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0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945
发布时间:2020/12/20  阅读次数:597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94521篇)

  

【诗词歌赋】

武汉游(汝南县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诗词七首(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张清风)

诗二首(三门峡卢氏县实验中学   张 雷)

【时代散文】

秦淮送亲人   天阙寄哀思(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故事回忆】

丝丝红薯情(中牟县荟萃路小学   李焕青)

广播陪伴的童年(中牟县荟萃路小学   李焕青)

【生活随笔】

舌尖上的祭城(八则)(郑州市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   姚增戗)

  

【诗词歌赋】

武汉游(汝南县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一年到头似水流,相约晴日又出游。

先观汉南花博汇,后看江东黄鹤楼。

滔滔江水东流去,惬意心情暗自留。

登临楚天极目处,与尔同销万古愁。

20201219日于江城

  

诗词七首(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张清风)

练习排球有感

训练教学两头顾,腰酸臂肿不言苦!

众志成城酿佳绩,一朝凯旋盼欢呼!

【如梦令】作业

作业堆积如山,批改劳累不堪。

为使多收获,腰酸脖疼心甘。

圈圈,圈圈,逐字逐句把关!

【如梦令】考试有感

细节强调几遍,错误依然出现。

沉声问缘由,题目没有细念。

掩面,掩面,心中格外沉甸。

庆元旦准备节目感怀

欢庆元旦任在肩,心头惶恐实不安。

歌词温习再三后,张口声调全跑偏!

【如梦令】努力

讲解注重算理,也让牢记定义。

作图必规范,审题更要仔细。

努力,努力,争取创造佳绩。

【钗头凤】体会

家长会,勇面对。

杂事虽多细分类。

说规范,讲安全。

文明举止,养成习惯。

盼,盼,盼。

  

肯吃苦,任劳怨。

捋起袖子加油干。

虐千遍,如初恋。

守住初心,莫留遗憾。

叹,叹,叹!

情谊似酒,越长越有

周三下午,趁天气晴好,闲暇之余,邀约体育组一众帅哥打打比赛,舒缓筋骨。虽然被虐的一塌糊涂,输的毫无脾气,但心里仍然觉得神清气爽,惬意至极。待汗落,洗毕,选址客乐福,择一隅,兄弟把酒,共话情谊。酒过三巡,有事需提前离席,应安哥之命,吟诗一首,以示补偿。

竞技输赢不在乎,切磋锻炼心满足。

意犹未尽约相聚,地点定在客乐福。

把酒推盏身温暖,论古说今笑料出。

盛情难却诗助兴,哪管文笔细与粗。

  

诗二首(三门峡卢氏县实验中学      雷)

(一)生日

多半是

为了几个染的红红的熟鸡蛋

年幼的我

总是努力地记生日

如今

生日蛋已撩不起

那系在涎滴上的记忆

然而,奇怪的是

我突然记起

今天,是你的生日

虽然,

你是我竭力要忘却的人

(二)思念

真不该扬起

那思念的手

从此

感情的河床

被牢牢封固

风依旧

雨依旧

窗外的月色依旧

思念呵

像外婆手中的线坠

将岁月扯瘦

(三)冬的自述

我就是冬天

秋的暮年,春的鞍鞯

我身披素纱脚拨琴键

行走于冈峦行走于溪涧行走于平原

我沉静,我冷峻,带着神圣的尊严

我温情,我热烈,恰似地火运行

就像果叶凋在秋天

裸露的成熟令人垂涎

就这样

我静静地思着,默默地孕着

待到樱桃小嘴蜜饯

待到繁华春天分娩

  

【时代散文】

秦淮送亲人   天阙寄哀思(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深切缅怀邵小林先生

20201216日一早,我和女儿肖丛、女婿邵彤和外孙女邵玉馨过集庆门秦淮河大桥,先期驱车赶往南京市殡仪馆,预备亲家公邵小林先生的告别仪式。

汽车行至牛首山前,只见山峦如黛,肃穆凝重;山头白云低垂,覆罩山林。车子慢慢驶进牛首山下的南京市殡仪馆,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邵小林先生的告别厅。

告别厅正门上方悬挂着“沉痛悼念慈父邵小林千古”11个黑色大字,大门两侧各摆放一排黄白菊花编织的花圈,淡淡的清香,像在向人们轻轻诉说着邵小林先生美好的品格将永远留芳。走进大厅,哀乐低回,令人动容。正中背景墙上播放着卲小林先生走过的祖国山山水水和世界各地的精彩影像画面。大厅两侧各摆放三排六组花圈,白花素洁,挽联端庄,寄托着浓浓的哀思。我和女儿女婿在大厅伫立良久,默默致哀,然后分别去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八岁的外孙女邵玉馨则在播放着的爷爷图片前仰面注目,久久不愿离开。

邵小林先生因患脑溢血于2020121日病逝于南京,享年七十三岁。按传统习俗,应在三天或一周举行告别仪式,但由于小女儿邵灵携三个孩子从英国回国,根据国家疫情防控措施,要在青岛隔离十四天,因此,告别仪式推迟至1216日举行,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冬月初二。前期的工作,邵兄的两个儿子邵斌、邵彤,邵兄的妹妹邵小文、弟弟邵小明和女婿徐强已准备就绪。

邵小林先生是我的亲家公,年长我十四岁,是我的兄长。邵兄和邵兄的家庭走过的路很曲折、坎坷。邵兄的祖籍在浙江绍兴,生于湖南长沙。其祖父曾与全国工商联第一任主席陈叔通的父亲,主持修筑了长江的汉川大坝,功德垂世,百姓立祠纪念。邵兄的父亲母亲,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读大学期间相识于台北,两人先后在上海,南京,长沙等地谋职。邵母曾在南京朝天宫平民学校做过扫盲教员,赢得了良心的口碑。建国初,在陈叔通的介绍下,为报效国家,邵父携妻子举家迁往北京,邵父在国家农垦部就职。1960年,因父亲的历史背景原因,被打倒劳动改造。邵母带着十三岁的邵兄,九岁的女儿邵小文和六岁的儿子邵小明下放到广西博白地区的农场劳动。这期间,辗转流徙,历经磨难,一家人受到的煎熬和辛酸,真是不堪回首,一言难尽。

感谢上苍,感恩党和这个伟大的时代。恢复高考后,几经周折,邵兄考上了广西卫生学校,从一个被人歧视的“坏二代”,一下子成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邵兄仰起了头,挺直了脊梁,豪情满怀地走向了新生。经过一番人生嬗变,卲兄带领妻子梁茂贞和三个孩子,从偏僻的农场,走向了自治区首府南宁,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随后,邵兄在医药领域不懈追求,足迹踏遍了全国各地,尤其是派驻河南的五六年间,拓展了业务,结交了很多朋友,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1990年,邵兄的长子邵斌考上了中国药科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发展事业。其后,次子邵彤,小女邵灵分别在南京成家立业,各自打造出了令人欣慰的一片天地。几十年来,邵兄不向命运低头,影响和带领家人走出人生低谷,功不可没,值得钦佩。

上午十时,前来参加邵兄告别仪式的亲朋好友一百余人,身披黑纱,胸戴白花,整齐伫立于庄严肃穆的告别大厅。邵兄的至亲和生前好友,跟随抬棺的仪仗人员,护送邵兄的遗体安放于告别大厅。乐队奏起《送别》的乐曲,小号呜咽,钹声揪心。人们低首垂泪,默默致哀。司仪首先带着大家向卲兄遗体三躹躬,然后,我代表亲朋好友向邵兄致祭文,我克制住无比悲痛的心情,以敬重、悲伤而又高昂的声音诵起:

“邵兄名小林,原籍绍兴人。祖上有功名,享誉汉川门。建国报社稷,先父都城临。举家迁北京,少小读书勤。无奈逢运动,父亲疑身份。下放作改造,屈辱伤精神。家人徙广西,低头成流民。邵母携子女,磨难度频频。教儿图自立,发奋不沉沦。辗转无定所,生活苦且贫。邵兄谋进取,诚厚家风存。农场安家后,娶妻梁茂贞。同甘共苦路,携手往前奔。育得三子女,一路多风尘。长子名邵斌,攻读尤专心。学业有成后,职场勇打拼。次子名邵彤,为人能合群。务实建家园,远近若比邻。小女名邵灵,机智有天分。事业初有成,异国搏风云。教育宽严济,爱护有分寸。持家亦有道,为人常谦逊。当年幸高考,榜上名可寻。学业大有成,技能强自身。工作重一切,起早争黄昏。干群口碑好,待人敬如宾。驻豫五六年,融洽一家亲。中原多游历,通晓河南音。走上改革路,创收先脱贫。开拓谋发展,不做平庸人。业务达兴盛,付出力千钧。退休不赋闲,热情暖人心。结缘徐萧家,殷切情意真。往来礼相待,谈笑如三春。前日南京见,别后乃回音。再来看传记,斟酌并更新。谁料病魔恶,阴阳两离分。今日一别后,何日能见君。山高水又长,兄永在我心。一哭吾邵兄,此生情意深。再哭吾邵兄,天堂传佳音。三哭吾邵兄,梦中来现身。秦淮水泱泱,送兄见双亲。天上人间月,念君泪沾襟!”

我满怀深情厚意的致辞,也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虽然此生我和邵兄留下了许多遗憾,但此时此刻,在邵兄即将与我永别的时刻,我向邵兄真情倾诉,为邵兄送好在人世的最后一程,我没有辜负邵兄生前对我的好,邵兄九泉之下有知,也会觉得欣慰的。

其后,邵兄长子邵斌向大家做了答谢词,衷心感谢亲朋好友对其父亲的厚爱。接着,人们依次瞻仰了邵兄的遗容。邵兄面容安详,身边撒满花瓣,灵前的大屏幕上,交替闪现着邵兄生前潇洒的身影。我频频回首,看一眼,再看一眼邵兄,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心里默默地说:邵兄,您是我的亲家,是我的兄长,也是我的朋友,我永远怀念您!

在送别的人群里,有一个名叫卢海东的,他是河南南阳人,是邵兄生前的忘年交。近几年,邵兄多次去上海就医,而在上海打工的卢海东每次都去医院陪护他。此次邵兄患病,昏迷不醒,而卢海东还是从上海来南京探望。当得知邵兄告别仪式时间后,卢海东提前来到南京。他沉默寡言,但眼睛一直含着泪水。从他身上,体现了人间的真情友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离开南京时,邵兄长子为他送行,我也向他道别。我们相约:邵兄虽然离去了,但真诚的友谊,我们会继续保持,彼此珍重,温暖一生。

上午十一时五十分,邵兄长子邵斌手捧邵兄骨灰盒,次子邵彤手捧卲兄遗像,邵兄弟弟邵小明和我以及女儿跟随,伴着深沉的送别乐曲,缓缓登上一条长长坡道,把邵兄的骨灰盒暂时安放在南京市殡仪馆第一纪念环内。随后,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在指定的祭台对邵兄恭敬地作了祭奠,我们深深鞠躬,拱手上香,屈膝燃烧纸钱。缭绕的轻烟,伴着我们轻轻的呼唤,回响在廊壁间,飘向了牛首山幽深的山谷。

归来的路上,暮色苍茫,寒风吹落了树上的片片黄叶,车轮驶过,黄叶随车追逐。这不由让我想起外孙女邵玉馨日记《落叶》中的话:“寒风虽然吹走了片片落叶,但永远吹不走爷爷给我的爱!”是啊,人生在世,生死留恋,不就是一个“爱”字吗?人间有真爱,有情始作人。逝者已去,我们活在当下的人是多么应该珍惜啊!

夜深了,我依然在深深思念邵兄,泪水止不住滴落枕上。想想邵兄的一生,虽然人生之路曲折,但活得还是精彩的。他活出了精气神,活出了人情味,活出了一片天。他身上特有的品格影响了身边许许多多的人,为他的突然离去感到深深地惋惜。在本应安享晚年的时候,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给子女、亲人和朋友们留下了无尽的悲伤和遗憾。

邵兄虽然离去了,但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依然会坦然面对以后的生活。只有坚强,才有担当,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对邵兄最好的怀念。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水川流不息,佛光普照下的天阙山雾霭流岚,邵兄的灵魂定会融进那山川之间,护佑后人健康快乐,平安吉祥!

邵兄,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您!

弟:肖永成

2020.12.18日于驻马店

  

【故事回忆】

丝丝红薯情(中牟县荟萃路小学   李焕青)

冬天的大街上,虽然寒风凛冽,却挡不住人们散步的热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来啦来啦,又香又甜的烤红薯”,叫卖声连绵起伏,接连不断。我经不住美味的诱惑,忍不住走到跟前,买烤红薯的人还挺多。这是一位老者,大约有七十来岁。他笑容可掬,看到我,热情的打招呼,说:“你买几个,五元一斤。”我一听惊住了。“这么贵?现在的红薯成了“金薯”了。”我挑一个小的,他放在称上称了称,说:“八两多,你给四元钱吧。”我付了钱,迫不及待掰了一块,独有的香味,诱人的色泽,嚼在在嘴里,软甜糯滑,真是让人乐不思蜀。

吃着美食,信步在街心花园,思绪一下飘到了那个 “红薯”的年代。

“布谷、布谷,割麦插禾”,布谷鸟在树上歌唱。

芒种时节,人们把地里的麦子收割完毕,把麦茬清理干净,用车子拉来一车车的农家肥,均匀的撒在地上,用犁把地翻一遍,然后用铁锹平整好,最后用铁耙楼成几个大垄,红薯地基本整理成形。

夏天,人们在树下纳凉,四五点钟后,太阳光已不那么强烈,下地种植红薯的时候到了。人们用废弃的油桶装满水,带上锄头、水桶和瓢,把红薯苗用水潲湿,罩上塑料袋,装在篮子里,一家人一起去地里栽红薯。种植时,先用锄头挖坑,然后往坑里浇一瓢水,等水洇下去后,就把红薯苗放在中间,用手把湿土埋在苗的四周,最后把外面的干土敷上。天色渐渐暗下来,西方依稀可见剩余的霞辉,等到一块红薯栽完,回家的时候已是月上柳梢。

夏季的雨来的猛烈,沐浴过雨水的红薯苗叶子又大又绿,越发显得生机勃勃。过不了几天,红薯的秧苗便倒头匍匐生长。秧苗越长越长,它的茎在地上扎了无数的根。草儿也来凑热闹,与红薯争夺养分,人们岂能让草儿占了上风。

早晨,大雾笼罩着田野,一出门,细细的朦朦的湿气扑面而来,睫毛似乎承受不住轻柔的水珠,沿着脸颊慢慢滑落,那清凉的感觉润到心底。劳作的人们,无视到它的美丽,披了满身的雾气,匆匆行走在红薯地间。人们挥起铲刀,除去杂草,把扎地的红薯秧翻起来。任凭露水浸透了鞋裤,打湿了衣衫。

东方渐渐发白,雾慢慢淡了,太阳蹦出一道道霞光,照在人们的脸上,悠然祥和。被露水打时的头发贴在额头上,偶尔有水流入眼中,酸酸的。这时,人们往往抬手屡屡脸上的湿发,甩甩手上露水,看看红薯的长势,眼前仿佛出现丰收的场景。

霜降前后,人们就忙着收红薯。收红薯前,先用镰刀把红薯秧割去,堆放在地头。然后用抓钩出红薯,说到挖红薯也是一项“技术活”,要不然把红薯都挖烂了,影响储藏和销售。红薯的果实是块根,结得大的红薯就会把秧周围的地面裂开,所以有经验的人们都是从裂缝周围的地面下抓钩,这样慢慢地把红薯挖出来,确保红薯完好无损。

提到挖红薯,忽然想起一件趣事。那是周末的一天,我和同伴去地里割草,那时正是红薯的结果期。我们来到红薯地,同伴中一个年龄稍大的问了一句,你们想吃烧红薯吗?我们当然热烈赞成。只见他找到地面有裂缝红薯,用铲子一挖,果然挖出了一个大红薯,一连挖了几棵,然后把红薯放在一个挖好的坑里,放上干草、干柴,烧了一会儿,把余火熄灭,最后把炭火全埋在坑里。我们接着割草,傍晚的时候,我们割满了篮子,肚子也饿的咕咕乱叫。我们来到埋红薯的地方,扒开熄灭的炭火,拿出红薯,感觉软软的。剥去外面黑黑的皮,露出黄里透白的瓤,吃到嘴里软软甜甜,外带焦香。眨眼功夫,几个红薯吃个精光,而后高兴地回家了。

挖好的红薯装在架子车上,把地头的红薯秧放在车子上,既防止掉红薯,又可以给家里的牛羊做食物。由于红薯的产量高,一块地往往要拉上几大车才能运完。

挖出来的红薯要吃上数月,不储藏好,过不多长时间就会烂掉。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红薯地窖。把红薯分拣开,完好无损的下窖储存,有伤痕的留着吃,如果有伤痕的太多,一下子吃不完,人们想出一个好办法,用一个大的铁槽切成红薯片。把红薯片撒在黄沙岗上,大约三四天的时间,就晒成了红薯干,红薯干可以熬汤,软面可口,还不失红薯的甘甜。

那个年代的农村,红薯是冬季的主要食物,人们通常煮一锅红薯,每人一碗,端到街中心,边吃边聊,看看各自的食物,虽然都是煮红薯,却吃出了开心,吃出了乐趣。吃剩下皮还可以喂家畜,真是一举两得。

“妈妈,我也要吃烤红薯,”我扭头一看,旁边的小男孩正对着妈妈撒娇。我赶紧把手里的红薯掰了一块给他。小男孩咬了一口,却吐了出来,嘴里还喃喃地说:“不好吃,不好吃。”是啊,没有经历过“红薯”的年代,又何谈对红薯的感情呢!

如今,红薯早已不是餐桌的主食,但我对红薯那情有独钟感情却丝毫不减当年!

  

广播陪伴的童年(中牟县荟萃路小学   李焕青)

昨天和儿子谈起过去,儿出生在九零后,社会发展可以说是蒸蒸日上,他的童年,可以称得上五彩斑斓,记得当时最流行的动画片有《猫和老鼠》,《奥特曼》,《蓝猫淘气三千问》等。每天放学,写完家庭作业,最好的伙伴就是电视,最好的节目就是这几部动画片。后来,有的DVD就更方便了,买一些动画光盘,一放就是好几集,甚至把饭菜端到电视旁,边吃边看。说到《蓝猫淘气三千问》这部动画片,演完每一集都留有问题,并留有拨打的号码。一次儿子竞照着电视上的电话号码打了北京的长途,花了几十元的电话费,我没有责怪他,毕竟孩子好奇,遇事爱问为什么,这也无可厚非。儿子的童年就在这些欢快的节奏,知识的探索,惊险的宇宙之战中度过。

当他问及我的童年时,我能说什么呢,当时的生活条件岂能与现在相提并论,就是和儿子的小时候都是天壤之别。

那时候,人们生活条件不好,仅仅是吃得饱穿得暖。家里也没有什么家用电器,谈不上看动画片。每天放学回家,也没有什么家庭作业,主要是帮家长干活。

好像那时广播最为流行,最早的是有线广播,村里统一给家家户户安装,把喇叭固定在墙上,开关像老式电灯的开关一样垂下来一条线,简单至极。经常放一些革命歌曲,小时候经常听到就是“五星红旗迎风飘,胜利歌声多么嘹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后来有了无线广播,其实就是收音机,它可以装电池,携带方便。因为是农村,农民要种地,打粮,必须掌握天气情况。有一次晒粮,天气晴朗,家里把所有的麦子都搬了出来,本来是好好晒晒进行储藏的。谁知中午正在吃饭,天色突然暗了下来,眼看就要下雨。全家人立马撂下碗筷,拉着车子赶紧赶往麦场,七手八脚的把麦子拢在一起,盖上塑料布,这才免于一劫。有了这一次经历,家里人一致决定买一部收音机,平时听听天气预报,也好有所准备,不至于做些徒劳无功的事情。

自从有了收音机,我像是有了宝贝一样,好像已经超越听天气预报。中午时间最流行听评书了,记得我经常听刘兰芳,单田芳,袁阔成等前辈的评书,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岳飞传》等。前辈的评讲,绘声绘色,让人如临其境,声情并茂。在当时我就感觉像看电影一般。中午一放学,我就往家赶,因为怕耽搁十二点半的评书。到家的第一刻就是找到收音机,播到对应的频道。那时家里烧的是灶台,还要用手拉风箱。我总是把收音机放在腿上,声音开的很大,生怕听不到似的。有时因为事情误了时间,我都要按时听重播。家人都不理解,而我却十分执着,有时还把听评书的内容分享给家人、伙伴。从评书中,我知道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的帝王变迁,三国鼎立时期帝王挣统天下,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岳飞的爱国激情……可以说,我的历史知识,除了上中学学习的历史课本知识,大部分都是听评书所获。

除了历史评书,我还听不少当代广播小说,如:路遥的《人生》讲述了主人公高加林刘巧珍的爱情故事。剧中景物描写,人物内心的活动的刻画,真是形象逼真,细致入微。还有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毛泽东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在那个年代,广播给我带来不仅是快乐,还是我的精神寄托,知识慰藉,它的功劳岂能用短短的文字表达。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眼下是飞速发展网络时代,人们无法抗拒的,也是人们所向往的。人们有了网路电视,电脑,手机等。广播已不再是主要的信息传输纽带,广播也只能在老年人那儿发挥作用,就是散步时听听戏曲啥的,解解闷,调理一下心情。年轻人很少关注它,更不用说听广播评书、小说了。前几年,我在街上闲逛,偶然听过一次广播里的评书,我还特意停下来,听了一会儿。但我却怎么也找不到小时候的那份渴望,那份情调,也许这就是时代的发展吧!

  

【生活随笔】

舌尖上的祭城(八则)(郑州市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   姚增戗)

(一)靳老铁餐馆

随着电视上热播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河南,北纬三十度沿海行,远方的家,今天我看到中国手机报上也有舌尖上的成都名吃、小吃,苍蝇餐馆,于是我想到了在我们祭城,也有这样的小吃,很多很多,现在拥有祭城美食一条街,尽是大大小小的饭店。从中挑选一些个我经常去的介绍给大家,方便于假如你来到这里,可以吃的便宜又实惠,还能吃饱。学点精细吧。纯粹的学习学习。

靳老铁,是一人名,年龄在五六十岁,一米八的个子,二百斤左右,满脸的钢髯,说话吐吐迟迟,既是老板,又是厨师,还管收钱、端菜。帮忙的是他老婆,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儿子单干了,雇了一个十多岁的男孩。

饭店三间门面,一间后厨,两间餐厅,没有包间,有大空调一个,四张四人台,两张八人台,够挤的,可是每天中午晚上人挺多,城管不检查,外边也会摆几张桌子。为啥这么红火呀?

在老祭城街,也是三间屋子,就在祭城大队院门口,地理位置好,没有啥好菜,很普通的猪下水,条子肉、方块肉、驴肉、牛肉、回锅肉、酸辣绿豆芽、酸辣土豆丝、酸辣白菜等等。主食就是门口的像鞋垫一样的烧饼,老式酸辣鸡蛋汤、丸子汤,馄饨。就这便成为普通老百姓喝二两小聚的去处了。记不起我在老祭城时去过多少回了,自从搬到安置区大概只去过两次。

现在的地址就在祭城办事处西边熊儿河南路路东,小门脸红底黑字,一看便知。

地址在变,人在变,靳老铁餐馆的味没有变,老板也没有变,还是那张笑呵呵的脸,满脸堆笑,他的三个孩子我都教过,所以也非常熟悉,有好几次老不要钱,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所以现在也就不经常去了。

(二)大回民

今日早起,打开电脑,浏览管理首页,发现多了一则短消息,,打开一看,惊喜:昨晚的靳老铁餐馆变成精华文章了,于是接着续写舌尖上的祭城(二)。

大回民,一看题目就知道是回民饭店,回民饭店的饭好吃,一般都是羊肉居多,不用猪肉,我们这里传说猪是回民祖先的舅舅,所以不吃猪肉,也不知道对不对。

祭城街居住着一百多口回民,在解放前他们就有人看饭店,老辈祖传,解放后都下田种地,在乡政府对面有祭城食堂,是非农业户口的人开的,据说是合作社的一部分,到了改革开放以后逐渐的开饭店的多了,回民食堂成了其中的赚钱最多的饭店。

店主是李老七,2006年故去,听说他是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海霞的七姥爷,他的手艺高,炸麻烫、菜角、糖糕油条那是一绝,祭城的人大都吃过,还想着吃,那两根叨油条的筷子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如今不干了,在他的三孩那里珍藏着呢。

想当年他领着三个孩子开一家回民食堂,场面比较大,所以大家都称呼‘大回民’,如今也是这样叫的,可见在老百姓心里、咽喉上的位置,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妇,一大家子,不雇人,肥水不流外人田,咋不挣钱呀,大儿子专做烩面,一锅一碗,羊肉高汤,粉条、木耳、金针、豆腐丝、海带、青菜、味精、芫荽、小磨油。闻一闻就神魂颠倒,哪有不好吃的。二儿子专做菜肴,还出国学习过呢?那纯正的回民味道,干净呀!色香味俱佳,三儿子是菜买,半夜三更就去城里卖菜,最早骑三轮车、后来机动三轮、再后来昌河汽车,如今是带空调暖风的雪福莱。机动帮忙后厨和大厅,三个儿媳妇轮流值班,监管卫生和端饭菜,老掌柜的做吧台收钱打凉菜。

这一家生意红火的没法说,楼上楼下六间房,大厅和包间一应俱全,老家宅基地上盖了最高的楼。

拆迁以后,老爷子身体渐坏,三个儿子曾经单干,生意都不是很好,如今美食一条街上又竖起了回民饭店的牌子。开学时我又去吃过一次,味还是那个味,人还是弟兄三个,多出的服务员是他们的儿子和女儿们,他们都是我的学生,都很热情,饭店也上了档次,大着呢,美食一条街与畅和街交叉口北边第二家就是,有时间常常去,大回民的烩面,七块钱一碗。

(三)山西泡面羊肉汤馆

这是一个在安置区最早开业的简单饭馆,只经营羊肉汤、泡面,简单的凉菜热菜,地址在美食一条街最头气,盛和街医院对面,没有装修,一间后厨,两间餐厅,也没有包间,三张圆桌子,四张小桌子,空调电扇俱全。

老板是我村的一个媳妇,女的,山西人,汉民,和妯娌、小叔子开着这家小餐馆,几年下来也挣了不少钱,这不门面又打算装修呢,对了,才开业时门面还是我二哥给装修的呢。

泡馍凭的是馍硬块均匀,放上香菜、香葱,味道就变得清新了,原因还是那汤,羊肉汤,原味的,绝没有添加剂,浓的很,白色泛点黄色,几片羊肉口感纯正,再加上禹县粉条,东北木耳,南阳宝天曼的黄花菜,加入自制的秘方辣椒油,一碗保准让你吃个饱,并且是汗流浃背。

羊肉汤更是简单,只要你说出要十元的、十五的还是自己论斤称肉,马上从羊肉汤锅里弄一勺,放上香菜、香葱,热气腾腾端到你的面前,硬馍块随便吃,辣椒油随你口味添,盐巴更是便宜货,自己想杖多少杖多少。一般早上喝的人多,中午吃饭也有喝的,晚上也有,关键是24小时不打烊,后半夜,后八轮的司机师傅来喝的也特别多,便宜呀,快呀,还有小菜呀。

一般我是中午去的时间比较多,五六个人,百十元钱,几个小菜,两瓶酒,随自己要泡馍或羊肉汤,可谓是酒足饭饱,回去睡上一觉,下午上班到晚上回家都不饿,精神百倍。

(四)茗秀酒家

在美食一条街南边第一家就是茗秀酒家,这家饭店在祭城美食一条街算是有名的贵族饭店,价钱要的贵,菜品也有名的好吃,老板是有后台的领导家属。

头道菜数甲鱼,有野生的和人工养殖的,味道当然的流口水,微辣的裙边,筋道呀,四条鳖腿脚齿分明,细细品来嘎吱嘎吱作响,大大的龟头,绿豆的眼睛,对眼呀。吃完之后,烩甲鱼面那也是相当的味道十足,甲鱼香吻着喝着丝丝入口,回味无穷。另外甲鱼胆和血兑着酒一起喝下去那才叫味呢,据说这是检验您吃的甲鱼是否是活鲜的最简便的方法。

其他的贵菜也是仿着大酒店的做法制作,只是价钱啊,贵了点,味减了点,诸如毛血旺、酸辣广肚、梅菜扣肉、铁板烧之类做的也是一般味道,鸡呀、鱼呀也是大众口味。

这个饭店一般招待贵宾才来,格调高雅,装修一般是一年一次,常常新,可见也是赚了不少钱,永远保持着初始的样子,显现着贵族的品味。一般人和少来这里,我也是去少品味,除非他请。

若有朋自远方来,我必请之去也!

(五)知驴居

在我们学校的操场西对面心怡路上西边就是老砖蓝瓦木门挑檐的知驴居,顾名思义这个饭店是卖驴肉的。

这个饭店开业三四年了,和茗秀酒家一个老板,年轻人,有经营思路,专业卖驴肉,你想呀,成天广告说,天上驴肉,地上龙肉,不对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肉香着呢。对于我们这里吃惯烧鸡牛肉,大鱼大肉的安置区老百姓来说,驴肉真的吃过的人还真不多,大型超市有真空包装的,肉是面的,没滋没味,防腐剂还不少。

于是来这个饭店吃驴肉的还真不少,这里主打就是驴身上的物件:驴板肠、驴肉、驴肝、驴肺、驴唇、驴筋等,主食驴肉饺子、驴肉汤泡馍。其他炒菜诸如酸辣绿豆芽、酸辣土豆丝、炒红萝卜、酸辣白菜、酸辣白菜心等,都是家常菜。

每到中午,不提前订台就没有包间,一直都是这样,但也有特别的,包6是从来不向顾客开放的,老板特意留用的,熟人可以临时用一下的。一楼二楼人满为患,大长凳子,大木方桌,熙熙攘攘,嘈杂乱哄哄,可是来吃的人依然很多。并且市区里边的也有很多来品尝吃的。

知驴居靠的是品牌,是老百姓的口味,是出奇制胜、一招制胜,老门面老顾客撑起了一波又一波来品尝的顾客。这生意越做越红火。

(六)帝都大酒店

说起帝都大酒店,他就是大,在我们祭城真是最大的,两层楼带拐角,大厅两个,可以同时接待两家婚礼喜宴,房子的一半都是包间,环境优秀,紧邻熊儿河东风渠交汇处,东临石武高铁、新107国道、龙子湖大学城,只要是附近的结婚办事的都在这里订台,并且是提前一两个月预定,他们吧台的本子上简直就是黄道吉日的日历本了。

帝都大酒店的包桌菜有便宜有贵,根据个人家庭经济条件自己选择,反正都会让客人们吃饱喝好。这就是这个饭店存活下来的原因之一,要不这么贵的房租、人工、饭菜成本,在这经济萧条的年代,不赔死才怪呢?以量取胜的法宝好比是批发市场的帝都大酒店,也是本地人被安置之后待客观念的转变,还是居住到小区里没有了自家院落的必然选择。

帝都大酒店的经营也是有策略的,他瞄准的就是多桌的聚餐,比如说我们学校,公家一年就要聚两次工作餐,各项活动也要三五桌,再加上老师们的婚丧嫁娶,一年下来就是不少的收入,这一片可不是我们一个小学校单位,比我们富有的多得是,乡政府,不,现在叫办事处,各村的村委会,那资金都过亿,村长选举、队长选举,虽说三年一次,那也是难得的机会呀,一个月的吃喝拉请,所以说,帝都大酒店名副其实,老板瞄准的就是大投入,大场面,高收益的思路。

(七)信阳春天、怡情园

看到这两个名字,大家很熟悉不过了,在全国都有分店连锁的,在美食一条街上算是最赚钱的,虽是外地人开的,人家是以菜品和服务取财的,没办法。

信阳春天在路西最北边倒数第二家,地理位置不优秀,店面也不大,以前在这里开了两家饭店都关门了,关键是没有赚住钱,信阳春天何以红火如今?第一、他的菜肴突出了信阳特色:信阳菜以咸、香、微辣、醇厚为主味,菜色微重、口感滑爽。与川菜相比较,信阳菜微辣而不麻,似香辣范畴;与湘菜腊味相比,信阳菜咸香而不含烟熏味儿;与鄂菜相比,胡椒的用量轻于鄂菜;与其他豫菜相比,口味偏重、偏辣。在烹饪技法上,信阳菜的民间烹饪方法以炒、焖为主,炖煮次之,还有蒸、煎、炸、熘、卤等方法。原料保管上多采用腌、腊、风干等方法。第二、菜的种类繁多:酸辣萝卜丝,芥末拌皮丝,毛尖炒鸡蛋,拌炝黄花菜,将军菜炒豆腐,板栗焖鸡,霸王别姬,南湾煳辣鱼,天麻双雄炖鱼头,第三、信阳炖菜很适合我们的口味,什么清炖,蒸炖,奶汤炖,混炖等等。第四、人家服务员的服务是一流的,是经过培训的,说话好听,叫的可亲。

怡情园位于美食一条街路东最北边一家,他的特色是菜味好,菜量足,包桌也好,单点也好,都会让你意想不到的满意,装修的环境也很漂亮,一进门就好似到了超级宾馆一样,享受着家的感觉,服务员统一的着装让您享受着贵宾的待遇。

连锁店的好处就是品牌加服务,口碑好,当然赚钱了。做生意就要做连锁的。

(八)武小七道口烧鸡店

假期过完了,整装上阵,这不接一电话,中午大回民陪客。本想着今天在学校吃顿饭,我看是不成了,还本想着几天了,弟兄们聚一聚,也只有等到明天了。开完校集接着领导班会,一要迎接现代化学校评估验收,二要操场塑胶跑道铺设,课间操只有一半上一半歇,体育课搬到升国旗的地方。三要班主任安阳培训。坐下来想起了舌尖上的祭城,再写一篇苍蝇餐馆。

提起武小七道口烧鸡店,还得从头说起,自从搬到安置小区,这家店就开业了,我去过两次,一般感觉,还有点脏,也许是水土不服,可今年去的回数多了,因为便宜,也因为好吃,做的菜都是家常的,一般是老家婚丧嫁娶出桌用的好菜,诸如红烧肉、腐乳肉、炒焖子、烧猪皮,烧大肠、小馄香炒鸡蛋,大骨头、清炒梅豆角、蒜黄炒肉末。

这个饭店的招牌是烧鸡店,可是烧鸡做的一般,虽然老板是道口的祖传人,我们这里的安置群众以前老喜欢烧鸡牛肉,可是现在吃得好了,觉得烧鸡没有以前的好吃了,也许是现在的鸡子没有以前的鸡子材料好,可是去南阳宝天曼那次,在山上,汽车坏了,争着吃烧鸡时,那个香呀,别提了。

还有,这个饭店没有菜谱,都在柜台内外摆着,看见啥可以点啥。就是这家饭店,老板掌勺,老板娘记菜收钱,儿子帮忙,女儿正上大学,有空也端盘子。

他们一家经营着这样一家小店,维持着生计,兢兢业业,辛辛苦苦。去的人也不少,吃的就是老家的味道。

(九)小锅

这个饭店在山西羊肉汤馆北边,名字叫御品肥牛,因其是涮锅,并且是每人一个小锅,所以我们就称其为小锅。

小锅也是美食一条街开始时就开业了,一直到现在,估计也是赚了不少钱,他的生财之道在于卫生,一人一个小火锅,菜的品种也多,与市里边的京福华好有一比的好吃,牛肉、羊肉真材实料,芝麻酱新鲜加芝麻,还有就是注重经营策略:客人每人送一瓶啤酒免费的,这样就可以不带酒水了,更优惠的是牛肉、羊肉吃两盘送一盘,多划算呀,并且是18元一盘,六个人点三盘羊肉、三盘牛肉,再送三盘,九盘了,能不够吃吗?

今天中午7人就餐200元,挺划算吧,所以天慢慢凉了、冷了,估计去的时候会更多。

(十)同盛祥

提起同盛祥,大家可能会联想到北京的茶庄和安徽的茶道以及西安的泡馍、烩面,其实同盛祥现在是一家全国连锁店品牌,在中州大道和航海路交叉口东南角就开着一家店铺,可以加盟的,我们这里的同盛祥才开业一个月,我去了两次,感觉还是很有特色的。

后厨是全封闭的玻璃墙,人在大厅吃饭,可以看见厨师的一举一动,那些厨师们都没有我的岁数大,清一色的年轻人,干活认真还迅速,出活。大大的抽油烟箱直通房外,静音卫生。凉菜间单独设置,配备出菜口、出饭口,厨师们忙的时候只有转身的功夫。

烩面是一锅一碗精养的,汤是白色纯正的,一个大锅,煮着羊肉,自来水管不停地向里边流着,师傅不断的从里边打汤水,这道数学题恐怕只有晚上打烊才能关水管。便宜呀,12元一碗,优质的13元,实惠,味道真的是祭城第一。

泡馍就贵多了,30元一碗,不过味道好,自制的泡馍,手工打碎,尤其是碗里的羊肉、海鲜让你看了忍俊不禁,口水直流,也有便宜的25元一碗,肉少了,味还是正宗的。

这里的菜品也不便宜,但让你看了干脆利亮,食欲大增,无论是凉菜的量和味道,还是热菜的醇厚色泽,都是连锁店的特色,也是这个饭店开在我们这里的原因吧。

位置就在心怡路正光路交叉口,郑州银行西隔壁第二家,中间一家也是饭店,还没有开业呢,期待吧。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