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0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913(李焕青)
发布时间:2020/11/2  阅读次数:422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913(李焕青)

(中牟县荟萃路小学 李焕青 专辑 8篇)

  

【生活随笔】

女儿的烦恼

我家的小菜园

你好,旧时光

散步之遐想

我的野菜情结

从“摆酒”话变迁

我的监考“搭班”

我的外甥

  

女儿的烦恼

每当同事们议论女儿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女儿。

女儿从小就很听话,学习也让我放心,很少因为学习批评他。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学校还是辅导班,每次开家长会,都是受到老师的表扬,可以说是我的骄傲。曾经她是一个内向的小女孩,经过老师的辛勤培育如今变得活泼开朗,热心助人。她从来也都是高高兴兴,好像她的脑海里没有“烦恼”两个字。

这个周末,女儿回到家时,天色已晚。我赶忙招呼孩子吃饭,吃过饭,以往女儿都是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而今天却躺倒我的身边,嘴里絮絮叨叨,满脸的不高兴。我很是纳闷,就问:“怎么啦,有什么不开心事?”她说:“我们班这周体育课,老师进行五十米测试,我都没有及格,我正烦着呢!”我不以为然地说:“那有什么,不就是一次体育测试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女儿有些着急地说:“你不知道,期末我们进行各项体育测试,听说还要记录档案呢!”虽说我是一名老师,但说道初中的一些政策,我还真不是很了解,因为这些年我很少关注中考事宜。我说:“没什么,体育在于多锻练,你哥初中的时候,刚开始体育也不行,后来经过锻炼,最后的体育成绩也不错。要不我们明天开始锻炼?”她无奈点点头说:“也只能这样了。”

第二天,天蒙蒙亮,女儿就起床了,我们一起来到贾鲁河畔,啊,跑步的人真多呀!中老年人居多,也有和女儿大小差不多的学生,估计也是为提高体育成绩而来的。

女儿很是兴奋,跑的也很快,我累的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也跟不上她,没办法只得走一阵跑一阵。

女儿跑了一大圈,回到我身边,高兴地问:“怎么样,我现在体质比以前好吧。”“ 当然了,你如果坚持锻炼,相信五十米测试肯定能过关,”我不假思索地说。听了我的话,女儿像只欢快的的小鸟,又接着跑起来。

看着女儿远去的身影,我陷入了沉思:是啊,生活中有不少的烦恼,这些烦恼不少来自这样那样的压力,如: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其实细想想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压力越大产生的动力也就越大。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不能把烦恼都归为一味的烦恼,它也有积极地一面,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烦恼。如果能正确看待它,心情愉悦了,那么你做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生活就会充满活力。

“妈,咱们回家吧。”一句话打乱了我的思绪。女儿已经跑回来了。看到女儿信心百倍,我欣慰多了。

从这件事,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难免有烦恼,关键是如何化烦恼为动力,有了动力树目标,有了目标就会走向成功。也就是:烦恼→动力→目标→成功。

相信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我家的小菜园

以前,复合板、钢筋水泥比较紧缺,做家具盖房子都要用木材,因此木材当时比较吃香,我家的房屋前面有一大片空地,婆婆总是栽一些杨树、梧桐树,这些树长得快,生长周期短,也能卖个好价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木材价格急剧下降,杨树、梧桐树也越来越来不值钱。一家人商量后,决定把家里的几棵高大的梧桐树伐了。院子一下亮堂了,可是这一大片的地闲置着,着实让人可惜。

次年一开春,婆婆便找来闲置多年农具,把空地腾出来,用铁锹把地平整好,从灶台里掏出一些草木灰,与腐烂的树叶混到一块作底肥,又去买些花生饼粉撒上去。重新把地翻一遍,把大的土坷垃打碎,最后用铁耙搂成一个一个小畦,修整完毕,小菜园雏形已露。可以说“万事要具备只欠东风。”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婆婆从种子商店买来菜种:有香菜、豆角、苦菊、葫芦、南瓜、茄子、辣椒、扁豆等。把菜地分成几个小块进行播种,豆角种在中间,葫芦、南瓜、扁豆是攀藤植物,把它们种在挨着棚子的地的边缘。这样既有层次,又互不影响。播种完毕,婆婆笑着说:“今年,我们家就不用买菜了,而且还是纯天然喽。”我听后,又迎合她说:“就是,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一家人都笑了。

过了大约一周多的时间,蔬菜陆续发芽,有的张开两片细细的嫩叶;有的叶片还没有张开,像念经的和尚;还有的干脆弯着腰,头上顶着褐色的帽子,像锄地的老农……真是各具形态、帷妙唯俏。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婆婆更是小心地侍候着,生怕一不小心把小芽弄断。一家人期待着、盼望着……

夏天到了,小菜园的菜长得郁郁葱葱,香菜绿油油的,豆角也爬上了竹竿,挂上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葫芦也吹起了白色的小喇叭;蜜蜂飞来了,蝴蝶飞来了,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我每天下班回到家,到菜园里走走看看,拿起水管浇浇水,挥起铲子除除草,满身的疲惫瞬间飞到九霄云外,好像浑身有使不完得劲。      

在阳光的照耀下,叶子是那么绿,绿得发亮,绿得耀眼。阵阵微风吹来,清新中还能嗅到略带甜味的花香,真美呀!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看吧,各种蔬菜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赶集似的,纷纷把漂亮的果实展现在你面前。

辣椒压弯了枝头,有的尖尖的红绿相间像山羊的犄角,取名羊角椒;有的红红的像一个一个的灯笼,取名灯笼椒;还有的细细的、弯弯曲曲的叫线椒;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辣椒。

茄子也不甘示弱:有的圆圆的色泽油亮油亮的,像穿了一件紫色袍子;有的长长的身穿绿衣裳,头上的果柄像一顶花边黑帽,盖住它们害羞的脸庞,帽子上还带着密密的小刺呢!

南瓜、葫芦更是炫耀至极,它们把果实高高挂在棚上,有的从棚的空隙垂下,在你行走时,一不小心碰一下你的头,摸一下你的脸,让你情不自禁观看它,赞美它!

到了深秋,蔬菜收获了:黄黄的南瓜,清凌凌的萝卜,又大又好的白菜……种植的蔬菜都接近尾声,只有扁豆还高高地挂在枝头,有紫的、有深绿的、还有淡绿的,一条条,一串一串的,向人们炫耀着它的魅力。

自从有了小菜园,虽然要打理它,定期施肥、除草、浇水,有时天气热,遇到旱天,几乎每天都要给它浇水,不少人劝婆婆不用种了,既费时又费工,现在街上卖什么的都有。婆婆却不以为然,有了小菜园,她很少外出买菜,每次都是现吃现摘,它的新鲜度可想而知。有时邻居看见了,忍不住摘上一把,既方便又快捷。

这就是我家的小菜园,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且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乐趣,我们怎舍得丢弃呢!

  

你好,旧时光

一个偶然,我打开电脑,上网搜索电视剧,发现一个剧名为《你好,旧时光》,它一下就吸引了我,我便开始了追剧历程。剧中的情节虽然和我们那时候的截然不同,但由此我也想到自己曾经经历过美好时光。

悠闲的课余

七十年代初,社会发展刚刚起步,多数人们的生活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还有一部分人的生活比较拮据,因此,那时也没有什么家用电器,唯一的电器就是电灯,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更不用说电视、电脑之类。作为小学生,我们的课余生活也极为简单,根本谈不上丰富多彩,一般就是因地制宜,自制娱乐工具,从而达到自娱自乐的目的,开心的事倒也不少。

那时候村村都有小学,孩子们上学不出村儿,大约有几分钟的路程,真正体现了“就近入学。”教室也是低矮的瓦房,木制的小窗,墙上抹上水泥,水泥上刷上黑色的油漆,就成了上课书写的黑板,课桌是用黏土掺上秸草和泥砌成的。不说现在统一的课桌椅、高标准的硬件班班通,就连基本的宽敞明亮,窗明几净都不及。

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像出笼的小鸟,一个个“飞”出教室,来到教室后面的“操场,”与其说是操场,倒不如说是一大片沙土窝,中间有一颗高大的梧桐树,树冠像巨大的手掌四面伸展着,遮住了大片的阳光,同学们坐在细细的黄沙上,感觉凉凉的。舒服极了。看,有的干脆躺在沙土上,几个同学把他“埋” 起来;还有的在玩“拾子”游戏,说起 “拾子”,它们是一些用黏土做成的小泥丸,与彩色的玻璃球大小相仿。我还亲手还做过呢,为了让做的小泥丸没有裂缝,手工做好后,还要放在阴凉通风处阴干,这样小泥丸光滑结实,拾起来非常顺手;一些高年级的女生撑起陀螺捻起线来,一团团的棉花随着旋转陀螺渐渐变成细细线,绕在陀螺柄上,形成一个个小梭;不远处,还有同学在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会儿老鹰被抓住了,就给“小鸡”唱一首歌,不时还迎来阵阵掌声,记得那时唱的最多的歌就是《小燕子》……

下午放学,学校也不布置家庭作业,加上家里都养一些牲畜,我们回到家,把书包一扔,就挎起篮子,拿起凉窝头就上咸菜。约上好友,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去割草了。

我们来到沙岗上,第一件事就是摘果子吃。当时,沙岗上种了不少果树,光梨树就有好几种,什么沙梨、福梨、靠山李等,它们有的沙沙的,有的甜津津的,还有甜中略带酸味。口味繁多,形态各异。我们爬树摘果,为了不让护林员发现,还专门设有岗哨,一有风吹草动赶快逃跑,尽兴之余不免有些心惊胆战。

晚上,一吃过饭,我们就不约而同的来到街上,街上纳凉的人可真多,有的搬把椅子、有的铺张草席,拉拉家常,夸夸孩子,说说年景,畅想着美好的未来……我们一会儿“摸瞎呼”,一会儿相互背着数星星,寻找天上的牛郎星、织女星,凝视月亮里的玉兔、嫦娥,听老者讲着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不知不觉已接近深夜,在家人的催促声中,才各自径向回家。

开心的假期

那时候学生假期特别多:夏天有暑假,过年有寒假,夏秋天还有短期农忙假。

暑假的时候,县里、乡里也没有五花八门的辅导班,更不用说村子里了。家长也没有假期让孩子补课的习惯,基本上都是跟着大人去地里给庄家除草、施肥。记得我们村村北边有一条小河,河岸上种着杨树、柳树、梧桐树,田间劳作的人们累了,就坐在树下,把草帽盖在脸上小憩。我们就势来到小河边,河水可真清啊,清得能看见河底的沙石,成群的小鱼游来游去;河水可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河水可真静啊,静的没有一点波纹。岸边柳树倒映在水里,柔软的枝条摆动着,婀娜多姿,优美极了。我们在河里捉捉小鱼、抓抓蝌蚪,有时还挖不少河蚌田螺。

我们玩累了,口渴了,不用怕。河对岸正好有西瓜地,看西瓜的是一位老爷爷,他为人热情,我们刚走到西瓜地旁,没等开口。老爷爷就说:“你们几个想吃西瓜吧。”我们点点头。他说:“来,这儿有一种品种瓜,只卖种子,瓜可以随便吃。”我们几个欢呼起来。一连吃了两个大西瓜,别提多舒服了。而后我们又给大人们捎去几个,让他们在劳累之余,解决饥渴问题。

众所周知,寒假也就是过年假,当时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非常重视它。一进入腊月二十几,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扫房子置办年货。对于我们来说,莫过于买鞭炮和新衣服了。由于没有禁放,男孩子很早就放鞭炮,还到处都扔燃放的鞭炮,有时把过路的行人吓了一跳。年三十的晚上,妈妈都会把新衣服放在孩子的床上,第二天孩子一睁眼,就会看到新衣服,那高兴劲无与伦比。

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早早起床,大人门下好饺子,孩子门则穿上新衣服,给长辈们端饺子、拜年,走亲访友,当然也少不了给压岁钱,虽然压岁钱只有几角钱,但对于我们孩子来说却是一年唯一的一笔收入啊!这样的日子一般持续五六天后,年味儿也渐渐淡化,恢复原来的生活样子,我们殷切盼望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至于农忙假,那是最多的就是夏天拾麦子,大人把把麦子拉走后,地里有遗落的麦穗,我们在车的后面一个个拾到篮子里,尽量做到颗粒归仓。秋天捡花生、刨红薯,怕是最累的事情了,我们用抓钩把地翻开,找里面遗留的花生、红薯,有时一晌下来,胳膊酸疼,手指磨出了血泡,也只能刨上小半篮,静下来休憩,低头看看蓝里劳动成果,觉得累并快乐着。

踏实的就业

那个年代,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人们对教育又重视不够,不少学生没有上到初中就辍学了,能上到中专、大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考大学有“千军万马独木桥”之说。但是,如果考上了中专或大学,就一种“鲤鱼跳龙门”感觉,也就是说终于跳出了农门。三年的学业修炼完毕,就有一份理想的工作等待着你,不像现在四年的大学读完,还要面对就业考试,经常有人这样说:毕业就等于失业。虽然现在社会发展如此的强大,它需要的是更高端的人才,需要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当然,它也社会发展最终趋势。

现在想想,旧时光没有现在的喧嚣,它真实,它淳朴,却给我们带来热心为人;它贫困,它落后却给我们带来开心快乐;它没有现在的高楼大厦,也没有现在的科技发达,它有的是天然的、纯粹的,没有压力的。我从内心想说一句:你好,旧时光。

  

散步之遐想

早晨,一道道淡淡的霞光从窗外映射进来,折射在我的脸上,我确定今天是个大晴天。穿衣起床,我来到小区北邻的贾鲁河畔。昨天的夜里下了一场雨,气温略有下降。微风吹在脸上,凉凉凉的挺舒服。因为适逢星期天,河畔上散步的人们不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也有不少垂钓嬉戏的,更有那些早早就来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河边垂柳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在绿色的荷叶,粉红色的荷花的映衬下,犹如仙女下凡,飘飘摇摇,美丽极了。深深吸一口气,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令人陶醉!

特别是前一段刚通车的斜拉桥,位于中牟县绿博文化产业园区人文路与贾鲁河交会处,总长890米、宽55米。该主桥为整体式一幅桥,引桥横向分为三幅桥。其中幅桥为机动车桥,两侧边幅桥为辅道桥。该桥主塔为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主塔高度78米;桥塔采用弯月立面,配以凤首造型,箜篌框架的婉转弧线,柔美优雅而有力,拉索简洁阵列而富有韵律,宛若琴弦兼具景观功能和配重功能,共布置18根斜拉索。斜塔形式及高度在国内外均为罕见,宽度上为同类型桥梁亚洲之最。它的东面是三座美丽的景观桥:一到晚上,五颜六色的灯,交错呼应;桥映入水,水映着桥,犹如长虹卧波,堪舆仙境相媲美!

我走下河畔,信步在鹅卵石上,心情愉悦飞扬。

“阿姨,你手里拿的是垃圾吧,来给我,让我扔进车上吧。”我猛的一证,扭头一看,旁边有一位小女孩。我上下打量着她,大约七八岁的样子,手里拿着一把扎垃圾的叉子,眼睛盯着我手里的食品袋。我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说:“小朋友,你打扫卫生?”“星期天了,我给妈妈帮忙,”小女孩高兴地说。我凝视远处,一位中年妇女,身穿橘黄的马甲,手里拿着扫把,一瘸一拐扫地,旁边停着一辆装满垃圾的三轮车。我的心酸酸的,小声说:“谢谢你,小朋友,你既是个有孝心的孩子,妈妈有你这样女儿,真好;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遇到你,阿姨真高兴。”我赶忙把食品袋扔进三轮车,心里却产生莫名的感激。

又一阵微风吹来,吹在脸上,我的心却暖暖的……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我在郑州上学的时候,一提到中牟就说是农业大县,西瓜大蒜是中牟的像征,说实话,那时就觉得有矮人一等的感觉。现在我要说,今天的中牟昂起了头,不光有出享誉世界的农作物,更有高雅娱乐设施,美不胜收的生存环境,它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我们的生存环境之所以越来越好,不光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环卫工人的辛苦付出,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参建设改造之中。我们在享用的同时,也要时刻挺醒自己,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乱扔垃圾,不折损花木,主动制止不良行为,为中牟的建设增砖添瓦,让空气更加清新,让花艳树影婆娑,让草绿鸟儿欢歌,让家园美丽生机勃勃,让来人流连忘返!

  

我的野菜情结

一个周末,我闲的无聊,打开微信朋友圈,偶然发现朋友发的图片:图片上是大片的荒地上,长满了野菜——曲曲菜。随即勾起了我对野菜那种独有的情感。我给朋友回复:挖些野菜带回来吧。

第二天一上班,朋友便带来一塑料袋曲曲菜,打开袋子,一棵棵青莹翠绿,叶片肥厚。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提着菜,心里却回味着野菜的清香,想着野菜的各种吃法。

记得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人们做饭是只做一个菜,不像现在做饭时做许多蔬菜。最多的就是炒萝卜丝,放上辣椒,一家人盛上一碗,围在石桌旁,一起吃得乐不思蜀。连白菜都是到将近春节才买一些招待客人,或做饺子馅用。因为当时的菜园是生产队统一管理,定时按人头分菜。所以有时会遇到家中没有蔬菜的状况,这时野菜就填补了这一空缺。

野菜的品种很多,春季有荠菜、老烦疍、蒲公英、面条棵,榆钱,槐花等,夏季有马齿笕、曲曲菜、灰灰菜、猪毛菜、齐齐芽,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菜。蔬菜的吃法也很多:有蒸着吃,有的戳了水凉拌吃,有的还可以炒着吃。做法不同,味道自然不同。

初春,天气乍暖,越冬的蔬菜已尽,这正是野菜派上用场的时候。村子北面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麦田里长着不少野菜,尤其是面条棵荠菜特别多。那时种田也不打农药,可以说是有机野菜。母亲每次从麦田收工回来,都带回来半篮的野菜。放下锄头,第一任务就是把野菜摘干净,用压井的清水淘洗得干干净净,晾在箩筐里。

母亲是蒸菜高手,只见她把晾好的野菜放在案板上,把它切得小一些,随即把野菜放在盆里,在菜上蘸少许菜籽油,用筷子搅拌均匀。那时白面少,母亲就挖来一小瓢黄面,加上一把白面,再用手来回搅拌均匀,尽量让野菜沾满面粉,然后放在箩壁上,进行地锅大火蒸制。

不一会儿,厨屋里便飘出野菜的香气,大约二十几分钟后,母亲就退火了。稍后片刻,母亲打开锅盖,盛在红色瓦盆里,加入调料。淋上芝麻香油,闻一闻,清香扑鼻,尝一尝,稣中略粘,还不乏野菜的原味,每次我都吃上一大碗才肯罢休。

我家的院子很大,靠着墙边种了两棵槐树,树身高大,枝干四周伸展着,把枝头都探出了墙外。

五一节前后,槐树开花了,枝条上开满了一串串、一簇簇白色的槐花。槐花一嘟噜一嘟噜含苞待放,既像一串串的朝天椒,又像展翅欲飞的白鸽。有的几乎没有树叶,星星点点的绿叶点缀在万簇槐花之中,真有点喧宾夺主之意。槐花白得耀眼,繁得热闹。略带甜味花香氤氲缭绕,随风缓缓地扑鼻而来,招惹了蜜蜂,引来了蝴蝶。花香丝丝缕缕,低缓迂回,沁人心脾,真惹人陶醉。

一年一度槐花美食又怎能错过。母亲搬来梯子,靠在墙边,站在梯子上,伸手就能摘到槐花。母亲总是摘那些没有张开的花骨朵,有的刚刚露出白肚。母亲说这样的槐花吃起来更有嚼劲。刚出锅的清蒸槐花,放在油锅里一炒,拌上辣椒油,清香软嫩,微辣爽口,还隐隐有些苦味。槐花还是一味中药,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有清热、凉血、止血、降压的功效。

现在,虽然种植的蔬菜很多,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无论炎热的南方或白雪皑皑的北方,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可食。但这并不是说人们都忘却了野菜。你看,菜市场有面条棵、芥菜、马齿笕、槐花、香春、榆钱等,真是名目繁多,应有尽有。随着生活水拼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营养价值。光靠野地采集野菜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聪明的人们窥视到这个商机,进行了人工种植野菜,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还充实了自己的腰包,又何乐而不为呢!

野菜虽然没有家常菜那样被人认同,也不能与肉类相提并论,更无法与山珍海味相媲美。但它具有独特魅力,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你拿的什么菜,是曲曲菜吗?”“这曲曲菜凉拌很好吃的!”“在哪挖的? ”同事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纷纷给我说曲曲菜的吃法。

我低头看看袋子里的野菜,回想着野菜的味道;听着同事的众说纷纭,计划着自己的做法,品味自己的美好生活!

  

从“摆酒”话变迁

前几天,弟弟打来电话,我有事未接,后来从微信得知:娘家远方的堂弟家添了“男丁”,要摆“小孩酒。”宴请亲朋好友,分享他们的幸福和喜悦。

说起给小孩“摆酒”,其实这是早已流传下来的习俗。只不过现在和以前不太一样,我小时候就去参加过几次。对以前的“摆酒”印象颇深。

那时候,谁家添丁,不光亲朋好友要来祝贺, 甚至全村各家各户都来看望。如果生女娃就九天进行“摆酒”,如果生男娃,就要十二天才“摆酒”。听老者说,天数不一样缘由,女娃身体硬实,男娃身体弱。我自个认为这里也略有重男轻女的意思。

过去,生活条件不好,小孩子都爱走亲戚,因为有好吃的,像“摆酒”这种宴会,参晏的小孩字特别多,如果恰逢星期天,客人会多上几桌。主家人也很高兴,图的就是个喜庆热闹。

“摆酒”这天,娘家人是上宾。首先接待娘家人,娘家条件好的都抬着大食盒,这种食盒用木头手工制成,共四层,分别被装上不同的物品,有白面、米、鸡蛋、红糖之类。食盒上面还要搭上五种颜色的布料,还有两条被子。不同的东西都有代表不同的含义。女招待在取食盒里的东西时,边取边计数,数量多的赢来围观人们的啧啧称赞,相反则听到怨声不断。

至于其他的来客,拿的礼品无非是一个小食盒,里面放些白面,白面里隐藏几个鸡蛋,多的十几个,少的三五个。小食盒得的外面用一块花布盖着。不管礼品的多与少,主家人都嘘寒问暖,盛情款待。

开席了,一张张的小方桌摆在院子里。四周围着几个小凳子。如果客人多,桌子腾不过来,还要分批吃饭。第一批吃饭的当然是娘家人。别的客人只能眼巴巴的当看客。娘家人待完后,其他人才能上桌。

再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习俗虽然一直沿袭着。只不过礼品早已不用了那种大食盒,小食盒。去赴宴的客人拿的礼品多了,哪是小食盒能装下的?除了礼品,还要到里屋看宝宝,给孩子见面礼,少则五十,多则一百。开席依旧是小方桌,小板凳。只是吃饭同时开始,不再是分批进行,也不再当看客了。场面喧嚣热闹,气势庞大。

一晃几年又过去了,当下的农村早已拆迁,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安置社区,一座座小院不见了,几十层的楼放高大耸立。

娘家地处万邦附近,因为要修人文路,村庄也早已拆迁,但小区的楼房尚未落成,只得暂时住在集中的板房里。我想这次怎么待客呢。

我驱车前往,大约十几分钟,就到了娘家居住的集中社区。一排一排的小平房整齐地排列着,社区前面还有一大片空地,作为临时的停车场。顺着狭小的街道往里走,远远地就看见搭起的一个红色的棚子。走进棚子,堂弟笑着迎了过来,一番寒暄之后,来到礼桌旁,弟弟正在帮忙记礼账。厚厚的礼册上记满了名字及礼金数,记上了礼金,我就在一旁观察。觉得现在赴“摆酒”宴,还真省事,只要拿着钱就可以了。

来赴宴的人特别多,挤满了整个街道,多年不见的亲朋好友,相互诉说个各自的生活状况,聊聊家长里短,赞扬现在的美好生活。当年的脸曾历经了艰辛,写满了沧桑;现在的脸却洋溢着幸福,写满了安康。

又到了开席时间了,主事人宣布开席,我四处张望,没有看见一处吃饭的的地方,正在纳闷之时,主事人说,今天在饭店待客。说着就招呼车辆,客人纷纷上车,到东边的饭店去了。

饭店的二楼是一个大宴会厅,大约摆了三四十桌,高端大气上档次,客人们围坐在餐桌旁,吃着糖果,嗑着瓜子;吃着美食,饮着喜酒;笑在脸上,喜上眉梢,乐在心里。这真是:“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此刻我感叹道:时代的变迁,习俗也随之变迁,这种变迁是幸福的象征,是富足的体现,是社会发展的远大目标!

  

我的监考“搭班”

我们经常说;顾客是上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听说所过“学生是上帝的吗?”我以前没有听说过,它是一位年轻的高中教师说的。事情还得从这次的中招监考说起。

每年的六月都有三天属于中招时间,六月24日进行考前培训,25日、26日进行考试。我们学校已有几年没有中招监考任务,今年出乎意料的我们学校也参加监考,我有幸是三十名监考员中的一名。虽然我以前年轻时每年都参加监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做什么事情都有些力不从心。因为领导的分配,我不好拒绝,只有尽力而为了,同时心里祈祷着能分一个“得力干将”做搭班,也好圆满的完成监考任务。

考前培训这天,我早早地来到考点——中牟二高,找到考务室,便匆匆坐到了座位上。我翻看监考员名单,找到我的搭班,看看名字陌生。唉,等等看吧。

过了一会儿,一名女教师来到我身边,我抬头瞥了一眼,她中等身材,比较年轻,脑后扎着一束马尾,“你来的挺早哇,”她说,我没抬头,随口“嗯”了一声。只见她动作麻利地坐在我身边,说实话,当时我有点失望。

开始培训了,副主考在逐条宣读,遇到关键处,还细心讲解。我偷偷地看“搭班”,只见她拿着笔把需要记录的都画下来,还一一做了标记,比如用什么笔做题,用什么笔记录缺考学生的信息等。培训一个多小时,“搭班”边听边记一个多小时。看到这儿,我就觉的这位年轻的 “搭班”这么认真,对她我有点刮目想看了。

下午,我又按时来到考点,与“搭班”一起去考场,我们先把座号按七七八八w的形式贴好。接着试用金属探测仪、信号屏蔽仪以及有线广播的音量的大小。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就静等学生认考场。

正在这时,过来一位中年妇女,后面还跟着一个女孩,两人穿戴时尚。一进考场,摸摸桌子,就说这桌子怎么乱晃,“搭班”就赶忙走到跟前,拿一些纸叠起来,蹲下来垫在桌子腿下。中年妇女又说:“这椅子也不平稳。”我有些不耐烦了,说:“写题时椅子可以动动,现在怎么垫?”“搭班”笑着说:“没事,我来垫吧。”“你们的厕所在哪?”中年妇女又问。“搭班”耐心的一一解答。最后,中年妇女领着女孩满意的离开了。我就问“搭班”,你真有耐心,她说:“学生是上帝吗!我们要为上帝服务,监考员就是要为考生做好服务。”

第二天,学生正式考试,每次发卷,“搭班”都认真核对份数,确定无误后,听信号发给学生,而后检查学生的信息填写情况,发现信息填写不全的,及时让学生补写。有些同学学习基础差,写完信息后就趴在桌子上睡觉。“搭班”看到这中情况,就走过去轻轻拍拍学生的肩膀,提醒学生认真思考,争取多做一道题,多做对一道题。收卷时,“搭班”总是让我看着学生,她一个人收完答题卡、试题卷、草稿纸,并且顺序数目一次不差。收完后就对我说:“李老师,你锁门吧,我去验卷交卷。”就这样,七场考试下来,“搭班”总是忙忙碌碌,我却是轻轻松松,我们两个人圆满的完成了监考任务。感到原先我的担心纯属多余,“搭班”不就是我祈祷的“得力干将”吗?

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着这几天到监考,想想我的“搭班”,品味她说的话“学生就是上帝,我们要为上帝服务。”说得真好!诚然,对于高中教师来说,好成绩很关键,为了取得好成绩,教师甘当学生的服务员。同样,我们小学的老师更要为学生做好服务,小学生年龄小,各个方面都不成熟,正处于养成教育初步阶段。更需要我们教师率先垂范,正确引导,相信,我们做好了服务,学生的学习劲头会更高涨;我们做好了服务,学生的在学习的道路会更通畅;我们做好了服务,学生的成长的道路会更宽广!

  

我的外甥

晚上,我翻看朋友圈,猛地发现这样一条信息: “餐厅来晚了,竟然不能刷卡,卖饭的的阿姨看我可怜,赊给我一碗面,我好感动……”。看到这儿,我突然感到心里一阵阵酸楚。这条信息是我的外甥发的,他现在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研究生。

说起外甥,他是我大姐家的孩子,在大人眼里,他从小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在他小时候,大姐家虽然在县城居住,可是老家还有十几亩的耕地。每到农忙时节,姐姐就把外甥交给我,有我管理他的吃住。我每天放学带他回家吃饭,当时我的儿子和外甥年龄相访,我还担心了他们两个不好相处,毕竟都是孩子。因为我的儿子从小自己过独了,从来不知道让人,如,玩具自己玩够了才给别人玩,吃东西也不知道谦让。而外甥从来不和儿子抢,两个人相处的挺好。

外甥从不不挑食,大人做什么饭,就吃什么饭。一次,我做了面条,里面放些荆芥,荆芥的气味很浓,多数孩子不喜欢吃。儿子自然也不例外,他就用筷子挑到哥哥的碗里,我看到后马上批评儿子,但外甥去高兴地说:“姨,没事,我爱吃。”只见他大口吃起来,我看着他下咽的表情,立刻明白了一切。

一晃几年过去了,外甥初中毕了业,中招考试时,与中牟一高的录取分数线只因一分,却失之交臂。当时收到两份通知书,一份是四高的,一份是一高的择校通知书。不上一高的确可惜。要上一高就要交九千元的择校费。大姐执意让外甥上一高,就交了择校费。外甥知道这些钱对一个农村家庭不是一个小数,决定发奋学习,给父母争光。第一次期中考试,只考到了班上的第十一名,虽然家长会也给父母带上了大红花,可外甥却不满足,他和班上的优秀生相比,发现自己在英语上拉分太多,只要在英语上下功夫,就一定能考班上的前几名。

从此,每天晚上,图书馆的椅子上,餐厅的饭桌旁,校园的路灯下,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有时持续学习到深夜。早晨,别的同学还在暖和的被窝,他已经在寝室门口的灯光下背书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成绩就跃到班级的第三名。这次,外甥不光给父母争了光,而且还作为学生代表发了言。以后的两年学习持续稳定,在班上的学习一直名列前茅。

参加高考时,由于平时学习刻苦,饮食上不太规律,造成胃不太舒服,影响了考试的发挥,结果与一本线擦肩而过。大姐想让他复读一年,而外甥想到复读要交费用,加上生活费,一年下来钱也不少,就选择了二本“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我们都为他感到惋惜。而外甥却笑笑说:“没事,我在大学同样可以考研吗,将来早点研究生毕业,不更好吗?”

照他的话说,大一就是零起点,同学们都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就看你的学习毅力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走进大学的校门,可以说他的入班分数是最低,按那个情况,不要说是考研究生,正常毕业都不易。但外甥却没有气馁,大学全靠自觉,没有老师督促。他就拿出高中时的学习劲头,晚上十二点以前没有睡过觉。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一学年,他就拿到全额奖学金,年末还拿到了助学金。他还用节省下来的生活费给母亲买了一部手机。

大四的那年,外甥第一次考研,在报送的名额中,他是很有优势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却未能如愿。

“永不言败”是外甥贴在在床头的座右铭。这几个字写的很稚嫩,听大姐说好像是在小学阶段写的。就是这几个字,不断激励他,鞭策他,努力再努力!

在考研的复读路上,他不断告诫自己,这是第一次复读,也是最后复读。那一年,他在老师那租了一间小屋,还是三个人合租的,那样分摊的费用少。学习的同时,还帮老师做一个项目,赚取一些生活费,以减少家里的负担。困难艰辛的程度可想而知。大姐每次提起这事,都觉得亏欠孩子很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一年的苦读,终于考上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生。

这消息轰动了全村。因为国家政策好,村子上,乡政府都有“金秋助学”活动。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对莘莘学子进行奖励,外甥每次都能拿奖,这些资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窘境,同时外甥也成为我们的骄傲,更让周围的人羡慕至极。

我经常教育儿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住:学习都是一种苦差事。你要像哥哥一样,只有不怕吃苦,具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永不服输的劲头,就一定能成功!

上一篇:笔会作品集912 下一篇:笔会作品集914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