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0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837(李茜)
发布时间:2020/6/2  阅读次数:417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837(李   茜)

(郑州市管城区港湾路小学 李 茜 专辑 11篇)

  

俺妈说(十二)

俺妈说(十三)

俺妈说(十四)

俺妈说(十五)

俺妈说(十六)

俺妈说(十七)

俺妈说(十八)

俺妈说(十九)

俺妈说(二十)

俺妈说(二十一)

俺妈说(二十二)

  

俺妈说(十二)

——好鞋不踩臭屎

年龄还小的时候,家里的兄弟姐妹你打我一下我挠你一下的事时常有,小孩子找大人告状也就时常有。我哭着向奶奶告哥哥状的时候奶奶会说“好鞋不睬臭屎”。意思是你对,他不对,你好,他不好,别理他就是了。听到这句话我就觉得找奶奶告状、评理,奶奶站到了我这边,评我有理了,于是便不再哭鼻子,很满意地去玩了。长大后知道奶奶把哥哥比喻成“臭屎”显然是善意的,只是为了安慰当时比哥哥小的我。

这句话走出家庭成员之间使用,就完全不是奶奶所说的意思了。一双好鞋,见了臭屎要绕着走,否则臭屎的味道和污秽就会沾染到鞋子上甚至身上。也就是说好人不要跟坏人一般见识,不值得,会惹祸上身的。

然而坏人的脸上并不写着“坏人”二字,坏人的身上也并不贴着“坏人”二字。怎样去识别坏人呢?有的坏人是我们熟识的人,通过与他(她)接触或者其他人的介绍已经知道他(她)的品性,这样还好去防范;有的“坏人”是偶然遇到的陌生人,如果和他(她)产生了摩擦,哪怕是很小的摩擦,你和他(她)计较了、理论了,就有可能招致麻烦甚至遭受伤害。

多年前北京摔死女婴的事件至今想起还觉得心痛。驾车男子与推婴儿车的女子因为停车问题发生争执,男子殴打了该女子,还丧心病狂地把婴儿车里两岁多的女婴举起来摔在地上,颅脑损伤的女婴最终不幸死亡。这个男子从14岁开始就因偷盗、故意伤害等多次被拘,最后一次因盗窃罪被判了无期徒刑,服刑期间还因为破坏监管秩序获刑一年。他刑满出狱到摔死女童还不满一年……如果女婴的母亲了解这个男子,她一定不会跟他较劲跟他争执,她会避之不及地远远躲开他。

摔死女婴的这个男子,就是一坨我们不能踩的“臭屎”,也是我们常说的“垃圾人”。有的“垃圾人”浑身戾气地从我们身边走过,他或许骂骂咧咧,或许一脸蛮横,看到他的人会不自觉地躲开,不会轻易和他产生摩擦。有的“垃圾人”人模人样地在正常人中间,摔死女婴的那个男子,戴着眼镜,乍一看斯斯文文,谁知道劣迹斑斑,穷凶极恶呢?所以,出门在外,对于不了解的人,在摩擦面前,不要非要争出高下不可,太冒险。不要试图跟垃圾人讲理,因为任何道理在他们那里都是讲不通的。垃圾有一部分还可能做到分类回收,垃圾人却不能。他们只属于一种——有害垃圾。

“好鞋不踩臭屎”,不光是我奶奶,我母亲也常说这句话。“好鞋不踩臭屎”,我也这么给我的孩子们说。

近年来,高铁上“霸座男”“霸座女”频出,他们或蛮不讲理,巧言善辩,或嚣张跋扈,理直气壮;或死猪不怕开水烫……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全然不顾社会公德,公然践踏文明秩序,颠覆了人们的三观。去年在微信群里传播的一个东北霸座女的视频中,她逮谁骂谁,骂的时间之长,骂的语言之污秽,全车厢似乎成了她的地盘儿。这些“臭屎”一样的“霸座男”“霸座女”没有出手打人,但他们的臭味却污染了整个车厢。并不是所有“臭屎”都要躲开,“霸座男”“霸座女”这样的“臭屎”公然在公共场所散布精神垃圾,大家就要群起而攻之,拿出正义的铲子一起铲除“臭屎”,净化公共环境。

201810月重庆万州一辆公交车冲进江中,十多人遇难。行车记录仪打捞出后,坠江原因也浮出水面,原来是一名女乘客要求司机不按站点为她停车,遭到拒绝后与司机发生争执和肢体冲突,随后车辆失控冲入江中……显然,这名女乘客有错在先,但如果司机以全车人的生命为重,不还击这位女乘客,而是采取其它正确的处理方式,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再如果车上的其他人面对他们的冲突能去阻拦,事态一定不会发展至此。司机没有做到“好鞋不踩臭屎”,使得“臭屎”四溅,殃及全车;其他人没有拿出正义的”铲子,使得“臭屎”当道,导致众人命丧黄泉……

该远离的“臭屎”一定远离,避免沾染到自己。

该站出来的时候,一定站出来,让“臭屎”不再霸道。

  

俺妈说(十三)

——扫帚响,粪堆长

每家都有个三五分大的院子,院子里有猪圈、羊圈,还有四处跑动的鸡鸭鹅,养牛的人家院子里也会有牛棚……这就是七八十年代农家的样子。猪呀、羊呀、牛呀、鸡鸭鹅呀,它们的粪便是庄稼地里上好的肥料。过一段时间这些粪便就会从猪圈里羊圈里牛棚里清除一次,这叫“出粪”。出的粪会集中堆积在院子外,形成粪堆。粪堆不光是动物粪便,也会有用大铡刀铡成小段的玉米杆、树叶、菜叶、杂草之类的。

那时候的院子都是土地,院子里种着各种树,落叶、细土等都会在扫完地后撒到猪圈里。这样的垃圾被称为“粪土”,“视金钱如粪土”就是这么来的吧!那时候的垃圾可没有现在的这些塑料袋之类难以分解的垃圾,那时我们的国家是零污染的国家。点心盒是纸的,点心盒上用的绳子是纸绳儿,中秋节的月饼也是纸包着的,走亲戚炸的油条放在竹篮里,上面盖着楝树叶,或者用柳条把油条串成串……

庄稼长势的好坏跟粪有莫大的关系。所以有“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和“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的说法。由此看来,粪堆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母亲说的“扫帚响,粪堆长”有着特殊意义也就不难理解了。

  “响”和“长”两个动词,生动地表明了勤快的人和好庄稼的因果关系。因为人勤快,扫帚经常响动,所以粪堆日益见长,庄稼便会茁壮在望。粪堆见长的过程也是积肥的过程。

如果单单指望扫扫自家的院子粪堆就日益见长,那就错了,一年中积肥最关键的时候就是秋天落叶的时候。秋天到了,树叶开始落了,勤劳的人们天不亮就拉着架子车或者背着大篮子,拿着扫帚和耙子去搂树叶了,尤其是刮大风的时候,有的一家人都会出动,去早的,还会用扫帚扫一圈作为界限,算是占住了,其他人就不能扫圈子里的。有的人善于用耙子,有的人善于用扫帚,总之,各尽其能,为积肥竭尽全力。功劳大的,一人一早可以收获两架子车落叶。

拉回去的落叶倒进猪圈,再去拉些闲土倒进去,一是为猪圈垫一垫,再就是猪吃喝拉撒都在那里,这些叶子自然就慢慢变成了农家肥了。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出粪”了!

“扫帚响,粪堆长”,粪堆增长的背后,是勤快人家的辛勤劳动。

管理完秋庄稼,勤快的人就会到长着蒿草的犄角旮旯的闲置地里割粪草,甚至会带点干粮不辞辛苦起早贪黑拉着架子车到城里厂矿周边的闲置地里割粪草。用铡刀把粪草铡成小段堆积起来,陆续垫进猪圈……

秋收后是种麦子的时候,农家肥要运到地里,堆成一个个锥形的小粪堆,从地头排到地尾,很是壮观。犁地前,拿铁叉把粪均匀地撒到庄稼地里,撒完后,黄土地变成了黑土地。拖拉机后面挂上铁犁,拖拉机犁过去,粪就会被均匀地翻到了底下。犁过后,铁犁换成铁钯,拖拉机钯过去,土地变得平整松软起来。钯过后,拖拉机后面的铁钯换成打畦机,大块的土地变成三耧一格或者四耧一格,便于将来灌溉。打畦过后,拖拉机后面的打畦机换成播种机,种子均匀播撒到地里。种子播撒后还有最后一道程序——拉砘子,就是用石头制成的砘子把松土压实。至此,种麦子才算完成。

种玉米、种豆子、种菜,任何庄稼和菜种之前都是要先把农家肥运到地里,让土地肥沃起来,为种子蓬勃生长做好准备。

同样是种的麦子,用的一样的种子,勤快人家的麦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很是喜人,懒惰人家的麦田里的麦苗又黄又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它们的差异其实就是它们主人的差异。“人骗地,地骗人”,人不愿意为地倾情付出,地自然不会给人丰厚回报。

扫帚响,粪堆长”,只要勤快,就会有充足的粪做底肥,有了充足的粪做底肥,庄稼才会不负厚望。

人勤地不懒。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块田。学生有学生的田,教师有教师的田,科学家有科学家的田,清洁工有清洁工的田……田地的好坏,全靠个人努力。

  

俺妈说(十四)

——白天游游走四方,晚上点灯补裤裆

母亲说有的女人白天爱走街串巷,喷空儿闲聊或拨弄是非,该干的活儿懒得干,晚上回到家才想起来一堆活儿等着,于是点着煤油灯做补裤裆之类的事儿。既费灯油又耽误休息。油灯昏黄,加上疲惫,做的活儿难免敷衍和打折扣,甚至做不完。常常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家里的男人和孩子的穿衣打扮就不会那么讲究。比如衣服不干净、鞋子露脚趾……所以,从男人和孩子的衣着基本可以断定家里女人的手艺和品性。

“白天游游走四方,晚上点灯补裤裆”说的就是这样的女人。

而勤快的女人很会利用时间,她们早早起来就开始做事,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家里的男人和孩子都穿得干干净净,体体面面。我母亲三爷家的儿媳妇,母亲叫她婶婶,我的这个姥姥是远近闻名的巧手,我小时候父母房间挂的门帘就是她绣的,绣的是有名的豫剧《朝阳沟》里的人物:栓宝、银环、二大妈。二大妈在给银环倒水,栓宝拿出两人的合影递给银环……人物栩栩如生,颜色搭配和谐。我的这个姥姥不但给自己家的孩子们做陪嫁的绣品,街坊邻居也常请她绣门帘、做上轿鞋,这些纯碎是帮忙。她也做过戏装,做戏装是会挣些钱补贴家用的。即便是晚上点灯,也是做白天没做完的事情,也是为了做更多的事情,创造更多的价值。如果她是“白天游游走四方,晚上点灯补裤裆”的女人,她能既理好自己的家又为他人做嫁衣吗?

两种女人,自然营造了两种不同的家庭环境。两种不同的家庭环境,自然会带给家人不同的生活状态。

我们都有过放假、开学的经历。回想,自己或者自己的同学是不是不乏假期快结束了,才想起来作业还有好多没完成呢,于是马不停蹄、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只为赶快完成作业,开学交差。这样状况下完成的作业,字迹优劣、对错比例可想而知。这是名副其实的“白天游游走四方,晚上点灯补裤裆”。

有的工作,早就安排了,本可以早早着手,从从容容地高质量完成,但却拖拖拉拉,总认为还早着呢!突然有一天发现已临近日期才紧张起来,忙不迭地加班加点,仓促中难免粗制滥造。这也是典型的“白天游游走四方,晚上点灯补裤裆”。

每天必须做的事情要放在首位,做完后再顾及自己的其他爱好;每个时期必须完成的事情要往前排,免得时间到了匆忙赶活漏洞百出;每个年龄段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情想到就做,免得让人生留下遗憾。

  

俺妈说(十五)

——争争不足,让让有余

博友“雨夜星光伴”的一篇文章《搭石》中有这样一段话:“……雨季,河水猛涨,为了方便人们出行,一排排搭石应运而生。年迈的人,走搭石的时候如果发现有搭石不稳,他们绝不会直接一闪而过。而是放下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踏上几个来回才安心地离去。如果两人面对面相遇,总要在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对方先走,如果有老人的话,那么年轻人绝对会弯下腰来背老人过去,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搭石不仅是一道自然的风景,同时还连接着家乡的小道,也联系着乡亲们淳朴的情感……”

好一幅传统村落美好画卷!读着这段话,我的心里漾起了圈圈涟漪。那句“如果两人面对面相遇,总要在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对方先走”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良善和宽厚。

当代画家、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从2003年正式推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与古村落的抢救工程,他说,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但中国每天80——100个村落消失,每一分钟都有文化遗产在消失……我今天用这句话不是说明古村落抢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是想说这么多村子的消失,让数不清的家庭因为拆迁出现了矛盾。夫妻、父子、叔侄、兄弟、姐妹……原本亲密和谐的一家人,在利益争夺中轻则有了嫌隙,重则反目成仇,形同陌路。也有的人家,在拆迁中互相谦让,一家人仍然是幸福如初。拆迁考验着人性,不同的结果说到底源于“争”和“让”两个字。争了,再多的房产和金钱都觉得不够分配,让了,再少的房产和金钱都觉得富裕有余。这就是母亲常说的“争争不足,让让有余”。

《孔融让梨》中四岁的小孔融吃梨不拿大的和好的,而拿了最小的。他的选择体现了谦让的美德。母亲说当年她的曾祖父给三个儿子分家的时候,三个儿子争着要薄地,把好地要让给其他两个兄弟,弟兄三人一辈子都住在一个大院里,一大家子几代人一直和睦相处。

在窄窄的搭石上相向走来的两个人如果都不谦让,不仅谁都过不去,还可能导致两人落到河里。拆迁中的人们如果都能念及亲情,多想他人,也不至于亲情在金钱面前不堪一击。

在路上行驶,有的人不按规则,争个我先你后,结果出现剐蹭,惹来纠纷;交谈中,有的人喜欢争个是非对错,伤了和气。一位妈妈拉着小女孩的手过马路,行驶的汽车为她们停下,妈妈带着女儿向司机鞠躬致谢,司机的谦让获得了这对母女的感谢;郑州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蔚然成风,这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

“争争不足,让让有余”中的“争”,会让人们失去和气、和睦、和顺、和平,而“让”不是屈服不是退却是素质、涵养、大度、智慧。

  

俺妈说(十六)

——字纸擦屁股,越擦越木糊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在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分类也十分细致:学生用的作业本、写材料用的稿纸、打印用的打印纸、餐桌上的餐巾纸、随包携带的手帕纸、如厕用的卫生纸、国画和毛笔字用的宣纸……

在我小时候可不是这样,如厕虽然也有专门的粗纸,但比较稀有。上小学的时候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学校同学们去厕所都是随手撕写过的作业本纸。农村的小孩子在庄稼地里跟大人玩,拉屎撒尿都是就地解决,擦屁股随便扯些叶子或者捡个土坷垃或者石块……

母亲说:“字纸擦屁股,越擦越木糊”。她小时候她奶奶就这么要求的。用有字的纸擦屁股,这样会变得愚痴,而且,使用的次数越多越愚痴越不聪明。母亲的爷爷是私塾先生,母亲的二爷毕业于河南大学,我的姥爷毕业于开封高师,后来在新密曲梁完小当校长……家里的读书人多,字纸就多。但奶奶的要求他们都不敢不照做。字纸怎么办呢,在明亮的地方焚烧后埋在干净的地下。不用字纸擦拭污秽之物,这是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对文化知识的崇拜和尊重,如果玷污了字纸,便会遭到变“木糊”的惩罚。

中国文字是由仓颉创造发明的,历代的帝王将相对文化都很敬重,所以,写有字的纸片也一样被珍惜和敬重。“敬惜字纸”即敬惜带字的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美德,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燕京旧俗志》记载:“污践字纸,即污蔑孔圣,罪恶极重,倘敢不惜字纸,几乎与不敬神佛,不孝父母同科罪”。印光大师也曾写过《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说》。

中华文化传承至今,文字的力量功不可没,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自古中国就有《惜字律》《惜字条约》《惜字公约》《文昌帝惜字功过律》《惜字征验录》等约束和劝诫人们尊重文化,不亵渎字纸和有字的器物。至今全国各地还留存有不少的惜字塔,也有称惜字楼、圣迹亭、敬字亭的。惜字塔是用于焚烧书和字纸的地方。

“字纸擦屁股,越擦越木糊”来自民间,来自我母亲及她奶奶之口,她们说不上什么大道理,但她们有一颗敬畏文字的心。一个敬畏文字的母亲,是家庭之幸,家族之幸。

现在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都会有环保方面的教育,教育孩子们爱惜纸张,因为纸是由大树来的,爱惜纸就是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但我们极少从敬重文化,敬惜字纸的角度教育孩子们。这个缺失,我认为需弥补。

  

俺妈说(十七)

——占小便宜吃大亏

我家附近有一个水果店,几年前在那里买了一次桔子,回到家后发现里面有好几个将要坏的桔子,我不记得自己把这么几个坏桔子挑进来了,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老板貌似帮忙挑的时候把坏的桔子放进去了。几个桔子本不值钱,但老板的做法使他失去可能会成为固定顾客的我。他会用这样的办法对待一个顾客,也难保不对其他的顾客这样。他以为自己的小聪明让自己占到了便宜,殊不知失去诚信的他吃了大亏。这就是母亲常说的“占小便宜吃大亏”。

占小便宜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很大程度来自家庭的影响。有次在超市买水果的地方,一个母亲带着七八岁的女儿在“品尝”龙眼。吃了一个又一个,果壳都堆起来了。她们俨然把那个盛龙眼的大筐子当成自己的水果盘了。如果女孩的母亲不带头这样“品尝”,相信孩子不会这样。她们肆无忌惮的样子,完全不顾及旁人的异样的目光,想必经常这样。占便宜成了习惯,女孩的未来可想而知。

有的家长,带孩子外出吃饭,餐桌上的牙签、抽纸都不放过,总想办法悉数带走。单位小东小西也爱带回家去,所以就有了孩子们带到学校的某某单位的稿纸、日记本等。记得有一年全市为迎接一个大型活动,大街小巷摆放了很多盆花,不自觉的市民就停下车子,把花搬到了自己的车篓里,他们的“示范”启发了更多的人,有的还带着孩子,百十盆花就这样被哄抢。大家都觉得别人都拿了,不拿白不拿,得到了区区一盆或几盆花,却失去了做人的修养。尤其是带孩子的,给孩子心里种下了占便宜的种子,孩子长大后就容易在小恩小惠前迷失自己,在大是大非前自作聪明投机钻营。孩子的人生之路就不会那么通透和明亮。

几年前宁波某动物园的老虎袭击一名男子,男子不幸身亡。原因是这名男子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和另外一对夫妇一行六人去动物园,为了省两张门票,六人中的两名成年男子无视警示标志翻墙进入动物园,被袭击的男子不幸进入了老虎散养区……为了占小便宜少购门票,命都搭进去了。

听朋友说过他们村里有几位老人,陆续被所谓的卖古董的人骗到,用不菲的真真的人民币换得了假银元、假金马驹等假古董。便宜没得到,还蒙受了重大的损失。骗子就是利用一些人爱占便宜的心理才屡屡得逞的,如扫二维码送小礼物,暴露了自己的信息,埋下隐患。如贪图高息参加非法融资,结果血本无归。如组织老人免费旅游、免费发礼品、免费体检……免费的背后,也都是设计好的套路。天下怎么会有免费的午餐呢?一切的免费,都是为了将来收取更多的费用。坚定不占小便宜的心,就不会在诱惑面前蒙受大损失。

“占小便宜吃大亏”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占小便宜的人却从不缺乏。他们不知道礼尚往来的道理,他们在朋友聚会时从不主动去结账,他们常常为蝇头小利斤斤计较,并为能占到便宜沾沾自喜……便宜占到了,人品暴露了,朋友疏远了。朋友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失去了朋友,就失去了很多机会和资源,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修养不够的人交往合作。当然,他们大多也不会知道只顾谋取眼前的些许好处却失去了长远的利益,占到的便宜一点也不便宜。

因为心安,不爱占便宜的人任何时候都活得轻松敞亮;因为大气,不爱占便宜的人不乏真心的朋友;因为表率做得好,不爱占便宜的人家风正,养的孩子格局大、道路宽,终会成大器……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偷鸡不成蚀把米”“得到一片绿叶,失去了整个森林”等也都是对“占小便宜吃大亏”的贴切诠释。

  

俺妈说(十八)

——扎花描云不算巧,纺花织布纳粮草

扎花就是绣花,描云也指绣花。扎花描云是巧手的细活,是少数人能做得到的,而纺花织布是过去每一个女人都会的粗活。母亲听她奶奶讲,解放前,家家都要定期缴纳税粮,没有粮食,家里织的布也可以代替。“扎花描云不算巧,纺花织布纳粮草”,在生活面前,巧手的扎花描云远没有纺花织布刚需。纺花织布除了可以纳粮草外,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卖掉补贴家用。

在“纺花织布纳粮草”和补贴家用的背后,是女人起早贪黑的付出。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中有这样的词:“……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有那吃和穿……”不仅如此,该著名唱段最后几句是“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代代出英贤,这女子哪一点不如儿男”!这个脍炙人口的唱段不仅河南男女老少都会哼唱,在全国也很有名气。铿锵有力、大气磅礴的唱腔把女子的那种骄傲和自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女子不由得扬眉吐气起来。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和女政治家妇好、被尊为布业始祖的黄道婆、一代女皇武则天、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到提倡男女平权,宣传妇女解放的秋瑾、献身革命保卫和平的宋庆龄、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率领中国女排获得世界杯冠军的“铁榔头”郎平……

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中,女兵方阵在国庆阅兵中再次精彩绽放,向全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女兵的霸气与豪迈。女兵方阵队长说:“现代战争不分前方后方,有形无形,男兵女兵了。女兵不仅仅要英姿飒爽,还要有铁血豪情。”

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教练郎平的率领下,不骄不躁,永不言弃,一路高歌,所向披靡。郎平一句“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点燃了无数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让无数中国人爱国热情持续高涨。

自古至今,不管个人还是集体,多少女儿身巾帼不让须眉,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女子能顶半边天绝非妄言。现代女子,和男子一样上学,就业,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实力展现作为,体现自己的价值。她们自尊、自信、独立,不再像过去那样是男人的依附品。而且,在生儿育女的过程中,女性还承担着比男性更多的责任。她们可以有中国古典女性的素雅和柔软,也可以有现代女性的理性和洒脱,无论遇到何种何种境遇,哪怕在背地里哭过、怨过,最终都能释然、坦然、微笑依然。因为独立、坚韧、自尊给了她们底气。

不管是母亲所说的过去“扎花描云、纺花织布”的女子,还是现代和男人一起打拼世界的女子,她们都值得尊重和珍惜。

  

俺妈说(十九)

——好了疮疤忘了疼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么解释“疮”的:通常称皮肤上或粘膜上发生溃烂的疾病。 关于“疮”,身为中医的父亲给了更详尽的说法:从疮的位置可分上部疮(头上、脖子上等)、下部疮(腿上、脚上等)、搭背疮(背上)、蛇头疮(腰部、腹部)旋耳疮(耳朵一圈)…… 从内外可分为阴疮(口看起来不大甚至没有口 ,需切开治疗,成疮时间长,好得慢 ) 阳疮(疮口在外)。多而广的疮叫痈,深的疮叫疽,小疮叫疖……

至今我的脑海里还定格着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八十多岁的戴着眼镜的老人捏着一根细长的药捻儿慢慢捻进患者的疮口中心,老人神情专注,动作轻缓,他的旁边放着他的拐杖……这位老人是我父亲的老师曹振华,大家尊称他曹先儿,“曹先生”的意思,他老人家是有名的外科医生。和父母说起我讲的这一幕,父母算来,那时我大概五六岁。那时卫生条件有限,不常洗澡,生疮司空见惯。小疮不在意会变成大疮,有的大至巴掌,深至一拃。大疮往往要上药捻儿。绵纸裁成一指宽,抻开,药粉均匀放上去,搓成细长的捻儿。根据疮口深浅剪成需要的长度,药粉一般有化腐和生肌两种。先期是化腐,药捻儿捻进去,两三天后取出,腐肉就会被带出,没有腐肉后经过清洗就要用生肌的药捻儿了。慢慢地,疮就会好转、愈合、结痂,还会留下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疮疤。母亲说的“好了疮疤忘了疼”中的“疮疤”就是这么来的。好好的肉生那样的疮,想想就不寒而栗。

“好了疮疤忘了疼”是很常听到的一句话。意思是疮疤好了就忘记了生疮时流脓淌血和治疗时的疼痛。比喻事情过去了,不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重蹈覆辙。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损耗身体。比如抽烟、喝酒、熬夜、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不好好吃饭等。有个朋友不好好吃饭,胃就抗议了,疼痛的时候她发誓以后一定好好吃饭。可是刚一好转就忘记疼痛时的痛苦了,“好了疮疤忘了疼”让不爱惜自己的她依然常常胃疼。

“二进宫”指的是第二次被拘留或者第二次进监狱。有的人甚至是“三进宫”“多进宫”,失去自由的日子一定不好受,但为什么屡进屡犯,屡犯屡进呢?这就是典型的“好了疮疤忘了疼”。

学习和工作中常常犯同样的错误也是因为“好了疮疤忘了疼”。不知好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会不断犯错不断吃亏。

感情上的“好了疮疤忘了疼”更是常见。恋爱和婚姻中的人,面对感情上的一次次欺骗、伤害和背叛,有的人选择隐忍、退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只会让其没有底线地得寸进尺,直至让你遍体鳞伤体无完肤。受伤的人没有责任吗?有。正是一次次的糊涂和妥协,一次次地“好了疮疤忘了疼”才让伤痛一次次加重。

有句话叫“宁让疮流脓,不让嘴受穷”,生了疮,医生一般会叮嘱其饮食清淡,不食发物,不吃辛辣和生冷食物等。有的人看见喜欢吃的食物,就把医嘱抛到九霄云外,不忌口使得原本半个月可痊愈的疮可能要一个月甚至更久时间才能痊愈。而这里的“医嘱”同理到我们说的事情中,就是亲朋好友的劝告。颈椎已经敲警钟了还是不听劝告依然做抠手机的“低头族”只会让颈椎病更加严重;刑满出狱了不听劝告继续做危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导致再次锒铛入狱;不管“旁观者清”的劝告一意孤行执迷不悟很可能再次被辜负……

如果疮不治疗,很可能会引发其它病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面对劝告不能油盐不进,要“吃一堑,长一智”,才能不在同一道坎儿上跌倒两次。

几“进宫”的人“好了疮疤忘了疼”他不是不懂这句话的含义,而是心存侥幸,觉得霉运不会轮到自己头上才一次次铤而走险甚至走上不归路;感情中“好了疮疤忘了疼”的人不是真的没有脑子也不是痛感缺失,而是太心软太善良以至于没有了自我;生活习惯差的人“好了疮疤忘了疼”不是得了健忘症,而是受不得诱惑不愿意改变;学习和工作中的“好了疮疤忘了疼”是对吃过的亏不够重视,也可能是伤得还不够重,不够痛……

人生不易,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一路会受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伤,要记得受伤的原因,要长记性,尤其是大伤,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疼”。

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了,才能不再重复错误的路,不再做错误的事;对自己负责了,才能提升对伤害的防御能力。

  

俺妈说(二十)

——旧衣挡寒,赖饭充饥

一位开服装店的朋友说她原来每天都吃外卖,起初还挺好吃,后来慢慢觉得外卖也就是填饱肚子,吃完后肠胃不舒服。于是开始在店里自己做饭,自己做的饭虽然没有外卖那样花样繁多,但哪怕是清水煮菜,吃得也非常舒服。

我想起了母亲说过的“旧衣挡寒,赖饭充饥”这句话。过去一件衣服大的穿了小的穿,短了接接穿,烂了补补穿,吃的是粗茶淡饭。新衣服和好吃的也就过年才会有,平常有吃有喝就是好日子了。现在虽然物质丰富了,“旧衣挡寒,赖饭充饥”也同样适用。一年365天,不可能天天都穿新衣服,不可能天天都吃山珍海味。为自己挡风寒的还多是旧衣服,让自己不挨饿的还多是家常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再多钱,也不可能天天买新衣;再多的钱,也不可能天天下馆子。何况,天天下馆子即便是钱拿得起,肠胃也受不起呀!

对于“赖饭充饥”,我想多说一些。

家常饭养肠胃,但需要动手做。我小时候,母亲做饭时,我常常在旁边,母亲差我抠姜剥蒜、搅锅翻菜、烧火添柴,也会告诉我煮绿豆汤不必等水开、炸花生米凉油就放、煮好的鸡蛋出锅后马上放进冷水里这样好剥皮、面和好后要三光——手光、面光、盆光,她还告诉我切菜的时候怎样用刀切不到手指头,我也看到了母亲做黄豆酱的漫长过程……在并不富裕的家,母亲在厨房里的忙碌的身影,我每每想起就温暖。

家的味道是什么?就是当我们走出父母的视线走到天南海北想家的时候,想起的是父亲或母亲做的某种饭菜。吃遍了山珍海味,有一天会突然想念母亲腌的咸菜烙的煎饼……当我长大有了自己的家的时候,我走进厨房做饭的时候,我所会的都是从母亲那里看来的听来的学来的,那些是我厨艺的基础,有了那样的基础,我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可以创新……

因为朝廷之争,苏东坡一生都在流放。在黄州穷困潦倒时他发明了“东坡肉”,写了《猪肉颂》;在惠州孤苦伶仃时发明了羊蝎子。他在人生失意之时用美食抵抗挫折,以乐观的精神在逆境中随遇而安。为老百姓办事,也哄自己开心,不管被贬到哪里,都能在厨房里找到生活的乐趣。

黄磊是众所周知的“黄小厨”,他在厨房的坚守,是对家的责任和担当。愿意为家人精心烹饪食物的他,使得他与别的明星有了根本的不同。

要不要孩子进厨房?不久前我的朋友卿卿的一则微信中的六张图一段话便是答案。“爱是什么?当没人在你身边及时为你做饭时,你却能娴熟地做上可口的美食,解决自己的温饱,炸薯条、跳舞饭,样样都是美味的!教会你学会生活,爱自己,爱别人,学会独立生存的能力,也许这些是给予你最好的爱。”图片中她十一岁的儿子墨墨系着围裙正在厨房忙乎。他上幼儿园中班就开始自己做饭了,从起初的西红柿炒鸡蛋到现在的大盘鸡、糖醋鱼、红烧虾尾……凡是妈妈会的,他都会。在班里他是学霸,萨克斯每次考级都是优秀,书法比赛也是常常在全国比赛中获大奖,而且情商也高,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家长常对孩子说“你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什么都不要你做”“你别来厨房,菜刀呀火焰呀太危险了”……殊不知小小的厨房里藏着最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生存能力,是孩子得到全面锻炼、体会成功喜悦、记住家的味道的最好场所。

日本小女孩阿花的母亲千惠在女儿九个月的时候乳腺癌复发,医生说她只能活四年。千惠想做饭与生活息息相关,要教会女儿做饭,这样她离开了女儿也能自食其力。阿花四岁生日的时候,父亲送她一把儿童菜刀,母亲送她一条围裙。她开始踩着凳子学做饭。她学会了蒸糙米饭,学会了做寿司,也学会了做饭之外的其他家务。阿花五岁刚过千惠就去世了。她虽然没有给女儿留下钱财和地位,但女儿的生存能力让她走得很欣慰。在别的孩子还在撒娇的年龄,阿花会为自己准备食物,会为下夜班的父亲准备晚餐,在温柔又残酷的世界里,她坚韧地活着,她也许不会大富大贵,但能善待自己和家人的她一定会被时光善待。

秉承母亲的习惯,我也喜欢在做饭的时候让孩子们在场,让他们帮个小忙,给他们讲个常识,假期让他们亲自动手做做饭。儿子和女儿也乐意在厨房穿梭,儿子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会早早起床为自己准备参加实践活动吃的午餐珍珠丸子和糖醋里脊,初中毕业时他邀请好朋友一起为全班同学做了寿司和鸡翅。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常会在家里只有她一个人的时候在厨房忙乎,做出松软的海绵蛋糕、甜美的牛轧糖、酥香的饼干给回到家的我们惊喜……

我们这些先孩子来到世上的父母注定要先孩子而离开,再能干的父母也无法照顾和陪伴孩子一辈子,给他们留下金山银山也抵不住花钱如流水。“民以食为天”,教会他们照顾自己,哪怕他们挣得钱不多,只要够买面粉就可以自己做面包面条和馒头,就可以填饱肚子。何况,爱厨房的孩子一定是爱生活的人,积极阳光的人,任何困难,都能在一饭一蔬中云淡风轻;任何伤痛,都能在柴米油盐里渐行渐远。

“旧衣挡寒,赖饭充饥”的时代已经过去,服饰的花样让我们不必像过去那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食材的丰富也不必担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我们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非要锦衣玉衫不可,也不要因一时的懒惰天天点外卖或者进饭店。量力而行,保持节俭,福气才会细水长流。

  

俺妈说(二十一)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

几年前,我开始在微信朋友圈里晒早餐。朋友馨月说,我把你邀请到涵姐的美食群吧。于是,我认识了涵姐,一个内外兼修的美食达人。那时涵姐经常会有美食课堂,美食课堂上会教大家做想做的饭菜。我学纸杯蛋糕、蛋挞、曲奇、披萨、生日蛋糕就是那时学会的。原本在面包房、蛋糕店买来的甜品,竟然自己也能在自家厨房做了,实在是令人很开心。有一年春节前,涵姐还带大家准备年夜饭,荤素搭配,冷热兼顾,几十种菜品,都是大菜硬菜啊,我们一干普通的小女子竟然也在她的悉心指教下学了个八九不离十。当美食摆在家人面前,看着他们大快朵颐的时候,我的心里特别感谢涵姐,她让我的厨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相信一起跟涵姐学习的姐妹们也有同我一样的感受。我在感谢涵姐的同时,也在心里感谢馨月。我和馨月是在晓霞姐创办的理悦读书会中认识的,理悦读书会的朋友们好多之前也是不认识的,但这个充满正能量的圈子,常年开展读书和慈善活动,让很多心地善良、热爱读书的人成了朋友。

我有个朋友,工作不错,为人也很真诚厚道,但是他爱人却经常发牢骚,抱怨他,总拿他和他圈子里朋友的老公比,觉得他这也不及别人那也不及别人,而且完全不顾及孩子在场。儿子上初中后性格逐渐孤僻,成绩下降,还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这跟家庭氛围不好有直接的关系,而家庭氛围不好,跟这位妈妈的抱怨息息相关。她不多的朋友组成的负能量的圈子,互相攀比让她虚荣心膨胀,不满情绪爆棚。久而久之,她忽略了自己拥有的,不断地想实现不切实际的愿望,最终,影响了孩子仍不自知。

古人云: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同游,则日生邪情。同德行高洁的人相处,就会天天得到美好的教益;和品行不端的人娱乐、出游,就会天天产生邪恶的思想。这句话说明了选择朋友的重要性。这和我母亲说的“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是一样的道理。所选择的朋友和所处的朋友圈子好比一个人的气候和土壤,气候和土壤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和生命质量。

我是当老师的,当老师的同仁尤其是做班主任的,一定都遇到过家长反映因为孩子的同桌或前后桌太爱说话等原因希望给孩子调调座位的。因为某原因家长不让孩子跟某个同学玩的现象也不鲜见。且不说这样做好不好,家长的发心基本都是为孩子的,希望孩子周边常接触的人是能让其上进的良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品行好、正能量的人常在一起,耳濡目染中受其影响,优秀的会更优秀,不够优秀的也会逐渐优秀起来。反之,和行为习惯不好的、颓废的人常在一起,会慢慢沾染一些陋习,会慢慢忘记曾经的目标。

跟着爱读书的人在一起,自然会饱览群书,饱览群书会让你的视野宽阔胸襟宽广;跟着有梦想又有追求的人在一起,会激发你的潜能,助你登上一个个人生高度;跟着温暖的人在一起,会让你活成一束光,照亮别人也明媚了自己;跟着爱赌博的人一起,会让你输掉身家,输掉一生;跟着流连灯红酒绿的人一起,会让你迷失方向,走入歧途;跟着胸无大志的人在一起,得过且过,悠哉游哉,安于现状,终让你一事无成……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想和良友为伴,潜移默化中汲取他们的能量,他们也希望你是“良友”,能带给他们智慧和鞭策。那么,修炼自己吧,把自己修炼成人人愿意靠近,靠近了便会被同化的“好人”,而不要是那招请神灵的“巫婆”。

  

俺妈说(二十二)

——干啥说啥,卖啥吆喝啥

吆喝的本意是大声喊叫。放在生意场上,吆喝就是从古至今的一种招揽顾客的方式。也称叫卖。

儿时的村子里,一些有特色的吆喝犹在耳畔。

“磨剪子嘞——戗——菜刀”,剪子菜刀钝了的人家,听见这样的声音,循声走去,就会看到带着长板凳磨剪子戗菜刀的人。凳子的一头儿固定着一块磨刀石,他坐在凳子另一头儿磨,磨一会撩点儿水让石头保持湿润,磨完试试,试剪子就剪点棉花,棉花剪得利索,剪子就磨好了。试刀是像木匠吊线一样闭一只眼看,刀刃薄的瞅不见,就是磨得锋利了。

锅是家家缺不得,顿顿少不了的家什。生活水准低的年代家家只是有几口必须的锅,哪像现在煎锅、炒锅、砂锅、火锅、电饭锅、高压锅……现在的人们锅坏了就扔掉,哪里有修补一说?而在我儿时,“钉锅轱辘锅”可是必不可缺的。铁锅用久了,会烂洞、会裂口。当“钉锅轱辘锅——”的吆喝声在村子里回荡的时候,修补锅盆的人就去了。钉锅是订裂口的,相当于锔,轱辘锅是补窟窿。后来用上了铝锅,再漏洞,就是直接换底了……

夏天最让小孩子动心的吆喝当属“冰糕——火车头冰糕——”“冰糕五分儿——”卖冰糕的人骑着二八自行车,车后座带着一个白色的木箱,箱子上用红色油漆写着大大的“冰糕”二字。如果能买一个冰糕,定是很珍惜地慢慢享受,让那份甜蜜和清凉陪伴得久些再久些,直到只剩下了冰糕棍儿,还要再吮吸好一会儿……麦忙时节,卖冰糕的常常会把车子骑到地头儿吆喝,又累又热的人们听见吆喝却多是不舍得买,而是喝自己带去的白开水。

比起不定时出现在村子里的“磨剪子戗菜刀”“钉锅轱辘锅”和“火车头冰糕”的人,卖豆腐的人要有规律得多。刘湾村的豆腐很有名,刘湾村卖豆腐的人就多。每天早上,几乎是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割豆腐啰——”吆喝会准时响起,需要买豆腐的人会端着自家的黄豆或玉米出门了。一斤黄豆换一斤半豆腐,二斤玉米换一斤豆腐,偶尔也有用钱买的。

母亲说还有一种叫卖叫“找头发换针”,这个我似乎有印象。女人们每天都要梳头发,掉下来的头发团成一团,顺手塞到墙缝儿里。听到“找头发换针——”的吆喝就会从墙缝儿里找出自己塞的头发拿去换几根针用。“收破烂儿”的收破鞋头儿、破烂套儿、牙膏皮,也收碎头发。

三分生意七分喊,喊了别人才知道你是干啥的。“老鼠药,老鼠药,老鼠吃了跑不脱,大老鼠吃了蹦三蹦,小老鼠吃了没有命”,这是卖老鼠药的人吆喝的。这个“药”要读成河南发言,发“yuo”音,使得整个吆喝十分押韵。

货郎担就是个流动的小百货店,货郎边摇拨浪鼓边吆喝:“又有针、又有线,南京的官粉儿苏州的胭脂儿上海的香胰子儿,还有木梳还有镜子儿,还有小闺女儿用的花手巾儿……”没钱买的,会从家里拿出塑料、鞋底、废铜烂铁,去换自己心仪的东西。小孩子吃的江米糕玩的小玩具也有。

父母说起文化革命时期,河南省曲剧团著名曲剧艺术家耿庚辰和王秀玲唱的《游乡》中就有很多吆喝的唱段,剧中的姚三元有一段吆喝:“谁买针,谁买线,好钢针,头发换,痱子粉,要现钱,玻璃镜叫‘对面看’,化学梳子颜色鲜,五色糖豆一分钱仨,又好看来味又甜。还有带响的皮叫具儿,拿回去能哄小孩儿玩。烟嘴儿烟锅儿烟袋杆,郑州出的大众烟……”

《游乡》中的吆喝是表演,而《游乡》来自真实的生活。吆喝是在方便别人的生活,更是为了讨自己的生活。每个人叫卖的东西不同,吆喝的内容也不同。每个人的嗓音不同,吆喝出来的腔调也不同。有的洪亮清脆,有的短促浑厚,有的抑扬顿挫,有的沙哑沧桑。吆喝声或悠扬,或欢快,或低沉,亦或带着颤音……吆喝要喊出来,要让全村的人都能听见才好。吆喝要清晰,要让听到的人听懂才好。吆喝是门技术,腔调拿捏好,有节奏有韵律,轻重缓急分得清,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更吸引人。

母亲说:“干啥说啥,卖啥吆喝啥。”也就是说卖什么就吆喝什么,吆喝什么得有什么。卖冰棍得有冰棍,卖鸡蛋得有鸡蛋,磨剪子戗菜刀得有手艺。吆喝的和卖的不符,那就是瞎吆喝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等也一样。每个人都要清楚自己的责任和定位,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用智慧和勤奋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我的价值。

我奶奶年轻的时候是接生员,那时整个大队只有两个接生员。奶奶手轻,人干净、态度好,解放后还进行过新法学习,所以深得人心。谁家产妇要生了,都会叫奶奶过去。奶奶会带着装有小盆、镊子、剪子、产钳、酒精、棉球、消炎粉等物品的白色产包去。有时遇到难产,奶奶就在产妇家守上好几天。那时家里的孩子多,产妇也不娇贵,生孩子的时候家里人该干啥干啥,很多时候只有奶奶一个人陪着。孩子生下了,她把孩子包好,再给产妇做好面汤……三天后,她会再次带着产包去回访,查看产妇的情况,也给新生儿用酒精棉球把腋窝、脖子、脐带、腿弯儿等处再次清洗。乡亲们对奶奶的信任来自她对自己严格要求所练就的技术,来自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付出,来自于她悲悯的情怀。母亲说,很多人提起过世已经三十多年的奶奶还念着她的好。作为接生员,奶奶显然无愧于她的称号和责任。

看过一个短视频:一个柬埔寨的小男孩在向游人兜售纪念品,他一边跟着中国游客走,一边用流利的中文推销。当游客盛赞他的中文时,他又秀了英语、泰语、法语、韩语、德语、西班牙语、马来语、菲律宾语等,他用中文唱了自己编的歌曲《我们不一样》: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我们在这里,卖东西给你……”谁说这个有着超常语言天赋的孩子,不是在用这种方式吆喝呢?光有好的旅游纪念品还不够,还要有独特的推销方式。而这一切的背后,谁知道小男孩付出了多少努力呢?“干啥说啥,卖啥吆喝啥”,不用说,小男孩的生意一定很好。如此聪明和勤奋,他的未来一定也不错。

不久前,我和我学生爽以及她的母亲小聚。我教她的时候,我十九岁,她四岁多。她说她和她的朋友回忆起幼儿园的事情时,她们都觉得上幼儿园好痛苦,她说她觉得上幼儿园的时光是最快乐的。听到这句话我感觉特别欣慰和幸福。作为一个老师,我想没有比这个更美好的语言了。那是城乡结合部的学校里的幼儿园,孩子们不在学校吃饭,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人接送,家里忙的、离家近的,孩子们都是自己上学自己回家。院子里的大型玩具清一色——褪色的蓝。我就自作主张自掏腰包买来各色油漆,利用星期天把那褪色的蓝变成了缤纷的彩,我还在走廊的墙壁上画上了各种图案,在教室墙壁上进行了装饰。我在学校住,每天不到上班时间,一些孩子就会跑到我住室门口等我,那个叫岩的小姑娘放学了妈妈来接也不走,非要继续跟我呆在一起。爽的妈妈说她记得我给一个拉裤子的女孩洗裤子。是,那个女孩叫双,是个大眼睛长头发的温州小姑娘,她的父母做生意,从来不接送她。那天放学后她就是不离开座位,我闻到了异样的气味后,带她到办公室,换掉她的衣服,用两整张红色的皱纹纸给她做了条百褶裙,还在腰间粘了朵金色的蝴蝶结。皱纹纸细腻柔韧,裙子也够长,不仔细看看不出究竟。我把她的衣服洗净装进袋子才让她回家…我做过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教过语文、数学、美术,做过大队辅导员等,在我的每一个岗位上,我都满怀热情和爱,尽心尽力,好像总有用不完的劲儿。“干啥说啥,卖啥吆喝啥”,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倾注的爱和心血,让我拥有了不一样的岁月。当我回忆,我为自己骄傲。

“干啥说啥,卖啥吆喝啥”提倡的是心怀热爱、积极向上、心无旁骛的情怀,是靠能力验证实力的底气,是真干实干、干一行爱一行、不断提升个人素养的精神。如今,好多传统的吆喝已经谢幕,而“干啥说啥,卖啥吆喝啥”却依然可以作为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哪怕不能实至名归,一句“上幼儿园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也足以慰藉一颗历尽千山万水的心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