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9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635(齐云轲专辑)
发布时间:2019/4/5  阅读次数:593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635(齐云轲专辑)

(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专辑 4篇)

  

【故事回忆】

咒水之难:压死南明永历帝的最后一棵稻草

同为张献忠的养子,孙可望为何要与李定国同室操戈?

邯郸保卫战:中国版的莫斯科保卫战是如何打胜的?

文学:我在追梦的路上

  

咒水之难:压死南明永历帝的最后一棵稻草

南明永历十三年(1659),永历帝在国内尚余下数万军队、南明势力尚掌控着西南、东南、夔东一带国土的情况下,听信奸臣马吉翔等人谗言,为了逃命,如丧家之犬一般匆匆逃亡缅甸,成为了寄人篱下的流浪者。

永历君臣流浪者的日子不好过,尤其是到了永历十五年(1661)。

一、满清魅影

满清军队虽然在顺治十六年(1659)正月初三就占领了云南昆明城,但是,在云南的统治,尤其是对偏远地区的统治基础还很不稳固,十分脆弱。

吴三桂,一个原本明朝的将领,在投靠新主子后,为满清政府的尽忠十分的卖力。他,摇身一变,从明朝的军人,成为满清征服者的马前卒,恨不得一下子将反对满清统治的人尽数剿灭,尤其是做了皇帝的朱由榔,更是要置之死地而后快。

占领云南后,吴三桂力主马不停蹄地统军深入缅甸,消灭永历小朝廷的流亡政府,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可是,事实上却未必行得通。一是深入缅甸作战,路途遥远,行军途中多丛林高山,地形不熟;二是云南经此战争残破,民生凋敝,筹集粮草十分不易,而清军的开支却很大;三是清军,尤其是满洲军队将士不适应南方的气候,病亡时有发生,迫切需要休整。

所以,满洲族的军队统领多尼等人不愿意出兵缅甸,而是迫不及待地想回北京城休整。当时,在西南地区统筹帷幄、掌握实权的洪承畴也认为,不宜立刻出兵缅甸,因为云南才被占领,统治很不稳定,百姓需要安抚,地方需要休整,城池需要修补,各方抗清势力需要平定,怕一旦出兵缅甸,后方不稳,李定国等人趁虚而入,后果严重。

洪承畴主张第二年秋收后,有了充足的粮草后,再出兵缅甸,胜算会更大。

清朝政府在为武力消灭永历皇帝流亡政府的同时,也对缅甸官方加大了政治攻势。他们多次向缅甸官方致书,要求他们主动交出永历帝,配合清军剿灭各地抗清势力。

在清朝政府的政治攻势下,身在异国他乡的永历小朝廷君臣的处境越来越不妙。他们愈发深切为满清政府的魅影所骇,唯恐哪一日,清军会突然间杀到,结束了自己的流亡和生命。

二、缅甸政变

严格来说,缅甸,一直作为明王朝的藩属国,在永历帝在国内过不下去的时候来投奔,确实没有尽到一个藩属国的义务。

永历帝来了,缅甸国王没有到边境地区迎接也就算了,可是到了缅甸国内,特别是到了都城阿瓦城外,与都城仅一水之隔,国王还是不去朝见宗主国皇帝,这就有点儿不像话了。毕竟永历帝是缅甸宗主国明王朝的象征,是缅甸的宗主,缅甸王是明王朝的藩臣。

不过,分析一下当时形势,也不能对缅甸国王过多责难。首先,从外部环境看,满清王朝取代明王朝已经是大势所趋,局势已经十分明朗;换句话说,缅甸的宗主国也应该发生了变化,是清王朝,不是明王朝。

从内部环境看,永历帝是在穷途末路之际,来到缅甸避难的,不是出国访问。加之,南明的大臣们在流亡缅甸期间,非但不能同仇敌忾、努力拼搏,反而得过且过,甚至在缅甸为非作歹,永历帝竟然无法管束。面对这样的一帮子不争气的、破罐子破摔的君臣,他们自己尚且不自尊、不自重,又如何换得外国人的尊敬?

不过,缅甸王还是没有将事情做绝,他专门给永历小朝廷提供了一处建造房屋的宅地,为永历帝建造了几间稻草房子作“宫殿”,其他大臣自力更生,自己动手盖房子住。

此外,缅甸官方还为永历君臣提供了粮食和生活必需品,足够他们生活所用,起码不至于冻死、饿死。用今天的话说,缅甸国为永历君臣提供了基本的人道主义援助。

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但是永历帝随行的大臣们却未必都这样想。像马吉翔之流,经常夜里酗酒放歌,让戏子唱歌演戏给他们听。更有甚者,开设赌局,围一圈子人吆五喝六的,吵的皇太后无法安眠,派人出来让他们安静。他们却不想安静,也只是换个地方,继续玩耍娱乐。

永历十五年(1661)五月二十三日,缅甸国内发生了一起政变。国王平达格力(莽达喇)被弟弟莽猛白(莽白)发动政变推翻。莽猛白将哥哥一家囚禁,王妃嫂子哀求他允许一家人出家为僧尼。莽猛白没有同意他们出家,但是答应不杀害他们,只是囚禁起来。

但是,不久,有人对莽猛白说:“天无二日,国无二王。君王当自警。”莽猛白认为所言有理,就将哥哥一家投入江中淹死。

三、咒水之难

莽猛白即位后,急切想得到大家的承认,就派人去暗示永历帝,让其为他上贺书。但是,永历帝认为莽猛白弑君夺位,得位不正,就拒绝了。

从此,莽猛白怀恨在心。

七月初六,缅甸大臣责备永历帝说:“我为你们劳苦侍奉,至今前后已经三个年头了,你们当重谢我。之前你们初来,老国王要杀你们,被我劝下。现在,你们还是不知报恩,我很生气。”

隐隐约约中,一种不妙、不安、不善的空气,开始在永历君臣间弥漫开去。

不久,莽猛白邀请永历朝臣去议事,南明方面却没人敢去,唯恐有去无回。

七月十八日,缅甸方面来人邀请永历君臣去吃咒水盟誓。沐天波出面拒绝,并警告缅甸一方不要胡作非为,有非分之想。但是,缅甸一方坚持让他们去,永历帝只好答应让马吉翔等人与沐天波一同前往。

沐天波作为明朝开国元勋沐英之后,是明朝与东南亚国家联系的纽带,缅甸人也很尊重他。马吉翔等人认为,只要有沐天波在场,就不会出事。

七月十九日,南明四十余位大臣前往缅甸波焰塔准备饮用咒水盟誓。谁料想,南明官员还没站稳脚跟,缅甸军队就把他们包围了。

为了不伤害沐天波,缅甸官员下令将其拖出包围圈。沐天波见此,知道事已不可为,就夺取缅甸士兵的武器进行反击,杀死九个缅甸士兵。

其他南明大臣见此,也纷纷拿起武器与缅甸军队进行拼杀。但是,毕竟寡不敌众,南明前来的几十位大臣被悉数杀害,一个不留。

随后,缅甸军队又杀入永历帝的所谓“行宫”,抢走了一些南明大臣们的妻女、奴婢和财物,许多不甘受辱的女人被迫自杀。永历帝情急之下也要同王皇后自杀,被身边仅余下的一个跛脚总兵邓凯劝阻拦下。此情此境,永历君臣相对饮泣,痛不欲生。

咒水之难后,永历帝身边的大臣、奴才所剩无几了,他真正成为孤家寡人了。此后,他更是度日如年,对之前决策流亡缅甸充满了悔恨。可是,他既然来了,想走,想回到中国,却难了。

到了这年年底,永历帝终于回国了,还是被人接回去的。不过,接他回国的人不是他朝思暮想的李定国等抗清复明军队,而是早就投靠满清政府的吴三桂。

吴三桂接他回国是为了送他上路的。四个月后,他就真的上路了。从此,再也没回来。因为,他早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同为张献忠的养子,孙可望为何要与李定国同室操戈?

孙可望、李定国,皆为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八大王张献忠众多义子中的一员。作为并肩作战的生死兄弟和战友,本该同心同德、努力合作,为何最后竟然针锋相对、反目成仇了呢?

一、经营西南

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将领,一般都喜欢收养义子,而且有的人收养的还不少。像张献忠,就收养了不少义子,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

作为义子,孙可望他们比其他人更能得到张献忠的器重,张献忠对他们也寄予了厚望,关键时刻总是会想着他们,重用他们。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

可以说,张献忠的大西江山有一半是义子们为他打下的。后来,在四川大西国内,军政、朝政又多是义子们帮他打理,让他省心不少。就是到后来,张献忠猜忌成性,一味滥杀无辜,也是几位养子极力劝阻,才少杀了许多人。

大西国大顺三年(1646),张献忠在四川已经无法立足,只有退出成都,另外开辟战场,建立新的根据地。这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张献忠于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杀,大西军顿时大乱,损失数万人,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带领残部逃走。

孙可望等人带领的大西军余部于次年(1647)正月攻克贵阳,从此进入云贵地区,开始经营他们的抗清基地。

正在此时,云南恰逢土司沙定洲之乱,明朝世世代代镇守此地的黔国公沐天波被迫逃出昆明城。大西军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主动进军云南,赶走沙定洲,获得了沐天波的信任,许诺联合明朝一同抗清。

掌控了云贵两省后,孙可望、李定国开始大力经营开发西南地区,建立了地方政权,实行有效统治。

二、联明抗清

大西军在西南地区苦心经营数年后,已经很见成效,使云贵地区成为乱世中的一块乐土,安居乐业,物产丰饶。

为了替义父报仇,也为了兑现向沐天波许下的诺言,孙可望决定联明抗清。在联明抗清之前,孙可望决定派人到永历帝那里请封,就是请永历小朝廷册封他为秦王。

张献忠被称为西秦王,孙可望请封秦王,意思是自己才是张献忠的合法继承人,地位比李定国、刘文秀高。孙可望想以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进而压制李定国、刘文秀。因为之前,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的地位是相等的,只不过孙可望年龄大,大家尊称他为大哥而已,其实另外三兄弟各有自己的军队,孙可望最多相当于一个盟主而已。若是请封成功,孙可望的地位无疑会提升许多。

战场上尚未取胜,孙可望的私欲已经开始了蠢蠢欲动,这是非常不利的一个开始。好在,永历帝并没如其所愿,只给孙可望一个公爵:景国公,并赐名孙朝宗。同时,李定国、刘文秀被封侯。后来几经波折,又过了几年,孙可望才如愿以偿当上了秦王。

孙可望想借请封压制李定国,李定国又不服气,二人之间矛盾日益激化。一次,在演武场上,孙可望未到,李定国便下令升起了“帅”字旗。孙可望后到,不满道:“我是主帅,主帅未到,谁敢升帅旗?”得知是李定国后,孙可望勃然大怒。刘文秀为李定国求情,孙可望不允许,非要打李定国一百军棍。

李定国大怒:“谁人敢打我?”后在众人的劝说下,李定国挨了军棍,勉强顾了大局。打完以后,孙可望又抱着李定国哭起来了。

孙可望的惺惺作态,骗不了李定国,二人之间从此便产生了隔阂。

永历六年(1652)七月,李定国率军攻克清朝定南王孔有德据守的桂林城。孔有德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杀害妃妾,焚烧珍玩,然后自焚而死。明军很快几乎收复了整个广西。

这年十一月,李定国又在衡州击毙清朝敬谨亲王尼堪,大败清军。

“两蹶名王”以来,李定国的名声大噪,盖过了孙可望的势头。孙可望坐不住了,他的妒忌心作祟,无法容忍李定国的威望高过自己,“不欲定国之成功,而思陷之败死”。再有战事,他就密令自己的部下悄悄撤走,故意破坏李定国的进军计划,唯恐他再打胜仗立功。

一边是,李定国在战场上苦战清军,逐步打开局面,为抗清复明事业做出了不凡贡献;一边是孙可望利欲熏心,一心要压制李定国,让永历帝禅让皇位给自己。孙可望连自己的国号都想好了,叫后明。他就等着永历帝禅位,自己好圆皇帝梦呢。

但是,永历帝也不是坐以待毙的傻子。永历帝想方设法联系到李定国,让他救驾。李定国看到永历帝在危急关头想到了自己,十分感动;他对孙可望的不臣之心早已洞悉,就决定迎接永历帝回云南。

听说李定国要去救驾,孙可望恼了,派白文选火速赶到安龙府,接永历帝到贵阳。但是,白文选却对别有用心的孙可望不满,一路上走走停停,故意给李定国留下时间去救驾。

三、同室操戈

永历十年(1656)正月二十二日,李定国率军到达安龙府,见到了永历帝。三月,永历帝在李定国的保护下,来到了昆明城,受到了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

李定国接驾永历帝到昆明城,被永历帝晋封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皆与孙可望地位一般,彻底惹恼了孙可望。

孙可望的皇帝梦还没醒,这边李定国已经救走了永历帝,这样非但自己做皇帝难上加难,即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成了。他决定用武力向胆敢挑衅自己权威的李定国报复。

永历帝、李定国主动向孙可望示好,将其留在昆明城的家眷护送回贵阳,并以永历帝的名义对孙可望大加赏赐。但是,这些已经打动不了孙可望。孙可望的目的是当皇帝,不是做一方诸侯。

永历十一年(1657)八月,孙可望在贵阳誓师,亲自率军十四万向云南进发,为了自己的私欲,打响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内战。

九月,孙可望与李定国的军队在云南曲靖相遇。白文选与马进忠、马宝等人商议,认为孙可望挑起内战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决定反戈一击,拥护永历帝。

白文选等人想方设法与李定国取得联系,相约举事。孙可望一声令下,正准备一举消灭李定国,进昆明城擒获永历帝,然后自己做皇帝呢,谁知自己的军中却出了叛徒,向自己开战。白文选等人在军中高呼:“迎晋王!迎晋王!”

孙可望的军队顷刻间倒戈,一同杀向了他的行营。孙可望大惊失色,又恼又怕,只好率军逃回贵州。

留守贵阳的冯双礼见孙可望狼狈而归,就劝他赶紧跑,免得被李定国捉住。孙可望在前边跑,冯双礼命人在后边喊:“晋王来了,晋王来了!”吓得孙可望恨不得胁下生双翼飞起来,也顾不得什么狼狈不狼狈了。

孙可望逃跑途中,路过自己的部将据守的城池时,要求他们开城,竟然无人答应。众叛亲离的孙可望羞恼成怒,最后选择了降清,希望借助清军的力量为自己报仇,把丢失的面子拾起来。

孙可望降清,对清朝政府而言,简直是欣喜若狂,顺治皇帝派人将其护送回北京城。顺治皇帝亲自接见孙可望,多次赐宴招待他,并晋封为义王。

孙可望在清朝的受宠,是以出卖南明政治军事机密做代价换来的。在他的卖力“帮助”下,清军很快向云贵地区进军。明清双方相持多年的地区,竟一朝被清军攻克,明军全线溃败。

永历十三年(1659)正月,清军进入了梦寐以求多年的昆明城,永历帝被迫流亡缅甸,南明大势已去。

四、孙可望的结局

在南明势力逐渐退出政治历史舞台时,孙可望的利用价值也越来越小了,清王朝对他的“尊重”也逐渐打了折扣。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闰三月,有人告发孙可望放高利贷。虽然放贷取利这事儿在当时社会再普遍不过了,但是清王朝还是切责了孙可望一顿。

顺治十七年(1660)六月,处境愈发不利的孙可望上书,“请求”辞去义王封爵。顺治皇帝没有同意,只是做了表面文章,假意安慰他一番。

这年十一月二十日,孙可望跟着清朝的王公贵族们一同去打猎。这猎正打得起劲时,不知从哪里射出了一支箭,射中了大清王朝的义王爷孙可望。

大名鼎鼎的大清王爷孙可望竟然就这样被当成猎物给“误伤”,翘辫子死了。

永历十六年(1662)六月二十七日,在中缅边境地区仍然坚持抗清的李定国在得知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杀害后,痛哭流涕,绝望而死。

至此,孙可望、李定国都已经故去,被载入了浩浩青史。他们的是非功过,只有任由后世评说了。

  

邯郸保卫战:中国版的莫斯科保卫战是如何打胜的?

在世界历史上,“二战”是永远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莫斯科保卫战又是“二战”中永远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当时,苏联在兵临城下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击败了德国法西斯军队,创造了一个奇迹,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类似于莫斯科保卫战的战争,其战斗的惨烈与取胜的不易,丝毫不亚于莫斯科保卫战,那就是战国末期发生在赵国的邯郸保卫战。

一、首次邯郸保卫战

发生在战国历史上的赵国邯郸保卫战,其实有两次。

第一次发生在战国中期的赵成侯二十一年(公元前354)。这个时候,中原的霸主还是魏国,其时是魏惠王魏罃在位时期。虽然此时秦孝公已经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了,但是变法才刚刚起步,成效还不显著,秦国综合国力还是难以与老牌强国魏国相比的。

正是因为魏国势头正盛、兵锋正劲,魏惠王站起身来一看,四处都没有自己的对手,所以,他一统天下的欲望得以更加膨胀起来。魏惠王清楚,若是要统一天下,首先得让三晋统一,就是重新建立春秋时期的大国,让从晋国分出去的韩、赵、魏三国统一,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把握和力量攻灭其他国家。

魏国要统一三晋,建立一个崭新的地区大国,因为韩国疆土狭小、国力不强,所以最主要的难题是得解决赵国。只要攻灭了赵国,韩国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于是乎,在赵成侯二十一年,也就是魏惠王十六年(公元前354年),魏军发兵攻击赵国。赵国虽然也有些家底儿,却在魏国国力面前显得捉襟见肘,不怎么经得起打,不久便被魏军给包围了国都邯郸城。

邯郸城作为国都,一旦失守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赵成侯赵种带领举国军民进行了拼死抵抗。

尽管“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血性虽盛,国力难敌,战争是拼综合国力的玩意儿,仅靠血肉之躯,取胜的把握不大。所以,赵国在坚持了几个月后,还是败了,魏军攻入了邯郸城。

赵成侯被迫放弃国都逃窜,邯郸城里不愿投降的军民遭到了魏军的屠戮和凌辱。

赵成侯向齐国求救,齐王派出田忌、孙膑出战,进行围魏救赵,在桂陵大败庞涓带领的魏军。

魏军战败后,被迫在赵成侯二十四年(前351)撤出邯郸城。邯郸城被魏军占领了二年多,终于回到了赵国的怀抱。

赵国第一次的邯郸保卫战其实是失败的,因为国都被别国占领了二年多才收复,其间可谓国将不国,君主蒙尘。

二、长平余烬

赵国第二次邯郸保卫战发生于战国末期的赵孝成王时期。

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军大举进攻韩国的上党地区。此时的上党,因为与韩国本土被秦军分隔开,守军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摆在其太守冯亭目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殉国而死,要么投降秦国。

冯亭不愿意带着满城军民一起赴死,更不愿意投降秦国。危难之际,他想到了赵国。一是上党地区紧挨着赵国本土,二是赵国综合国力很强,若是取得了赵国的支持,很有可能会转败为胜。但是,国与国之间是因利相交,所以为了取得赵国的支持,他决定将秦军即将攻取的上党地区献给赵国。

尽管对于要不要接受韩国的上党,赵国朝野出现了分歧,但是,最后利令智昏的平原君、赵孝成王叔侄二人还是接下了冯亭献上的这份实为烫手山芋的“大礼”。

秦国眼看着韩国上党守军就要坚持不住了,坐等着攻取上党,扩大地盘呢,冷不防赵国接管了上党,这煮熟的鸭子竟然飞到了赵国的饭桌上,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后面毫无疑问的是,秦、赵两国之间因为上党打起来了。

这时,赵国名将赵奢已经病死了,蔺相如也病倒了,执掌军政的还剩下大将廉颇。于是,赵国以廉颇统帅赵军与秦军相持于长平(今属山西省高平市境内)。

长平之战打了两年,廉颇清楚两军实力的悬殊和优劣势,就固守不出,秦军却也没办法。

后来,秦相范雎(即范睢)出来施反间计,加之赵国倾举国之力来打仗,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可廉颇就是不出战,这不是浪费钱吗?于是,年轻的赵孝成王派出赵奢的儿子赵括撤换了廉颇。

临战换将本就是大忌,何况是用从未上过战场、没有作战经验的毛头小子撤换久经战阵、威望极高的老将,结局也就不言而喻了。

长平之战,赵国军队被杀四十余万,国力骤降,从此一蹶不振。

这还没完,秦军一鼓作气,又横戈跃马,杀到了邯郸城下,大有“不破邯郸终不还”的架势。

赵国被迫在第一次邯郸保卫战结束近百年后,进行第二次邯郸保卫战。

三、邯郸苦战

赵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杀到邯郸城下,赵国第二次邯郸保卫战爆发。

秦军这边,是五大夫王陵率军二十万,都是秦军主力,赵军这边,是长平之战后剩下的残军拼凑而成的不足十万人。虽然赵军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是敌人兵临城下,也只有拼死一战了,所以同仇敌忾,皆有死战之心。

王陵多次率军攻击,皆被赵军击败而退。

就这样反反复复的打了一年,号称天下无敌的虎狼之师秦军竟然在邯郸城下裹足不前,破灭了无往不胜的神话。

用现在的话说,“打仗是烧钱”的生意,过去也是一样。没有钱,是打不起仗的。尽管秦国国力底子厚实,但是由于常年的征伐,几乎没有一年不打仗的,所以国力渐有不支之势。秦昭襄王嬴稷对于王陵的毫无战果日益不满,于是强迫武安君白起出战,以期攻破邯郸城,灭掉统一大业的最大障碍赵国。

可是,白起一是在长平之战中屠杀赵军太多,赵人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二是最佳时机已经过去,现在进攻赵国已经没有了必胜的把握,所以多次予以拒绝。

见白起不听使唤,秦王大怒,最后在范雎的挑拨下,赐死了白起。

白起虽死,但灭赵仍需进行。秦王派出了久经沙场的王龁替代王陵出战,此外还重新补充了十万军队。

见王龁来替代自己,王陵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就决定在王龁到来之前攻下邯郸城,活捉赵王,立下灭国大功。他带领秦军再次发动了进攻。

城内的赵国军民在经历了一年的围困和饥寒,已经死去了不少,但是活着的人仍咬紧牙关,誓死抗战。

平原君赵胜将自己的家财分散给抗战军民,还编妻妾入行伍,四处筹措物资,进行后勤保障,激励围城中的军民誓死抗战,共赴国难。

面对秦军的猛烈进攻,赵国军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再次唱响一曲保家卫国的悲壮赞歌。他们在强弓劲弩、飞石流矢劈头盖脸攻来时,没有退却,毅然挺起血肉之躯,为保家卫国死而后已。

王陵的进攻再次失败。

王龁来后,也发动了多次进攻,可是打了半年,还是在城下徘徊,未能攻进去。

寒冷的冬天来了,城内的军民已经损失大半,战死的、冻死的、饿死的、病死的倒了一地。平原君一方面带人在城里维持秩序,掩埋死尸,一方面又想方设法联络其他国家,意图再次发动合纵运动,共同谋秦。

正在此时,由赵入秦的楼缓回到赵国,极力怂恿赵王割让土地,与秦国讲和。赵王见秦军兵临城下,苦战经年,还是打不败秦军,也有意求和,但是遭到了以虞卿为首的一部分朝臣的坚决反对。

虞卿等人建议联合魏国、楚国、齐国,一同合纵,抵抗秦国的进攻。楼缓却极力渲染秦军的不可战胜,只有讲和,才是赵国的唯一出路;否则,只有国破邦亡的死路一条。

赵孝成王想求和,却在举国压力下不敢表态;不求和吧,战胜的希望,他几乎看不到在哪。

平原君见此,决定出访列国,发动合纵运动,以救国救民。

四、惨胜之战

时间到了赵孝成王九年(前257),邯郸保卫战已经进行了三个年头。秦军不能攻进城里,赵军不能出城击退秦军,就这样对峙着、相持着,双方均损失惨重。尤其是秦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也明显减弱。

秦相范雎是个有恩必报、有仇也必报的主儿,为了答谢恩人郑安平,他提请秦王批准,让郑安平为将,率军五万携带着许多粮草支援王龁,助一臂之力。可是,王龁与白起关系好,对范雎十分反感甚至仇恨,自然看不起郑安平,就让他率军固守一处,抛到脑后了。

一方面,秦军、赵军继续交战,一方面,平原君开始在魏国、楚国发动了外交攻势,合纵攻秦。

平原君先是到魏国,见魏王。魏王的妹妹,即信陵君的姐姐是平原君的妻子,平原君到魏国等于是到了丈母娘家,见了大舅哥、小舅子如此这般一说。于公于私,魏王也不能见死不救吧,就答应出兵。

然后,平原君又马不停蹄地来到楚国。楚国原本疆土很大,经过楚怀王时期的丧衰,被秦军攻占大片领土,就连国都郢也被秦国攻占,与秦国可谓有不共戴天之仇。平原君原想只要他一提出来合纵攻秦,楚王就会立刻响应支持的,却不料楚王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偏安一隅惯了,苟且偷生,得过且过,不愿去得罪秦国。

平原君晓以大义,磨破了嘴皮子,楚王就是不愿意、不点头。这让跟随平原君来楚国的门客毛遂看不下去了,持刃上前,先是把秦国凌辱楚国的旧账本子拉出来激怒楚王,然后据理力争,摆事实,讲道理,劝谏楚王参与到合纵攻秦的队列中来。

最后,楚王决定派军救赵。

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公子”中的三位,这才得以联手,发起了战国历史上又一次的合纵攻秦运动。

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魏、楚联军进入邯郸城郊,向秦军发起了进攻。围城中的赵国军民也出城反击,发动了总攻。三国军队像乌云一般四面向秦军杀去,怠战、厌战情绪蔓延的秦军被击败,损失惨重,丢掉了许多辎重,狼狈逃走。

王龁搜集残军慌慌张张的逃回了汾城,却没有通知郑安平撤军。郑安平见敌人四面八方杀来,也不知道来了多少人,急急忙忙出来迎敌,却不是对手,被打败围困了起来,无奈之下,只好率部两万多人投降了。

五、战争意义

历经两年多的邯郸保卫战结束了。这场战争看起来是赵国在魏国和楚国的帮助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其实也是险胜、惨胜。赵国经此战二年多,加之在上党、长平与秦军对峙二年多,五年的时间内消耗完了自赵武灵王以来三代赵王五十多年的积蓄,国力大损,再也难以恢复元气。

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是赵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加之,赵孝成王以后的赵悼襄王、赵王迁均不是能担当起复兴国家大任的君王,他们倒行逆施、昏聩不明、所用非人,是一代不如一代,赵国的灭亡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所以,赵国虽然取得了邯郸保卫战的胜利,却难以彻底扭转局面,只能延缓国家的灭亡,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不利困境。

从邯郸保卫战中,让世人看到了赵国军民坚韧的秉性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们排除万难、英勇无畏,同仇敌忾、誓死御敌、忠贞爱国的精神,已然成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一部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维护和平而不屈不挠、奋勇前进、视死如归。

  

文学:我在追梦的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和重要论述。我也有一个小小的梦,那便是追逐文学的梦想。

在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家里有许多黑白漫画小人书,虽然看不懂画面下的文字,但是对图画却异常的感兴趣,没事的时候就捧着翻开看。曾经有一回,不懂事的妹妹将我最喜欢的一本小人书给撕烂了,我将她打哭了,因此我被父亲教训了一顿。

上小学后,我识字越来越多,开始了对小人书的阅读,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成为我的好友。看得最多、也是我喜欢的小人书是《西游记》系列的,尤其是和猪八戒有关的。我看的多了时,自己的心也痒痒,开始了创作小人书。我将大人们吸空的烟盒内箔纸抽出来,搜集多了,叫妈妈用针线缝在一起,就成了一小本。我拿起直尺在上面画出一个长方形,里面画上故事的主人公,让他们演绎故事,长方形外则是我编的故事。当然了,这些“创作”的故事大多是“剽窃”其他小人书的内容,根据其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进行改编和虚构。我至今犹记得的当年“创作”的小人书篇目,有《猪八戒偷吃西瓜》、《红孩儿吐火》等。由于识字不多,许多文字被拼音代替,猛一看像是外国的文字,写错的字或拼音当即涂一个大疙瘩。制成的小人书虽然不美观,但却是自己的最爱,天天走到哪都带着,就连睡觉时也放在枕畔。

到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读小人书、编故事的功力开始发挥作用。写作文是我最喜欢的课程,因为我写的作文经常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并作为范文在班里朗读。听着老师在讲台上朗读着自己的作文,心里真比吃了蜜还要甜。我感谢作文课,是它让我爱上了语文,爱上了文科。这种爱越往后越让我感到充实和慰藉。

爱上写作虽然不是什么坏事,但有时候爱得过深也容易造成损失。我上初中后,就因为偏科严重,学习成绩明显下滑,到最后我成了差生,中招考试成绩连我们新蔡县二高录取分数线400分都没达到,只考了359分,失去了进入高中就读的机会。后来进入驻马店教育学院中文系读五年制大专,却是因“祸”得福,使我的文学梦想得以初步绽放淡淡的清芳。

课上课下都可以阅读文学书籍,又可以请教老师。我常常在夜自习写文学作品,写好后交给老师,请他们提出修改建议。每天写日记,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途径。就这样,一边读书一边写作,在老师的教导下,自己的努力下,写出的东西逐渐上路。

2008年下半年,在驻马店教育学院原中文系主任、恩师王文平教授(2007年夏天,王教授调入重庆的长江师范学院工作)的推荐下,我逐渐结识了包括市作协秘书长的白杰老师和我们新蔡县文联主席、作协主席谢石华老师在内的众多前辈文友,通过参与文学活动,在交流中不断向大家学习,自己的写作之路愈发宽阔。

2009223日,还在中文系就读的我加入了驻马店市作家协会。而在此前的2007年,我开始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文艺作品。其实早在初中时代的2004年夏天,我就完成了一部反映南朝宋齐之交政治军事斗争的15万字历史小说《宋齐内史》,后来改名为《风雨江山》。20052月,我将这部用圆珠笔写成的小说稿子寄往省城郑州的一家出版社,希望能被出版,结果被退回。这年4月份,心有不甘的我又将其寄往首都北京的一家出版社,同样遭遇退稿。眼看着中招考试即将到来,我只好收心备考。

2009年以后,我的作品发表渠道得以逐渐畅通,发表的作品质量不断提高。我也在逐渐的学习和成长,文学之路也越走越宽。2011年,是我发表作品数量最多的一年,这一年我一共发表了84篇文学作品。这年,我在汝南一家私营企业做文员,每天闲暇时间比较多,要么坐在窗下读书,要么就坐在电脑桌旁写作。那时发表作品的地方一是文学网站和博客,二是市内的报刊,比如《天中晚报》副刊。写得多、发表的作品也多,我的名字也逐渐在市内为人所知,以一个文学新人的形象在文学界出现。这一年,我被家乡新蔡县文联推荐,评上了2011年度驻马店市文联系统先进个人,让我很是激动了一阵子。

201210月,经过新蔡县作家协会、驻马店市作家协会的层层把关和层层推荐,我顺利加入了河南省作家协会。此后,我更加感到了文学在自己生活中地位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是在为文学而活着,每天若是不写点儿东西,觉得就白活了似的。自己为文学而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创作长篇小说《廉颇大将军》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2010年春,我回到了老家的小学实习,担任五年级语文老师,为我的学生讲了《将相和》。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又将《史记》中的相关篇章认真读了一遍,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大胆构思细节,编成许多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大家听得很入迷,我讲得也很投入。过后,我想:如若据此写点什么东西不是更有意义吗?但是,我又深知能力不逮。2012年春节后,我又重返校园,教的恰好又是五年级语文。时隔两年,我再来教这一课,由于人生感受深了些,讲的时候不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自己讲着讲着就动情了,激动得无法自已,同学们听了也感动了,有的女同学甚至流着泪水问我:“老师,廉颇这么爱国,又这么有才干,当真就被迫流亡国外愤恨而死吗?”

从那时起,为廉颇动笔写作的冲动又一次强烈起来。2012年秋季开学,我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将《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等书用心再读一遍,搜集对自己写作有用的东西。而这一准备又是整整一年。2013年国庆节后,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我不分昼夜的伏案写作。写到动情之处,时而大叫,时而饮泣,时而发笑,时而叹息。有好多个周末,我将教学楼楼梯门从里面反锁,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没日没夜的写作。饿了,烧一壶水就干馍或方便面吃,实在太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睡一会儿,醒来接着写。一写就忘了时间,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深夜。回到住室,害怕烧水吵醒了隔壁已经睡下的邻居,脚也不洗就钻进了被窝。有时候晚上醉酒,半夜醒来睡不着了,我又忙穿上衣服奔上教学楼,在办公室里一边写作一边烧水喝。就这样写了整整一年才写完。虽说这部作品在网络上发表后没能达到我的预期目标,但我还是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一个愿望,像一块悬着的石头在心中落了地。

迄今为止,我有大约80万字的文学作品先后发表于《时代文学》、《时代报告》、《温馨诗苑》、《中国散文家》、《西南作家》、《河南日报》、《河南诗人》等数十家报刊和小说阅读网、江山文学网等网站,并被选入《中国当代经典文学荟萃》、《中国散文选粹》、《阅读悦读2017年选》、《阅读悦读2018年选》等多种文集公开出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也拥有了一批读者。

2005年获得全国首届“希望杯”文学艺术大奖赛优秀奖以来,先后获得全国性征文比赛二等奖2次、三等奖5次、优秀奖8次,省、市、县级征文比赛一等奖8次,二等奖15次,三等奖22次,优秀奖若干次。

通过追逐文学梦,我也有了一定的收获:20149月被增补为家乡新蔡县作家协会特邀理事,20172月当选汝南县作家协会副主席,6月入选河南省青作协举办的“河南青年作家30强”,并被河南省青作协聘请为常务理事,12月当选为首届驻马店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文学之路永不会止步,文学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在这条文学的路上,今后我还将竭尽所能不断前进。我的小小文学梦想汇入全国人民的梦想之中,一同成为全民族奋力追逐并终将实现的中国梦。如此,梦是美的,也是甜的。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