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9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729(10篇)
发布时间:2019/11/4  阅读次数:490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72910篇)

  

【诗词歌赋】

涧中石(汝南县第四小学   董立伟)

   雾(汝南县第四小学   董立伟)

家祭(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七律】秋游脚子山(泌阳县基础教研室   王春发)

【时代散文】

叶子(汝南县第四小学   董立伟)

【故事回忆】

红薯甜   红薯酸(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教育随笔】

为梦想,我愿意(演讲稿)(汝南县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生活随笔】

情缘(汝南县第四小学   董立伟)

感悟《于丹〈庄子〉心得》(赤峰市第一高级中学   肖亦然)

【原创小说】

向阳花开(三)(河北省唐山市第三中学   南木森)

  

【诗词歌赋】

涧中石(汝南县第四小学   董立伟)

任烈日暴晒,

任湍流冲刷,

不躲也不怕,

从不问自己从哪里来?

也不想自己到哪里去!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时而淹没,

时而显露,

饮尽孤独。

只为,

最亮的自己!

  

   雾(汝南县第四小学   董立伟)

河,

厌倦永无停息岸的束缚,

翻滚,跳跃,升腾,

河成了雾,

雾的下面

依然有河。

  

雾,

厌倦了虚无漂泊日子,

浓缩,结晶,沉下,

雾变成了河,

河的上面,

笼罩着雾。

河还是河,

雾还是雾。

  

家祭(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农历十月首,归乡至村口。

驻车四处寻,人影甚少有。

偶见轮椅来,儿陪老父走。

病卧已数年,孝心贵长久。

旋趋田野间,墓前秋草抖。

屈膝伏身叩,敬献肉果酒。

纸钱天上飞,泪水沾满手。

感念父母恩,大爱永不朽。

家风代代传,美德心相守。

——2019.11.1

  

【七律】秋游脚子山(泌阳县基础教研室   王春发)

山上红枫一树忙,谷中彩石满河装。

天高气爽金风劲,日丽云轻月桂香。

行旅莫空秋景意,诗行不负自然光。

菊花野果田园趣,陶令文章伴酒芳。

  

【时代散文】

叶子(汝南县第四小学   董立伟)

秋深了,秋风吹绚叶的脸庞,吹出叶一生最美的舞姿,吹尽叶一生的旅程,吹得满地落红。

叶无声,在枝头绽放最美的色彩,在空中划出最美的弧,在地上寻得最舒适的归宿。

叶无怨,这世界,曾经来过。看日出日落,看如烟细雨,看莺歌燕舞,看大雨磅礴,看流云彩霞,看皓月闪星。

叶无悔,这世界,曾经真爱过。真爱的大树,真爱的鸟窝,真爱的树花。生命尽头,一片叶子和另一片叶子,在宽厚的大地上,在冬雪温暖的棉被里,相拥而眠,深情相吻。

叶子知足,叶子庆幸自己走过这个世界,享受了生命过程,享受了生命中的真爱。

冬来了, 叶子睡了,舒舒服服睡了,沉醉在爱的梦乡中!

  

【故事回忆】

红薯甜   红薯酸(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每年过了霜降节气,便是庄稼人刨红薯的时节。

在我小时候,农村有这样的俗语:“红薯干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走亲戚访朋友,吃的都是红薯肉” ……可见那个年代,红薯在农民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年四季的生产活动几乎都是在围绕着红薯展开的。

其实,红薯并不是原产我国。相传,明代万历年间,在吕宋(即今天的菲律宾)经商的福建人陈振龙,无意间发现当地的红薯味道甜美,耐活禁旱,产量较高,他就想带回家乡,来帮助忍饥挨饿的村民们。可当时吕宋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严禁红薯外传。他便绞尽脑汁想出办法,将红薯藤编入货船的缆绳里,带回来并栽植成功,为家乡人渡过粮食难关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红薯便在我国生根发芽,遍布大江南北,成为重要的粮食补充品。

红薯不仅生命顽强,耐旱,而且不嫌贫爱富,不管生长在多么贫脊的土地,不管多少天不下雨,只要浸一点点的水种下,总能给人带来收获,因此在那个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理所当然成了百姓填饱肚子,维持生计的重要农作物。

在我们豫南地区,红薯可以春天种,也可以夏天种。每年一开春,开始春耕大忙了,最先考虑的是孕育红薯秧苗儿。首先由生产队里选在河边儿向阳温暖的地方,挖一个斜着的向阳的深坑,作为育秧床,床底再挖两条火道,用来给火炕加温。

育秧床挖好以后,找些小瓦,一个个盖在火道上面,分工合作,一晌午功夫垒成两个四四方方七八十公分高的土池子。然后把晒干的牛粪马粪,刨起来砸碎,用筛子筛得碎碎的,运到池子里,铺得松软平坦,像个婴儿床。再从红薯窖里把特意留种的红薯拉上来,精心挑选优质品种,开始下红薯种。

红薯也有头有尾,连接着红薯秧根儿的是头,带个小尾巴的是尾,红薯放到了春天,头上都会鼓出来一个一个的小码芽儿,如果不仔细看,把红薯放颠倒了,红薯芽就会闷死。老年人们认真地把红薯头朝上尾朝下,密密麻麻的摆上一层,然后再用松散的牛马粪薄薄的盖上一层,浇上水,盖上几层草苫子。

红薯种埋上以后,指定有经验的人,专门负责看管,初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为了不让秧苗冻坏,每天晚上,在地洞里燃上一些麦秸,加上一堆草末子,用烟加温,经常适时浇水,那时候没有温度计,只能定时把手伸进去摸一摸,掌握温度和湿度。

在育种员精心培育下,红薯开始发芽,每次浇水的时候,把草苫子掀开,育秧池里冒着缕缕的水蒸汽,一股热腾腾的牛粪味儿,管理员用瓢小心翼翼的泼上水。待到红薯出来紫红色嫩嫩的小芽儿时,人们把草苫子掀开,轻轻地撒上一层碎麦秸,既保暖又不至于把秧苗压弯。

红薯芽儿炕里的红薯秧苗儿慢慢由紫红色变成浅绿色,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吸吮着甘甜的晨露,随风轻舞,给春天里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小秧苗儿们已经有了自身抵抗能力,开始快速生长。不久就可移栽下地了。

春红薯少,一来因为育种太费劲,二来大部分田地种小麦,所以大部分时候是夏天收了麦子后种,叫麦茬红薯。麦收后一直不下雨,时令不等人,便得挑水栽红薯。先从春红薯地里把长长的秧子剪下来,母亲坐在地头剪红薯秧子,因为天气干热,剪下的红薯节得赶快放在沾上水的塑料薄膜下面,要不一会儿就晒软了。同时,父亲赶牛犁垄,我姐姐在垄负责挖坑,把红薯秧赶快插下去。红薯垄犁好,把牛栓在地头路边树上。父亲忙着挑水,浇水。他把水一碗碗浇进坑里,我和姐用两只手从红薯埂子的两边往中间一挤,就把红薯秧子栽好了。有时候,还得用干的细土洒在根部,要不太阳一晒,浇过水的土就被晒裂了,不保墒。我最不喜欢这活儿,因为干一会儿,手指头就红红的,会磨出倒欠子,疼得要命。

有时候遇见天阴下雨,就冒雨插。身上披块塑料布,头上戴个破草帽,全村人趁墒紧张地干着。雨水顺着脖子流下来,脚底板沤得起痒疙瘩,也没一个人吭声。

红薯秧子还没爬满沟垄,小草趁机疯长,几天不注意,什么鸡冠花、狗尾草之类就呼啦啦起来了。母亲就让我一放学就去红薯地里拔草。那时候年纪小,每天白天上学困得要命,连走路都没睁开眼似的。来到红薯地里,拔一会儿草,抱着红薯埂子就睡着了。也不知道什么时间醒了,头皮晒得火辣辣的,看看四周,没有一个人,路上学生也不见一个,赶紧往学校跑,第一节课都快上完了。

红薯秧铺满地后,为了防止扎路根,分散营养,开始翻红薯秧。那不要多少技术,要力气,扛个竹竿棍,把长长的秧子顺着一个方向翻。这翻红薯秧的活儿看似容易,实则艰难:弯腰翻,一会儿就会腰疼;蹲着翻,腿弯流汗更让人难受。尤其烈日当空,被晒得头晕眼花的,真正让人品尝到了“汗滴禾下土”的滋味。红薯秧是紫红色的,有筷子那么粗,叶子是“心”形的,翻过的像绿色的静静的湖水。每隔半月二十天翻一次,夏天太阳光足,翻个三四次,就可以差不多了。

红薯还没长大,红薯叶可以吃,那时没有菜,母亲会掐点嫩叶,中午下面条锅里作为菜叶,喝起来光光的滑滑的。但是炒的少,因为农家油缺,撒点盐,用水煮煮,吃起来就很香。现在饭店炒红薯秧头,那是另一种口味了。

一立秋,粮食就紧张,这时可以刨红薯救救急。母亲先用镰刀割掉几棵红薯藤,我负责把红薯藤拉到地头上去。红薯藤好长呀,足有两米多呢!就像绿色的尾巴一样在我身后,沙沙地响着。母亲放下镰刀,拿起钉耙,开始刨红薯,她先用钉耙把外面的一层干土刨开,然后,露出了红薯光溜溜的脊背,接着又是轻轻的一刨,一个圆圆的大红薯“咕噜”一声滚了出来,粉嫩的身上沾着湿润的泥土,好诱人,真想趴上去咬一口尝尝鲜。

晚上,母亲熬了一锅红薯粥,全家人都吃得津津有味,我也觉得自己亲手刨出的红薯味道,真正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做一个不挑食,懂得节约的人。

大规模出红薯需要在下霜后,叶子让霜一打,迅速地由翠绿枯萎成黑色。这时,开始大规模出红薯。

父亲吆喝着牲口在前面犁,母亲带领我们一群孩子,在后面捡的捡,拧的拧,拧掉红薯外面的泥巴,掰掉把子。不大工夫,地头就平添了一堆一堆鲜红的红薯。几天之后,家家户户的红薯都堆得小山一样。

父亲说,刚出红薯不好吃,得放到窖里,让红薯出出汗后,再蒸、烤,特别甜。刨红薯要小心谨慎,不能任性。既要沿着红薯垄来刨,又要注意垄沟里,有的红薯很调皮,专门长在垄沟里去,等你一钉耙下去,红薯就被腰斩了,白浆立刻冒出来,黏黏的,粘在手上、衣服上就会变成黑色,怎么洗也洗不掉。

那时候,大部分红薯都晒成红薯片子,便于储存。出的红薯趁天晴,连夜用农民自制推刀,把红薯推成厚薄均匀的片子,晾晒在地里。月亮底下,白花花的一大片,两三天就半干了,翻过来,再晒三天,就晒成巴巴响的红薯干。如果红薯片刚几天自然风吹日晒,快要干透时,突然遇上降雨天,那就麻烦了。家家就要抢收红薯片,白天还好,就怕夜晚突然起雨,就要全家出动,打着油灯、手电,各家的大人孩子吆喝着,慌慌张张跑去田地,抢拾半干的红薯片,那可是全家半年的口粮啊。

如果刚晒就遇上连续几天大雨,那可要天天吃煮的蒸的红薯片了,因为不吃掉就会白白烂在地里的,那可是农民大半年的辛苦的收获,谁舍得?所以,很多老年人说,一提吃甜红薯胃里就想吐酸水。单一的食品,致使当时的老百姓:大人面色黑青,人体消瘦,小孩面色浅黄,不长个子。红薯含糖量高,过多食用,导致胃酸,所以大人小孩都啦啦啦流酸水,胃病患者居多。            

把一小部分藏进地窖,作为一冬天人和猪的主要口粮,但窖的红薯容易坏,一坏,连猪都不吃了。我最不愿做的事情,是大人们用绳子把我放进地窖里,让我一筐一筐地接他们续下来的红薯,但又每每逃脱不掉。那地窖在自家门前,四、五米深,用短把劂头一点儿一点儿挖成,上面的出口通常被一扇老磨盘,再在上面盖一个瓦盆或一个破锅,因此,里面总是潮湿且黑糊糊的,有时里面还会趴一只癞蛤蟆,两只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你,我每次下地窖总担心发现蛇或老鼠,那可是惊悚的事。有一次我突然看见里面有一个身上长满黑毛的东西,像一只成精的大老鼠。我的毛发呼地竖起来,出了一身冷汗,等我定下神仔细观察并小心翼翼地触摸,才发现那竟是一个不知什么时候坏掉的红薯。

如果再有富余,还会打成粉子,下成粉条。到了冬天,如果能吃上萝卜炒粉条,这家的日子就算过得很不错了!

做粉条不是那么简单,是需要高超技术才能做好的。把红薯洗干净后放进粉碎机里磨成泥,再用清水过滤到一个个大水缸内,等淀粉沉淀下来后挖出晒干以备用。

寒冷的冬天到了,天寒地冻的时候,找一个响晴的日子,村里的下粉把式们支起了一口大锅,下面烧火,等水开了,上面下粉条。大人们搭好了粉架,下好的粉条均匀挂在一根根粉杆儿上,到了夜里十一二点就用盆子往上面泼水,第二天早上一根根粉杆儿冻得像一挂挂结冰的灰色小瀑布,把粉杆儿取下放进一口烧好温水的大锅中粉条就很快解冻了,再拿到太阳底下暴晒。这粉条久熬不烂、混身透亮,吃一口唇齿留香,嚼一下绵软不散。

吃红薯的日子,虽苦犹甜,苦中有乐。那时的人们,精神是淳美的,内心是充盈的。穷苦的日子,造就了人们的吃苦耐劳,决定了人们没有多余的杂念。

“一季红薯半年粮。”我的童年几乎是在“红薯时代”度过的,红薯可是农家的宝贝,它耐贫瘠,产量高,在那个艰苦的日子里,填饱肚子,但种红薯收红薯吃红薯的辛苦,给我留下酸酸的印记。而今,物换星移,岁月的脚步匆匆,人们的生活好了,那甜甜的红薯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不再是主食了,它被做成了各种样式的粉条,融入到了人们火红的生活中了,但对于红薯的酸酸甜甜的记忆,经历岁月的洗涮却依然清晰,且常忆常新。

2019112

  

【教育随笔】

为梦想,我愿意(演讲稿)(汝南县板店乡中心小学   许志伟)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为梦想,我愿意》。听到这里,有人会问怎么弄的跟结婚似的!其实仔细想想,我们从小坚守自己的梦想,长大以后从事喜欢的工作,不正如一个人的婚姻大事吗?婚礼上的那一声“我愿意”,其实就是对自己爱人一生的承诺啊!我既然选择了当一名老师,其实也是为了实现当初的一个梦想。在这里,我要告诉所有人,“为梦想,我愿意!”

其实从小我就梦想着能当老师,经常憧憬自己长大以后的样子。所以当年高考报名时,我就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师范院校。我妈倒是不停地劝阻我,她一再地说:“你可要考虑清楚啊!教师工资可不高啊!”可我却像鬼迷心窍似的,什么话也听不进去。并且,读高中时的一位语文老师更让我坚定了这个信念,他的满腹经纶、博学多才,让人仰慕不已,更让我五体投地。那时候我就想啊,要是能跟他一样知识渊博、口若悬河,还能引领学生畅游书海,那该多好呀!为了当老师的这个梦想,所以我就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师范专业!毕业之后,如愿以偿,当了一名教师。

一、“为梦想,我愿意当老师”

刚开始呢,我任职于某个大城市的一所私立学校,后来才通过招教考试,进入了我现在的那所乡村小学工作。没考上正式教师的时候简直是梦寐以求,考上以后才发现了各个方面的悬殊:离家更远了,工资更低了,城乡差别更大了。并且,乡村小学的生活条件更为简陋,比起原来所在城市学校可谓是天壤之别!为了当初的那个梦想,我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异地工作。像一只失群的大雁,孤独地在天空中飞行。面对现实,我不由反思,这就是我当初所梦想的生活吗?这就是我以后几十年的工作吗?刚开始工作的那两年,我真想狠下心来,一走了之。但是儿时的梦想和长大的愿望,还有我所带班级的那几十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却又让我无法退却,难以割舍。“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甘于平淡、甘于清贫;既然选择了现在,就要坚守到将来。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为了梦想,我愿意用这一辈子来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二、“爱学习,陪孩子们品读好书”

正是因为远离家乡,远离亲友,所以我就有了更多自我提升的学习时间。几年来,我坚持每天早上五点之前起床,坚持学习国学经典和诸子散文,坚持每天至少三十分钟的学习时间。读书,就是在聆听长者的智慧,开阔眼界,增长见闻,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经常读书,气质和格局都会有很大的改变,做事做人,都会有质的飞跃。在几年的学习中我也学会了许多教育学习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之中。

曾国蕃这样说过,“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读书”。所以,我现在每天都要陪伴孩子,一起品读经典诗词,每次坚持至少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并且我现在也尝试着让我班的学生也能在父母的陪伴下,坚持每天读书半小时。但是由于家庭原因,农村孩子却不能做到,一些家长也不会积极配合,更没有这份耐心和毅力。于是,我就决定把这个“阅读工程”放在学校。大家知道,农村的学生家长,别的事情可能不积极,接送学生可是真的积极!每天老早就把孩子送到了学校,之后便是溜之大吉!我呢,正好利用他们早到校、早入班的时间来指导阅读教学工作。我会定期把《三字经》《千字文》等抄到后黑板,然后领着他们一起诵读。教育活动本来就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过程,老师只要求学生去做,而自己却做不到,那是万万不可的事情。孩子们跟着我读,也读的很起劲儿!除此之外,我还会把给我孩子买的绘画故事书拿到学校给孩子们讲,让孩子们看。

其实我觉得,农村的孩子,不缺吃,不缺穿,最缺少的就是读书。但是读书活动,好多家长都不重视,我也不能强加给他们呀。可能一两天、三五日,看不到明显效果,但是相信我只要坚持下去,长此以往,孩子们一定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慢慢就会喜欢诵读,喜欢语文,喜欢我们的传统经典文化。教育,不是几节课就能改变一个孩子,更不是几个月就能让孩子成才。教育,是一个漫长而优雅的过程,是一个由内而外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去参与、去坚持、去重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让孩子得到改变的。只有重复和坚持,才能让梦想开花,才能让奇迹诞生!

三、“打基础、从一年级植树造林”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与其在教育的下游抗洪救灾,不如到教育的上游植树造林”。我觉得这话说的真好。我今年就刚带了一班一年级,以为终于可以做那个植树造林的工作了,感觉非常神圣和激动。刚开始我还信心满满,心想着从基础抓起,我一定会把这帮孩子的基础夯实的。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发现“我太难了”!我岂止是在贫瘠的土地上植树,简直就是在干旱的沙漠中造林!这帮孩子,一个个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有个性,还有不同的习惯。在他们离开幼儿园后两个月的暑假里,早就把受到的养成教育全忘了!进入小学一年级以后,他们简直就没有一点儿纪律性,上课下位那简直是太随意了!一听到下课铃响,他也不管老师说不说“下课”,只管往外跑!光这个课堂纪律就维持、强调、要求了好长好长一段时间。拼音入门学习就更难了,教了一个多月,有些“笨”孩子,就连声母、韵母都没分清;写出来的汉字更像蚯蚓爬行,“惨不忍睹”,把我气的直掉眼泪!咋办呢,咋办呢?这帮娃儿,就像是自己的娃儿一样啊,你能放弃他吗?不能呀!慢慢来吧,“不抛弃,不放弃”,才是我们的做法。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我们要做的是用心、用爱去浇灌,才能看到它们开出美丽的花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最后,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坚守自己的梦想,把我们所选择的这份教师职业,当作自己的第二个爱人,为之要付出毕生的努力和心血,并且还要永远对她忠贞不渝,不可改变。在人生的漫长路上,倾听花开的声音,凝聚芬芳的足迹。纵然岁月消逝我们美好的青春芳华,我们也要无怨无悔。当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一生,我们的一切,都献给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们才是世界上最光荣的人!

老乐山人于2019111

  

【生活随笔】

情缘(汝南县第四小学   董立伟)

20191010日,我用两元钱买到了你——一盆线菊,买到了我们深深的情缘。

刚来到我身边,你含苞未放,两腮绯红,羞答欲滴,像童年的发小,天真,美丽。

你站在我的办公桌上,像高贵的公主,矜持地望着我。抬头,回你深情一瞥。

三天后,你舒展了,流酥般明亮,红里泛黄,黄里带绿。你像少女,青春靓丽。

我们凝眸注视,你深深牵着我的心。

天暖了,我轻轻把你抱出来晒太阳;天凉了,我小心翼翼放你回原处;下班时,我把窗户关严,把寒冷关外屋外,给你一屋温暖;渴了,我给你倒水;阳光太强了,我怕晒到你,把你放到阴凉地;外出学习,我把你托付给门卫老人照顾。

你绽放了,绽放成我心中最美的秋天,红中的金黄,流线中的丰满!你成为我的新娘。我累了,你用花香抚慰我疲惫的心;我作诗时,你用美丽激发我的灵感;我弹琴时,你是我知心知音的听众。

我的生活,因为有你,诗情画意,流光溢彩!

慢慢地,慢慢地,你的红褪了,你的黄褪了,你的头不在高昂,你苍白无力,你仍含情脉脉陪着我,给我温柔,给我力量。

今天,你头也不回地枯萎,留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留下,留下一冬的寂寞和无奈。

我深深怀念你,陪我走过的这个秋天。

不能忘记,不能释怀,我们的情缘。

  

感悟《于丹〈庄子〉心得》(赤峰市第一高级中学   肖亦然)

看于丹老师讲的《庄子》心得,深受启发。

人的境界有大小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用和无用。庄子却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才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庄子用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感悟和超越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可见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去的追求。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薄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认识你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是有效率的,只有真正清醒地认知了自己,才能获得成功的人生。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庄子〉里有好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自知之明呢?那就是要好好的认识你自己。

  

【原创小说】

向阳花开(三)(河北省唐山市第三中学   南木森)

进城

有些事情,总是突然出现在我们平静的人生中,打乱我们的节奏,就像平静的水面投进了一个石子,立即水波荡漾,泛起涟漪。

城里招考老师的消息一下子在望贤初中炸开了锅。

办公室里都在议论进城考试的事情。刘静这节正好没有课,她一边忙碌地判着作业,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话。

“要我说,还是城里好。你看这购物啊、就医啊、吃饭呢,什么都方便。最主要的,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也得进城。要是让我进城当老师,那就没有再好的事情了。”林老师说。

“好是好,可你想过没有,到城里是哪哪都方便,可是物价也是哪哪都贵啊,什么都得买,就咱们那点工资?你掂量掂量,再买个楼,我的天,扒了我的皮吧!”年长的康老师摇着头,“我啊,还是住我的大平房踏实。”

林老师笑了,“老康啊,你这就不知道了吧?城里的老师可是能挣大钱的。哪像咱们,周六日都无私奉献了,人家补课可是收费的。我一个同学,在城里向阳初中教课,三年,楼都买上了。你那点工资,就是个零头。”

“是不是那个名校,向阳初中?哎,还是城里的家长有钱啊。在咱们这,都是土里刨食的家长,谁肯给你钱补课啊。”张大哥回来了,进门就说。

“那要照你这么说,还是进城好?”康老师看着林老师。

“那当然了。多少人削尖了脑袋往城里钻啊!”

“老师都进城了,那咱乡下的孩子谁教?城里的孩子是孩子,那咱望贤乡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张大哥收拾着办公桌,气愤地说。

林老师看着他,“不是我抬杠啊,这就是现实。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仅老师往城里走,你看咱们这些年转到城里的学生,哪一个不是学习好的?”说完了,她看了一眼刘静。

刘静什么也没说。其他的她倒没在意,但是她想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啊,自己的小逸轩该上学了啊。

静静的夜,皎洁的月光洒满庭院,照着院中的瓜架、菜畦,风中飘着瓜的清香和远远的蛙鸣。醉人、安详、静谧,一切都安然入睡了。园子里的几棵向阳花耷拉着头,也沉醉在这绝美的月光里。

儿子真漂亮。长长的睫毛,白嫩的脸,微翘的嘴角,睡梦中不时地蠕动几下,那么可爱。她忍不住微笑地用手轻轻地摸着。

“我要进城!”突然她向旁边正在研究双色球的张汉说。

张汉没理她。他的头深深地扎在电脑里,大眼镜紧挨着显示器。

“你听见了吗?我要进城!”

“哦,进城。什么?进城?你没事吧?好端端的进什么城?”张汉转脸看着她。

“孩子要上学了,我不能让他在这里上学!我不能委屈了他。”

“你没事吧?不好弄啊!”

“我不管,我不能委屈了儿子,我要参加进城考试!我说你别玩了!”刘静急了,走下床用力拉了张汉一把。

“好好好,你愿意考就考,我不反对!”

“你呢?你不考?”刘静问他。

“今年我评职称,不考了。再说,我听说进了城,工资还要降级,职称也不好评,算了,还是评完职称再说吧。”

结婚好几年了,刘静发现张汉越来越懒了,当初的那股子豪情,居然就着米饭炒菜都咽下去了。她不喜欢他的这种状态,尤其是买彩票的这种行为。她始终觉得,不是自己汗水挣来的钱,花着都让人心里发慌。更别说,买彩票,他根本就没有挣着钱。可是,他们也确实需要钱,在刘静有了孩子之后,这种感受尤其热烈。

进城考试是在县城的向阳初中举行的,刘静很认真地完成了试卷,走出了考场。外面,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让刘静有了一点眩晕的感觉。

考完了,只能等。等吧,也许只有时间能解决一切。就像我们小时候,总盼望着长大,认为长大了我们就可以做很多很多想做的事情。可是,有一天,当我们真正长大了,才明白:很多事情,不是长大就能解决的。着急,显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第二天中午,刘静正在做饭,张汉兴冲冲地撞到了她近前。

“中了!中了!”那双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大眼镜仿佛也在高兴地颤抖着。

“中什么?”刘静问。

“彩票啊!我中了!”张汉一脸的得意。

“是吗?”刘静也笑了,期待地问,“ 中了多少?”

200块!”张汉扬了扬手中的钱。

“有点出息好不好?你买彩票都该花上千了!”

“我中了五个数,五个啊,哎呀!”张汉嬉笑着拍着大腿,“我要是再中一个红的,一个蓝的,你知道吗?五百万啊!”他的眼睛闪着光。

刘静没心情听他说,她更关心进城考试的结果。

刘静整晚都没睡。

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光,她心乱如麻。

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饭都来不及吃,就急匆匆地奔向了教育局。

已经有很多人围在了榜前,成绩已经公示了。她的心狂跳不止,急促地呼吸着。她不敢看,却又太想看。“有什么啊?这点出息!”她狠掐了一下不听话的大腿,挤进了人群。

“刘静,92分,第一名”。

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怕是一晚上没睡着,眼睛花了,没看清。她又用力地揉了又揉,这才仔细地看起来。

确定!就是我!“刘静,92分,第一名!”一刹那,一股暖流贯透全身,眼泪夺眶而出,蜿蜒而下,钻入脖颈,凉飕飕的。

幸福?满足?心酸?还是压力释放后的虚脱?说不清,只知道回家的路上,她哭一阵,笑一会儿,不知道自己怎么回去的。

长久的压力,终于释放了……  

刘静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不仅进了城,还进了全县最好的学校——向阳县初中。

暑假里,她可是做足了功课,找人四处打听了这所学校的情况:全县第一所省级重点初中、省级名校、年年的中考冠军、家长打破头都要把孩子送进去的好学校。凡是教育上的荣誉,没有向阳中学不拿的!到这样的单位上班,她觉得自己都光荣!她浑身充满了劲儿,没想到幸福生活,竟来得这么快!

向阳中学,我来了!我的新生活,我来了!

想到这,她总能在睡梦中笑醒。她又梦到了当初在县礼堂,十佳教师的颁奖仪式上,她拿着县长颁给她的荣誉证书,台下几千人给她鼓掌,她笑着,笑得那么甜,那么幸福。

说什么也要再拼一把,我要捋起袖子,大干一场,我要实现她的教育梦!她时时地在心里给自己鼓劲儿,想到这里,步子就更加急促而坚定。

为了迎接新的生活,刘静决定奢侈一把,带着张汉,去了向阳县最好的商场,她要给自己买件像样的衣服。

陆鑫百货是县城最大的商场,只要有钱,什么都能买到。

张汉和刘静在商场里逛了一圈,眼睛都看花了。真好!各种名牌服饰、鞋帽、食品、电器……应有尽有。虽然上班也好几年了,可是两个人平时很少逛商场,一则是没时间,最主要的还是没钱。

刘静看上了一件上衣,服务员很热情的为她换上了。张汉笑眯眯的看着眼前的妻子:乌黑的长发,柔顺的披在肩膀,温柔、美丽;白皙的脸庞,清澈的眼睛,显出温柔、宁静;微翘的嘴巴,透着一份可爱。再配上这件衣服,他觉得好多年没这么仔细的端详她了,今天,她格外美丽!

“真好看!”张汉和服务员异口同声的说。

“好看吗?”刘静微笑着看着张汉。

张汉又点了点头。

“多少钱?”刘静问。

“不贵,1680!”服务员微笑着。

1680?刘静心里咯噔一下,这么贵!”她赶紧脱了衣服。

“张汉咱们再看看吧!”刘静挽着张汉的胳膊。

“小姐,这件衣服你穿着真的好看!1680也不贵!要不给你打个折?八折!这个牌子可是一线的!”

“要不,就买了吧!”张汉摸了摸口袋。

“不要了!咱们再看看,走吧!”

刘静最后还是买了一件衣服,和那件差不多——山寨版的,218元。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