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欣赏 > 抗战纪念 > 详细内容
抗战纪念20
发布时间:2025/9/3  阅读次数:3  字体大小: 【】 【】【


抗战纪念20

胜利

心铸长城人血性,是非善恶论情仇。

兵民胜利之根本,华夏巍峨助五洲。

九三大阅兵赋(四首)

其一:

金秋铁甲列神京,八秩霜锋照眼明。战血凝旗霄外卷,银鹰掠野日边行。

星槎破雾巡天迥,电戟凌空制海清。鸽哨穿云寰宇靖,巍巍岳色护升平。

其二:

金戈铁马震云霭,银汉星槎破晓纱。八秩风雷凝剑魄,三军虎豹啸天涯。

战鹰列阵惊寰宇,导弹凌霄镇海遐。浩气长存辉日月,丹心永耀九州家。

其三:

天风淬剑动寰宇,八秩峥嵘铁甲鸣。鹰击沧溟星斗焕,龙腾紫塞电雷惊。

云旗漫卷千机阵,虹刃斜穿九域营。敢向烽烟擎玉盾,重霄万里筑长城。

其四:

山河破碎黯烽烟,砥柱擎天挽巨澜。烽火连霄血雨腥,鼓鼙动地春雷喧。

昆仑雪化沧溟靖,瀛岛烟销正义镌。喜看金瓯今永固,复兴梦启大同篇。

【满江红】乙巳九三阅兵

虎啸龙腾,长空裂、金秋钟吕。 鸣霹雳、云开霞染,风清霾去。 八十寒霜凝剑气,三千铁甲惊寰宇。 望雄关、箭簇指天狼,鸣鼙鼓。

秦淮血,犹堪数。芦沟月,仍如炬。 看河山重整,大旗红处。 雪耻何须封禅典,图强自有崆峒斧。 看今朝、万里铸干城,巡星渚。

八秩阅兵

京华列阵撼沧瀛,八秩回眸剑气横。碧血凝碑铭旧耻,红旗卷雪慰前英。

干戈化帛星河灿,鸽哨穿云海岳清。铁甲新磨昭盛世,长风万里举鹏程。

【沁园春】观九三大阅兵现场吟

八十积升,耻警腾鲲,困破飞鹏。看孽倭蹄印,罪留形灭,兴华国梦,水到渠成。雪战千峰,人拼万业,舰载冲霄天地封。蔑狼寇,待净身跪好,瞬祭雷霆。

站高强大冲锋,待检阅神功鬼斧擎。傲援朝援越,敌如纸虎,抗倭驱蒋,我似腾龙。毛起新天,孔留义理,成就和平华夏情。心铭敬,续辉煌无际,步步为营。

【高阳台】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残日惊尘,危城起焰,当年血火弥天。铁骑摧疆,山河破碎谁怜?台儿庄内尸填壑,太行巅、骨筑雄关。叹疮痍,亿兆民心,紧抱成团。

旌旗漫卷英豪聚,以锋芒映日,壮志弥坚。持久良谋,终教倭寇难前。芷江受降消国耻,忆峥嵘、岁月如磐。望今朝,八秩风华,国泰民安。

【西江月】二首

观九三大阅兵

八秩峥嵘史册,三军璀璨勋功。旌旗猎猎荡长风,铁甲洪流威勇。

方阵铿锵步调,战鹰呼啸苍穹。新型装备亮刀锋,华夏雄威与共。

胜利日阅兵

礼炮轰鸣天地,战旗漫卷风云。长安街上列雄军,气势磅礴威震。

抗战精神不朽,强军壮志犹存。新型装备展军魂,捍卫国安根本。

【满江红】观抗战胜利80周年九三大阅兵

甲胄威荣,铁阵凌云,剑指苍穹。看银鹰列阵,穿云破雾;铁流动地,撼岳摇峰。导弹扬威,歼机呼啸,九域神兵铸鼎功。长安道,遍旌旗蔽日,鼓角连空。

百年血火曾熔,淬得这金瓯分外红。喜东风快递,精研北斗;鲲鹏展翼,远驭长虹。虎旅龙韬,丹心碧血,铸就东方威武风。慑敌寇,正藏身龟甲,一脸哀容。

观九三阅兵感怀

金秋气爽聚贤良,举国欢腾庆盛章。方阵铿锵惊广宇,铁流浩荡耀锋芒。

银鹰倚剑护疆土,赤子挥戈驱虎狼。铭记烽烟承壮志,长风万里续新航。

观看九三大阅兵有感

九三盛典壮山河,方阵威仪气势峨。猎猎战旗昭伟绩,隆隆铁阵奏长歌。

遥思烽火英雄血,更盼和平岁月多。今日强军凝壮志,护持华夏永祥和

【沁园春】阅兵惊世界

秋日京华,礼炮轰鸣,方阵列张。看铁流滚滚,锋芒耀日;银鹰阵阵,气宇轩昂。战帜凝丹,军容焕彩,八十风霜铸脊梁。声威壮,正扬邦家誉,震遍遐荒。

当年烽燧难忘,赖英烈抛头定国疆。忆雄师再展,初心未改;长缨在握,谁敢疏狂?四海观瞻,五洲惊叹,正义之师气宇昂。同欢庆,愿山河永固,盛世绵长。

【沁园春】九·三阅兵礼赞

长街喧阗,礼炮惊天,浩气贯穹。看旌旗蔽日,军容肃穆;铁流奔涌,气势如虹。银翼凌云,战鹰列阵,彩练当空舞劲风。凝眸处,尽山河壮丽,岁月葱茏。

遥思烽火千重。叹往昔、苍生泣血中。幸英雄浴血,驱除敌寇;丹心报国,重建寰中。今日观兵,军威赫赫,誓卫和平胆气雄。齐奋进,护金瓯永固,再铸丰功。

  

历史的震撼回声

一一写在“93”抗战胜利80周年晨曦

八十年前的硝烟,

仍在晨风中翻动褪色的战旗,

仍弥曼在记忆犹新的时光里,

那些嵌入弹壳的晨曦黄昏,

那些在血泊里绽放的信念之花,

此刻正顺着卢沟桥的石狮爪尖,

飘落在高铁碾过的钢轨上。

  

历史的震颤从未止息,

八十年只是历史的弹指间,

当现代化的齿轮

辗碎旧时代的锈迹,

黄浦江的汽笛

与太行山的号角

在时空中共振,

那是土炮与芯片的对话,

是小米加步枪历史的余温,

滚滚向前历史的辉煌,

焐热了世纪风云的冷光。

  

强军的方阵将踏过晨曦,

每一步都踩着前辈的骨血刻度,

承继着戚武的軍魂,

隐形战机划破云层的瞬间,

方陣踩踏出的历史火花,

仿佛看见雁门关伏击战的硝烟

在烈焰中重生,

航母甲板上的歼击机银燕,

驮着刘老庄八十二烈士

未竟的眺望。

  

这崛起的伟业,

是千万无名烈土

用沉默垒起的峰峦,

当现代化强国的霓虹

照亮天安门的轮廓,

那些刻在纪念碑背面的名字,

正化作芯片里的代码、

钢轨下的枕木、

巡逻舰的罗盘……。

  

八十年不是终点,

是回声的拐点,

我们接过的

不只是胜利的勋章,

更是让震颤持续的使命,

让每寸土地的年轮里,

都镌刻着速疾时光里的刻度,

都生长着对和平的,

坚强信仰。

  

聆听历史的回声(散文诗)

一一写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风穿过楼宇的砖缝时,

总带着些细碎的声响,

那是被时光磨圆的棱角在发出吼声,

是褪色的岁月年轮,

是那些已沉睡在青山绿水下,

仍承载着抗战伟绩的丰碑。

  

博物馆的玻璃柜里,

一柄锈剑在慢慢舒展,

它曾劈开过晨雾,也饮过黄昏的血,此刻却把所有锋芒,

都酿成了展柜角落的一缕微光,

隔壁的弹片里盛着半捧土,

土里有无数英烈的鲜血,

白山黑水,

平型关上海滩,

历史硝烟弥漫幻化,

像一枚枚未寄出的信,

地址写着为了未来。

  

总以为历史在教科书里沉睡着,

却不知它正躲在今天时光的褶皱里,

在欢歌笑语的节奏里,

在孩子拾起的每一片历史碎瓷里,

当时代的月光漫过丰收在望的大地,

那些幸福美满的生活

突然开始低语,

聆听历史不可磨灭的汗青镌刻,

那不是历史废墟的叹息,

每道刻痕都是时光的指纹,

在汗青上叩响人类永恒,

是无数个昨天的浴血奋战,

在轻轻叩问今天的伟业胜绩。

  

这一刻,我们怎能忘却(诗朗诵)

——写在国家公祭日之际

有多少往事我们可以轻描淡写,

有多少恩怨我们可以转身忽略,

但我们怎能忘却,忘却这一刻啊,

中华历史上最黑暗最惨痛的一页。

  

19371213日,古城南京:

人间地狱,江河呜咽,日月失色。

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疯狂杀戮啊,

三十万同胞血流成河,陈尸遍野。

  

正在哺乳的年轻母亲被砍下头颅,

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被机枪扫射,

挑在刀尖的剖腹婴儿被围观哄笑,

屠城恶魔的杀人竞赛被歌功颂德……

  

这一刻,我们怎能忘却,怎能忘却啊:

爱好和平的民族遭受如此旷世浩劫,

这一刻,我们怎能忘却,怎能忘却啊:

泯灭人性的日寇犯下如此滔天罪孽。

  

是的,八十年前的硝烟早已散去,

散不去的是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

你听,民族复兴的号角正在吹响,

和平崛起是我们造福人类的抉择。

  

万人坑的累累白骨让我们痛定思痛,

落后就要挨打,国泰才能安居乐业,

靖国神社的幽灵让我们警钟长鸣,

豺狼贼心不死,和平必须有军威震慑。

  

我在和平广场的女神像下久久伫立,

心中五味杂陈,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百年坎坷,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

凤凰涅槃,我们才拥有这祥和的世界。

  

深秋十月,我穿行在南京的林荫大街,

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满眼斑斓的秋色。

这秋色是中华大地生生不息的象征,

这秋色是金陵儿女热情好客的请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祖宗的古训,

奋发图强砥砺前行实现今人的誓约。

含冤惨死的三十万同胞你听到了吗,

祖国正在和平崛起的路上风驰电掣。

  

庆祝十四年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6

七律延安圣地

宝塔悠悠立塞边,延河滚滚映烽烟。精神卓尔明前路,领袖巍然固阵坚。

号令千军驱日寇,胸怀万里护山川。八年抗战丰功在,圣地荣光永世传。

塞北高原上,宝塔山巍巍矗立,像一柄火炬刺破抗战的阴霾;延河水滚滚东流,映着岸边的烽烟,也映着无数人向往的目光。窑洞里的灯光虽微弱,却照亮了民族救亡的前路,指引着千军万马的方向;纺车吱呀转动,线轴上缠绕的不只是棉线,更是军民同心、固守阵地的信念。在这里,号令传向四方,将士们扛枪驱寇;在这里,胸怀装着万里河山,每一寸土地都值得用生命守护。八年苦斗,延安精神如明灯永不熄灭。如今再忆圣地,那宝塔、延河与窑洞,仍在诉说着不朽的荣光,让信仰的力量永远流传。

七律陕甘宁边区

陕甘宁畔起风云,抗日烽烟育战魂。制贯三三民意顺,政通万万众心垣。

延安灯火明长夜,宝塔光辉照远村。浴血八秋驱敌寇,留名史册永年存。

陕甘宁的黄土塬上,曾激荡着最炽热的抗日风云。那漫天卷过的战尘里,藏着无数军民同仇敌忾的身影 ——“三三制” 的灯火点亮窑洞,让农人与战士、贤达共坐一堂,民意顺着延河的水波流淌,凝成无坚不摧的同心之力。延安的夜从不是漆黑的,窑洞里的灯火明明灭灭,映着案头的文件与墙上的地图,将抗战的方向照得透亮;远处的宝塔山更像一柄火炬,光辉漫过沟壑与村庄,给千万同胞送去希望。八年浴血,这片土地见证了小米加步枪的坚韧,也见证了军民鱼水的深情。如今风烟已散,但那烽火中的信念与坚守,早已刻进黄土,成为永不会褪色的记忆。

七律太行风云

壁立千峰锁晋燕,风嘶万壑起狂澜。旌旗漫卷霜林染,鼓角高吟晓月寒。

铁血健儿驱日寇,丹心赤子守鸿磐。丰碑永刻英雄迹,霹雳松涛震敌豻。

太行山脉横亘晋燕之间,千峰壁立如万柄利剑直刺苍穹。古隘口处风卷狼烟,曾是烽火连天的抗战场面 —— 霜染的山林间,旌旗漫卷成赤色浪潮;晓月寒霜里,鼓角声穿透长夜,惊醒了沉睡的山河。无数八路军铁血健儿踏遍太行沟壑,以血肉之躯筑起防线,将日寇挡在群山之外;丹心赤子怀揣家国大义,用生命守护每一寸土地。如今硝烟散尽,山间丰碑镌刻着英雄之名,松涛阵阵如历史的回响,裹挟着不屈的风骨,在天地间久久震荡,让每一个踏足此地的人,都能触摸到那段岁月里滚烫的信仰。

七律晋察冀

晋冀相连锁要津,察边烽火起嚣尘。平型初捷寒倭胆,地道奇谋护庶民。

子弟挥戈歼贼寇,贤良辅政聚精神。八年浴血驱强虏,青史长垂模范身。

晋冀大地与察哈尔交界的要津之地,曾是抗日烽火最炽烈的疆场。当年察边尘烟滚滚,侵略者的铁蹄妄图踏碎山河,却在平型关下遭遇重创 —— 捷报传来,不仅寒了倭寇野心,更点燃了万千军民的斗志。百姓与战士同心筑就地道,在地下编织出御敌的天罗地网,护佑乡邻安危;子弟兵挥戈跃马,在山野间与贼寇殊死搏杀;贤达志士辅佐政权,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八年浴血终驱强虏,晋察冀这片土地,早已将 “模范根据地” 的荣光刻入青史。如今风过旷野,仿佛仍能听见当年的呐喊,看见那片山河里永不褪色的赤诚。

七律齐鲁烽火

泰岱巍巍峙海东,黄河滚滚怒涛冲。台儿庄里歼倭寇,微岛湖间聚义雄。

乡勇挥刀驱敌伪,书生投笔振民风。八年喋血江山复,齐鲁荣光耀日红。

齐鲁大地的脊梁,是巍巍泰岱峙立海东,任风云激荡仍挺直腰杆;血脉是滚滚黄河奔涌,怒涛拍岸似在呐喊抗敌。台儿庄的街巷曾染血,将士们以命相搏,将倭寇的嚣张碾碎在砖石之间;微山湖的波光里藏着义胆,好汉们聚首苇荡,用小船划出保家卫国的航线。乡勇们放下锄头挥起刀,刀刃映着家国恨;书生们抛却笔墨投疆场,呐喊唤醒民众心。八年浴血终换山河复,当朝阳再照齐鲁,那浸透热血的荣光,比烈日更红,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的记忆里。

七律中原抗战

沃野千秋控总枢,烽烟骤起寇兵驱。许昌喋血拼忠骨,大别挥戈展壮图。

百姓执锄援战阵,健儿持剑破倭奴。丹心铸就长城固,不负中原卫国躯。

中原沃野千里,自古便是天下中枢,却在烽火年代成了抗敌前线。日寇铁蹄踏来,烽烟瞬间漫过平原,打破了土地的宁静。许昌城的街巷曾浸透热血,将士们以忠骨作盾,在炮火中死守每一寸阵地;大别山的崇山峻岭间,战旗高扬,健儿们挥戈冲锋,在林海中勾勒出收复山河的壮图。百姓们放下锄头便成援军,推着小车送粮弹,用朴素的坚守筑牢后方;战士们持剑冲锋,剑锋直指倭奴,用无畏撕开敌人防线。一颗颗丹心凝聚成比长城更坚固的屏障,终究守住了中原每一寸土地,让这片沃土永远镌刻着不屈的壮歌。

上一篇:抗战纪念19 下一篇:抗战纪念21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