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0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928(刘梦楠)
发布时间:2020/12/7  阅读次数:516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928(刘梦楠)

(郑州市金水区幼儿园  刘梦楠专辑 15篇)

  

桂花酿

永远的小芳

南国的孩子

烟花易冷

沙漠骆驼

石头

享受发呆

楚子发母

不为风摇,不为雨藏

人生苦短,诗酒趁年华

人生四季 皆是风景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苏东坡

往后余生:忘不了的是青春

郑智化:任性的孩子 孤傲的水手

毛主席一生为民因无私而伟大

  

桂花酿

给你一碗桂花酿

碗底全是碎花瓣

甜的那么淡

心是多么伤

满脸是泪的我

你看也不看

为了和你好聚好散

不敢说出多悲伤

你的心已淡

我的情未断

怎能相信我们

还来日方长

请你喝完桂花酿

从此不再为你想

怕你又是我的方向

永远都为你心乱心乱

请你喝完桂花酿

如果你真的可以忘

不再说该谁欠谁还

相不相爱都无关无关

间奏

给你一碗桂花酿

碗底全是碎花瓣

甜的那么淡

心是多么伤

满脸是泪的我

你看也不看

为了和你好聚好散

不敢说出多悲伤

你的心已淡

我的情未断

怎能相信我们

还来日方长

请你喝完桂花酿

从此不再为你想

怕你又是我的方向

永远都为你心乱心乱

请你喝完桂花酿

如果你真的可以忘

不再说该谁欠谁还

相不相爱都无关无关

真的没有喝过桂花酿,但是前一些日子喝了竹叶青,女儿红。今天查了查桂花酿,用厚厚的糯米加上浓浓的酒香(糯米酒)上面再漂上一点秋日的桂花,加糖或者蜂蜜,小罐密封腌制几日,即为桂花酿.味道是淡淡的醇厚.我喝过糯米酒,那种黏黏得醇香,我至今不会再忘记。

看到这样一个传说,将桂花酿涂在爱人的胸膛上,那么,就可以在转世轮回中,相守上三生三世。

可惜这个桂花酿我没有喝过,但是我想起了玫瑰露的味道,应该可以相似的.那种沾满花香的酒,永远透彻着自己的一种泛滥,不是酒的味道,而是花香进人的静思。或许有一天,会发现,一个人静坐在寂落得小院,品落天上落下的叶子,手中看着那一杯漂动杯里的桂花酿。

  

永远的小芳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长得好看又善良

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辫子粗又长

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

你和我来到小河旁

从没流过的泪水

随着小河淌

谢谢你给我的爱

今生今世我不忘怀

谢谢你给我的温柔

伴我度过那个年代

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衷心祝福你善良的姑娘

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你站在小河旁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长得好看又善良

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辫子粗又长

谢谢你给我的爱

今生今世我不忘怀

谢谢你给我的温柔

伴我度过那个年代

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衷心祝福你善良的姑娘

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你站在小村旁

谢谢你给我的爱

今生今世我不忘怀

谢谢你给我的温柔

伴我度过那个年代

谢谢你给我的爱

今生今世我不忘怀

谢谢你给我的温柔

伴我度过那个年代

谢谢你给我的爱

今生今世我不忘怀

谢谢你给我的温柔

伴我度过那个年代

谢谢你给我的爱

今生今世我不忘怀谢谢你给我的温柔

那是大一,我离开家去上大学,也有一种“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的感觉,和上山下乡的知青相比,我却寻找不到我的小芳。小芳当年也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李春波并没有上山下乡的经历,只是从其哥哥的经历当中感受了那个年代的热情和冲动。我更是没有经历过哪个年代,他们生命中的苦难,在我们的感受中成了纯真质朴也凄美的爱情故事。这就是岁月的力量,让一切痛苦都在回忆中变成甜甜的忧伤。

  

南国的孩子

风扬起了你的黑发

你不经心地甩过鬓颊

笑可以天然地飘洒

心是一底草野

唯一的家乡

是我从不能朝仰的远方

夜晚你含泥土的气息

纯然原始的粗旷

冷地热著的眼神消长

你握有誓言般的梦想

即不能停止流浪

流浪

回声中有人呼喊

有人悼念

有人不言不语地明白

  

你是南国来的孩子

有著不能负的性子

身上披覆了预言而浑然不知

奔跑著忘我的快乐悲伤都放肆

阳光也不愿阻止

人要爱人要恨的样子

血里流窜著远在古老的故事

手心刻划上帝的仁慈

与未知相似

相思

国庆假期黄昏,有些冷。我在做晚饭的时候,风咧咧地吹着,光着的手臂感到了奇怪的秋凉。当一大盘菜下到锅里正待炒时的时候,广播里里忽然流出张悬这张专辑里的一首《南国的孩子》,静静的吉它声里是她有点沙沙的淡静声音,平缓地叙说,似乎没有任何的悲喜,但我却从歌声听出了无限的深情和温柔。

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首歌,它和这个灰色凉凉的黄昏一起来到,吻合得没有一丝缝隙。

这首歌陪伴了我整整一个国庆的假期,感觉是那种草原上的风,带给我一个清凉的夏天。上班后,对这首歌放下了,直到今天,忽然听到,脑海中真的涌现出了听这首歌时,那种肆无忌惮的感动,在和朋友讨论这首歌的时候,他告诉我,他也特别喜欢这首歌,为之痴狂。仔细想想原因,大概是,它所背负的心路历程,还是那种美好的渴望与向往。

奔跑着往我的快乐悲伤,都放肆,阳光也不愿阻止……

  

烟花易冷

我在电脑上看电影,忽然听到电视里传来一首歌,于是干脆停了电影,转去看电视,正是林志炫在演绎周杰伦的烟花易冷。

不得不说,林志炫的嗓音来演绎这首曲子,和周杰伦的风格差别挺大,并且他有重新编曲,钢琴的独奏伴乐配合他清透的嗓音使得这首凄婉的歌曲更显得空灵悠远,这种编排很适合唱现场,并且林的版本放缓了歌速,让人更能细细品味这绝佳歌词的意境。

听完之后我再去找周的原版来听,这才想起来好久没听周的歌了。

看网上有人说林唱的比周好,也有说周的原版才是经典,我也说说自己的感受。

确实周杰伦唱腔从他出道开始就很明显的被分成两个极端,喜欢他的喜欢到爆,不喜欢他的也是厌恶到爆。这种情况直到他中期的《东风破》这首歌曲出来之后,一直到《千里之外》相邀费玉清合作,再后来的《青花瓷》《菊花台》《烟花易冷》都是有着明显周氏印记的中国风,其间两岸三地也涌现了一大批或类似或独特的中国风歌曲,但是我还是觉得周的好歌里面,总有那么一股子天然偶得的味道,这种感觉就是你一听就知道这首歌带来的体验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是崭新的,而市面上总有那么些个歌听起来带着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扯远了,还是来说林的演绎,林志炫的唱腔很能代表那批不爱听周董歌的人的喜好。一副好嗓子,唱功深厚,感情丰富,吐字清晰等等,这种风格在国内来说就是非常正统的唱法,港台那边参考费玉清。

而周董原本不是一个歌手,他之所以去唱歌,就是因为他的唱法不是正统的,不是那种主流的,而且,也只有他自己演绎自己写的歌,才让很大一批有可能别人唱会变成垃圾的歌却成了经典,比如《爸你回来了》,这些歌一开始都是写给别人来的。尤其是周氏R&B,到现在国内也没有一个歌手能得其精髓。这种独特性,也正是导致那些接受的来的人爱他歌爱到死,接受不来的人烦他烦到死。

所以由林演绎的烟花易冷,便是一瞬间带给了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好比平安在中国好声音里重新演绎了《我爱你中国》。但是你要说林的风格超越了周董,我却不能够认同。

因为这两个人在各自的风格里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你只能说自己更喜欢哪一种,却不能说自己中意的那一款比另一款要好。

林志炫很是把这首歌唱出了一种国破山河在的意境,是一种沉重的冰冷的控诉的感觉,周董的版本则更注重于这是一首关于爱情的歌曲,是一种呜咽中泪眼婆娑的凄美感,各有千秋。

或许以后还会有人重新演绎这首歌,很期待有不同感受。

  

沙漠骆驼

——写给勇者的歌

自古至今,骆驼被誉为沙漠中的绿舟,是一种温顺的动物,头小体大,颈长耳尖,是吃苦耐劳、负重致远品德的真实写照,是古人崇敬与效仿的典范。

它们身上透出了一种无畏、一种坚韧、一种踏实、一种气概;没有恐惧、没有厌倦、没有躁动、没有委屈、没有怨恨、没有回头。

骆驼有两种精神:一是,相信沙漠的那边是绿洲;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希望的绿洲。

惟有驼铃伴着孤影,无言地行走!踏入无边无际、黄尘滚滚、阴风怒号、寒暑难奈、生灵尽罄的大漠,哪种生命都会感到畏惧,即使最高级的人何尝不如此!

孔子曰:“人在沙漠虚骆驼”,字面意思是:人在沙漠里,离不开骆驼。内涵:在任何难以解决的事下,需要帮助。

即使今天,仍是备受人们推崇的对象,这一首《沙漠骆驼》可能就是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石头

1998年,黄磊发表作为歌手的第二张专辑《我想我是海》。其中收录了一首张雨生专为他量身而做的“石头”。歌词中写到中国文化中最有名的三块石头,暗喻黄磊的名字。

“第一颗石头炼成了苍穹,梦般颜色不只有七种”第一句歌词讲的是女娲炼石补青天的神话故事,我们小学都学过这则神话。女娲见天破了一个大窟窿,于是炼出了七彩神石去补。“第二颗石头化育成石猴,梦般人物不只是传说”第二句词讲的是孙悟空的故事,相信大家一眼就看得出。关于石猴的神话并不源于《西游记》。在此之前的中国民间已经有关于石猴的神话记载了。张雨生写的应该是未经《西游记》改编过的民间石猴形象。“第三颗石头造一座红楼,多少人流连最后失落”这句词写的是文学巨著《红楼梦》的起源。《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小说开篇讲的是一块仙石请一僧一道带它去游览人间,于是仙石投胎下界成为了贾宝玉。小说中的诸多爱恨情仇也由此而生。“这么多石头你送给了我,诗人曾说可用来酿酒”上述的三块“神石”被女主角送给了男主角,男主角不知如何是好,想起了台湾某位诗人的作品,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像叫做《石头酿的酒》。

这四句歌词按从古到今的顺序依次展开,句句都有出处。可见张雨生的才学之深。那既然讲到了石头和中国文化,那我还想结合这首歌,再和大家简单聊一聊中国的石文化。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中国有很多的神话故事都与石头有关。在远古时代,石头确实是大自然给人类最好的恩赐。它可以当做武器,也可以当做工具。根据现代考古发现,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对火的利用。最早对火的使用很可能就是自然现象带来的。那打火石的发现和运用正好为人类的文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直到今天,世界各地仍有不同程度的石崇拜、石信仰。西方世界有雕刻石像的传统,并且大多都与宗教、精神世界有关。可见石头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中国并不是一个产石大国,但我们依然有各种围绕石头的小工艺品,以及异彩纷呈的神话故事。宋代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家米芾(fu),他以行事怪诞著称,就有“认石为兄”的历史记载。虽然这种行为很荒诞,但这背后依然隐藏的是中国古人对石头的依恋情结。

饱读诗书的张雨生,写这首歌时不会不考虑到石头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因此他在创作中化用神话典故,借古喻今,表达男主角对爱情的赞美,使得本来很俗套的一个爱情故事有了几分传奇色彩。

  

享受发呆

偶然看到苏东坡的一首诗,里面有这么一句:“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原来闲时沉下心来,摈弃掉琐事烦忧,只是这么静静地坐着发呆,一天也可以有两天那么长。

苏东坡只是坐着发呆,就跑了在时间的前面,而平日里忙得焦头烂额的我们,反而觉得时间永远不够用,更别提有时间发呆了。

发呆,是一种放空 。是啊,在充满各种事项、压力、问题和麻烦的时代,我们的脑子每天都在不停地运转,只有停下来发呆放空的那一刻,才真正属于我们自己。

前阵子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开车到家后会独自坐在车里发呆?其中有个回答获得了特别高的点赞。他说:“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根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活得太累,是每天戴着各种面具忍着各种脾气面对着各种人,而只有在独立的空间静静地发呆时,才会意识到自我,此时的我们无需伪装,内心更加纯粹。

  

楚子发母

楚子发母出自《列女传》,作者刘向。楚子发母是指楚将子发之母也。“父母对子女的教养非止限在生活起居,更非一味顺从溺爱,真正深明大义疼爱子女的父母更应该立其身、正其行,培养他的操行品德”。

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一个对孩子严格要求的母亲。儿子在前方率兵战斗,她牵挂的是士兵的安康,牵挂的是儿子能否与士兵一起同甘共苦。当得知士兵艰难得只能“并分菽粒而食之”,而作为将军的儿子却“朝夕刍豢黍粱”时,她深为不安,儿子得胜归来时,本可出郭相迎的她却“闭门而不内”,并狠狠地教训了儿子一顿,直到儿子认错后,才让他进家门。这位母亲以她的言行告诉我们:父母之爱如果仅仅局限于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关心孩子的冷暖安康,就未免太肤浅了;父母对子女的爱要从塑造人格、人品上着眼,这样才能保证子女走正道,干正事。

  

不为风摇,不为雨藏

任处池塘,水荷清香,郁郁污泥,养我其芳。

不为风摇,不为雨藏,任君来去,守我天朗。

本无所染,明妙坦荡,垢净分别,于我何殃。

高华岂慕,低秽怎伤,月圆天心,觉此华章。

自在腰身立沙洲,浮云闲映碧波心。

采莲歌中根尘断,天涯无处不知音。

莲,被造物者赐予了高洁和禅意清静的风骨。世人之所以仰慕莲,大约也是因为莲的高洁、清静吧。本曲以雅致的唱词赞美了莲遗世而独立的风姿,也用充满禅机的意境开化了艰难跋涉在浊世的万千灵魂。

自在腰身立沙洲,浮云闲映碧波心。古风妙音如涟漪款动声声慢,莲叶清灵映着红颜,千古繁华像一缕薄风,一朵流云,被时光抛远。

在这个躁动闷热的夏日,听一曲这般出世绝尘的清歌妙曲,顿觉时光也曼妙了许多,心中的山水似濯清涟而出的莲花,在月光流转下香气清幽又馥郁。

  

人生苦短,诗酒趁年华

唐代罗隐有一首诗《自遣》,每每读起让人感慨万千: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人生无常,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愁绪越多恨意越浓,悠悠岁月,时光仍然。罗隐仕途坎坷,十举进士而不第,于是作《自遣》.这首诗表现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颓唐情绪,其中未必不含一点愤世嫉俗之意.这首诗历来为人传诵,除反映了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典型的人生观外,尤其不容忽视的,是诗在艺术表现上颇有独到之处.

可人生百年,不过三万六千日。面对时光的匆匆,罗隐潇洒地回应:“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人生苦短,不如把酒言欢。

是啊,人生只有一次,要活就得酣畅淋漓地活。去做想做的事,去见想见的人,去享受生活的喜怒哀乐,才能在岁月流长中,把眼前的苟且活成诗和远方。

  

人生四季 皆是风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首诗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的佳作。此诗常用来规劝世人放宽心怀,不要整天为琐事牵挂,眼界一宽,万事万物也会变得美好起来。

大意是: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如果能没有闲事烦心,没有忧思悲恐惊缠绕心田,那么每年每季每天都将是人间最好的时节。

只要有心,总能找出生活的美,坦然的欣赏她,不言抱怨。春有冰霜肃杀雪,冬有百花争娇艳,心若向阳天自暖,冷若严冬夏也寒。风来看风,雨来听雨,怡然自得,潇洒与天地之间,快哉!人生胜景平常心,人生无处不胜景。

正如同白岩松所说:“走到生命的哪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未来,生命这样就好。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

人生四季,皆是风景。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苏东坡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

这首诗是苏东坡在贬到黄州四年后,赴汝州任团练使途中所作。诗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此时,苏东坡历经“乌台诗案”磨难和贬谪黄州煎熬。“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品尝到了人间苦辛的苏东坡慨然一叹:人间有味是清欢!是的,这是一种经历暴风雨后的平静,是一种人生的顿悟,源自于内心的旷达洒脱。这一声慨叹,道出了苏东坡的人生底色。

苏东坡无时无刻不感激着万物的赠与,观照着内心的律动,因之而成文字,而成书法,而成画作,而成美味的“东坡肉”,而成时人争相仿效的“东坡帽”,他医学、饮食、天文、地理皆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皆有深厚造诣。苏东坡是一部传奇,一个绝版,一首绝唱。他信手拈来皆文字,一笑一颦是华章,他流传下来的有诗2726首,词398阕,散文4000余篇,卷帙浩瀚,史称“苏海”。赢来后人几多赞叹,几多倾羡,不知有多少贤达在东坡这座高峰前,叹服拜倒!苏东坡是如何做到的,如何能在短短的60余年的生命历程中,创造出不朽的成就,立成一座让后人不可逾越的高峰,耸立于北宋的天空,散发出恒久的文学和人生魅力?

苏东坡经历的苦难,让他的人生和文字有了历史的厚度和凝重。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对于苏东坡这颗光耀千古的巨星,他的人生之路怎么会平坦呢?那样便成就不了他如此崇高的地位。“乌台诗案”让他尝到了牢狱之苦,甚至差点丢了性命。他为官40多年,辗转大半个中国,其任职的地方有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登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等,其间大多为贬谪之地,一贬再贬,这样高的频率,在封建官员任职史上恐也是极少见的,何况对于一个贵为文坛领袖的天才。对苏东坡来本人说,这是不幸的,而对中国文学史来说,乃是大幸。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以尽其才。一个城市,能得诗人发现其生活上复杂的地方性,并不容易;而诗人能在寥寥四行诗句中表现此地的精粹、气象、美丽,也颇不简单。  

苏东坡珍视人生、热爱生活,他的内心滥觞着一股爱之潮水,使他的人生和作品闪耀着最恒久的光芒,也让他的人格之塔高耸于人们心灵的天空。苏东坡虽是天才,但也是一个凡人,也有与凡人一样的思想历程,面对绝境,他有过困惑,有过动摇,有过孤寂,乃至绝望,然而他内心燃烧的生活烈火,他对万物存灭之理的透彻领悟,使他的内心汹涌着爱之潮水,让他很快摆脱了世俗的羁绊,走上了内心的自我救赎和解脱。他一生看重手足之情,因挂念弟弟子由,他作词寄情:“举头望明月,把酒问青天。”因思念亡妻,他吟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爱着百姓,爱着国家,即便在贬谪期间,也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徐州,他身先士卒,抵抗黄河洪灾;在杭州西湖,筑堤防洪;在化外之地的天涯海角——海南儋州,仍不忘将先进耕作技术与文化传播给黎族同胞。他内心的大爱造就了他内心的强大,让人生的苦难消于无形,也让想方设法通过一贬再贬等卑劣手段而达到折磨他的朝庭当道小人无计可施了。

当我们在拥挤的城市里过着单调的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俗中消耗着有限的时光,而幸福和快乐的感受却如味蕾日渐消减远去,人间的清欢在哪里,向何处寻觅呢?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此际,一个伟大的灵魂,跨越千年时光,正与我们促膝交谈。

  

往后余生:忘不了的是青春

最近抖音又火了一首歌,歌名叫《往后余生》,不知你听过没有?第一次无意听见,觉得平平淡淡,波澜不惊。

在这首歌的评论区,有一条这样的评论:“过了今年六月,我连偷看你的机会都没有了” ——2018年毕业生。2018年毕业生,没有署名,没有城市,没有任何信息,为他点赞人数也仅次于唱这首歌的马良。

我想,这不是少男少女独有的告白,这是每一个青春留下的遗憾。我真的想对这个同学说:“再过五年,也许三年,你再想起她,嘴角会扬起笑吧,哪怕你眼里有泪。”

有的人也许真的消失了,但身影却从未在记忆里消失。在今后的某一天,当我们回忆起时,也许记不清模样,但也不曾忘记。

原来忘不了的,是青春。知乎里有一个问题叫:平凡生活中那些细节能让你感受到爱情?看了许多评论,那些令人感动的,并没有多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平平淡淡。一如歌词里说的:“往后的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贫也是你。”只要是你,平淡就足够,只想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往后余生》这首歌的作者马良说:“人生总是充满了惊喜和失落,有恰到好处的遇见,也有撕心裂肺的怀念,但时间总是向前,没有一丝可怜,不论剧中还是待续,愿你都能以梦为马,不负此生。”

  

郑智化:任性的孩子 孤傲的水手

郑智化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歌手,曾在我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他的歌曲,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的控诉,无论什么类型的歌曲都不媚俗,作词功底也很厉害,虽然现在退隐了,但是很怀念他,他的歌曲对80后的影响很大,一首《水手》更影响了那一代迷茫的年轻人,某杂志曾作出调查你生命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一首歌曲,《水手》排名就次于排在第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说到郑智化,就不得不说罗大佑,我认为他们是台湾乐坛的两颗明珠,有人说他们不适合这个圈子,我只想说他们只是不适合娱乐歌坛,但他们歌词所表达的人文情怀的深度和广度是我们很难参透的,我对他们真的是充满敬意的

郑智化始终没有以一个文化精英的姿态唱过歌。始终是用自己敏锐的直觉,用个人的感受来诠释和演绎世界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奈。

罗大佑给我的感觉好像学院气重一些,是一个悲天悯人的文化人在剖析社会剖析人生。郑智化更像一个任性而为的孩子,放纵恣肆,爱也爱的坦白浓烈,想也想的直接简明。罗大佑像一个饱读诗书的学者,时不时总想卖弄一下自己的才情,搞得很艺术化。

罗大佑的创作多从哲学层面和人文层面去思考人生和社会,是一种从大到小的写作方式;而郑智化则从生活层面去思考人生和社会,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

无论哪一种,他们都写出了反应一个时代的人内心渴望和内心悸动的作品。而对于我们,这些歌曲已融入到生命中的那些时刻,我们恐怕永远都不会忘记了。

  

毛主席一生为民因无私而伟大

毛主席一生为民,得到了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爱戴。

关于如何处理拆迁矛盾,毛主席早在195611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提到过:

“早几年,在河南省一个地方要修飞机场,事先不给农民安排好,没有说清道理,就强迫人家搬家。那个庄的农民说,你拿根长棍子去拨树上雀儿的巢,把它搞下来,雀儿也要叫几声。邓小平你也有一个巢,我把你的巢搞烂了,你要不要叫几声?

于是乎那个地方的群众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小孩子,第二道是妇女,第三道是男的青壮年。到那里去测量的人都被赶走了,结果农民还是胜利了。后来,向农民好好说清楚,给他们作了安排,他们的家还是搬了,飞机场还是修了。这样的事情不少。

现在,有这样一些人,好象得了天下,就高枕无忧,可以横行霸道了。这样的人,群众反对他,打石头,打锄头,我看是该当,我最欢迎。而且有些时候,只有打才能解决问题。共产党是要得到教训的。学生上街,工人上街,凡是有那样的事情,同志们要看作好事。”

“如果不搞好,脱离群众,不是艰苦奋斗,那末,工人、农民、学生就有理由不赞成他们。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说革掉很好,应当革掉。”(来源:《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4月第1版第313329页)

看到这里的时候,不得不说,毛主席一生都是站在人民一边的。毛主席是很有远见的。历史,并不如烟。六十多年过去了,但是毛主席的话,毛主席一心为民的执着还是让人感动不已。不脱离群众,把老百姓安置好了再拆迁,在什么时代都不过时,在任何国家都适用。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