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0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829
发布时间:2020/5/20  阅读次数:380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82910篇)

  

【诗词歌赋】

两棵古柏(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诗词四首(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变体七绝】小满(五首)(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樊国文)

【时代散文】

丽江,一段香甜温柔的时光(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夏历四月(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小学   花传盛)

农人与鸟(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小学   花传盛)

明天小满(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小学   花传盛)

小满庙会(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   姚增戗)

【教育随笔】

疫情之后(汝南县第九小学   郑心爱)

【原创小说】

纠结(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诗词歌赋】

两棵古柏(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生于偏僻一隅

挺立数百年

看流云

御风雨

傲冰雪

不论炎凉

不避烟尘

不畏寂寞

多少人

多少代

目光扫过

刷新了它的生命

年轮递增

记录下岁月里

听不见的故事

读不尽的生命

看不透的人生

一切

止于这一刻

唯利是图的眼睛

盯上了

一人手持锯斧

一人喊着借口

顷刻间

几百年的能量消失

留下一片残枝

悲伤的根

痛苦的年轮

向苍天诉说

2020.05.19

  

诗词四首(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七律】赞深圳市福永杂技艺术团

自从大奖夺金狮,艺苑蜚声天下知。

岂肯荣光尊让彼,更新纪录吉尼斯。

鲲鹏鼓翼云千里,桃李畅颜花满枝。

改革春风方骀荡,庥隆福永正宜时。

  

【五律】自题疫中小像

两逢庚子运,百毒竞相侵。

一罩能封口?千金不动心。

淡宁安本分,潇散度光阴。

自拍疫中像,交存枫树林。

  

庚子雅聚

斯文儒雅数相知,百日宅家烦集迟。

兰浦再观平野景,虎山敬拜思王祠。

笑言虽逊秦淮聚,欢悦宜当洛水词。

其乐融融挥妙笔,赋诗和韵互为师。

  

谒彭山思王祠

守言重誉为官清,彭岭祠旁香火萦。

灵域驻足埋义骨,靓湾停语道枯荣。

殿阁雄健观潮涌,苑囿深幽满耿诚。

忍暏眼前名利场,无多廉吏获佳评。

  

【变体七绝】小满(五首)(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樊国文)

其一

麦穗灌浆临小满,油菜新收睡莲灿。

消食止咳枇杷黄,爽口染唇樱桃丹。

其二

农人荷锄柳棉软,村姑采茶渔舟欢,

早稻扬花逢喜雨,春蚕透亮上秸山。

其三

梁头啾啾戏乳燕,荷顶吱吱鸣墨蝉。

青梨隐匿嫌身肥,娇妇思君恨衣宽。

其四

水溢决堤酿祸患,月缺留影遮翠栏。

张狂多招名士忌,含蓄免遭恶棍残。

其五

情深不寿闪则暗,盛极而衰物必还。

天地盈亏与时动,人生小满赛蕙兰。

  

【时代散文】

丽江,一段香甜温柔的时光(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幽蓝的夜空,一座座木质古屋门前,挂着一个个红灯笼,阵阵风铃声,回旋在屋梁间,又飘向泛着清辉的明月。

优美的夜色,似梦,非梦,温柔地照耀着我空空当当的心房。

一进古城,就被古城那一片快乐的气氛感染,瞬间忘记了疲惫,一起融入了这片欢乐的海洋。我循着茶马古道上淡淡的茶香走进了丽江古城,走进了纳西,走进了高原古老的历史画卷。从此爱上了丽江,不愿离去……

印象中的丽江是一个极具感染力和柔情的小城,充满了浪漫色彩,深深吸引着我,趁国庆节假我在这里小住了几天,每天晚上饭后都会漫步于古城巷子里。行走在丽江这座古老的城中,故事发生在无数砖墙之间,但人们似乎是遗忘了很多,模糊了很多,许多往事渐渐空白。如果不是老房子还在,若不是翻新的高墙院落里还有昔日的青砖灰瓦,想必现在的人根本是不知道过去的事。

站在古城大水车前的石桥上,一眼望去头顶那一层层古色古香的纳西民居,依山傍水,错落别致。屋檐桥下,流水潺潺,迂回萦绕。两岸纤纤垂柳,濡染着古城的素雅娴静。不远处玉龙雪山披着皑皑白雪,雍容端庄。“小桥、流水、人家,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境扑面而来。向来,我是喜好古城小镇老宅子的,尤其是当老宅的房间里还有一张红罗帐的床榻的时候,可能就有些遗憾了——遗憾自己没能生在清末民初,那个文学张扬,文艺浪漫的年代。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风格古朴,依旧保持着宋末元初的建筑风格,置身于其中,走在用粗糙的石头铺成的巷子里仿佛穿越时空,到了古代。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巷子里热闹非凡,巷子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眼花缭乱,有各种风格的客栈、光彩耀目的手工艺品、当地特色的各种美食、当地特色的手鼓店铺……每一个店铺都那么精致,那么让人流连忘返。

由于古城沿山势而建,街道时高时低,时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曲折感。这里的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质感细腻,以红五花石铺就,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我们顺着街道,夹杂在人流之中裹挟前进。街边有很多水果店、果汁店、茶叶店、鲜花店,几乎每一位路过的游客都会买上一份,他们将这香气带到古城的每一处角落里。我感觉这里的空气似乎弥散着甜腻的香气,笑逐颜开的人们,或是情侣、或是家人、或是朋友携手来此欣赏美景,品饮着美味的果汁,品饮着盛世流年里的幸福时光,品饮着人生畅意的快乐时刻,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甜甜蜜蜜的!

漫步在古城,脚底的五花条石光滑,店铺不时传出的悠扬音乐,都很走心。那些旋律入耳后,内心安静从容外,也有淡淡的忧伤。

天蓝的一尘不染,云白的轻盈飘逸,水清得明澈见底,心便也被融化了。追随着由缓缓转动的大水车下淌过的水流,我有了溯本求源的好奇,源头在哪里,于是顺着水流的方向一路寻觅。

夜深了,信步来到小吃一条街,这里的小吃林林总总,目不暇接,面对着长龙似的饭店摊位,没有人给你推荐还真不知道吃什么好。

眼下的古城已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小桥、流水修建得精美绝仑,连沟底的水草绿得发亮,在水中随水流摆动,柔柔得像在摆手欢迎远来的客人,一派“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垂杨赛江南”的太平盛世模样。酒吧、特色小吃店,还有一家比一家精巧的客栈,鳞次栉比,目不暇接。一个专卖绣花鞋的小店摆满了各式精巧的绣花鞋,却无店家也无顾客,仿佛只为生景而设。

天色向晚时,我找了一家更显古色的两层小客栈,要了一间偏房安顿下来。古街的院落矗立在黄昏中悄无声息,所有有关生命的迹象并不匆忙,恍若时光到了这里已懒散地停下了脚步,一边假装打盹一边偷听遗落在这里的红尘故事,偷听旧时落魄才子与有情有义的烟花女子在莫名的暗处互诉衷肠……

天色全黑下来,坐在幽深的客房里开始煮茶,寄居异乡的心绪像茶叶一样化开,蔓延,一身清明,一身清香。不知何时下起了一阵秋雨,偶尔顺着檐角滴答而下,掷地有声,恰似寺庙里睡意渐浓的小和尚有一下没一下敲击的木鱼声,让人心境宁静而寂美。

坐在丽江古城客栈的窗前,看窗外雨丝飘过一丝丝的凉意,给秋日的炎热带来几许清凉的慰籍。

望远窗外的雨景,丽江的雨没有江南的雨那么风情万种,情意绵绵;也没有海南的雨来得快走得快,落得有些莫名其妙。在丽江古城感受久违的雨实在是一种享受和幸福,因为丽江共有两季,与东南亚国家一样有旱季和雨季,或许只有这个季节这个时辰才能有这样的雨。只是没有人像我这样去欣赏雨的味道和境界。

夜晚的丽江古城灯火辉煌,游人摩肩接踵。古街的店铺、民居与巷道,古色古香、古朴、纯净又别致。街上随处可见的图案,或在牌匾与指路牌上,或刻在木雕、风铃、首饰等工艺品上,或绘在T恤衫和披肩上。对于那个图案,如果看过连续剧《木府风云》或对纳西族有一点点了解的话,就知道那些图案便是被誉为“活着的象形文”的纳西族文字——东巴文,一种图画的象形文字。

跨过清泉汩汩的流水小桥,突见一座木牌坊赫然立于土木瓦顶居民之间。跨进朱红色的木府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地面上巍然耸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汉白玉基座雕刻精美,构件玲珑、绘画璀璨,气势恢宏,使人恍若置身于皇宫之内,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既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又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还兼备了纳西的建筑精华,真不愧“北有故宫,南有木府”的美誉。

由于这里人流量很大,很多人来不及慢悠悠地闲逛于古道巷尾,客栈为了吸引游客入驻就会想出很多有趣的句子诸如“今夜有约,不见不散”“我在这,你在哪?等你来哦”“门已开,君请进”之类,写在木板上再挂在门上,或者直接用荧光屏打出来,很远之处即能看见,这些媚言媚语增加了这座城的骚动,也撩起了人们一探究竟的欲望。这里除了市井的热闹之外,还有一些幽静雅致的别院,仿佛一墙之隔就隔出了室内室外两个世界,院外熙熙攘攘的行人、欢声笑语,室内青灯古佛、茗茶细品,于闹中取静,正是其独特之处。

“传说中,有一片净土,住着古老的民族......”这是电视连续剧《木府风云》的主题歌。木府,是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现在的木府只剩下了中轴的宫殿部分,据说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府内花园廊回,玉河活水长流,电视连续剧《木府风云》就是在这里拍摄的。穿过木府后花园,沿长廊登到狮子山的半山,就是木府祭祀的大殿。俯首下望,丽江古城楼亭重叠,高原阳光下的木府气势恢宏,如果说五六百年前的木府,是丽江古城中的“紫禁城”,那么现在的木府就是丽江古城凝固的灵魂。历史的尘埃淹没了阿勒邱夫人美丽的倩影,但木府宫殿式的建筑群,却沉静的在这里,向世人诉说着纳西族的远古历史。

丽江古城,我形容她,白天像一个清纯娇羞的小妹,夜晚则是暧人知心的阿姐。她阅历深,见识广,却不奢求不浮华,总在属于自己的岁月中多情而又温柔的操守着纯洁。告诉我,“这是你一辈子一定要去的地方。”

牵起爱人的手,漫步丽江古城的青石小巷,感受闲适光阴里的一花一木,让午后的一米阳光照进你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2020519

  

夏历四月(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小学   花传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说的欠准确,四月才是我们家最忙的时候。最近,我妻子披星去戴月归,整天出没在蒜田里。

立夏前后,早熟蒜开始收获。天色将明时村头路口常有若干小型人群聚集。这些人乘坐着农用运输车,多数是中年妇女。她们扎着红红绿绿的头巾,身着五颜六色的破棉袄,面目黧黑耸肩弯背挤在一起东张西望。这是外乡人来我们这里找活儿的。

最近几年,收获小麦用上了大型机械,大蒜还是得人工用铲子一棵棵从地里剜出来。我们这里普通人家都有七八亩、十几亩的大蒜,蒜农往往又是瓜农兼菜农,在这夏历四月,要给番茄插杆,绑扎,给西瓜对花儿、打杈儿、压秧。人们分身乏术,出蒜必须雇人帮忙了。

我们家不是村里最忙的,我们家也没有雇工的习惯。

我们这里原来也种植粮食作物,属于小麦主产区。二十年前不知谁引进来了大蒜种,试种获得了成功。“秦椒辣嘴蒜辣心,芥末辣着鼻梁筋”。我们本地土产也有蒜,这种蒜当蔬菜种植,收获后连茎编成辫子常年挂在房檐或窗棂。现在引种的这种蒜个头大,产量高,口感没有那么辣。

大蒜比小麦收获的早,小麦成熟要等到芒种前后。而早熟蒜立夏即可收获,比小麦整整提前了一个月;晚熟品种小满前后也进入了收获期。

大蒜价钱高的时候,鲜蒜能卖到几元一斤,卖上几亩蒜可以立马成为万元户。由于种蒜比种麦子效益好,大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小麦不见了踪影。

当然,种蒜比种麦子要麻烦得多。从种到收,基本上样样都靠人工。

首先要剥蒜种。蒜种要从蒜头上一瓣瓣用手掰下来,小瓣废弃,大瓣留用。这活计在大蒜管理的工作序列里是最轻省的:赤日炎炎的三伏天,老婆婆小媳妇各自在门前屋后的树阴下边听戏边聊天边剥种,算是工作休闲娱乐一体化。诗意地看,她们身下的蒜皮如雪片满地铺白,套用一句《荷花淀》里的句子: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八月半,栽早蒜”,种蒜要到国庆节前后。栽种、覆膜、挑苗的工作量都不算太大,技术含量也不高。工作负荷最重的活儿都赶在了四月前后的抽蒜薹和出蒜上。

抽蒜薹在出蒜前的两三周,这个也是技术活儿。抽薹者一手用工具刺断隐藏在茎里的蒜薹底端,一手同时不疾不徐地将薹抽出。欲速则不达想长反而短,刺的位置靠下了蒜薹会从中扯断;刺的靠上了,蒜薹短分量轻、不值钱,卖相也不好。刺得轻了,蒜薹抽不出,刺得重了会把蒜茎拦腰扎断。我技术不过关,不是蒜薹长短参差,就是把蒜茎给弄断了,于是拿在手里恨恨地扯剥叶子。

抽蒜薹在有露水时为宜。于晨光熹微中武装好棉袄和胶鞋,腿上用塑料薄膜绑扎严实,斜挎着用化肥口袋改制的包包,义无反顾直蹈蒜海。只见低头弯腰右手刺左手抽,只听得“吱吱”声响,一条条一尺多长白里泛青的蒜薹变魔术似的被滑溜顺畅地拔出。如果可以忽略掉腰酸背痛和颈部不适,那收获的心情是相当愉悦的。听说有村子近来时兴晚间戴着矿灯抽薹,这倒是别具匠心颇有创意。我们可以想见那情景,单见灯光闪烁满坡里不闻人声,灯光与头顶上的星空交相辉映,景象应该很是别致动人。

说起来让人气闷:每逢我们家扩大种植规模,蒜价必贱;这也是我家从来不雇用别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凌晨我骑车去学校,等在村口的两帮人以为我是雇主,纷纷向我放出探寻的眼光。我心想:你们要失望啦!

  

农人与鸟(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小学   花传盛)

夏历四月的清晨在杜鹃的咏叹声里拉开帷幕,随后山雀和斑鸠们加入了合唱。

农人轻轻打开大门,农用车轻轻地从家中流出,缓缓汇入了大街又向村外涌去。通往田地的小道上车声急骤起来,麻雀在路边的杨树上喧嚷闹腾,乡村开始了紧锣密鼓的一天。

这些与我们为邻的鸟儿们,在乡村林间,在庭院,在庄稼地里无偿地为我们歌唱,作伴。默默劳作的农人,在擦汗的间隙,会看见一只黄鹂轻盈地从头顶飞过或者听见布谷鸟在不远处平平仄仄的吟咏。

过了小满,阳光染黄了麦秆。妻子曾经疑惑 “赤背叉” 为啥还迟迟没叫,今天早晨就很应景地从窗外传来了“叉丢儿叉丢儿”的特殊嗓音。

“赤背叉”,农人这样称呼黑卷尾。这种鸟是燕子的加大版,都一样身着开叉的晚礼服,但它远不像燕子那样温婉。当年,男孩子大多和这种鸟有过纠葛,我们抱怨着天是被它提前叫亮的,在它像镰刀碰撞的叫声里揉着睡眼高高低低地走在去麦田的路上。

妻子关注它可能另有因缘。二十年前的那年夏天,妻子每天早起去西岗花生地剜草。东邻的挖斗婶总在凌晨四点钟在窗外唤妻子同行,赤背叉又总是和着她的呼唤一声声地叫。

那时候田旭还小,有一回他问正要悄悄起床的妈妈这鸟说的是啥。妻子看看窗外小声地逗儿子说:“是‘花狗儿气球儿’。等回来咱买大气球!”于是妈妈带着些许愧疚离开,儿子念说着“气球儿气球儿”重新入梦。

妻子有爱心,她待芳邻不薄。我家的那棵大泡桐树上常年栖宿着斑鸠,雪天鸟儿觅食艰难,她会在院子里撒一些玉米粒让鸟儿们啄食;她还交待儿子们不要伤害它们。

有一年夏天,我家的石榴树上住了体形娇小的黄雀,同样小小而精致的巢藏在稠密的枝叶间。妻子担心鸟巢被风雨动摇了,她钻到树枝里用线绳小心加固,又在巢的上方绑了一块塑料板遮雨。

忙碌的人缺少浪漫。我曾经不无矫情地遗憾:农人们辜负了这些大自然的精灵。

那年我们家蒜地的顶头是一小块麦田,无边蒜海里的这块地成了麻雀们的餐厅和娱乐场。

种麦子的大发本名叫张新发,是快六十岁的光棍汉;看过央视的《西游记》之后,也有人叫他“小钻风”。他身形瘦弱不堪头发总蓬乱着,门牙已经脱落了。弟兄四人中他是老大,多年前兄弟们都已娶亲成家分门另过,只剩下他和老父亲相依为命。大发不敢种大蒜只种小麦,麦子快要成熟时在麦棵里点种花生。种花生时,这不到三亩地,他能俯身在麦浪里半个月!庄稼地离家远,他早上蹬着破旧三轮车下地,毛巾包着两个凉馒头和一瓶水,中午不回家吃饭。

早上和太阳快要落时,麻雀们闹腾得最欢。大发穿着不合身的旧衣服蹒跚地从这边跑向那边,扬着手嘴有点儿跑风地大声喊着:“哈~嗵!”这些麻雀们就旋风一样从麦田里轰然而起。

“喜鹊登梅”是国画的题材,但总是放浪大叫的喜鹊并不怎么受农人欢迎。“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它那一副不知人间疾苦的样子,确实有点儿让人生厌。花生播在土里,它们把白嫩肥胖的花生芽连根给叼出来;西瓜成熟了,它们又来挨个啄出一个个深洞。农人们放炮仗驱赶无效,只好用大网把瓜田菜地围起来,或者满地里飘扬着吓唬它们的彩旗。

现在轮到野山鸡来欺负我家了。我们在晚蒜田的畦垄里提前种了玉米,本来指望收蒜之后满地里禾苗葳蕤,谁知道竟然被这些胆大家伙给啄得七零八落。星期天的傍晚,小儿田晓拿了弹弓闻声寻找追逐作祟的山鸡,它且飞且停就在不远处拍打着翅膀,“哥儿哥儿”挑衅似的乱叫。

今年大发已经把责任田交给了弟弟种,不用担心麻雀们糟蹋他家的庄稼了;没有他家的麦子,麻雀们也同样很快乐。大家的瓜田也都保护得很好,喜鹊们也还是整天喜气洋洋地“喳喳喳喳”。人和鸟儿们就这样相安吧。

窗外又传来四声杜鹃抑扬顿挫的歌唱。忽然从哪里跳出来两句诗:传语风光共流转,四时相赏莫相违。

  

明天小满(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小学   花传盛)

白天的气温要攀升新高了,早晨还是很凉。四点钟的时候月亮很好,下弦月笼罩着的乡村是沉静的。远处偶尔有一两声黄鹂的做梦似的吟唱,山雀和画眉们要到快五点的时候才会亮起歌喉。

我们在大门口下蒜头。坐在这月光没有被房屋和树木遮挡的地方,我能够分辨清楚大蒜的茎叶和根须。磨得飞快的剪刀铰切时发出轻微的“嚓嚓”声。妻子和我都不说话,我们不会破坏这静谧,也不愿惊动了左邻右舍。

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大蒜的晚熟品种已经收获了。

大蒜田肥力充足,蒜茬可以种菜种花生。“春争日,夏争时”,适时早播是丰收的重要因素。为了及早种上庄稼,如果不雇工,剜掉的大蒜就暂时先不切掉蒜头,得赶紧从地里运出去。现在,这些大蒜就码放得像一堵堵矮墙垛在大门口。

我用的剪刀是山东制造的,剪蒜须蒜茎专用。妻子用的是普通镰刀,刀背夹在一块薄木板上起固定作用。下蒜的时候刀刃向外放在身前,人席地而坐,一手捏着蒜须一手拿着蒜秧,蒜须和蒜秧要先后快速地迎着刀刃向怀里一拉,“噌噌”两下蒜头就简洁明快地躺在了篮子里。

妻子的眼睛最近几年已经花了,但她镰刀的“噌噌”声比我的“嚓嚓”要急骤很多。她说过做这样的活儿凭的是感觉,这多少有点儿“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意思了。

乡村有不愿辜负月色的传统,左邻右舍也有人在月下忙活。我听见西邻松林嫂在她家门口轻轻咳嗽,她应该起得更早。她照管的小孙子刚满两岁,白天猴在她身上一刻也不安生,晚上正好补补拉下的功课。

下蒜头虽然可以坐着,但时间长了背部和颈椎酸痛难忍;除了背部和颈椎不适,剜蒜时又多了膝盖疼。

出蒜是个体力活。每户七八亩大蒜每亩三万棵单凭着一双手一棵棵剜出来,岂可逞一时之勇?但出卖劳力就顾不上身体,他们要讲效益。这些出卖劳力的蒜客们两两结合,一人剜一人切,一下地就显出特别的气势,就像在野地里铲乱草快刀子割韭菜,有一股所向披靡风扫残云的狠劲儿。

剜蒜也有技术,高手的双手和步法似乎合着韵律:执蒜铲的手肘推手臂臂催手腕手随腕动铲随手行,翻飞的铲子好像舞蹈;提蒜的手还要往地上放蒜,这个提与放的动作施展开来又像是某种拳法的招式;而满地里蹲着舞蹈前行的人们则仿佛是练习着戏曲舞台上的矮子功。

麦播区还没有真正进入“三夏”大忙时节。这些出卖劳力的蒜客,有从开封尉氏来的,也有周口许昌的,像扶沟鄢陵的都有。这些农人,路近的起早摸黑天天来去,路远的在这儿借宿已经二十天了。挣别人的钱不容易,我听扶沟的那帮人说,她们天天晚上要用白酒擦拭了胳膊才能入睡,大概已经累得浮肿了。

站在三楼的办公室向北窗外眺望,阳光明亮得令人眩晕。

“小满不出蒜,留在地里烂”。双休日我能够帮妻子出蒜,乘着月色也可以这样加加班。

现在只留她一个人在蒜田里流汗了。

2020.5.20.

  

小满庙会(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   姚增戗)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一到小满节气,郑州郊区的麦子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有关的农业谚语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满小麦粒渐满,收割还需十多天。

收前十天停浇水,防治麦蚜和黄疸。

去杂去劣选良种,及时套种粮油棉。

干旱风害和雹灾,提早预防灾情减。

芝麻黍稷种尚可,春棉播种为时晚。

早春作物勤松土,行间株间都锄严。

稙棉擗杈狠治虫,酌情追肥和浇灌。

麦前抓紧把炕换,炕洞砸碎堆田边。

早修农具早打算,莫等麦熟打转转。

果树疏果治病虫,及时收理桑蚕茧。

畜禽管理加措施,怀孕母畜要细管。

鱼塘昼夜勤观察,做到防患于未然。

养鱼犹如种粮棉,管理得当夺高产。

在我们这里,庙会特别多,据说是庙张村的庙会,这里有一个庙宇叫做红姑寺,现在还保存着,一年四季经常又来赶会的初一十五,三月三轩辕生日,可多了。后来解放了,成立了祭城乡政府,不对,当时叫公社,为了破四旧,庙宇扒了,神胎推到了,庙会不见了。由于还要干农活,还有交易的的需求,又有了庙会。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每逢庙会还唱起了大戏。

就拿小满会说吧,我们读音重,念第四声,小满(màn)会。小满会,也叫买卖会,实际上午收农具和农忙生活的准备会。各种农具摆满街头巷尾,生活用品与布匹五花八门。铁木农具、金叉,扬叉、木叉、翁坝、还有卖牲口的,卖猪仔的,卖羊羔的,席宴筐篓、木梳篦子、鸡鸭鱼肉等摊贩一街两行,货物琳琅满目。赶集的男男女女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因此祭城也称为是祭城街,街市上,叫卖声、招呼声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声音不绝于耳。至晚,依然嗡嗡嚷嚷,波及五六华里。

今天的小满会,没有了农具的买卖,大家都不种地了可是庙会依然热闹,买卖一些超市的用品,大家还是很开心的,还有驻马店的豫剧团演出,老人们娱乐一把,亲家们串串亲戚,优哉游哉。

  

【教育随笔】

疫情之后(汝南县第九小学   郑心爱)

——如何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

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教学步伐,但却没有阻挡住我们开学的脚步。随着近期疫情形势的好转,我县一二三年级的学子们迎来了开学日,并在511日回到了久违的校园。

开学已有周余,我们的安全与防护在有序进行,我们的教与学也不盲目。如何让学生尽快平复心情来学习呢?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如何呢?下一步该如何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呢?上周五,我校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了如何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的研讨。

首先,上好生命教育第一课,平复学生跌宕之心。经历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相信每个重新走进课堂的学生,面对依旧美好的春光,心情却不轻松、难淡定。让学生尽快平复心情,是我们复课后的首要任务。

充分挖掘出这场疫情的课程资源,上好生命教育的第一课,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命教育不只是让学生看到一个人的生死,更多的是知道善待生命、维护健康的重要意义。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被病魔吞噬的生命,也看到了生命脆弱的一面,要学会呵护生命,尊重生命。

同时,我们更要引导学生看到生命顽强的一面。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由于隔离防护到位,所幸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受到伤害,还能够回到教室上课;也有许多与病毒携带者亲密接触后,由于自身健康免疫力强而也没有感染的人;还有许多感染者在医务人员的及时治疗后,康复出院。

有了科学的认知,才能平复心情,安下心来学习。引导学生升华一个认识: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取得的胜利,是国家重视全民发动,科学防控救治措施到位,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结果。让学生增强爱国情怀,增强对医务工作者的敬意。同时,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健康生活的习惯。

其次,重建班级团队文化,帮助学生革除陋习恢复学习状态 。 线上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值得老师进一步引导、发扬。由于线上教学的局限性,少了师生互动、学生交流的环节,学生在学习中表情显得木讷,反应迟钝;过度依赖荧屏,学习没了老师的激励与监管,又没了同学之间的比较与督促,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参与性;有的学生还趁机沉迷网络游戏,难以自拔。我们必须看到,学生长时间的居家线上学习,在学习方式、行为习惯上发生了一些改变。许多家长反映,孩子长时间呆在家里没出门,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有时望着窗外发呆,懒得说话。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成为开展线下教学的障碍。

重建班级文化、活跃班级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摆脱荧屏依赖,尽快恢复学习状态,建构日常学习行为规则,是开课初的当务之急。在班上,通过开展团队建设、个性展示、小组合作等互动性强的活动,激发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交流互动,让他们讲疫情故事,谈居家感受,展望今后学习生活打算……增强学习信心,重建学习规则。

所以,复课后老师切不可因学习周期短、学习任务重就急于新课教学,而疏于行为习惯的纠正,这样会导致事倍功半。我们要先让学生改变居家线上学习的一些陋习,重建班级团队文化,明确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一个最佳的状态,进入线下学习。

最后,花功夫,摸清底细找出问题,做好学科知识内容衔接是关键 。 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经过长时间的线上学习,本学期课程内容已经完成了相当一部分。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我们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摸清底细。首先,做好线上教学情况摸底。开学的第二天,我校就紧锣密鼓地举行了线上质量检测。

第二步:找出问题。通过线上质量检测,初步摸清了学生底细后,要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的失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步:查缺补漏。我们不主张复课后,老师对线上教学的内容从头重讲。一来本学期课时不允许,二来炒现饭式的重复,也没有必要,势必事倍功半。

安排查缺补漏有两个途径:

一是集中突破。对共性问题和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性化问题,专门备课,安排少量课时实行定点突破;对学生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回看线上教学视频,自主复习、反复练习、个别指导等办法进行逐步解决。

二是平时课前补充。对与前面内容连贯性强的新课内容,可在新课之前,课上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前后知识点复习梳理,让学生在知识学习链接上实行无缝对接。

总之,这场疫情灾难给了我们弥补生命教育一课的机会,线上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把握疫情后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把坏事变好事,疫情不但不延学,还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

2020.5.19

  

【原创小说】

纠结(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星光小学复学第一天,一些接送孩子的家长不放心,上课了,还隔着护栏望着孩子的教室。

(1)班第一节是语文,上课的是温丽雅老师。这时,李紫轩妈妈,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抓住护栏,把脸贴在护栏上,眼睛直勾勾地往里望着。突然,她看到了令人惊呆的一幕:李紫轩走出教室,背向南站在树下。紫轩妈妈脑子里嗡嗡响,自言自语道:“这孩子疫情期间,可听老师的话了,每次学习任务都认真完成,老师在学习群里还多次表扬呢。这一开学咋就被罚站了呢?再说,从来也没有过呀?”

站在紫轩妈妈身边的陈明阳奶奶安慰道:“不知道什么情况呢,温老师一向对孩子很好的,等放了学问问孩子不就知道了吗?”

一分钟后,李紫轩又走进了教室。紫轩妈妈松了一口气,沉默不语。

“看看,看看,陈明阳也出来站树下了吧。”明阳奶奶推一下紫轩妈妈的肩膀,说:“我就说这个龟孙,做个题马马虎虎的,写个字潦潦草草的,这下被老师逮住了不是?”

陈明阳也是背向南站在树下,一会儿两臂上举,像是伸了个懒腰,这又引得明阳奶奶指指点点数叼一番。

两分钟后,陈明阳走进了教室。明阳奶奶的数叼还在继续。

“这还得了,这还得了……”张龙飞的妈妈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一下扑到紫轩妈妈和明阳奶奶之间的护栏上,手伸进去指着,“恁可看清了,张龙飞不但被罚站,老师还把口罩给俺摘下了。这国家不是要求戴口罩上课吗?她敢不听国家的,这还得了……”

紫轩妈妈像是一肚子心思似的,一声不吭。明阳奶奶无奈地搭上话,“不定是小孩犯了啥错呢,老师气的轻一点,也不会让孩子站到外面的。”

“你这老婆子,你就不知道咋回事。年前,我让温老师给俺儿调调位,说几遍也没调,我就给她发微信刺挠她了,这不,就逮着俺儿报复了。”

三分钟后,张龙飞也走进了教室。龙飞妈妈仍愤愤不平,嘴里不停地添油加醋地说着温老师的种种不是。说到激动时,还表示要向上级部门举报温老师的严重错误行为。

许久一言不发的紫轩妈妈,这时像醒悟了似的,低声说:“温老师是个好老师,平时对孩子很负责,咱不能因为偶尔的一件小事,就坏了老师的名声。要不,咱给校长打个电话,让校长提醒她以后注意点就妥了。”

“别这样,别这样。”明阳奶奶抢过话头,说:“恁俩要是不等到放学问孩子,就给温老师发条微信问问吧。等下课后,老师看见了,一回信息不就明白了。”

于是,张龙飞妈妈给温丽雅老师发了一条语气颇重的微信。

下课五分钟后,龙飞妈妈收到温老师回的信息。

三人定睛看到:

“教室里有点热,有几个学生戴口罩背课文不太适应,脸红通通的,我让他们在树萌下透透气。没事的,放心吧!”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