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邱老文稿 > 随笔分类小集 > 古稀回忆小集 > 详细内容
古稀回忆(21—30)
发布时间:2024/11/11  阅读次数:39  字体大小: 【】 【】【


古稀回忆(2130

21、读书旧事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家里购置了好多书。每次夫人在整理床铺的时候,总是说:看看你的猪窝,除了书,还是书。人家都说你是孔夫子搬家竟是书。我也笑笑:这是我的爱好,除了这些,我确实没有别的爱好。

喜欢书。记得小时候父亲从城里给我买了一本小人书式的唐诗三百首,我欣喜若狂,从此这些诗歌好像固定在我的脑子里。那时候我牢记父亲的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绉。上学后,每次发新书,我总是在家里先把语文书从头至尾多读几遍,有的时候不睡觉也很高兴。

喜欢读书。参加工作后,每次发工资第一件事就是买书,兜里揣着钱,先上新华书店走一遭。那个时候工资是很低的,记得第一次才发41元钱,居然买了两大本宋词鉴赏辞典与唐诗鉴赏词典,两本书花了10几元。我这个人对自己吃穿不讲究,不过对于书籍一直很在意。我喜欢的图书,自然是文学类的,名人传记,小说,经典名著自然是我的最爱。哲学类的书、诗词、演义甚至笔记我也喜爱。如果身边没有这类的书籍,别的也看,虽然索然无味,不过看看带字的纸,任意的摩挲就是一种幸福。

喜爱读书,也不是大声朗读的一种。有时候在阳光下津津有味地阅读也是一种幸福。这时候风轻轻的,如果小狗也在身边悄悄地蹭我的脚,这时候更能增添一两种韵味。

喜欢读书,每次走过旧街道的时候,总是斜眼看看城墙旁边有没有卖书的,这时候一看到拉车的人在旁边懒洋洋的晒太阳,我就在书摊旁静静地站着,有时候蹲在旁边,仔细的翻阅,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书。当年就是在那样的书摊前淘了好多本名著,甚至白话文版的《史记》就是如此。卖书的看我一脸虔诚,总是很热心的给我介绍,这是他爸爸的,那是他爷爷的,到他这里没有用。是呀,这年头,百无一用是书生,谁喜欢读那么多没有用的书籍呀。

人生有很多无奈,因为读了太多的书,总是相信生活的美好,也知道有时候只要尽力去做,事情就很完美。有时也感到生活就像童话,语言很美好,内容却有一点混着血泪的微笑。

读书——我永远不会疲惫。

  

22、大皮鞋

小时候住在村子里,大家穿的都是粗布鞋,只有西头的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别人都叫她大皮鞋。据说她是我们村子里第一个穿皮鞋的女人。那个时候每次靠近她家的时候,都要向她家望一望,看看皮鞋到底能是什么模样?

大皮鞋是有丈夫的,她的丈夫是城里税务部门的干部。不知怎的,后来离了婚,据村子里人说大皮鞋有两个女儿,没能生个儿子,大概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再后来大皮鞋便被男人给休了。只是大皮鞋再也没离开村子,带着两个女儿,男人在外面又娶了一个年轻的小媳妇,不过隔些日子男人还会回来,可能会带些吃的喝的。

大皮鞋门前是一条河,每到夏天男孩子们便在河边聚在一块儿,然后赤条条的小河洗澡,顺便会把眼睛瞪得溜圆,看着大皮鞋家收拾得很利索的屋子……

两个女儿,大皮鞋看得很严实,整日在家里坐着。不知道是看书,还是写字,反正她很少让女儿和我们这些破小子在一块儿闹腾。大皮鞋的两个女儿长得也很水灵,一个叫海燕,一个叫红艳,清清秀秀的,都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女孩子。孩子们很朴素,很少有穿皮鞋的,都和我们一样,也是粗布鞋。有时走到她家门口,也会情不自禁地问:她们家的大皮鞋呢?

过年的时候,偶尔去上她家拜年,大皮鞋便显得极高兴的样子:坐下来,孩子请吃糖,请吃瓜子。然后把拼盘放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随便抓。据说大皮鞋是个很讲究的女人,这个时候却不嫌我们这些小孩子浑身脏兮兮的,那个时候再次感觉到她家真漂亮,真给仙人洞一样。不过这时候她穿的还真是红皮鞋,还有厚厚的旗袍,虽然我们那时年龄小,但是感觉她长得真的很漂亮。照例她家的孩子也很少出来,据说被她丈夫接进城里了。

大皮鞋似乎每天都很利索,有时甚至西装革履的,女人还弄个领结。不过村子里总有风言风语地说:还是个不下蛋的鸡,要不,怎么被男人甩了。

大皮鞋似乎成了村子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只要是谁介绍对象,总是在她家里。男人觉得有面子,至于女人在她家觉得介绍成的机率比较大。

最蹊跷的是有天晚上,她的两个女儿在家,一家子鸡飞鹅叫的,听说哪个男人喝多了,跑到她家门前,把她家的篱笆们给弄毁了,并在她家门前的葡萄树下拉了一泡尿。大皮鞋气得喊了队长,闹了大半夜才睡去。我那时总觉得好奇,男人喝醉了,上她们家干什么?

后来上学了,渐渐很少路过她家,夏天的时候,小河里水也少了,再也没有人光着膀子下水了。至于她的两个女儿,再也没有什么消息,十年后听说也都上了初中,再次路过她家的时候,听说她一直住在大女儿家,不再回来了。

  

23、故乡

我小时候,家在农村。故乡是一幅淡淡的山水画。而画的主题就是树,天空,还有清粼粼的小河。

春天的到来,似乎是一年中最喜悦的。满地满地都是花草,迎着春风去上学,学校就在一里外的小村子。有时从沟底去,据说可以挡住风沙,这个时候河水是干涸的,多半是为了看沟底的花花草草。野花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有时候玩着挖着居然忘记了上学。那时候没有电话,无论去多晚,老师从来不会给我的爸爸妈妈打电话的,当然父母也不过问我们的成绩,家家户户都在为一日三餐发愁,谁会在意孩子们的成绩,一切靠的是天。

可惜春天太短,等想着在春天里快快活活的疯一回,夏天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接连的几场暴雨,把沟底河叉子弄得到处都是水,河底去不成了。就呆在杨树下,看老牛。等到晴天,小伙伴们最喜欢的是去河堤,这时候的野草都很繁茂,捉青蛙,逮泥鳅,有的时候用竹篮子捉小鱼儿,大家个顶个都是高手,叔父家的大华就是逮黄鳝的高手,用刀子把黄鳝割出血,把血滴在纸上,就能治疗人的伤口。大华给我几张纸,刚开始我不敢拿,后来看别人都拿了,也就算了。我很害怕黄鳝,不要说让我在水底去捉,就是放在我手里,我也会吓跑的,有点像蛇,我是极害怕蛇的,有时候看见了会整天整天的做噩梦。

天越来越热,这时候的河堤也突然的变成了乐园,很多孩子便不再满足于岸上,喜欢到河里玩耍。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在上头。不错的,一个小河里,到处是数不尽的青青荷叶。有的一个猛子下去,你却找不到他,他在另一片荷叶下面,悄悄露出脑袋。

孩子们玩耍的很是精彩,有的浑身涂满了泥巴,一个猛子钻入水中,好像跳水运动员。

我喜欢荷叶,也喜欢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错的,这是杨万里写的诗歌,但是和我们这里非常相似。小时候经常在河堤玩耍,大概也是因为受到王冕学画的影响。认为穷孩子王冕就能够靠着荷花画画,我为什么不成,但是坚持到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因为生活每天重复做每件事,那是很枯燥的,我喜欢故乡的东西太多了,喂羊、放牛、赶鸭子、捉知了,每件事都曾让我乐此不疲。

转眼到了秋天,那是上学的时候,尽管天气还是一如既往的热,只是瞅空闲的时候,才能到河堤,当然这个时候偶尔来一趟,也是看书,“留得残荷听雨声”,渐渐的周围破败起来,靠在树下看落叶,有一种沧桑感,只是那时候还不懂。

因为家里柴禾不够烧,母亲往往张罗我们去拾柴禾,扫落叶,河堤恰恰是最好的去处,因为树多,落叶也多,扫了好几车。还有瑟瑟的芦花在风中抖动,只是那个时候不是写诗填词的时候,正好可以把破败的芦苇收割回家。灌木也多,枯枝也多,母亲很高兴,把收获放在厨屋门口,堆得像小山。母亲说一冬天没有干柴也没有关系。

冬天说来就来了,故乡的秋天也很短,当落叶簌簌漂下去的时候,冬天开始来了,你看他大动干戈,风凛冽的吹,雪满山遍野,这个时候再来到河堤,茫茫一片,白雪皑皑,在河堤也是风景,沿着河边溜冰,也是大家最好的去处。

故乡的河堤一直在我童年的梦里,厚厚的,有时像一本大书,严严实实的,很丰富。

  

24、童年往事

人生,一定要选择自已最喜欢的职业,然后最好把它当成事业。

小时候,我就羡慕老师,那个时候,当老师不用挖沟挖河,还能领工分,不像父母,整年整月的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仍然填不饱肚皮。有时就想,要是能当老师多好,该教书的时候教书,该下地的时候下地。喂牛,割草,放羊,钓鱼,一样也不曾落下。我曾给父亲说:长大后,我也要当老师,就像小翠的爸爸那样多好,每天一放学,就有很多的小学生跟在他屁股后面。父亲笑呵呵地摸着我的头,说:那感情好,不过要努力哟!

记忆中的童年是快乐的,小时候的我没有那么多作业,父母亲都很忙,我们完全靠自觉。下午放学到家,搬出小板凳做作业,语文就是字词,数学无非是加减乘除。作业写完了,有时去河边用盆去捉小蝌蚪,有时去捉知了,也有时一个人去看蚂蚁打架。母亲知道我不爱动,总是让我把鸭子喊回家。二三十只,这些小鸭子,放在家里都很老实,一旦出门,到了沟里,河叉里,见到有水的地方,都给我捉迷藏,有时三五成群,有时孤军奋战,每次都把我累得气喘吁吁。母亲有时看我不回来,总是让妹妹去和一块赶。夕阳落山了,有时我们披着满天的星斗,母亲总是说:你这个臭小子,就不能快点。

回到家,母亲已经烧好了晚饭,没有大鱼大肉,萝卜干、酱豆,这些简单的食物,也让我吃得津津有味。父亲有时候喝点辣酒,干了一天的重活,确实也累坏了。这个时候喝点辣酒,舒活舒活筋骨,看着一家人快快乐乐的样子,也是高兴。奶奶的年龄大了,一直吃着好面馒头,母亲总是给她炒个小菜,这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家子兴致很高。

没事的时候,出去转转,不论是哪个季节,总感到周围总富满诗意,杨柳青青,细雨蒙蒙,有时遇到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我也总是向外跑。我喜爱农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让我留连忘返……

  

25、妈妈的萝卜干

小时候最爱吃的四个菜是酱豆子、腊萝卜干、酱黄瓜、辣椒酱,这四样菜都是农村的拿手菜,往往都是巧手的农家妇女精心腌制而成。母亲的心很细,每次她腌制的咸菜,我总是吃不够。

每天下午放学,回到家第一时间总是找萝卜干,弄一块干馍头。父母都在地里干农活,等到他们回来的时候,我早已吃饱了。

妈妈是个寡言少语的人,不爱说话,总是看见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直在田地里劳作,父亲回来后,往往吸口烟,喷云吐雾一番,妈妈没有什么爱好,匆匆洗把脸,就把饭做到锅里,然后锅灶里支上柴火。妈妈忙来忙去,下面条,都是手擀面,妈妈的手擀面,又粗又大,再切上一碟萝卜干,细细的,浇上香油,让人产的直流口水。奶奶的萝卜干切得更细,因为岁数大牙不太好,奶奶的萝卜干往往在锅里,馏馏吃,再浇上香油,好香。

妈妈说我的饭量大,有时给我馏上一两个馍。吃饭的时候,妈妈总是等我们吃过了再吃,发现谁吃不完,她总是倒在自己碗里。那个时候我不懂,只觉得那个时候妈妈很累,饭吃的也不太多,有时我想给妈妈捶捶背,妈妈总是说,你有这个心就好了,还是去看书吧。妈妈识字不太多,不过每次她总是催促我看书。妈妈说她听我爸说的,书里有黄金,因此只要他们在家,就很少让我干活。

妈妈的一件衣服总是穿不烂,即使穿烂了,也总是缝缝补补。有时候奶奶会给妈妈去绣个补丁,奶奶总是说你妈就是个大劳力,这家里里里外外多亏了你妈妈。父亲的身体不太好,那个时候一干重活,就歇一会儿。但是妈妈,总是开水也不喝一口,整整四个小时,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

一到秋天是妈妈最忙的时候,一边割豆子、掰棒子、扒红芋,一边切红芋片子、切萝卜干,尤其是萝卜干,照例是我在旁边的。先把拔掉的红萝卜放进大缸里去清洗一下,然后用布擦了水,放进大盘里,妈妈开始了忙碌,切的很快,看着一盆一盆的萝卜条,晒到大塑料布上,心里乐开了花。我也一盆一盆地端过去,妈妈看着我笑。然后等晒了三四天,以前那很丰满的萝卜条,就变成了萝卜干。这样烧了一大锅开水,倒进缸里,拌上盐、酱油,放上花椒大茴等佐料,把萝卜干倒进大缸里,用布扎住口,两个星期后,香脆可口的萝卜干就出炉了。这个时候每天拿着馒头就着萝卜干,那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26、陪着奶奶看大戏

我小时候,奶奶的身子骨还硬朗。奶奶是小脚的,一个人在家里也比较寂寞。忙碌了一天的喂鸡喂鸭喂羊,奶奶也想出去玩玩。当然不能和别人玩,家里也没有别人,我的父母干了一天的活。奶奶不和他们沟通,就问我:孩子,临庄,有大戏吗?

大戏,我不知道呀,我还要做作业呢?

奶奶的腿脚不太好使,就常常让我搀着她到临庄看大戏。那个时候,村子里有钱的人家在娶媳妇或者死了老人后为了热热闹闹,往往请上一台大戏。当然还有逢集庙会,奶奶喜欢看大戏,虽然她也看不懂吧,但是戏台上云山雾罩的,奶奶看起来还是很满足。

二三里地的脚力,往往是我搀着奶奶走。一出家门,四周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平时窝在家里,此刻我也能像一只小鸟一样,一边搀着奶奶,一边听奶奶唠嗑。

有时碰到熟人,奶奶便和别人打招呼。你也过来了,大嫂子,好长时间没见到你了,身子还好吗?

好得很呀,她婶子,来看戏了。这是你的……?

小孙子。

这么高了。

是呀……

然后便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反正老人相见都很高兴。他们一边聊着天,一边兴致盎然。问家庭,问子女,问孙子孙女,问收成……

到了地点,戏台上早已咿咿呀呀,我拉着奶奶往前走去,当然一边还拽着小板凳。扶奶奶做好。这时候奶奶又和前后左右的人打招呼,奶奶的神态非常惬意,看着戏台上老旦坐在椅子上唱着,居然能打着拍子应和着。

我不喜欢看这样的戏,不热闹,这个时候我总是跑出去,找几个小伙伴玩,那个时候找着亮光,玩孩子们最爱玩的游戏也忙得不亦乐乎。比如扇四角、转陀螺,等奶奶戏看完了,我们也赶紧回去了。

好看吗,我问奶奶。

一点都不好看,奶奶气得直皱眉,一会儿说小旦的水平太差,音律不准,一面说唱红脸的嗓音太哑,并表示下回再也不来了。

当然我知道,一旦知道哪庄有唱戏的,奶奶还是让我带她听戏……

  

27、那时候的我们

那时候我们上学都是走着到学校。没有爹妈送,没有爷爷奶奶接。早上起来起得很早,没有电灯,只有油灯。油灯也不点,摸着黑穿衣服,然后沿着村子去挨家挨户叫小伙伴去上学。

那时候炊烟袅袅,谁家烟囱的颜色和形状都记得;谁家的狗叫与鸡啼都清楚;谁家妈妈叫孩子吃饭爱拉长音,谁家姐姐留着大辫子,谁家弟弟留得鼻涕太长都有印象。

那时候我们不能玩王者荣耀,也没有电视,更打不成游戏。我们书包里装的是语文、数学书,没有练习册,也没有各式各样的资料。下课后我们到操场玩老鹰捉鸡,抓斗鸡,捉丢手绢,玩摔四角、斗弹子。

那时候晴天我们就拿本书下地,有时割草喂牛,有时放羊。狗就在我们身边。天热了,我们就一个一个跳下河去,妈妈知道来打我们时,我们能在莲叶下趴下,一趴能趴半天。

那时候与同学们分别就写信,日子漫长,书信也长,长长的书信拉短了我们的距离。我们写上天气,我们写上溪流,我们写上牛羊,我们写上落日,也写上彼此的思念。

那时候的我们都盼望长大,

那时候的我们都羡慕城市里的高楼大厦,

那时候的我们也爱乡间的星空与明月,

那时侯的我们……

只是我们现在,除了感慨,就再也回不去了。

  

28、怀念农村

我是个农村人,我喜欢农村!那袅袅的炊烟,那暖暖的夕阳,那淡淡的连山,那静静的河流,总是让我向往。夜深睡不着的时候,总是向家眺望。梦里故乡是一杯浓浓的酒,离开的岁月多了,自然有一股沉淀的酒香。

喜欢农村,喜欢在农村的路口捉迷藏,不论玩得多么欢,总没有人去打扰;再喧嚣的叫嚷,也被大自然包容。喜欢农村,喜欢在农村的墙角晒太阳,这时候在板凳上一边晒太阳,一边看着纳鞋底的老奶奶,心里有一种满满的幸福。

农村孩子没有那么多作业,父亲母亲也不会逼着我们做作业。暑假是我们快乐的时候,补课是没有的事情,最喜欢的是牵着羊儿到河岸,河坡上有许许多多的草儿,最惬意的是我躺在河坡上捧一本书看,有时累了,就躺下睡一觉,羊儿就在我身边躺着,嘴里还在反复的咀嚼着,我知道他们吃饱了。

下河是我的拿手好戏,母亲虽然偶然也不让我下,但只要有同伴,下河也是可以的。这个时候,河岸上柳树梢头,知了在不停地叫着,太阳毒辣辣的照着,这样的天气只有下河才是心里最快乐的,在身上涂满了泥巴,然后一个猛子跳下去,给小伙伴比比,看谁先把自己身上的泥巴洗干净。

一到夏天,脚上很少穿鞋。这个时候走在松松软软的泥土上,到处都是凉凉的感觉。有时候在树下凉阴处一泡就是半天,玩下棋,看玩扑克牌,农村人有的是好玩的节目,虽然没有电气化的设备,但是大家都很满足。

我很喜欢朴实的农村人,农家人心眼大,出门的时候很少锁门的,当然邻里往往会照应。那个时候吃饭的时候,端个饭碗一逛能逛大半截庄子。和人见面第一句话也是你吃了吗?看到对方如果饿了,真的硬往家里拉,农村人待人很真诚,从来不玩虚的。

  

29、小时候喜欢读课外书

小时候总庆幸自己脑瓜好使,碰见亲戚一面,过几天还能叫上他的名字;背过一些唐诗,过些日子,居然还能倒背如流。

我六岁开始读唐诗,那个时候不知道所以然,只记得父亲是在上学的路上,花了八分钱给我买的,类似于现在的唐诗三百首,又有点像小人书,没有拼音,没有解释,天知道那时候我在干什么,每天看那花花绿绿的东西,当然我不认字。我八岁才上学,一年级的老师叫侯太然(与我同村,民办教师),据说是小学三年级毕业,不过教我们“大小多少,山石土田,日月水火”,已经绰绰有余。我那时也很用功,字也写得很好看。

语文老师的汉语拼音不是太准,我学的很刻苦,但是一声和三声经常弄错。还好后来我跟着字典慢慢的学,就这样居然注音这一块很少失分。

我是一个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即使是在小学阶段,我已经读了《七侠五义》、《东周列国志演义》、《封神演义》,当然最喜欢的还是《水浒》、《三国演义》。

我喜欢刘兰芳的评书,尤其是《杨家将》、《岳飞传》;我喜欢单田芳的评书《白眉大侠》、《小八义》,我喜欢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我更喜欢的是袁阔成的长篇评书《楚汉争雄》、《长坂雄风》。多年来,我一直研磨,我喜欢中国传统文化,那个时候父母不让我看课外书,但我往往趁着父母休息的时候乐此不疲,通宵达旦。尽管如此,我的视力一直很好。

我喜欢那个时代,虽然很艰苦,但是很幸福,那个时候积淀的文化素养,让我受益终身,有时我想,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如果不读些什么经史子集唐诗宋词,到老年,真的没有可以显摆的地方。

尽管现在酒喝多了,书读少了,字认得也不全了,但是学习还是没有放松,虽然有些提笔忘字,但是更能提醒我,要好好努力,修炼自己……

  

30、曾经的学生生活

昨夜看电视看到了11点,今早起一醒,一看时间都是八点了。是呀,昨天一直为剧情而内心不安,为吕不韦一生的坎坎坷坷而茶不思饭不想,多少次遇难呈祥,多少次劫后余生,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最后都巧妙应对。生活太曲折了。

回想自己,总是那么简单,简单到平平淡淡,只有一点白开水的味道。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还是一张白纸,没有大开大合大起大落,一直生活在这种不温不火的境界中。

最初的日子是个学生,喜欢不长大的日子,对未来充满恐惧。我喜欢农村那种淡淡的生活。喜欢夏天,在柳树下听知了的叫声,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捉知了。那个时候小伙伴很好动,总是薅了好多好多马尾巴的毛毛,我们玩成了套,就用着顺势一套去套知了。我喜欢上学,那是一种很单纯的日子,学生的生活很清苦,却很快乐。

那个时候,学校出门就是菜地,就是泡桐树,一到三四月份,同学们都是手拿课本到校外读书,背语文背政治,感觉读书声和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孩子好幸福,因为有那么一座天然的花园,不像现在学生每天都封闭在教室里。

晚自习是不上课的,老师们都很忙,各有各的事。那时候班里面也没有电,我们各自都准备有煤油灯,大家在灯下各做各的事情,当然聊天是没有的,要么是做题,要么是看书,碰到一个女孩在对一个男孩讲题,总是憋不住莫名其妙的笑,有时想想自己脸上也发烧……

岁月的风雨,更替昔日的容颜,朴素的魂魄,散落于尘世,洗净浮华、污垢,呼唤起心灵深处的童真。不管是清幽乡村中的朗读声,还是气势如虹直贯苍穹的训练声,都声声入耳,浸入心扉。花香绽放溢园满,秋叶轻舞亦如书,只有在心灵深处认识真正的自己,才真正领悟到生命的本源。

  

上一篇:古稀回忆(11—20) 下一篇:没有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