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1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996
发布时间:2021/3/16  阅读次数:348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99619篇)

2021316日)

  

【诗词歌赋】

樱花之约(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诗二首(汝南县第九小学 邓海燕)

小诗四首(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诗三首(汝南县金铺镇初级中学 刘 云)

【时代散文】

竹竿巷的变迁(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汝南县第六小学 田 敏)

鸟巢的遐想(汝南县第六小学 田 敏)

【故事回忆】

爷爷奶奶的唠叨话(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1979年的那封信(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母爱——那朵永不凋零的花(汝南县第六小学 田 敏)

【生活随笔】

我眼中的环卫工(汝南县第六小学 田 敏)

雨伞的启示(汝南县第六小学 田 敏)

【教育随笔】

楼梯上的母爱 坚强而又温暖(汝南县第六小学 熊方丹)

  

【诗词歌赋】

樱花之约(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花开时节喜相逢,笑脸绽放英雄城。

春风一扫阴霾去,高歌劲舞中国龙!

——2021.3.14(农历二月二)

  

诗二首(汝南县第九小学 邓海燕)

一、咏春

晨起懒梳妆,郊外踏春忙。

千娇百媚藏,处处惹花香。

二、雨夜忧思

独上西楼欲望月,我与良人有生约。

皎洁盈盈入心田,寸寸相思已不觉。

一唱一和两相悦,生死相依刻心间。

今夜冷雨敲窗怨,一字一句怎可见?

  

小诗四首(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一、酒

新来一杯酒,驾云天仙楼。

谁来酌相陪?携手共邀游!

二、挥毫

闲来小相聚,四五友相投。

何不點墨香,挥毫书千秋。

三、做事

这一辈子不容易

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儿——易

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儿——难

把自己想做的事儿做好——易

把自己不想做的事儿做好——难

四、言暖

即便冬日

北风怒吼

寒霜袭透

遇见你

遇见你的文

哪怕是三言两语

也温暖足够

  

诗三首(汝南县金铺镇初级中学 刘 云)

一、与友晚游双河湾河畔

寻春至郊野,听闻海棠开。

倩影曳清幽,芳姿弄粉白。

临风自楚楚,浴光越可爱。

对此长流连,踏月不归来。

二、沿途

多情最是垂杨柳,春风十里弄晴柔。

轻烟有意笼新碧,闲云无心忆旧游。

微雨濛濛隐飞燕,斜阳袅袅迷远楼。

柳色年年陌上绿,东风渐老愁不愁?

国道230沿途所见,走笔涂鸦。或许,莫若径直这样干脆利落——

多情垂杨柳,十里弄晴柔。

轻烟笼新碧,闲云忆旧游。

微雨织双燕,斜阳隐远楼。

年年陌上绿,春尽不知愁。

(此五言友杜若斧正过)

三 、我们……

女神也好,妇女也罢;女王也好,八婆也罢……

我们就是我们——家里的顶梁柱,单位的半边天……

巾帼英雄,火头大军,穿长裙的洗衣机,全方位的钟点工,锲而不舍的减肥派,九誓未悔的剁手党……

曾经的乖巧女儿,如今的慈爱妈妈,将来的睿智奶奶……

是我们,是我们,都是我们。

我们,始终是这样一群人!

  

【时代散文】

竹竿巷的变迁(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千年古县的汝南,大街小巷有讲不完的故事,在这里,走一走,看一看,古今变迁,仿佛穿越千年……

一条汝河四面环绕,河道不阔,没有了当年的波澜。汝河古为汝水,上游亦称沙河,又叫南汝河,过去也曾波澜壮阔,帆船竞渡,而今仍然静静地流淌,流出了一个宁静小城,流出了小城的风土人情。

说起汝河,它的发源地在河南省洛阳市,绵延二百多公里,在新蔡的汇入洪河,最后流入淮河。据郦道元的《水经注.汝水》云:“汝河发源于梁县勉乡的天息山,(今洛阳嵩县境的伏牛山北麓)东南流至郾城,支流并出,成扇面形向东南展开。主流经上蔡、汝南、新蔡至淮浜入淮。”

由于水量大,自古汝河就是繁忙的河道。往来的船只满载着南方的大米、铁炭、桑杈等,还有山货、杂货等不胜枚举,逆流北上,可达洛阳;北方的小麦、芝麻、大豆,牛、羊等为大宗商品,顺流南下,可至江南乃至福建两广。东晋时,从一个悬瓠观发展起来,逐渐成为一个水运码头的小城,故曰悬瓠城。在这里,南来北往的船只如梭穿行,客商们频频交换着所需的物品,相互间互通有无,各民族之间的往来贸易繁盛,于是不少的商家都把此河道视为风水宝地,沿河纷纷修建客栈、阁楼,供自己游玩享乐。

绵绵的细雨中,走在青条石铺就的小巷里,我忽然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漫步汝河岸边,思绪飞越千年。千年前的汝南城名悬瓠,据《水经注》载:“汝水东迳悬瓠城北,城形若瓠然。”意思是说,汝水自西向东,折而南流,最后绕汝南城蜿蜒东去,汝南城的形状如一个溜圆的瓠子。汝河水始深丈余,宽五丈左右。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城北门外西侧为渡口,帆船萃聚。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在东关外汝河东岸增设河运码头一处,日久发展为集市,修建街道,店铺林立。竹竿巷就此时而兴起。

为什么叫竹竿巷呢?因为这里在城东汝河岸边,有河运码头,外地运来的竹竿,多卸在此处出售。过去城里出售编制器物的市场,都是用柳条、高粱秸和芦苇编织的筐、篮和帘子。北方毛竹甚缺,汝河航运发达,给毛竹的运输带来方便,客商便装了几船毛竹。为了给竹子找个好销路,客商请来南方的竹编艺人,将原竹破成竹片、竹条和竹篾,编出的竹筐、竹篓、竹筛、竹帘等,不但样式精美,而且轻巧耐用,甚是好卖。当地人也学着编些竹器,这一来,竹器就渐渐成了热门货,众多竹业兴起,岸边逐步形成了竹业一条街。

竹竿巷具体在地处汝南城东门外汝河西岸,北头为王家巷大街,南头通南护城河北路,1000多米长,4米来宽。

竹竿巷最繁荣的时候是在隋唐时期,这里每天交易的客商络绎不绝。当时在竹竿巷的附近,比如娘娘巷、马道口街等地,集中了许多外埠的客栈,其中以湖北、广东、山西、陕西和甘肃人为多,至今还有山陕会馆(现县四小)、湖北会馆与浙江会馆(现酒厂家属院)、江南会馆(现县一小)和福建会馆(现电业局家属院)的遗迹。

在汝南城东关的竹竿巷行走,也有江南小巷的感觉。汝河河水清澈,流水潺潺。我常常会呆立于河边,感觉河床上涌起的那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绽放出的一个个诱人甜美的笑靥。鱼翔浅底,在岸上能看到一群群大而多的鱼,或逆流而上,或顺流而下,何等的自由酣畅。每座建筑都是小城的文化名片,错落在一起,连缀了小城的精神韵致。精心护佑这些文化景观,能让我们在喧嚣和浮华中,时时眷顾我们心中那条源远流长的根,滋养久远的智慧,让心灵更加宁定淡远。

行走于古街古巷,聆听着古老传说,细尝着古老美食,我不得不慨叹:汝南是历史的活页,每一个街巷都记录着一段故事,每一块石板都凝固着一段历史……细数着一个个古街古巷的名字,就将千年古城的历史窥见一斑。过去这条路并不宽,又十分僻静,映入眼帘的是这条巷子的地面上是大块的青色条石。寂静无声的小巷,被磨得很光滑的条石,流露出竹竿巷一种沉淀已久的沧桑感,带有一种深邃的冷峻。

至民国以来,汝河道淤塞,不便行船,故水运渐渐停止。随着京汉铁路开通,汝南中心的西移,竹竿巷彻底落寞了。三年前,因城市的改造,原来的竹竿巷早已被夷为平地,盖起了具有现代化风格的建筑。竹竿巷已经永远成为了历史,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当年,那是怎样一段梦幻岁月。汝河自北而东再向南缓缓流过城下,如柔情似水的母亲,千回百转,相望城垣,久久不肯舍去。水中碧波荡漾,千帆竟发,船号震天;两岸店铺鳞次栉比,旅人南腔北调,穿梭如织。南门外,悟颖塔凭河远眺,南海寺望不断烟波浩渺;北门外,龙兴寺晨钟暮鼓,天中山颜真卿名扬四海。一座古城就是一座文化博物馆,列阵逶迤于汝河边,悠悠岁月,荡漾情思。

过去城内湖泽密布,水网相连,烟波荡漾,绿树成荫,书声朗朗,人文昌盛,历史上曾出现过“汝半朝”的奇观。一城古韵,半城水烟,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沿着汝河水道,形成马市、米市、柴市、锅市,鸡鹅市、竹竿巷、剪刀巷……南来北往的客,三教九流的人,骑马的,抬轿的,歇脚的,说书的,唱戏的,沿街叫卖的贩夫走卒,浪迹天涯的文人骚客,摩肩接踵,熙攘往来,市井百态,栩栩如画。

饱经沧桑的路面石板,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当年古街和渡口的存在。虽然这一切和我记忆中的印象很难联系起来,但远方的游子还是有种故地重游的亲切感。昔日的古街巷,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沿街店铺有卖农副产品的,生活用品的,茶馆小吃,农家自种蔬菜小摊等等。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而今昔日繁华的古街,古渡口巳不见踪影,取而代之是宽敞的大桥和沥青柏油马路。

经过一条条熟悉而陌生的小巷,踏着光滑的青石板,抚摸着四周凹凸不平的墙砖,欣赏着墙角生长出的微小的花朵,感受着古城中的古老城墙带给我的幽远气息,一时想不起这条弄巷的名字,倒是想起一首精短小诗:小巷,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青苔旧墙。这首诗虽短,却也诠释了人们当时的心情,撩拨着我的记忆。

我沿着河边继续南行,迎面是南海湿地公园施工的场景。这里机器轰鸣,数台挖掘机拉开阵势扫尾强攻。在国家旧城改造政策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经过两年来的辛勤劳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了河道清淤、堤防加固、河岸护砌、排污治理、堤岸绿化、管理设施等系列工程建设基本完成。

而今,每到夜幕降临,古城一下子亮堂了起来,到处灯火辉煌显得十分华丽,前来欣赏古街美景的人也十分多,街道上人山人海,真是热闹非凡。在古街卖东西的人也很多,商贩们大声地吆喝着,甚至还有新疆卖羊肉串的,他们光着胳膊,赤着背,随着欢快的节奏跳着精彩的舞蹈,不停得招揽着游客。羊肉串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让人馋得直流口水。看着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羊肉串,忍不住马上去买几串,一饱口福。

夕阳映照在狭窄的沿河街道,街边楼房愈发显现出古街沧桑破落的景象。没有精致的飞檐斗拱,也没有精湛的镂雕,只有凹凸破败石板路,斑驳脱落的灰白院墙,陈旧的木门木窗。我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听,沿着沿河弯曲的小路,不多时就来到了竹竿巷东关桥的桥口。一眼望去,东关南桥上,行人、车辆川流不息。此时的大桥经过包装修饰,更加庄重恢弘,大气磅礴,流光溢彩。一位牵着小狗遛弯的阿姨高兴地说:“我们的县城像天堂,谁还旅游到苏杭?”

“河水变清了,河里的鱼虾变多了,到这里来钓鱼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意外的收获。”一位在汝河老东关桥垂钓年青朋友,举着钓上来的红鲤鱼高兴地说。

迎着丽日清风,漫步大堤之上,河岸边的杨柳依依,轻抚着游人的脸庞。脚踏着河岸的水泥路面,看见紧挨路基底部,固守大堤的泥土还是那样的夯实,土层叠加一起,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铁卷,一页一页,依稀斑驳着岁月的印记。悠悠河水泛着微光,波澜不惊,水天浑然一色,几只水鸟轻掠水面,时而又不知所踪。

一路走来,人们的赞美声不绝于耳:“河水清清,绿树成荫,人们有了休闲的好去处!”“百闻不如一见,真是前后两重天。”“谁能想到,昔日的臭水河变成了今日的观赏带!”对汝南人来说,汝河承载了历史与文化的母亲河,人们不仅对她寄予了深切厚望,而且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铸造着辉煌。如今的汝南县新城,山水蓝湾,高楼林立,景色秀丽,宿鸭湖清淤,流水清澈,鱼虾成群。新汝河两岸花开四季,植物茂盛,虫鸣鸟唱,风景秀丽,城河相连,让人流连忘返。

虽然一口气步行了五六里,但我丝毫感觉不到身体的疲惫,站在天中山广场的台阶高处,遥望着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民俗文化步行街,畅想着汝南的未来,心中难以抑制的兴奋与喜悦涌向笔端!

徜徉在古城,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许多居民一直住在这里,他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直到年华老去也呆在这里。平常的日子里拉把椅子,在屋檐下坐下来,泡一壶清茶,与路过的邻居聊一些家长里短,或是三五个人聚在一起围着圆桌悠闲地打牌、下棋、聊天……古城古街古巷里居民们在这日新月异的年代,似乎更愿意守着这古街巷过着散漫闲适的生活,他们如竹竿巷等古街一样,亲切自然安详。

2021314

  

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汝南县第六小学 田 敏)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这首耳熟的歌声一直伴随着我们,雷锋精神也一直在流传。

39日,无意间、我发现学校操场南面文化墙上的“学雷锋·树新风”、“学习雷锋精神,争当道德模范”、“学习雷锋精神,争创文明先锋”。这些版面,既强化了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又传承了红色文化的基因。三月,不正是雷锋活动月吗?正当我陷于沉思之时,孩子的欢笑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扭过头来,看到一年级的一位小男孩正在给伙伴系红领巾,这不正是我们身边的雷锋吗?雷锋在哪?雷锋就在我们身边,让雷锋精神绽放在六小的校园。

  

鸟巢的遐想(汝南县第六小学 田 敏)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汝南县第六小学校园附近的一幕,让我感慨万千。

忙碌的一天结束了。当我走出校园,抬头仰望天空,蔚蓝的天上有几朵白云,树木露出了嫩芽,换发着生机和活力。树梢上鸟巢的出现让我惊喜万分。

任教18年的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我依然是我,一位默默无闻、坚守在一线教学的小学教师。但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唯一不一样的是:现在家长的重视教育程度高了;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长更多了;在校园附近租房屋陪孩子读书的家长多了。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没有知识将无法适应社会,没有知识将不可能改变命运。

站在鸟巢下,从外部看,小树枝纵横交错,凸凹不平滑,看到大鸟在旁边呼叫,想到它搭建鸟巢要一根树枝一根树枝的用嘴衔食,真佩服它的毅力。想到孩子的家长不也是这样守护在身边照顾孩子吗?环顾四周,蓝天、微风、熙熙攘攘的人群,用美字是远远不能表述清楚的。

夕阳西下,鸟巢被柔和的光线打扮的很和顺,巢就是鸟儿的家,避风的港湾。

  

【故事回忆】

爷爷奶奶的唠叨话(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我七岁那年春季的一天,家里没人,只有我自己在门口的水塘边放羊。一个走村串户的货郎大爷挑着担子吆喝着:“麻糖,又香又酥,一毛钱俩!”四处无人,他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做生意的对象,岂肯轻易离去?于是,他就故意在离我不远的地方高声吆喝诱惑着:“又香又酥的麻糖,一毛钱俩!”听着他的吆喝,看着货架上用透明袋扎束好的一对对麻糖,我馋得直流口水。可是,摸摸裤子布袋,里面别说一毛钱,连一分钱也没有。没钱又想吃,怎么办?

正在此时,他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小半拉橛儿,没钱回家拿,我在这等你!”听此,我突然间想到了爷爷赶集回来常把零钱放在堂屋条几上一个罐头瓶里。于是,顾不上多想的我飞快跑回家,踩着凳子够到了罐头瓶拿出了一毛钱,买回了俩麻糖。他说:“你咋不多买几个,回去还拿钱,我还在这等你。”我忙说:“不要了,不要了,你走吧!”

见他走远,我四处瞅瞅,没一个人,赶紧剥皮吃了麻糖。由于怕人看见吃得急,也没感觉到多好吃,更因为是偷钱买的,所以心里一直惶恐不安,唯恐被大人发现了。整个上午,我心里就被不安和恐惧占满,吃麻糖的甜蜜早就消失了。可是,怕啥就来啥,快晌午的时候家里人都回来了,一个男的到我家买椅子,爷爷找他钱,发现少了一毛钱,就问:“我昨天搁这的有三张一毛的,咋还有两张,那一张谁拿了?”

听此,我深怕被发现,赶紧跑出去了。直至妈妈喊我吃饭才回家,可是饭吃的没滋没味。我实在受不了思想纠结,当天晚上将偷钱买麻糖的事儿告诉了一向疼我的奶奶,不敢向爷爷承认错误,怕他怪我。奶奶安慰我说:“孩子儿,拿了就拿了,认了就行,以后记住:可别在大人不在时乱拿钱花,因为一旦习惯了,现在你敢偷拿一毛钱,明天就敢拿五毛,后天就敢拿一块,将来长大了就敢乱拿别人的钱,到时候犯大错后悔就晚了。”我不住地点头。

上学后,爷爷常唠叨:“在学校里跟同学要礼让,宁愿自己吃点儿亏也别占人家便宜,更不能跟人家打架,老实人常在。”所以,哪怕借人家一毛钱我也要及时还清,一是欠钱心里不好受,二是怕自己时间长给忘了。与同学们相处,不争不抢,不斗不打,谁和谁有了矛盾,也是极力劝和,毕竟人海茫茫,能走到一起都是缘分,为了些小事不开心确实不值得。每次回家,我都要去爷爷奶奶那,听听他们给我絮叨一番“唠叨话”,接受一下“再教育”。虽说,有些话我已经听了许多年无数遍了,早就已经记住了,但是一经爷爷奶奶再说出,就又在耳边响起,在心里深刻,记得就更清了。

参加工作后,有一次从汝南回家,爷爷问我:“听说现在外边有学生家长为了让老师照顾自家孩子偷着给老师送礼,有家长给你送过没?”我听此笑了,对爷爷说:“我一个农村小学教师,谁会去给我送礼啊?”本以为爷爷会就此打住,不料他气得站起来了,斥责我:“你说这话是啥意思?现在没人给你送礼,要是有人送了你会不会接收?这种想法就不该有!只要有了这想法,一旦有机会了,就会接收!要是你没这想法,才会去拒绝。你得记住,没有机会也不敢有这想法,只要没有非分之想,人才能站得直走得正!”

爷爷的话振聋发聩!它给我心灵上的震撼很大。是啊,人只要没有非分之想,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才能做到堂堂正正、清清白白。若有了非分之想,即使没机会违纪违法也很危险,因为思想防线已经松懈不再牢固,一旦有不正之风刮来,头脑将无法清醒、手上也就难保干净了。

2012126日(正月初四),奶奶走了,享年八十二岁;2016711日(六月初八),爷爷走了,享年八十四岁。但是,他们的唠叨话早已在我心里发了芽,会永远记住的。这些话,宛如一颗星划亮我漆黑的夜空,犹如一首警示歌时常在我的耳畔响起,教育着我、警示着我,也温暖着我。

  

1979年的那封信(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离高考还有45天,吴心原老师把我从差等生班调入他带的优等生班,这无疑是对我的一次拯救。不过,我心里明白,这也是我一连几十个夜晚,为他誊写厚厚一摞书稿而起的作用。

这一年,我18岁。吴老师不明白,我付出一番代价进入他带的班,还是另有一番用意的。

“吴老师,我借你几张稿纸,俺爹说,星期天回家了,给东乡的亲戚写写信。”

那时候物质还匮乏,学生谁有稿纸呀。我知道吴老师有小方格拟稿纸,就去借,其实就是去索要。

吴老师把压在书本下的一叠纸拿出来,用口水湿一下手指,捻下两张稿纸。

“老师,不够,得写两封信呢。”

吴老师又湿一下手指,“好好,你写作能力强,只当练练笔,五张,五张足够吧。”

我心中一阵窃喜,这五张飘亮的稿纸,将要把我的秘密带进一个女孩的内心世界了。

这个女孩就是蓝月同学。

我至今也搞不清,那时候一个贫穷的农家小子,为什么还偏偏喜欢上最漂亮的校花。做个美梦幻想一番倒还可以,可我偏偏还付出了行动。

一天晚自习前,吴老师让我写语文园地墙报,我的书写引来了一大片师生的赞赏。我浑身一直不自在,一是受宠后的心理紧张,二是我全身上下补丁摞补丁的衣裳怕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也许,大家心的注意力都在粉笔字上,我暗示着自己,转身跳下凳子换粉笔时,我的目光正好与蓝月相遇了,她微笑一下,慢慢地离开了围观的人群。

这天晚自习后,同学们陆陆续续离开教室。我坐在座位上,点上煤油灯加班复习。不一会儿,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听着外面的雨声,我放下了书本,悄悄地拿出了那五张小方格纸。

我像参加一场作文竞赛似的,一气把五张稿纸写得满满地。观察教室四周,确定没有人发现,就小心翼翼地压在了蓝月的课桌位斗里。我的心咚咚咚跳了好大会儿,吹灭了煤油灯,趴在课桌上等起床铃声,朦朦胧胧间,觉得有一只老鼠从我课桌上爬过,不知不觉,我进入了梦乡。

现在想想,那封信写那么久,那么长,肯定不是一般的情书,那更像是一篇关于青春和理想、浪漫与爱情的宣言。因为,至今我还记得在写那封信前,我看了许多遍一本杂志上刊载的马克思给燕妮的信,在贫穷的年代,小人物的追求,往往会寻找伟大的目标作榜样。

早自习,我一直打瞌睡。吴老师喊醒我两次,因为班里早自习打瞌睡很普遍,他也没有问我什么厡因。吴老师一走,班里就有几个同学嗷嗷起来。

“喂喂,知道啥是赖蛤蟆想吃天鹅肉吗?”

这个声音重复一遍又一遍,我听着感觉有点刺耳,就问同桌小喜:

“你觉得我是赖蛤蟆吗?”

“你才不是呢,你学习那么好,字写得那么漂亮,个子又高,你一定是白马王子。”说完,小喜一副鬼脸地向左右看了看。

第二天晚自习后,我照例点煤油灯加班。等走得还剩我一人,我悄悄翻一下蓝月的位斗,那封信没有了,我料定蓝月收到了我的信,接下来的每一天,她一定会陶醉在我那神采飞扬的文字里。

尽管高考复习仍在紧锣密鼓的节奏中进行,但我的心理天平还是倾斜了,我开始有意地寻找与蓝月相遇的机会。

雨过天晴,碧叶如洗,五月的早晨充溢着一种清新的气息。语文园地墙报房屋的转角处,正是女生从住室出来入班的必经之地。预备铃响了,我仍装作在为语文园地插图而守候在那里,眼睛不住地观察一闪而过的每一位女生。终于,蓝月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她上身穿件白底碎花上衣,留着五四时期的女生短发,白白的圆脸蛋上镶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轻快的脚步像似跳动的琴键。在蓝月走近我身边的一刹那间,我从踩着的登子上跳了下来,手里拿着粉笔,示意她注意我的存在。

蓝月望着前面奔向教室的几位女生,从我身边匆匆而过,我没有看到心中想象的那一幕,甚至连蓝月那迷人的微笑也没有看到,我心里一阵失望,心意沉沉地掂着凳子回到了教室。

接下来,类似的情境又重复了好几次,我的梦醒了。我判断是我那封热情洋溢的长信惹了祸,我更隐隐觉得我就是那只让同学们起哄的“赖蛤蟆”。我回过神,收收心,又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复习之中,我暗暗发誓,一定要转变我那“赖蛤蟆”的命运。

“苍天不负有心人”。高考三个月后,我被录取到当地一所师范学校。在当时,这已算是佼佼者了,毕业后就可以端上“铁饭碗”,告别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了。

在师范学校,我陶醉在焕然一新的学习环境里。但我时不时会想起我那封长信,心中不免对蓝月产生一丝丝的幽怨,我想找到蓝月,重新点燃心中的希望之火。

费了一番周折,我打听到蓝月刚毕业就接班参加了工作,她在离师范学校几十公里的柳园供销社当售货员。

一个周六的下午,我乘车奔向了柳园。见了蓝月,她很吃惊,也表示欢迎,毕竟是一位学业有成的男生来访,她很关心地问了我的近况。但我隐隐觉得,蓝月似乎对我从没有产生爱的火花,以至于寒暄一阵儿后,她自个去忙工作,却让她的一个女同事兰兰给我聊天。我问兰兰,蓝月平时给她有没有提起过我。兰兰说,没有,她提到最多的是一个叫二虎的小伙子。

我知趣地走了,一路上还想着我的那封信,着实心有不甘。

其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在蓝月工作过的曹桥代销部、马屯供销社找过蓝月,但每次都是寒暄一番。直到有一次,我到蓝月的老家,蓝月的母亲告诉我,蓝月已经结婚了,嫁给了二虎。我终于熄灭了心中的那团爱的火焰。

我的初恋,结果就是一种自我感觉的幻想,一旦破灭,就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了。

今年春节后,有老同学相邀小聚。席间,一位叫胡冰的同学问我:“肖哥,当年你追蓝月怎么没成功呀,看你给她写的信挺火辣的……”

“信,什么信?几张呀?”我吃惊地问。

“五张,写的很漂亮,班里好些男生传着看,最后不知落在谁手里了。”胡冰得意洋洋地说。

“奇怪了,那信怎么跑到你们手上了。”我顿时心里升起一种不可名状的愠怒。

“听说,是谁看见你写信了,你放到女生位斗里后就睡着了,那家伙就蹑手蹑脚地把信给偷跑了。”

胡冰说着,那语气很像是在讲一个笑话。

我顿时恍然大悟,四十多年过后,我才知道,原来蓝月压根就没看到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给她写的那封信。

当年如果蓝月看到了那封信,我想……唉,岁月匆匆,一切都过去了。

2021.3.15日于驿城

  

母爱——那朵永不凋零的花(汝南县第六小学 田 敏)

母亲的爱,没有隆重的形式,没有华丽的包装。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句平常的问候,都是母亲最生动的爱的演绎和诠释。

我的妈妈是教师,一位农村的小学教师。在我的记忆中,妈妈一直都很忙碌,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勤劳、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甘为人梯。农村家庭出生的我,自小就跟父母一起干活,包括:挖地、割麦、种菜、捡花生等。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种红薯,需要给每一棵红薯浇水,那时没有自来水,没有抽水机,有压井、村中间有个宽度大约一米的圆形口面的深井。为了节省时间,爸爸用手推车拉着大水桶,来到水池边,我下到水坑半坡处,用小桶在下面提水递给爸爸,然后爸爸高举小水桶倒进车上的大桶,而妈妈在地里挖坑种植,浇水、封土。全家人忙忙碌碌。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我儿时美好的记忆。

2000年我上中师的第一年,妈妈担任农村小学的校长,来县城开会,顺便到学校看我。当时没有手机、当听到老师喊我,说是有人找我,我很意外,更多的是惊喜。因为我知道妈妈很忙,曾经有一次星期天回家,妈妈问我:“在学校,你想我呗?”“不想,你都没时间想我,我也不想你。”我开玩笑似的脱口而出。周末需要换洗的衣服,被子的拆洗,都是我自己完成,有时间还会帮妈妈洗衣服。妈妈教育我,勤劳是做人的根本,要学会察言观色,要眼里有活,并有行动去干活。我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至今依然如此。

2003年毕业的我,面临汝南县第一批招教考试,临近考试的前几个月,我没有出门,天天看书,学习。当教师是妈妈对我的期望,她希望我能有一份工作,和她一样,默默无闻、甘为人梯。看着妈妈忙于工作,下班回家后赶紧又下地干活,我多想帮帮她,但她坚决不让,在她看来,我复习比什么都重要。最终,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这份成绩属于我,但更喜悦的是妈妈。她没有给我讲太多的道理,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递着我们的家教家风。

妈妈是农民,朴实、憨厚、善良,是她为人处世的根本,只要听说邻居有活,她会主动前去帮忙,是她告诉我“远亲不如近邻”。我们家种的有梨树、桃树、柿树、杏树。种树是爸爸的喜好,每逢这些果子成熟,左右邻居,亲朋好友都能品尝到妈妈给他们送的果子,大家其乐融融。她的行为触动着我,至今我还会把自己种的蔬菜、水果分给左右邻居。身教胜于言传,感谢父母给我的这一宝贵的家风财富。

2018年,妈妈腰间盘突出需要手术、住进了用医院,当时我正在任教小学毕业班的课程,妈妈让爸爸陪护,不让我在身边,她深知教学的压力,深知领导的为难,不想因为她的生病,耽误我的工作。我踏实工作,暗下决心:要用成绩回报病床上的母亲。她胃不好,吃不惯医院的饭菜,我就利用休息时间,在手机上用美团给她购买她想吃的饭菜。这样反而让我内心有所安慰,教师要身正为范,要严于律己,要甘于奉献。母亲的言行告诉了我,影响了我,无形中我又影响到我的学生和孩子。

母亲勤俭持家,在县城没有公交车的时候,母亲不论多远都是步行,她不舍得花2元或3元坐三轮车的钱,在她看来2元钱可以买4个馒头,是一家的一顿饭钱。但遇到我上学,需要用钱时,妈妈一点都不吝啬。节省是妈妈的习惯,妈妈告诉我“我们是农民,要勤俭节约,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母亲给予了我生命,她在我一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母亲是平凡的,如世上所有的母亲,承载着最无私的母爱!她是我生命中那朵永不凋零的花。

  

【生活随笔】

我眼中的环卫工(汝南县第六小学 田 敏)

313日,周六。下午我带着老母亲去天中山公园,途径汝南西关,路旁的一幕让我惊讶,这不是一个人,几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是环卫工,是城市最美的风景,也是最美的人。

他们站成五排,每排大约有20人左右,统一服装,队伍整齐,个个精神抖擞,仿佛进行过军事化训练,他们是老年人,他们是环卫工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环卫工人真实的写照。他们干的都是脏活、苦活、累活。每天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清扫,顶酷暑冒严寒,风里来雨里去。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

平时忙碌的他们,此时的集中开会,让我想到:“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这些说明团队的神力的词句,正如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只有团结的集体才能走得更远。

我眼中的环卫工人是辛勤的、善良的、无私的、伟大的。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着,他们是为了多数人更舒适,更奉献着!

  

雨伞的启示(汝南县第六小学 田 敏)

315 日,早晨朦胧的细雨,飘飘洒洒落入大地之中,此时正值孩子们上学途中,但并没有阻挡孩子们求学的脚步。

看到孩子们高举着雨伞,因伞在头顶,身体不被淋湿。倘若你不高举雨伞,它如何为你遮风挡雨。学习不也是一样吗?不努力,没有收获。没有雨伞的孩子,才会努力奔跑。父母是她们的保护伞,即使我们有一把伞,我们也要学会在雨中奔跑。雨伞迟早会没有,要想好好生活,就要学会奔跑。

  

【教育随笔】

楼梯上的母爱 坚强而又温暖(汝南县第六小学 熊方丹)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爱的深沉;母爱如棉,爱的温暖,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又伟大的。特别是母亲,柔弱的肩膀上承担着更多对孩子的爱,我觉得母爱才最深沉又温暖。今天,我到校的比较早,到校后看看我们班孩子的读书和打扫卫生情况后,科任老师来上辅导,我就准备回办公室了。走到二楼楼梯口,我看到了这样温暖人心又令人感动的一幕:一个母亲背着自己高年级的女儿正在气喘吁吁地上楼,此时,这位瘦弱的母亲可能已经没力气再往上爬了,就在我们二楼楼梯口缓了缓步。我急忙跑上去,问她需要帮忙不,她说:“谢谢老师,不需要,我能坚持!”

聊天中,我得知她是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女儿的腿脚周末不小心受伤了,不方便自己行走,所以近期需要人背送上下学。看着这位坚强的母亲背着自己高大的女儿艰难地往三楼爬去,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在想:平时我们这些班级不在楼上的人,如果有事要一口气爬到三楼或者四楼就觉得累,更不要说一个女人背着快和自己一样高的孩子一口气爬到三楼,这种咬牙的艰辛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吧。生活中,这样的母亲不止一个,我想起上学期我们班蒋珂欣同学在国庆假期把脚趾头碰骨折了不能走路,她的妈妈也是连续坚持一周背送她上下学。明明都是很柔弱的女子,一到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挺身而出,彰显力量和担当,真的是为母则刚。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温暖的,母爱是无私的。让这如棉又如山的母爱陪伴着我们的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吧!有妈妈的爱,真好!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