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1938年夏季。
日军锋芒毕露,大举进攻。中国军队则处于节节抵抗、节节后退的局面,然而,此时中 国的两大政党领袖却在深入分析形势后,同时对战争作出各自的重要判断,认为战争已进入 大转变时期。
毛泽东认为:中日战争,由于有敌后千千万万民众武装起来反抗,大难中的中国将有转 旋之希望。这个希望,除坚信能取得抗战胜利之外,还有更深意义上的希望。
蒋介石认为:由于日本的侵华战争,在总体上与德、意两国的对外扩张政策是一致的, 这就势必损害美、英等国的利益。因此,他坚信中国的孤军奋战状况,定有转机。
1939年10月底,在第二次南岳军事会议上,蒋介石曾向他的将军们鼓劲打气。他说, 自德、意两国在欧洲发动侵略战争起,东方和西方的战争就紧紧联在一起了,因此,中国的 抗战就决不是孤立无援的。蒋介石心中有数:日本人要打败中国不可能,中国人要单独将日 本军队打出中国去,至少在短期内也是不大可能的。因此,他在会上提出,中国问题的解 决,有待于世界问题的解决;中国问题的解决,必将得到世界民主国家的支持和援助。我国 我军今后的任务就是坚决抗战,决不和谈,决不妥协,力争取得最后胜利。
其实,这一场已经在东方和西方打起来的战争,使世界许多国家都感到有被卷进战争旋 涡的危险,尤其像美国这样的在世界各地有众多"利益"的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是:要嘛 参加战争保卫"利益",要嘛坐等失去这些"利益"。
美国总统虽然在法律上享有对外宣战的大权,但是,罗斯福要让美国参战,却绝对没有 像大日耳曼民族的"伟大领袖希特勒"和意大利的"伟大领袖垦索里尼"那样,凭个人或几 个人的意愿就可宣战那么方便。
美国的政治制度,制约着总统个人的意志,避免了美国过早和盲目参战,因而使美国得 以在别国相互杀得鲜血淋淋的时候,自己却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最终使美国成为那场旷日持 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负的仲裁者。
美国人民掀起了"反对将美国人民的子弟送去做无谓的牺牲"的反战运动,使得罗斯福 政府不得不服从于国民心理。在二次大战前的一个较长时期中采取了"中立"政策,尽一切 努力避开大战旋涡,就是在希特勒德国大肆入侵波兰,英、美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罗斯福 还发表演讲,向持反战态度的美国人民宣布:"这个国家将仍是中立国家——我希望美国能 避免这场战争,我可以向你们保证,再保证,你们的政府将为实现这个目的而尽一切努 力。"
为了避免惹火烧身,美国政府对苦战中的中国和欧洲反侵略国家,采取在不过分刺激侵 略者的情况下,悄俏给予一些经济援助。同时,美国政府和商人,与日本等侵略国家的商贸 往来照做不误,大赚其钱。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签订了意在恫吓美国,阻止其援助被侵略国家的军 事同盟条约,条约中用十分露骨的字眼警告美国:"如果缔约国中之一受到目前不在欧洲战 争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
罗斯福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警告,赶紧向美国人民发出警报:"美国文明从来没有遭到 过现在这样的危险。"
罗斯福认为美国已无法避免一战,美国现在面临的已经不是参不参战的问题,而是在什 么样的条件下参战才最有利的问题。
罗斯福认为正在进行着的世界大战,好比一场橄榄球比赛,现在场上冲杀的第一梯队有 俄国人和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英国人。美国要大力支持他们更加英勇地同对手冲杀。 美国则应做好一切准备,预定充当球赛进入高潮后得分的跑手。
此时,美国对参战问题,仍持慎重态度。
1940年12月7日。
蒋介石收到驻美大使胡适博士发来的电报。主要内容有三点:
1.美国会批准借一亿元巨款援助中国抗战。
2.已在美国购买一部分飞机。
3.中国政府拟雇用美国飞机师一事,美国也准备给予大力支持。
同时,胡适还告诉蒋介石,"旬日以来此间政府所能为力均已尽力做去,其不能为力之 处,皆因美国并未参加战争,亦不愿卷入战争。想中国领袖自能谅解。"
可是,此电发来仅一个月零四天之后,胡大使又给蒋介石发回一篇长长的电报,以激动 的心情向他报告。说,罗斯福已改变不愿参战的态度,美国的政策也有大的转变。
1941年1月10日,胡适大使致蒋介石电:
美国之国际政策,数月来急转直下,罗总统上月廿九日之广播词,与本月六日之致国 会词,均为最重要之大政宣言。其要旨凡八点:(一)公然承认美国百十七年来之安全,实 由于英美海上之合作。(三)公然指出九月廿七日柏林三国盟约是侵略 国家对美国之威胁。(四)公然指出美国现时所以暂能避免战祸只是英华苏三国之苦力抗 战,使战祸不波及美洲。(五)故六日国会词明定美国政策三大纲:(甲)以全力经营国 防,(乙)对任何为自由而抗战之勇敢民族,美国皆承担充分援助之义务。(丙)道义与本 国安全均不许美国默认一切牺牲他国自由换来的和平。(六)为贯彻上述政策计,美国必 须加速增高生产力,健全国成为民主国家之大兵工厂,凡敢于抗拒侵略之民族所急需之物 资,美国应尽力供给,倘一时不能付现款,亦应许其继续采办,俟战事结束后,陆续抵 还。(七)此项援助并不违反国际法,亦并非战争行为,若侵略国家单方欲作如此解释,认 为战争行为,美国亦不受其恐吓。(八)吾人所期望之新世界,不是世界侵略者,所号召之 新秩序,乃是一种道义的秩序,至少要使世界任何民族皆享四种基本自由:(甲)为言论自 由;(乙)为信仰自由;(丙)为解除穷乏之苦》(丁)为解除侵略之危害。以上八条为罗 总统两篇大文章之要旨,其魄力之雄伟,立言之大胆,均为三年来所未有??
1941年1月,罗斯福在总统换届竞选中,战胜对手威尔基,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和 唯一的一位任期超过两届,连任三届的总统。1月20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的演 说,向美国人民和全世界阐明了他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世界面临的严峻现实,未来的凶险和 美国政府的态度。他说:
……对我们来说,由于事态的急剧发展,现在已经到了稍停片刻和作一番审查的时候 ——重新想一想我们在历史上占据了什么地位,重新看一看我们现在和可能扮演什么角色。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将因迟钝而冒真正的危险。
罗期福在回顾自己从1933年到1940年,这两届执政期间,采取了正确的对内对外政 策,既避免卷入战争,又避免了国内的危化使美国得以休养生息,从而增强国家实力。他把 这些都归功于美国的民主制度。
他在演说的最后说:
"……1789年,我国第一位总统在他的首任就职演说中作过预言,他的话宣布了美国 的命运——这些话似乎完全是针对今年1941年说的:‘人们理所当然地、满怀深情地、也 许是最后一次地把维护神圣的自由之火和共和制政府的命运系于美国人所遵命进行的实验 上,就会抛弃华盛顿经过如此英勇和成功的斗争而确立起来的命运。为了维护美国的精神和信 念,我们现在和将来都完全有理由在国防事务中作出任何牺牲。
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的险恶形势,我们的坚
定决心是捍卫和维持民主的完整。"
2
希特勒一直坚定地认为德国与美国免不了有一场较量。
希特勒战略的秘诀是:远和近攻,并且一次只攻一个。因此,收拾"山姆大叔"只有等 到收拾了英国佬和俄国佬之后,才能动手。
希特勒清醒地看到,随着战争的残酷进行,交战双方在人力物力上大大消耗,远在太平 洋西海岸的资本主义暴发户美国,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令人望而生畏。
阻止美国参战是希特勒全球战略的一贯原则。
1940年9月的轴心国军事同盟条约,实际上是企图恫吓美国,阻止其在幕后煽风点 火,偷偷摸摸支持中、英等国。这一举动,却被罗斯福政府将计就计,作为法西斯集团对美 国文明的挑衅和战争威胁,向美国报警,以期赢得全国民心一致,支持政府参战。
希特勒派驻华盛顿的大使的主要任务,就是用尽一切手段,包括贿赂国会议员,试图津 贴作家和资助"美国第一委员会",来支持美国孤立主义者,使美国在战争中不参加到法西 斯侵略者的敌人方面去。
1941年上半年。
希特勒在决定进攻苏联,而尚未发动之前,低估了俄国的抵抗力量,认为凭德国的军 队,可以轻易打败苏联。于是,竭力怂恿和鼓动日本进攻英属新加坡,其目的在于迫使英国 迅速屈服,从而使美国不参战。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独裁者认为,只要日本在太平洋英殖民领土上狠狠教训了英国人,却 尊重美国的利益,就会使美国更加害怕战争。同时,美国由于受到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威胁, 就能有效地将美国的兵力牵制在该地区,而无法帮苏联的忙。
为了给日本的南进打气,希特勒向日本驻德大使松冈将军许诺说,一旦日本南攻英属领 地,造成日、美冲突,德国将对美宣战。
1941年6月22日。
希特勒以五千多架飞机,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从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三千公里 战线上,向苏联发动闪电进攻。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但是,希特勒也感到苏联疆土之辽 阔,兵力之雄厚,抵抗之顽强,是他的纳粹军无法一口吞得下去的。面对这一新的情况,希 特勒马上改变了要日本南下攻英的打算,在纳粹军进攻苏联的第六天,就迫不及待地要外交 部长里宾特洛甫急电德驻东京大使欧根·奥特,要他尽一切努力使日本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向 西伯利亚进攻。
7月10日。
德军在苏联的进攻势如破竹。德外长再次给驻日大使去电,以更加迫切的心情要求日本 出兵,会攻苏俄,他说:"我要求你用一切办法继续要求日本尽早参加对俄国的战争。日本 参战越早越好。德、日两国的目标当然仍是在冬季到来之前,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会师。"
当时的日本出于两方面的原因,未能使希特勒的战略企图如愿以偿。
一方面,日本陆军几乎大部深陷于中国战场,无力抽兵北进。另一方面,日本海军却热 衷于南进太平洋。随着东条英机控制日本局势并于10月就任内阁首相以来,他认为日本陆 军久留中国战场,不能再有大的作为,但陆军配合强大的海军,在太平洋上还可以大显身 手。因此,日本政府狂妄的南进计划,已经付诸实施,并进一步加快了准备步骤。而对希特 勒的要求,则虚与周旋,这就是日军不出兵西伯利亚的真正原因。
斯大林通过多方渠道基本摸透了日本的意图,得以放心大胆地从西伯利亚抽调了五十多 万大军,转到西线,大大加强了西线苏军的反击力量。
1941年12月8日(当地时间12月7日)。
日本终于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棋盘上,投下了一颗最冒险的棋子——奇袭珍珠港,向美国 人开战。
珍珠港事件使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几乎被全歼。
当天,天皇发表广播讲话,对美、英两国宣战。
珍珠港事件的同日,罗斯福总统向美国人民宣布,此日为美国国耻日,发誓领导美国人 民报仇雪恨。美国朝野内外,各阶层人士的意志一下被珍珠港的火海给熔炼成一块。罗斯福 政府顺利通过了国会审核,并于第二天宣布对德、日、意法西斯处于战争状态。
日军奇袭珍珠港,对美、英宣战的消息传到中国,艰苦抗战的中国军队,从前线阵地到 后方重庆的街头,将军和士兵都一片欢腾,庆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
12月8日凌晨,蒋介石在重庆郊外黄山乡居接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告急电话,立即返 城,上午八时召开高级幕僚会议,决定正式对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三国宣战。同时,决定向 美、英等国提议,组成反法西斯同盟,并提出三项原则:
1.成立太平洋同盟和联军总司令部,推举总司令,由美国领导该同盟。
2.要求美、英、苏与中国一同对日宣战。
3.太平洋战争胜利前,联盟各国不许单独对日媾和。
日本在珍珠港的大轰炸,在希特勒看来,他的这位亚洲伙伴简直是神经错乱,是发了 疯。避免同美国开战,是他从战争初起直到现在,都竭力努力的事。但是,现在大错铸就, 无可挽回。为了将日本更紧地捆在他的战车上,也为了鼓舞德军士气,他不得已而于12月 11日硬撑面子,对美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进入了全球战略性的转折时期。
1941年12月下旬。
罗期福邀请英国首相邱吉尔访美,共商反法西斯战争大计。英、美三军参谋长取得了一 致看法,认为德国是举足轻重的轴心国家,打倒德国是胜利的关键。因为只要德国一失败, 意大利的失败和日本的崩溃必然跟着而来。这就是同盟国的"先欧后亚"战略方针。
1942年元旦。
美、英、中、苏等二十六国在华盛顿发表反法西斯侵略的《共同宣言》,决心共同对轴 心国作战,决不单独媾和。
《共同宣言》的通过发表,标志着反法西斯的世界力量正式结成牢固的作战实体。自此 以后,各国反法西斯军队相互支持,紧密配合,协同作战,统一部署,逐步取得并扩大战 役、战略主动权,直至最后取得二次世界大战的彻底胜利。
3
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动用海陆空军,像切豆腐块似地,轻而易举地把美、英、荷苦 心经营的南亚诸岛国,一块块地切了下来。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数万英军向日军第23军投降;
1942年1月2日,日军占领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1月23日,日军南海支队在拉包尔登陆,并占领该市;
1月24日,日军攻占巴厚巴板;
1月30日,日军东方支队占领安汶岛;
2月4日,日海军航空队对爪哇海域荷属东印度舰队进行攻击;
2月9日,日军占领望加锡;
2月10日,日军占领马辰;
2月14日,日空降部队占领苏门答腊岛;
2月15日,日军攻占英军远东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新加坡。英军司令官白西华向日军第 25军投降。日军攻占新加坡时,缴获各种山炮三百多门;高射炮一百门;要塞炮五十四 门;步枪六万多条;汽车一万多辆(比中国全国的汽车还多一倍余);向日军投降的英军各 级将官和士兵共十万多人。
日军统帅部在开战前判断,攻占新加坡至少需一百天时间,实际战斗整整缩短了一个 月。攻占新加坡要冲,日军实际上已突破南方要域作战的关键。
5月初,日军南方军占领了菲律宾全域。至此,西、南太平洋上的菲律宾、泰国、马来 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香港、关岛、威克岛、俾斯麦群岛、新爱尔兰群岛、新不 列颠群岛、中所罗门群岛、吉尔伯特群岛、新几内亚岛等,尽为日军占领。
1941年12月13日。
这是个异常寒冷的日子。
皇宫内,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正以无比兴奋的心情,向天皇报告第23军进攻香港九龙 的情况。他说:"第23军对香港方面的进攻,比想像的要顺利得多,我军于12日轻易地夺 取了九龙市区,正向半岛其他地区扩展战果,扫清残余英军,可以预料,香港指日可下。"
一提起香港,天皇心里不禁掠过一丝阴云,这阴云来自中国军队的巨大威胁。天皇问 道:"进攻香港,是否考虑到中国军队向广州或九龙半岛方面反攻?"
这倒是个不容轻视的问题。很快,杉山元就得到来自中国的报告:在长沙附近,暂编第 2军8日以后开始移动;在岳州东南地区,第4军也好像要经株州南下。
日军大本营立即指示驻武汉的第11军司令官阿南中将:
重庆方面以大集团军向广州背后方面移动,企图牵制我军。大本营期望你军发动一场果敢的攻击,以牵制敌军。
阿南将军决定向第九战区发动进攻,旨在牵制中国军队增援香港。但无论是大本营还是 阿南军司令官本人,都没打算要进攻长沙。
阿南以第11军主力第3、第6、第40师团和独立混成第9旅团,以及泽支队,配以飞 行第44战队和军直炮兵、工兵、战车和海军舰艇部队,从岳阳方面向长沙进攻。同时,命 令第34师团和独立第14旅团从南昌方向在南浔路一带佯攻。
12月23日。
阿南将军发出进攻命令。
12月24日。
第6、第40师团从新墙河北岸发动进攻;第3师团,独立第9旅团和泽支队随后投入 战斗。
日军来势凶猛,意在创造一个大陆上的胜利奇迹,与太平洋上的奇迹相媲美。
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对日军的进攻不屑一顾。在这之前,九战区曾与第11军进行过 两次大会战,薛某早已摸透了眼前这匹"野驴子"的脾气,成功地总结出"天炉战法"的战 略战术。
"天炉战法"即后退决战。根据长沙地区的地形特点,在后退中创造"天炉",即彻底 破坏道路,中间地带实行空室清野,在伏击地区纵深配置兵力,以逆转敌我战斗力对比。待 敌侵入决战地区之后,从四面八方以强大火力聚歼之,犹如天然巨炉熔铁,将敌烧为灰烬。
薛岳摆下的"天炉"阵如下:
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以部分兵力配置于新墙河南岸至汩罗江地区,以诱使日军进入 "炉中";
王陵基第名0集团军主力,从武陵、修水调到平江地区;罗卓英第19集团军从上高调 到浏阳、株州,醴陵一带,与王陵基集团军在长沙东南面形成百里侧击态势。第73军从益 阳推进到宁乡,在长沙西面处于机动态势。
素有打硬仗著称的第10军坚守长沙城。在长沙城西湘江对岸的岳麓山上配署155毫米 榴弹炮兵一个旅,支援城防作战。
此时,蒋介石从重庆打来电话,指示薛岳,"我第二线兵团应由战线稍为后退配备,占 领外线有利位置,以主动把握战机,容敌先攻长沙,我则乘其进攻受挫时,集中全力从各方 面攻击敌人。"
显然,蒋介石的意图与薛岳的"天炉"相吻合,两人构思的部是一场在后退中包围敌 人,再行歼灭的大战。
此次会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1年12月24日至12月31日。日军大举进攻,第九战区各部队节节 抵抗,诱敌深入。
第二阶段:1942年1月1日至1月4日.日军进攻长沙城,钻进"炉中",第九战区 各军将敌包围。
第三阶段:1942年1月4日至1月15日。第九战区"烧烤"日军,敌军决计突 围。
第一阶段战斗。
1941年12月24日,夜。中原大地。风雪弥漫,天寒地冻。
阿南为了就近指挥,把军指挥所推进到岳州,在这风雪交加的夜里,他向集结于新墙河 北岸的部队下达了进攻命令。
第6、第40两个师团,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徒涉冰冷的新墙河,向南进攻。
杨森集团军第20军之133师和134师,在新墙河南岸第一线即设阵地上,顽强阻击, 使敌无法进展。
25日拂晓。
阿南命令第3师团和泽支队投入进攻,并增强炮火力量。天亮以后,第44飞行战队的 的飞机也一齐出动,对守军阵地狂轰滥炸,掩护地面部队进攻。
守军第20军在第一线与敌激战三天三夜,予敌大量杀伤,随即按照预定计划撤出战 斗,退避侧后。
12月26日。
阿南司令官根据飞机侦察的情报,对汩罗江南岸的第37军,作出了错误判断。该军本 来是在此吸引敌军主力,阿南却完全上了当,对他的部队发出这样的命令:
敌第27军以第60师、第95师在瓮江、桃花、桐子山、湖源山、磨石山一线,又以第 140师以花门楼至周家湾一线,占领阵地,企图长期战??
于是,阿南命令第3、第6、第40各师团主力,加快进攻速度,向汩罗江岸推进,务于 12月29日天亮前,向汩罗江南岸进攻,以迂回包围第37军,并吃掉该部队。
日军这三个主力师团争先恐后向前突进。第3师团跑得最快,于27日上午就赶到了滔 滔作浪的汩罗江北岸。于当天下午,提前强行渡河。
第37军99师与敌第3师团勉强打了一下,便不知撤向何处去了。
阿南见第3师团攻过了江,大喜过望,决定扩大战果,命令其他师团加紧渡河,快速迂 回包围37军。
但是,当第6师团和第40师团赶到汩罗江畔时,江水却陡然上涨,不能涉渡,江上的 桥又被中国军队给炸了。日军这两个兵团只得冒着严寒在汩罗江上进行艰苦的架桥作业。
12月28日。
正急于歼灭第37军的阿南中将,猛然发觉自己以前的判断有问题,因为第37军的三个 师不但没有要在原来的阵地上作长期死守,连短期战也不准备打了。其中第60师已由大湖 岭、梧岗源、大平岭一带退去;第95师的情况更复杂,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也弄不清楚,好 像是往麻石山、大头岭方向去了;第140师的情况也不太明,好像要以金井为中心,在象鼻 桥东侧南北高地一线,向西配备。
其实,薛岳已将第37军调归玉陵基集团军。王司令正指挥该军向侧面山地后退,以便 空出大道,让日军去攻长沙城。
日军各主力兵团根据阿南的命令,渡过汩罗江后,由于找不到攻击目标,处于彷徨之 中。
是进是退?阿南也彷徨了。直到12月29日下午5时许,侦察机才从天上向他报告: "敌军正向长沙方面退却,"
进退维谷的阿南司令官,狠了狠心,决定向长沙进攻。本来,像进攻长沙这样远距离的 大兵团作战,是需得到南京的中国派遣军总部和东京大本营批准的。可是现在,阿南已顾不 得那么多了。因为他亲率大军出击,已在新墙河岸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现在就这样灰溜溜的 退回去,未免太损大日本皇军的面子了。
12月29日,傍晚。
阿南又一次错误判断中国军队的运动,以为是在退却逃跑,于是,发出进攻长沙的命 令。
一、敌有向长沙和金井方向退却之迹象。
二、本军司令官决定以主力向长沙方向追击。
各师团接到进攻长沙的命令,争功取胜心切,又争先恐后朝长沙扑来。
第3师团士气最高,昼夜兼程,一路上未见到一个中国兵的影子。一路顺风,于12月 31日下午,赶到了浏阳河畔,争相涉水过河,向长沙城挺进。
第6师团于12月30日下午进至麻石山、鸭婆山地区,遭到37军95师阻击,只打了几 个钟头。日军见中国军队甚少,无意在此纠缠,直向长沙奔去。
第二阶段战斗。
1942年元旦。长沙地区浓雾紧锁,寒风凛冽。
第3师团大队人马在浓雾中向长沙城挺进。一路上风声鹤唳,仍不见一个中国士兵的踪 影,都以为中国军队已被大日本皇军吓破了胆,逃得无影无踪了。将到长沙市郊,日军便看 到了他们的飞机从天上投下的一面标志占领长沙的太阳旗。
第3师团数万官兵顿时欢呼雀跃,狂呼大喊,今晚将在长沙城热热闹闹地庆祝元旦。
上午11点钟。一颗信号弹划破浓雾紧锁的天空。日军第3师团在丰岛中将指挥下,开 始向长沙城进攻。
日军前面出现一些零散的中国军队。他们见了日军,掉头就往市区里跑。
日军见了这情形,士气更加高涨,不顾一切地穷追猛进。丰岛师团长据此估计,最迟到 本日黄昏,便可占领长沙全城。晚上限可在城里放军休整。其实,这些零散的中国军队, 是第10军的前哨警戒部队,其任务是故意逗引敌人的。第3师团前锋的野联队猛追到城 边,突然遭到守城的第10军猛烈射击。日军后续部队源源赶到,陆续投入攻城战斗,直打 到黄昏6点半,仍未能前进一步。
丰岛中将命令师团直辖的夜袭部队——加藤大队投入攻城。
加藤大队长亲自带领部队趁黑夜"摸夜螺丝",结果,被守军全歼。加藤本人也被打 死。加藤身上带有日军出动以来的计划、命令等重要文件。丰岛恐其落入守军手中,组织大 批人马抢尸,结果,加藤尸体被守军抢去。
守军从加藤尸体身上搜出重要文件,当即送交战区司令部。薛岳从这些文件中判断出日 军粮袜弹药将尽的情况,禁不住拍案大喜"一纸虽轻,胜过万挺机枪!"
第3师团在城东南苦战两夭两夜,死伤盈野,仍然毫无进展。
1月3日,拂晓。
第6师团主力赶到,从城东北发起强攻。下午1时许,日军一部攻占了城外阵地。日军 正在阵地上欢庆胜利,湘江西岸的守军榴弹炮群突然怒吼起来,炮弹如急风暴雨般落到城外 阵地上,炸得日军血肉横飞。
一千多名日军向湘雅医院守军进攻,被岳麓山上飞来的炮弹,尽数炸成肉泥。
攻城已经是第3天了,日军弹尽粮绝,只能靠飞机空投接济。有的部队子弹打完,只得 和中国军队拼刺刀。
第11军司令部里,充满了失败泄气情绪。军参谋长、副参谋长和作战参谋们,都一致 主张中止攻城,尽速撤退。
阿南司令官火爆爆地把部属们狠狠训斥一通:"第6师团今天早晨才刚刚投入攻城战 斗,自然还未取得战果,现在中止攻击,实属过早不当。"
阿南将军还蒙在鼓里,他的厄运在五天前就已注定了。
1941年12月30日下午。
薛岳向第九战区各部队下达命令:
一、敌已渡过汩水,企图进攻长沙,我军决定采取向心攻击,一举围歼敌军。
二、杨森副司令长官应以第58军自长乐向安沙,以第20军自清江口向石子铺搜索并攻 击敌人。
第一次、第二次攻击到达线如下:
第一次攻击到达线:在湘江东岸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对长沙构成半图形包围圈。具体 位置为安沙、赤石河、春华山及郎梨以东、东山以南一线。第二次攻击到达线:在第一次到 达线内侧,具体位置为石子铺、望仙桥、长桥、朗梨市、东山一线。
三、王陵基副司令长官应以第37军自瓮江向望仙桥,以第78军自三角塘向长桥搜索并 攻击敌人。
四、罗卓英副司令长官应以第26军主力自洞阳市向朗梨市,以第79军主力自金潭向 黄花市,根据情况向朗梨市,以一部向渡头市或东山,以第4军向长沙南侧分别攻击。
五、第10军固守长沙,第73军固守岳麓山,待各兵团进至第二次攻击到达线,即应断 然反攻。
六、第99军第197师应防御湘江,洞庭湖岸。第92师应自三姐桥,第140师应自粟 桥。分别专攻捞刀河之敌。第99师应固守湘江东岸阵地,并派一支有力部队向粟桥、福临 铺攻敌侧背,截断其补给联络线。
七、各军以1942年1月1日零时为期开始攻击,4日夜前即应进入第一次攻击到达 线。
1942年1月3日。
日军攻城第3天,第九战区各路大军正日夜兼程,从四面八方朝长沙压来,
东南面,罗卓英的第79军、第26军、第4军各部,已快迫近长沙;
东北面,王陵基指挥的第37军和78军,分左、右两路,沿金井至长沙的公路,快速挺 进,也已迫近长沙;
西面,第73军守卫在湘江西岸,随时准备反攻;重炮兵旅居高临下日夜轰击着攻城的 日军。
北面,杨森的第20军和58军,已断日军归路,并配合二十万民众,大肆破坏日军后方 公路。桥梁:日军后勤运输已被完全卡断。
1月3日,夜。
阿南终于感到情况不妙,下令撤退。
1月4日。
蒋介石致电薛岳将军:"此次会战,举世瞩目,各部务必不惜任何牺牲,发扬高度攻击 精神,施行坚决勇敢之包围,聚歼残敌,以求获得空前胜利与光荣战绩。"
薛岳向蒋介石回电表示:"本次会战岳已抱定必死决心,必胜信念。"
薛岳向所属各部转达了蒋介石的命令,严令各集团军总司令、各军长、师长,务必确实 掌握好自己的部队,倘有作战不力,贻误战机者,定按革命军人连坐法重处,决不姑息宽 容。如果敌人从某部队作战地境内安全逃脱,即严惩该部各级主官及幕僚。
1月4日,拂晓。
长沙城郊东南角天空出现红色闪光信号弹——中国军队对日军的包围已经完成。
第三阶段战斗。
1月4日下午。
第3、第6两师团,在长沙城郊丢下累累死尸,向北突围。却被罗卓英、杨森两集团军 分割包围,并分别加以痛击。
日军处于极大困境,而且各部队都拉扯着大批轻重伤兵,行动更为困难。从长沙城外突 围时,仅第3师团司令部就躺着七百多名伤兵,有的部队情况更严重,拖累更大。
4日深夜。罗卓英所部第53师在沙湖桥附近,将第3师团的野联队团团围住,发动勇 猛攻击,两军短兵相接,互相混战。中国军队接连打出照明弹,竟相投掷手榴弹与敌拼杀。
第3师团司令部和石井联队经过一夜苦战,于5日凌晨来到浏阳河畔,又陷入张德能第 4军的重围。中国军队在嘹亮的军号声中,朝敌人冲杀。敌军旗被中国军队迫击炮弹炸飞。 两军在师团指挥所展开惨烈的肉搏战。敌又一个联队赶到,才把丰岛师团长救了出去。
经过四天四夜反复拼杀挣扎,第3、第6、第40师团只向北挪动了几十里路,均未突 出重围。
1月8日。
阿南决心来一次困兽斗。向重围中的各兵团下达命令,"坚决围歼青山市以北地区之 敌。"
青山市以北主要为杨森的部队。
是日,第6师团按照阿南司令官的命令,全力向青山市以北迂回,结果,被从郎梨市、 黄花市追击而来的罗卓英集团军第4军,第26军和王陵基集团军之78军包围。全师团立即 被中国军队斩成三块,层层围住,分别给予毁灭性打击。
与此同时,奉命由北南下策应大军突围的独立第9旅团,也在青山市以北影珠山钻进了 杨森之20军的"口袋"。其先头部队山崎大队,自大队长以下于当日被全数消灭。
第6师团各部被分割包围,互相不能救应,且弹尽粮绝,毫无战斗力,有的冲进民房抢 食生米、生菜。
阿南司令官派飞机前来救应第6师团,但双方混战成一团,飞机在天上团团打转,不知 把炸弹往哪儿扔。
阿南接到飞机上传来的上述报告,万分震惊,立即命令第3、第40两师团火速前往救 援。
此时,第40师团在白沙桥一带正被37军围攻,不能自拔。第3师团残部趁中国军队主 力围攻第6师团之机,终于脱出重围,逃至汩罗江岸。但该师团已死伤惨重,毫无战斗力, 不敢再南下救援第6师团和独立第9旅团了。
第6师团和独立第9旅团在青山市以北的重围中血战至1月12日,大部被歼。后在大 批九七式轰炸机的轰炸掩护下,神田师团长和其残部才侥幸逃出重围。
1月15日。
残敌在飞机和炮兵掩护下,逃过新墙河,本次会战结束。整个会战,日军死伤共为:五 万六千九百四十四人,被俘一百三十九名。
第27集团军总司杨森的部队在打扫所辖地区战场时,因日军尸体太多,无法处理,便 令平江、长沙、湘阴三县出动民工若干,挖了三个大土坑,将日军尸体集中掩埋,一个坑即 有数千具尸体。杨森派人在坑旁立上石碑,上刻"万人坑"三字,以作标记。
此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是自珍珠港事件以来,同盟国军的第一个伟大胜利。
英国《泰晤士报》评道:"十二月七日以来,同盟国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 大捷。"
伦敦《每日电讯报》刊文:"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 目。"
美国记者福尔门实地采访湘北战场后,撰文报道:"中国第三度的长沙大捷,证明了一 个原则,那就是中国军队的配备若能与日军相等,他们即可很轻易地击败日军。"
日军中央统帅部认为,此次惨败,使部分将士的必胜信念发生了动摇,需要年余始能恢 复。
阿南军司令官对自己独断进攻长沙;造成如此惨败的后果,曾向日军统帅部表示愧疚。
4
中国军队在长沙的出色战斗,提高了蒋介石在同盟国中的威望。当长沙会战还在紧张进 行的时候,罗斯福即致电蒋介石,建议将中国和英属缅甸、法属印度支那划为中国战区,成 立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请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1日3日,蒋介石复电美 国总统,表示愿意就任此职。当日,同盟国宣布了蒋介石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决定,并 委任美国陆军中将史迪威为联合国军计划参谋部参谋长,兼任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协助蒋介 石指挥中国战区的部队作战。
长沙大捷后的二十二天,美国政府宣布:给中国五亿美元的贷款,以援助中国抗战。
美国如此慷慨地出钱援助中国,主要原因在于四年多来的战争证明,中国人特别能战 斗。这对于拖住日军,缓解西、南太平洋美军压力,完成"先欧后亚"的同盟国军事计划都 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美国政府宣布贷巨款予中国的当天,罗斯福致电蒋介石。他说:
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突然飞抵印度访问。此事立即引起日本方面的猜测、恐惧和不安。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火田)俊六大将满腹狐疑,心里嫡咕道:"在我军攻占新加坡 前,蒋介石偕同宋美龄访问印度,其目的何在?"
这位总司令官百思不得其解,便令其总参谋长连夜去见汪精卫。汪精卫也摸不着头脑, 搔着脑门说:"我对重庆方面的情报一无所知。不过,蒋介石此行目的十分明显,其一,对 印度民众表示友好;其二,就从英、美获得借款之事进行磋商。"
(火田)俊六大将认为,事情肯定并非汪精卫说的那么简单。他在心里继续嘀咕:"元 首既然亲自出马,必有重大目的,是不是为了实地看看印度有无实力参加同盟国的协同作 战?"
蒋介石此行目的到底何在?(火田)俊六大将仍吃不准,又把纳粹德国派驻南京汪伪政 府的大使史塔玛请来共进午餐,借此分析蒋介石之行的真正目的。
这位聪明的日耳曼人说:"蒋介石的印度之行,与本次世界大战总的战略格局有关。德 国自伊朗东进,日本自缅甸西进,携手压迫印度。这是希特勒元首的理想和战略。因此,蒋 介石访问印度。目的在于形成重庆、缅甸、印度的联合屏障。"
(火田)俊六大将这才恍然大悟:"唉呀!蒋介石是要组成使印度参加?懦毡镜姆?亚细亚同盟!也就是要在亚洲组成以中国为核心的军事大同盟,来对付日本和德国!"
(火田)俊六总司令官马上向中央统帅部提出对策:"倾全力向缅甸进攻,以切断印、 中之间的联系。同时,在攻取缅甸时,必须向中、印两国中的一方或两方扩大战果,即尽量 将日军占领的中间地带扩大。否则,中、印的联合,不但打破德。日的亚洲计划,还将使日 本在亚洲的既得军事成果也陷入两面夹击的困难境地。"
蒋介石印度之行具有世界性的重要战略目的。这一点也正如德国人所分析的那样。
当时,日军南进节节取胜。1月21日,东条英机首相在议会上发表施政方针演说,提 出建设大东亚的构想。接着,在日军继续横扫太平洋诸岛国的情况下,东条首相向太平洋沿 岸尚未遭"横扫"的国家发出恫吓声明:"缅甸、印度、荷属东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国,如果自愿参加日夺的大东亚建设,谋取独立,日本将予以协助。"其言外之意就是说, 这些国家如果起来反对统治他们的西方宗主国,日本不但不对他们进攻,而且还会大力协助 他们的"民族革命斗争",赶走殖民者,让他们"获得独立自主"。
印度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人与英国人之间随着民族压迫的加剧,其矛盾也日益尖 锐起来。,其民族主义者和各政治党派分为两大阵营;以甘地为代表的阵营要求印度独立自 抬,与英国有矛盾,但同时又表示强烈反对日本的侵略行为;以拉斯·毕哈利·鲍斯为首的 一方,则明确企望依靠日本的武力,赶走英国人,从而实现民族"独立"。
日本政府在1942年1月间,决定在日本占领区内编成印度独立军。此事得到流亡在德 国的印度民族主义领袖斯巴斯·钱德拉·鲍斯的大力支持。此人挺身而出,投身于推翻英印 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在日本的印度民族主义者成立了印度独立联盟会,拉斯·毕哈利·鲍 斯为会长,并被推为印度国民大东亚代表,以迎合日本的大东亚建设。此人发表声明:依靠 日,印合作向印度的民族独立前进。东条首相也宣布了日本援助印度独立的方针。
日本军方制定并得到天皇批准的对印工作:即是以反英宣传争取印度民心,使之成为倒 向日本一边的国家。
处于如此复杂矛盾旋涡中的印度,如果弄不好,就将成为一个反英和日的国家。
蒋介石既任中国战区统帅,负责东方战场的战事,深感拉拢印度的重要。他在分析了东 亚各国情况之后,于1942年1月托罗斯福向邱吉尔转达他的意见:其一,鉴于目前复杂的 国际局势,英国应明智地主动允许印度独立自治,以缓和英、印之间日益尖锐起来的矛盾; 其二,如果英国同意蒋介石以上意见,蒋介石将亲往印度,调解英、印矛盾,劝说印度各党 派参加反侵略阵线,共同对付日本的侵略扩张。
罗斯福把蒋介石的意见转告了邱吉尔。英国政府方面对如此尖锐的印、英矛盾,亦深恐 印度发生民族战争,使其目前捉襟见时、自顾不暇的局面再扯开一个口子,因此对蒋介石的 印度之行也表示欢迎,并希望蒋介石在离印时发表劝告印度人民与同盟国全面合作的宣言。
在这种背景下,蒋氏夫妇于2月9日由重庆起飞,经云贵高原及缅甸,于第二天午间到 达加尔各答。分别与印度各党派领袖人物会晤。蒋介石使出浑身解数,向印度民族领袖们反 复申明:"倭寇之所谓东亚新秩序,只是一种掩护侵略的手段。倭寇之目的,完全在奴役各 民族以自饱自肥,印度人民不要受其欺骗"等等。
蒋介石在转达了邱吉尔政府关于允许印度自治的许诺后,对消除英、印隔阂起了和解作 用。印度人民的"圣雄甘地",当着蒋介石的面表示:"我们不与英人合作,系有限度之不 合作,主要在于英人不给我们自由平等地位。现在,英人既然同意给印度以自由平等地位, 英、印联为一气,共同抵抗侵略,绝无问题。"
蒋介石在印逗留期间,还与印度其他朝野人士及盟国驻印度军政头面人物恳切会晤,尽 力把仇恨之火引去烧日本侵略者。
2月21日。
蒋介石离印前,发表了《告印度人民书》,希望中、印两大国同为人类自由努力,对于 英国致诚挚之期待,深信必能从速赋予印度以政治上之实权。蒋介石在声明中称:"余夫妇 此次访印,留驻半月,得与印度军政当局,以及一般友好,开诚商讨吾人之反侵略计划,与 彼此共同奋斗目的,幸获一致之同情与全力赞助,殊觉愉快??
同日,蒋介石与宋美龄离开印度,飞往缅甸腊戌前线,视察中国战区缅甸战场战况。
此时,根据1941年12月签订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编组了远征军, 已由杜聿明将军率领第5、第6、第66三个军入缅作战。
蒋介石以最高统帅身份,威风凛凛地察看了阵地,接见了部分官兵,听取了杜聿明的汇 报,并作了指示。然后,带着夫人和随员登机回国。不料他的座机刚飞上云端,就被一群日 本飞机咬上了。
座机内顿时紧张异常,人人感到未日来临,宋美龄已开始作升天祈祷。
蒋介石也瞅见了敌机,黑压压一大群,一共是十八架。心里也是一阵紧张,但他一转 念:我身为一国元首,东方战区最高统帅,若惊慌失措,有失威严。再者,生死在天,命中 注定,怕死是死,不怕死亦是死,何不听其自然,死了也留个英名在世。这样一想,他心头 的慌乱也就烟消云散了。蒋介石干脆正襟危坐,摆出一副军人的威仪,还拿出书来,自顾专 心默读,强压住心头那七上八下乱撞的念头,似乎对眼前的厄运不理不睬。
机上随员也为之肃然。
也可能真是蒋介石命不该绝,其座机竟然奇迹般地逃脱敌机群的追击,安全返抵昆明机 场。
5
1942年10月10日。
美国费城独立厅的自由之钟,敲响了三十一下(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国庆日),为中华民 国政府,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遥致祝贺。
是日,在重庆举行的国庆大典上,蒋介石以激动的心情宣布:"我国百年来所受各国不 平等条约束缚,至此已可根本解除。国父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遗嘱,亦完全实现。我国同胞, 自今日起,应格外奋勉,自强自立。"
中国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越战越强的伟大力量,使得西方政府和军队上中层 人士不得不改变鄙视华人的观念,中国以一个军事强国的姿态,屹立于反法西斯阵营之中《
美国军方认为,承认中国是反法西斯的四大列强之一,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对世界人民起 到了鼓舞士气和政治方面的影响。
罗斯福却以更远的眼光,对中国的地位作了更加全面和确切的评价:没有中国人的抗 战,世界将被法西斯打垮。他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 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他们可以毫不 费力把这些地方拿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 个大规模的反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掉埃及,斩断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 通线。"
若真到那步田地,所谓的同盟国阵线将不复存在。
基于当时侵略与反侵略军事力量的对比和战后美、苏两大阵营力量的对比。从这种世界 大格局考虑(罗斯福认为,中国在美国的支援扶助下,可以建设像美国那样的制度,成为美 国在亚洲取代日本地位的强大而忠实的伙伴),罗斯福决心力排众议,坚定地把中国拉入 美、中、英、苏四大强国之列。
罗斯福提出,战后应把世界各地的许多岛屿和殖民地从弱国手中收回。由某种形式的国 际托管机构来管理。其实,他要把殖民地从原来强大而现在变得软弱了的老殖民主义手中夺 过来,交给由美国、中国这样的新的强国(也就是新殖民主义大国、强国的代名词)来统 治。划分中国战区时,罗斯福就把法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印度支那诸国全部囊括在中国战 区范围,就是其真实意图的毫无掩饰的暴露。
1942年10月7日。
时任驻美大使的魏道明向蒋介石发来密电一道,说罗斯福希望战后同蒋介石面谈,商讨 美、中共同管理西南太平洋诸国的大事。密电如下;
今日访美总统,除接谈情形已摘要电部外尚有表示,性质较为机密,谨另陈如下。总统 谓建议甚欣慰。彼对大局与钧座意见完全一致,甚望战后与钧座面谈西南太平洋问题。如越 南迟早均应独立,然越人不知自行治理,恐须经过一训练时期。暹罗情形稍好,战后或可即 行自治.瓜哇可于范围内任其自治,波罗洲则迥然不同;马来情形亦甚困难。吾人决无统治 他地之心,如菲列宾前曾要求独立,奎松先生来时,对其原则予以承认,但须有相当时期, 俾具自立能力。此事关系太平洋前途甚大,故希望能与钧座商决之。
1942年5月以来,美、英两国先后通过各种渠道向蒋介石转达,愿意主动废除近百年 来与中国历届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另订平等条约。
10月,魏道明大使又一次从华盛顿打电报给蒋介石:
今日美国务卿面交关于取消治外法权等问题草案约共十八条,要点如下:(一)取消领 事裁判权。(二)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认为应当废止,同意在此协定下美国享受之 权利即予废止,并将与中国合作向他国政府商洽解决北平使馆区域移交问题。(三)上海及 厦门公共租界认为应归还中国管理,同意美国所享受之权利即予废止,并将与中国合作向他 国商洽解决该两租界移交问题。(四)规定互相内地杂居及通商。(五)依照国际公法原则 与应有例重定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务卿声明两点:(一)美政府草拟此条约从最大范围 着想。
(二)在商洽期内草约内容表示严守秘密。
蒋介石对这件事可真正激动了一阵子,在当天的日记本上写道:"……接获美、英自动 放弃治外法权之通告。此为总理革命以来毕生奋斗最大之目的,而今竟由我亲手达成,心中 快慰,实为平生惟一之幸事。"
罗斯福在同英国领导人商讨即将成立的联合国机构时,提出由四大强国组成执行委员 会。这个机构决定一切重大问题,并拥有和行使联合国警察的权力。罗斯福主张由美、中、 英、苏行使管理和决定整个世界的命运,当然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主张,但中国能享有 如此特权,在那之前的历史中,尚属首次。
美国人竭力将中国树为列强之一,当然是基于中国是美国的伙伴这一前提,就像先前美 国是英国的伙伴,后来英国又成为美国的伙伴一样。
中国能跻身于世界列强行列,决非某个伟大人物的个人作用,它是千百万血性的中国人 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称道和骄做的!但是,可惜中国却没有在列强 行列中站稳脚跟,是谁葬送了四大列强之一的地位?其一,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遗 留的经济基础太脆弱了;其二,是战后蒋介石实行的没有民主、自由的独裁统治,致使中国 再次陷入血与火的内战旋涡之中。
6
1942年4月18日中午。
在暖融融的阳春气氛中,日本人正在快乐地享用午餐。不少国民都陶醉在南进部队节节 取胜的捷报声中,大和民族在太平洋上的无敌行动带来的无尚荣耀和自豪感,在不少日本国 民脸上都能看到。
12点15分。
在东京中央大本营陆军部的一个大院内,高参们已用过午饭,正在大院里踱步和交谈, 突然,天空中响起了一阵巨大的轰呜声,仰头一看,只见一架大肚子飞机贴着房顶迎面冲 来,一张令日本、人"厌恶"的白种人的面孔从机舱露了出来,向下张望。
高参们惊愕不已:那不是美国人吗?哪里来的美国人?他怎么可能出现在日本本土的上 空?
那架大肚子飞机连同那张令人厌恶的脸从他们头顶上一晃而过,消失在林立的房屋后 面。飞机过后,平地卷起一股强大的狂风,把庭院的花草小树都几乎给吹折了。
轰!轰!几声巨响。
高参们还没回过神来,那架大肚子飞机扔下的炸弹已经在房屋群中轰然炸响一大片,房 屋像乱七八糟的破片,飞上半空,又缓缓落下。
接着,又有三架同样的美国轰炸机,超低空呼啸而来,机上的机关枪像魔鬼眨眼似地闪 烁,一路扫射过去。
东京的警报终于开口大叫起来。真是一呼百应,霎时间,整个东京都是怪叫的警报声; 全市一片混乱,市民都在惊慌失措地抱头鼠窜。
这些美国飞机像平地刮起的一股旋风,把日本的太平世界搅得七零八落。它们从水户方 向飞来,席卷了千叶、东京、横滨、横须贺、名古屋、四日市、和歌山、神户、以及新泻等 地。
日本飞机慌里慌张地起飞迎战,但终因美机飞行技术太高超,大低空,没法追踪攻击; 日本的防空高炮,对这批身怀绝技的美国佬,也因其超低空飞行之速度变换,难以捉住目标 而无可奈何。任其在大半个日本的领土、领空上姿意乱转,扔炸弹、扔燃烧弹、打机关枪。
三个小时零十五分钟之后,他们把炸弹、燃烧弹、机关枪子弹都倾泄完了,才从日本南 端的九洲上空,向中国大陆方向速然离去。
日本陆海军部里吵成一团:这些家伙从何而来?他们的飞机到底是多少架?有的报告说 只有两架,有的说有几十架、有的报告说一共有一百多架。有的猜测是从美国本上横跨太平 洋而来。不可能,因为太平洋大宽了,当时无论哪种飞机也飞不过这漫漫无际的太平洋。
有的说从阿留申群岛飞来。也不是,因为日本海军早已对阿留申方面进行了严密监视, 没有发现那里有什么动静。
日本陆军部认为,是美国在太平洋上某处航空母舰上起飞的。
日本海军部却坚决不认帐。因为自南进以来。海军方面一直在向国内报捷,千百次地宣 布已把美、英军打得落花流水,仅有的一点力量,被日本海军赶得远远的,日本本上以外辽 阔的海疆已成为日本海军的领地,绝无美、英舰只,更谈不上航空母舰了。
海军部还倒打一耙,说袭击东京等地的美国飞机是从陆上飞来的。其理由有三条:第 一,空袭日本的美国飞机是陆上飞机而非海军舰载飞机,陆上飞机不可能从航空母舰上起 飞;第二,这些飞机空袭日本后,飞向了中国大陆;第三,只有从中国大陆起飞,才有可能 轰炸日本后安全返航。况且在1938年时,中国轰炸机就曾有过类似的冒险行动。
美机从中国大陆起飞的说法占了上风,日本陆军部感到汗颜。
美国飞机实际上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一切都出人意料,充满了神秘的冒险色彩。
冒险和竞争精神或许可以说是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因而引起冒险家们开发这块不毛 之地时,就注入了美国人的血液中。由于这种精神,使美国在百年之中,由十万人的乌合之 众,而且还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迅速地通过战争而获独立自由,又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大发 战争财,而成为资本主义的暴发户。从而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迅速地超过了头号资本主 义的英国,坐上了世界资本主义的第一把交椅。
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美军的士气。在罗斯福总统的支持下,美国参谋长联席 会议决定以一次大的冒险行动,袭击日本本上。组成了一支由十八架经过改装的B25双引擎 陆军远程轰炸机队。挑选曾数次打破飞行速度纪录的冒险家、海军中校詹姆士·杜立特为队 长。
杜立特的冒险轰炸机队,由海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秘密运至日本东部海域,待飞机 起飞后,航空母舰就不声不响地返航而去。因此,美国轰炸机从何而来,就显得神秘莫测。
奇袭取得圆满成功。杜立特中校指挥着奇袭队朝中国大陆飞来,于当夜分别降落于江 西、浙江的玉山、衢县、丽水等机场以及桂林机场。有一架飞向了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安全 着陆。有一架飞机在浙江省象山海面不慎坠落,三名机组人员跳伞后失事,不幸身亡。还有 一架搞错了方向,于18日半夜降落到了南昌机场,当即被南昌日军包围,五名高鼻梁小伙 子被日军俘虏。
19日中午,对美国飞机来路仍摸不着方向的日军大本营,得知在南昌俘获五名美军机 组人员,立即命令派遣军总部严加审讯,查清敌机起飞地点。
五名倒霉的美国飞行员当即被飞机载送南京。由(火田)俊六总司令亲自组织审讯。在 动用了各种刑具之后,美国飞行员们忍着拷打折磨的疼痛,一个个仍然吊儿郎当地胡乱"招 供"。
有的招供说是从中途岛的海哀尔(法国的地名)岛起飞的。有的说是从莫莱尔(西班牙 的地名)岛起飞的……
(火田)俊六大将只得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供词,如数电报大本营。
大本营陆军部认真研究了审讯报告,得出的结论是:美国轰炸机可能是从中途岛、阿留 申群岛、澳大利亚等地方起飞的,到底从何处起飞,还是说不清楚。
原来,被日本人描绘为世界上最自私的美国人,其自我牺牲精神倒也是很顽强的。杜立 特等人出发前,上司曾交待,在未脱离日本空军攻击前,如果被日军得知轰炸机队是从航母 上起飞的,美军"大黄蜂"和同航的"企业号"航母将遭到日军报复而覆灭。
这几位美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在日本法西斯的严刑拷打下,誓死不吐真情,使美军以两 艘航空母舰为基干的庞大舰队安全脱离了险境。
4月21日。
五名美军俘虏被押送东京。在日军大本营进行了连续四天四夜的突击审问后,仍一无所 获,后来,在确信航空母舰安全返航消息之后,他们才说出真正的起飞地点,日军觉得受了 这些该死的美国飞行员愚弄,不禁恼羞成怒,不久,便将他们杀害了。
日军大本营认为,由于杜立特这次空袭成功,今后,美军将以广阔的太平洋某个岛屿或 航空母舰为基地,轰炸日本,然后飞向中国大陆降落,或者从中国大陆起飞轰炸日本。又据 可靠情报,中国空军在美、英扶持下正在重建。
在当时情况下,中国大陆各地的机场中,在浙江、江西省的机场群,特别是丽水、衢 县、玉山等地的机场,对日本的威胁最大。
大本营决定进行轰炸浙江机场群的航空作战,从南方军抽调飞行第62战队(重轰炸 机)至南京,飞行第90战队(轻轰炸机)至广州;又将南方军飞行第84中队(双座战斗 机)的主力调至广州。隶属中国派遣军指挥。
东条英机觉得仅用空军轰炸还不够。于是,又派步兵从陆路进攻,以彻底摧毁浙江机场 群。
4月30日。
大本营命令派遣军总司令(火田)俊六大将,以步兵四十多个大队兵力,配合航空兵摧 毁机场群。
(火田)俊六大将接到命令却不以为然,认为浙江方面的第三战区主力才是心腹之患, 歼灭顾祝同的第三战区主力部队才是当务之急。
于是,这位于1939年9月至1940年7月曾任日本陆军大臣的总司令官,根本不买他的 后任东条英机的帐,按着自己的构想,调集了步兵八十二个大队为基干兵力,准备以东西夹 击的攻势,歼灭第三战区主力。
这是日军从1937年芦沟桥事变以来至1942年问,第二次使用这么大的兵团作战。(第 一次是1938年武汉会战,日军地面部队为一百四十个大队)
5日5日、
东线开始进攻。
日军第13军第70、第22、第15:第116、第32五个师团,和第40师团之河野旅团等 部,共五十四个大队,从浙江杭州、宁波之间向西进攻。随后又增派三个大队投入战斗.
5月31日。
西线开始进攻。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遭到毁灭性打击的第11军第6,第3两师团,经过五个月的补充 整训。已恢复了战斗力,第6师团竹原支队和第68师团之井手支队从南昌向三江口进攻, 以牵制第九战区在该地区的部队,掩护第3师团和第34师团主力沿浙赣铁路向东进攻,
第11军地面部队有二十五个大队投入战斗。
海军驻南昌部队同时在长江中、下游配合进攻。
蒋介石和顾祝同开始的战略意图是:战区主力集中在浙赣铁路东段的衢州一带,相机与敌决战。同时,以一部兵力退到浙 赣线东段之两厢,开展游击战破袭战,袭扰第13军后方。
大战初期,第三战区仅以小股部队节节抵抗,日军因此进攻神速,仅九天时间,就推进 到了金华外围。并从东、南、北三面对金华形成合围态势。
日军第13军司令官决定于5月25日开始,对金华发起总攻。
这时,顾祝同权衡双方兵力。敌处于优势,气势汹汹而来、锋芒正露。若在金华、兰溪 地区决战,于我不利。遂命令在金华的第10集团军等部,于5月23日夜,向衢州转移,不 与敌决战。仅留第88军在金华、兰溪地区阻止、迟滞敌人。
5月25日。
日军未察觉第三战区主力已转移,仍按原计划,以第15、第70、第22三个师团和第 40师团之河野旅团,全力向金华、兰溪进攻。
我第88军将士,在山岳水网地带和敌进攻的路线上,大量埋设地雷。又利用有利地形 构筑坚固阵地、以山炮,迫击炮狠狠打击进攻之敌,迫使日军每向前推进一步,都要付出重 大代价。
日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猛攻四天四夜,仍未能拿下金华和兰溪。
5月28日上午。
第15师团长酒井中将带领司令部参谋人员及副官,骑着高头战马,亲自到兰溪前线督 战。酒井一行在兰溪北面约三公里处,战马踩响地雷,连人带马坠人血泊之中,酒井中将左 腿被炸飞老远。接着,附近又接连有人触响地雷,随行的兵器部长、兽医部长等人?坏乩?炸死炸伤。
酒井师团长被炸身亡,在日军中引起极大震动。因为在日本陆军历史上,"在职师团长 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第一个。"
5月29日。
日军主力同中国第88军血战五天五夜。终于攻取了金华和兰溪。这时,他们才发觉扑 了个空,不但没围歼住第三线战区主力,连第88军这会儿也不知哪儿去了(第88军完成阻 击任务后,便转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去了)。
5月30日。
第13军此时才弄清,"敌第三战区军主力集结于衢州附近,显然企图进行顽强抵 抗。"
(火田)俊六大将决定在衢州地区与中国军队决战,一举歼灭第三战区主力。令第11 军两个多师团沿浙赣线向东进攻,第13军从金华地区向西进攻。战略构想是:两军干衢州 地区会师,包围夹击第三战区主力。
6月1日。
第13军主力沿衢江两岸浩浩荡荡齐头并进。北岸:第32、第116两个师团;南岸:第 15、第22两个师团和河野旅团。
6月3日。
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对家乡浙江的这场大战,十分重视。日军使用牛刀杀鸡战术,出动了 如此多的地面兵力,目的是要找第三战区主力决战,以便一举歼灭之,决战,是日军求之不 得的。于是,蒋介石电令顾祝同司令长官,原定在衢州的决战不打了,立即放弃衢州,主力 转移外线,争取积极、主动地开展游击战。
顾祝同根据蒋介石的命令,指挥主力向衢州南北山区转移,仅留部分兵力利用现有阵 地,打击敌人。
日军预定于6月3日夜包围衢州中国军队。可是天公震怒,雷霆大作,暴雨倾盆。衢江 和附近纵横交错的大小河流,河水暴涨,恶浪汹涌。暴雨连续下了三天三夜。
远道而来的几十万日军,刚发起攻势,就被浇成了落汤鸡,各路大军受阻于江河岸畔; 望洋兴叹,江河上的大小桥梁,在这之前?恢泄诱ɑ伲幻翊苍缫鸭岜谇逡埃坏?个影儿。
日军冒着瓢泼大雨,在洪水和泥浆中与即设阵地上的中国军队苦战四天半,付出了惨重 代价,于6月7日早上,扑进衢州城,这才又一次发现,第三线战区主力早不知遁向何方。
日军千里劳师,连续扑空,其战略目的彻底失败。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吃尽苦 头,损兵折将,为此还创造了陆军有史以来第一个师团长战死沙场的记录。于是,恼羞成 怒,在占领区内大肆清剿、屠杀百姓以复仇,同时,还狠狠地破坏衢州等地的飞机场,把水 泥跑道也挖了个底朝天。最后,竟撬走了二百公里长的浙赣铁路钢轨了事。
日军大本营陆军部记载:
因受杜立特空袭的刺激,于4月30日发令摧毁浙江机场的作战。最初计划投入四十几 个大队,预定从7月15日开始撤退,7月末作战结束。但由于中国派遣军扩大了作战规 模,投入了八十二个大队的兵力,并附加了拆除铁路的附带任务。8月19日开始拆除,直 到9月末部队才结束作战返回原驻地。其作战规模相当原计划的三倍。而且由于突然发动作 战,不容选择时机,在雨天的恶劣条件下作战,部队甚为疲劳,这是只有日本军才能完成的 艰苦作战。但只怕是一次得不偿失的作战吧!事实上,由于发动这一作战使1942年为解决 中国事变进行的大作战受到了影响。
7
1942年5月上旬。
在日军南进的凯歌声中,鉴于对华和平工作已经绝望,日军大本营提出了进攻重庆,彻 底灭亡中国的设想。
5月10日,前往南京布置浙赣作战的大本营陆军部田边参谋次长,与(火田)俊六进 行了密商。田边通报了大本营对华新方针。即:现在南方作战大致告一段落,今后日本对外 战争的重点,重新转为处理中国事变,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日军都需倾注全力尽快彻底解决 中国问题。
田边说,统帅部已决定在1942年9月以后发动西安作战(50号作战),以大约五个师 团的兵力,突破黄河天险,歼灭西安平原胡宗南的主力,攻战西安和宝鸡,以取得从北方进 攻四川平原的出击地,统帅部计划于1943年春季以后,发动进攻四川的作战(51号作 战)。设想以八个师团从西安方面从北攻战成都平原;以三个师团从宜昌方面进攻重庆,51 号作战的目的是彻底覆灭国民政府,结束中国战争。
田边指示中国派遣军按照50号和51号作战要求,立即着手进行秘密准备。
日军大本营陆军部作战部长田中,是积极主张进攻重庆的关键人物。他认为:如果能攻 占重庆,势必影响印度和整个西亚,并促进打通印度洋,与德、意军协作,有转变全盘战局 的可能。因此,覆灭重庆国民政府是促进彻底征服亚洲的唯一办法。
杉山参谋总长、田边参谋次长和田中作战部长等统帅部上层,都一致积极主张进攻重 庆。但统帅部的一些课长,班长们却有不同看法,认为日军不一定能攻下重庆,即使攻下了 重庆,也不一定能使蒋介石丧失抵抗力。6月27日,第11军司令官阿南将军得知统帅部正 在策划进攻重庆后,感到非常吃惊,固为他作为在华日军野战主力长江主战场的指挥官,已 在长江中游两岸的武汉、长沙地区同中国军队主力多次较量,最了解蒋介石部队的战斗力, 因此也最有发言权,他认为凭日本现有国力,不可能进攻四川,也不可能彻底覆灭中国。
6月15日,陆军部起草了进攻四川作战的计划大要。即:从关东军抽调一百五十架飞 机,加上华北、华中原有的三百五十架,共为五百架飞机;作战所需陆军地面兵力:合计为 三十四个师团,进攻的重点放在长江的宜昌方面。
6月底,统帅部决定连续实施西安、四川作战方案,取消50号作战,将两个作战计划 统称为51号作战。即西安作战为进攻四川的序战。设想中的51号作战,直接用于地面进攻 的陆军为十六个师团和两个独立混成旅团,空军为两个飞行师团。其规模超过整个太平洋作 战的兵力。另外,在中国占领区需部署十五个师团和十四个独立混成旅团,作为对付敌后的 八路军、新四军和其它游击部队以及进攻四川的预备军,总计需用地面部队四十二个师团以 上。
中国这块骨头,确实难啃。
7月以后,由于日本南方军在太平洋上的进攻逐渐受到美、英军强有力的抵抗,以及 中、美空军的联合和加强,日军大本营深感将受到太平洋上和中国大陆两面夹攻的危险,对 进攻重庆的作战准备加快了步伐。
8月25日。
杉山参谋总长指示将51号作战改为5号作战,26日,召集将参战的中国派遣军总部, 华北方面军、第11军、关东军后勤和航空部队参谋会议,传达了5号作战计划,并就有关 问题进行商讨,
派遣军各部最了解中国军队实力和战斗意志,对5号作战提出了非难。他们的主要意见 是:
第一、质问大本营,5号作战的目的是为了歼灭敌军,还是为了占领重庆?
第二、如果是为了歼灭敌军,则派遣军的野战主力第11军就不必进入四川,深入到地 形极为险恶复杂的重庆,在武汉附近寻求战机了,因蒋介石的主力大部集中在长江中游两岸 地区。
第三、统帅部应该看到:武汉地区的第11军以八个师团,一个混成旅团,同长江北面 的第五战区,西面第六战区,南面第九战区,共约一百个师的中国军队主力相对峙,完全处 于被包围状态,能保住武汉占领区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我们视而不见,置之不顾,大举西 进,只能是自取灭亡,
关东军也反对抽兵南下。
海军开初竭力支持陆军进攻重庆,但是,进入9月以后,却突然转向反对进攻重庆了。 但是,杉山总长和东条英机召集大家来,是研究如何进攻重庆,而不是讨论该不该进攻重庆 的问题。
统帅部已下最大决心,决定在实施5号作战时,再向中国增调三十六万兵力。东条英机 说:"进攻南方的地上兵力为三十六万、而5号作战计划使用的兵力相当于南方作战的三 倍,堪称百万大军的大远征!"
杉山元和东条英机都认为:要实现大东亚战争的最后胜利,只有首先打败中国,从长江 中下游的水网地域抽出身来,否则,太平洋上的胜利等于零。
9月3日。
杉山元参谋总长和东条英机陆相一起向天皇汇报5号作战方案,得到天皇同意,同日, 陆军部正式命令中国派遣军对重庆的进攻进行准备。
9月9日。
(火田)俊六大将在南京召集华北方面军、第11军、第13军、第23军和第3飞行师 团等部参谋长会议,部署5号作战准备工作。
10月以后,太平洋战事对日军日趋不利,美军已开始反攻,日军接连受到重创,10月 25日,日军第2师团在瓜岛发动总反攻,遭到失败;11月14日,第38师团分乘十一艘 轮船增援瓜岛,遭到美海军舰队攻击,有六艘运兵船被击沉,第38师团损失惨重;12月8 日,驻守新几内亚巴萨市的日军守备队被盟军全歼……
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的失败,抽调日本国内兵力于中国,进行5号作战,变成了抽调 各地兵力增援太平洋战争。对重庆的进攻变得日渐困难。
11月7日,陆军部秘密与中国派遣军司令官联系,决定中止5号作战,
12月10日。
杉山元总参谋长经请示天皇同意,决定中止5号作战。并向(火田)俊六大将正式发出 命令:中止5号作战。
12月7日,
(火田)俊六在南京召开各方面军、各军司令官会议,心情沉重地宣布:由于太平洋战 争的失利,原定于1943年春季进行的5号作战,决定正式中止:在诸军司令长官眼前,一 场规模空前的百万大军的大远征作战,像一个气泡似的还没有吹出个样就破灭了。
12月18日。
于6月29日自阿南之后接任第11军司令官的冢田攻大将,偕同高级参谋藤原武大佐等 人,乘飞机从南京返回武汉,座机飞临安徽太湖上空,被驻扎在大别山区的第五战区第21 集团军之138师官兵发现,立即摇动高炮,瞄准飞机就是一阵狠揍。
冢田攻大将的座机彼炮弹击中起火。拖着浓浓的黑尾巴,坠毁于太湖附近,飞机爆炸后 燃烧,大将和随行人员无一生还。
冢田攻司令古于芦沟桥事变前就担任陆军部第三部部长。于1937年11月转任华中方面 军参谋长,后任南方军总参谋长,是日本陆军中立下显赫战功的名将。
藤原大佐曾任第56师团参谋长,是在缅甸作战中享有英名的高级军官。
这两位日本高级将领在异国他邦,折戟沉沙,抛尸荒野,最有应得。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