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邱老文稿 > 随笔分类小集 > 日常杂谈小集 > 详细内容
日常杂谈(41—50)
发布时间:2023/8/10  阅读次数:169  字体大小: 【】 【】【
  

日常杂谈(4150

日常杂谈41:谈“向往”

很多年前就向往,有一天能在幽静美妙的南方小村旁建一座房,或在辽阔的大海边上,有一处住所。远离城镇,过一种无忧无虑,简单而如神仙般的日子。

这些年,城里人越来越多地接近了这种向往,不少人真的就到山里,到海边,买上一处农家小院,过着没有喧嚣,自自在在的生活。夏天山水潺潺,秋天满山红叶,五月樱花,七月杏子,十月满山海棠,真乃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也!

有一天,我们驱车几百里,来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看望一位在这里承包几千亩林地的朋友。一路上,我们被山泉、鸟鸣、树木,以及奇静地大山所深深吸引。

一天的兴奋过去了,大家开始为吃水的困难发愁,为供电不稳而抱怨,为山路的难走和没有液化气做饭而感到不便。晚上,电视信号被四面的大山遮挡住,只能看到模模糊糊的一个台。而村子里竟然没有一盏路灯,整个山村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上厕所还要打着手电筒。夜晚,寒风透过门窗,冻得我们直哆嗦。我们不能不想,如果病了怎么办,如果发生紧急情况,谁又来帮助我们?

次日早上,大家都有一种总算熬过来的感觉,匆匆收拾行装。朋友挽留大家再住上一天,哪怕半天。说大家这么远来一趟不容易,山里的空气多好啊!可是谁也没有留下来的意思。大家纷纷跳上车,一溜烟地离开了大山。就这样,我们多少年的向往,在一夜之间被打碎了。

天下许多事,你可以尽情地去向往,向往给你带来的无穷美妙其实已经足够了。不要为向往的没有实现而遗憾,实现了,也许你会更遗憾。

人世间,许多事,只有一直向往着才是最美好的。这美妙,就是在于他不真实的一面,一旦实现便大打折扣。如果真的让他实现了,最好只有一天、一夜、一会儿,或是短短的一瞬,真的不能在长了。去乡村居住,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走进大山,最好天黑前就出来。

向往是一段距离。没有了这段距离,也就散尽了我们与向往之间的那段缘分。对于向往,我们真的不能离得太近!

  

日常杂谈42:谈“满足”

关于满足,我想说上几句话。

有人经常诉说不足与不满,而我却不然,常常想着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满足。满足于工作的安闲,满足于经过多年磨练,已基本上能宠辱不惊,满足于在各种工作任务面前不怵不忧;满足于家庭的和睦,儿女双全,满足于高龄父母的身体健康;满足于生活中有电视、电脑、书籍为伴不觉得空虚;满足于有几个朋友可以相互信赖;满足于不高的收入月月开支的保证……

满足不是自满,不是不知道不足,不是不懂得自省。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和别人相比却没有同样的待遇,拿着相当悬殊的工资,但我却从没有自卑感,相反却有一种自足感,把这件事看得很淡薄。

关键是对于所遇到情况的态度,关键在于对生活所持的态度。人不可能独立于环境,不能脱离社会。当你在一块土地上收获了一季庄稼的时候,你也必然要接受收割后的麦茬,以及经营这一季庄稼的杂草病虫。所以就有了得和失的关系……

满足是相对的。满足而不自满,满足而清醒着,这样的满足是值得庆幸的,这样的满足就是知足。知足着常乐。不足是绝对的。知道不足而积极进取是有益的,知道不足而嫉妒甚至怀恨在心则是害人而不利己的。我见过有的人,沉湎于某种景象中不能自拔。永远哭穷的,永远不服气官场人事的,老在背后捣鬼告状的,一直自卑的。这样的人,没有几个挺直了腰活着的,让人看着可怜又可气。

生活中,自己的满足可能是别人的不足,自己的缺憾也往往是看到了别人的拥有,“人比人,活不成”的古训虽然充满哲理,但是,在一个透明的世界里,装聋做哑也是不可能的。重要的还是一个对人生的认识问题,是个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对比的冷静、客观、全面,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正确认识得到和失去,正确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满足与不足就都有了特有的可爱之处了。遗憾是生活的全部,不足是生活的本质。满足于所得,珍惜已有,努力工作生活,这就足够了。

  

日常杂谈43:谈“贪婪”

闲来没事,想起古人的一句话:“人,不要贪婪。”不禁浮想联篇,有些想法想说给自己、说给家人、说给朋友,更渴望着讲给我们同在一个时光中的许许多多陌生的人。

这些年来,在我们的身边,几乎都有这样的感受,一些自己熟悉的,或者不很熟悉但却默默敬佩欣赏的人。他们本来生活的自信、真诚、有目标,这些人的能力使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蒸蒸日上。但突然间,不知道什么原因,把他们瞬间击倒。不仅一切原有的美好都瞬间逝去,自己以及家人、子孙都被带入了无法挽回的生命最黑暗和无望的境地中。

我想说,贪婪已经成为我们今天现实生活中,不能不承认的最大的撒旦魔鬼。贪婪把我们心爱的亲人灼伤了,贪婪的火也直接燃烧到了我们自己身上,无论职业在哪个阶层,无论奋斗在哪个领域的人,都随时有被灼伤的危险。

在今天,我们许多人常常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而夸大了自己的需求,无意识地将自己变为了小偷的角色。尤其是新诞生的一大批富人们,他们储存了太多的无用的东西。

不要贪婪,我想还可以解释为不接受馈赠。馈赠的形式各有不同,内容更是铺天盖地,接受馈赠者的心受到馈赠者的心的影响,因此,接受者可能会由此而堕落,容易丧失心的独立性,并使人盲从。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礼品只要出自真诚的感情是无害的,但是有一些礼品并非如此,可能有着相当阴险的目的。一些贪官就是我们生活中借鉴的典范。

人时常会有软弱的时候,但在软弱中我们要学会坚定,就会迎来生命的成长,换来喜乐和平安。

当一个人,不贪婪时,那么一切美好就是属于他的……

  

日常杂谈44:谈“意志”

意志是人生命中意识和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需要意志。而心的宁静造就意志。无须浮躁,无须修饰,无须喧哗,就如放在你面前的一杯清茶,茶叶的翻飞是一种意志,它在翻飞里沉淀在杯底更是一种意志,它静静地翻飞着,静静地沉淀着,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即便是最微小的事物,也有着它的意志,比如早晨绿叶上的一颗露水珠,会随着树叶的摇曳掉在土壤里,那是一种非常执着的滴落过程,为了一种归宿,宁愿摔碎而渗透在大地上,它挂在绿叶上的时候,就是一种意志的准备,准备着渗透于大地的意志。一个人在孤独之中坚持下来的意志是最为强大的,这意志如同尼采所说的准备:“如红的溶铜,如蓄满雷的垂垂之云,如涨满的乳。”有力量的人无须更多的修饰,他们只需要静静地深藏在内心里的追望,这追望如良弓热望镞失,镞失渴望其准星。而没有意志的人只有在绝望中挣扎,甚至失去生命。

因此人的意志尤为可贵,一但失去了意志,就等于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那人生就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日常杂谈45:谈“淡泊”

说起淡泊,这两个字本身就很生动,很有意境,就像一幅好的水墨山水画,或是那很有些功底的书法大作。这两个字读过书的人谁都会写,可很多人都不一定能写好,原因是无法气定神凝,本身做不到真正的淡泊。如果一个人能终其一生,在其生命的这张宣纸上,只用一只笔,创作属于他自己风格的作品。旁人或后人一定会从他的作品里品出那种叫淡泊的东西。

一个人,一对伴侣,一个家庭,可以把他们的生命和文字都选择以这种不加渲染的方式来书写,一纸一笔一墨,便有了如此多的层次,又如此的耐人寻味,可以成为传世的文字,应该说是历史、文化、人格共同的造就,似珍珠、像钻石,乃千载难逢的一粒,仅此一粒。

关于淡泊,态度是决定一切的。为生活最本质的东西而写,可以写出生活最本质的东西。只有感动了你的东西,你才可以写下来去感动他人。而有时你所谓的感动,不是很大很惊动的那种,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以构成一种感动。有些人你问他,工作为了什么,他就回答为了养家糊口,只是为了生活好一些……这些话看似戏言,却也是最真实的,听似玩笑,到也是最最实在的东西。

世间本简单,只是人心复杂了,才使得人们以为周围的一切都是千头万绪,十分杂乱。若是心静了,看任何事都似见风帆一般,苦与乐,顺与逆,悲与喜,简与繁,还有清贫与富庶,失意与得意,看开了,不过就是正反两面。心情的开关掌握在自己手里:好还是不好。处世的态度也一样,你既然选择了推开淡泊这扇门,就必须关上热闹这扇窗。否则,你就不会有一个好的态度,更不会有平静的心情。

  

日常杂谈46:谈“随” 字

一个“随”字,参透人生许多禅机。“随”应该是拗不过的事情随它去。感情方面,强扭的瓜不甜,缘不到,缘尽了,都随它去。子女方面,儿女自有儿女福。倘若比尔.盖茨的父母坚决不同意自己的儿子从哈佛退学;假如朴树的爸爸妈妈不许自己的儿子因为音乐放弃学业;假如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以学业的理由不理会孩子的天分,这个世界就会少掉许多精彩。

我时常会问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经历过什么样的修炼才可以做到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说实在的,我想很多人都说自己可以做到随遇而安,可说得到,做不到,包括我自己。如果把自己的孩子比做是种子,如果把自己的家庭比做是种子,如果把自己的事业比做是种子,如果把自己的感情比做是种子,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播下的这些种子可以按自己希望的那样出芽、长高、开花、结果,可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怎么可能每个人结婚、生子、挣钱、做事这几样全都那么顺呢?感情顺不顺,随缘;事业顺不顺,随遇;孩子成不成器,随性;婚姻、家庭能否随心,除了你的努力之外,剩下的便是机缘巧合。

一个“随”字,隐含许多人生的学问。随心所欲,随遇而安,随波逐流,随便,随和,随着……随便你找到哪一个由随打头的词,就会发现它们没有一个是让你累着的,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的状态。可就偏偏这么简单一个“随”字,有的人可能劳其一生都学它不懂。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随”字。

  

日常杂谈47:谈“脸面”

俗话说打人别打脸,可见脸面的重要。你看,头上可以戴帽子,手上可以戴手套,脚上可以穿袜子,剩下的躯体也都有衣服可穿。唯独脸面,藏不得,掖不得,盖不得,遮不得,是必须露在外面的。

人活在世上,脸面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有许多关于脸面的成语:一面之词;一面之交;一面之缘;八面玲珑;八面威风等等,说的都是从脸上表现出来的形态。你看,自己是一家之主,如果孩子在外面闯了祸,做家长的会说:你把我的脸面往哪搁!再有气急败坏的就发狠的说:你把我的脸面都丢尽了!

这就是脸面!

女人更重视脸面。现在整容业方兴未艾,也就是抓住了女人爱脸这一情结。也是,谁不喜欢漂亮的脸蛋呢!

说起整脸,在人们印象中过去好像都是影视圈里人的特权,现在不同了,在腰包鼓起的前提下,再加上一不怕死,二不怕痛,三不怕残,四不怕毁容的精神,整来整去你的脸面就可以旧貌换新颜。

从脸面做起,祛皱、隆鼻、绣眉、提眼角、改唇形、文唇线、漂红唇、嫩肤,大到隆胸、抽脂……整个下来,就克隆了另一个你。

美人迟暮,那个叫沧桑的东西,就是刻到脸面上的皱纹。雕在心上的红尘滚滚自是别人看不见的。可无论你再怎么重塑另一个我,一路划过的履痕处处,是永远也抹不掉的,纵是现代最高超的整容术也是无回天之力的。

不愿面对自己的衰老,是你内心的无奈,而不是你的脸面。只要你认为活的精彩,活的愉悦,活得无拘无束,何必还要在乎一张脸面呢!

  

日常杂谈48:谈“朋友”

俗话说的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一堵墙。开始,我就是抱着“朋友越多越好”的信念走上社会,走上独自行走的人生之旅的。

交朋友虽然也不是没有道德尺度,也不是没有价值观念,可以没有任何约束地与人去交往,就像《沙家浜》里的阿庆嫂开茶馆似的。但是阿庆嫂的“来的都是客”,她那是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其实是敌是友在她心中是非常清楚的。而我们“见面都是朋友”,就显得盲目的多了,朋友虽然是大大的多了,但也就多到基本上都不是什么朋友的地步了。平常没有事情的时候,大家见面就用力地拍拍肩膀,很豪爽地说话:“有事你说话。”然而,一旦你有什么事情需要他伸出援手时,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这些年我也经历过很多挫折,在挫折中,我也失去了不少朋友,当然更得到了不少珍贵的友谊。从中我不难发现,朋友其实并不像我们所说的那样。朋友应该是拒绝批量生产的,讲圈子的只是帮派不是朋友,讲效益的只是团伙不是朋友,朋友就像你买到一辆名贵汽车一样讲究品格,交到一个好朋友就像拥有了一辆名车,他能安全又愉悦地伴随你走到远方。

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那些只会泛泛而谈而遇事却高高挂起的朋友,那些开始尚能风雨同舟却免不了半途而废的朋友,那些暗藏着“朋友是用来出卖的”的心机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在现实生活中,伤得你最深的人,往往是你最亲密的朋友。有多少朋友为了“钱”途而分道扬镳,有多少兄弟为了女色而反目成仇啊,这样的例子笔笔皆是,并不少见。但是倘若遇到好的朋友,情形就截然不同了。有的时候父母做不到的事情,兄弟姐妹做不到的事情,一个好朋友却为你做到了。

好朋友应该是这样,不用你开口,他们就把你需要的事情做了。幸运的是我一生中交到了几个这样的朋友。在平常时,我们都很少往来,但一旦有了困难,他们就会主动出击,真真正正做到了“友谊第一”。

不必相信“人的一生要交很多朋友”,也没有必要相信“人的一生不需要太多朋友”,但你必须坚守“一般的朋友我不要”的原则,即使终生得不到一个知己,也胜过那种到处都是的大路货,即使你把他当朋友,他也未必把你当朋友的朋友。我的朋友不多,或者可以说只有很少几个,但我坚信那都是“终生受用的朋友”。

  

日常杂谈49:谈“惜时”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时光是宝贵的,人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时光。

古今名人有不少提倡惜时的诗篇,譬如陶渊明写的一首劝人珍惜时间的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书法家颜真卿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如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教孩子读这样的诗,比空讲大道理的规劝应该更有说服力。

说到惜时的诗,自然就想起了古人关于惜时的三首诗,这三首诗虽然出现在不同的时代,却如出一辙,全都是用白话、实话,揭示了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大道理。

《昨日歌》:“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白,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这三首诗,现在读来,依然觉得生动晓畅,道理也讲得通俗贴切,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鸣。

  

日常杂谈50:谈“快乐”

前几天读报,见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位住户在楼门口悬挂一小木牌,木牌上赫然写着“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来时带快乐回家”。心中非常感慨。

时下经济高速发展,什么都是快节奏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总得回到那安逸的家里休息。虽然说:不一定都去效仿门上悬挂的木牌,但是,有一个好心情是十分必要的,可总有那么一些人,往往摆脱不了在外面的烦恼,回到家里一脸的阴云,满腹的牢骚,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不对那也不是,弄得整个家里空气紧张,火药味实足。这样不但不利于家庭团结,同时也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你试想一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些事情可以改变,有些事情是自己不能选择的,谁不希望自己天资聪明,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仕途顺达,应有尽有;谁不希望自己噙着个银勺子出世,腰缠万贯,坐享其成,可惜,这不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只是一相情愿,想入非非而已。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庭,你就是你,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一帆风顺,不管什么事都应该保持心灵的健康平和,安然接纳,用积极向上的达观淡泊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自然会快乐一些,人生也会更加精彩。德国女总理默克尔说得好:我会继续做土豆汤并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总理的职务不会完全改变我的生活。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人格修养,是一种对待生活豁达开朗的品德。

是啊,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哭它就哭,你笑它就笑,不要整天抱怨生活欠了你什么,生活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谁?在这个世界上不必事事较真,要踏踏实实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只有懂得生活,才能懂得人生。现今社会里也确实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性格开朗、豁达、宽容,心底无私天地宽,淡泊名利弃私心杂念,力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工作再苦再累,再有不愉快,回到家里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一似的,高高兴兴。“敬人者自敬之”,不管什么事都豁然大度,消除疑虑、嫉妒和憎恨,微笑面对生活每一天,整个家庭其乐融融,到处都洋溢着欢喜,弥漫着快乐。

的确,在生活中我们不妨多一些随意,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聪慧,多一些轻装前进的勇气,我们的人生自然就会多一些快乐。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