。还是继续下地干活吧,草少的地方弯腰拔、草多的地方只能蹲下拔。小草也很聪明,故意长在豆根旁边,我只有一只手扒着豆苗,一只手去拔豆根周围的草。高温天气加上辛苦的劳作,感觉头蒙蒙的。我不敢站起来,感觉站起来,就会晕倒。自认为身强力壮的我,绝对要坚持到底,坚决解救豆苗。经过了一天8个小时的劳作,我们像卫兵保卫城堡一样,把坏蛋一一消灭掉。看着被解救出的豆苗,我心里一阵窃喜。我想豆苗一定比我更开心吧?

202181日夜

  

如山的父爱(汝南县第六小学 熊方丹)

81日下午五点多,小丫头非要爸爸带她去游泳,孩子爸爸说一会有雨,今天不去了,小丫头还不同意。最后心疼他闺女,孩子爸爸还是带着小丫头去西面水上乐园游泳,六点半的时候,狂风暴雨突然来临。孩子爸爸一看势头不对,也不敢带着孩子和别人一样躲避在水上乐园铁皮房里面去避雨,怕打雷不安全。立马带着孩子在风雨中往家赶,狂风暴雨,外加电闪雷鸣,那种雷雨中奔波的艰险和恐怖感可想而知,孩子爸爸为了顾孩子,自己淋的一身湿透,上楼梯时候电车滑到,防止磕着小丫头的头了,孩子爸爸跪倒地上,把膝盖磕破了好大一块。他们一回来,我就把小丫头批评了一顿,告诉她,暴风雨天气不能再任性出去玩了,很危险。小丫头一声不吭的低下头,看到爸爸进来,紧让爸爸坐下来,找出碘伏和纱布,给爸爸包扎伤口。小丫头自己清楚,爸爸是为了保护她而受伤的,我相信小丫头通过这件事以后会更加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会变懂事一些。父爱如山,似海,总是在看似不经意间感动我,就在小丫头给爸爸包扎伤口的那一瞬间,让我心如潮水般泛动波澜……

  

从淡泊名利的居里夫人说开去(山东临朐县冶源镇小学 夏 雨)

居里夫人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生前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107次获得名誉头衔。爱因斯坦评价居里夫人——“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腐蚀的人。”居里夫人把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金质奖章给小女儿玩耍,居里夫人耐人寻味地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决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对比之下我们周围的人又是如何对待荣誉的呢?荣誉来了争得有;为荣誉闹情绪的有;有了荣誉沾沾自喜的有;把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荣誉拿出来炫耀的有。试问:你在炫耀的时候,你是否想到朋友是真的恭喜你吗?恰恰相反的是降低了别人对你的尊重。关于“淡泊名利”的文章在网校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什么是淡泊名利?请对照一下居里夫人吧!真是——

名利面前莫要争,淡定处之求真名。

居里夫人是榜样,宁静致远塑人生。

  

【听读观感】

读书+反思=成长(汝南县东官庄镇中心小学 张丽珍)

今天翻开了《小学语文教与学》杂志的第一篇论文,没有看完,因为每一段都要花费一些时间去理解消化,明明都是认识的汉字,而且很简单,但组合在一起却费心思,最重要的还是囫囵吞枣没有看懂,没理解透,对专业化理论知识了解太少。虽然今天看的理论知识不多,但也总在进步,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要把控课堂,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每天啃下一点点去做读书笔记,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文中提到两种教学模式,道理教学和范本教学,说我们现在是范本教学,因为道理教学有工具性忽略了人文性,概念没懂,现在没明白跟教学的关系,最近看的都是实用可操作的,比如怎样跟家长沟通,你怎样进行课堂教学,但现在的理论不能走马观花,得咬文嚼字所以速度慢到一度怀疑阅读理解能力变差退化,不过现在也让我明白为什么考招教要考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因为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还得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教学研究,从而掌握教学规律,现在的教学改革理论我们要理解才可能让教学走在前沿,一个老师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很难研究深,研究透,走得远,能把教学成绩提上去,说明是一名优秀的老师,但不是一名专业的老师,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才能成为一名专业化老师。

想起最近看的几本书,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如何再次拿起书》,和以往的读书时间不同,这本断断续续花了将近一月时间看完,书本不厚总共203页,每看完一个章节感触深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了笔记,每一段珍贵的文字我都如获至宝,贪婪地享受书中的阳光、雨露、甘泉,像一个饥饿了很久的孩子突然得到了一块面包,小心翼翼的咀嚼,生怕错过了这美好的滋味,舍不得往后翻页,只好弄懂它。讲的虽然跟教学理论和课堂授课毫不相关,也不是名著经典,它更像是系统地教给你筛选书的本领和看书的智慧,知识浩如烟海,人类渺小如砂砾,我们只能去选择经典的书看,有时走的慢也没关系,是在慢慢消化,不求又快又急,只求稳中有进。

看得慢印象深刻,未尝不是好事,有些书我们适合走马观花,有的则需静下心来细细体会,这个暑假,暂且给自己成长的机会,选择与书相伴,虚心且谦卑,积蓄力量,野蛮生长。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