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笔会作品集1665(33篇)
(2025年4月29日)
目 录
【诗词歌赋】
贺神舟二十号飞船发射成功(任自愉)
贺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钱庆周)
航天咏怀(许文楚)
贺神舟二零出征(楚天顺)
送神二十出征(南艳杰)
【破阵子】三首(燕晓灵)
祝贺神舟二十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袁林山)
【沁园春】会师空间站(外一首)(王浩民)
【沁园春】四首(秦正风)
【沁园春】二首(秦正风)
【八声甘州】悼念孙钧院士(贺新峰)
【五律】二首(韩立峰)
韶山颂(二首)(冯安志)
世界平面设计日(刘清远)
世界兽医日(张玉杰)
全国疟疾日(刘俊山)
世界知识产权日(孙增永)
世界舞蹈日(金碧华)
弃美帝(陈冬青)
化学战受害者纪念日(蔡新慧)
【卜算子】看快手平台有感(贾海峰)
【调笑令】漫画不靠谱(张志斌)
柳絮(孙晓玲)
致春天(范诗杰)
【天中散文】
一篇触动人心的佳作(王继伟)
【诗词歌赋】
贺神舟二十号飞船发射成功(任自愉)
三杰英姿驾火舟,飞船腾射闹天球。
问天实现火星梦,浩瀚苍穹任我游。
贺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钱庆周)
【贺】祝神舟向苍穹,
【神】来神往全民敬,
【舟】車之利更方便,
【二】四六八双皆成,
【十】全十美全球夸,
【号】令一声奔大空,
【载】歌载舞齐欢庆,
【人】定胜天敢驰骋,
【飞】向宇宙皆成功,
【船】坚质优太空行,
【发】射指令一声响,
【射】向太空很轻松,
【成】功之路在登攀,
【功】德无量千古颂。
航天咏怀(许文楚)
往返神舟天地间,星河探秘有航班。
前朝万户惊鸿梦,今日遨游揽月还。
贺神舟二零出征(楚天顺)
暮春喜乐续航天,科技高端缘酒泉。佛盼烧香僧侣庙,国期扛鼎铁人肩。
三英领命巡环宇,百塔开频废夜眠。二十神舟交接后,载歌载舞白云边。
送神二十出征(南艳杰)
耳畔犹闻圣乐传,神舟吉日又飞天。三英联合巡星际,六度牵携上宇巅。
勇者无疆书壮志,雄心不倦写新篇。中华儿女终圆梦,万里苍穹锄作田。
注:“圣乐”指“东方红一号”卫星传送的音乐。“三英”指陈冬、陈中瑞、王杰三名航天员组成的神二十乘组。“六度”指中国航天员六次太空会师。
【破阵子】三首(燕晓灵)
贺神舟20号发射对接成功
洗尽炎黄屈辱,提升华夏威风。廿载巡回偿夙愿,多次轮流入太空。周身热血腾。
推动全球合作,秉持自力更生。问鼎银河圆梦想,揭秘深穹探火星。信心百倍增!
贺六航天员会师太空
火箭数回托举,神舟屡射成功。首次六人拥运轨,初告三舱吻太空。大功欣告成。
实现炎黄梦想,拓开华夏征程。精准交接完使命,稳定航行探宇穹。丹心谱赤诚。
问鼎苍穹
火箭凌空崛起,神舟对吻天宫。瞩目中华俄美叹,赞誉英雄喜报赢。举国齐沸腾。
揽月遨游宇宙,巡空问鼎苍穹。再谱航天科技曲,又创飞船伟业功。跻身强列中。
祝贺神舟二十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袁林山)
酒泉飞艇又升空,点火启航呼啸冲。人造卫星绕环宇,接连仙界问苍穹。
科研进步攀登上,耀武扬威游览中。常见东方红璀璨,回旋世纪展望融。
【沁园春】会师空间站(外一首)(王浩民)
浩瀚苍穹,银汉迢迢,玉阙渺然。看神舟巡宇,穿云破雾;空间筑梦,拜会婵娟。星箭齐飞,三舱聚首,华夏英才志愈坚。今霄里,喜英雄际会,笑洒长天。
遥思往岁千年。问桂殿、何人参妙玄?叹敦煌壁画,飞天遗韵;齐谐庄语,鹏翼垂烟。逐梦今朝,九霄探秘,捷报频传举世欢。待明日,驾长风万里,再拓新篇。
外一首
浩瀚太空新客到,空间站里笑声欢。
别情互诉地天事,万语千言问暖寒。
【沁园春】四首(秦正风)
赞孟旭阳教授
华夏苍穹,地学新星,烨烨耀芒。看旭阳才俊,胸藏丘壑;研思砥志,志在穷详。太古探铜,深岩解秘,沥血攻坚日夜忙。开新论,引寰球瞩目,名震遐方。
携才归国传彰,育桃李、丹忱绘锦章。率群贤逐梦,山河踏遍;资源固卫,使命担当。科技兴邦,创新为楫,赤子情牵华夏昌。期来日,展鸿图再举,更铸荣光。
赞邵峰院士
燕赵才英,北大骄子,志在云空。看廿年求索,微观逐梦;三焦拓界,焦烬开蒙。免疫烽烟,病原迷雾,妙手仁心探玉宫。凭肝胆,绘细胞图谱,论著齐嵩。
殊荣岂止登峰?更引领群伦意气雄。喜新苗竞秀,薪传火种;宏篇频著,誉满寰中。德劭功丰,胸藏家国,一片丹忱映日红。待来日,看鲲鹏振翅,再越千重。
赞卢柯院士
陇上才英,年少驰名,志贯九霄。忆华池发轫,南工砺志;研堂问道,绝技惊曹。廿八登坛,微厘拓界,晶铸奇功举世骄。铜超塑,破百年定律,浪涌新潮。
孪晶妙解天条,引无数、贤才竞折腰。喜创新不止,勇攀险嶂;育英不倦,甘作津桥。院士殊荣,多邦膺选,华夏科星映碧霄。凭椽笔,绘材料新卷,再领风骚。
邓中翰——中国芯魂
宁邑才贤,科大扬帆,志上九霄。赞跨科逐愿,三功并就;赴洋砺刃,众艺皆超。硅谷驰声,星微建业,誓起中华“芯”浪潮。归乡际,破无芯困局,气贯云峣。
攻关岂惧途遥,率团队、披荆斩棘劳。喜星光焕彩,五洲争用;奇功叠聚,四海称豪。上市腾辉,建言谋远,矢志兴邦胆气骄。期来日,展宏猷更阔,再领风骚。
赞严开祺科学家
华夏科研,俊采星驰,有士严开。正韶年逐梦,精研理化;丹心筑志,勇破疑埃。皓质磨研,深蓝探秘,巨器冲洋骇浪裁。凭才略,拓重重险隘,独领风垓。
殊荣纷至登台,未止步、仍朝远路来。看创新不辍,攻坚无悔;胸怀九域,情系蒿莱。美誉盈身,嘉名载誉,更引群英共展怀。期来日,续科研绮梦,再筑琼台。
赞黄令仪
烽火年光,壮志初生,誓卫故园。记清华砺剑,精研半导;华工拓业,勇克重关。星箭驰空,“龙芯”破晓,廿载拼将热血燃。霜侵鬓,守丹忱未改,梦逐尖端。
曾临异域情煎,痛商展、无国货斑斓。便焚膏继晷,穷研技术;披荆斩棘,力破坚顽。耄耋驰驱,心坚如铁,要使神州绮梦圆。千秋颂,仰铿锵风范,光耀人寰。
【八声甘州】悼念孙钧院士(贺新峰)
望星河黯淡隐寒芒,悲风绕神州。忆毕生求索,深耕岩土,志贯云楼。盾构攻坚沥血,隧道写风流。理论开新境,誉满寰球。
曾伴长江激浪,又逐南水去,汗洒千丘。育桃枝成栋,薪火续春秋。叹今朝、巨星沉落,念先生、功绩永长留。凭谁问、继公宏愿,再展鸿猷?
【五律】二首(韩立峰)
十年一上井冈山
丰碑高仰久,雄踞若昆仑。故国山河迹,初心铁石痕。
云烟消积怨,草木再生恩。笃信千秋业,绵绵佑子孙。
登黄洋界
云海黄洋界,摇篮渡若仙。车行晨雨后,炮架险关前。
印记当年结,基因本色连。今来相促膝,国运正中天。
韶山颂(二首)(冯安志)
一
韵山破晓起新登,橘子洲头赤焰腾。星火燎原埋虎豹,党旗引领铸鲲鹏。
长征万里宏图展,立马千峰大业兴。伟绩丰功垂史册,川河焕彩颂碑称。
二
韶冲灵岫起星光,湘水清流育栋梁。秋义揭竿燃赤炬,井冈合伍筑雄墙。
长征踏破千峰雪,抗战驱倭三炼钢。建国兴邦垂史册,英名不朽永弘扬。
世界平面设计日(刘清远)
丹青妙笔开新境,色彩交融绘锦章。方寸之间呈万象,毫厘以内绽光芒。
图形巧构心灵语,创意频生智慧香。今日同歌平面美,文明璀璨韵悠长。
世界兽医日(张玉杰)
兽界安康系众心,医家守护意深沉。瘟灾每遇施良策,病苦频临奉赤忱。
妙手能除牛马患,仁怀可解畜禽吟。今朝共贺节佳日,德艺长传岁月吟。
全国疟疾日(刘俊山)
春风漫卷山河翠,防治攻坚岁月长。昔日疟魔如厉鬼,今朝妙药胜仙方。
科研探索开新径,医护奔波护健康。共盼阴霾消散尽,人间处处沐晴光。
世界知识产权日(孙增永)
四月风光韵里呈,产权保护意中萦。创新智慧千秋业,发展文明万古情。
律法高悬彰正义,声名远播惠精英。且期处处繁花绽,共赏人间锦绣程。
世界舞蹈日(金碧华)
春光麗影舞翩跹,万国风华共一天。旋转腾挪云水畔,轻盈曼妙燕莺前。
弦歌起处皆同韵,步履移时尽美篇。此日欢娱情未已,心随律动庆嘉年。
弃美帝(陈冬青)
美帝从来逞虐饕,爪牙狂舞乱咆哮。为消病骨加关税,欲剥寰球靠印钞。
邪恶邪行资债赖,霸凌霸道竹杠敲。频操战火成公敌,革命征轮必碾抛。
化学战受害者纪念日(蔡新慧)
惨雾曾弥战地荒,无辜生命逝凄惶。毒烟漫卷家山破,恶剂横流岁月伤。
昔日疮痍留旧恨,今朝缅忆悼亡殇。祈望世间消灾火,永佑苍生沐暖阳。
【卜算子】看快手平台有感(贾海峰)
随着快手平台的兴起,涌现出许多多才多艺的人才,给了平民百姓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也有妖魔乱舞,有的穿着暴露,明着让刷礼物,看着没有羡慕,只有遗憾……(偶感)
海市罗刹嚎,快手妖魔闹。舞动蛮腰为利摇,出口撩闲调。
飞吻随屏飘,刷礼樱唇要。廉耻全抛流量高,尽力风骚表。
【调笑令】漫画不靠谱(张志斌)
特朗普挑起关税战,先吓后拉,反复无常,以至国内怨声四起,国际上众叛亲离,出尽洋相。填小令,一谑为快。
其一
加税,加税,烂谱嘶声裂肺。先吓后舔抽风,人人喊打剧终。
终剧,终剧,纸虎戳穿背脊。
其二
疯语,疯语,民怨魂飞魄沮。加征又喊停竿,全球笑看耍奸。
奸耍,奸耍,孤坐白宫咒骂。
其三
讹诈,讹诈,市井泼皮谁怕。昨日恫吓邻邦,今宵气急跪降。
降跪,降跪,自作自嗨自怼。
柳絮(孙晓玲)
攀上青瓦的指尖
抚过风铃的耳边
在蒲公英未及
开口的刹那
替春天寄出
无字的信笺
风把爱当成谎言
揉成碎屑
跌出的瞬间
在泥土上打旋
那深处潮湿的表白
成为唯一的留连
做了春天的叛徒
偷了桃李的白
却终究没能在枝头
结出像样的诗篇
从东街到西街
从南岸到北岸
没说完的话
撒成标点
寄不出的信
四散漫天
致春天(范诗杰)
山溪卸了冰甲那一刻,
软软东风,吻醒了我。
且披绿披红披雾披云朵,
有谁知道,一冬寂寞。
雪之幽幽,无声之愁。
无声等待,那抹温柔。
慢慢悠悠化作点点波光石上粼粼过,
把水弹出,梦的音色。
如皎皎月华松树间流过。
把风涂上,梦的颜色。
锦瑟洞箫,不肯争鸣。
油彩画刷,不敢写生。
山头山谷山林山涧听水听风听雨落,
鸟兽跄跄,时出时没。
看霞收霞展日出和日落。
云涌云开,山浮山没,
只是匆匆,太匆匆。
恰似醒前微雨睡后清风。
春春春暮,霞光散,散作飞红。
雨丝如愁,自阴阴郁郁沉沉铅幕无边无际无声落。
渺渺茫茫,纷纷漠漠。
叹花开花艳花谢花飞落,
落花脉脉,流水默默。
此间一去,何时再逢。
人生长恨,流水长东。
花花绿绿莺莺燕燕时节每每匆匆过,
相似东风,准时做客。
在悠悠岁月长河中淌过。
偶尔觉得,我才是客。
句芒,别后去何方?
在,迢迢路,默默对斜阳。
时光,带我去何方?
在,迢迢路,回忆漫长。
来时如雨又如风,
浇出新绿,吹开娇红。
在今夜别时如雨也如风,
打落残红,吹走落红。
默默一别,别梦幽幽。
恰似春江,荡漾春愁。
花花绿绿莺莺燕燕时节每每匆匆过,
相似东风,准时做客。
在悠悠岁月长河中淌过。
偶尔觉得,我才是客。
一篇触动人心的佳作(王继伟)
——史铁生的经典散文《我与地坛》欣赏
一进(地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而我一进地坛,就觉得他的气息扑面而来……
那年秋天,作为一个文艺爱好者的我受邀到北京旅行,首先拜访了地坛,在那里近距离感受作家史铁生的沉思与睿智,进一步领略《我与地坛》的文学魅力。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篇值得阅读和关注的文学作品。他的这篇散文不仅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结出的文学硕果,也是一部触动人心的文学佳作,作品以其深刻的生命哲理、人文关怀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尊敬,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史铁生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更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我与地坛》最早发表于1991年1月号的《上海文学》,不少读者来信,许多人说,史铁生的这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他们的灵魂,一些受病痛折磨和烦恼困惑的人由此得到了慰藉。史铁生先生以地坛为背景,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他与地坛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他描述了地坛四季变换的美景,以及自己在地坛中漫步、沉思、感悟的种种经历。这些生动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史铁生的内心世界,与他共同感受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命运的抗争。
地坛是一座古园,文章开头写它“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在北京那个喧嚣都市,地坛似乎天然属于被遗落的命运。然而,它却并不为“我”所有。我与地坛的关系,从来就不是生命走进某个空间,而是生命连着另一种生命,是生命见证着另一个生命。因此,这里是“我与地坛”,而不是“我的地坛”。地坛之于生命的意义在于,那是一方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的精神领地。
一、文中交织着痛与悔的母爱追忆
散文语言清澈而精雅、清灵而深刻、清癯而丰华,人物丰富生动,文章刚一发表,立刻引起全国读者的注意,被多家选刊转载,被入选高中语文课本,被公认为新中国以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文中最为动人心弦的人物形象是作者的母亲——一个苦难而伟大的女性。
关于母亲的回忆,他所采用的是追怀的角度。“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母亲是以如此的慈爱、聪慧和坚韧细心地体察和理解儿子的不幸,不仅心疼儿子肉体的残疾,更深深的理解儿子心里的怨恨和痛楚。一句话就足以说明作为一位平凡的母亲,她以自己朴素而智慧的方式理解了儿子及人生,而且在渐渐等待儿子能够学会理解自己的现实及周围的事物,作为儿子,在母亲有生之年到底真正理解了自己和他人的人生吗?或者可以说,他理解了,又会如何呢?
作家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曾经因此感动过无数读者。而《我与地坛》在叙写“我”与母亲的点点滴滴时,远离了热烈、哭号、哀励、宣泄等等所有的激烈的表达方式,也没有做人们最常见的赤裸抒情—尽管他这样做很可能也会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母爱也是文学永恒的母题。母爱曾是冰心散文的主题,她那些写母爱的文字氤氲着诗与美的光晕,散发着光明与温暖。史铁生笔下的母亲则完全不同,他的文字里有着由疾病、死亡所带来的巨大苦难。他也写母亲的“背影“,但不同于朱自清《背影》里映照下那种家境的衰落、老境的颓唐,甚至疾病与死亡,而是他的母亲独自默默承受着一种精神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史铁生关于母爱的书写始终链接着“地坛”这个特定的意象与场景。
二、深邃的主题与浑融的结构
地坛,一座废弃的园子,在史铁生的生命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他残疾之后,正如其本人所说,与地坛是缘分使然,地坛在他出生四百多年的时间里他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他的祖母年轻时带着他父亲来到北京,它就一直住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的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常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待史铁生,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我与地坛》全书分为三部分,深刻地展示了作者走出残疾阴影的心路历程。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以景物描写为主,写自己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启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写“我”与母亲,采用追忆回想的方式,写自己对母亲的后悔和无尽的思念;两部分内容看似不相关,其实贯穿着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我”与地坛的缘分;暗线——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第三部分写自己与地坛不可分割的情感。
杨绛曾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是任天由命,等待时间抚平一切伤痛,还是奋起抵抗,发出对命运的挑战?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写满了关于这一问题的思忖。
以中国新时期以来的当代作家而论,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无疑是一篇关于死亡之思与生命之思的经典力作。这部作品最初发表于1991年的《上海文学》。这篇名之曰散文的文本长达一万多字,其中有生死之思,有母爱之忆,有历史苍凉,有人生孤独,有苦难超越,有宗教情怀。可以说,这篇散文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小散文的体式定见。人们似乎才忽而发现:其实散文并不是只能表现生活的“一鳞半爪”,它同样可以在人性与心灵探索上展示其深度与层次。由此,当代散文发展不应当在“文艺小散文“既定的体式中作茧自缚,而应当将散文理解为一种无所不在、自然流淌的表达意识,这种”大散文观“,让文体间的壁垒也不再森然有别。散文与诗歌之间,散文与小说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的趋势。
三、真挚动人的情感与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的代表作之一。其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如“死是一件不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它告诉人们“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应该乐观面对,而对当时还未走出残疾的阴影的作者来讲,死亡的来临无疑也是痛苦的解脱,就像节日。又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常人眼中衰败的落日、泥泞的沟坎,被作者描绘得如此壮丽,其中寄寓着这样的哲理:生命充满劫难,而苦难的人生也能够辉煌和灿烂。
作者对古园景色的描绘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激情。如“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片刻不息”,作者用拟人、用声响、用敏感的心在捕捉着生命的律动。
身体的残疾、宁静的思考、东西万物的思想、睿智的语言,这些既是上天给予作者的礼物,同时也是上天给予作者的悲惨。不知道这种悲惨的命运成就了作者的写作,还是写作本身就是作者的一部分人生阅历,总之,在众多的残疾人之中,史铁生那种对于生命的反思,既是在阅尽了人世繁华之后的宁静,也是在大灾大难之后的深思。
四、细节化的景物描写与传神的虚实结合
作者或捕捉静态的景物写“古殿檐头剥蚀的琉璃”“门壁上淡褪的朱红”,用以表现地坛沧桑的历史;或描摹动态的景物,写“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来表现渺小生命生存、思索、奋斗的快乐;写“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表明即使短暂平凡的小生命也能创造出生命的辉煌。作者笔下的景物完全细节化了,它们富有穿透力地体现着作者赋予它们的哲理或是情感。
写“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加入了这样的联想、想象:“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借助这种虚写,作者把生命痕迹中蕴含的活力、情趣传神地表达出来。又如“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此中的虚写突出了生命的成熟凝重、从容刚毅、坚强不屈、执著忠诚。
再如作者调动多种感官写秋天经霜的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着微苦的味道”,将秋叶的凋零写得那样快乐自在、祥和安逸,表现了作者热爱眷恋。
在生命最灿烂的季节,他双腿残疾;当辉煌的成功就要走近他的时刻,他至爱的母亲却永远地合上了疲惫的双眼。作家史铁生的人生何其痛苦!然而人生的苦难经史铁生咀嚼,竟焕发出神奇、瑰丽的光彩,痛苦让它如此美丽;第一次读《我与地坛》,我不禁惊异于它独居特色的美丽。
五、独特的叙事风格与永恒的文学价值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1964年考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作为知青到陕西延安插队。因腰腿疼痛回北京治疗,1972年双腿瘫痪,到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法学教授及其夫人》进入文坛,开始其作家生涯。
《我与地坛》在叙事风格上独具特色,既有散文的灵动与自由,又有小说的情节与人物塑造。他运用了大量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同时,他还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让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人生体验。
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不仅因为它在文学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更因为它在内容上的深刻与独特。它让我们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思考人与自然与命运之间的关系。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史铁生个人经历和思想的要窗口,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位不作家的内心世界。
史铁生以地坛为背景,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他与地坛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他描述了地坛四季变换的美景,以及自己在地坛中漫步、沉思、感悟的种种经历。这些生动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史铁生的内心世界,与他共同感受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命运的抗争,是一部触动人心的文学佳作。
地坛让他思考生命、思考命运,思考人生,回忆母亲,回忆母亲的情感,思考四季,思考上帝,一座废弃的古园,长年在此写作,思考,与史铁生就有了生生相息的情感,古园也似乎有了生命,一片落叶,一声鸟鸣,都是大自然中生命的召唤,如果说,作者的散文写得真实,写得感人,写得生动,如果说他的散文写作秘诀则是因为地坛,这座废弃的古园给作者带来灵感和情感是深刻而又真实的。
萨特说:“我的作品使我永恒,因为它就是我。”这句话可以套用到史铁生身上:他的作品使他永恒,因为它就是他。生命虽短暂,但精神永存,且薪火相传。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文学佳作,以作者与北京地坛公园之间的深厚情感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深刻独特的思考。陈希米读《我与地坛》后说:史铁生超越了自己的痛苦,升华了自己的生命,这个生命在最后不是走向世俗的轮回,而是走向了光明无尽的解脱之境。
如果你想读史铁生作品,如散文《秋天的怀念》《病隙碎笔》,小说《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夏天的玫瑰》等,可以帮助你认识史铁生理解人生。
2024年7月13日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