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邱老文稿 > 散文随笔 > 古稀回忆 > 详细内容
捉蝈蝈
发布时间:2025/9/15  阅读次数:62  字体大小: 【】 【】【


捉蝈蝈

这几年,不知怎么的,突然听不到蝈蝈的叫声了,院子里没有,树上没有,就连野外的庄稼地里也听不到了。

记得前些年,每逢麦秋季节,地里麦子收割时,蝈蝈此起彼落的叫声被驱赶的四散奔逃,逃的慢些的就连同麦穗一起被车拉到麦场上,很多蝈蝈就成了碌碡下的牺牲品。

其实,在我小时候,真正的蝈蝈儿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它有一双短翅,但不会飞翔,它的肚子很大,雄蝈蝈的前翅基部可摩擦,振翅发出很响亮的叫声,碧绿翠青的身体显得可爱极了,雌蝈蝈的尾部拖曳一根很长的针,但不会叫。

捉蝈蝈的季节是在庄稼快要成熟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用一根根纤细的篾条编成一个小笼子,每当中午时分,就往豆子地和山芋地去,循着蝈蝈儿的叫声寻去,有的蝈蝈一口气可以叫好长时间,这样的蝈蝈个头长得一定很大,捉起来也比较容易。

等到回家的时候,带来的小笼子也都装满了蝈蝈儿,回到家来,把它们挂在树上,蝈蝈振翅高唱,把树下正在歇息的小公鸡脖颈引得伸出老长。

乡下人喜欢听蝈蝈叫唤,城市人更喜欢,每年庄稼快要成熟时,常常看到有一些外乡人挑了一担蝈蝈笼子往城里去,一边走,笼子里的蝈蝈全都振翅鸣唱,此起彼伏叫成一团,趁他们走热了坐在树下休息的时候,我们走上前去,仔细数一下,足足有几百只。

先是翠绿色的大肚子蝈蝈不见了,据有的昆虫学者研究,说是品种出现了变异,因为它们与蝗虫进行了杂交,不但颜色变了,变成蚱蜢的灰色,而且翅膀也变长了,并且个头也不如小时候看到的那么大。

头几年,还偶有一两只长着翅膀的蝈蝈儿飞来,落在菜架上、篱笆上,趁中午的阳光,有节奏地歌唱,这时候,从南瓜秧上摘下来几朵黄花就可以哄住它。

可惜,现在这一切都已经不存在了,蝈蝈儿早已失去了踪迹。

上一篇:母亲的葱油饼 下一篇:烧红薯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本栏最新发布
  • 2025/3/30
本栏热门信息
 

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