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9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643(陆虎专辑)
发布时间:2019/4/15  阅读次数:1078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643(陆虎专辑)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陆虎 专辑 2篇)

  

【故事回忆】

三国中的女人们

陆小曼与四个男人的故事

  

三国中的女人们

(本文为我在东莞广播电视台曼平有约之“古往今来”栏目的讲稿,收录于此,恳请广大网友、听友、博友批评指正!)

放眼历史的长河,我们发现女人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成为一种被利用的工具,不管是出于本意还是被迫,总逃不出这个循环。为什么女人会成为了被普遍使用的工具了呢?因为当势者大都皆为男性,能打动人的无非权利,金钱,色(女色)。权利金钱已有,只有女色没有了,成为了他们最大弱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女人又是一种高端的武器,一个女人的能量可不比一颗原子弹的威力小多少。一个女人的手段能毁掉一个国家,像褒姒、妲己等都是这样具有超大威力的女人,而一颗原子弹的威力显然做不到。

有人说,《水浒》是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红楼梦》是一个男人和一群女人的故事,《三国》则是一群男人之间的故事,似乎女性在三国的政治斗争与历史漩涡里没有起到作用,抑或是没有留下什么影子,其实不然,《三国》里处处都是女子的身影,甚至可以说,这些女人改变这段历史的进程与走势。在《三国演义》中,女人不但常常是战争的起因,也常常是战争的目的,女人常常不但决定战争,甚至也常常决定和平。

一、最富挑逗性的女人——二乔。

赤壁大战也许是《三国演义》中最为惊心动魄的战争。这个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原来是为了两个女人:大乔和小乔。当然,曹操兴兵,开头并没有说是为了两个女人。曹操80万大军南下,表面的理由是统一全国,征讨叛逆。但是,酒这玩艺儿能够乱人心志,曹操大军南下的秘密,在曹操一次酒醉之后,被自己把关不严的大嘴给泄露了。话说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风静浪。曹操令置酒设乐于大船之上,会饮诸将。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操坐大船之上,曹操见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欢喜,命左右行酒。饮至半夜,曹操顾谓诸将抒情说:“吾今年五十四岁矣,如得江南,窃有所喜。昔日乔公与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国色。后不料为孙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构铜雀台于漳水之上,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言罢大笑。看来,曹操最大的志愿,就在于得二乔置于铜雀台上,娱乐暮年。

在曹操借酒言志说出曹操南下的意图之前好几个月,诸葛亮就猜出了曹操南下的目的。诸葛亮和刘备已然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独立对抗曹操是没有任何希望了。于是他们要与孙权建立统一战线。诸葛亮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东吴,舌战群儒,不过逞口舌之辩,没有什么大智慧。但是,诸葛亮有一绝活,就是阴谋家挑拨离间,无是生非的本事。他深知东吴的和战主要取决于周瑜。于是他对周瑜说:“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问:“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孔明曰:“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操尝命作一赋,名曰《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并故意利用《铜雀台赋》中桥与乔同音、念出来无法区分的语言空子,背诵到:“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周瑜盛怒之下丧失了这份情报真实性的判断力,立即上当,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于是决定选择战争而不是和平。

真是一段精彩的故事。曹操为二乔而南下,孔明乘机而离间,周瑜为保卫娇妻而选择了战争而不是和平。三国英雄逐鹿大事,其实是围绕两个女人的裙子展开的角逐而已。女人在赤壁大战中的地位,可不重要乎?只可惜啊,引起如此重大历史变故的主角大小二乔,在历史上与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只是留下了杜牧的那句千古绝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最具有奥斯卡金像奖潜质的女人——貂蝉。

说起中国古代的女子,其中魁首莫过于四大美女:沉鱼(西施)、落雁(昭君)、闭月(貂禅)、羞花(杨贵妃)。难道这些形容只是对她们相貌的称赞吗?非也,单单成为一个美丽的花瓶是不能列入美女的行列的,还要有深度有内涵。上面的四位美女相信哪位拿出来在才学方面都不会比当时的才子们差到哪去,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舞蹈声乐可谓是样样精通。被培养成为了大众偶像,相比现今之超女可谓是天壤之别,那就让我们开看看最经典的工具女人吧,貂禅。

《三国》里最漂亮的女子当属位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了。王允面对凶残的董卓,英勇的吕布,无计可施,成了缩头乌龟。一日晚上独自伤心,忽然看到府中歌伎貂蝉,便恍然醒悟,想起了女人的威力。他无耻地对弱女子貂蝉说:“谁想汉天下却在汝手中耶”,于是连夜认貂蝉为义女,设计出了恶毒的连环计。然后一面把貂蝉许配给无畏但好色的吕布,一面又偷偷地把貂蝉送给同样好色却无耻的董卓,让貂蝉就中取事,挑拨这对豺狼一样性欲亢奋的父子。貂蝉果然不负使命,使出女人的看家手段,把天下第一英雄吕布撩拨得意乱心迷,终于拿起屠刀,杀向那个他的主子和义父。在貂蝉成功破坏了当时的最强联合,瓦解了他们的关系的斗争中,貂禅的演技不可不说,处处表演的细微入情,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同时让这两个男人为她着迷,早就把国家、兵权抛到了九宵云外。要是有个什么戏剧奖、奥斯卡金像奖之类的,当年早就颁发给貂禅了,相信也不会有人提出异议。

我们都知道《三国》里,有那个纯爷们“关公”,但是我们也记住了《三国》里这些“公关”的女人们。关公夺城掠地,还需要拼斗厮杀。而公关,则只需要一张巧嘴,则可无往而不利也。

貂蝉的故事,实在让人唏嘘不已。《三国演义》的作者,对于这样一个奇女子,大概不知该如何评价。因为这是一个舍身取义的不凡女子。她牺牲了她自己,为刘氏江山除奸,当然,也为苍生除害。可是,按照那个社会给女人安排的行为规范,这个女人无疑是一个不守妇道的坏女人,狐狸精。在《三国演义》中,这个貂蝉后来还是成为吕布的妾。曹操俘获吕布后,貂蝉的下落如何,小说没有交代。原因很清楚:在作者看来,这个女人虽然为大汉社稷是出了力流了汗,但这个人是个不祥的之物。一旦她作为政治斗争的道具的功能已经完成,则无需再去关怀她的命运。至于民间,关于貂蝉的说法却是多到无可胜数。有人说,曹操俘获貂蝉后,把她赏赐给关羽。因为在民间看来,英雄配美人,在三国时代,让关羽这个仅比吕布稍稍逊色一点的三国英雄汉,一直光棍的关羽,得到貂蝉这样一个有“闭月”美貌,可能比江东大小二乔更为美丽的女子作老婆,也算般配。

三、最“纯爷们儿”的女人——孙尚香。

在《三国演义》中作为政治斗争道具的女人,还有孙尚香。刘备赖荆州不还,气晕了周瑜孙权,于是想出一个主意,把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借此杀掉刘备。但是因为东吴头发长见识短、长年守寡的吴国太对刘备一见满意,硬是不但保住了刘备的性命而且真把正当妙龄的孙尚香嫁给了年过半百的老汉刘备。没有想到,这位孙尚香嫁给刘备就死心塌地地爱上了刘备,后来居然为刘备蹈海而死。这个孙尚香,按照当时的道德观念,大概也是一个难于评价的尴尬角色。因为她在忠于她的君主与忠于她的丈夫之间,出现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如果忠于君主,那么,她的屁股无疑应该坐在江东;如果忠于丈夫,她的屁股当然应该坐在刘备的大腿上。如果刘备与东吴没有什么交恶之举,本来这两忠于是不存在矛盾的,但是为难的是刘备是东吴彻头彻尾的敌人。孙尚香选择了忠于丈夫,但是这显然是在背叛他的君主和国家。《三国演义》对于孙尚香的态度是热情褒奖的。这只能是以刘氏政权为正统的观念的体现而已。

三国女性里命运最不济的其实是孙尚香,她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圈套,是孙权和周瑜用来与刘备讨价还价的一个骗局。偏偏这个孙尚香就对她哥哥为她安排的这次婚姻期待度满点,兴奋不已,看来当时的刘备虽然落魄,但在世人眼里,却还是一个乱世英雄,将来必成大业的一支绩优股,于是孙小姐全力投入,英姿飒爽地完成了她的婚嫁过程,其间还不忘记展示一下自己“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独特品味。

其实在我们今天来看,刘备是一个非常虚伪、虚假的人,正如周星驰的那句经典台词“其实我是一个演员”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的一生都在表演,三顾茅庐,长坂坡摔孩子,煮酒论英雄,也包括这次甘露寺迎娶孙大小姐,若不是有个好参谋诸葛亮筹划得当,刘皇叔哪有这等艳福可享,早被虎视眈眈的孙权周瑜杀掉喂狗了,但结果却是,成亲了,欢渡蜜月了,不想回荆州了——若干年后,他儿子阿斗“乐不思蜀”看来纯属遗传——搞的周瑜闹心的要命,还给大家带来了那句精彩的俗语:赔了夫人又折兵,其实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同义词,在这里面,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男人们斗智斗勇也斗狠,最惨的就是孙尚香,她不过是一粒棋子,进退都不由自己决定,婚姻上虽然有着不错的开始,却只能在乱世中黯然离场,成为一个地道的政治牺牲品,辛弃疾后来的经典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里,提到的三个男人,就有两个与她有关,只是与这些乱世英雄拉上了关联,实在不是一件好事,想来,郁郁残生的孙尚香,内心里一定渴望做一个民间的普通妇人,与自己心爱的男人相守终生,而不是在锦衣玉食中消耗着自己年轻而充满忧伤的生命。

四、最伟大的女人——糜夫人。

我一直很同情这个女人,和甘夫人一样被刘备无数次的抛弃,颠沛流离,最起码甘夫人最后过了几天安静日子,但是糜夫人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堆枯骨埋在了长坂坡不知名的古井。说其死无葬身之地实在是不过分,虽然很残忍。

不知道糜夫人嫁给刘备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但是的确是改变了刘备困顿的境地。当时正值吕布趁刘备外出与袁术作战,袭取大本营,掳掠了他的老婆,也就是正室,甘夫人。这个时候糜竺,为了资助没有地盘差点潦倒而死的刘备,而且照顾他没有了女人的痛苦,还把自己的妹妹,就是糜夫人连着几千奴客,无数的金银货币一起送给过去。这才使得刘备有了周转的余地。

但是这样一来就决定了糜夫人的尴尬境地:如果甘夫人死了的话,那么凭借糜竺的贡献,糜夫人是可以扶正的。但是如果甘夫人不死,那么她就是一个小妾,是侧室。——但是如果不嫁给刘备呢?也许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个人悲剧了——同时也是改变蜀汉命运的事件:长坂坡事件。

刘备最大的本事之一是逃跑,每次都会摆脱魔掌。但是旁边的老婆孩子就倒霉了,我一直奇怪他不在乎女人是有可能的,但是怎么连刚出世不久的儿子阿斗怎么也可以说抛弃就抛弃呢?可以说刘备有不绝后的命,更可以说阿斗有当皇帝的命。而这一切都是拜赵云所赐。

但是不要忘记糜夫人的伟大贡献。一个孩子如果被抱错抱丢的话,赵云再是神勇也是无能为力了。糜夫人知道这一点,所以一直呆在阿斗的身边——注意,阿斗不是糜夫人生的,是甘夫人生的。但是甘夫人这位正室却把看护自己孩子的重任放在糜夫人的身上。自己轻装上阵,赵云再发现时候,两个本应该同病相怜的女人并不在一起。

也许甘夫人像刘备一样什么都放的下。也许这就是小妾的家庭地位所决定的,就是一个高级保姆。不管怎么样,刘备和阿斗应该感谢这个女人。甘夫人也应该感谢,否则就是刘备的罪人。糜夫人死了,果断的自杀了却赵云杀出重围的后顾之忧,当时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糜夫人改变了蜀汉政权的命运。当时间定格在半个世纪以后,当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如果城楼之上,殿堂之内坐的不是阿斗,蜀汉政权将会作出怎么样的抉择。也许阿斗死于半个世纪之前的话,这时候的君主:刘永或者刘理不会轻率的断送刘备的江山,事实上,不一定要歼灭邓艾军团,这是一支孤军深入的疲惫之师,一旦坚壁清野坚持下来的,而姜维没有回师援救也是考虑到这一点,再坚持一下,邓艾会被消灭,阻拦在剑阁之下的钟会军团也不会有所斩获。虽然蜀汉灭亡以成定局,但是至少这次危机可以化解。但是上天注定要成就邓艾的威名,注定没有匡复汉室能力的蜀汉政权早一些退出历史舞台。襁褓之时的阿斗经历了残酷的考验,但是这种考验没有存储进他的DNA,我甚至怀疑刘备的基因他又继承了多少,温室长大的阿斗完全缴械,虽然对不起刘备,但是也算是避免了一场无意义的厮杀。但是该来就一定会来,阿斗的投降没有软化姜维的斗志。其计策的失败引发了大规模的蜀中浩劫。一场比坚决抵抗还要大的浩劫。50年前糜夫人拼死保护的只是一个懦弱之主,使得刘备苦心经营的政权宿命般的退出历史舞台:刘备兵临城下,刘璋不忍再战,不听群臣劝阻,主动投降;邓艾兵临城下,刘禅不忍再战,不听群臣劝阻,主动投降。这就是历史,我们每个人都会声称历史的唯物主义,但是它却和我们开着一个个宿命般的玩笑。让我们哭笑不得。糜夫人的纵身一跃时,阿斗还在酣睡,历史已然定格。

五、最无奈的女人——甄氏。

在《三国》里做女人,妩媚是福也是祸。女人一旦被卷入玩局之中当作牌洗,这妩媚的命运便握在玩牌人手中。如果貂婵留下的是“以衽席为战场,脂粉为甲胃”的刀光剑影下的心灵恐惧,那么甄后是以泪涕凝成的冷酷和惨烈的人生。

甄氏出身名门,姿貌绝伦,却嫁给了毫无出息的袁绍之子。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进邺城,很想把袁门这一位天下第一美人弄到手,他毫不留情地杀了袁绍诸子,妻妾为奴,唯独留甄后,俗占为妾,看来是早闻甄氏之美。只可异老头子手脚不太利索,未等邺城风展红旗,曹操急冲冲地找到甄后,想痛痛快快地品尝一下这顿人肉大餐的美味时,想不到独生子曹丕捷足先登,老头子气闷之极。曹操是“只为此女打此仗”,如此感慨不知是为讨个儿媳还是为纳一宠妾而发起一场争战。一场血腥的官渡这战刹那间变得如古希腊海伦之战一样的浪漫,厮杀肉搏,利镞穿骨的背后,暗渡成一段艳情。

甄氏被甩出袁府又陷曹窝,沦为奴妾,终日垂涕,满心恐怖。曹丕开始因其美貌日夜狂欢,曹丕这本性,只知狂泄,不会怜香惜玉,视女子为玩物,曹丕只是玩弄而已。况且他得甄氏又全不费功夫,顺手拣来的东西,又何必珍惜。加上曹丕继承了父亲狠毒、刻毒、阴毒的遗传因子,甄氏的结局被早早摆在面前。

况且甄氏是一个林黛玉似的女子,整天装忧郁扮酷,说甄氏小时,有一次有人在街上表演马术,表演的场地正好在甄氏家的窗下。众姐妹都挤到窗前瞧热闹,唯独这位甄姑娘,表情冷漠,一脸不屑。“你快来看呀,真好玩。”众姐妹说。“这种东西是女孩子家看的吗?”甄氏回答。

曹丕讨来这个老婆,想必无趣得紧。在他成为魏文帝之后,为了效法黄帝“子孙蕃育”,便也“广求淑媛”起来。甄氏虽没有林黛玉葬花的雅兴,也不敢公然顶撞自己已是皇帝的丈夫,但一张冷脸在曹丕面前端进端出,想来总是难免。结果怎么样呢?还能怎样,曹丕纵然极富文士风华,这时还是露出一副狞恶的暴君嘴脸。

当山阳公进献给曹丕二女后,曹丕开始厌其美貌,横竖看不顺眼,隐约中又感觉到父亲和弟弟曹植都一直垂涎于甄氏。于是来个杰作,“遣使甄后赐死”。《汉晋春秋》这样描述:“及殡,以发覆面,以糠塞口”。寥寥数语,刻划了甄氏的惨状,甄氏是被窒息而死的,一尊美的雕像有了遗憾的瑕疵。曹丕到底还是念以旧情,还是照顾她的,不忍心赐毒,不让她七窍流血,毁了美名。甄氏一生中没有被一个男人真正爱过,而自己心底埋藏到底是哪一个名字,是前夫袁熙,还是曹丕、曹植,抑或曹操,那忧悒的面容在史书里一闪而逝,她的情愿不断被移交至一个又一个男人手上,胸臆辗转的是怎样的情肠呢。历史由此运作出了《洛神赋》这个壮美的篇章。

三国是一本男人的书,女人只是其中的陪衬,在众多故事中,不是成为计谋中的武器,就是点缀演义的花边韵事,男人金戈铁马逐天下,女人红颜多薄命,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也流去了这些红颜女子的几行清泪。“三国演义”几乎是一个单性的世界,女人就像男人腰带上的饰缀一样,偶被提起(所以女孩子们大抵是不会喜欢读三国的)。但就是这少有的几个女人,也成了三国中的亮点。毕竟,没有女人,男人怎么活啊。天地万物一阴一阳,红尘人寰一男一女。男人与女人是永远的话题,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纠葛是最精彩的故事。男人与女人的竞争似乎从未停止过,从最初的母系社会,知其母不知其父,随着女子在社会生活中的贡献渐渐低于男子,逐渐过渡到男主女从的父系社会,女子的社会地位就成了附属角色,经过封建社会孔子老先生的教化,女子者,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礼者也。女子的从属地位就由被迫抗争变成了自觉接受,继而把这种三从四德的理论深入到每个女人的意识中,并成为一种恪守的规范。《三国》出于罗贯中这样的一位大男子主义者的手笔,其故事的发展也合情合理,但我想,如果有哪一位导演或者编剧从女性的角度来拍摄一部《三国》,表现那些女人的命运,表现她们对爱情、对命运的抗争,那必将是另外一番意境了。

陆小曼与四个男人的故事

(本文为我在东莞广播电视台曼平有约之“古往今来”栏目的讲稿,收录于此,恳请广大网友、听友、博友批评指正!)

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还寂寞三分;她不是玫瑰,却比玫瑰还美艳动人;她是上个世纪流动的诗篇,她是历经劫难后不衰的红颜!翻开尘封的日子,我们触摸中国20世纪20年代那份疏远了的情感,忽然发现,有一个女人还是那样的光彩照人,仪态万方,无与伦比,甚至是褒贬不一,颇有争议。她就是和徐志摩共同演绎上世纪最浪漫动人爱情故事的陆小曼!

一、陆小曼其人:

单从一些发黄的旧照片上,我们还无法领略陆小曼之漂亮、陆小曼之迷人、陆小曼之魅力,我们还是从一些那个时代的名人对她的评价中,方可领略其魅力之万一。

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郁达夫说:陆小曼是一位曾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刘海粟说:陆小曼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王映霞说:她确实是一代佳人,可以用“娇小玲珑”来概括。

徐志摩说: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荡起,心泉的秘密。

陆小曼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裕有背景的家庭,父亲是民国时期政府的高官,母亲也是精通琴棋书画的才人,小曼从小耳濡目染,家庭的良好教育在她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6岁时迁往北京接受教育,小曼十六七岁时已经精通英法两国语言,还能弹钢琴,长于绘油画,学生时代的陆小曼,不仅才能出众,魅力也含苞欲放,初露魅力。她已经不属于“校花”那个级别了,属于校园皇后。

机缘巧合,北洋政府外交部需要一名精通英法两国语言的年轻貌美的姑娘担任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陆小曼成为当然之选。她能诗能画,能唱能演,热情大方,明朗的笑靥,轻盈的体态,柔和的声音,曼妙的舞姿,到哪里都成为哪里的焦点。有资料如是记载:“假如这天舞池中没有她(陆小曼)的倩影,几乎阖座为之不快,中外男宾固然为之倾倒,就是中外女宾,好像看到也目眩神迷,欲与一言为快。”

二、陆小曼与王庚的婚姻:

陆小曼19岁了,面目长得清秀可人,身材也越显得婀娜娉婷,出落得更加漂亮了。也就在这一年,陆小曼离开了学校,遵从父母之命,嫁给了高级军官、陆军中将王庚。

王庚何许人也?梁启超的学生,先后入读过清华大学、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西点军校等世界知名学府,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盟军统帅、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是同班同学,这一些辉煌的履历都证明着王庚同志是一个多么显赫的成功人士。但遗憾的是,王庚出生于那个未能“识英雄、重英雄”的年代,要不是他与陆小曼的一段糊涂婚姻,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个人物,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时代的悲哀。

王庚作为一个非常有实力的“海归派”,可谓前途无量,再者能被梁启超收为弟子,这本身也说明了王庚的才华与品德,甚至在西点军校学生的档案中,对王庚的评价也是(EXCELLENT STUDENT AND EXTREMELY POPULAR)一个“完美的学生与极亲和的人”,(He was a credit to West Point。)“西点以他为荣”。可以想象,王庚这样的男子,应该是多少家庭的理想女婿,多少女子的梦中情人。

当陆小曼的父母认识了王庚后,认定了王庚就是一只“潜力股”,虽然这只潜力股已经显现出了自己的市场价值。所以,由父母做主,明媒正娶,不到一个月时间,陆小曼和王庚“闪婚”了。

在旁人看来,这一对新人真的是“郎才女貌”啊,准确的说是男的有才也有貌,女的有貌也有才,王庚帅得是乱七八糟,陆小曼靓得是一塌糊涂啊,是很多人羡慕的那种神仙眷侣。可问题就出在这里,夫妻双方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且都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他们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在这种封建包办的婚姻下,他们快乐吗?自由吗?

王庚是西点军校毕业的高才生,在美国生活多年,一切都按西式的工作方式行事。什么时间工作,什么时间娱乐,泾渭分明,对自己要求极严,是一个尽心尽职的军官,所有人对他的印象都十分的好。应该是一个事业心、上进心很强的男人,女人应该为这样的男人骄傲和自豪。但陆小曼偏偏不是这样传统、刻板的女人,她希望丈夫多关心、体贴自己,多分一点时间陪伴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机器,而自己也不仅仅是一个花瓶和摆设。总之,她渴望爱情,渴望被男人呵护的感觉,渴望陶醉。但王庚太忙了,把这样一个如花似玉,喜欢热闹、被人捧追的女人扔在家中。小曼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女性,她已经看透了她母亲辈生活的无聊和无奈,她不想成为这一类的女人,她毕竟比上一代的女性接受了更多的现代教育,不再认同过去女人的生活。

婚后,当蜜月的激动渐趋平静,陆小曼发现自己并不快乐!而王庚与她性格上的差异、生活上的不同,都让这段婚姻风雨飘渺起来,彼此之间开始争吵,甚至开始分居!——都是“闪婚”惹的祸啊!

这个时候,近代史上著名的诗人徐志摩“轻轻地来了。”徐志摩大家都是再熟悉不过了,他和王庚是同窗好友,同为梁启超的学生。陆小曼和徐志摩怎么相识的,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一个是窈窕淑女,情意绵绵;一个是江南才子,风度翩翩;一个是朵含露的玫瑰,一个是首抒情的新诗……总之,徐志摩成为了王庚家的常客。

由于王庚专注于工作和前途,小曼想出去玩的时候呢,他就说:“我今天没空啊,叫志摩陪你去玩吧。”当徐志摩来邀请他们夫妇出去踏青的时候呢,王庚就说:“我很忙啊,叫小曼陪你去吧!”网络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叫做“为了兄弟,我愿意两肋插刀。为了女人,我愿意插兄弟两刀。”当然,徐志摩、王庚、陆小曼的关系不能简单的用我们今天的世俗眼光来看,不过,相同的结局却是,徐志摩的浪漫满足了陆小曼的需要,而陆小曼的柔情,成为了徐志摩诗歌的来源,比如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花的快乐处》、《春的投生》、《一块晦色的路碑》、《翡冷翠的一夜》等,就是为陆小曼而作。陆小曼和徐志摩都认为,他们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到了对的人”!

虽然徐志摩和陆小曼这个时候已经两情相悦,但是也没有如某些世俗之人一样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再王庚和陆小曼一次激烈的争吵后,这段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离婚时陆小曼年仅23岁。王庚对陆小曼的爱,已经不是那种独自的占有,而是真诚的祝福。王庚说:“小曼,其实我真的很爱你。但是我平时对你不够关心,这是我的性格所决定的。你和志摩都是艺术型的人物,一定能意气相投,我祝福你和志摩以后过得幸福。”王庚真是爷们儿啊!我想这是很多男人都无法达到的胸怀,可能这也是他异于常人的地方吧。

三、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只要陆小曼和王庚离婚了,那么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故事应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是毕竟好事多磨。因为徐志摩和陆小曼两边的家人都坚决反对。

陆小曼的父母是只认王庚这么一个女婿的,而徐志摩的父母得知自己的儿子要娶一个有妇之夫做老婆,那简直是大逆不道,有辱门风。后来经过两人的软磨硬泡,亲朋好友的帮忙劝说,双方的父母都提出了一个算是比较苛刻的条件。陆小曼的父母说了,你要娶我的女儿可以,但是一定要梁启超做证婚人。梁启超可是盛名播于海内的大家,而且又是徐志摩和王庚的老师,他如果愿意做证婚人的话,那我们做父母的也就没什么话说了。而徐志摩的父母也给出了一个条件,就是这场婚事必须征得张幼仪的同意。

张幼仪何许人也?徐志摩的发妻。这个女人不简单,不仅出生名门,而且知书达礼,颇有才干,善于理财,在今天至少也能算个MBA了,但是徐志摩至始至终都反对这门婚事,毕竟这门亲事是他在18岁的时候家里给他做主的。所以,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应该算是那种“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到的错误的人”。

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徐志摩爱上了也是那个时代著名的才女林徽因。张幼仪是一个有能力、有知识的女人,见徐志摩对自己没有感情,所以就和徐志摩解除了婚姻。但林徽因有婚约在身,而且她的夫婿就是徐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那也是一段在一个“错误的时候,正确的地点,遇到了对的人。”最终张幼仪的成全并没有结果。

但徐志摩的父母是坚决只认这么一个儿媳妇的。你徐志摩要想自己做主娶老婆,那好啊,你先问问张幼仪同意不同意。但令徐志摩父母以及陆小曼父母失望的是,张幼仪竟然同意徐志摩娶陆小曼,而梁启超也同意担任证婚人,也算是成人之美吧。

但是梁启超却主持了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婚宴,因为在这场婚宴上,证婚人没有给新人献上祝福,反而是一顿训斥,责备他们不该把婚姻当成儿戏,最后终于说了一句祝福语:祝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弄得满堂宾客无不失色,就连梁启超后来也说,“这恐怕是古今中外未闻之婚礼也。”

婚后的徐志摩与陆小曼回到了海宁老家,过得是快活胜神仙啊。可徐志摩的父母对这个过门的媳妇却是颇有微词啊,比如陆小曼吃饭的时候吧,吃不了了,就说“志摩,帮我把这碗饭吃完吧。”老太太有意见了,你还挑食来着?再者,饭都凉,志摩吃了说不定会生病呢。平时就寝吧,陆小曼又撒娇道:“志摩,抱我上楼吧。”老太太又有意见了,你一个成年女子,竟然要我儿子抱你上楼,你连脚都没缠过呢。总之,小两口的那种亲密在老人家眼里就是刺眼,这不,刚过一段时间,两位老人离家出走了。去哪里了?去北京找张幼仪了,就是徐志摩的前妻,这个时候张幼仪虽然不属于徐家的儿媳妇了,但是两位老人却认了张幼仪做干女儿。甚至到了后来徐志摩的双亲过世,都不让作为准儿媳的陆小曼参加葬礼,足见徐志摩父母对陆小曼的成见之深。

公公婆婆的离开,对陆小曼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过没有了二老的严格监督,两位年轻人倒是过上了一种“草香人远、一流清涧”的超然生活,种草弄花,吟诗作赋,世外桃源亦不过如此。

好景不长。随着北伐战争的硝烟,徐志摩与陆小曼被迫移居上海。上海是陆小曼的故乡,也是殖民统治下的十里洋场,来到上海滩的陆小曼,如鱼得水啊。她本来就是北京社交圈的名人,如今成了著名诗人的太太,又有着惊人的美貌,很快她就成为了上海社交界的中心人物。随着陆小曼应酬排场的增大,开销费用也在增多,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开心,也一味的迁就她,他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讲课,课余还写诗文赚取稿费以供花销。

正在这浪漫的诗人被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陆小曼染上了鸦片。徐志摩先是在上海、南京两地奔波,后应胡适之邀请,前往北京大学任教,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反正徐志摩这个时候明白,再浪漫的爱情,也是要经过生活的考验的,反正再浪漫的诗文也不能当饭吃。所以当我们伟大的浪漫诗人到处奔波只为生活的时候,我这个徐志摩的粉丝是极为震惊和悲哀的。

陆小曼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和徐志摩去北京的,这里面原因很多,一来小曼喜欢上海,二来北京有小曼的情敌——林徽因在,三来上海还有小曼留恋的鸦片。当然,这是后话。反正徐志摩为了家庭,得北京上海两地奔波了。

193111月,陆小曼由于难以维持在上海的排场,连续发电报催促徐志摩返回上海,然后徐志摩回来后夫妇二人大吵了一架,其中缘由不得而知,据郁达夫回忆:“当时陆小曼听不进劝,大发脾气,随手把烟枪往徐志摩脸上掷去,志摩连忙躲开,幸未击中,金丝眼睛掉在地上,玻璃碎了。”徐志摩负气出走,到了南京,第二天搭乘了一架邮政飞机飞往北京,但因大雾影响,徐志摩所乘飞机失事,机毁人亡,徐志摩时年36岁。

30岁的陆小曼成为了寡妇,徐志摩失事后,她受到的打击最大,遭受的批评也最大,徐志摩的一些朋友不愿再跟她往来,因为他们都认为是陆小曼害死了徐志摩。陆小曼的那首感怀诗歌,也许能体现她的心情: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桥;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四、陆小曼与翁瑞午的同居岁月:

前面我们讲到了陆小曼吸食鸦片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不得不提陆小曼生命中的另外一个男人——翁瑞午,他是在徐志摩和陆小曼来到上海以后认识的一个朋友。

翁瑞午,江苏常熟人,清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之孙。翁瑞午在事业上的成就、各界的声望等方面,当然不能和徐志摩相比,但他有自己性格上的优势。徐志摩夫妇从北京回到上海不久,就与翁瑞午相识,并经常串门,相约一起登山游湖。他的北方话说得不错,很会花言巧语,人活络又很风趣。他喜欢唱戏、画画,与陆小曼可以说意味相投。而徐志摩则不喜欢唱戏,也反对陆小曼吸鸦片。陆小曼天性爱美,又喜作画,翁瑞午便投其所好,时时袖赠名画,以博其欢心;而徐志摩虽然对陆小曼有天大的爱心,但他只会送诗,而不会投陆所好,送几张好的画给她。慢慢的,翁瑞午就在陆小曼的朋友中占了比较特殊的地位。徐志摩并未吸取王赓的教训,当初正是由于王赓工作忙,经常请徐志摩陪陆小曼玩,才惹出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情事来。现在,徐志摩又拉翁瑞午参与他们夫妇间的旅游,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失策。翁瑞午与陆小曼的进一步接近是由于陆小曼的病。

据陈定山《春申旧闻》载:“陆小曼体弱,连唱两天戏便旧病复发,得了昏厥症。翁瑞午有一手推拿绝技,是丁凤山的嫡传,他为陆小曼推拿,真是手到病除。于是,翁和陆之间常有罗襦半解、妙手抚摩的机会。”陆小曼在翁瑞午给她推拿治病的时候曾问他:“瑞午,你给我按摩确实有效,但你总不能时时刻刻在我身边啊,你不在的时候万一我发病的话,有什么办法呢?”翁瑞午想了一下,对陆小曼说:“有是有办法的,但这个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好采用的。”陆小曼连问是什么办法,翁瑞午就说:“吸鸦片。”陆小曼一听是这个馊主意,就大骂瑞午害人。但是,后来看到翁瑞午一直在吸,而且很有味道,自己又老是犯病,一时控制不住,慢慢地吸上了。她自己也知道这是一个坏习惯,可一旦上瘾,就无法控制自己了。她和翁瑞午两人,常常一起在客厅里的烟榻上隔灯并枕,吞云吐雾。

徐志摩生前,翁瑞午没有迈出过雷池半步。徐志摩去世后,翁瑞午心甘情愿做了替补,去照顾陆小曼。陆小曼千金之躯也不是那么好照顾的。这个堪称“京城不可不看的一道风景”的陆小姐也没法让自己一下子缩减开支。这个时候翁瑞午能迎难而上去补徐志摩的缺,勇气可嘉。要知道,翁瑞午虽是官宦子弟,可那个时候却也不是金山银山吃不完,自己家七口人、寡嫂家十口人都要他养,再加上一个排场巨大的陆小曼,这负担可不是闹着玩的。

于是,他只能马不停蹄地去给人按摩、当帐席、炒股票、后来还去江南造船厂当会计。可这还是不够。那就卖字画、卖古董、卖家具,一卖到底。他对于陆小曼简直可以说是有一种追星的心态,甘愿付出一切拼尽所有。说到底,他就是给她一个“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给她一个童话世界,任凭外面战火连天,陆小曼依旧可以过她的神仙日子,不为柴米油盐皱眉头。

照顾朋友的妻子一“照顾”就是几十年,翁太太的隐忍和无奈、翁家子女的忿恨和不理解都缠结在翁陆二人的感情之中。扩大了说,陆小曼不光是和翁瑞午有感情,就是同翁氏一家之间感情,也不是用一个爱或者一个恨就能梳理清楚的。抗战时期,翁瑞午的女儿每月会给翁陆二人寄一千块港币做家用;六十年代大饥荒,翁瑞午的女儿又常常寄猪肉、火腿罐头给他们;后来陆小曼去世,依旧是翁氏后人给她送的终。身后债,翁家后人据说是帮她还了不少年。

陆小曼的人生好比一个山坡,上山时遇到王庚,在山顶遇到徐志摩,下山时遇到翁瑞午,这下山的三十年,她是每况愈下。在凄惶的人生夕阳里,翁瑞午能做到与她相守相伴,也是难得。其实话说回来,翁瑞午又何尝不像陆小曼的一只烟,陪她一同享受着,一同毁灭着。这两人身上都有点颓废的纸醉金迷的气质,仿佛戏曲脸谱上最红亮和最鲜绿的两抹油彩,他们是真正属于旧时代的红男绿女。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他们俩才算是绝配。

五、陆小曼与胡适的精神恋爱:

胡适当时是一代大儒,名满天下,不知颠倒了多少仰慕他的女性。有一首诗是说胡适在女学生中的风靡程度:“蔷花绿柳竞欢迎,一倒倾心仰大名。若与随园生并世,不知多少女门生。缠头拼掷卖书钱,偶向人间作散仙。不料飞笺成铁证,两廓猪肉定无缘。”究竟有多少女门生向他投怀送抱?我们不得而知。但胡适对陆小曼一向有好感,陆小曼也感受得到;徐志摩死后,现在没有阻挡了,本来应该进一步发展了。但是,胡适一向看不起翁瑞午,讥讽翁为“一个自负风雅的文化掮客”。有翁的存在其中,对胡适的名声形象,显然都将构成很大的伤害!胡适这时,自然会以陆小曼的保护人自居。他向陆小曼提出,要她与翁瑞午断交,以后一切由他负全责。

我们从陆小曼给胡适的信中,可以看出:她已经希望并且愿意把自己的一生从此交给胡适来“安排”,而并不在乎外在的“名分”;但是,他们之间却生成了一些“意见相左”——这是他们之间的主要阻挡:就是陆小曼同翁瑞午的不正常交往关系!

陆小曼希望同时保持和胡翁俩人的暧昧关系,胡适当然不可能容忍和同意,很不高兴,就说:“如果你不终止与翁的关系,那就是要和我绝交了。”陆小曼又实在离不开翁,对此不置可否,胡适便急流勇退,不再和陆小曼来往。陆小曼也不采取什麽措施,但她内心对胡适还是一直非常敬重的。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胡适还从南京来过一封信,再劝小曼:

一、希望戒除嗜好;

二、远离翁瑞午;

三、速来南京,由他安排新的生活。

陆小曼没有给胡适回复,她当时对人解释说:“瑞午虽贫困已极,但始终照顾得无微不至,二十多年了,吾何能把他逐走呢?”就这样,一代大师和一代才女的隐秘恋情就这样悄悄结束了,令人遗憾;但是,他们都各自有自己不得不为之的理由和苦衷,是可以理解的……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