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邱老文稿 > 诗词歌赋 > 文艺作品 > 详细内容
【数来宝】《汝南好》系列之四《梁祝文化》
发布时间:2018/8/6  阅读次数:727  字体大小: 【】 【】【
       【数来宝】《汝南好》系列之四《梁祝文化》

    2013.11.1

  

千古绝唱出中原,

梁祝故里在汝南,

西晋时期出梁祝,

文化瑰宝多灿烂。

梁祝故里在汝南,

不载史志凭口传。

乡民口悬无字书,

欲知根底到民间。

梁祝故事影响大,

绵绵千载广颂传。

劳动人民爱追求,

崇高爱情成美谈。

         

在汝南,县境内,

尤其是在马乡镇,

祝英台,梁山伯,

流传着,很多故事和传说。

上至八十白发翁,

下至十岁小孩童,

几乎都能说梁祝,

说唱一段梁祝的故事很轻松。

这在邻近各市县,

这种文化现象极罕见,

为什么,汝南会出现这种梁祝文化的现象?

民俗学家说,民间传说的时空穿透力很强,

而梁祝,坚贞爱情又被人们所景仰,

梁祝故事得以一代又一代人来传唱。

  

叫同志,听我说,

介绍一下搜集到的梁祝故事和传说:

沈疙瘩,老艺人,

说起曹桥结拜很认真。

那曹桥,地处汝南至正阳的官路西侧八里遥,

全村的人都姓曹。

村南头,有一小河长流水,

村人们,集资修了一座桥,

过往的行人方便了,

人们取名叫曹桥。

曹桥的南边八里远,

有一座土山红罗山,

山上书院风景宜,

求功名的学子来云集,

山伯、英台来读书,

正巧曹桥来相遇,

二人一见就倾心,

撮土为香拜兄弟。

这就是,有名的,

曹桥结拜的好故事。

85岁老人岳艺堂,

讲起英台更形象。

北马乡,村北头,

建了山伯英台墓,

古时就有白衣阁,

“白衣菩萨”供奉着,

英台化身成菩萨,

几千年来好传说。

说原来,马文才强娶英台时,

英台要求三件事:

一是头顶麻冠穿重孝,

二是到梁山伯墓前要祭拜,

第三件事到了墓前就明白。

花轿走到乡村头,

忽然一阵旋风来,

英台掀开轿帘看,

见到了,梁山伯墓就下拜,

她叫道:一拜二拜再三拜,

有情有义墓门开,

无情无义马家抬。

一时哭得天地动,

电闪雷鸣墓打开。

英台扑身进墓里,

大墓合,墓中飞出两蝴蝶,

一只黄,一只白,

人们说,黄蝴蝶是梁山伯,

白蝴蝶是祝英台。

由于英台身穿孝,

死后变成白蝴蝶,

人们被她的执着追求所感动,

认为只有天上的菩萨才配拥有这份情。

人们就为祝英台修了一座白衣阁,

才把这,化身白衣菩萨的英台来供奉。

还据说,白衣阁里有娃娃山,

吸引男女众青年,

白衣阁里拴娃娃,

以求生子乐无边。

马乡95岁老人庞士秀,

时常爱讲古时候:

附近的穷人办喜事,

因为穷,家里没有碗、筷和盘子,

就到那,梁祝墓前去烧纸,

梁、祝就会发慈悲,

为人们,送上碗、筷和盘子;

用完了,人们主动去送还,

下次再求更灵验。

      

梁祝的民俗、戏曲、民歌非常多,

梁祝文化现象很独特。

在马乡,梁祝文化影响大,

几乎每人都能传唱梁祝曲艺、戏剧和民歌。

民间戏剧好演员,

全段唱出《红罗山》,

足可见,梁祝故事历千年,

家喻户晓入心间。

在马乡,我们搜集民俗、民歌和戏曲,

听我一一对您提:

  68岁的李新平,

说起梁祝来真情。

他说是,在马乡的梁祝墓周围,

古往今来就有蝴蝶飞,

颜色有,白的、黄的、花的。

群众把,白蝴蝶称为祝英台,

黄蝴蝶称为梁山伯,

花蝴蝶看作马文才。

你看那,白的、黄的相互追逐多缠绵,

那花的,总是离他们一丈远。

52岁的熊应国,

认认真真跟我说:

有一婚俗传古今,

祝、马两姓不通婚,

因为两家前世结了仇,

马文才和祝英台的事情记心头。

85岁老人李桂枝,

说起梁祝情更痴:

因为是,七月十五这一日,

祝英台,为山伯而死真是屈。

为纪念,人们这天都送灯,

千百年来不变更,

人们送灯烧纸钱,

意思是,请他们回家吃顿饭。

马乡人,陈丙文,

说起梁祝就动心:

梁祝幕,两边分,

中间的官道不断人,

传说官道如果三天不走人,

两个坟,就会长到一块变为一个坟。

虽说传说较过分,

足可见,梁祝爱情深又深。

  

各位同志别着急,

下面听我说戏曲。

据调查,在马乡,

梁祝戏曲流传广,

有曲剧、豫剧、丝弦道,

坠子、鼓儿词、花鼓调,

还有那,二夹弦,

很多民间艺人不简单。

75岁的艺人叫唐巧,

85岁的张咣当;

88岁的梁光腿,

都可整段去传唱;

75岁的沈疙瘩,

表演起来众人夸。

剧目有,《祝九红,要嫁妆》,

坠子书,《梁山伯下山》找新娘,

花鼓戏,《十八里相送》传真情,

千百年来受欢迎。

梁祝剧目多又多,

最著名的《梁山伯》,

《攻书》、《送友》,《西窗会》,

还有河南曲子《梁山伯上学》;

《东楼会》、把线牵,

还有《梁祝》二夹弦;

《讨药引》,你要看,

还有戏曲《红罗山》。

梁祝民歌多又多,

听我一一对您说:

“日头出来紫霭霭,

一对学生下山来。

前头走的是梁山伯,

小姐名叫祝英台。

三月春风草上摇,

蜜蜂采花闹嚷嚷。

谁要能逮住鸳鸯鸟,

我赏你,酒一瓶,肉一方。

满堂学生哈哈笑,

各抱顽石砸鸳鸯。

唯有英台气功小,

搬不动顽石脸无光。

满堂学生哈哈笑,

都笑英台是女娘。

笑得英台红了脸,

羞羞惭惭回书房。

出言我把梁兄叫,

你送九弟我回家乡。”  

“走一山来又一山,

山山里头好竹竿。

高的砍了卖钱去,

短的砍了掉竹帘。

走一沟来又一沟,

沟沟里头好石榴。

有心摘给梁哥吃,

吃着甜来再来偷。

走一河来又一河,

河河里头好白鹅。

头里公鹅哼啊叫,

后头雌鹅叫哥哥。

走一洼,又一洼,

洼洼里头好庄稼。

高的是秫秫,矮的是芝麻。

不高不矮是棉花,

棉花里头带西瓜。

按个籽来发个芽,

拖个秧来就开花。”

  

自古至今千百年,

一句俗语一直在流传:

梁山伯、祝英台,

埋在马乡路两沿。

多年来,吉林、北京和甘肃,

四川、广州和江苏,

不断有人到马乡,

凭吊梁祝寄情思。

梁祝故事传天下,

梁祝文化影响大,

人民群众爱梁祝,

推崇备至成文化。

我坚信,随着研究的深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

千古绝唱更响亮,

更加迷人有魅力。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