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1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960
发布时间:2021/1/5  阅读次数:658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96012篇)

(2021.1.5.

  

【诗词歌赋】

【忆江南】乡村冬景(汝南县第二初级中学 刘冬丽)

【七律】(营口市周家镇中心小学 唐家英)

随吟(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张清风)

一片云(河北省邯郸市第六中学   王全林)

莫名的感觉(安徽省无为县竹峰希望小学   夏书银)

【故事回忆】

年味儿(通辽市库伦旗第一初级中学 田百合)

想起同桌的你(中牟县荟萃路小学   李焕青)

求职你我(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   姚增戗)

【生活随笔】

妆伴人生(汝南县梁祝镇杨庄小学 王超峰)

你在他乡还好吗?(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红梅)

【教育随笔】

父亲,如此沉甸甸(郑州市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王 茹)

【听读观感】

李莫愁:千古情人独我痴(郑州市金水区幼儿园 刘梦楠)

  

【诗词歌赋】

【忆江南】乡村冬景(汝南县第二初级中学 刘冬丽)

悠阳醉,

秀美在乡村。

残雪未消田埂路,

麦行新绿一枝春。

此景正怡人。

  

【七律】(营口市周家镇中心小学 唐家英)

把盏凭栏夜未央,吟诗作赋梦悠长。

呼朋唤友书天地,携月邀星念宋唐。

弦上合成相思引,杯中斟满桂枝香。

高山流水誰弹奏,一片冰心韵里藏。

  

随吟(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张清风)

远方青松傲无声,墙边芭蕉抗寒冬。

孤身缓步随口吟,不拘一格心畅通。

  

一片云(河北省邯郸市第六中学   王全林)

我是一片云

轻轻拂过你的脸胧

把和风留下

把温暖留在心中

哪不是遥远的梦

只是轻轻叮咛

把记忆留下

只是把你唤醒

让你搭上一片云

  

飞翔远行

飞回故乡

伴我夕阳红

  

莫名的感觉(安徽省无为县竹峰希望小学   夏书银)

像花不是花,

像雾不是雾。

总在眼前瞎晃悠,

难以看清楚。

  

昨夜随梦来,

今朝伴钟去。

来去匆匆无觅处,

神志都恍惚。

  

【故事回忆】

年味儿(通辽市库伦旗第一初级中学 田百合)

刚进12月份,满大街店铺门口便摆上了圣诞树,橱窗里还有带着小红帽的圣诞老人玩偶,廊檐下挂起了彩灯,花花绿绿充满了节日气氛。可是,面对这五彩缤纷的装饰,在震耳的音响中,我突然感觉到一股悲凉——自己真的老了?年轻人狂热追崇的洋节日,我怎么一点都不兴奋?我咋都想不明白: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几千年的传统节日,这么快就被什么圣诞节呀情人节呀冲淡了。我们那么多的财神、喜神、门神,不都是法力无边、无孔不入的么?怎么就抵不过一个只会驾着马车爬烟囱往袜筒里装小礼物的外国老头了呢?这是时代进步了还是我的思想僵化了?

或者,这就是代沟吧。

在这耀眼的繁华中,我还是思念往昔平淡岁月里的年味儿。那时日子穷,过年形式简单,但年味儿却足。

那时的年味儿是什么呢?

小时候,年味儿是一块裹着豇豆的年糕。一进腊月门子,家家户户推米碾面,包豆包蒸年糕,忙得欢实着呢。我家蒸年糕是大事情,一家老小都参与,主角是我爹。我们一群半大孩子围在爹身边转来转去,眼巴巴看着他忙前忙后,煮豆搓面。年龄大一点的能干活的,就帮着抱柴烧火。一会儿,大铁锅里热气蒸腾,有香味飘出,这时已经快到晚饭时间了。农村冬季吃两顿饭,晚饭一般在三点左右就该吃了。我们几个不会干活的小孩子挤在炕桌前,焦急地等待着。等着爹扎着蓝布大围裙,双手费力地从12印的大铁锅里拎出蒸屉,将那上面一团撒着豇豆、冒着热气的黏面大圆饼扣在事先摆好的面案上。然后,他双手蘸凉水,快速地将大圆饼对折在一起,接着是一连串的动作:左右拍拍、前后挤挤、上下压压。爹做这一连串的动作时,就像一个演奏家在摆弄他得意的乐器,娴熟且有节奏。只一会儿功夫,一块长方形、中间夹着豇豆的年糕就成型了。这时,爹用凉水蘸一下菜刀,把年糕切成筷子厚的薄片,分给我们。要是赶上家里有白砂糖就好了,用筷子夹一块年糕,蘸上一点白砂糖放进嘴里,口舌生津的香甜美味让人顿时忘记了屋外的寒冷。

小时候,年味儿是一串不粘牙的糖葫芦。但这是不常有的。自家没有山楂树,也没地方买山楂果。记忆中仅有的那么一两次吃到爹亲手蘸的糖葫芦,好像是亲戚送的山楂果吧。爹用干牛粪烧旺土炉子,架上小铁锅,融一锅底儿糖稀(糖少,不舍得多放),妈坐在炕上,用细柳枝穿几串山楂果,蘸了糖稀晾在玻璃片上。我们迫不及待地等着蘸在山楂上的糖稀凉了,硬了,赶紧入口享受。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那酸的,是爹妈的辛劳;那甜的,是爹妈的疼爱。

小时候,年味儿是一件手工缝制的花衣裳。眼看着就过年了,妈左掂对右盘算,从仅有的几块钱里挤出一两块的,扯上几尺花洋布,就着煤油灯的微光,连夜穿针引线。一针针,缝着少女的美梦,一针针,钓起新年的太阳。鸡叫三遍,东方泛白,妈熬红的双眼如朝霞,我笑咧的小嘴像月牙。

长大后,年味儿是一锅白面饺子。外出念书的、工作的都奔着家回来了。冻着冰碴的老酸菜,完荤油的肥肉渣,用平时少见的白面包出几大盖帘的饺子。妈系着围裙捞出一盘一盘的喜悦,爹戴着狗皮帽子点燃一团一团的欢笑,然后爹妈坐炕上正座,我们挨个给爹妈拜年。一家人团团围坐,就开始了新年新希望。

如今,年味儿是缠绕着思念的忙碌,是凝结在心头的浓浓乡愁,是归途中踩在脚下的漫漫泥土,是故乡漂浮的袅袅炊烟。我们做了爹妈,爹妈却远离了我们。再多的美食,都吃不出儿时的味道。

不知道我们的孩子们,是否也像我们当年一样,从爹妈的辛劳与关爱中,觅出他们喜欢的年味?

  

想起同桌的你(中牟县荟萃路小学   李焕青)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

每次听到这首《同桌的你》禁不住想起同桌的你,虽然没有见过你写的日记,但我却听过你唱的歌曲。

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离我们家只有二里地,学生虽不多,却来自周围的四五个村庄。学校没有食堂,更没有学生的宿舍,虽然路没多远,但那时没有什么交通工具,路更是坑坑岗岗的的土路,学生每天上学放学来回要走几趟,只能采取步行。我的同桌和我不是一个村庄,她家在学校的后面,和学校是邻居。同桌为人热心开朗,爱帮助同学,又酷爱唱歌,可以说走到哪儿,唱到哪儿。班上出个节目,组织活动都离不开她,同学们都叫“金嗓子”,而我却亲切叫她小银。

记得有一年的的夏天,上完课,别的同学都走了,我因为做作业而耽搁了时间,夏天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天边乌云突然遮住了太阳,天色顿时暗了下来,阴得特别重,一阵狂风吹来,地上塑料袋飞上了天。斗大的雨点接连而至,雨越下越大,就像从空中往下倒。可称得上倾盆大雨。就像冯德英《苦菜花》所写:“滂沱大雨就铺天盖地地压下来.,夏天的骤雨,哗哗地下着……”。大雨主宰着一切,瞬间道路就成了小水沟,雨越下越大,有些道路面就已经冲成了沟壑。眼看天色愈来愈晚,天空依旧下的哗哗啦啦,没有一点要停的迹象。怎么办?我没有带雨具,要是回家肯定被淋成落汤鸡。

正在这时候,小银出现了,她右手撑着雨伞,身上却披着一张废旧的塑料布。她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还没走,雨也一直不停地下,我给你拿来一把雨伞,打着它回家吧,要不父母会担心的。”我接过伞,用力撑开它,这是一把破旧的、黄色的油布伞。伞上的图案虽已模糊了,但我依稀看到画的是:一大片的荷叶间,挺立出一朵粉红的荷花,荷花绽开着。花瓣里面的花蕊已不清晰,旁边还挺着一只蓝色的蜻蜓。旁边题写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撑着伞,走在回家的路上,也不知怎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仿佛小银的歌声在耳边缭绕。到家的时候,母亲看到我,就说:“正准备去接你呢,你回来了,赶紧吃饭吧。”我把油伞撑开放在地面上,这时我发现,油伞沐浴了雨水的洗涤,模样变了,色泽鲜艳了,图案清晰了,我的心情也愉悦了……

后来,我去上师范了,我们之间的联系渐渐少了,最终像断了线的风筝。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转眼我师范毕业,分配到了我们乡中心小学。学校的西面是乡政府,一条马路贯穿东西,马路两边是集市。这个集市是分时日进行的,据说是一、四、七是集。每到集市这天,赶集的特别多,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卖东西的人特别多,卖针头玛瑙的,卖衣服的,卖食品的,还有买卖家禽家畜的,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叫卖声,吆喝声,牲畜的嘶叫声,接连不断。

我拿到了工资,也来集市凑热闹,转转这儿,逛逛哪儿。“你来逛集市,买东西吗?你现在在哪上班?”一个似熟非熟的声音传到耳畔。我转身仔细观察与我打招呼的人,啊,是小银,我俩儿寒暄了几句。原来,她结婚了,丈夫是当年我班的“他”。当时农村主要种地,一年下来收入微薄,丈夫是婆家唯一的儿子,从小娇生惯养,好吃懒做,养成了不少的毛病,因此生活比较拮据。为了贴补生活,小银在村上开了个馒头店,平时在村上卖,有集市的这几天赶集。起早贪黑的转个辛苦钱,生活渐渐好转。听到这里,我上下打量小银,她皮肤黝黑,头发梳到脑后,结成一个大“丸子”,零乱的碎发被风撩起,贴在粗糙的脸颊上。这还是当年的“金嗓子”吗?我愕然了,难道岁月竞如此蹉跎!当我告诉她,我是教师,在乡中心小学任教。她显得异常的高兴,嘴里一直说:“教师好,教师好,风刮不着雨琳不着。 ”分手时,小银拾了一大袋馒头,我们相互推让几次,她执意放在我的车篓里。

后来有了微信,有了朋友圈,但由于种种原因,小银却没有加进来。我从朋友那儿得知,由于小银能干,盖起了两座庭院。小银的儿子也结婚了,小银也做奶奶了,生活得很幸福……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歌声再次响起。

我感叹道,同桌的你,我们啥时才能相见!

  

求职你我(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   姚增戗)

我在打开WPS空白文档时,时常看到些许模板,其中求职的简历居多,由此想到了求职的事情。

或许是今天心情不好,没有想写博文的意思,这一篇表达的或许是遇到的烦恼,如果您心情不好也可以不看了。

我们是农村孩子,读书是家长那个对我们的期许,只有读书才可以不拉架子车,走出农村这片贫瘠的土地,其实现在我觉得错了,对农村很是向往,农村才是最好的地方,在田间拉车耕作,我又无虑,干嘛要出去?在农村一辈子劳动有什么不好?家长是想让我们脱离体力劳动,看人家上班挣钱多轻松,挣的钱比农民多,不辛苦是家长教育的目的。其实我的农民情结很深,鬼使神差的当了一个小学老师。

1989年毕业分配到了老家的小学里当教书匠,虽然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搞计划经济连同教育一起好多年,最后一个堡垒在市场经济末梢打破了,两千年之后,师范生不分配了,不管你上任何大学,毕业之后都不分配了,双向选择,多么高明的词汇啊!

于是各种求职开始了,走后门的居多,好多人都挖空心思走后门,不管报道的如何,事实就是这样。

这些年彻底放开了,走后门的少了,为什么?十八大之后,我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在变,所有的官员都在紧缩权利,找谁办事都不好使。

全民创业时代开启了,创客让国家背景和意志凸显。市场经济的升级版把全国各个阶层的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也把政府的权力对大限度的消弱,老百姓办事简单了,自由了!

最后说一说我上班初期,工资不多时求职角色:第一次上班暑假就出去打工搬砖,和泥,打水泥地坪,两个月二百一十元;接下来就没有停过,直到结婚有了女儿休息了一年,女儿在暑假出生,之后又开始打工挣钱,您想啊,一个老师,暑假要去打工,靠出卖体力挣钱,脑力和体力完美的结合吧。还去过新乡给人家农机站的机器油漆,再后来这些活儿不好干了,就各自为战打零工,在黄河路文化路街头儿地摊等零工,俗称“待兔”,人家城里人说是“牵驴”,干了几年,直到我搬到开发区,离开老家了,也拆迁了,自己再也没有去待兔了。

  

【生活随笔】

妆伴人生(汝南县梁祝镇杨庄小学 王超峰)

早就喜欢多看一眼那些爱化妆的女人,最喜欢的就是通过化妆和打扮把自己变成各种风格的女人。说她千姿百态;说她千娇百媚;说她性感;说她漂亮;说她有气质都不为过。总之,通过化妆把自己变得更美丽;更有味道;更有风格这是一个漂亮的女人成熟和自信的标志。但是,并不是所有女人都能通过化妆把自己变得更有魅力,也有一些人化了妆会适得其反。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靠实力,最终还是实力定结果。化妆也不例外。女人为什么要化妆?这并不是潮流,化妆从商朝就开始了,几千年了。化妆就像做饭的调料,她会让你呈现出不一样的味道。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不可能只甘心扮演一种角色,也不情愿只需要一个平台,也不可能只在一个舞台上蹦蹦跳跳。人的角色是多重的,人的需要是多样的。你只要走向舞台就要化妆,必须把妆化好。有的人会一直站在舞台上,即使谢幕了,还会有一个无形的舞台。

宋美龄一生站在舞台上,从当初化妆就没卸过妆,活了100多岁,到死还在化妆,传说蒋就没见过宋素颜的样子。因为她的化妆已成为一种习惯和需要。

25岁之前,素颜的样子最美,原滋原味,没有任何化妆品能到达自然美的程度。就像苹果,是最红最透的时候,再给苹抹“药”那一定是多余的。人到25岁以后,就像摘下来的苹果,如何给它保鲜,如何给它妆扮,如何体现它最大的价值,才是最主要的。是把它是放到专卖店?还是放到超市?还是放在水果地摊?还是?不一样的平台就决定了它应有或不应有的价值。人也是一样,你在哪个平台,你的价值就是多少,前提是你必须是一个红透的苹果。25岁以后,你就应该有一个平台,有一个属于你的唱唱跳跳的舞台。有了舞台你还不化妆吗?你还不保鲜吗?

男人也是一样,不同的年龄段男人也要有不同的风格,25岁前留飘逸的长发,那是阳光、帅!以后再留长发已经不适合了,那已不再阳光了。男人也不应该只有一种不变的发型,也不应该只有一种不变的气质,也不应该只有一种平台。

60岁以后,化妆已经没有必要了(特殊人物除外),还应该还给原本,还原自然,原汁原味。就像苹果,保质期、保鲜期到了,干瘪了,味道也变了,无论在哪个环境,哪个柜架也该下架了,保留好水分就够了。

站在舞台上你会很自觉地化妆,不一样的舞台不一样的妆扮,不一样的自己。

化妆不仅仅是为了把自己变得更美。它会把你的内涵和气质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人物除外);会让你四射出不可抵挡的魅力;散发出一种难以拒绝的味道;透露出一种压倒一切的气质;表现出一种目中无人的自信,不必在乎是短暂还是永久。

  

你在他乡还好吗?(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红梅)

远在烟台的你,一切还好吗?今年你大三,英语却已过6级,真的为你高兴。好像突然之间,你就长大了。今年暑假,你辛辛苦苦做家教,用挣得的钱,送给你妈妈一份珍贵的礼物。这让你的妈妈感慨万千。曾经那么柔弱的你,开始变得自力更生,开始变得坚强,开始学着为这个家分担责任,这让我们为你骄傲。你说你明年准备考研,现在正积极准备中。小姨相信你,通过你的努力,生活终会还你一个灿烂的未来。在外的日子,一定要记得照顾好自己。

远在杭州的你,一切还好吗?在小姑眼里,你一直都是好孩子,各方面做得无可挑剔。你总不忘给年迈的奶奶买化妆品,你总不忘时时发短信问候爷爷,细腻如你,孝顺如你。所以,你一直是你爷奶的骄傲。只是,成绩优异的你,高考却连考二年,很是让人心疼。因为,你的理想是浙大,且坚定不移。在爷爷的故事里,你对杭州西湖很是心动。第二年,你终于很不情愿上了河大。但你对理想的追求却一刻不停。在河大的日子里,你决定考浙大的研究生。每个暑假你回去,我总能见你带上厚厚的一摞书。终于,如你所愿。现在,临近毕业的你,正在杭州一家大公司进行实习,是项目经理助理。真的为你高兴。你说,如果顺利,你想留在杭州,因为你特喜欢这座城市。小姑相信你,凭着你的真才实学,凭着你的满腔热情,定能如愿。因为,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远在上海的你,一切还好吗?还记得那年大学毕业,你瞒着所有的家人,独自一人去上海。生生放弃了已为你安排好的单位,这尤其让你的母亲伤心。很久很久,你才对我说,我只想到我喜欢的城市,过我想要的生活。在上海,你独自闯出了一片天地。你成功应聘于通用汽车公司,作为一名设计工程师,在高手云集的设计比赛中,你尽情地绽放自己的才华。我问你具体情况,你却谦虚得什么也不肯说。知道你在上海一切都好,嫂子为你送上祝福,只是,你的婚事成了家人最大的挂念,如果遇到合适的,就不要再挑剔了!

远在广州的你,一切还好吗?好久不曾相见,心中甚是想念。很怀念初中同窗共读的日子,真的很美好。毕业于美术专业的你,有一双慧眼,总有一些独特的创意,总能把日子打理得精致有加。很多男孩子对你情有独钟,可你一个都看不上。你在郑大上学的日子,终于遇到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他。毕业后,为了爱,你远走他乡。忘不了,临别时你的无限伤感,你送给我的那份烙铁画,我至今珍藏。偶尔在网上交谈,知道他对你很好,知道你生了儿子,做起了全职太太,知道你在网上消遣着开了一家小鞋店。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最近,你留言说,你常常做梦,梦到我,梦到很多家乡的朋友。其实,人在哪,哪就是家,爱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比起家乡,广州更是你的家。亲爱的,仔细想想看,难道不是吗?

远在深圳的你,一切还好吗?至今,还珍藏着那张纸,珍藏着那份友情。只因上面有你遒劲的笔迹,还有你随手画的笑脸。很惭愧,那次我没有完成任务。紧张的心情,空白的大脑,让思维从来没有那么糟糕过。那时的我,傻得可爱,记得有一次,我还跑到你的面前,只是想当面问问你,那首诗是为我而写吗?你看着我,微笑,然后坚决摇摇头。然后,你让我看一封信,看过,让我再也无法言语。往事,真的很美好。渐行渐远的是岁月,渐行渐近的是友情。

你在他乡还好吗?背着行囊怀揣梦想踏上征程,陌生的面孔,求职的艰难,你是否埋怨过钢筋水泥的城市坚硬无情?

你在他乡还好吗?当你遭遇挫折时,是否期待他人伸出一双温暖的手?是否渴望来自家乡的那抹亲情?

你在他乡还好吗?往事如风,可曾偶尔会想起当初,偶尔还会有所记起?还是把美好都放逐于风中?

你在他乡还好吗?一个人走的旅程可曾学会照顾自己?可曾更懂得珍惜与把握?可曾仍能坚持自己最初梦想追逐到最后?可曾当所有风景都看透会知道自己所真正找寻的什么?

总想给你送去一份真诚的问候,却发觉繁忙的日子,无法牵制自己的步伐;

总想为你写点什么,把所有的祝福融于笔下,却发觉想写的时候,无从下笔;

总想为你做点什么,却无法把持你的方向,总想帮你减轻一点负担,自己又是人微言轻;

总想过去看一下你,却在日渐一日的忙碌中,显得有心无力;

……

时光冉冉,岁月匆匆,2013即将到来,祝愿你们一生平平安安,身体健健康康,幸福长长久久,事业红红火火,日子甜甜蜜蜜!

(注:谨以此文,表达对所有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无论你在何方,亲情、牵挂,是这个冬天最温暖的一道风景……)

  

【教育随笔】

父亲,如此沉甸甸(郑州市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王 茹)

——家长会《关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发言稿整理

古往今来,大家一直认为相夫教子的责任是母亲的责任。自然,贤名流传的母亲为我们熟知,如孟母、欧母、岳母等。其实,真正在古代家庭当中承担教育儿子责任更多的却是父亲。

三字经有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为何古代书籍中大多把教子的重任放在父亲身上?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咱们先从古时的习惯说起。古代的启蒙式教育以家族式为主,它不像现在教育如此普及。我们从不少历史故事可以得知,在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时,就会听从父亲之命进入家族的学堂,而那个时候家族中所请的先生都是由家族中的权威人士决定,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族中的权威人士自然由男子组成。古代的贵族女子也会有女学,她们大多是为了嫁人后掌管家庭内务而学习,不过开明的贵族女子也会学习诗词歌赋、琴艺等。所以历数古代的才女,无论是蔡文姬还是谢道韫,无论是李清照还是班昭,都出身名门,而且家中对女子的教育也很是在意,她们的才名也正是因为有了开明的父兄才会流传至今。

对于男子的教育就更不用说了,古有南北朝时出现的第一部内容丰富的《颜氏家训》,它的作者颜之推,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虽说家训中许多内容已经为现代社会所摒弃,但是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对于中国家庭教育史,它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里程碑般的书籍。现代的《傅雷家书》,也是一位父亲为孩子撰写。从这两部历史上对家庭教育影响颇深的书籍来看,男子与生俱来在教育孩子方面比女子眼光更为远大。

可能不少人也会以那些贤母为例,对王老师的观点加以批驳。

首先,我自身作为女子,对于同性自然也没有任何鄙夷的态度。正是因为作为女性,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女性的弱点。

其次,追溯那些贤母的产生,你会发现一个共性,她们大多出身于贵族家庭,但是嫁人后却陷入贫困。比如孔子之母颜征,她出身颜家,当时是很有名的贵族世家。而嫁于孔子之父后,孔子出生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家里生活比较困难。作为一个被家族教育熏陶比较重的女子来说,肯定无法容忍自己的儿子陷于平庸,于是乎,在孔子很小时,她就开办家塾为几个小孩子的上课,而幼小的孔子自然旁听。这样的女子,一般人家又怎么可能出现?这些贤母都是把贫困中的孩子教导出来,我却极少查到处于安乐环境中的母亲能把孩子教成国家栋梁的。古代世家延续长久的也大多是依靠男子的眼界。

其三,古代虽然有贤母存在,但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肯定要交给美名远扬的先生。古代的先生我们不用说,性别自然是男的,对于现在孩子的启蒙教育来说,幼儿园和小学几乎被女教师占了90%以上的江山,即使存在凤毛麟角的几位男教师,也被现代体制压制得不敢释放所谓的男儿气概,他们大多没有精力陪着学生去指点河山,因为男教师集中在语文教师中的更为少见,他们大多从事体育等科目。即使到了初中,男教师也远远比不过女教师的数量,因此,孩子十五六岁之前大多是被女性所教导,这和古代的教育还是差别很大的。

简单讲几个小小的情景。

如果孩子说:妈妈,我想去草地上打滚,我猜测大多数母亲就会这样说:地上那么脏,一点卫生都不讲,那么孩子肯定失去了躺在草地上看蓝天、白云的快乐;如果孩子说:妈妈,我想去踢球,不少妈妈会扔给他一根跳绳:踢什么踢,看你衣服脏的,跳绳去吧,那么男孩子对于球类天生的热诚就逐渐成了泡沫;如果孩子说:妈妈,陪我搭会儿积木吧,不少妈妈会说:妈妈忙着呢,自己玩去,那么孩子就会委屈地自己到一边去,时间久了,就失去了探索的兴趣……

其实许多时候,不是妈妈不想做,而是作为一位妈妈,要处理的细微事情实在太多。一件衣服洗了半天一会儿就脏了心里肯定不爽,明明自己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孩子要玩嘛,就由着他自己去吧,自己要继续忙……所以,不要指望你的妻子陪着你的孩子打球,即使去给孩子加油都是极为难得的;不要指望你的妻子陪着你的孩子搭积木、做科学试验等,对于本来就习惯意识流的女人来说,这些东西在她们童年时虽然也可能做过,但绝对没有布娃娃的吸引力大;不要指望你的妻子看到男孩子把玩具拆了,女孩子把布娃娃剪了会表扬他们,在她们眼里这大多就是淘气鬼、破坏王罢了,一顿呵斥那是少不了的;更不要指望她们陪着孩子去探索,在她们的思维里,孩子吃得饱饱的,男孩子打扮得酷酷的,女孩子打扮得美美的,那才是当妈的骄傲。

所以,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父亲缺位了,他会比其他孩子失去更多。我很少看到来这么多父亲,而今天,让我深感意外,看来大家对于父亲这个角色还是非常在意的。那么作为父亲,你们能陪孩子们做什么呢?

在我看来,最起码可以做三件事:

一、陪孩子玩。孩子的童年有了父亲的参与,他们会感觉到幸运。

前天,我带着女儿走到小区的一处空地上时,看到一位父亲正陪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打羽毛球。女儿转过脸对我说:“妈妈,我真羡慕那个小男孩,他的爸爸都愿意陪他打球。”我当时鼻子一酸,赶紧笑着说:“别人还羡慕你天天有妈妈陪着上下学呢。”女儿郑重地说:“妈妈,那不一样!”我赶紧想办法转移了话题。其实,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所期望的童年肯定是双方都参与的。而孩子的童年并不长,等过了能陪他们玩的年龄,你再想去陪伴,他们也不一定能容许你参与进去。

二、听孩子说。这样有利于他们能够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叛逆。

不少男孩子的叛逆期极为明显,他们往往听不进父母的劝导,而在这个方面,少儿期和父亲关系比较好的孩子就不那么让人头疼了,他们因为习惯把父亲当作朋友,于是作为一个男生所遇到的问题,就愿意和父亲进行交流。而父亲的成长经验对于他们来说是极为宝贵的,也很容易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作为借鉴。对于女孩子来说,青春期是极为敏感的,到了小学高年级都有了不小的变化。曾经我所带的一位女生,她和父亲关系一直很僵,对于她来说,父亲就是恐惧的代名词,所以她在六年级下期和班上的男生交往频繁,不过从好友和孩子愿意给我看的信息来看,她只是觉得有些不愿意说给母亲的话,找一个倾诉的对象说一说罢了。不过,也是因为交往,成了她和父亲矛盾的导火索,遍体鳞伤的她被带到学校对质,直到那位父亲被我们学校一男领导拉去,进行了整整一个上午的交谈,告诉他如果这样下去就失去了女儿,才让事情有了转机。

所以,作为父亲的你们,无论是家中是男孩还是女儿,你的角色绝对是母亲无法代替的,当你缺位时,孩子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会听他们说话吧,你才能和他们一起成长。

三、参与到他们的学习生活里。如果你能参与的话,会带给孩子更多的惊喜。有父亲参与的孩子,他们会显得比其他孩子更为有条理,思维上也更加敏捷。

教了十七年的书,发现父亲参与教育的孩子,比母亲单方面教育的孩子,思维更加灵活,方法更加多样。这也和男性女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孩子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你给他一个鸡蛋,他只会模仿一个圆,而你如果想让他开拓思维,自身就必须是个灵动的人。许多人说不少农民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这种说法其实蛮好笑的:农民就能说明思维固化了吗?民间的能人几何,谁能数得清?高层次的父母不一定能培养出高层次的儿女,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能干,而是一部分高学历高智商的父母太过能干,不是开拓孩子的思维,而是看不起孩子的思维,总觉得太幼稚,或者说不够高深,甚至恨铁不成钢,总觉得不如自己幼时。

所以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去,而不是主宰他们。

孩子是我们每个家庭的希望,正因为如此,作为父亲的你们,才更应该担负起父亲这个角色,不要看似上着岗,实际上只是消极怠工罢了。

父亲,如此沉甸甸的称呼,它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就用我在家长会开始的那句话结束吧:你,真得比奥巴马还忙吗?如果不,那么就一起走近孩子的身边吧。

  

【听读观感】

李莫愁:千古情人独我痴(郑州市金水区幼儿园 刘梦楠)

想到李莫愁,就想到了“兰因絮果”这个词,李莫愁在《神雕侠侣》一书中属于反面角色,她一生是这样过的,先在活死人墓里学武,然后下山去和陆展元先生邂逅,对陆先生产生了深深的恋情,却不料陆先生最终娶了何小姐为妻,李莫愁就此深受打击,性情大变,杀人成性,成为杀人魔王,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感情上得不到归属后,希望武术上有所建树,于是和小龙女叫上劲了,但最终也没有成功,结果是中情花之毒,命丧绝情谷。兰因絮果,必有来因,用来形容李莫愁最是恰当了。

李莫愁的兰因,该是她初遇陆展元罢,那时恰是十六岁的年纪,在活死人墓住了那么久,从来没有见过男人,却不想突然见到受了伤的陆展元。一开始也许是出于怜悯,见到受伤的人怎么能不医治呢?于是就费尽心思地给这个人治疗了,在治疗的过程中,情愫渐生。其实这很好理解,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男人的少女,第一次见到一个男人,还天天朝夕相处,怎么可能不发生什么事呢?何红药不也是在给夏雪宜治伤的时候爱上了他的吗?看来一个男人要找到一个女人的爱,只需要受了重伤,去找个女孩子救治就好了。

既然是兰因絮果,那还不如不开始好,为了避免结束,拒绝一切开始,虽然绝情,但是不失为保护自己的办法。

李莫愁将陆展元的伤治好了,陆展元就走了,李莫愁是想跟着陆展元走的,可是陆展元没有带上她,她肯定是失望的。我想一开始李莫愁想跟着陆展元走,也许不单单是因为爱情,还有一种让陆展元“救离苦海”的因素,毕竟在活死人墓不是那么好玩的,天天暗不见天日,多无趣啊。陆展元来自江南,江南烟雨杏花天,和陆展元骑着马,走在微风斜雨中岂不美妙?可是陆展元必定不明白李莫愁的这种心理。

而我大概是理解的,一个小地方的女孩子,一定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所以陆展元一走,李莫愁的爱情和未来都没有了,这种打击失落,谁能受得了呢?她等了那么久,把青春美好都耗尽了,把所有的绮想都耗尽了。一开始的李莫愁,必定和小龙女是一样的,是青春无邪的,可是在等了许久许久后,所有的期待都变成了失落,所有的爱意都变成了恨意。

于是十年后,一个让江湖所有人都闻风丧胆的大魔头李莫愁就出现了。

我不禁想,要是杨过和陆展元一样,也是负心之辈,那么小龙女和李莫愁会不会一样?

李莫愁出场总爱念着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李莫愁的确终其一生都没明白爱情是什么,所以她这么爱这句,并不是为了装酷,她是真有这个疑问。不过李莫愁比殉情的大雁更落寞的一点是,并没有人愿意与她生死相许,她想生死相许的人和别人生死相许去了。

这样看来,李莫愁在爱情中还是懵懂的少女啊,什么都是非此即彼,什么都是非曲即直,她一辈子没懂爱情,所以她这一辈子念念不忘的都是爱情,没有一个人像是李莫愁,在不懂的爱情里伤得那么深,她就像是走入了一个迷宫,在里头碰得浑身是伤,可是终其一生都没能走出来。

少时对李莫愁多有厌恶,但是长大后,尤其是在爱过一些人,爱而不得一些人后,才有了些许的感同身受,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李莫愁一样的经历,但是我们都比李莫愁聪明,我们遇到了,也伤心了,难过了,但是我们最后潇洒地走出来了,我们还能去爱别的人,还能去过新的人生,但是李莫愁不能,因为只有她认真了。认真的人,是怎么都劝不了的。

那么凶狠的李莫愁,其实心里还是有一点柔情的,那么恨陆展元,那么恨何沅君,可只是因为一方锦帕就放过了他们的孩子,甚至将他们的孩子收为徒弟,虽然嘴巴上说,要在他们的孩子身上报仇,可是到底没有做出伤害他们孩子的事情,反而将她养大。李莫愁知道陆展元再也没有了,不管如何恨他爱他,他都不可能再出现了,那么唯一的安慰便是他的女儿,也许能从她的眉眼上看到一点熟悉的痕迹,那么不管是爱还是恨,都有寄托了。这么一点小心思却没有人动,李莫愁该是多么寂寞呀。

再有就是李莫愁对小郭襄表现出来的爱意,虽然她极力掩饰了,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在抱着小郭襄时,她心里是柔情的,她并没有伤害她,反而照顾得很好。

从这两点来看,我越发觉得李莫愁也许只是强迫着自己去坏的,她不敢以善良的一面示人,她觉得她就该这样,她并不想去讨好这个世界,她直觉得自己是被世界抛弃的,所以更不能去讨好世界,所以她宁愿一直坏下去。故而在情人谷被大火烧死时,依旧没有半分的忏悔,她心里都是明白的,只是不肯低头罢了。可是在这时,黄蓉却明白了她,李莫愁一生,能明白她的人终究只有一个,且是个旁人。

在金庸的小说里,常有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爱而不得时,便去出家了。郭襄如是,李莫愁亦如是,只是郭襄心里一片澄净,李莫愁心里始终是恨海翻波。郭襄悟性高,在爱情里看到了超然,李莫愁执念重,在爱情里只看到了自己。

上一篇:笔会作品集959 下一篇:笔会作品集961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