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欣赏 > 杂诗组诗 > 详细内容
杂诗组诗146
发布时间:2025/9/28  阅读次数:20  字体大小: 【】 【】【


杂诗组诗146

文集(中)

61.秋柳 阳韵

半褪青衫半染黄,西风摇落拂沧浪。已无密叶栖归鸟,犹有长条系客艎。

冷露侵衣菊窥魄,斜晖顾影月萦肠。隋堤烟雨鸦翻墨,千载寒潮画故行。

62.雪柳 阳韵      

玉屑凝枝换素妆,绫绡万缕缀寒塘。非关飞絮迷青眼,疑是琼花落碧苍。

压干冻冰添鹤骨,临风照水动蟾光。莫言冬凛无清赏,冷蕊偏能寄韵长。

63.柳月 真韵          

暮垂烟缕罩南津,隐隐蟾宫白玉轮。暗叠纤云遮素魄,轻分疏影入青蘋。

依依灞岸缠绵客,郁郁隋堤悱惻人。千古离情谁管领,半归杨柳半归春。

64.柳月 真韵

暮色垂烟罩水津,蟾光初洗玉轮新。漫移云影遮冰魄,微荡波纹碎月粼。

灞岸长条曾系马,隋堤暗柳总羁人。千年别绪凭谁问,半付柔枝半付春。

65.春柳 微韵          

楚宫腰细不胜衣,碧玉妆成翡翠帏。絮扑画楼迷燕剪,丝黏游骑滞霞晖。

白门浪迹箫声瘦,隋苑伤心锦缆稀。最是灞桥烟雨里,离人争折赠春归。

66.冬柳 东韵      

褪尽铅华立朔风,寒柯清骨向苍穹。冰垂簪玉千丝刃,雪击琼珂万籁弓。

岂羡松楸矜晚翠,自将肝胆照霜空。伫看阳律回升日,先发南枝报化工。

化工,自然造化而成。唐。元稹 〈春蝉〉诗:“作诗怜化工,不遣春蝉生。”宋。苏轼 浣溪沙。惭愧今年二麦丰词:“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馀力染夭红。”

67.春柳 萧韵                  

柳色春山映碧霄,烟丝罥岫绿轻摇。穿林帧帧莺梭疾,拂槛依依风影娇。

暗度深荫迷石径,缓分翠霭接渔樵。伤情灞岸萦离曲,天使为伊展细腰。

juàn,缠绕;悬挂。捕鸟之网。                                      

68.织春 萧韵                      

天裁云锦绛霞迢,帝遣春工焕碧霄。倏忽莺梭穿翠幕,殷勤燕剪理红绡。

五株烟锁陶潜宅,万缕风扶灞岸桥。莫向花间询旧约,且将诗酒付芳朝。

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白居易“青旗沽酒趁梨花。”

69.柳絮风 阳韵      

漫空乱雪舞轻狂,假借东风势愈猖。岂助谢娘吟絮句,妄分元亮醉时觞。

沾衣似染三年泪,迷眼疑封六月霜。却叹浮萍留迹处,一篙春水送潇湘。

《出蛇徙柳》

《幼学琼林》卷四 技艺:“膝里痒生,华佗有出蛇之妙术;背间痈生,伯宗具徙柳之神技。”华佗遇喉疾者,谓蛇潜其内,饮以药,吐蛇而愈,此“出蛇”之奇;薛伯宗见背痈者,以气功移疽于柳,树枯人痊,此“徙柳”之妙。二事虽涉玄谈,然古医以神异彰术精,意在仁心通天道也。

70.徙柳 萧韵           

痈疽附骨久难消,妙手徙移丰柳凋。金刃破邪驱瘴疠,仁心济世越昏朝。

何夸幻术遮千目,终赖精诚感九霄。亘古歧黄传圣谛,杏林日月永昭昭。

71.折柳 辘轳韵【支微韵】                                  

灞桥烟柳拂金羁,客里东风怅别时。纤手折来肠欲断,柔条系处影空垂。

长亭笛怨传三叠,古道尘飞染素衣。情意缠绵堪赠远,阳关西出故人稀。

71.折柳 支韵【孤雁入群】

灞桥烟柳拭霜髭,客里东风促别离。纤手折时肠已断,柔条系处恨低垂。

长亭笛咽声三叠,驿路尘飞素半缁。莫道此情堪赠远,阳关西去马空嘶。

72.剪柳【双关寄意】灰韵      

金刀暗度玉绡裁,漫解东风细叶开。巧借春神分律术,悄移汉水翠云堆。

梁间语涩疑传哨,陌上痕轻似避埃。莫道柔枝堪赠远,恐藏玄窍待君猜。

剪柳,亦剪绺,割包剪绺,谓扒手。                  

73.折柳送友征西 支韵                              

玉门关外朔云垂,羌笛催人折冻枝。冰甲凝寒撕韧缕,霜蹄踏碎乱离思。

断柯犹系残旌影,飞絮偏沾血锈髭。莫向春风问归计,一蓬烟雪送征骑。

74.剪柳.寒韵

列下九流名窃贼,现时宁不正睛看?割包剪缕花招巧,掩月移云路子宽。

直播间多耍猴戏,电商网有杀猪盘。改头换面难分辨,出没聊天**

75.寻花问柳 青韵 化裁杜甫诗意                  

元戎小队出郊坰,为访芳踪过野亭。千树垂云遮驿路,一溪浮瓣绕烟汀。

藏莺柳浪连天碧,映日花光扑袖馨。岂说春深颜色老,丹青犹待画中停。

《杨柳辨》

江淮之南,谓杨柳有别:其插枝即活、截断可生者,谓之杨;必连根裹土、移栽方荣者,谓之柳。杨性亲水,尤宜江渚堤岸,根盘沃土,枝偃洪波,有固堤防潦之功。故俗谚云“无心插柳柳成荫”,其所指实乃杨也。盖因杨枝入土辄活,不假人力,遂成此喻。若夫真柳,则需悉心培根壅土,非可轻插而遽茂者也。南北称谓之异,于此可见一斑。为甚杨柳不分,前有简介,始于隋炀帝——“都是月亮惹的祸。”          

76.荆堤防护林 庚韵          

杨林列障护苍生,百里荆江曲岸横。浊浪侵身终不惧,洪荒没顶复能荣。

千丝垂叶遮青幕,万缕柔条系碧城。虽逊松楠堪栋宇,堤防伟业首功评。

77.早春即事 萧韵          

梅花早白雪初消,柳色才黄雨尚飘。掠水莺穿朱槛角,避人燕隐画梁腰。

何郎影瘦凭栏久,灞岸风柔织雾遥。最爱芳郊青渐染,闲随野老赋春朝。

78.化裁贺知章诗意 萧韵【孤雁出群】          

谁写春情眉柳梢,千绦绾雾曳鲛绡。叶藏莺舌调冰柱,枝隐烟鬟俯石桥。

风剪细裁云外谱,雨丝密织月中韶。东君若解灵均意,莫遣飞花逐浪飘。

《眉柳赋》

眉柳者,佳人之蛾眉也。其形纤若新月初生,曲似春烟袅袅,盖取象于柳叶之柔荑也。自唐世韩致光《席上有赠》诗云“小雁斜侵眉柳去,媚霞横接眼波来”,此喻遂成千古绝唱。夫柳枝拂水,本含烟而带露;眉黛描山,更宜喜亦宜颦。西子捧心之态,秋娘蹙额之容,莫不借柳叶传其神韵。

昔人绘美人图,必以远山含翠拟其眉,而不知柳叶临风更得动态之妙。盖眉之美不仅在形,尤在动止之间:若愁则如烟柳垂露,若喜则似风柳摇青,若嗔则类雨柳斜飞。此中三昧,非深谙仕女画者不能道也。

且眉柳之喻暗合天地生机:春柳发新枝,似佳人晨妆初罢;秋柳凝残黛,若怨妇夜泣未干。太白所谓“芙蓉如面柳如眉”,正是以自然之灵秀,状人间之绝色。此中美学至境,在虚与实、动与静、形与神间交融互见,可谓“一叶知春秋,半眉窥天地”者矣。

席上有赠【作者】唐 韩偓

矜严标格绝嫌猜,嗔怒虽逢笑靥开。小雁斜侵眉柳去,媚霞横接眼波来。

鬓垂香颈云遮藕,粉著兰胸雪压梅。莫道风流无宋玉,好将心力事妆台。

79.宴赠有赠 灰韵      

素月光涵静不猜,樱唇欲启笑颦开。云鬟半堕钗痕浅,烛影微摇睫羽来。

罗袂芳萦蝴蝶络,冰心愁锁玉芝胎。子渊曾赋登徒子,怎及春风手自裁。

80.相思柳 化裁白居易诗意 尤韵                      

金缕毵毵拂御沟,曳烟拖雨任沉浮。长条系马痕仍在,倦絮沾衣恨未收。

别馆笛残声带怨,乐游苑暮色含愁。谁言草木无离思?一夜东风尽白头。

81.狂柳 化裁曾巩诗讽喻意 萧韵              

乱碧狂丝斗舞腰,倚风趁势欲干霄。遮天絮作迷魂阵,匝地阴成锁梦潮。

岂料霜砧催玉骨,终教雪刃折纤条。荣枯自有春秋序,莫向青冥怨寂寥。

曾巩《咏柳》原诗: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82.相思柳 化裁周邦彦词意 尤韵              

隋堤烟柳参差碧,曾送龙船向汴州。玉絮扑鞍沾客鬓,绿绦蘸水戏鱼鸥。

渭城曲破千丝老,灞岸尘深万缕秋。唯有长条伊昔似,斜阳影里系孤舟。

83.枯柳 化裁纳兰词境意 新韵              

冻江枯柳立寒烟,絮化萍根第几旋?五夜霜欺眉黛瘦,三更月印鬓丝残。

鸦栖老干塘逾静,鹤唳长空雪自翻。莫道柔条无劲骨,东风未至亦岿然。

84.柳蝉 化裁柳七《雨霖铃》意

寒蝉声碎暮云收,骤歇初霖送客舟。执手难销金缕怨,凝眸空锁镜鸾愁。

一堤杨柳风牵袖,半枕沧浪月挂钩。此去烟波三万顷,更无人共听清秋。

同题作文七律三首 步江畔早春寄诸友

75.庚韵

启蛰阳和脚步轻,映江花木渐丰荣。梅携残雪融新月,风助彩鸢歌崭晴。

带雾黄鹂早调舌,穿沙芦笋夜分茎。当垆择字吟筇约,奋进潮声伴鼓声。

《宋史·乐志》:“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86.东韵

淡淡浮云款款风,柳裙缀翠映江空。琼花倒影纹浮碧,鸡舌含香梅染红。

披露鸭雏声尚怯,惊沙笋稚叶将丰。笑凭音视传微友,一样芳心点点通。

鸡舌香,即丁香。古代尚书上殿奏事,口含此香。

87.虞韵

东来紫气启皇图,解冻涛声唱复苏。六出花融鸡爪褪,九英梅印犬蹄殊。

嫩莺互唤才黄柳,子鸭相嬉乍翠湖。好趁萌阳吟翌旦,纷红骇绿醉千壶。

《柳公权》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唐元和初进士,累迁侍书学士。文宗朝为谏议大夫,封河东郡公。其书结体劲媚,法兼颜欧,自成一家。帝问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传为笔谏佳话。武宗时擢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年八十八卒,赠太子太师。有《玄秘塔碑》等墨宝传世,楷法冠绝有唐。

89.柳太师 东韵      

诚悬笔谏震宸宫,铁画银钩贯九穹。颜骨欧筋融古法,丰碑石碣荡儒风。

立朝刚直何惭主?运墨深沉不愧忠。千载翰书传四海,玄奇妙韵永尊崇。

90.习字 阳韵

迩来雅兴斗难量,杮叶学书堆满堂。乌玉熬颜鲁公粥,管城啜柳太师汤。

斋心而往文成癖,醉酉尝因水发狂。余日自甘三釜乐,耻于犬马拜尘忙。

91.习字 尤韵

粗茶淡饭少他求,沐手临池远百忧。弹铗客为三窟累,耽盘人替一钱羞。

逢场作戏尝生怨,闭户自挝今寡尤。细味柳筋颜骨韵,萤窗月影化银钩。

92.赠书社 东韵

荣光桑梓起文雄,玉砚精耕细作功。柳絮纷纷负才女,石矶隐隐钓诗翁。

柳筋颜骨形神备,汉篆魏碑今古融。墨彩飘香播高雅,枝繁叶茂绿葱葱。

93.赠书社 东韵

一枝独秀赏花红,文化领军三市风。流水行云铺异彩,飘鸾泊凤到玄通。

临池总获千秋镜,入泮先修八法功。俱进还祈点睛笔,十年破壁梦非空。

《冯谖三窟》

冯谖为孟尝君营狡兔之窟,初市义于薛,民迎道中;复西游于梁,虚位重聘以抬其价;终立宗庙于薛,使薛地永固。三窟成而孟尝君高枕无忧,冯谖以市贾之智,转危为安,可谓谋士之典范。

94.冯谖三窟 元韵          

市义薛邦称妙策,绸缪数窟葆乾坤。游梁虚位抬珠价,立庙夯基固本根。

长铗归时宾客愕,债书焚后主君恩。千秋成毁三才辨,关键无非智与昏!

95. 支韵

先生莫问名何许,五柳宅边堪冠之。甚解不求唯会意,阙文可正半存疑。

曾经屈志终归志,好咏菊诗还酒诗。漫道缄言避秦祸,桃源记罢日迟迟。

96.桃源 写《桃花源记》意 新韵

渔翁引路访桃源,妙比天堂莫可言。鸟语山幽胜仙境,地腴俗美乐黎元。

乍尝洞主三杯爽,尽洗人生万种烦。复往千遭无觅处,循香犹见水潺潺。

97.五柳 写《五柳先生传》意 先韵          

葛巾漉酒伴云眠,豆陇扶锄自岁年。闲阅奇文常废卷,醉邀孤月不须钱。

门栽五柳藏春色,窗纳千峰入晚烟。试问浮名何所似,一枝秋菊傲霜天。

98.五柳 写《五柳先生传》意 先韵

蜗庐容膝乐箪瓢,独守琴书对寂寥。常著文章自娱趣,每观星斗悟清寥。

春风绕宅生芹草,夜雨侵阶没野樵。千载高情谁得似?寒江空翠影迢迢。

99.五柳 写《五柳先生传》意 萧韵  

蜗庐容膝远尘嚣,幽径鸣琴伴永宵。得句忘筌神自跃,倚松观斗意偏遥。

春风绕宅生芹叶,夜雨侵阶长藓苗。千载高情谁可拟?寒江空翠影迢迢。

100.写《归去来辞》意·归途之欣 辘轳韵【先删韵】                          

昨非今是痛思愆,舟泛轻飏意已先。松菊犹存三径外,琴书初理一樽前。

遥瞻云岫舒眸际,忽见归禽息念间。帝所虚名何用问,春畦雨足自闲关。

101.写《归去来辞》意·田园之乐 新韵                      

何须解绶问蓍爻,食力灌园耕汉皋。植杖西畴种秫乐,衔觞南牖赋诗豪。

欣欣木向春前秀,汩汩泉从雨后潮。乘化忘机循物理,蓬丘在望待云轺。

历史上柳姓名人辈出,各领风骚,可概括为“一圣三贤五大家,忠义文墨传天下” 。兹列其要:

一、圣贤高士

柳下惠(展获)

坐怀不乱:鲁国大夫,孟子赞为“圣之和者”,封“和圣”。夜宿城門,遇无家女子,恐其冻死,以衣裹坐怀中之,终夜不及乱。三黜不去: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庄(春秋卫史)

卫献公之忠臣,直言敢谏,成语“柳庄谏寝”源此。

二、政治名臣

柳世隆(南朝齐)

南齐尚书令,以“弹琴谏君”闻名,时称“柳公双璅”。

柳彧(隋朝)

隋文帝治书侍御史,隋朝第一直臣,打击豪强,整顿风俗。

柳公绰(唐)

唐代名相柳元公,京兆柳氏代表,书法家柳公权之兄,父子四人皆入《唐书》,世称“柳氏三良”。

三、文学巨擘

柳宗元(唐)

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领袖。《永州八记》《捕蛇者说》《江雪》千古流传,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柳永(宋)

婉约词宗,“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雨霖铃》《八声甘州》开宋词新境。

柳贯(元)

“儒林四杰”之一,元代诗文大家,与虞集、揭傒斯齐名。

四、艺术宗师

柳公权(唐)

楷书四大家之一(颜柳欧赵),“心正笔正”之笔谏名垂青史,《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为书法极范。

柳如是(明末)

秦淮八艳之首,女诗人画家,“风骨嶒峻柳如是”,钱谦益侧室,明亡时劝夫殉节,自尽未遂。

五、忠烈英杰

柳元景(南朝宋)

南宋名将,率“柳家军”北伐中原,官至尚书令。

柳仲郢(唐)

柳公绰之子,刑部尚书,“退谷焚香” 秉公执法,世传《柳氏家训》。

柳敬亭(明末)

一代说书宗师,孔尚任《桃花扇》赞其“舌摇风雷,口吐莲花”。

《柳世隆》

柳世隆,字彦绪,南朝齐尚书令。善弹琴,尝以琴理谏武帝:“琴调则国治,弦急则政危。”帝悟其讽谏,时称“柳公双璅”(璅同琐,喻精妙之道)。为政清简,卒谥忠武。

101.柳世隆 东韵【孤雁出群】      

彦绪廉勤谏九重,冰徽玉轸寄深衷。急弦暗喻苛条猛,清角遥知泰运隆。

双璅名齐云汉外,孤标节映庙堂中。至今谁解经邦谛?松柏萧萧沐古风。

璅,同“琐”,美石。          

《柳贯》

柳贯,字道传,浦阳人。元延祐间官翰林待制,与虞集、揭傒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其文沉郁舂容,诗则雄浑奇崛,有《柳待制文集》行世。门人宋濂、戴良皆承其学,开明代古文先声。

102.柳贯 东韵      

翰苑开云启瞽聋,儒林立极冠江东。青衿问道儒家雨,绛帐传薪哲子风。

字溯渊源石渠邃,理承洙泗圣门通。虽临北漠遮天日,终护文光耀浙中。

《柳如是》

柳如是,本姓杨,名影怜,后易姓柳,字如是。明末秦淮名妓,工诗善画,精琴棋,与马湘兰、卞玉京等并称“秦淮八艳”。尝作男装访钱谦益,结为侧室。明亡时劝夫殉节,投水未遂。后钱氏降清,如是独守民族气节,资助抗清义军。有《湖上草》《尺牍》传世,陈寅恪撰《柳如是别传》誉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03.柳如是 灰韵      

秦淮烟月凝奇魄,初谒虞山伴俊魁。泣血娇姝扇底恨,投躯寒浪秫陵哀。

肯将玉骨殉青史,岂许丹心付劫灰。三百年来涛似雪,犹闻红粉踏歌来。

《柳元景》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人。南朝宋名将,少习弓马,从武帝北伐,以“柳家军”威震中原。元嘉二十七年,率军破魏主力于陕县,官至尚书令。孝武即位,授侍中、骠骑大将军。性俭素,赏罚严明,卒谥忠烈。

104.柳元景 东韵      

柳营剑气贯长虹,北伐中原建伟功。铁马鞭驱胡塞黯,旌旗席卷陇云红。

尚书令重安台阁,骠骑威扬振华戎。千古秦关鏖战处,常听鼓角唤英雄。

《柳仲郢》

柳仲郢,字谕蒙,京兆华原人。唐代名臣,柳公绰子。历官刑部尚书、天平节度使。常焚香办案,夜治狱讼,世称“退谷焚香”。撰《柳氏家训》二十四篇,宋人赞“柳家法度,冠绝唐世”。

《退谷焚香》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柳仲郢传》:“仲郢 严礼法,重气义,尝夜焚香焚香于庭,曰:‘吾心公直,神可鉴之。’ 事继母薛氏三十年,衣不解带; 为京兆尹,权豪屏迹。”宋代《太平广记·廉俭卷》:“柳仲郢退谷焚香,三代之法度存焉。”明代《官箴》:“夜判如柳子(仲郢)焚香,则冤狱自息。”《柳氏家训》载:“刑狱之事,必焚香澄心,以对神明”。“决狱必于晨旦,焚香沐手, 一票一牍皆不可轻。”

105.柳仲郢 青韵          

退谷焚香夜判刑,冰心玉尺镇公庭。狱辞每伴炉烟写,科律常随篆雾铭。

廿四训成金匮宝,三千法化鲁堂经。至今鼎字分明在,光照人间耀汗青。

《柳母韩氏》

韩氏,唐京兆华原人,柳公绰之妻,仲郢之母。性严明,通经史,常夜授子《礼记》,以熊胆为丸助其勤学,世称“和丸教子”。公绰卒后,训诸子皆成材,仲郢官至刑部尚书,秉公执法,承母之教。白居易赞曰:“柳氏家法,闺门肃然。”

106.柳母韩氏 蒸韵          

和丸夜课守孤灯,熊胆凝霜砚底冰。纤手频分兰烬落,银釭挑尽曙光升。

九迁官秩皆焚告,三尺刑名总愧承。莫道深闺无砥柱,家传训诫似崚嶒。

《柳敬亭》

柳敬亭,本姓曹,泰州人。明末说书宗师,师从莫后光。善说《隋唐》《水浒》,孔尚任《桃花扇》载其“舌摇风雷,口吐莲花”。康熙初年犹献艺南京,王士禛赞“白头犹说兴亡事,斜阳柳下声声慢”。

107.柳敬亭 阳韵      

玲珑一木系惊堂,舌绽莲花说汉唐。麈尾翩翻千客叹,案几指点万军扬。

秦淮月浸颜同瘦,桃扇尘埋国共殇。稗史百家褒贬蕴,兴衰演绎睹沧桑。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江苏吴江人。南社创始人,近代民主诗人。辛亥前后以诗文鼓吹革命,毛泽东称其“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1949年以“牢骚太盛防肠断”诗与毛唱和,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有《磨剑室诗词集》传世,诗风豪迈激荡,人称“今代屈原”。

108.柳亚子 尤韵          

青兕文光射斗牛,剑鸣南社著风流。曾擎赤帜呼民主,更向苍天问自由。

索句昆仑答知己,题诗蓟北慰同游。莫轻挥麈空谈笑,肝胆长悬百代秋。

109.柳氏圣贤 灰韵【孤雁出群】      

柳下高风圣者怀,河东遗韵彻天垓。元公笔谏铭钟鼎,子厚文光耀斗魁。

词浸耆卿梁苑月,血凝如是楚江埃。清芬千载盈门第,又见春深翠浪来。

按:首联:柳下惠(和圣)、柳宗元(河东先生)颔联:柳公权(笔谏)、柳宗元(文光)颈联:柳永(三变)、柳如是(桃花扇)尾联:化用柳恽“汀洲采白蘋”、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意象。

110.柳径 庚韵

莺梭燕剪织春晴,曲径深幽碧浪萦。露浥青苔侵砌冷,烟迷翠幄隐鸠鸣。

踏花偶染香尘履,倚杖时闻漱石声。莫道武陵仙迹渺,此中真意不须名。

111.柳巷 阳韵

卖花声过柳荫旁,深院尘销白日长。紫燕衔泥穿旧垒,青旗摇影压新簧。

偶逢蹴鞠顽童戏,时见敲枰老叟忙。最忆炊烟弥曲巷,一帘晴雨一帘香。

112.柳城 庚韵

戍鼓初停细柳营,风高忽起角弓声。胡笳漫引关山月,霜戟空悬汉将名;

血浸残碑肥碧草,魂游断堞醉青樱。千遭鏖战谁怀缅?歌舞今朝不夜城!

113.柳堤 微韵

林烟袅袅念霏霏,堤外亭台碧浪围。醉棹三巡花乱眼,渔灯半隐月明矶。

莺梭巧织连屏锦,燕剪轻分斜照晖。秋水望穿人不见,长条应系彩云归。

114.柳塘 庚韵 折腰体

翠霭涵虚一鉴平,柳丝拂水戏鱼惊。萍开忽见云追鹭,漪散犹闻叶啭莺。

日熔碎金浮光乱,风蹙绡纹倒影清。莫道春塘空潋滟,垂纶自有钓舟横。

115.江陂春日寄远 歌韵          

荆江春涨绿生波,云影天光共荡摩。远岫凝烟浮黛色,长堤拂柳醉颜酡。

千重浪涌情难已,一纸书成意若何。莫道天涯芳信杳,东风渐暖客帆过。

荡摩,互相切摩而变化。清 徐昂发 《雁门关》诗:“岚光自摩荡,岩壑递明晦。”

116.柳车 微韵                  

哀角低徊恸夕晖,輭车缓缓向荒畿。白杨萧瑟嘶风急,青槥苍凉带月归。

薤露歌残云遏断,灵头幡烬雁鸣稀。千年陇树凝寒碧,唯有泉台伴故衣。               huì,装殓尸体的简陋棺材。灵头幡,送葬时在棺材前引路的纸旗,由死者的儿子持举。                      

《双柳堂趣事》

浙西柳洲有柳塘村,村塾先生姓柳讳留,字木臣,号卯斋,执教廿载。其地遍植垂柳,风过如绿波荡漾。乡童谣云:“柳线穿书声,柳絮沾砚池”,盖赞柳公教化之功也。

是岁仲春,新柳初黄时节,有杨先生名扬者自广陵来。青衫竹笈,腰悬兔毫笔,朗声叩馆曰:“闻先生以诗教驰名,某尝读《运河柳志》,知隋帝赐柳姓杨之事。柳杨本同宗,愿以诗律一证渊源!”

忽闻墙外矢声嗖嗖,原是猎翁教孙习射。杨公指其弓矢笑曰:“昔养由基百步穿杨,今可……”语未竟,柳公轻拂檐前柳枝接口:“李广射石柳作弦,既是柳塾,当以“柳”字为题。”猎翁大笑拄杖而来:“妙极!隋炀帝开运河时,御赐垂柳姓杨,今日柳杨诗会,正值天地轮回之趣!”

柳公乃引杨公至古柳下,曼声吟道:

男人也是女人生(姓),【——万姓同源出母氏】

捺住各方成就名(名),【——笔墨纵横立芳馨】

东土青龙擎玉柱(木),【——春木参天承雨露】

金鸡正好报双更(卯)。【——卯时双更待凤鸣】

杨公抚掌叹曰:“双更暗藏机杼!昔隋帝植柳运河岸,正为卯时鸣金开工。”遂整衣冠对曰:

先生皆是女人生(姓),【——溯源知本启愚蒙】

靖节尤其慕大名(名),【——五柳高风追古贤】

桃杏之前称十八(木),【——木荣群芳非独善】

引龙接虎兔儿鸣(卯)。【——卯宫玉兔跃蟾宫】

忽有柳絮飘入砚池,杨公灵机补充:“千里隋堤杨柳风,今见先生方知——杨者扬其华,柳者留其根也!”柳公骇然击节:“君竟联缀隋柳典故!十八木合教化群伦之义,兔跃蟾宫应卯时进取之志,更解吾表字木臣,暗合五柳先生遗风!”

猎翁忽大笑插言:“二君可知?老夫祖籍汴梁,正是隋堤守柳人后裔。当年炀帝赐柳姓杨,今朝杨公归柳塾,岂非天意?”遂取箭镞刻地而歌:“隋柳千年还姓杨,杨舟今系柳塘旁。卯时初刻鸣金处,又见春风化羽翔。”

翌日,村塾金匾高悬“双柳堂”,童子争传新谣:“柳线系杨舟,诗书共沉浮。双师拂柳浪,字字化鸿鹄。”猎翁更赠古柳苗二株,笑谓:“一株姓柳,一株姓杨,待得杨柳成荫时,再看谁家更风流?”

按:此篇融隋炀帝赐柳典实——《开河记》载炀帝诏“栽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植,遂名“隋堤柳”。后世柳杨互通,正合诗中“双更”之喻。杨诗“十八木”暗合十八学士登瀛洲,与柳诗“双更待凤鸣”共成教化双璧。

《故园柳》

夫柳者,春之使者也。自《诗经》“杨柳依依”始,千载文人墨客皆托柳寄情,其姿其韵,早已镌入华夏文脉。昔陶潜植五柳以明志,左宗棠种千里而戍边,一柔一刚,皆见柳性之通达。余少时故园有柳,祖父手植于檐角,今虽屋宇倾颓,五柳擎天如盖,三十载风雨不移其志。

观夫柳之形态:初春吐芽,嫩黄羞怯似童眸;仲夏垂丝,婀娜翩跹如仕女;秋深叶落,萧疏犹存骨相;冬寒枝秃,苍劲暗藏生机。其絮飘若雪,李商隐叹“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其荫浓如云,王维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此中意象,非独草木之态,实乃士人之精神镜鉴。

至若故园之思,更与柳色交融。李白闻笛而折柳,岑参逢使而拭泪,皆因柳丝牵系乡关。余园中老柳,今虽孤守荒墩,然其根盘厚土,枝拂云霄,恍若故园精魂所化。每归故里,见其树痕斑驳如祖父手茧,顿觉时光凝固——虽世易时移,新农村建设摧枯拉朽,此柳竟得存焉,岂非天意怜幽草乎?

然余常怀隐忧:柳性虽韧,难敌利斧之锋;故园虽美,不抵时势之变。昔牧之悲“无情最是台城柳”,今吾恐柳亦成沧海遗珠。乃作诗云:“长条不受大夫封,风雨丘山鸣淅沥”,盖柳本天然物,何求秦松汉柏之荣?但守一方水土,便是人间至贵。

嗟乎!柳之文化,实乃故园文化之缩影。其柔中带刚,恰似游子外表谦抑而内怀铁骨;其随处而生,正喻故园精神之生生不息。纵使他日楼宇侵云,阡陌改道,唯此柳魂永驻心田——如韩愈所言“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故园之柳,终究满驻游子皇都也。【余为此文时,老家五柳尚在】

故园柳五题

117.侵韵

卌载风霜证素心,故园柳色锁烟深。柔条漫引沧浪水,劲节暗同陶令琴。

纵使斧斤催老干,依然月露润清阴。归人莫叹青衫改,自有婆娑伴苦吟。

118.真韵

一别林溪近卌春,客中飘泊且容身。门前折柳多离泪,灯下看花少故人。

肚腹便便衣带紧,胸襟落落笑颦真。假如造父重回辇,不赋瑶池赋采蘋。

119.锡韵

富贵荣华何处觅?卅年分袂两归寂。誓将志尚扎深根,耻向人前夸旧绩。

陶令偏钟借名头,鲁班不顾同樗栎。长条不受大夫封,风雨丘山鸣淅沥!

120.侵韵

五株烟碧接遥岑,暗抚霜皮认旧心。风动长条皆篆籀,月移疏影自弦琴。

曾遮稚子攀檐角,今伴归鸦诉晩阴。莫道柔丝难系日,斜阳偏恋故园深。

121.庚韵

千丝垂地接沧瀛,犹记当年手植情。春雨每添新眼翠,秋霜难改旧时贞。

根缠泥隙通泉脉,枝拂云边应雁声。若待翌晨重过此,恐疑鹤发唤儿名。

《松柏赋》              

时维季夏,山川郁郁。松挺翠峰,柏立幽谷。松者,顶天立地,雄姿英发。其干若蟠龙,苍劲无乏;其枝似铁杈,刚健不阿。柏也,端庄肃穆,沉稳持达。其形如伞遮,亭亭而拔;其叶如翠葩,密密匝匝。

观夫松之态,似英雄之峙立,迎霜傲雪,无畏无惧。风摧之而不折,雷劈之而不倒。恰如志士之坚守,初心不易,矢志不移。忆昔陶潜抚松而长啸,寄情高远;李白倚松而吟诗,逸兴遄驰。

柏之姿也,若佳人之静立,温婉娴淑,贞静自怡。雨润之而更翠,雾绕之而愈蕤。仿若淑女之矜持,品德高洁,风姿绰绥。曾闻苏轼赞柏而抒怀,感慨深沉;王维绘柏而寄思,意境空奇。

松风拂来,其枝摇曳,似雅士之舞袂,洒脱无羁。松雨飘落,其叶滴翠,如仙人之洒泪,晶莹透媚。松月高悬,其影斑驳,恰墨客之挥笔,诗意流媚。松露凝华,其泽温润,犹佳人之妆佩,妩媚娇美。松籁轻鸣,其音清幽,像琴师之抚徽,婉转悠绥。

柏于柏梁殿中,见证皇家之威严;于柏梁宴上,增添宾客之欢颜。忆昔延陵季子,带宝剑觅已故之徐君,其情义可比岁寒松柏之坚。而王褒柏惨,闵损衣单,皆为松柏添上悲悯之篇。

至若春日融融,松针吐绿,柏叶焕鲜;夏日炎炎,松荫送凉,柏香沁渊;秋霜渐降,松色愈翠,柏枝愈坚;冬雪纷飞,松傲寒川,柏挺冷原。

松径通幽,引人入胜;松关险峻,令人敬叹。松鹤相伴,祥瑞之观;松筠相依,君子之缘。柴桑松竹,尽显田园之闲;黄山松涛,饱含壮志之澜。万壑松风,承载千古之传;千峰松影,饱含迎新之愿。

松为墨中友,画师挥毫,松影跃然纸上,神韵天然。松为诗中客,文人吟咏,松风回荡笔端,逸趣绵延。松为琴中音,雅士抚弦,松籁悠扬弦上,妙韵翩翩,情思绵绵;松为笛上声,高人弄韵,松风缭绕指中,如闻天籁,陶醉忘还。

柏作舟之材,工匠巧制,柏舟泛于江湖,破浪向前。柏作庙之梁,能工架起,柏栋立于殿堂,庄重肃然。柏作榻之沿,匠师打造,柏榻安于室中,舒适安然。巧匠雕琢,美梦甜甜。

松柏有操,坚守贞心,不为世俗所易;松柏有盟,相伴岁月,见证沧海桑田。松柏有则,高风亮节,令人敬仰,宛若古贤;松柏有爱,山川为证,引人遐思神牵,共谱爱缘。

松柏有德,其德昭然,不为浮华所缠;松柏比寿,其寿绵绵,共历岁月长延。松柏无畏严寒,经霜雪而愈坚;松柏虽老,化石犹传,足为世范;松柏有节,其节凛然,不受俗尘所染。

松柏与梅竹,称岁寒三友。梅凌霜而独绽,竹迎风而不弯,松傲雪而苍健,柏凌寒而翠繁。梅之孤芳,竹之清雅,松之雄奇,柏之庄严,各有其韵,共彰高贤,而又融会通圆。

岁寒而知松柏之坚,患难方显德操之贤。松柏之志,坚定不移;松柏之情,深厚长绵。愿吾辈似松柏,比翼并肩,荣光永葆,德厚流渊,志存高远,勇往直前。

噫吁嚱!松柏之美,难以尽言;松柏之德,万世流传。吾侪愿学松柏之贤,立天地之间,守中正之渊,展浩然之颜。愿与松柏为友,共经风雨,同迎朝暾,人如松柏志弥坚,定然不负此生缘!

上一篇:杂诗组诗145 下一篇:杂诗组诗147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