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0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871
发布时间:2020/8/9  阅读次数:372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87125篇)

  

【诗词歌赋】

秋思(汝南县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武汉行(汝南县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梦回江南(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红梅)

【五律】三首(新郑市教育局教研室   卞从华)

【七律】赏荷(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五律】和先林兄退休诗(三首)(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朝中措】感怀(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五绝】为小葵题照(外一首)(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时代散文】

痛惜文友路向东老师(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微评】文学语言表达要有分寸感(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西北之旅见闻录(七则)(濮阳市第一中学   张玉杰)

【故事回忆】

读书笔记之《白鹿原》白灵:白鹿精灵的奋争与时代之悲(齐云轲)

冬至爷(汝南县第九小学   邓海燕)

【生活随笔】

独处,淡守一份自在与安宁(濮阳市第一中学   张玉杰)

  

【诗词歌赋】

秋思(汝南县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八月里来已立秋,连绵阴雨不知休。

他日金风送爽时,艳阳高照满神州。

老乐山人2020.8.8

  

武汉行(汝南县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初秋念亲人,雨夜抵江城。

兄弟同举杯,把酒话重逢。

感恩战疫者,方有今日行。

灯火阑珊处,盛世享太平。

老乐山人2020.8.8夜于武汉

  

梦回江南(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红梅)

江南,

是小桥流水演绎出来的浪漫。

西子湖畔,

梦中不知走过多少遍。

园林定格经典,

美丽的传说轻轻穿越千年。

动人的歌声飘荡耳畔,

古稀的老汉摇动乌篷船。

留恋的钟声敲打千年,

清澈的溪水荡漾着丁香般的哀怨。

每个人心中,

都有一个最美的江南。

  

【五律】三首(新郑市教育局教研室   卞从华)

葱花

青葱拢岁月,翠叶挺且直。

掬针亮银色,穹顶花序织。

何当起绒意?朵朵布伞释。

默开寂无声,无需为人知。

葱花吟

青葱燃岁月,南北有影踪。

悠然调味客,碎身做花容。

爆香油锅里,粉饰佳肴中。

吾生可追梦,任尔西与东。

鸡蛋花

肥枝育厚叶,肉嫩滑骨接。

生花有别韵,螺旋五瓣列。

乳白边缘色,晖黄腹中贴。

芳香散优雅,朵朵思情决。

  

【七律】赏荷(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仙子凌波初试妆,贵妃出浴沐熙阳。

爱莲谁道濂溪浅,兴咏何妨思路长。

写状搜肠觅珠玉,怜香举足涉陂塘。

尘容若得濯缨处,应自移居向近旁。

  

【五律】和先林兄退休诗(三首)(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一)

乡情沅水系,窗谊麓山亲。

进索齐时哲,退休思故人。

感君攻玉厉,促我献芹频。

纵有乌骓马,难追觜上尘。

(二)

一自退休后,同窗更顺亲。

多才梁苑客,脱俗武陵人。

清铎声闻远,锦囊诗贮频。

编来美篇里,瞻览仰徽尘。

(三)

人生三乐事,遭遇一时亲。

金榜旧题日,武陵同邑人。

弄孙鏖战急,执铎括囊频。

难得从心欲,激扬天马尘。

  

【朝中措】感怀(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天涯不系水云舟,游子苦漂流。

羁旅鹏城三载,蜗居令我心忧。

  

韶华早逝,襟怀已冷,鬓发先秋。

幸得西乡佳处,鹤洲胜赏清讴。

  

【五绝】为小葵题照(外一首)(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星城醒来早,美女喜晨游。

玉立水杉径,婷婷倩影留。

奉和小葵

微语自心出,拙诗非谬夸。

初心长向日,谁不赞葵花?

  

【时代散文】

痛惜文友路向东老师(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突闻文友路向东老师于83日晚上车祸罹难的噩耗,颇感震惊。因为就在前一天,82日上午,我们在微信上还有交流。他的一篇小小说《铃声响了》发在今年夏季刊的《天中山文艺》上,我于81日下午给他寄了样刊,第二天上午提醒他注意查收,他还回复着“谢谢”;谁料想转瞬间竟然已经是阴阳两隔,1964年出生的他才56岁,英年早逝!猝不及防的惊异之余,是无尽的哀伤和痛惜充盈心头。

路向东老师家在平舆,与我老家新蔡相邻,也与我工作的地方汝南相邻。他是农民,是村干部,更是一位杰出的小小说写作者。去年以来,在《百花园》杂志和网络上,我相继读过一些他创作的小小说,整体印象是:很有生活气息,农村生活的真、农民情感的纯在他的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在不紧不慢的平静叙述中,通过细节的描写,十分自然的将人物精神世界的发展变化表现了出来。以《铃声响了》为例,文中的李大玲最初是钟意于“我”的,替“我”去打铃,展开了主动追求。因为她知道“我”的父母都是教师,又有文化,以后转正当教师是顺理成章的事儿。面对女孩的倒追,“我”一方面很感动,另一方面又很理智,深知像李大玲这样连小学都没毕业的农民想转正当教师是不可能的。李大玲故意将家里给她说对象的事儿透露给“我”,实际上是想提醒和刺激“我”,让“我”赶紧向她表白,以挽回两人的“爱情”。可是,“我”的无动于衷浇灭了她的希望之火,随后她选择了那个二流子。二流子虽然对她不错,但是始终入不了她的眼。最后,眼高手低的她为了走捷径转正,早日成为民师,实现自己的教师梦,竟然委身于校长,企图以此来赌一把、争一回。可是,现实却又是无比的残酷,她只能卷铺盖回家去。一个女人的无奈和不甘,令人欷歔和心痛。这不仅仅是李大玲的个人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我与路老师应该只见过两次面。一次是2018年的8月份,那是一个暑期将尽的溽热夏天,他与天翔哥和平舆文友黑哥、西平文友田春雨老兄等人一同来到汝南,小聚一场。那次大家相谈甚欢,言谈举止间,路老师的农民本色、文人气质令人印象很深。在以前,说实话,农民出身的我对村干部基本上没啥好感,因为在农村生活那么多年,我见够了身边的村干部飞扬跋扈自以为是的派头,找他们盖个章办个事得好话说尽、陪着笑脸,还要塞烟上酒,想想心里就堵得慌。作为新时代新时期的村干部,路老师身上看不到村干部身上的陋习,给人感觉就是一个朴朴实实、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比我的父亲年长两岁,按年龄来说,是我的父辈。他的文章如他的为人一般真、纯,没有掺入杂质,完全根植在厚实的农村生活之上,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生活气息浓郁,可见他对那一方土地的深爱与沉醉。

与路老师第二次见面是在今年624日召开的市作协换届会议上,人群中彼此认出,我们相互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了。万没想到这匆匆的一面,竟成永诀了。

也许这一期《天中山文艺》样刊,路老师终究无法收到,此生也无缘得见。可是,人的躯体可以为岁月所消磨,文字则将成为精神的符号永存于世。换言之,路老师是在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在尘世间活着,他活在自己用心开辟的文学百花园里,仍在苦心经营着那一方心灵的绿地,那妙手著就的华章流淌在读者的心间,温润着大家的心灵,也安妥着他的灵魂。祈愿他在那方绿地中一边继续耕耘,一边享受着尘世所没有的一切美好,用更多的小说作品来向生养自己的那片厚重土地致敬!

文学万岁!精神永存!

  

【微评】文学语言表达要有分寸感(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近日,因平舆路向东不幸离世,群里文友纷纷撰文赋诗以表哀思。但浏览一些人的文字,每每以“向东”的字眼联想发挥,说什么名为向东,为何偏偏向西?众人皆知上西天的意思,明白的,是你在表达一种怨恨,而一般读者看到就有一种讥讽的感觉,孰不知你这一说,便让人感觉逝者归去像是在开玩笑。因此,我认为,文学的语言表达要得体,要合情合理,要给人分寸感,不要让人感觉不舒服,甚而产生视觉污染。

诸如此类的现象很多,比如有一个写诗的人,产量很高,但大都是粗制滥造,生硬拼奏的,基本是无病呻吟。又如某人写的诗句,乱七八糟,不忍卒读,简直就是胡言乱语,不知其有何胆量还每每发到群里。

说这些话,不是有意挑剔别人的水平问题,我要强调的是:爱好写作的人,一定要练好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写的句子,用的词语要得体,要有分寸。不然,不仅会贻笑大方,就连一般的读者也不会接受的。

——2020.08.08

  

西北之旅见闻录(七则)(濮阳市第一中学   张玉杰)

小孙女放了暑假,地处中原的三伏天酷热难耐。所以,一家人才选择了这次西北消夏避暑之旅。去了甘、青、宁,才真正领略了诗和远方的意境。现将这次西北之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图文并重的形式贴于网上,与大家分享。

一、兰州印象

时值中伏。我们一家六口人从郑州乘高铁直达兰州。火车到终点站已快中午一点了,等候接站的群弟开车直接拉我们去了兰州颇负盛名的老字号牛肉面馆。平心而论,这是老朽到兰州吃的第一顿饭,也是本人有生以来吃的最香的一顿牛肉面。牛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味美爽口,拉面劲道,汤醇肉烂。因此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

饭后入住旅馆稍示休息,群弟便开车带我们游览了兰州市海拔最高2129米的兰山,站在三台阁上,居高临下眺望兰州市区穿城而过的黄河和鳞次栉比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一览无余。兰州意为兰花之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皋兰山横亘东西,黄河穿城而过。游完兰山公园里的普兆寺已到了吃晚饭的时间,群弟在兰州马菇拜百年羊羔肉老店为我们接风洗尘。手抓羔羊肉、羊脖子形美色润,纯正鲜嫩,肥而不腻,烂而不老。大快朵颐之后,我们又乘兴参观了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甘肃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动用国库银三十多万两,由德国人承建,历时三年建成,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夜色中的中山桥游人如织,霓虹灯闪烁,光彩耀眼,华丽壮观,真无愧于金城胜景的美誉。

二、美丽的青海湖

第二天,群弟为我们专门安排了一辆丰田陆地巡洋舰。早晨我们自驾车行程380公里直奔青海湖。

青海湖,真是名不虚传。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从古到今,人们向往它的浩瀚、神奇、博大,为它的雄伟、壮观、秀丽而赞叹不矣,确实是青海高原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当你站在青海湖边极目远眺,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清澈的湖水与湛蓝的天空相映成趣。湖边大片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散发着诱人的芳香。碧空如洗,白云如絮,繁花似锦,人仿佛置身于画中,不经意间步入了人间仙境。你会发现:青海湖的美是原始的,是不用雕琢的自然之美。在青海湖的面前,用任何华丽辞藻都显得苍白无力。

三、久负盛名的塔尔寺

从青海湖游玩归来,夜宿西宁。难怪西宁被称为“夏都”,宾馆不仅没有空调,盛夏的夜晚睡觉是必需盖棉被的。第二天便早早奔赴久负盛名的塔尔寺。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和黄教圣地。它创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深受历代中央政府所推崇,在宗教界乃至社会上的地位地位极高。壁画与堆绣、酥油花被誉为塔尔寺三绝。塔尔寺殿宇壮观,名胜古迹首屈一指,且内存有大量的典藏文物。所以,来西宁必去塔尔寺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四、醉人的祁连山

参观完塔尔寺后,我们匆匆的吃过午饭,便从西宁前往张掖。为了观看沿途风光,我们选择了走G227最美国道。它横穿大西北青海和甘肃两省,连接了大通、门源、祁连三个美丽的小县城。一路风景美如画。就如同一幅五彩缤纷的山水美景,这里既有江南风光之秀美,又有青藏高原上祁连山的雄伟、粗犷和险峻。这里峰峦叠嶂,丰草绿缛,是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特别是那画屏山,山势迤逦,轩敞如屏,就是一幅天然山水画卷。遍地的油菜花一望无垠,铺满了田间地头。在蓝天白云和祁连雪山的衬托下,绿草如茵的大草原和成群的牛羊交相辉映,星星点点地徜徉在青草和野花丛中,成为一道夺目的风景。一路上也许为目不暇接的景色而痴迷,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不知不觉的下起了小雨。风雨兼程,翻越了三座3790多米的山峰,晚上九点多才到达丹霞小镇。

五、初探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依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脉,北望巴丹吉林沙漠。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意思是张开国家的臂膀,扩大汉朝的疆土,以此顺利通达西域。所以说张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去张掖最值得一看的还是被称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的张掖国家地质公园。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分为冰沟丹霞和七彩丹霞两个景区。其中冰沟丹霞分为“小西天”和“大西天”,主要以”雄险神奇“而著称。而七彩丹霞就像是上帝打翻了调色盘,把彩虹披在了身上,是与冰沟丹霞截然不同的丹霞地貌。它以面积大、集中,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而称奇。

六、景色迷人的沙坡头

游览了张掖国家地质公园之后,当天驱车赶到距中卫最近的景泰县住宿。第二天一早便到了位于宁夏中卫市西20公里处的沙坡头景区,这里是中国三大鸣沙一一沙坡鸣钟所在地,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它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黄河北岸,乾隆年间,因在河岸边形成一个宽2000米、高约100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头,讹音沙坡头。它集大漠、黄河、沙山、绿洲为一处,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只有置身沙坡头的人,才能真正领略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和审美想象空间。

七、黄河母亲塑像前遐思

饱览了沙坡头胜景之后,重返兰州。车还原主。翌日,群弟领我们参观了甘肃博物馆和沿河公园里的黄河母亲的雕塑。并特意为我们预订了最具兰州特色的烤羊羔和青棵酒。真的是意犹未尽,原本打算再去天水参观麦积山石窟。个中原因,无奈之下不得不提前结束这次累并快乐着的西北之旅。这让人或多或少留下了些许遗憾。

  

【故事回忆】

读书笔记之《白鹿原》白灵:白鹿精灵的奋争与时代之悲(齐云轲)

白灵是有灵气的。作为白鹿村族长白嘉轩唯一的女儿,从一出生就自带白鹿原这方土地的灵气,有着白家聪慧、执著的基因遗传,这些因素让她与封建礼教禁锢下的农村其他女子不一样,也为她成长为一代新女性奠定了基础。

一、奋争:敢爱敢恨,不达目的不罢休

在封建社会卫道士眼里,白灵绝对算得上一个逆女。

出生时,白家庭院里,百灵鸟引吭高歌,婉转悦耳,一生有三个儿子,只有这一个女儿的白嘉轩和仙草夫妻俩别提多高兴了。百灵鸟,百灵、百灵,谐音就是白灵啊!

她出生时,南方正在闹革命,武昌城里的炮火震撼了世界,但是白鹿原这个远离革命中心的乡村尚未被革命热潮波及。站在新旧社会的关口,她的出生,冥冥之中也似乎预示了一生的不凡。

白家的这个灵灵闺女,自幼聪慧灵秀,眉宇间有一种凛然傲气充盈外露,不凡之处从小便显现出来。这小丫头小小年纪就与别的女孩不一样,要进学堂上学。女孩上学,在农村可是破天荒了!不仅如此,还要进城上新学,执拗任性,让父母难以容忍,她誓死要去,却又不容商议,非去不可。

她用自己的执著和倔强走进新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和新知识,对于新事物接受的也快,男女大防之禁,于她也很快给扔掉了。与鹿兆海的相知相恋,使她获得了爱情的体验,很快的长大了。

西安围城解除后,她与男同学一样投身到搬运死尸的工作中去,不怕苦不怕累,更无惧死尸肮脏。她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与别人不一样。这里的“别人”,最初指的是其他女孩,后来演变成其他人。

家里得知她在城里的所作所为后,认为得管管了,再不管不行了,因为这丫头与传统意义上的女孩形象渐行渐远,必须拉住她,不能再信马由缰,任其发展了。

白嘉轩将女儿弄回家,强迫其结婚。面对逼婚,一向特立独行、追求新生活的白灵是决不会妥协的。大呼大叫大唱一番,凿墙出逃,让父母的心操碎了,也哭痛了。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她丝毫没有退却,毅然决然与转投国民党的鹿兆海分道扬镳,同地下党的鹿兆鹏走到了一起,继续坚持斗争。

来到根据地,面对错误的清党肃反运动,她无惧无畏,当残害革命青年的那个毕政委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她进行威逼利诱,无中生有栽赃陷害时,她怒不可遏,嫉恶如仇地骂道:“一个纯粹的蠢货,一个穷凶极恶的无赖,一个狗屁不通的混蛋!”

日寇铁蹄肆意践踏国土,当国家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毕政委仍在做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傻事,而且死不听劝,残酷迫害革命同志,许多人被活埋,白灵痛心疾首却又阻止不了,最后也被卷入其中惨遭杀害。

一个白鹿原上最具有叛逆意识、觉醒最早的女子就这样早的、以这种形式被害了,令人扼腕叹息。

二、爱情:爱我所爱,无惧无畏

白灵的初恋是鹿兆海。

可惜的是,这段恋情因为政治斗争被断送了。

早年,他们俩在一起是多么的开心快乐,虽然生活也有苦痛、压力,但是二人的心贴的很近很近。即使身子在严寒冰雪中冻着,只要有两颗心印在一起,就会生出些许的微温,两个人的微温合在一起就无惧寒冷。

在面对参加党派的艰难抉择时,他们俩相约以一枚铜元的正反面来确定。白灵选的是国,鹿兆海选的是共。后来,他们都企图说服对方放弃各自信仰,改信自己的信仰,以便真正在一起,但是事实又难以如愿,谁也劝服不了谁。

具有戏剧性的是,面对革命形势的日益严峻,白灵弃国转共,鹿兆海却弃共转国。两人再一次于携手与共的路上擦肩而过。

当他们发现永难说服对方时,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已经隐隐在二人心间生成了。爱情,似乎也已经远了。

因为信仰相同,白灵与鹿兆海的哥哥鹿兆鹏走到了一起。由假扮夫妻成为了真夫妻,结成了革命伴侣。

鹿兆海曾说:为了白灵,我终生不娶。

白灵听此,心里很痛,也有些愧疚。

当鹿兆鹏找到身为国民党军官的鹿兆海帮忙,为其嫂子提供便利,离开这被白色恐怖笼罩的城里时,鹿兆海爽快的答应了。

可是鹿兆海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怀有身孕的嫂子竟然是自己的初恋情人白灵。是哥哥夺走了自己的爱人,还是爱人抛弃了自己?

此情此境,鹿兆海心如刀绞,却又必须镇定自若,送这个嫂子出城。

此时,白灵对鹿兆海有情,却又没有太多的愧。两个信仰不同的人,将来可能会在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此生注定是无法携手与共的,除了一刀两断,感情又岂容藕断丝连?

白灵与鹿兆鹏生有一个儿子鹿鸣(电视剧《白鹿原》中设定的是女儿),可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儿子却未能在父母身边,而是散在民间抚养。

鹿兆鹏在滋水县城解放后,消息就少了,后来不知去向。白灵则在看似安全的根据地因为肃反运动被戴上“叛徒”的帽子冤杀,早早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鹿兆海没有失信于白灵,果然没有结婚再娶;只是,后来与一个不干不净的妇女生下一个儿子,为鹿家留下一个后人。这也许是他的无奈,因为哥哥鹿兆鹏虽然娶了俩嫂子,但是家中的那一个嫂子在守活寡,精神出了问题,不能生下一男半女,这一个嫂子白灵参加革命,生死难料。鹿家不能在他这一代绝后了。他给那个女人很多钱,然后给自己生个儿子,儿子几岁后送回白鹿原了。

鹿兆海的死,很不光彩。官方说是,他在中条山抗日时英勇殉国了。如果真是这样,作为为国杀敌而死的英雄,他绝对是白鹿原的骄傲。可是事实上,他却是充当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鹰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两党共同合作抗日的大环境下,他受国民党反动派指使,去剿灭坚持抗日的共军部队,战斗中被打死的。

白灵死在了自己人组织开展的“清党肃反”中,鹿兆海被自己人利用去“剿匪”而死,他们都没有死在当时国家民族真正的敌人——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而是死在了自己人在那个时代无休止的内斗中,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陈忠实先生这样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他们的死很悲怆、可惜,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阶级悲剧,更是他们本人的悲剧。发人深省,令人欷歔。

三、白灵的原型:张景文

白灵,不是陈忠实先生完全虚构的一个人物,而是有历史原型的。它的历史原型是一个叫作张景文的女烈士。

张景文,原名张秀云,老家在白鹿原东南部的蓝田县安村乡宋家嘴村。她出生那年是辛亥革命取得胜利的1911年。她家是一个地主家庭,拥有着上百亩地,父亲信奉基督教,将她送到城里教会学校读书。

在家,她敢不顾家里反对拿出东西周济穷人,在学校思想更是激进,眼见白色恐怖笼罩,她义无反顾地加入共青团和党组织,投身革命事业。

“九一八”事变后,西安学生在党组织的发动下,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图存运动,张景文就是组织者之一。后来,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到陕西西安安抚学生的情绪,对学生进行媚日宣传演讲,立刻激起了众愤。张景文带头高呼“滚下去”,然后学生将备好的石头块子、瓦片等砸向主席台。紧接着,学生们趁乱一哄而上,对戴季陶厮打起来。慌乱之中,猝不及防的戴季陶在军警的护卫下,狼狈逃窜,他未来得及开走的汽车也被学生给砸了个稀巴烂。这也正是小说《白鹿原》中白灵抛砖砸陶部长的故事来源。

1933年底,张景文夫妇奔赴陕甘苏区。19353月,张景文的爱人徐国连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这一年的秋冬之际,陕北党组织发起了后来被定性为错误的清党肃反运动,张景文被无端诬陷为“奸细”,旋即被害,年仅24岁。

  

冬至爷(汝南县第九小学   邓海燕)

冬至爷是村里的五保户。听爷爷说,冬至爷的爹娘和他两个哥哥在1959年饿死了,他命大活了下来。队里可怜他,让他喂牛住在牛棚里。他穷的叮当响没娶上媳妇,打了一辈子光棍,给他分地他不要。他脾气急说话噎死人,大伙背地里都偷偷叫他犟驴。1986年,他从生产队的牛棚里搬出来之后就住在我家对面。

自从他在那两间土坯草房安顿下来之后,我家门口就更热闹了。

那时我们家住在村里最前排,村里宅基地都规划的非常合理,门口南北东西两条大道走起来特别方便。我家院门朝东,院南面是一个大水坑。村里人一到农闲就喜欢在我家大门口或者水坑边喷空儿,我爷爷在坑边栽了一行柳树,还从水坑里捞出来两块大青石板放在树下。无论春秋冬夏,青石板上从来没有闲着,不是大人就是小孩或坐或躺。尤其是夏天,每到傍晚,大人小孩都蹦到大坑里洗澡,上来之后钻到西边竹林里换好衣服,年轻人就在青石板上天南海北的侃大山。老人们喜欢聚在在我家大门口和我爷爷奶奶挤在长凳上竹床上喷空儿。人多的时候,我和弟弟只能躺在奶奶晒粮食的大簸箩里乘凉,听她们扯闲篇,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

不过只要犟驴冬至爷一出来,准保有热闹看。他常常搬着那把爷爷帮他编的竹椅子,坐在路中间,拿着一把扇子半天扇一下。一起风,他就把扇子随手往后面一扔,翘起二郎腿悠哉悠哉抽旱烟。大伙都知道他的急脾气轻易不去惹他,可他偏偏喜欢无事生非。这不,天闷热的厉害,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没有一丝风,乘凉的人们只能干摇蒲扇有一搭没一搭的闲扯,都不愿意回家睡觉。树上的知了叫的起劲儿,冬至爷越听越心烦,从麦秸垛上扯几把麦秸秆,划着火柴,使劲跺门口那棵大杨树。知了受不了下面的火烤噼噼啪啪往火窝里掉,惹得一群男孩子围着火堆等着吃烧的知了吃。冬至爷更来劲儿了,他爬到树梢使劲晃,突然一根树枝折断了,冬至爷扑通一声摔到地上,差点掉火窝里。大家赶紧跑过去看,冬至爷的左腿摔折了,一下子在床上躺了近四个月。队长气的直摇头,没办法只好安排我们队里挨家轮流去给他送饭,他一个远房侄女偶尔来看看他,给他洗洗衣服。

他平时只要有什么需要,就会扯着嗓子叫我爷爷或爸爸,奶奶每次做好吃的都会让我给他送一些。他用的筐呀篮呀甚至草鞋,都是我爷爷帮他编的。但我和弟弟不愿意和他多亲近,一是他个子矮矮的,长的黑不溜秋,老是瞪着大眼睛,瘆人。二是他发起脾气惊天动地吓死人。

有一年的腊月二十一,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出来等着过塘分鱼呢!不知道谁家的狗跟着跑出来,冬至爷也出来了,他没有关门。结果上午赶集割的二斤肉被狗拉跑了,等他拎着两条鱼回屋不见了肉,这下可把他惹火了。他把鱼扔到地上,抄起门后的铁锹就冲到大路上嗷嗷叫:“谁家的疯狗把我的肉拉跑了,我非打死它煮狗肉吃不可。”正分鱼的人瞬间安静下来,大家伙面面相觑,不敢吱声,谁敢保证不是自家的狗啊!冬至爷不管三七二十一,气呼呼的红着眼睛抡着铁掀看见狗就打,“汪汪……哇哇……”一村的狗都乱跑乱叫,大人们赶快去找自己家的孩子,害怕被狗叫声吓到了。队长跟在他身后一个劲的叫他别打了,他根本不听,像疯了似的把整个村子折腾了遍。小孩都害怕躲到家里不敢出来。直到天快黑了,我爷爷和一群年轻力壮的男人才把冬至爷拉回来,许是他打累了。爷爷和大伙把他摁在青石板上,队长喘着气说:“你消消气吧,反正也找不着了,等明天队里再给你割二斤肉,你别再打狗了,大过年的看把大人小孩吓得。”他不吭声一直坐着抽烟。直到奶奶给他拿过去两个肉包子,他才回屋。

第二天,大家伙都端着盆去坑边宰鱼,一边宰一边议论冬至爷打狗的事。这个说他家的狗到现在都没回家,那个说他的小孙子受了惊吓,半夜三更发癔症。正说着,冬至爷也拎着鱼过来了,他不用盆,直接把鱼扔到雪地上,拿着剪刀开始刮鱼鳞,谁知他刮的快,左手没摁好鱼头,鱼身子一扭动,剪刀伤到他的左手大拇指,他恼羞成怒,撂下鱼拿起剪刀扔到水坑里,扭头走了。一边走一边骂骂咧咧,还说狗欺负他不让吃肉,老天爷也不让他好过。大伙听了想笑也不敢笑,只能摇头叹气,也没人敢去捡他的鱼。

我跑回院子给奶奶一说,奶奶把馍放在箅子上,去水坑边找爸妈。爸妈一人拿一个剪刀正在宰鱼,奶奶对爸爸说:“你一会宰完了,把你冬至大爷的也宰宰,他就那脾气,扔了不可惜了吗?”这时,我爷爷也从家里找到了毛剌,去他屋里帮他敷在伤口上。他疼得龇牙咧嘴还在不停的骂骂咧咧。中午,奶奶又给他端一碗肉丝面。队长也把肉给他送过来了,一起劝了半天,他这才端起碗吃饭。

过完春节,他那个侄女来给他拜年,给他带了两瓶罐头和一封老果子。他不想做晚饭,就拿出一瓶罐头放在青石板上,用一个锥子开罐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打不开,臭脾气上来了,举起罐头瓶直接摔在石板上,拉过来一把椅子气呼呼的坐门口吹胡子瞪眼睛。奶奶担心会有人不小心踩到玻璃渣,赶紧过去扫干净,爸爸恰好走亲戚回来帮他把另一瓶打开。只见爸爸把罐头瓶倒过来用力拍打底部,然后使劲一拧就打开了。冬至爷看了说:“日他娘,白扔了一瓶罐头。早知道等你回来再开了。”

那些年冬至爷身上发生的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怕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就在我九岁那年的秋天,冬至爷得病了,肚子胀的像个大鼓,队长找来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开着四轮车把他送到县医院,当天下午就又拉回来了。听爸爸说,冬至爷是肝腹水,没救了,医生让回来准备后事。晚上,大家伙又在我家大门口坐着议论,都说是他平时坏脾气动不动就发火,还懒得做饭饥一顿饱一顿惹的祸。那几天村里还是轮流给他送饭,我奶奶每天早上都炖一碗鸡蛋羹让爷爷给他端过去,我和弟弟害怕他那昏暗的小屋,害怕听到他哼哼唧唧的声音,不敢去看。

不到一周,冬至爷就闭上眼走了。队里给他买了口棺材,后院的裁缝九姑奶奶给他做了一身新棉袄,队长和爷爷给他换上,然后把他埋在西河边。等他过了一七,队里就找人把那两间土坯房给推倒了。从此犟驴冬至爷消失在村里人的视线里,偶尔也会在茶余饭后被人提起,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不知为何,前天夜里做梦,居然梦见了他,他手里拿着一毛钱的纸币,买了几个冰棍,还叫我和弟弟过去吃……

  

【生活随笔】

独处,淡守一份自在与安宁(濮阳市第一中学   张玉杰)

随着年岁的增长,尤其是退休以后,越来越喜欢远离喧嚣纷繁的尘世,越来越羡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随性与洒脱,越来越喜欢气定神闲的独处生活。

这并非是从此不食人间烟火了,而是不愿意多交朋友,也不喜欢主动去联系别人了。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即非是自己有多么清高;也非是自己变的脾气古怪,性格孤僻,不合群,或者说是因为厌倦世态炎凉,不愿与人相处的原因;更非是超凡脱俗,孤芳自赏。而是在阅尽沧桑后想独守一份清静与安宁。

说心里话,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越发觉得独处越来越让人自在。其实,这样的情况和本人年复一年生活的打磨,以及认知的变化,时代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我喜欢独处,是为了淡守清欢,寻觅属于自己的那份自在安宁,舒心平和。

首先,是互联网的发展满足了我的生活和情感需求。

其实,我独处时间的增长,跟互联网的发展和物质的丰裕有很大关系。如果把我放在以前,对电脑互联网毫无认知那会儿,让我一个人整天足不出户,那绝对会把我憋死在屋子里。反观现在,随着对互联网的了解与运用,让我的生活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一个人身居陋室,静坐于电脑前,恬然自得,活得与世无争,安宁淡泊,在素简、安静和知足中找到了内心的归宿。觉得自己的余生丰盈而充实、富足而快乐。真的,从思想上对网络有了依赖性,上网成了一种嗜好,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吾可一日无酒,但不可一日无网。

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我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以文会友,可以结交天南地北趣味相投的新朋友,也能够与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进行联系。有时候彼此尽管天各一方,一样可以谈天说地,一起探讨共同关心的事物与话题,并不影响相互间坦诚的交流与沟通。甚至可以通过电脑互联网、博客、微博、微信、QQ或电话与家人面对面的聊家常,这些技术极大地满足了我的情感诉求,即便一个人在家也不会感到无聊或无事可做。

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意识到无效的社交不如维持少量的优质关系。

早些年间,人来客往,门庭若市,觉得朋友多了很有面儿,喜欢那种呼朋唤友,热热闹闹的感觉,也常常主动邀请同事、朋友、同学、熟人在一起吃喝玩乐。

可是年纪越大,越来越觉得简简单单的生活才有味道。人来世一遭,应该学会享受生活,不哗众取宠,不怨天尤人,专注于自己想过的平静又平凡的生活。泰然面对日出日落,月园月缺,得失两忘,活出自我。感觉朋友真的不用太多,有几个可以倾诉的基友,在困难的时候能够伸出援手雪中送碳就足够了。

与其把时间全部投资在无效的人际关系上面,真的不如让自己回归家庭,回归到能让自己心安理得的事情上面。我陪伴儿孙成长,儿孙陪我慢慢老去。人到了一定年龄,总是要回归本心,去找到属于自己的乐土。一杯茶水,一壶小酒,或一人独酌,或两三知己互酙,人生足矣。

三、年龄越大越喜欢享受一个人的自在与安宁。

或许真的已经到了顿悟的那一刻,我从内心深处发现,在生命的长河中,一个人的时候挺好,而且是一种本真和常态。

我也曾经天真的以为,把自己抛到热闹的市井中,把自己塞进忙碌的人群里,便可以远离孤独,其实孤独无处不在。只是在那一刻,忘记了孤独,等到烟消云散,弹指之间,一切的一切都会回到往日的处境,甚至孤独感加倍袭来,其实热闹只是自我欺骗的假象,一切都会成为过往云烟。

在孤独中享受一个人的自在,其实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它不会让你有繁华背后的落寞感。独处,远离世俗的纷扰,觉得心里安逸,其实就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人生最难得的是修得一颗平常心,随缘自适,是生活教会了我内敛和淡定。往后余生闲人一个,看闲书、喝闲酒、闲唠嗑,适心养性,把简单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只要快乐开心,自由自在,无所谓别人的看法,珍惜这一份独处的时光,就是自己最想过的生活。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